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955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2015年8月26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5-0120226号的权益,出于所有目的将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就好像在本文中完全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用于将用户与信息连接的显示装置的需求正在增加。各种类型的显示装置被使用,例如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量子点显示器(QDD)、液晶显示器(LCD)以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

各种显示装置中的一些例如LCD或OLED包括:具有以矩阵形式布置的多个子像素的显示面板;输出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驱动信号的驱动器;以及产生待供应至显示面板或驱动器的电力的电源。

对于LCD或OLED,制造显示面板并且接着执行测试过程以测试显示面板。在测试过程中,使用自动探测测试来测试显示面板的电特性(例如,线路短路测试和点亮测试)。

以如下方式进行自动探测测试:使探针与形成在显示面板的基板上的自动探测测试垫(下文中,被称为“AP垫”)接触,并且接着施加电信号。

因此,在显示面板的基板上形成有以板载栅极(Gate In Panel,GIP)方法形成栅极驱动器的结构,使得能够分别驱动主栅极驱动器和子栅极驱动器。如果栅极驱动器具有上述结构,则不得不形成AP垫和起始信号线(下文中,被称为“AP线”)以向主栅极驱动器和子栅极驱动器分别施加电信号。

然而,如果AP垫和AP线形成在显示面板的位于显示区域外部的基板上,则边框区域可以增加以覆盖这些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产生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的显示装置和驱动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本发明的优点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使得自动探测测试垫和栅极驱动器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中具有使非显示区域最小化的配置。从而节省了空间并且使显示装置的边框区域最小化。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和特征将被部分地阐述于下面的说明中,并且部分地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查阅下面内容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变得明显,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获知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和优点。通过在所撰写的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可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包括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域、第二非显示区域、主有源区域、以及子有源区域,其中主有源区域和子有源区域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子像素矩阵;在第一非显示区域中的数据驱动器,用于向子像素矩阵提供图像数据;在第二非显示区域中的主栅极驱动器,用于向主有源区域中的每个子像素提供对应的栅极信号;在第二非显示区域中的子栅极驱动器,用于向子有源区域中的每个子像素提供对应的栅极信号;在第一和/或第二非显示区域中的自动探测测试垫,用于在测试显示面板时向主栅极驱动器和子栅极驱动器之一传送从自动探测信号生成装置接收到的第一起始信号;以及在主栅极驱动器与子栅极驱动器之间传送信号的信号传输电路。

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包括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下基板、显示区域、数据驱动器、栅极驱动器、以及信号传输电路。显示区域包括主显示区域和子显示区域,每个主显示区域和子显示区域包括设置在下基板上的子像素。数据驱动器向主显示区域和子显示区域传送数据信号。栅极驱动器包括向主显示区域传送栅极信号的主栅极驱动器、以及向子显示区域传送栅极信号的子栅极驱动器。信号传输电路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传送从主栅极驱动器和子栅极驱动器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输出的信号。

要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先前的一般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皆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附图并入本文中并且构成本文的一部分,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显示装置的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示出的子像素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一个实验性示例的显示面板的图;

图4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一个实验性示例的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一个实验性示例的显示面板的自动探测起始信号的波形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7A、图7B、图8A和图8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上的自动探测起始信号的波形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图;

图11是示出根据驱动条件被施加至测试晶体管的信号的波形图;

图12和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或其修改示例被施加至显示面板的起始信号的流的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图;

图16是示出根据驱动条件被施加至测试晶体管的信号的波形图;

图17和图1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或其修改示例被施加至显示面板的起始信号的流的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图;

图20和图21是示出根据驱动条件被施加至测试晶体管的信号的波形图;以及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被施加至显示面板的起始信号的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通过其在附图中示出的示例详细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下文中,结合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

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被包括在TV、机顶盒、导航系统、图像播放器、蓝光播放器、个人计算机(PC)、家庭影院、移动电话等中。该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可以选自包括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量子点显示器(QDD)、液晶显示器(LCD)或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技术,但本公开的方面不限于此。

