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15282阅读:来源:国知局
体部2被作为整体呈打印机宽度方向X较长的长方体形状的主体外壳2A覆盖,在其背面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凹部4,并在此安装翻转单元3。翻转单元3是用于以使作为片状的记录介质的打印纸张P(以下,仅称为“纸张P”。)的表面背面翻转的状态将该纸张返回到打印机主体部2的单元。另外,翻转单元3能够以其打印机上下方向的下端部分为中心,向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后方打开。
[0040]在打印机主体部2的前面设有供纸盒安装部5。供纸盒安装部5在打印机主体部2的前面的打印机上下方向Z的下侧部分,向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前方开口。在供纸盒安装部5,供纸盒6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从前方安装。在供纸盒安装部5的上侧安装有排纸托盘7ο排纸托盘7向前方大致水平地突出。在排纸托盘7的上侧形成有向打印机后方延伸的矩形的排纸口 8。
[0041]排纸口 8的上侧的打印机前面部分为操作面9,在这里排列了电源开关9a、和多个状态显示灯9b等。在排纸托盘7以及排纸口 8的两侧的打印机前面部分,安装有矩形的开闭盖10a、10b。若打开这些开闭盖10a、10b,则墨盒安装部(未图示)开口,能够进行墨盒(未图示)的更换等。在打印机上面部分的中央安装有维护用的开闭盖11。
[0042][打印机的纸张输送路径]
[0043]参照图2,对打印机1的内部构成,特别是,纸张输送路径进行说明。在打印机1的内部形成有纸张供给路12、主体侧输送路13以及翻转用输送路14。纸张供给路12以及主体侧输送路13形成在打印机主体部2的内部,翻转用输送路14形成在翻转单元3的内部。
[0044]纸张供给路12是将以层叠状态收纳在供纸盒6的规定尺寸的纸张P供给至主体侧输送路13的输送路径。纸张供给路12从供纸盒安装部5中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后端部分朝向打印机后方向斜上方延伸,并向打印机前方弯曲,与主体侧输送路13连接。收纳在供纸盒6的纸张P通过供纸辊15送出至纸张供给路12。送出的纸张P经由作为介质分离辊的减速辊16和输送辊17的辊隙部被逐张地送出,并经由输送辊17和从动辊18的辊隙部,朝向主体侧输送路13输送。
[0045]主体侧输送路13是在打印机前后方向Y大致水平地延伸并到达排纸口 8的输送路径。沿主体侧输送路13,从其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开始依次配置了纸张检测杆20、送纸辊对21、打印头22、第一排纸辊对23以及第二排纸辊对24。打印头22是喷墨头,压板25相对于其喷嘴面以恒定的间隙对置。
[0046]送纸辊对21具备送纸辊21a和从动辊21b。从纸张供给路12送入到主体侧输送路13的纸张P通过输送辊17,一边推起纸张检测杆20 —边送入送纸辊对21,并经由送纸辊21a与从动辊21b的辊隙部,供给到打印头22与压板25之间的打印位置。另外,第一排纸辊对23具备第一排纸辊23a和从动辊23b,第二排纸辊对24具备第二排纸辊24a和从动辊24b。通过了打印位置的纸张经由第一排纸辊23a与从动辊23b之间、以及第二排纸辊24a与从动辊24b之间,从排纸口 8排出到排纸托盘7。
[0047]另一方面,形成在翻转单元3内部的翻转用输送路14是相对于主体侧输送路13配置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的下侧,作为整体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描绘环行线的输送路径。翻转用输送路14具备:与主体侧输送路13的上游端连续,并向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后方大致水平地延伸的上侧路径26 ;与该上侧路径26连续并向打印机上下方向Z的下方弯曲并直线状地延伸的向下路径27 ;与该向下路径27连续并向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前方弯曲并延伸的下侧路径28 ;以及从该下侧路径28向上方弯曲并延伸的向上路径29。
[0048]向上路径29上侧的部分向打印机前方倾斜地弯曲,并与上述的纸张供给路12的中途位置汇合。因此,向上路径29与纸张供给路12的下游侧的部分成为共用路径30 (参照图2(b))。该共用路径30是沿输送辊17的外周面延伸的弯曲路径。
