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带烫金生产用高效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74191发布日期:2020-10-20 13:08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织带烫金生产用高效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带烫金生产用辅助装置,具体是指一种织带烫金生产用高效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烫金工艺是一种不用油墨打印的特种印刷工艺,所谓烫金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电化铝箔烫印到承印物表面的工艺过程。由于烫金过程中的作业温度较高,因此需要在织带完成烫金后马上对其进行散热冷却作业,以防止织带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产生过度变形。现有的织带生产用烫金生产线所配置的散热装置一般包含散热罩和设置于散热罩两端的排风用抽风机和进风用抽风机,通过排风用抽风机和进风用抽风机的同步作业,有效提升散热罩内的气体流动速度,从而带走热量,实现散热。这样的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均难以得到有效的突破,为了确保散热到位,目前的做法大多是通过延长散热时间,即通过延长散热罩的长度来延长织带经过散热区所需的时间,从而确保散热效果。这样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且会对生产空间造成较大的占用,不符合现代化生产的要求。

因此,设计一款能够有效大幅提升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从而降低散热作业对生产空间的占用,有效实现高效短流程的散热作业效果的织带烫金生产用高效散热装置是本实用新型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织带烫金生产用高效散热装置,该织带烫金生产用高效散热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织带烫金生产用高效散热装置,包括装置于织带传送支撑平台上方的密封罩和设置于所述密封罩两侧的进风机构,所述密封罩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织带通过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密封罩分为中间排风区和两侧进风区,所述中间排风区下凹设置,且中间排风区的中心位置上固定装置有一相应的排风用抽风机;所述进风机构包含设置于两侧进风区外侧的两个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分别固定装置有相应的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进风端分别固定装置有相应的进风用抽风机,进风通道的出风端分别通过至少一个进风管连通连接到两侧进风区,所述进风管均延伸至两侧进风区内,且进风管位于两侧进风区内的部分分别向下开设有多个相应的进风口。

所述中间排风区和两侧进风区的衔接处设置成弧形状。

所述中间排风区的高度不超过两侧进风区高度的1/2。

所述进风通道的出风端分别通过三个进风管连通连接到两侧进风区,所述三个进风管并排设置于相同的水平高度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散热作业过程中,空气沿密封罩的两侧进入后从密封罩的中间排出,有效于密封罩内形成两道相互不影响的空气流通路径,两道空气流通路径分别与刚进入散热区内的织带(高温),以及即将离开散热区的织带(余热)进行接触,一边可通过高温差的接触实现较佳的换热效果,另一边则是通过低温空气确保对余热的清除,从而有效大幅提升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进而有效降低散热作业对生产空间的占用,实现高效短流程的散热作业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罩的中间排风区下凹设置,有效对中间排风区的空气流动空间形成压缩,使空气沿着两侧进风区进入中间排风区之后,其流速可得到较大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进一步实现高效短流程的散热作业效果。

3)本实用新型将进风管延伸至两侧进风区内,且进风管位于两侧进风区内的部分分别向下开设有多个相应的进风口,通过进风管以及进风口的设置,有效使未升温的空气能够更加均匀的与烫金后的织带接触,从而确保对织带散热的均匀程度,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2,一种织带烫金生产用高效散热装置,包括装置于织带传送支撑平台上方的密封罩1和设置于所述密封罩1两侧的进风机构2,所述密封罩1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织带通过的进料口3和出料口4,密封罩1分为中间排风区101和两侧进风区102,所述中间排风区101下凹设置,且中间排风区101的中心位置上固定装置有一相应的排风用抽风机5;所述进风机构2包含设置于两侧进风区102外侧的两个工作台201,所述工作台201上分别固定装置有相应的进风通道202,所述进风通道202的进风端分别固定装置有相应的进风用抽风机6,进风通道202的出风端分别通过三个进风管203连通连接到两侧进风区102,所述三个进风管203并排设置于相同的水平高度上,所述进风管203均延伸至两侧进风区102内,且进风管203位于两侧进风区102内的部分分别向下开设有多个相应的进风口7。

所述中间排风区101和两侧进风区102的衔接处设置成弧形状。所述中间排风区101的高度为两侧进风区102高度的1/2。

散热作业过程中,空气沿密封罩1的两侧进入后从密封罩1的中间排出,有效于密封罩1内形成两道相互不影响的空气流通路径,两道空气流通路径分别与刚进入散热区内的织带(高温),以及即将离开散热区的织带(余热)进行接触,一边可通过高温差的接触实现较佳的换热效果,另一边则是通过低温空气确保对余热的清除,从而有效大幅提升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进而有效降低散热作业对生产空间的占用,实现高效短流程的散热作业效果。密封罩1的中间排风区101下凹设置,有效对中间排风区101的空气流动空间形成压缩,使空气沿着两侧进风区102进入中间排风区101之后,其流速可得到较大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进一步实现高效短流程的散热作业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织带烫金生产用高效散热装置,包括装置于织带传送支撑平台上方的密封罩(1)和设置于所述密封罩(1)两侧的进风机构(2),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罩(1)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织带通过的进料口(3)和出料口(4),密封罩(1)分为中间排风区(101)和两侧进风区(102),所述中间排风区(101)下凹设置,且中间排风区(101)的中心位置上固定装置有一相应的排风用抽风机(5);

所述进风机构(2)包含设置于两侧进风区(102)外侧的两个工作台(201),所述工作台(201)上分别固定装置有相应的进风通道(202),所述进风通道(202)的进风端分别固定装置有相应的进风用抽风机(6),进风通道(202)的出风端分别通过至少一个进风管(203)连通连接到两侧进风区(102),所述进风管(203)均延伸至两侧进风区(102)内,且进风管(203)位于两侧进风区(102)内的部分分别向下开设有多个相应的进风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织带烫金生产用高效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排风区(101)和两侧进风区(102)的衔接处设置成弧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织带烫金生产用高效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排风区(101)的高度不超过两侧进风区(102)高度的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织带烫金生产用高效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202)的出风端分别通过三个进风管(203)连通连接到两侧进风区(102),所述三个进风管(203)并排设置于相同的水平高度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带烫金生产用高效散热装置,包括装置于织带传送支撑平台上方的密封罩和设置于所述密封罩两侧的进风机构,所述密封罩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织带通过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密封罩分为中间排风区和两侧进风区,所述中间排风区下凹设置,且中间排风区的中心位置上固定装置有一相应的排风用抽风机;所述进风机构包含设置于两侧进风区外侧的两个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分别固定装置有相应的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进风端分别固定装置有相应的进风用抽风机,进风通道的出风端分别通过至少一个进风管连通连接到两侧进风区,所述进风管均延伸至两侧进风区内。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大幅提升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林廷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鹭得织带饰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25
技术公布日:2020.10.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