翻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6336发布日期:2019-02-19 19:0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翻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字符喷码机上用于对板状工件如PCB板进行翻转以实现PCB板之正面和背面位置对换的翻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各式各样的物质消费品,而电子产品就是诸多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

众所周知,电子产品包含智能手机、普通手机、智能手表、电脑、平板电脑或导航仪等等。对于电子产品来说,都离不开板状工件如PCB板(又称电路板)的使用。其中,在PCB板的制造工艺过程中,为了满足PCB板的工艺需要,需要在PCB板上进行喷涂上字符处理,因此,在PCB板的制造过程中,喷码机是必不可少的设备。

而在现有的喷码机中,同一台(也称为单台)的喷码机只能对PCB板的一面进行喷码,当PCB板的一面被喷出字符后,需要工人将该PCB板搬运至另一台的喷码机处,再由工人将PCB板翻转180度后再装夹于另一台喷码机处,由另一台的喷码机对PCB板的另一面进行喷码,因此,在PCB板的双面喷码过程中离不开翻板机构的使用。

但是,由于现有的翻板机构设计不合理,使得PCB板在翻转机构上的取放及翻转的操作都十分复杂麻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板状工件如PCB板的取放及翻转的翻板装置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板状工件如PCB板的取放及翻转的翻板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翻板装置,用于将板状工件翻转一预设角度,包括装置架体、翻转框架、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三驱动器及各相对所述板状工件具有承托位置和避让位置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翻转框架与所述装置架体枢接,所述第一驱动器安装于所述装置架体并用于驱使所述翻转框架相对所述装置架体翻转,所述翻转框架在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相对两边框处各具有所述第一夹块、第二夹块、第二驱动器及第三驱动器,同一边框上的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沿所述翻转框架的高度方向相互错开,所述第二驱动器安装于所述边框上,所述第二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一夹块沿所述翻转框架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滑移而在所述承托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第三驱动器安装于所述边框上,所述第三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二夹块沿所述翻转框架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滑移而在所述承托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切换。

较佳地,所述翻转框架在长度方向的同一边框中的所述第一夹块及第二夹块沿所述翻转框架的宽度方向交替布置,所述翻转框架在长度方向的同一边框中的所述第二驱动器及第三驱动器沿所述翻转框架的宽度方向交替布置,所述翻转框架在长度方向的同一边框中的每个所述第一夹块对应一个所述第二驱动器,所述翻转框架在长度方向的同一边框中的每个所述第二夹块对应一个所述第三驱动器。

较佳地,所述翻转框架在宽度方向的同一边框中的所述第一夹块及第二夹块沿所述翻转框架的长度方向交替布置,所述翻转框架在宽度方向的同一边框中的所述第二驱动器及第三驱动器沿所述翻转框架的长度方向交替布置,所述翻转框架在宽度方向的同一边框中的每个所述第一夹块对应一个所述第二驱动器,所述翻转框架在宽度方向的同一边框中的每个所述第二夹块对应一个所述第三驱动器。

较佳地,所有所述第一夹块各具有用于承托所述板状工件的承托面,所有所述承托面位于同一高度。

较佳地,所有所述第二夹块各具有用于承托所述板状工件的承托面,所有所述承托面位于同一高度。

较佳地,所述翻转框架与所述装置架体的枢接中心线沿所述翻转框架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布置。

较佳地,所述装置架体包含底座及站立于所述底座上且呈相间开的并排布置的第一立臂和第二立臂,所述翻转框架位于所述第一立臂和第二立臂之间,且所述翻转框架分别与所述第一立臂和第二立臂枢接,所述第一驱动器安装于所述第一立臂及第二立臂中的一者。

较佳地,所述第一驱动器为电机且输出轴与所述翻转框架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立臂及第二立臂中的另一者安装有相间开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翻转框架上安装有配挡块,所述配挡块在所述翻转框架正向翻转至所述预设角度后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相抵挡,所述配挡块在所述翻转框架反向翻转至所述预设角度后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相抵挡。