对于LCD或OLED,制造显示面板并且执行测试过程以测试显示面板。在测试过程中,使用自动探测测试来测试显示面板的电特性(例如,线路短路测试和点亮测试)。

以如下方式进行自动探测测试:使探针与形成在显示面板的下基板上的自动探测测试垫(下文中,被称为“AP垫”)接触,并且接着施加电信号。

图1是示出显示装置的框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中所示的子像素的图。

如图1中所示,显示装置包括图像供应器110、定时控制器120、栅极驱动器130、数据驱动器140、显示面板150以及电源180。

图像供应器110对数据信号执行图像处理,并且将数据信号与垂直同步信号、水平同步信号、数据使能信号以及时钟信号一起输出。通过低电压差分信号(LVDS)接口或最小化传送差分信号(TMDS)接口,图像供应器110将垂直同步信号、水平同步信号、数据使能信号、时钟信号以及数据信号供应至定时控制器120。

定时控制器120接收来自图像供应器110的数据信号DATA,并且输出用于控制栅极驱动器130的操作定时的栅极定时控制信号GDC,和用于控制数据驱动器140的操作定时的数据定时控制信号DDC。

通过通信接口,定时控制器120还将数据信号DATA与栅极定时控制信号GDC和数据定时控制信号DDC一起输出。

响应于从定时控制器120接收到的栅极定时控制信号GDC,栅极驱动器130输出栅极信号(或扫描信号)同时使栅极电压的电平移位。栅极驱动器130包括电平移位器和移位寄存器。

栅极驱动器130通过栅极线GL1至GLm将栅极信号供应至包括在显示面板150中的子像素SP的矩阵。栅极驱动器130可以单独地形成为集成电路(IC),或者可以以板载栅极(GIP)的方法一体地形成在显示面板150上。

响应于从定时控制器120接收到的数据定时控制信号DDC,数据驱动器140对数据信号DATA进行采样和锁存,响应于伽马参考电压将数据信号DATA转换成模拟信号,并且输出该模拟信号。通过数据线DL1至DLn,数据驱动器140将数据信号DATA供应至包括在显示面板150中的子像素SP的矩阵。如所述,数据驱动器140可以形成为集成电路(IC)。

电源180基于从外部供应的输入电压生成并且输出电压Vout、Vgh、Vgl以及GND。在包括在显示装置中的各种部件中使用从电源180输出的高电势电压Vout、栅极高电压Vgh、栅极低电压Vgl以及低电势电压GND。例如,可以将高电势电压Vout和低电势电压GND供应至显示面板150,并且可以将栅极高电压Vgh和栅极低电压Vgl供应至栅极驱动器130。

响应于从栅极驱动器130接收到的栅极信号和从数据驱动器140接收到的数据信号,显示面板150显示图像。显示面板150包括下基板和上基板。子像素SP形成在下基板与上基板之间。

如图2中所示,一个子像素包括连接在栅极线GL1与数据线DL1之间(或者形成在栅极线GL1和数据线DL1的交叉处)的开关薄膜晶体管(TFT)SW,和响应于通过开关TFT SW传送的数据信号DATA操作的像素电路PC。子像素可以配置为液晶显示器(LCD)面板的液晶盒,或者可以配置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有机发光装置。

在显示面板150为LCD面板的情况下,显示面板150可以以扭曲向列(TN)模式、垂直配向(VA)模式、平面转换(IPS)模式、边缘场开关(FFS)模式、或者电控双折射(ECB)模式操作。在显示面板为OLED面板的情况下,显示面板150可以是顶部发光型、底部发光型或者双发光型。

当显示面板150的子像素基于从电源180输出的电压Vout和GND、从栅极驱动器130输出的栅极信号、以及从数据驱动器140输出的数据信号DATA发光或传送光时,上述显示装置可以显示图像。

[相关技术的实验性示例]

图3是示意性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一个实验性示例的显示面板的图;图4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一个实验性示例的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框图;并且图5A和图5B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一个实验性示例的显示面板的自动探测起始信号的波形图。

如图3至图5B中所示,数据驱动器140形成在显示面板150的第一非显示区域NA1中,第一非显示区域NA1位于显示面板150的上部上。栅极驱动器130M和130S形成在显示面板150的第二非显示区域NA2中,第二非显示区域NA2位于显示面板150的侧部上。子像素的矩阵形成在有源区域AA中。

