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2354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显示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显示面板进行点亮和息屏。在显示面板点亮以显示图像画面时,一般是通过对显示面板中的像素充电实现的。然而在显示面板进入息屏时,像素中控制充电的开关晶体管处于关断状态,因此导致像素内残留部分用于显示的电荷。由于残留的电荷长时间存在会造成直流偏置,当显示面板再次被点亮时,由于直流偏置的作用,导致显示出现闪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直流偏置导致的点亮显示面板时出现闪屏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各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发光的驱动电极;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释放控制模块以及位于各所述像素单元中的导通控制模块与电荷释放模块;

所述释放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释放控制信号端相连,所述释放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输入参考信号端相连,所述释放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与各所述导通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相连;所述释放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释放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电位变化时,向各所述导通控制模块输出开启控制信号;

针对每一个所述像素单元,所述导通控制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电极相连,所述导通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电荷释放模块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荷释放模块的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其中,所述导通控制模块用于在开启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向所述电荷释放模块的第一端输出连接的所述驱动电极上的电荷;所述电荷释放模块用于将所述导通控制模块输出的电荷输出到所述接地端。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释放控制模块包括:边沿d触发器;

所述边沿d触发器的控制端与所述释放控制信号端相连,所述边沿d触发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入参考信号端相连,所述边沿d触发器的正相输出端与各所述导通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相连,或,所述边沿d触发器的负相输出端与各所述导通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相连。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在所述边沿d触发器的正相输出端与各所述导通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相连时,所述导通控制模块包括:n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

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边沿d触发器的正相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源极与对应的驱动电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漏极与对应的电荷释放模块的第一端相连。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在所述边沿d触发器的负相输出端与各所述导通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相连时,所述导通控制模块包括:p型的第二开关晶体管;

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边沿d触发器的负相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源极与对应的驱动电极相连,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漏极与对应的电荷释放模块的第一端相连。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释放控制模块包括:边沿d触发器;

所述边沿d触发器的控制端与所述释放控制信号端相连,所述边沿d触发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入参考信号端相连,所述边沿d触发器的正相输出端与部分导通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边沿d触发器的负相输出端与其余部分导通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相连。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与所述边沿d触发器的正相输出端连接的导通控制模块包括:n型的第三开关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边沿d触发器的正相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驱动电极相连,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漏极与对应的电荷释放模块的第一端相连;

与所述边沿d触发器的负相输出端连接的导通控制模块包括:p型的第四开关晶体管;其中,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边沿d触发器的负相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驱动电极相连,所述第四开关晶体管的漏极与对应的电荷释放模块的第一端相连。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电荷释放模块包括:n型的第五开关晶体管与p型的第六开关晶体管;

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其源极均与所述导通控制模块的第三端相连,所述第五开关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接地端相连;

所述第六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其源极均与所述导通控制模块的第三端相连,所述第六开关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接地端相连。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各所述像素单元中的放大器;其中,针对每一个所述像素单元,所述导通控制模块的第三端通过所述放大器与所述电荷释放模块的第一端相连。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所述驱动电极为像素电极;或者,

所述显示面板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所述驱动电极为电致发光器件的阳极。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种显示面板。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释放控制模块可以在释放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电位变化时,即在显示面板由点亮到息屏的状态时,可以向各导通控制模块输出开启控制信号。通过在各像素单元中设置导通控制模块与电荷释放模块,在导通控制模块接收到开启控制信号时,可以导通驱动电极与电荷释放模块,以将驱动电极上的电荷输出给电荷释放模块,以通过电荷释放模块将驱动电极上的电荷进行释放。而在显示面板处于点亮状态时,释放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电位不变化,使得释放控制模块不会输出开启控制信号。因此,可以实现正常的显示功能,在进入息屏时,可以对像素单元中的驱动电极上残留的电荷进行释放,从而可以避免直流偏置导致的点亮显示面板时出现闪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应当理解,下面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附图中各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均不反映显示面板的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包括:多个像素单元100,各像素单元100包括用于驱动显示面板发光的驱动电极110;显示面板还包括:释放控制模块200以及位于各像素单元100中的导通控制模块120与电荷释放模块130;

释放控制模块200的第一端与释放控制信号端vcp相连,释放控制模块200的第二端与输入参考信号端vd相连,释放控制模块200的第三端与各导通控制模块120的第一端相连;释放控制模块200用于在释放控制信号端vcp的信号的电位变化时,向各导通控制模块120输出开启控制信号;

针对每一个像素单元100,导通控制模块120的第二端与驱动电极110相连,导通控制模块120的第三端与电荷释放模块130的第一端相连,电荷释放模块130的第二端与接地端gnd相连;其中,导通控制模块120用于在开启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向电荷释放模块130的第一端输出连接的驱动电极110上的电荷;电荷释放模块130用于将导通控制模块120输出的电荷输出到接地端gnd。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通过设置释放控制模块可以在释放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电位变化时,即在显示面板由点亮到息屏的状态时,可以向各导通控制模块输出开启控制信号。通过在各像素单元中设置导通控制模块与电荷释放模块,在导通控制模块接收到开启控制信号时,可以导通驱动电极与电荷释放模块,以将驱动电极上的电荷输出给电荷释放模块,以通过电荷释放模块将驱动电极上的电荷进行释放。而在显示面板处于点亮状态时,释放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电位不变化,使得释放控制模块不会输出开启控制信号。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在点亮时,可以实现正常的显示功能,在进入息屏时,可以对像素单元中的驱动电极上残留的电荷进行释放,从而可以避免直流偏置导致的点亮显示面板时出现闪屏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时,在释放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电位变化时,对应显示面板由点亮到息屏的状态。