较佳地,所述第二驱动器及第三驱动器各为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翻转框架在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相对两边框处各具有第一夹块、第二夹块、第二驱动器及第三驱动器,同一边框上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沿翻转框架的高度方向相互错开,第二驱动器安装于边框上,第二驱动器驱使第一夹块沿翻转框架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滑移而在承托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切换,第三驱动器安装于边框上,第三驱动器驱使第二夹块沿翻转框架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滑移而在承托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切换;故在对板状工件如PCB板进行翻转过程中,当第一驱动器驱使翻转框架翻转而使第一夹块位于第二夹块的下方,此时第二驱动器驱使第一夹块由避让位置切换至承托位置的同时,第三驱动器还驱使第二夹块由承托位置切换至避让位置,从而十分方便地将PCB板放置在处于承托位置时的第一夹块上,由处于承托位置时的所有第一夹块承托PCB板;接着,由第三驱动器驱使第二夹块由避让位置切换至承托位置,从而由共同处于承托位置的第一夹块和第一夹块一起夹抱PCB板;然后,由第一驱动器驱使翻转框架翻转预设角度,例如180度,从而使得PCB板对应地翻转180度;当翻转框架翻转180度时,使得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之间的位置对调,以及第二驱动器与第三驱动器之间的位置对调,因而使得第一夹块位于第二夹块的上方;最后,由第二驱动器驱使第一夹块由承托位置转切换至避让位置,从而使第一夹块脱离与第二夹块的夹抱配合而允许对承托在第二夹块上的PCB板抓取,因而使得PCB板的抓走操作更方便。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翻板装置便于PCB板的取放及翻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翻板装置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翻板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翻板装置10用于将板状工件如PCB板翻转一预设角度,例如180度,以实现PCB板的顶面和底面之间的位置对换。其中,本实用新型的翻板装置10包括装置架体11、翻转框架12、第一驱动器13、第二驱动器14、第三驱动器15及各相对板状工件具有承托位置和避让位置的第一夹块16和第二夹块17。翻转框架12与装置架体11枢接,使得翻转框架12绕枢接中心线C1相对装置架体11翻转;具体地,翻转框架12包含左边框121、右边框122、前边框123及后边框124,左边框121、前边框123、右边框122及后边框124四者依次首尾组接在一起,以简化翻转框架12的结构,但不以此为限。第一驱动器13安装于装置架体11并用于驱使翻转框架12相对装置架体11翻转,翻转框架12在宽度方向的左边框121和右边框122处各具有第一夹块16、第二夹块17、第二驱动器14及第三驱动器15,左边框121上的第一夹块16和第二夹块17沿翻转框架12的高度方向相互错开,左边框121上的第二驱动器14可为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线,左边框121上的第二驱动器14安装于左边框121上,左边框121上的第二驱动器14驱使左边框121上的第一夹块16沿翻转框架12的长度方向滑移而在承托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切换;左边框121上的第三驱动器15可为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线,左边框121的第三驱动器15安装于左边框121上,左边框121上的第三驱动器15驱使左边框121上的第二夹块17沿翻转框架12的长度方向而在承托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切换。同理,右边框122上的第一夹块16和第二夹块17沿翻转框架12的高度方向相互错开,右边框122上的第二驱动器14安装于右边框122上,右边框122上的第二驱动器14驱使右边框122上的第一夹块16沿翻转框架12的长度方向滑移而在承托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切换;右边框122上的第三驱动器15安装于右边框122上,右边框122上的第三驱动器15驱使右边框122上的第二夹块17沿翻转框架12的长度方向而在承托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切换。

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使得翻转框架12在长度方向的前边框123和后边框124处各具有第一夹块16、第二夹块17、第二驱动器14及第三驱动器15;当前边框123和后边框124处各具有第一夹块16、第二夹块17、第二驱动器14及第三驱动器15时,前边框123上的第一夹块16和第二夹块17沿翻转框架12的高度方向相互错开,前边框123上的第二驱动器14安装于前边框123上,前边框123上的第二驱动器14驱使前边框123上的第一夹块16沿翻转框架12的宽度方向滑移而在承托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切换;前边框123上的第三驱动器15安装于前边框123上,前边框123上的第三驱动器15驱使前边框123上的第二夹块17沿翻转框架12的宽度方向而在承托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切换。同理,后边框124上的第一夹块16和第二夹块17沿翻转框架12的高度方向相互错开,后边框124上的第二驱动器14安装于后边框124上,后边框124上的第二驱动器14驱使后边框124上的第一夹块16沿翻转框架12的宽度方向滑移而在承托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切换;后边框124上的第三驱动器15安装于后边框124上,后边框124上的第三驱动器15驱使后边框124上的第二夹块17沿翻转框架12的宽度方向而在承托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切换。可理解的是,当翻转框架12在长度方向的边框上具有第一夹块16、第二夹块17、第二驱动器14及第三驱动器15时,此时第二驱动器14驱使第一夹块16沿翻转框架12的宽度方向滑移,以及第三驱动器15驱使第二夹块17沿翻转框架12的宽度方向滑移;当翻转框架12在宽度方向的边框上具有第一夹块16、第二夹块17、第二驱动器14及第三驱动器15时,此时第二驱动器14驱使第一夹块16沿翻转框架12的长度方向滑移,以及第三驱动器15驱使第二夹块17沿翻转框架12的长度方向滑,故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1及图2所示,左边框121或右边框122中的第一夹块16及第二夹块17沿翻转框架12的宽度方向交替布置,左边框121或右边框122中的第二驱动器14及第三驱动器15沿翻转框架12的宽度方向交替布置,左边框121或右边框122中的每个第一夹块16对应一个第二驱动器14,左边框121或右边框122中的每个第二夹块17对应一个第三驱动器15,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增加第一夹块16和第二夹块17对PCB板的夹抱作用处,从而提高夹抱的可靠性;具体地,所有第一夹块16各具有用于承托板状工件的承托面161,所有承托面161位于同一高度;所有第二夹块17各具有用于承托板状工件的承托面171,所有承托面171位于同一高度,使得PCB板更可靠地放置于第一夹块16或第二夹块17处,但不以此为限。可理解的是,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使前边框123或后边框124中的第一夹块16及第二夹块17沿翻转框架12的长度方向交替布置,以及使前边框123或后边框124中的第二驱动器14及第三驱动器15沿翻转框架12的长度方向交替布置,前边框123或后边框124中的每个第一夹块16对应一个第二驱动器14,前边框123或后边框124中的每个第二夹块17对应一个第三驱动器15,故不以上述的举例为限。

