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面板驱动模式的切换模组以及切换方法

文档序号:262427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液晶面板驱动模式的切换模组以及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面板的驱动技术,尤其涉及该液晶面板驱动模式的切换模组及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液晶面板的像素结构中,每ー像素均包括三个子像素,即,Red子像素、Green子像素和Blue子像素,通过对这些子像素施加相应的驱动信号,就可以显示出预定的画面。当前,液晶面板的驱动模式大致包括两类,IV驱动方式和(2V+1)驱动方式。结合图I (a),IV驱动方式是指,相邻的两个像素10和20中,对应的子像素的电位极性相反。例如,像素10在扫描线SI上的Red子像素Rl为负极性,像素20在该扫描线·SI上的Red子像素R2为正极性。像素10在扫描线SI上的Green子像素Gl为正极性,像素20在该扫描线SI上的Green子像素G2为负极性。像素10在扫描线SI上的Blue子像素BI为负极性,像素20在该扫描线SI上的Blue子像素B2为正极性。类似地,參照图I(b),(2V+1)驱动方式是指,相邻的两个像素10和20中,例如,仅有Green子像素的电位极性发生变化。具体地,像素10在扫描线SI上的Red子像素Rl为负极性,像素20在该扫描线SI上的Red子像素R2仍然保持为负极性。像素10在扫描线SI上的Green子像素Gl为正极性,像素20在该扫描线SI上的Green子像素G2为负极性。像素10在扫描线SI上的Blue子像素BI为正极性,像素20在该扫描线SI上的Blue子像素B2仍然保持为正极性。由上述两种模式可知,IV驱动模式下,相邻两个像素10和20中的位于同一扫描线SI的对应子像素的电位极性相反,而(2V+1)驱动模式下,相邻两个像素10和20中的位于同一扫描线SI的对应子像素中,一部分子像素的电位极性保持不变,而另一部分子像素的电位极性反转。—般地,当液晶面板用来显示windows画面或灰阶时,往往选用IV驱动方式,因为该驱动方式的画面较(2V+1)驱动方式更加细致。此外,当液晶面板送检时,往往需要显示预定的特殊检测画面,若沿用IV驱动方式,则画面会出现偏绿或水平串扰(crosstalk)等情形。虽然使用(2V+1)驱动方式可解决这ー缺陷,但是该驱动方式用在显示windows画面或灰阶时,又会出现画面粗糙或菱形网格。总而言之,传统的液晶面板中,通常将其驱动模式固定为IV驱动方式或(2V+1)驱动方式,因而无法根据画面的类型或属性来灵活调整相应的驱动方式,造成液晶面板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兼容能力较低。有鉴于此,如何设计ー种新颖的液晶面板驱动方案,从而可根据特定的检测參数来选择局部区域的驱动模式,提升液晶面板的产品性能,增强画面显示效果,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ー项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液晶面板驱动模式在画面显示时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液晶面板驱动模式的切換模组以及切換方法。
依据本发明的ー个方面,提供了ー种液晶面板驱动模式的切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共通电极线上的耦合电压,并记录液晶面板的数据线的位置编号;当所检测的耦合电压满足预设切換条件时,根据对应的位置编号,将数据线采用(2V+1)驱动模式;以及计算(2V+1)驱动模式下的驱动时间,根据该驱动时间来最终选择数据线的驱动模式。在其中的一实施例中,当所检测的耦合电压小于200mV时,数据线采用IV驱动模式。
·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中,当所检测的耦合电压大于200mV,且耦合电压的持续期间大于4us时,数据线采用(2V+1)驱动模式。在其中的一实施例中,当驱动时间小于M个帧周期时,維持数据线的(2V+1)驱动模式,M为自然数。此外,当驱动时间大于M个帧周期时,将数据线的驱动模式从(2V+1)模式切换为IV模式,M为自然数。较佳地,于液晶面板中,将所有数据线的驱动模式初始设定为IV驱动模式。在其中的一实施例中,IV驱动模式适用于正常显示画面,(2V+1)驱动模式适用于特殊检测画面。依据本发明的另ー个方面,提供了ー种液晶面板驱动模式的切换模组,该切换模组包括ー检测模组,用以检测共通电极线上的耦合电压,并记录液晶面板的数据线的位
