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收容容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44591阅读:来源:国知局
br>[0044] 滑架8具备盒安装部7,在该盒安装部7具备黑色油墨用的液体导入部、黄色油墨 用的液体导入部、品红色油墨用的液体导入部、W及青色油墨用的液体导入部。
[0045] 上述各油墨用的液体导入部与安装于盒安装部7的盒4、5的液体收容部对应地配 设,其大小虽然不同,但具备相同的结构。若W与盒4对应的液体导入部为例进行说明,贝U 该液体导入部具备液体导入基部703、金属网703s、W及弹性部件705。金属网703s是由不 诱钢等具备耐腐蚀性的金属形成的多孔质体,其装入液体导入基部703的上端,并与盒4的 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面接触(参照图4)。而且,保持于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 的油墨通过金属网703s而被送入滑架8在其底面所具备的排出头8s。
[0046] 如图4所示,盒4在巧轴方向的一端侧具备电路基板410,将该电路基板410固定 并保持于倾斜的基板载置部411。而且,盒4所具备的电路基板410具有端子412。在盒4 针对滑架8的安装状态下,端子412的接触部与滑架8中的电极集合体810的电极电接触。 另外,盒4在图中的X轴方向上具备基板载置部411的端部作为卡合部405,该卡合部405 在盒4针对滑架8的安装状态下,与滑架8中的盒卡合臂801卡合。
[0047]另外,如图4所示,盒4具有:有吸收并保持液体的功能的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 406W及液体保持部件460。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与液体保持部件460接触。盒安 装部7使在其底面所具备的液体导入部的液体导入基部703的环状前端安装的金属网703s 与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面接触。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比液体导入基部703更 向上方抬起,并挤压液体保持部件460。由此,已经收容于液体保持部件460的液体、即黑色 油墨经由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液体导入部中的液体导入基部703的金属网703sW 及吸引孔704,而向滑架8的排出头8s供给。目P,滑架8的液体导入部从盒4接受液体(黑 色油墨)的导入,从而滑架8将导入至液体导入部的液体(黑色油墨)从排出头8s喷出。 此外,盒5也与盒4相同地具备电路基板等,并如已叙述的那样安装于滑架8。
[0048] 盒4具备被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覆盖的油墨供给孔407。而且,滑架8在液 体导入部所具备的弹性部件705与油墨供给孔407的周围的周缘凹陷部抵接,从而W防止 来自油墨供给孔407的油墨泄漏的方式进行密封。
[0049] 接下来,对盒4的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盒4的结构的分解图。如图所 示,盒4具备壳体420、盖401、W及电路基板410。盖401固定于壳体420,并覆盖壳体420 所具有的凹部421 (参照图4)。除此之外,盒4具备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液体保持 部件460、盖背面密封部件436、W及密封部件404。壳体420与盖401是聚乙締、聚丙締等 合成树脂的成型品,其通过射出成型等适当的成型方法来形成。
[0050] 壳体420具有底壁422、第一端壁423、第二端壁424、第一侧壁425、W及第二侧壁 426。在第一侧壁425与第二侧壁426中,利用肋428对外壁进行加强。底壁422形成为壳 体420的底面,在其中央具备油墨供给孔407。该底壁422与盖401对置。第一端壁423从 底壁422立起并与盖401的盖部430交叉。第二端壁424从底壁422立起并与盖401的盖 部430交叉,并且与第一端壁423对置。第一侧壁425在第一端壁423的一方的端部(图 5中的-X方向端部)与第二端壁424的一方的端部(图5中的-X方向端部)之间从底壁 422立起,并与盖401的盖部430交叉。第二侧壁426在第一端壁423的另一方的端部(图 5中的巧方向端部)与第二端壁424的另一方的端部(图5中的巧方向端部)之间从底 壁422立起,并与盖401的盖部430交叉,并且与第一侧壁425对置。
[0051] 运种壁面结构也能够如下地进行表示。壳体420具有:与盖401对置的底壁422 ; 与盖401和底壁422交叉的第一端壁423 ;与盖401和底壁422交叉并与第一端壁423对置 的第二端壁424 ;与盖401、底壁422、第一端壁423、及第二端壁424交叉的第一侧壁425 ; W及与盖401、底壁422、第一端壁423、及第二端壁424交叉并与第一侧壁425对置的第二 侧壁426。