[0049]在上侧路径26与向下路径27之间配置有第一输送辊31以及从动辊32,在下侧路径28与向上路径29之间配置有第二输送辊33以及从动辊34。从主体侧输送路13送入到翻转用输送路14的纸张送入第一输送辊31与从动辊32的辊隙部,并通过第一输送辊31,送入第二输送辊33与从动辊34的辊隙部,并通过第二输送辊33,送入输送辊17与从动辊18的辊隙部。其后,纸张通过输送辊17,再次送入到主体侧输送路13。
[0050]这里,在主体侧输送路13的下游端、翻转用输送路14的上游端、以及共用路径30的下游端的汇合部35配置有路径切换挡板36(参照图2(b))。从主体侧输送路13侧回料的纸张通过路径切换挡板36引导至翻转用输送路14侧。经由翻转用输送路14的纸张再次返回到汇合部35时,通过送入到汇合部35的纸张推起路径切换挡板36。由此,翻转用输送路14的下游端的共用路径30与主体侧输送路13连通,纸张送入到主体侧输送路13。
[0051]通过经由环状的翻转用输送路14,纸张以表面背面翻转了的状态返回到主体侧输送路13。因此,通过经由翻转用输送路14,能够进行纸张的双面打印。另外,若在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后方侧打开翻转单元3,则翻转用输送路14中的下游侧的向上路径29以及共用路径30成为开放状态。因此,能够简单地对这些路径中的卡纸等不良情况进行处理。
[0052][打印机机构部]
[0053]图3是表示打印机1中被主体外壳2A覆盖的打印机机构部的俯视图,表示从打印机1取下了主体外壳2A以及排纸托盘7的状态。另外,图4、图5是从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后方观察打印机机构部的主要部分的后侧立体图。此外,在图5中,省略了头滑架59的图不ο
[0054]如图3?图5所示,打印机机构部50具备板金制的打印机主体框架51,各构成部件组装在该打印机主体框架51。打印机主体框架51具备底座52、和从底座52中的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两侧部位垂直地立起的侧架53、54。在侧架53、54之间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架设有前侧框架55以及后部框架56。
[0055]在前侧框架55以及后部框架56之间,在侧架53、54的打印机上下方向Ζ的上端部之间,与打印机宽度方向X平行地架设有两根滑架引导轴57、58 (参照图3)。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位于后部框架56侧的滑架引导轴57称为第一引导轴57,将位于前侧框架55侧的滑架引导轴58称为第二引导轴58。在第一、第二引导轴57、58安装有头滑架59。
[0056]头滑架59能够沿第一、第二引导轴57、58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移动。头滑架59与在第一引导轴57的附近位置,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架设的正时带60(参照图3)连结。正时带60被滑架驱动马达61 (参照图3)驱动。
[0057]在头滑架59安装有打印头22。打印头22以其喷嘴面22a(参照图2(a))朝向打印机下方的状态,安装于头滑架59。在打印头22的下侧配置有压板25。压板25具备在打印头22的移动方向亦即打印机宽度方向X排列的多个分割压板25a(参照图3)。通过头滑架59,打印头22能够在从一个侧架53侧的原位置HP (参照图3)到另一个侧架54侧的远离位置之间移动。即,打印头22能够在形成在侧架53、54之间的主体侧输送路13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
[0058]这里,如图5所示,在一个侧架53的朝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外侧的外侧表面53c组装有在主体侧输送路13输送纸张的输送辊对(送纸辊对21以及第一排纸辊对23)的动力传递机构140。送纸辊对21以及第一排纸辊对23在作为打印介质输送路的主体侧输送路13中,配置在打印头22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另外,送纸辊对21以及第一排纸辊对23相对于第一、第二引导轴57、58位于打印机上下方向Z的下方侧(参照图2)。