在栅极驱动器130M和130S中,可以以GIP方法在显示面板150的下基板上形成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使得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能够隔离操作。

主栅极驱动器130M向显示面板150的主显示有源区域主AA提供栅极信号,并且子栅极驱动器130S向显示面板150的子显示有源区域子AA提供栅极信号。

栅极驱动器130M和130S具有上述结构。当以正向FWD或以反向REV供应栅极信号时,能够分别驱动显示面板150中的每个有源区域。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解释,在显示面板150上从底部至顶部的方向被定义为正向FWD,并且在显示面板150上从顶部至底部的方向被定义为反向REV。然而,本公开的方面不限于此。

同时,在栅极驱动器130M和130S具有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可以仅当分别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中形成供应电信号的AP垫AP1和AP2时执行自动探测测试。在该实验性示例中,第一AP垫AP1和第二AP垫AP2形成在非显示区域中的垫区域中供在执行自动探测测试时使用。如图4中所示,第一AP垫AP1是通过第一起始信号线传送用于驱动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一起始信号VST1的垫。第二AP垫AP2是通过第二起始信号线传送用于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二起始信号VST2的垫。起始信号用于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

如图5A和图5B中所示,通过第一AP垫AP1和第二AP垫AP2传送的第一起始信号VST1和第二起始信号VST2被传送至栅极驱动器130M和130S。仅当自动探测测试在进行时第一起始信号VST1和第二起始信号VST2可以通过第一AP垫AP1和第二AP垫AP2传送,并且在自动探测测试完成之后第一起始信号VST1和第二起始信号VST2可以通过数据驱动器140传送。

以上实验性示例是使用两个AP垫AP1和AP2的情况。因此,如图5A中所示,如果从AP信号生成装置(未示出)仅传送第一起始信号VST1,则子栅极驱动器130S单独可以操作。或者,如图5B中所示,如果从AP信号生成装置仅传送第二起始信号VST2,则主栅极驱动器130M单独可以操作。

图4是其中起始信号被配置成分别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示例。由此,可以将栅极驱动器130M和130S的驱动方法变成分别驱动方法、单独驱动方法、取决于起始信号VST1和VST2的经改变的顺序或其特性的组合驱动方法。

然而,由于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彼此隔开,所以需要施加两个起始信号二者以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二者并且执行自动探测测试。

在这种情形下,为了执行上述自动探测测试,在显示面板150上的第一非显示区域NA1中不得不形成两个AP垫AP1和AP2。在这种情况下,在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中再形成一个垫,使得会对显示面板的设计增加限制,并且边框区域的尺寸会增加。

另外,由于在该实验性示例中增加了AP垫和从AP信号生成装置的输出,所以难以使用(或利用)现有测试装置,这是因为其无法解决关于产生起始信号和定时控制的问题。下文中,将解释该实验性示例的缺点,并且将描述作为解决该缺点的方式的另一实验性示例。

[实施例1]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7A、图7B、图8A和图8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显示面板上的自动探测起始信号的波形的图;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框图;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的显示面板的另一部分的框图;图11是示出了根据驱动条件被施加至信号传输电路ST的信号的波形图;并且图12和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被施加至显示面板的起始信号的流的框图。

如图6中所示,在显示面板150的上部中的第一非显示区域NA1中形成有数据驱动器140。在显示面板的侧部上的第二非显示区域NA2中形成有栅极驱动器130M和130S。

栅极驱动器130M和130S以板载栅极(GIP)方法形成在显示面板150的下基板上,使得能够分别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

主栅极驱动器130M向显示面板150的主有源区域主AA提供栅极信号,并且子栅极驱动器130S向显示面板150的子显示有源区域子AA提供栅极信号。子栅极驱动器130S向被连接至子显示有源区域子AA的第一栅极线GL1至第N栅极线GLn中的每一个提供栅极信号。主栅极驱动器130M向被连接至主显示区域主AA的第N+1栅极线GLN+1至第M栅极线GLm中的每一个提供栅极信号。

当栅极驱动器130M和130S具有上述结构时,沿正向FWD或沿反向REV向显示面板150提供栅极信号,使得各个有源区域可以被分别(独立地)驱动。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解释,显示面板150上的从底部至顶部的方向被定义为正向FWD,并且显示面板150上的从顶部至底部的方向被定义为反向REV。然而,本公开的方面不限于此。