目前液晶显示面板的工艺比较成熟,在液晶显示面板中,一般包括相对设置的对向基板和阵列基板,以及位于对向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并且阵列基板上的像素单元内一般设置有薄膜晶体管以及与薄膜晶体管连接的像素电极。液晶显示面板通过打开薄膜晶体管为像素电极提供电压以对像素电极充电,然后再与公共电极上的公共电压之间形成电场以驱动液晶分子偏转,控制光线的发射或遮蔽,从而实现显示功能的。在液晶显示面板息屏时,薄膜晶体管呈关闭状态,导致像素电极上会残留部分电荷,为了避免液晶显示面板息屏时像素电极上残留电荷,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并且驱动电极可以为像素电极。这样可以通过释放控制模块、导通控制模块以及电荷释放模块为像素电极释放电荷。

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以其自发光、宽视角的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在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像素单元中一般设置有电致发光器件与控制电致发光器件发光的像素控制电路。一般地,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阳极、电致发光层以及阴极。像素控制电路为阳极提供电压以注入空穴,同时通过向阴极加载电压使电子注入,通过空穴与电子在电致发光层中的复合而发光,从而实现显示功能。然而在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息屏时,像素控制电路中的晶体管呈关闭状态,导致阳极上会残留部分电荷,为了避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息屏时阳极上残留电荷,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可以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驱动电极可以为电致发光器件的阳极。这样可以通过释放控制模块、导通控制模块以及电荷释放模块为阳极释放电荷。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但不限制本发明。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2a至图2c所示,释放控制模块200可以包括:边沿d触发器210;其中,边沿d触发器210的控制端cp与释放控制信号端vcp相连,边沿d触发器210的输入端d与输入参考信号端vd相连。其中,如图2a所示,边沿d触发器210的正相输出端q与各导通控制模块120的第一端相连,负相输出端浮接。或者,如图2b所示,边沿d触发器210的负相输出端与各导通控制模块120的第一端相连,正相输出端q浮接。或者,如图2c所示,边沿d触发器210的正相输出端q与部分导通控制模块120的第一端相连,边沿d触发器210的负相输出端与其余部分导通控制模块120的第一端相连。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边沿d触发器可以为下降沿触发器。并且,此时边沿d触发器在释放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由高电位变为低电位时的下降沿进行触发,使边沿d触发器的正相输出端输出高电位的开启控制信号,负相输出端输出低电位的开启控制信号。在释放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由高电位变为低电位之前,边沿d触发器的正相输出端输出低电位信号,负相输出端输出高电位信号。并且,输入参考信号端的信号至少在释放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由高电位变为低电位之前是高电位信号,释放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由高电位变为低电位时的下降沿对应显示面板由点亮到息屏的状态。在具体实施时,边沿d触发器的具体结构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基本相同,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作赘述。

一般显示面板在点亮时,显示面板中的vgh信号一般为高电位的直流信号,在显示面板由点亮到息屏时,vgh信号会由高电位变化为低电位,因此为了节省信号线,简化布线难度,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释放控制信号端的信号可以为vgh信号。

在具体实施时,在边沿d触发器210的正相输出端q与各导通控制模块120的第一端相连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2a所示,导通控制模块120可以包括:n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m1;其中,第一开关晶体管m1的栅极与边沿d触发器210的正相输出端q相连,第一开关晶体管m1的源极与对应的驱动电极110相连,第一开关晶体管m1的漏极与对应的电荷释放模块130的第一端相连。并且,第一开关晶体管m1在边沿d触发器210的正相输出端q输出的高电位的开启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处于导通状态,可以将驱动电极110与电荷释放模块130导通,以将驱动电极110上的电荷输出到电荷释放模块130中。

在具体实施时,在边沿d触发器210的负相输出端与各导通控制模块120的第一端相连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2b所示,导通控制模块120可以包括:p型的第二开关晶体管m2;其中,第二开关晶体管m2的栅极与边沿d触发器210的负相输出端相连,第二开关晶体管m2的源极与对应的驱动电极110相连,第二开关晶体管m2的漏极与对应的电荷释放模块130的第一端相连。并且,第二开关晶体管m2在边沿d触发器210的负相输出端输出的低电位的开启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处于导通状态,可以将驱动电极110与电荷释放模块130导通,以将驱动电极110上的电荷输出到电荷释放模块130中。

