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261205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避免色彩偏移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于液晶显示装置中,一般是使用阴极荧光灯管作为背光模组的发光单元。然而,因为阴极荧光灯管对于色彩的表现较不如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因此,在发光二极管的技术逐渐成熟的前提下,目前已有业者将发光二极管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使用。
然而,因为发光二极管会因为温度以及时间的变化,而使其发光强度随之改变衰减,况且每一发光二极管的衰减程度皆不相同,因此,将发光二极管应用于背光模组时,会使得液晶显示装置随着温度以及时间,而产生色彩偏移的问题。
近来有业者利用光二极管(photo diode)来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色彩偏移问题。其是于背光模组中设置有由发光二极管所组成的一红色发光数组、一绿色发光数组以及一蓝色发光数组。
其改善方法是由红色发光数组、绿色发光数组以及蓝色发光数组同时发光后,混合成一白光光源,接着分析白光光源中的红色、绿色及蓝色成分,并分别调整各红色发光数组、绿色发光数组以及蓝色发光数组的发光强度,以达到色彩平衡的目的,即是调整所谓的白平衡。
习知的作法,虽然能够将红色画面、绿色画面及蓝色画面调整至一平衡状态,但是仍然无法彻底解决发光二极管的衰减问题,况且同一发光数组中的发光二极管的衰减程度皆不相同,因此习知做法仍然无法改善每一发光二极管之间的差异。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在方法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现有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的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方法又没有适切的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使其能够改善每一发光二极管之间的差异,从而使得利用发光二极管所构成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获得较佳的色彩表现,便成了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避免液晶显示装置产生色彩偏移问题,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该背光模组是至少具有一第一发光组件、一第二发光组件及一第三发光组件,该控制方法包含检测该第一发光组件及该第二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检测该第二发光组件及该第三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检测该第三发光组件及该第一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依据该等总发光强度,分别得到该第一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该第二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及该第三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以及分别将该第一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该第二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及该第三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调整至其相对应的一预设发光强度。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第一发光组件、该第二发光组件及该第三发光组件是为同一色系的发光组件。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第一发光组件、该第二发光组件及该第三发光组件是分别为一发光二极管。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是为一红色发光二极管、一绿色发光二极管或一蓝色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该背光模组是至少具有一第一发光组件、一第二发光组件及一第三发光组件,该控制方法包含检测该第一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检测该第一发光组件及该第二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检测该第一发光组件、该第二发光组件及该第三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依据该等总发光强度,分别得到该第一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该第二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及该第三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以及分别将该第一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该第二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及该第三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调整至其相对应的一预设发光强度。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第一发光单元、该第二发光单元及该第三发光单元是为同一色系的发光单元。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第一发光组件、该第二发光组件及该第三发光组件是分别为一发光二极管。
前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是为一红色发光二极管、一绿色发光二极管或一蓝色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背光模组是至少具有一第一发光组件、一第二发光组件及一第三发光组件,而控制方法是包括以下步骤检测第一发光组件及第二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L01;检测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L02;检测第三发光组件及第一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L03;依据该等总发光强度L01、L02、L03,分别得到第一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第二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及第三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以及分别将第一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第二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及第三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调整至其相对应的一预设发光强度。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背光模组是至少具有一第一发光组件、一第二发光组件及一第三发光组件,而控制方法是包括以下步骤检测第一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L11;检测第一发光组件及第二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L12;检测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L13;依据该等总发光强度L11、L12、L13,分别得到第一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第二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及第三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以及分别将第一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第二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及第三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调整至其相对应的一预设发光强度。
再者,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再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背光模组是至少具有一第一发光组件、一第二发光组件及一第三发光组件,而控制方法是包括以下步骤检测第一发光组件、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L21;检测第一发光组件及第二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L22;检测第一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L23;依据该等总发光强度L21、L22、L23,分别得到第一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第二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及第三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以及分别将第一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第二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及第三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调整至其相对应的一预设发光强度。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至少具有下列优点依据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是于背光模组中定义有各个发光组件的预设发光强度,因此,在利用简便的数学逻辑及运算而得到每一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的后,即能够分别将每一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调整至其所对应的预设发光强度,以避免产生因各个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随时间或温度衰减而造成背光模组所应用的液晶显示装置发生色彩偏移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方法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显示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所配合应用的一背光模组的一示意图。
图2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3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4为显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5A至5C为显示图2至图4的发光组件的发光时序图。