在与第一实施例一起在下面详细描述的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具有连接在其之间的信号传输电路,以利用图7和图8中所示的相对定时沿正向依次或同时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或者沿反向依次或同时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

因为信号传输电路ST连接在主栅极驱动器130M与子栅极驱动器130S之间,所以仅使用单个AP垫。通过单个AP垫传送的起始信号被传递至栅极驱动器130M和130S。在自动探测测试期间可以通过单个AP垫传送起始信号,并且在测试之后可以通过数据驱动器传送起始信号。起始信号被用作为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所需要的信号。同时图7A、图7B、图8A和图8B示出了其中因为使用单个AP垫所以仅传送第一起始信号VST1的示例。然而,可以使用第二起始信号VST2而不是第一起始信号VST1。

如图7A中所示,在沿正向FWD依次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情况下,在显示面板150的子显示有源区域子AA的操作(第一栅极线1至第N栅极线n)完成之后执行主显示有源区域主AA的操作(第N+1栅极线n+1至第M栅极线m)。如图7B中所示,在沿反向REV依次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情况下,在主显示有源区域主AA中的操作(第N+1栅极线n+1至第M栅极线m)完成之后执行显示面板150的子显示有源区域子AA的操作(第一栅极线1至第N栅极线n)。

如图8A中所示,在沿正向FWD同时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情况下,同时执行显示面板150的主显示有源区域主AA和子显示有源区域子AA的操作(第一栅极线1至第N+1栅极线n+1)。如图8B中所示,在沿反向REV同时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情况下,同时执行显示面板150的主显示有源区域主AA和子显示有源区域子AA的操作(第N栅极线n至第M栅极线m)。

下文中是其中信号传输电路被连接在主栅极驱动器130M与子栅极驱动器130S之间的示例。信号传输电路可以位于AP垫与主栅极驱动器130M之间、主栅极驱动器130M与子栅极驱动器130S之间、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外侧上、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外侧上、或者任何其他适合位置。

在图9、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基于通过AP垫AP沿着第一信号线传送的第一起始信号VST1操作。

如图9中所示,信号传输电路ST连接在主栅极驱动器130M与子栅极驱动器130S之间。信号传输电路ST将从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正向端子FWDn输出的信号传递至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正向端子FWDn+1。

信号传输电路ST包括第一晶体管Ta和第二晶体管Tb。在本示例和下面的示例中,第一晶体管Ta和第二晶体管Tb以及所有其他信号传输晶体管均为N型晶体管。然而,信号晶体管可以是P型晶体管。第一晶体管Ta包括连接至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正向端子FWDn的第一电极,和连接至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正向端子FWDn+1的第二电极。第二晶体管Tb包括连接至第一信号线VGH的栅电极、连接至第二信号线VEND的第一电极、以及连接至第一晶体管Ta的栅电极的第二电极。通过图1中所示的电源180生成并且控制沿着第一信号线VGH传送的第一信号。沿着第二信号线VEND传送的第二信号可以使用来自AP垫的信号,但是本公开的方面不限于此。

当沿着第一信号线VGH传送的第一信号从逻辑低电平L变成逻辑高电平H时,第二晶体管Tb被接通。当通过第二晶体管Tb的第一电极沿着第二信号线VEND传送的第二信号从逻辑低电平L变成逻辑高电平H时,第一晶体管Ta被接通。

当第一晶体管Ta接通时,信号传输电路ST被激活。当信号传输电路ST被激活时,从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正向端子FWDn输出的信号被传递至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正向端子FWDn+1。

沿着第一信号线VGH传送的第一信号可以使用被供应至栅极驱动器130M和130S的栅极高电压,但是本公开的方面不限于此。另外,沿着第二信号线VEND传送的第二信号可以使用被供应至栅极驱动器130M和130S的栅极高电压,但是本公开的方面不限于此。

此外,如图11中所示,在数据驱动器提供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的情况下而非在自动探测AP生成这些信号的情况下,第二信号从逻辑高电平H变成逻辑低电平L。特别地,沿着第二信号线VEND传送的第二信号不得不从逻辑高电平H变成逻辑低电平L,但是沿着第一信号线VGH传送的第一信号能够保持在逻辑高电平H处。

