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专用注墨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3898发布日期:2019-11-25 21:26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专用注墨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墨盒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专用注墨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墨盒生产过程(包括墨盒再生产)包括注墨工序,操作人员在操作注墨工装设备时容易在取放墨盒等过程被外露的注墨针刮伤,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而且注墨针插入墨盒注墨孔的准确度不高,以及墨盒的固定效果也不稳定、不可靠,严重影响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完成墨盒的注墨,效率高,且有效避免操作人员被注墨针刮伤的风险,使用操作安全性极高的新型专用注墨工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专用注墨工装,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注墨夹具和注墨装置;其中,所述注墨夹具上设有一个以下墨盒注墨工位;所述注墨装置的注墨针板和密封板可垂直上下运动地设于注墨夹具的正上方,且所述注墨针板上设有一根以上与墨盒注墨工位一一对应的注墨针,所述注墨针插入在密封板设有的导向孔内,并在注墨时伸出导向孔、插入墨盒的注墨孔内;所述密封板的下表面设有在注墨时压住墨盒喷嘴上进行密封的密封胶塞,同时所述底座位于注墨夹具的后方设有用于压住墨盒通气孔的后置密封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注墨装置包括注墨针板、密封板、支架和驱动气缸,所述支架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密封板的两端可上下垂直运动地套在支架的第一滑杆上;所述驱动气缸安装在支架上,并位于密封板上方,且其驱动部垂直向下、并设有驱动连接板,所述驱动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导杆限位套,所述密封板的上表面设有垂直向上的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可上下垂直运动地插接在第一导杆限位套内,并套有第一弹簧;所述注墨针板设于驱动连接板和密封板之间、并与驱动连接板连接固定;注墨时,所述注墨针板和密封板在驱动气缸的作用下同时垂直向下运动,使密封板的密封胶塞压在墨盒喷嘴上,此时注墨针板在驱动气缸的作用下继续垂直向下运动,直至注墨针伸出导向孔、插入墨盒的注墨孔内,此过程,所述第一导杆在第一导杆限位套内垂直向上运动,所述第一弹簧受力压缩。