在具体实施时,在边沿d触发器210的正相输出端q与部分导通控制模块120的第一端相连,边沿d触发器210的负相输出端与其余部分导通控制模块120的第一端相连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2c所示,与边沿d触发器210的正相输出端q连接的导通控制模块120可以包括:n型的第三开关晶体管m3;其中,第三开关晶体管m3的栅极与边沿d触发器210的正相输出端q相连,第三开关晶体管m3的源极与驱动电极110相连,第三开关晶体管m3的漏极与对应的电荷释放模块130的第一端相连。并且,第三开关晶体管m3在边沿d触发器210的正相输出端q输出的高电位的开启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处于导通状态,可以将驱动电极110与电荷释放模块130导通,以将驱动电极110上的电荷输出到电荷释放模块130中。

并且,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2c所示,与边沿d触发器210的负相输出端连接的导通控制模块120可以包括:p型的第四开关晶体管m4;其中,第四开关晶体管m4的栅极与边沿d触发器210的负相输出端相连,第四开关晶体管m4的源极与驱动电极110相连,第四开关晶体管m4的漏极与对应的电荷释放模块130的第一端相连。并且,第四开关晶体管m4在边沿d触发器210的负相输出端输出的低电位的开启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处于导通状态,可以将驱动电极110与电荷释放模块130导通,以将驱动电极110上的电荷输出到电荷释放模块130中。

一般电荷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2a至图2c所示,电荷释放模块130可以包括:n型的第五开关晶体管m5与p型的第六开关晶体管m6。其中,第五开关晶体管m5的栅极与其源极均与导通控制模块120的第三端相连,第五开关晶体管m5的漏极与接地端gnd相连。第六开关晶体管m6的栅极与其源极均与导通控制模块120的第三端相连,第六开关晶体管m6的漏极与接地端gnd相连。在驱动电极110上的电荷为正电荷时,可以使第五开关晶体管m5处于导通状态,以将驱动电极110上的正电荷释放。在驱动电极110上的电荷为负电荷时,可以使第六开关晶体管m6处于导通状态,以将驱动电极110上的负电荷释放。

为了使输入电荷释放模块130的电荷进行放大,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2a至图2b所示,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各像素单元100中的放大器140;其中,针对每一个像素单元100,导通控制模块120的第三端通过放大器140与电荷释放模块130的第一端相连;其中,放大器140的输入端与导通控制模块120的第三端相连,放大器140的输出端与电荷释放模块130的第一端相连。这样可以将导通控制模块120输出的驱动电极110上的电荷进行放大后输出给电荷释放模块130的第一端,以控制电荷释放模块130中的第五开关晶体管m5或第六开关晶体管m6可以迅速导通,以尽可能迅速的释放电荷。

以上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各模块的具体结构,在具体实施时,上述各模块的具体结构不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结构,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结构,在此不作限定。

较佳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开关晶体管一般均采用相同材质的晶体管。并且,在具体实施时,n型的开关晶体管在高电位作用下导通,在低电位作用下截止;p型的开关晶体管在高电位作用下截止,在低电位作用下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开关晶体管可以是薄膜晶体管(tft,thinfilmtransistor),也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metaloxidescmiconductor),在此不作限定。在具体实施中,这些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可以根据晶体管类型以及输入信号的不同,其功能可以互换,在此不做具体区分。

下面以图2a所示的显示面板为例,结合时序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的工作过程作以描述。并且,对应的时序图如图3所示,主要选取图3所示的时序图中的点亮阶段t1与息屏阶段t2两个阶段。

在点亮阶段t1,显示面板中的驱动电极110进行充电,实现显示功能。由于此阶段中释放控制信号端vcp的信号一直为高电位信号,使边沿d触发器210的正相输出端q输出低电位信号,以控制n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m1均截止。因此,此阶段中不会进行电荷释放,以保证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功能。

在息屏阶段t2,显示面板停止显示功能。由于此阶段中释放控制信号端vcp的信号由点亮阶段t1的高电位变为低电位,即释放控制信号端vcp的信号出现下降沿,使边沿d触发器210的正相输出端q输出高电位的开启控制信号,以控制n型的第一开关晶体管m1均导通并将驱动电极110上的电荷输入放大器140,通过放大器140将输入的电荷进行放大后输出给电荷释放模块130。在电荷为正电荷时,可以控制第五开关晶体管m5导通以将驱动电极110上的正电荷迅速释放。在电荷为负电荷时,可以控制第六开关晶体管m6导通以将驱动电极110上的正电荷迅速释放,以实现对正电荷和负电荷进行快速完全释放。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显示面板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释放控制模块可以在释放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电位变化时,即在显示面板由点亮到息屏的状态时,可以向各导通控制模块输出开启控制信号。通过在各像素单元中设置导通控制模块与电荷释放模块,在导通控制模块接收到开启控制信号时,可以导通驱动电极与电荷释放模块,以将驱动电极上的电荷输出给电荷释放模块,以通过电荷释放模块将驱动电极上的电荷进行释放。而在显示面板处于点亮状态时,释放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电位不变化,使得释放控制模块不会输出开启控制信号。因此,可以实现正常的显示功能,在进入息屏时,可以对像素单元中的驱动电极上残留的电荷进行释放,从而可以避免直流偏置导致的点亮显示面板时出现闪屏的问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