如图9中所示,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反向端子REVn连接至第三信号线VGL。第三信号线VGL在逻辑低电平L处供应栅极低电压。栅极低电压从电源或电平移位器(未示出)输出。当供应逻辑低电平L处的栅极低电压时,子栅极驱动器130S基于关于数据被驱动的方向的设计而被停止沿反向REV驱动。

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正向端子FWDn+1和第M反向端子REVm(第一反向端子)连接至第一晶体管Ta的第二电极。因此,从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正向端子FWDn输出的信号可以传递至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正向端子FWDn+1和第M反向端子REVm。从子栅极驱动器130S装置或主栅极驱动器130M装置之一输出的信号是用于控制其他栅极驱动器装置的触发器。

参照图12,主栅极驱动器130M基于从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正向端子FWDn输出的信号(FGOUTn)执行正向FWD的驱动操作。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M反向端子REVm可以接收从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正向端子FWDn输出的信号(图12中的FGOUTn)。

在本公开的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从AP垫AP传递起始信号VST1,并且当信号传输电路ST被激活时,可以沿正向FWD依次驱动子栅极驱动器130S和主栅极驱动器130M。

在图10、图11和图13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基于从AP垫AP通过第二起始信号线接收到的第二起始信号VST2操作。

在这方面中,信号传输电路ST将从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反向端子REVn+1输出的信号传送至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反向端子REVn。

第一晶体管Ta包括连接至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反向端子REVn的第一电极,和连接至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反向端子REVn+1的第二电极。第二晶体管Tb包括连接至第一信号线VGH的栅电极、连接至第二电极的第一电极、以及连接至第一晶体管Ta的栅电极的第二电极。

当沿着第一信号线VGH传送的第一信号从逻辑低电平L变成逻辑高电平H时,第二晶体管Tb被接通。当通过第二晶体管Tb的第一电极传送的第二信号从逻辑低电平L变成逻辑高电平H时,第一晶体管Ta被接通。

当第一晶体管Ta接通时,信号传输电路ST被激活。当信号传输电路ST被激活时,从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反向端子REVn+1输出的信号被传递至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反向端子REVn。

沿着第一信号线VGH传送的第一信号可以使用供应至栅极驱动器130M和130S的栅极高电压,但是本公开的方面不限于此。另外,沿着第二信号线VEND传送的第二信号可以使用供应至栅极驱动器130M和130S的栅极高电压,但是本公开的方面不限于此。

在数据驱动器驱动的情况而非自动探测AP驱动的情况下,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从逻辑高电平H变成逻辑低电平L,如图11中所示。特别地,沿着第二信号线VEND传送的第二信号不得不从逻辑高电平H变成逻辑低电平L,但是沿着第一信号线VGH传送的第一信号能够保持在逻辑高电平H处。

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M反向端子REVm的第N+1正向端子FWDn+1连接至第二起始信号线,并且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反向端子REVn+1连接至第一晶体管Ta的第二电极。因此,当第一晶体管Ta被接通时,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反向端子REVn+1可以传递至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反向端子REVn。

在本公开的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方面中,从AP垫AP传送起始信号VST2,并且当信号传输电路ST被激活时,沿反向REV依次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

[实施例2]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框图;图1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方面的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框图;图16是示出了根据驱动条件被施加至信号传输电路ST的信号的波形图;并且图17和图1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或本公开的其他方面被施加至显示面板的起始信号的流的框图。

在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中,主栅极驱动器和子栅极驱动器具有连接在其间的信号传输电路,并且可以沿正向被同时驱动,或者可以沿反向被同时驱动。

当信号传输电路连接在主栅极驱动器与子栅极驱动器之间时,仅使用单个AP垫。AP垫可以沿着起始信号线传递第一起始信号或第二起始信号。

在图14、图16和图17中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基于从AP垫AP通过第一起始信号线接收到的第一起始信号VST1操作。

信号传输电路ST在主栅极驱动器130M与子栅极驱动器130S之间。信号传输电路ST将第一起始信号VST1传送至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正向端子FWDn+1。