置编号;一判断模组,用以判断所检测的耦合电压是否满足预设切换条件,并且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对应的位置编号将数据线采用(2V+1)驱动模式;以及ー计算模组,用以计算(2V+1)驱动模式下的驱动时间,井根据该驱动时间来最終选择数据线的驱动模式。在其中的一实施例中,预设切換条件为耦合电压大于200mV并且耦合电压的持续期间大于4us。在其中的一实施例中,当驱动时间小于M个帧周期时,数据线的驱动模式維持在(2V+1)模式;当驱动时间大于M个帧周期时,数据线的驱动模式从(2V+1)模式切换为IV模式,其中,M为自然数。采用本发明的液晶面板驱动模式的切換模组以及切換方法,藉由检测共通电极线上的耦合电压,井根据诸如耦合电压的数值大小以及持续时间等预设切換条件,在液晶面板的特定数据线上选择IV驱动模式或(2V+1)驱动模式。此外,当数据线采用(2V+1)驱动模式吋,还可计算该模式下的驱动时间,并且在驱动时间超过若干帧周期后,将驱动模式重新切換回IV驱动模式,以提升液晶面板的产品性能,减小局部灰阶区域所出现的串扰现象,增强画面显示效果。


读者在參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图I (a)示出液晶面板在IV驱动模式下,各像素中的子像素电位极性示意图;图I (b)示出液晶面板在(2V+1)驱动模式下,各像素中的子像素电位极性示意图;图2示出传统的液晶面板在IV驱动模式或(2V+1)驱动模式下所产生的串扰(crosstalk)不意图;图3示出依据本发明的ー实施方式,液晶面板驱动模式的切換方法的流程框图;以及图4示出依据本发明的ー实施方式,液晶面板驱动模式的切换模组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
为了使本申请所掲示的技术内容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參照附图以及本发明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如前述图I (a)和图I (b)所示,传统的液晶面板显示windows画面或灰阶时,往往选用IV驱动方式,因为该驱动方式的画面较(2V+1)驱动方式更加细致。但是,当该液晶面板送检时,针对预定的特殊检测画面,沿用该IV驱动方式,画面往往会出现偏绿或水平串扰(crosstalk)等情形。虽然将液晶面板设计为(2V+1)驱动方式,可改善画面偏绿或水平串扰现象,然而(2V+1)驱动方式显示windows画面或灰阶时,又会出现画面粗糙或菱形网格。图2示出传统的液晶面板在IV驱动模式或(2V+1)驱动模式下所产生的串扰(crosstalk)示意图,进ー步,图2 (a)至图2 (d)分别绘示液晶面板在不同间距(Pitch)下的状态图。其中,Sectionl对应于间距Pitchl,參照图2 (a),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相邻两像素之间间隔有I个处于关闭状态下的像素,处于关闭状态下的相邻两像素之间间隔有I个处于打开状态下的像素。并且,在相邻的上下两条数据线中,处于同一竖直方向的相邻两像素,一像素处于关闭状态,另ー像素处于打开状态。亦即,在图2 (a)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像素均设置为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的交错方式。类似地,图2 (b)中,Section2对应于间距Pitch2,參照图2 (b),处于打开状态下的连续两个像素与处于关闭状态下的连续两个像素交错设置,也就是说,相对于图2(a),像素打开状态或像素关闭状态均以2个像素作为最小单位,因而,Section2区域的像素分辨率或画面清晰度低于Sectionl区域的像素分辨率或画面清晰度,或者说,Sectionl区域所显示的画面比Section2区域所显示的画面更为细致。对于图2 (c)和图2 (d), Section3对应于间距Pitch3,像素打开状态或像素关闭状态均以4个像素作为最小単位;SeCtion4对应于间距Pitch4,像素打开状态或像素关闭状态均以8个像素作为最小単位。以Sectionl区域与Section2区域为例,当液晶面板采用IV驱动模式来显示特定检测画面时,Sectionl区域的左右两侧灰阶区域将会出现水平串扰,如图2 (a)最左侧和最右侧的虚线框所示。而当液晶面板采用(2V+1)驱动模式时,Section2区域的左右两侧灰阶区域同样会出现水平串扰,如图2 (b)最左侧和最右侧的虚线框所示。