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39517阅读:来源:国知局
7中的罐单元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0]以包括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的喷墨打印机(以下,称作打印机)的液体喷射系统为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附图中,为了使各构成成为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存在构成或部件的比例尺不同的情况。
[0061](第一实施方式)
[0062]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I具有打印机3和罐单元5。打印机3能够通过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水来对印刷纸张等印刷介质P进行印刷。打印机3具有第一壳体6。第一壳体6构成打印机3的外壳。罐单元5具有作为壳体部件的一例的第二壳体?和多个(两个以上)罐9。第一壳体6和第二壳体7构成液体喷射系统I的外壳。罐9是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例。
[0063]此外,在图1上标注XYZ轴,所述XYZ轴是相互正交的坐标轴。对于此后所示的图也根据需要标注XYZ轴。在XYZ轴的每个中,箭头的朝向表示+方向(正方向),与箭头的朝向相反朝向表示-方向(负方向)。在液体喷射系统I被使用的状态下,液体喷射系统I配置于被X轴方向和Y轴方向规定的水平的平面。在液体喷射系统I的使用状态下,Z轴方向是与水平的平面正交的方向,-Z轴方向为铅垂向下方向。
[0064]在第一壳体6中容纳有打印机3的机构单元10 (图4)。机构单元10是在打印机3中执行印刷动作的机构部分。关于机构单元10的细节后述。如图1所示,多个罐9容纳于第二壳体7内,并且分别容纳有供印刷的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四个罐9。在四个罐9中,每个罐9中墨水的种类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墨水的种类,采用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四种。并且,逐个设置有容纳黑色的墨水的罐9、容纳黄色的墨水的罐9、容纳品红色的墨水的罐9和容纳青色的墨水的罐9。在液体喷射系统I中,多个罐9被设置在第一壳体6的外侧。因此,在液体喷射系统I中,多个罐9未被内置于覆盖机构单元10的第一壳体6ο
[0065]在打印机3中设置有排纸部11。在打印机3中,从排纸部11排出印刷介质P。在打印机3中,设置有排纸部11的面被设为正面13。另外,打印机3在与正面13交叉的上表面15具有操作面板17。在操作面板17上设置有电源按钮18Α或其它操作按钮18Β等。罐单元5设置于第一壳体6上与正面13和上表面15交叉的侧部19。在第二壳体7上设置有窗部21。窗部21设置于第二壳体7中与正面23和上表面25交叉的侧部27。窗部21具有光透过性。并且,在与窗部21重叠的位置设置有上述四个罐9。因此,使用液体喷射系统I的操作者能够经由窗部21肉眼确认四个罐9。此外,在各罐9上与窗部21重叠的面被设定为能够肉眼确认罐9内的墨水的肉眼确认面28。能够经由该肉眼确认面28肉眼确认罐9内的墨水的余量。
[0066]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罐9的与窗部21面对的部位具有光透过性。能从各罐9的具有光透过性的部位肉眼确认罐9内的墨水。从而,操作者能够通过经由窗部21肉眼确认四个罐9来肉眼确认各罐9中的墨水的量。此外,第一壳体6和第二壳体7彼此独立地构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能够将第二壳体7从第一壳体6分离。这里,罐单元5具有支承框架32。如图3所示,支承框架32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6转动。
[0067]在支承框架32上设置有铰链部33。铰链部33被与支承框架32—体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框架32和铰链部33通过一体成型来形成。在第一壳体6上设置有铰链接纳部34。铰链接纳部34被一体地设置在第一壳体6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6和铰链接纳部34通过一体成型来形成。铰链部33被形成为能够与铰链接纳部34卡合。第一壳体6和支承框架32经由铰链部33和铰链接纳部34相互结合。并且,在铰链部33和铰链接纳部34彼此卡合的状态下,铰链部33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6转动。此处,四个罐9被支承框架32支承。因此,当使支承框架32相对于第一壳体6转动时,四个罐9也与支承框架32连动地转动。
[0068]打印机3如作为示出机构单元10的立体图图4所示,具有印刷部41和供应管43。印刷部41具有:滑架45、印刷头47和四个中继单元49。印刷头47和四个中继单元49被搭载在滑架45上。供应管43具有可挠性,并被设置在罐9和中继单元49之间。罐9内的墨水经由供应管43被送到中继单元49。中继单元49将从罐9经由供应管43供应的墨水转送给印刷头47。印刷头47将所供应的墨水作为墨滴喷出。
[0069]另外,液体喷射系统I具有:控制部(未图示)、介质运送机构(未图示)和头运送机构(未图不)。控制部管理液体喷射系统I的动作。液体喷射系统I的动作由控制部控制。介质运送机构基于来自控制部的指令,来通过来自未图示的马达的动力驱动运送辊51,从而沿Y轴方向运送印刷介质P。头运送机构基于来自控制部的指令将来自马达53的动力经由定时带55传递给滑架45,由此沿X轴方向运送滑架45。印刷头47被搭载在滑架45上。因此,印刷头47能通过头运送机构经由滑架45在X轴方向上运送。此外,印刷头47在与印刷介质P面对的状态下被滑架45支承。通过介质运送机构和头运送机构来使印刷头47相对于印刷介质P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并通过从印刷头47喷出墨水来对印刷介质P实施印刷。