第一晶体管Ta包括连接至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反向端子REVn的第一电极,和连接至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正向端子FWDn+1的第二电极。第二晶体管Tb包括连接至第一信号线VGH的栅电极、连接至第二信号线VEND的第一电极、以及连接至第一晶体管Ta的栅电极的第二电极。

当沿着第一信号线VGH传送的第一信号从逻辑低电平L变成逻辑高电平H时,第二晶体管Tb被接通。当通过第二晶体管Tb的第一电极传送的第二信号从逻辑低电平L变成逻辑高电平H时,第一晶体管Ta被接通。

当第一晶体管Ta接通时,信号传输电路ST被激活。当信号传输电路ST激活时,第一起始信号VST1传递至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正向端子FWDn+1。

沿着第一信号线VGH传送的第一信号可以使用供应至栅极驱动器130M和130S的栅极高电压,但是本公开的方面不限于此。沿着第二信号线VEND传送的第二信号可以使用供应至栅极驱动器130M和130S的栅极高电压,但是本公开的方面不限于此。栅极高电压从电源或电平移位器(未示出)输出。

在数据驱动器驱动情况而非自动探测AP驱动的情况下,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从逻辑高电平H变成逻辑低电平L。沿着第二信号线VEND传送的第二信号从逻辑高电平H变成逻辑低电平L,但是沿着第一信号线VGH传送的第一信号能够保持在逻辑高电平H处。

参照图14,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一正向端子FWD1和第N反向端子REVn连接至来自VST1的第一起始信号线。第一起始信号线连接至第一晶体管Ta的第一电极。第一晶体管Ta的第二电极连接至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正向端子FWDn+1和第M反向端子REVm。

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正向端子FWDn+1和第M反向端子REVm连接至第二起始信号线。第二起始信号线还连接至第一晶体管Ta的第二电极。因此,当第一晶体管Ta接通时,主栅极驱动器130M可以沿着第一起始信号线接收第一起始信号VST1。

参照图17,当信号传输电路ST被激活时,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能够分别同时接收来自第N+1正向端子FWDn+1和第一正向端子FWD1的第一起始信号VST1,以便沿正向FWD(参见表示①VST1的流的虚线)同时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另外,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能够接收来自第M反向端子REVm和第N反向端子REVn的第一起始信号VST1,以便沿反向REV(参见表示②VST1的流的虚线)同时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因此,可以沿两个方向同时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

由此,在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中,从AP垫AP传递起始信号VST1,并且当信号传输电路ST被激活时,沿正向FWD和反向REV同时驱动子栅极驱动器130S和主栅极驱动器130M。

在第二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如图15、图16和图18中所示,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基于从AP垫AP通过第二起始信号线接收到的第二起始信号VST2操作。

信号传输电路ST连接在主栅极驱动器130M与子栅极驱动器130S之间。信号传输电路ST将第二起始信号VST2传送至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反向端子REVn。

第一晶体管Ta包括连接至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反向端子REVn的第一电极,和连接至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反向端子REVn+1的第二电极。第二晶体管Tb包括连接至第一信号线VGH的栅电极、连接至第二信号线VEND的第一电极、以及连接至第一晶体管Ta的栅电极的第二电极。

当沿着第一信号线VGH传送的第一信号从逻辑低电平L变成逻辑高电平H时,第二晶体管Tb被接通。当通过第二晶体管Tb的第一电极传送的第二信号从逻辑低电平L变成逻辑高电平H时,第一晶体管Ta被接通。

当第一晶体管接通时,信号传输电路ST被激活。当信号传输电路ST被激活时,第二起始信号VST2被传递至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反向端子REVn。

沿着第一信号线VGH传送的第一信号可以使用供应至栅极驱动器130M和130S的栅极高电压,但是本公开的方面不限于此。沿着第二信号线VEND传送的第二信号可以使用供应至栅极驱动器130M和130S的栅极高电压,但是本公开的方面不限于此。栅极高电压从电源180或电平移位器(未示出)输出。

在数据驱动器驱动的情况而非自动探测驱动的情况下,如图16中所示,第二信号从逻辑高电平H变成逻辑低电平L。特别地,沿着第二信号线VEND传送的第二信号不得不从逻辑高电平H变成逻辑低电平L,但是沿着第一信号线VGH传送的第一信号能够保持在逻辑高电平H处。