为了有效地解决或消除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掲示了ー种液晶面板驱动模式的切換方案。图3示出依据本发明的ー实施方式,液晶面板驱动模式的切換方法的流程框图。參照图3,在该切换方法中,首先执行步骤S31,检测共通电极线上的耦合电压(或检测是否有耦合电压),并记录该耦合电压所对应的数据线的位置编号。然后在步骤S33中,判断上述步骤S31所检测的耦合电压是否符合预设的切換条件。在一实施例中,此预设的切換条件可设为,当所检测的耦合电压大于200mV且耦合电压的持续期间大于4us吋,将记录值(或计数值)加1,其次当记录值(或计数值)小于默认值(如N)时,采用IV驱动模式,且当记录值(或计数值)大于默认值(如N)时,采用(2V+1)驱动模式。在ー实施例中,当所检测的耦合电压符合该切换条件时,进入步骤S331,时序控制器(T-con)采用(2V+1)驱动模式。当所检测的耦合电压不符合该切换条件时,进入步骤S332,时序控制器(T-con)采用IV驱动模式。接着执行步骤S35,判断(2V+1)驱动模式下的驱动时间是否大于M个帧(frame)周期(或时间),其中,M为自然数,可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M的数值。在一实施例中,当驱动时间大于M个帧周期时,进入步骤S351,液晶面板从(2V+1)驱动模式切换回IV驱动模式。也就是说,该数据线先行选择切換至(2V+1)驱动模式时,由于驱动时间·过长,其显示性能已不如IV驱动模式,因而仍然将其切換回IV驱动模式。当驱动时间小于M个帧周期时,进入步骤S352,液晶面板維持先前所选择切換的(2V+1)驱动模式。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所检测的耦合电压小于200mV时,对相应的数据线采用IV驱动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耦合电压越小,越适合面板的IV驱动模式。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所检测的耦合电压大于200mV,且耦合电压的持续期间大于4us时,对相应的数据线采用(2V+1)驱动模式。此外,在液晶面板中还可先将所有数据线的驱动模式初始设定为IV驱动模式。例如,该IV驱动模式适于显示一般画面,如windows画面或灰阶。该(2V+1)驱动模式适于显示送检时的特殊检测画面。另ー方面,图3所示液晶面板驱动模式的切换方法也可以应用于针对液晶面板中局部区域的显示画面驱动(例如同一画面下,部份区域适合IV驱动模式,部份区域适合(2V+1)驱动模式)。具体来说,前述步骤S31中可先初始采用IV驱动模式,并检测是否有耦合电压,并记录该耦合电压所对应的数据线的位置编号。接着,在前述步骤S33中判断出哪几条线有耦合电压(如第n条线有耦合电压)且所检测的耦合电压是否符合预设的切換条件。如果是的话,进入步骤S331,对第n条线采用(2V+1)驱动模式;如果否的话,则进入步骤S332,对第n条线采用IV驱动模式。接着,类似前述步骤S35,判断(2V+1)驱动模式下的驱动时间是否大于M个帧(frame)周期。如果是的话,回到前述步骤S31中再检测是否有耦合电压,并记录该耦合电压所对应的数据线的位置编号;如果否的话,则进入步骤S352,液晶面板維持先前所选择切換的(2V+1)驱动模式。图4示出依据本发明的ー实施方式,液晶面板驱动模式的切换模组的结构框图。需指出的是,图4中的切換模组对应于图3中的切換方法。參照图4,该切换模组包括ー检测模组401、一判断模组403和ー计算模组405,其中,检测模组40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判断模组403,计算模组40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至判断模组403。更详细地,检测模组401用以检测共通电极线上的耦合电压,并记录液晶面板中与该耦合电压相对应的数据线的位置编号。判断模组403用以判断所检测的耦合电压是否满足预设切换条件,并且在满足预设条件吋,根据对应的位置编号将数据线采用(2V+1)驱动模式。计算模组405用以计算(2V+1)驱动模式下的驱动时间,井根据该驱动时间的长短来最終选择该数据线的驱动模式。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预设切換条件为耦合电压大于200mV并且耦合电压的持续期间大于4us。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驱动时间小于M个帧周期时,数据线的驱动模式维持在(2V+1)模式;当驱动时间大于M个帧周期吋,数据线的驱动模式从(2V+1)模式切换为IV模式,其中,M为自然数,可根据实际需要来弾性选择M的数值。