进一步地,所述注墨装置还包括压紧定位板,所述压紧定位板位于注墨夹具的正上方,且其两端可上下垂直运动地套在支架的第二滑杆上,并与所述驱动连接板驱动连接;注墨时,所述压紧定位板在驱动气缸的作用下垂直向下运动,直至压住注墨夹具上的墨盒。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连接板上设有第二导杆限位套,所述压紧定位板的上表面设有垂直向上的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可上下垂直运动地插接在第二导杆限位套内,并套有第二弹簧;当所述压紧定位板压住注墨夹具上墨盒的过程,所述第二导杆在第二导杆限位套内垂直向上运动,所述第二弹簧)受力压缩。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定位板的下表面设有一个以上与墨盒注墨工位一一对应的墨盒定位槽,当所述压紧定位板压住注墨夹具上墨盒时,所述墨盒定位槽卡在墨盒上。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胶塞是具有弹性的锥形胶塞。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位于密封板正下方设有夹具固定装置,所述夹具固定装置由安装槽和所述后置密封气缸构成,所述注墨夹具放置在安装槽内,且所述后置密封气缸的驱动部压住注墨夹具上墨盒的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可自动完成墨盒的注墨,效率极高,而且锋利的注墨针置于密封板的内部,只有在工作时会才会伸出、插入墨盒内,有效避免操作人员被刮伤的风险,保障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操作安全性极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专用注墨工装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专用注墨工装实施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专用注墨工装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专用注墨工装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中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专用注墨工装,包括有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注墨夹具2和注墨装置3。其中,所述注墨夹具2上设有一个以下墨盒注墨工位21(如图1和2所示,注墨夹具2上设有六个墨盒注墨工位21)。所述注墨装置3的注墨针板4和密封板5可垂直上下运动地设于注墨夹具2的正上方,且所述注墨针板4上设有一根以上与墨盒注墨工位21一一对应的注墨针41(如图1和2所示,注墨针板4上设有六根注墨针41),所述注墨针41插入在密封板5设有的导向孔51内,并在注墨时伸出导向孔51、插入墨盒的注墨孔(即墨盒喷嘴)内;所述密封板5的下表面设有在注墨时压住墨盒喷嘴进行密封的密封胶塞52,同时所述底座1位于注墨夹具2的后方设有用于压住墨盒通气孔的后置密封气缸23;具体结构可以为:所述注墨装置3包括注墨针板4、密封板5、支架6和驱动气缸7,所述支架6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密封板5的两端可上下垂直运动地套在支架6的第一滑杆61上;所述驱动气缸7安装在支架6上,并位于密封板5上方,且其驱动部71垂直向下、并设有驱动连接板72,所述驱动连接板72上设有第一导杆限位套73,所述密封板5的上表面设有垂直向上的第一导杆53,所述第一导杆53可上下垂直运动地插接在第一导杆限位套73内,并套有第一弹簧54;所述注墨针板4设于驱动连接板72和密封板5之间、并与驱动连接板72连接固定;所述密封胶塞52是具有弹性的锥形胶塞,如:锥形橡胶塞或硅胶塞。在注墨时,所述注墨针板4和密封板5在驱动气缸7的作用下同时垂直向下运动,使密封板5的密封胶塞52压在墨盒注墨孔(即墨盒喷嘴)上,此时注墨针板4在驱动气缸7的作用下继续垂直向下运动,直至注墨针41伸出导向孔51、插入墨盒的注墨孔内,此过程,所述第一导杆53在第一导杆限位套73内垂直向上运动,所述第一弹簧54受力压缩,最后后置密封气缸23的驱动部压住注墨夹具2上墨盒的通气孔。

这样,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专用注墨工装即可自动完成墨盒的注墨,效率极高,而且锋利的注墨针41置于密封板5的内部,只有在工作时会才会伸出、插入墨盒内,有效避免操作人员被刮伤的风险,保障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操作安全性极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方案,所述注墨装置3还包括压紧定位板8,所述压紧定位板8位于注墨夹具2的正上方,且其两端可上下垂直运动地套在支架6的第二滑杆62上,并与所述驱动连接板72驱动连接;注墨时,所述压紧定位板8在驱动气缸7的作用下垂直向下运动,直至压住注墨夹具2上的墨盒;具体结构可以为:所述压紧定位板8的下表面设有一个以上与墨盒注墨工位21一一对应的墨盒定位槽83,当压紧定位板8压住注墨夹具2上墨盒时,所述墨盒定位槽83卡在墨盒上。这样即可进一步加强注墨过程中墨盒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产品品质。

而且,所述驱动连接板72上设有第二导杆限位套74,所述压紧定位板8的上表面设有垂直向上的第二导杆81,所述第二导杆81可上下垂直运动地插接在第二导杆限位套74内,并套有第二弹簧82;当所述压紧定位板8压住注墨夹具2上墨盒的过程,所述第二导杆81在第二导杆限位套74内垂直向上运动,所述第二弹簧82受力压缩。这样,即可避免压紧定位板8行程过大导致压坏墨盒的问题,进一步保证了产品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优选方案,所述底座1位于密封板5正下方设有夹具固定装置,所述夹具固定装置由安装槽22和所述后置密封气缸23构成;使用时,先将墨盒放置在注墨夹具2的墨盒注墨工位21内,所述注墨夹具2放置在安装槽22内,最后后置密封气缸23的驱动部压住注墨夹具2上墨盒的通气孔并将其密封,以将注墨夹具2夹紧、固定在底座1上。这样,即可大大提高取放墨盒的便利性,操作更简单、更轻松,而且以至实现负压注墨工艺,解决老旧,滞后的注墨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及品质保障。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