[0070]此外,在液体喷射系统I中,在各罐9设置有墨水注入部57。用户或操作者能够从墨水注入部57向鍾9内注入墨水。例如,在伴随着印刷鍾9内的墨水被消耗、鍾9内的墨水量减少了的情况等,用户或操作者能够从墨水注入部57向罐9内补充墨水。在墨水注入部57使用帽58。墨水注入部57被帽58塞住。用户或操作者在向罐9内注入墨水的情况下将帽58从墨水注入部57取下从而向罐9内注入墨水。
[0071]在液体喷射系统I中,如前所述,罐单元5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6转动。因此,如图5所示,在液体喷射系统I中,能够使罐单元5的侧部27的朝向与液体喷射系统I的正面13的朝向一致。由此,能够使第二壳体7的窗部21的朝向与正面13的朝向一致。因此,用户或操作者能够在朝向打印机3的正面13的状态下与多个窗部21的每个面对。即,用户或操作者能够在朝向打印机3的正面13的状态下与多个罐9的每个相面对。其结果是,由于容易肉眼确认多个罐9的每个,因此能够容易肉眼确认各罐9中的墨水的量,并且容易向罐9注入墨水。此外,以下使侧部27的朝向与正面13的朝向一致的状态被表现为铰链部33为打开状态。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使正面23的朝向与正面13的朝向一致的状态被表现为铰链部33为闭合状态。当铰链部33为闭合状态时,多个罐9沿Y轴方向排列。在该状态下,当从与打印机3的正面13相面对的操作者来看,多个罐9重叠地位于从跟前侧向里侧。与此相对,如图5所示,当铰链部33为打开状态时,则多个罐9沿X轴方向排列。在该状态下,当从与打印机3的正面13相面对的操作者来看时,多个罐9在横向上排列设置。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铰链部33的转动,多个罐9 一起移动。并且,在多个罐9中,基于铰链部33的转动的移动距离在罐9间不同。
[0072]铰链部33为闭合状态时和铰链部33为打开状态时墨水注入部57的位置不同。也就是说,由于铰链部33的转动,墨水注入部57相对于打印机3的位置发生变化。如图4所示,当铰链部33为闭合状态时,多个墨水注入部57沿Y轴方向排列。在该状态下,从与打印机3的正面13相面对的操作者来看,多个罐9重叠地位于从跟前侧向里侧。对于如此配置的多个罐9在向位于里侧的罐9注入墨水的动作中,由于操作者的手与跟前侧的罐交叉,因此难以注入。与此相对,如图5所示,铰链部33为打开状态时,多个墨水注入部57沿X轴方向排列。在该状态下,从与打印机3的正面13相面对的操作者来看,多个罐9在横向上排列。如果是这样的配置,当向罐9注入墨水时,容易避免操作者的手与其它罐9交叉。
[0073]另外,当铰链部33为闭合状态时和铰链部33为打开状态时所述的肉眼确认面28的位置不同。即,由于铰链部33的转动,肉眼确认面28相对于打印机3的位置发生变化。如图4所示,当铰链部33为闭合状态时,多个肉眼确认面28沿Y轴方向排列。在该状态下,从与打印机3的正面13相面对的操作者来看,多个罐9重叠地位于从跟前侧向里侧。对于如此配置的多个罐9难以确认墨水余量。与此相对,如图5所示,当铰链部33为打开状态时,多个肉眼确认面28沿X轴方向排列。在该状态下,从与打印机3的正面13相面对的操作者来看,则多个肉眼确认面28在横向排列。如果是这样的配置,则容易确认各罐9的墨水余量。
[0074]如图6所不,罐9具有壳体61和片材部件63,所述壳体61是罐主体的一例。壳体61例如由尼龙或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构成。另外,片材部件63由合成树脂(例如,尼龙或聚丙烯等)构成为薄膜状,并且具有可挠性。在本实施方式中,片材部件63具有光透过性。罐9具有接合了壳体61和片材部件63的构成。在壳体61设置有接合部64。在图6中,为了容易理解地示出构成,在接合部64上施加剖面线。在壳体61的接合部64接合片材部件63。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61和片材部件63通过熔敷被接合。
[0075]如图7所示,罐9具有容纳部65和连通部67。连通部67具有大气室68和连通路71。在罐9中,在容纳部65内容纳有墨水。此外,在图7中,示出了从片材部件63侧看罐9的状态,并且隔着片材部件63图示了壳体61。容纳部65、大气室68和连通路71被接合部64相互间隔开。
[0076]壳体61具有:第一壁81、第二壁82、第三壁83、第四壁84、第五壁85、第六壁86、第七壁87和第八壁88。在第五壁85的与容纳部65侧相反的一侧配置有大气室68。当从片材部件63侧俯视第一壁81时,容纳部65被第二壁82、第三壁83、第四壁84和第五壁85围绕。
[0077]另外,当从片材部件63侧俯视第一壁81时,大气室68被第五壁85、第六壁86、第七壁87和第八壁88围绕。此外,容纳部65的第一壁81和大气室68的第一壁81是彼此相同的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部65和大气室68彼此共有第一壁81。
[0078]如图8所示,第二壁82、第三壁83、第四壁84和第五壁85分别与第一壁81交叉。第二壁82和第三壁83被设置于在X轴方向上夹着第一壁81而彼此对峙的位置。第四壁84和第五壁85被设置于在Z轴方向上夹着第一壁81而彼此对峙的位置。第二壁82与第四壁84和第五壁85分别交叉。第三壁83也与第四壁84和第五壁85分别交叉。
[0079]第二壁82、第三壁83、第四壁84和第五壁85从第一壁81向+Y轴方向凸出。由此,将第一壁81作为主壁,通过从主壁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壁82、第三壁83、第四壁84和第五壁85来构成凹部91。凹部91被构成为向-Y轴方向成凹状的朝向。凹部91向+Y轴方向、即向片材部件63 (图6)侧开口。换言之,凹部91被设置成向-Y轴方向、即与向片材部件63(图6)侧相反的一侧为凹状的朝向。并且,当在壳体61上接合片材部件63时,凹部91被片材部件63塞住,从而构成容纳部65。第一壁81?第八壁88各自不限于平坦的壁,也可以是包含凹凸的壁。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