·
采用本发明的液晶面板驱动模式的切換模组以及切換方法,藉由检测共通电极线上的耦合电压,井根据诸如耦合电压的数值大小以及持续时间等预设切換条件,在液晶面板的特定数据线上选择IV驱动模式或(2V+1)驱动模式。此外,当数据线采用(2V+1)驱动模式吋,还可计算该模式下的驱动时间,并且在驱动时间超过若干帧周期后,将驱动模式重新切換回IV驱动模式,以提升液晶面板的产品性能,减小局部灰阶区域所出现的串扰现象,增强画面显示效果。上文中,參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面板驱动模式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共通电极线上的耦合电压,并记录所述液晶面板的数据线的位置编号; 当所检测的耦合电压满足预设切换条件时,根据对应的位置编号,将所述数据线采用(2V+1)驱动模式;以及 计算(2V+1)驱动模式下的驱动时间,根据所述驱动时间来最终选择所述数据线的驱动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检测的耦合电压小于200mV时,所述数据线采用IV驱动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检测的耦合电压大于200mV,且所述耦合电压的持续期间大于4us时,所述数据线采用(2V+1)驱动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驱动时间小于M个帧周期时,维持所述数据线的(2V+1)驱动模式,M为自然数。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驱动时间大于M个帧周期时,将所述数据线的驱动模式从(2V+1)模式切换为IV模式,M为自然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中,将所有数据线的驱动模式初始设定为IV驱动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V驱动模式适用于正常显示画面,所述(2V+1)驱动模式适用于特殊检测画面。
8.一种液晶面板驱动模式的切换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组包括 一检测模组,用以检测共通电极线上的耦合电压,并记录所述液晶面板的数据线的位置编号; 一判断模组,用以判断所检测的耦合电压是否满足预设切换条件,并且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对应的位置编号将所述数据线采用(2V+1)驱动模式;以及 一计算模组,用以计算(2V+1)驱动模式下的驱动时间,并根据所述驱动时间来最终选择所述数据线的驱动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换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切换条件为所述耦合电压大于200mV并且所述耦合电压的持续期间大于4us。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换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驱动时间小于M个帧周期时,所述数据线的驱动模式维持在(2V+1)模式;当所述驱动时间大于M个帧周期时,所述数据线的驱动模式从(2V+1)模式切换为IV模式,其中,M为自然数。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面板驱动模式的切换方法及切换模组。该切换方法包括步骤检测共通电极线上的耦合电压,并记录液晶面板的数据线的位置编号;当所检测的耦合电压满足预设切换条件时,根据对应的位置编号,将数据线采用(2V+1)驱动模式;以及计算(2V+1)驱动模式下的驱动时间,根据该驱动时间来最终选择数据线的驱动模式。采用本发明,藉由检测共通电极线上的耦合电压,并根据诸如耦合电压的数值大小以及持续时间等预设切换条件,在液晶面板的特定数据线上选择1V驱动模式或(2V+1)驱动模式,以提升液晶面板的产品性能,减小局部灰阶区域所出现的串扰现象,增强画面显示效果。
文档编号G09G3/36GK102789775SQ20121030920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7日
发明者郑晓钟, 颜绍文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