[0052] 电路基板410在基板表面具备多个端子412,并位于壳体420的第一端壁423。在 该第一端壁423形成有基板载置部411 (参照图4)。该基板载置部411相对于第一端壁423 倾斜。而且,电路基板410将其背面固定于基板载置部411并相对于第一端壁423倾斜。在 电路基板410中,对于端子412而言,若盒4如已叙述的那样安装于滑架8,则如图4所示, 端子412与滑架8运一侧的电极集合体810的各电极电连接。
[0053] 基板载置部411在第一端壁423的外壁面侧具备开口 413 (参照图4)。该开口 413 沿着第一端壁423的外壁面从第一端壁423的上端侧到下端侧沿Z轴方向延伸,并在第一 端壁423的上下端侧开口。另一方面,若将盖401固定于壳体420,则利用盖401所具备的 外侧延伸部431,在第一端壁423的上端侧将开口 413封闭。为了进行电路基板410针对基 板载置部411的固定,使用从基板载置部411突出的凸部414。而且,在该凸部414从电路 基板410延伸的状态下,对凸部414进行热馴接。由此,将电路基板410固定于基板载置部 411。
[0054] 盖401具备盖部430、W及外侧延伸部431。盖部430形成为平板状,并覆盖壳体 420的凹部421。外侧延伸部431是在具有端子412的电路基板410所存在的第一端壁423 运一侧从盖部430向外侧延伸的部分,其具有屈曲延伸部432、W及倾斜延伸部433。屈曲 延伸部432沿着从盖401朝向壳体420的第一方向(图5中的-Z方向),W从盖部430呈 几乎90度地屈曲并突出的方式延伸。与该屈曲延伸部432连续的倾斜延伸部433在来自 从盖401朝向壳体420的第一方向(图5中的-Z方向)的盖401的俯视观察时,延伸至 与电路基板410的端子412重叠的位置。而且,若盖401固定于壳体420,则该外侧延伸部 431与开口 413重叠,并在第一端壁423的上端侧将该开口 413封闭。另外,若盖401固定 于壳体420,则外侧延伸部431使倾斜延伸部433与基板载置部411的开口 413卡合。除 此之外,外侧延伸部431使倾斜延伸部433在从第二端壁424朝向第一端壁423的第二方 向(图4化及图5中的巧方向)上,比电路基板410的至少下层侧的端子412更向外侧突 出。此外,也可W使倾斜延伸部433从图示的状态更长地延伸,从而比电路基板410的所有 端子412更向外侧突出。
[00巧]盖401除了具备已叙述的贯通孔402a、402b、注入孔402c、W及空气槽403外,还 具备大气连通孔434、W及多个密封部件支承座437。密封部件支承座437在与贯通孔402曰、 40化的周壁、空气槽403的周壁相同的高度上从盖401的上表面突出,并成为密封部件404 的接合支承座。
[0056]大气连通孔434形成于沿Y轴方向延伸有盖部430的一部分的盖部外缘,并在该 盖部外缘贯通盖401。而且,该大气连通孔434在盖401的背面侧通过未图示的空气槽而与 贯通孔40化连起来。该空气槽、大气连通孔434的盖背面侧开口W及贯通孔40化的盖背 面侧开口被盖背面密封部件436密封。由此,利用大气连通孔434,能够将由盖401封闭的 壳体420的凹部421经由贯通孔402曰、空气槽403、W及贯通孔40化而向大气敞开。W与 液体保持部件460建立关联的方式对上述大气敞开进行说明。
[0057] 液体保持部件460形成为使第一保持部件461被其左右的第二保持部件462曰、 46化夹持的一体件,并与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 -起收纳于壳体420的凹部421。壳 体420的底壁422在油墨供给孔407的周围具备阶梯状的半圆状突起427,在该半圆状突 起427的阶梯部载置有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 (参照图4W及图5)。由此,油墨供给孔 407被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覆盖。另外,底壁422在各边角部位的周边,具备在俯视 观察时呈开放式弧状的弧状突起429。液体保持部件460被各边角的弧状突起429W及半 圆状突起427的上表面支承,从而收纳于壳体420。若如此地收纳液体保持部件460,则将 已经接合了盖背面密封部件436、密封部件404的盖401烙敷固定于壳体420,从而得到图 4等所示的盒4。
[0058] 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与液体保持部件460的第一保持部件461及其左右的 第二保持部件462a、462b由形成为纤维状并成束的纤维部件(在后面对详细的结构进行叙 述)构成。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与液体保持部件460的用于保持液体的特性不同。 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的表示细孔的形成密度的细孔密度比液体保持部件460的第一 保持部件461及其左右的第二保持部件462a、462b中的任一个保持部件都大。第一保持部 件461的细孔密度比左右的第二保持部件462a、46化大。第一保持部件461的左右的第二 保持部件462a、46化形成为近似相等的细孔密度。