参照图15,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一正向端子FWD1和第N反向端子REVn连接至第一晶体管Ta的第一电极。第一晶体管Ta的第二电极连接至来自VST1的第一起始信号线。

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正向端子FWDn+1和第M反向端子REVm连接至来自VST2的第二起始信号线。第二起始信号线连接至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因此,当第一晶体管Ta被接通时,子栅极驱动器130S能够接收沿着第二起始信号线传送的第二起始信号。

参照图18,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能够分别同时接收来自第N+1正向端子FWDn+1和第一正向端子FWD1的第二起始信号VST2,以便沿正向FWD(参见表示①VST2的流的虚线)同时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另外,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能够分别同时接收来自第M反向端子REVm和第N反向端子REVn的第二起始信号VST2,以便沿反向REV(参见表示②VST2的流的虚线)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因此,可以沿两个方向同时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

考虑第二实施例及其修改示例,在自动探测AP驱动的情况下,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使用具有相同波形的第一起始信号VST1和第二起始信号VST2。然而,在数据驱动器驱动的情况下,第一起始信号VST1和第二起始信号VST2不得不使用信号传输电路ST暂时隔离。

在第二实施例的上述修改示例中,从AP垫AP传递起始信号VST2,并且当信号传输电路ST被激活时,沿正向FWD和沿反向REV同时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

[实施例3]

图1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框图;图20和图21是示出了根据驱动条件被施加至信号传输电路ST2的信号的波形图;并且图2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被施加至显示面板的起始信号的流的框图。

在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中,主栅极驱动器和子栅极驱动器具有连接在其间的信号传输电路,并且能够沿正向或沿反向被依次驱动。

当信号传输电路在主栅极驱动器与子栅极驱动器之间时,仅使用单个AP垫。AP垫能够通过起始信号线传送第一起始信号或第二起始信号。在该示例中,AP垫传送第一起始信号。

在图19至图22中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基于从AP垫通过第一起始信号线接收到的第一起始信号VST1操作。

信号传输电路ST2连接在主栅极驱动器130M与子栅极驱动器130S之间。信号传输电路ST2将从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正向端子FWDn输出的信号传送至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正向端子FWDn+1。另外,信号传输电路ST2将从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正向端子FWDn+1输出的信号传送至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正向端子FWDn。

信号传输电路ST2将从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反向端子REVn输出的信号传送至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反向端子REVn+1。另外,信号传输电路ST2将从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反向端子REVn+1输出的信号传送至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反向端子REVn。

信号传输电路ST2包括第一晶体管Ta至第六晶体管Tf。

第一晶体管Ta包括连接至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正向端子FWDn的第一电极,和连接至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正向端子FWDn+1的第二电极。第二晶体管Tb包括连接至第一信号线VGH的栅电极、连接至第二信号线VEND的第一电极、以及连接至第一晶体管Ta的栅电极的第二电极。第三晶体管Tc包括连接至第四信号线REVL的栅电极、连接至第三信号线VGL的第一电极、以及连接至第一晶体管Ta的栅电极的第二电极。第一晶体管Ta至第三晶体管Tc构成控制正向FWD的顺序驱动操作的第一信号传输电路。

参照图20,当供应沿着第一信号线VGH传送的第一信号时,第二晶体管Tb被接通。当通过第二晶体管Tb的第一电极传送的第二信号VEND从逻辑低电平L变成逻辑高电平H时,第一晶体管Ta被接通。此时,沿着第四信号线REVL传送的第四信号保持在逻辑低电平L处,并且沿着第五信号线FWDL传送的第五信号保持在逻辑高电平H处。

当信号传输电路ST2的第一部分(Ta至Tc)被激活时,从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正向端子FWDn输出的信号被传送至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正向端子FWDn+1。在这样的自动探测AP驱动条件下,沿正向FWD依次驱动子栅极驱动器130S和主栅极驱动器130M。