如图1及图2所示,翻转框架12与装置架体11的枢接中心线C1沿翻转框架12的宽度方向布置,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使得枢接中心线C1沿翻转框架12的长度方向布置,故不以此为限。具体地,装置架体11包含底座11a及站立于底座11a上且呈相间开的并排布置的第一立臂11b和第二立臂11c,翻转框架12位于第一立臂11b和第二立臂11c之间,且翻转框架12分别与第一立臂11b和第二立臂11c枢接,第一驱动器13安装于第一立臂11b;以藉由第一立臂11b和第二立臂11c而将翻转框架12悬置于底座11a上方,为翻转框架12的翻转提供空间,并简化装置架体11的结构;举例而言,前边框123的中部与第一立臂11b枢接,后边框124的中部与第二立臂11c枢接;而第一驱动器13为电机且输出轴与翻转框架12连接,具体是与翻转框架12的前边框123连接,但不限于此。其中,为防止翻转框架12在正向翻转或反向翻转中过渡翻转,故第二立臂11c安装有相间开的第一限位块111和第二限位块112,翻转框架12上安装有配挡块125,具体地,配挡块125位于后边框124处;配挡块125在翻转框架12正向(即图1或图2的顺时针方向)翻转至预设角度后与第一限位块111相抵挡,从而阻挡翻转到位后的翻转框架12继续向下翻转;配挡块125在翻转框架12反向(即图1或图2中逆时针方向)翻转至预设角度后与第二限位块112相抵挡,以阻挡翻转到位后的翻转框架12继续向下翻转,但不以此为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翻转框架12在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相对两边框(如左边框121与右边框122,或者前边框123与后边框124)处各具有第一夹块16、第二夹块17、第二驱动器14及第三驱动器15,同一边框(如左边框121、右边框122、前边框123或后边框124)上的第一夹块16和第二夹块17沿翻转框架12的高度方向相互错开,第二驱动器14安装于边框上,第二驱动器14驱使第一夹块16沿翻转框架12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滑移而在承托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切换,第三驱动器15安装于边框上,第三驱动器15驱使第二夹块17沿翻转框架12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滑移而在承托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切换;故在对PCB板进行翻转过程中,当第一驱动器13驱使翻转框架12翻转而使第一夹块16位于第二夹块17的下方,此时第二驱动器14驱使第一夹块16由避让位置切换至承托位置的同时,第三驱动器15还驱使第二夹块17由承托位置切换至避让位置,从而十分方便地将PCB板放置在处于承托位置时的第一夹块16上,由处于承托位置时的所有第一夹块16承托PCB板;接着,由第三驱动器15驱使第二夹块17由避让位置切换至承托位置,从而由共同处于承托位置的第一夹块16和第一夹块17一起夹抱PCB板;然后,由第一驱动器13驱使翻转框架12翻转预设角度,例如180度,从而使得PCB板对应地翻转180度;当翻转框架12翻转180度时,使得第一夹块16与第二夹块17之间的位置对调,以及第二驱动器14与第三驱动器15之间的位置对调,因而使得第一夹块16位于第二夹块17的上方;最后,由第二驱动器14驱使第一夹块16由承托位置转切换至避让位置,从而使第一夹块16脱离与第二夹块17的夹抱配合而允许对承托在第二夹块17上的PCB板抓取,因而使得PCB板的抓走操作更方便。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翻板装置10便于PCB板的取放及翻转。

值得注意者,翻转框架12的长度方向为图1和图2中双箭头A所指的方向;翻转框架12的宽度方向为图1和图2中双箭头B所指的方向;翻转框架12的高度方向为图1和图2中双箭头C所指的方向。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