[0059] 根据上述细孔密度的大小关系,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与液体保持部件460 的第一保持部件461及其左右的第二保持部件462a、462b的毛细管力具有下述的大小关 系。目P,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的毛细管力比第一保持部件461的毛细管力大。第一 保持部件461的毛细管力比其左右的第二保持部件462a、462b的毛细管力大。另外,第二 保持部件462a、462b的毛细管力近似相等。
[0060] 由于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与液体保持部件460的第一保持部件461及其左 右的第二保持部件462a、462b的毛细管力具有上述大小关系,从而已经收容于液体保持部 件460的油墨按照W下叙述的顺序流通。目P,油墨从毛细管力较小的部件向毛细管力较大 的部件流动。如图4所示,若已经收容于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的油墨经由液体导入 部而被吸引并被消耗,则已经收容于与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的上表面重叠的第一保 持部件461的油墨向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移动。运种油墨移动的驱动力主要是供给 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的毛细管力。而且,通过来自贯通孔402a、与其连接的空气槽403W 及大气连通孔434的大气连通,使得上述油墨移动不发生阻碍。
[0061] 若由于已经收容于第一保持部件461的油墨向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移动而 使得第一保持部件461的油墨被消耗,则已经收容于其左右的第二保持部件462a、462b的 油墨向第一保持部件461移动。运种油墨移动的驱动力主要是第一保持部件461的毛细管 力。而且,通过来自贯通孔402a、与其连接的空气槽403W及大气连通孔434的大气连通, 使得上述油墨移动不发生阻碍。
[0062] 如上述那样,在壳体420的凹部421收容特性不同的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 液体保持部件460的第一保持部件461W及其左右的第二保持部件462a、462b,并且按照 与液体导入基部703接近的顺序配置毛细管力较大的液体保持部件,从而能够高效地消耗 收容于液体保持部件460的油墨。目P,能够减少液体保持部件460中的未使用油墨的余量。 另外,对于盒4而言,通过朝向凹部421的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与液体保持部件460 的上述收纳,从而使油墨从液体保持部件460、详细而言从第一保持部件461经由供给孔侧 液体保持部件406而向滑架8的液体导入部移动,由此向该液体导入部导入油墨。
[0063] 此外,只要是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液体保持部件460的第一保持部件461 W及其左右的第二保持部件462a、46化的毛细管力随着远离液体导入基部703而变小的结 构,上述各液体保持部件的细孔密度的大小关系就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例如,即使在供给 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液体保持部件460的第一保持部件461W及其左右的第二保持部件 462a、46化的细孔密度相等的情况下,也可W通过对各液体保持部件进行斥水处理、浸水处 理而使之具有上述毛细管力的大小关系。
[0064]另外,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液体保持部件460的第一保持部件461W及其 左右的第二保持部件462a、462b的细孔密度的大小关系也能够做如下规定。在与从盖401 朝向底壁422的-Z轴方向(参照图5)正交的XY平面上对上述各液体保持部件的细孔进 行剖面观察的情况下,能够W各自的细孔的相当于XY平面剖面观察的平均直径的大小对 上述各液体保持部件的细孔密度进行规定。而且,若细孔密度较大,则相当于XY平面剖面 观察的细孔平均直径较小。由此,供给孔侧液体保持部件406与第一保持部件461相比,细 孔密度较大,因此该第一保持部件461的相当于XY平面剖面观察的细孔平均直径较小。同 样地,第一保持部件461与其左右的第二保持部件462a、46化相比,细孔密度较大,因此第 二保持部件462a、462b的相当于XY平面剖面观察的细孔平均直径较小。
[0065] 接下来,对收容于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