第四晶体管Td包括连接至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反向端子REVn的第一电极,和连接至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反向端子REVn+1的第二电极。第五晶体管Te包括连接至第一信号线VGH的栅电极、连接至第二信号线VEND的第一电极、以及连接至第四晶体管Td的栅电极的第二电极。第六晶体管Tf包括连接至第五信号线FWDL的栅电极、连接至第三信号线VGL的第一电极、以及连接至第四晶体管Td的栅电极的第二电极。第四晶体管Td至第六晶体管Tf构成信号传输电路ST2的控制反向REV的顺序驱动操作的第二部分。

参照图21,当沿着第一信号线VGH传送的第一信号从逻辑低电平L变成逻辑高电平H时,第五晶体管Te被接通。当通过第五晶体管Te的第一电极传送的第二信号VEND从逻辑低电平L变成逻辑高电平H时,第四晶体管Td被接通。此时,沿着第四信号线REVL传送的第四信号保持在逻辑高电平H处,并且沿着第五信号线FWDL传送的第五信号保持在逻辑低电平L处。

当信号传输电路STS2的第二部分(Td至Tf)被激活时,从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反向端子REVn+1输出的信号被传送至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N反向端子REVn。在这样的自动探测AP驱动条件下,沿反向REV依次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

沿着第一信号线VGH传送的第一信号可以使用供应至栅极驱动器130M和130S的栅极高电压,但是本公开的方面不限于此。沿着第二信号线VEND传送的第二信号可以使用供应至栅极驱动器130M和130S的栅极高电压,但是本公开的方面不限于此。栅极高电压从电源和电平移位器输出。

在数据驱动器驱动模式而非自动探测AP驱动模式中,第二信号从逻辑高电平H变成逻辑低电平L。特别地,沿着第二信号线VEND传送的第二信号不得不从逻辑高电平H变成逻辑低电平L,但是沿着第一信号线VGH传送的第一信号能够保持在逻辑高电平H处。

沿着第四信号线REVL传送的第四信号和沿着第五信号线FWDL传送的第五信号保持在各自的彼此反向的电平处。第四信号和第五信号可以从电源或电平移位器(未示出)输出,但是本公开的方面不限于此。

参照图19,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第一正向端子FWD1和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M反向端子REVm连接至第一起始信号线。第二起始信号线连接至主栅极驱动器130M的第N+1正向端子FWDn+1。

参照图22,当信号传输电路ST2的第一部分(Ta至Tc)被激活时,子栅极驱动器130S基于从第一正向端子FWD1传送的第一起始信号VST1执行顺序驱动操作,并且接着输出第N正向信号FGOUTn。主栅极驱动器130M基于传送至第N+1正向端子FWDn+1的第N正向信号FGOUTn执行顺序驱动操作。也就是说,沿正向FWD(参照表示①VST1的流的虚线)依次驱动子栅极驱动器130S和主栅极驱动器130M。

当传输电路ST2的第二信号部分(Td至Tf)被激活时,主栅极驱动器130M基于传送至第M反向端子REFVm的第一起始信号VST1执行顺序驱动操作,并且接着输出第N+1反向信号RGOUTn+1。子栅极驱动器130S基于传送至第N反向端子REVn的第N+1反向信号RGOUTn+1执行顺序驱动操作。也就是说,沿反向REV(参照表示②VST1的流的虚线)依次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因此,可以沿两个方向依次驱动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

在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中,从AP垫AP传送起始信号VST1,并且当信号传输电路ST2的第一部分(Ta至Tc)和信号传输电路ST2的第二部分(Td至Tf)中的任何一个被激活时,子栅极驱动器130S和主栅极驱动器130M执行正向FWD或反向REV的顺序驱动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以上实施例,主栅极驱动器130M和子栅极驱动器130S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被连接(以沿第一方向(正向)或第二方向(反向)传送信号),或者在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之间连接信号传输电路以传送起始信号,以便可以仅用单个AP垫执行自动探测测试。

因此,本公开能够实现以下显示面板:对于该显示面板可以使用单个AP垫和连接在两个电隔离的栅极驱动器之间以传送信号的信号传输电路来进行自动探测测试,以便可以解决由于对非有源显示器或边框区的限制或边框区域尺寸增加而产生的问题。另外,本公开能够根据信号传输电路的配置以各种方式操作两个电隔离的栅极驱动器,并且其可以用于各种领域并且使用(利用)现有的检测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