1背光模组11第一发光组件12第二发光组件 13第三发光组件14光感测单元 15调整单元16记忆单元 17驱动单元L01-L23总发光强度S01-S05第一实施例的流程步骤S11-S15第二实施例的流程步骤 S21-S25第三实施例的流程步骤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
、方法、步骤、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首先要说明的是,一般背光模组是包括一壳体及复数个发光组件,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是以发光二极管为例,其是以数组方式排列于壳体的一反射面上,从而使得使用此背光模组的一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执行各种色彩及画面的变化。
请参阅图1所示,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所配合应用的背光模组1是至少具有一第一发光组件11、一第二发光组件12及一第三发光组件13。其中,第一发光组件11、第二发光组件12及第三发光组件13是为同一色系的发光组件,例如为红色系、绿色系、蓝色系或白色系的发光组件,换言的,发光组件是可为一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蓝色发光二极管或白色发光二极管。另外,背光模组1更具有一光感测单元14及一调整单元15,其是分别用来检测各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及调整各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的用途,其中,光感测单元14是可为一光二极管(Photo diode)。当然,背光模组1更具有一驱动单元17以分别驱动各发光组件以使其发光。
请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是包括步骤S01至S05。
步骤S01,是检测第一发光组件11及第二发光组件12的一总发光强度L01。骤S02,是检测第二发光组件12及第三发光组件13的一总发光强度L02。步骤S03,是检测第三发光组件13及第一发光组件11的一总发光强度L03。于本实施例中,总发光强度L01、L02、L03、是由第一发光组件11、第二发光组件12及第三发光组件13依照如图5A所示的一时序图而分别发光,再由光感测单元14分别检测其总发光强度。
步骤S04,是依据总发光强度L01、L02、L03、而分别得到第一发光组件11的发光强度、第二发光组件12的发光强度及第三发光组件13的发光强度。于本实施例中,由于先前已得到第一发光组件11及第二发光组件12所产生的总发光强度L01、第二发光组件12及第三发光组件13所产生的总发光强度L02及第三发光组件13及第一发光组件11所产生的总发光强度L03,因此,藉由四则运算即可得到第一发光组件11的发光强度、第二发光组件12的发光强度及第三发光组件13的发光强度。
步骤S05,是分别将第一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第二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及第三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调整至其相对应的一预设发光强度。于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是更具有一记忆单元16,其是记录每一发光组件所对应的预设发光强度,其是可由业者预先设定或是由使用者自行设定,俾使使用背光模组1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达到较佳的色彩表现。因此,调整单元15可利用调整各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以使得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是与预设发光强度相同。如此一来,背光模组1所应用的液晶显示装置即能够避免发生色彩偏移的问题。
请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是包括步骤S11至S15。
步骤S11,是检测第一发光组件11的一总发光强度L11。步骤S12,是检测第一发光组件11及第二发光组件12的一总发光强度L12。步骤S13,是检测第一发光组件11、第二发光组件12及第三发光组件13的一总发光强度L13。于本实施例中,总发光强度L11、L12、L13、是由第一发光组件11、第二发光组件12及第三发光组件13依照如图5B所示的一时序图而分别发光,再由光感测单元14分别检测其总发光强度。
步骤S14及S15是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04及S05大致相同,其差异是在于本实施例是依据数学的加法逻辑,以分别得到第一发光组件11的发光强度、第二发光组件12的发光强度及第三发光组件13的发光强度。
请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是包括步骤S21至S25。
步骤S21,是检测第一发光组件11、第二发光组件12及第三发光组件13的一总发光强度L21。步骤S22,是检测第二发光组件12及第三发光组件13的一总发光强度L22。步骤S23,是检测第三发光组件13的一总发光强度L23。于本实施例中,总发光强度L21、L22、L23,是由第一发光组件11、第二发光组件12及第三发光组件13依照如图5C所示的一时序图而分别发光,再由光感测单元14分别检测其总发光强度。
步骤S24及S25亦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04及S05大致相同,其差异是在于本实施例是依据数学的减法逻辑,以分别得到第一发光组件11的发光强度、第二发光组件12的发光强度及第三发光组件13的发光强度。
上述实施例皆仅以三个发光组件为例,而于实际实施中,当然是依据各种不同尺寸的液晶显示装置而有不同数量的发光组件,并针对发光组件进行检测及调整,于此则不再详细说明。
综上所述,因依据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是于背光模组中定义有各个发光组件的预设发光强度,因此,在利用简便的数学逻辑及运算而得到每一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之后,即能够分别将每一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调整至其所对应的预设发光强度,换言的,各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在衰减之后仍然能够调整而回复为预设发光强度,以避免产生因各个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因随时间或温度衰减而造成背光模组所应用的液晶显示装置发生色彩偏移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该背光模组是至少具有一第一发光组件、一第二发光组件及一第三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检测该第一发光组件及该第二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检测该第二发光组件及该第三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检测该第三发光组件及该第一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依据该等总发光强度,分别得到该第一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该第二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及该第三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以及分别将该第一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该第二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及该第三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调整至其相对应的一预设发光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发光组件、该第二发光组件及该第三发光组件是为同一色系的发光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发光组件、该第二发光组件及该第三发光组件是分别为一发光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发光二极管是为一红色发光二极管、一绿色发光二极管或一蓝色发光二极管。
5.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该背光模组是至少具有一第一发光组件、一第二发光组件及一第三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检测该第一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检测该第一发光组件及该第二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检测该第一发光组件、该第二发光组件及该第三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依据该等总发光强度,分别得到该第一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该第二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及该第三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以及分别将该第一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该第二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及该第三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调整至其相对应的一预设发光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发光单元、该第二发光单元及该第三发光单元是为同一色系的发光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发光组件、该第二发光组件及该第三发光组件是分别为一发光二极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发光二极管是为一红色发光二极管、一绿色发光二极管或一蓝色发光二极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组的控制方法,其中背光模组是至少具有一第一发光组件、一第二发光组件及一第三发光组件,而控制方法是包括以下步骤检测第一发光组件及第二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检测第二发光组件及第三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检测第三发光组件及第一发光组件的一总发光强度;依据该等总发光强度,而分别得到第一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第二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及第三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以及分别将第一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第二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及第三发光组件的发光强度调整至其相对应的一预设发光强度。
文档编号G09G3/20GK101071540SQ20061007879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1日
发明者林峰立 申请人:启萌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