[0059]如图5所示,在侧架53的底座52侧的部位安装有送纸马达141。在送纸马达141的马达轴的前端同轴地固定有小齿轮142。送纸辊对21的驱动侧的辊亦即送纸辊21a、和第一排纸辊对23的驱动侧的辊亦即第一排纸辊23a各自的辊轴的轴端部143、145以能够旋转的状态被侧架53支承。轴端部143、145从侧架53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外侧突出,并在这里同轴地固定传递齿轮144、146。送纸马达141的输出旋转经由架设在小齿轮142、传递齿轮144、146的正时带147,传递到送纸辊21a以及第一排纸辊23a。
[0060][压板间隙调整机构]
[0061]在打印机机构部50安装有调整打印头22与压板25之间的间隙的压板间隙调整机构70。打印头22与压板25之间的间隙是从打印头22的喷嘴面22a到压板25的表面的距离,或者,是从喷嘴面22a到沿压板25输送的纸张的打印面的距离。在本说明书中,将这些距离称为“压板间隙”。
[0062]在本例中,压板25安装在打印机主体框架51侧,配置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上确定的位置。压板间隙调整机构70使相对于压板25位于其上方的两根第一、第二引导轴57、58相对于压板25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移动,由此,使安装于头滑架59的打印头22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移动来增减压板间隙。因此,打印机上下方向Z为间隙调整方向。也能够在打印机主体框架51侧固定第一、第二引导轴57、58,并使压板25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移动,来调整压板间隙。
[0063]图6以及图7是从打印机机构部50取出压板间隙调整机构70的主要部分示出的部分立体图。在这些图中,从不同的方向示出压板间隙调整机构70的主要部分。压板间隙调整机构70具备:固定侧单元80,其具备安装于打印机主体框架51侧的固定侧的构成部件;可动侧单元100,其具备与第一、第二引导轴57、58 —体且能够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移动的构成部件;万向接头单元90,其将旋转力从固定侧单元80传递到可动侧单元100 ;以及旋转凸轮机构110、120。
[0064]固定侧单元80配置在后部框架56后侧的侧架53侧的端部。可动侧单元100沿侧架53的内侧表面53d配置。可动侧单元100具备将旋转传递到第一、第二引导轴57、58的旋转传递机构。本例的旋转传递机构是使第一、第二引导轴57、58同步旋转的同步旋转机构。另外,旋转凸轮机构110、120是将第一、第二引导轴57、58的旋转转换为第一、第二引导轴57、58向间隙调整方向的移动的引导轴移动机构。旋转凸轮机构110在第一引导轴57的两端,配置在侧架53的内侧表面、和侧架54的内侧表面这两个位置。同样地,旋转凸轮机构120在第二引导轴58的两端,配置在侧架53的内侧表面和侧架54的内侧表面这两个位置。
[0065]接下来,图8?图10分别是从打印机前侧观察压板间隙调整机构70的主要部分的情况下的部分立体图、从打印机后侧观察的情况下的部分立体图、以及从打印机宽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部分侧面图。以下,参照这些图,对压板间隙调整机构7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66](固定侧单元)
[0067]压板间隙调整机构70的固定侧单元80具备作为旋转驱动源的马达81、传递齿轮系82、以及固定侧旋转轴83。这些各部经由未图示的单元框架固定在打印机主体框架51。马达81以使其轴线方向朝向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方式配置。固定侧旋转轴83在马达81的邻接位置,以其旋转中心线83a(参照图3)与打印机前后方向Y水平地延伸的状态配置。传递齿轮系82具备固定在马达81的输出轴的小齿轮84、与该小齿轮84啮合的中间传递齿轮85、以及与该中间传递齿轮85啮合的轴侧传递齿轮86。轴侧传递齿轮86与固定侧旋转轴83后侧的轴端部同轴地固定。
[0068]在固定侧旋转轴83的轴线方向的中间部分同轴地形成有蜗杆87。在蜗杆87的下侧配置有旋转中心线向与固定侧旋转轴83正交的打印机宽度方向X延伸的复合齿轮130。复合齿轮130具备圆筒状主体部131,在圆筒状主体部131的外周面形成有与蜗杆87啮合的蜗轮132、以及在圆周方向的规定角度范围形成了外齿的间歇外齿齿轮133。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