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7586发布日期:2018-06-30 06:1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以LED和导光板作为背光光源的显示模组中,显示面板的端子区的下方依次设置有柔性电路板(FPC)和背光灯条柔性电路板(BLU-LightBarFPC),而柔性电路板和背光灯条柔性电路板(BLU-LightBarFPC)均会产生电磁干扰(EMI)。由于背光灯条柔性电路板的背部带铁框,相当于存在屏蔽层,而柔性电路板上方并无屏蔽层对产生电磁干扰信号进行屏蔽,其产生的电磁辐射会直接影响上方设置的驱动芯片(DriverIC)或者整机的天线等其他元器件,造成电磁干扰。目前行业内通常做法是在背光柔性电路板的表面贴电磁干扰屏蔽膜,这样会导致显示模组整体厚度的增加。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旨在实现无需在背光柔性电路板上增加屏蔽干扰屏蔽膜,来解决电磁辐射而导致的电磁干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端子区;接地走线,所述接地走线环绕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外周缘上,并在所述端子区接出;接地层,所述接地层设置于所述端子区上,且与所述接地走线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端子区还包括第一玻璃基板,所述接地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上。优选地,所述端子区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接地层远离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面上。优选地,所述端子区还包括第一线路金属层,所述第一线路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远离所述接地层的面上。优选地,所述端子区还包括第二玻璃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玻璃基板上的测试脚垫、接地脚垫和第二线路金属层,所述接地层包括第一子接地层和第二子接地层,所述测试脚垫和所述接地脚垫相邻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子接地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玻璃基板与所述测试脚垫和接地脚垫之间,所述第二子接地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线路金属层上,所述第一子接地层和所述第二子接地层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子接地层和第二子接地层均为铟锡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膜。优选地,所述接地层采用的材料包括Ti-Al-Ti层状复合材料或者Mo-Al-Mo层状复合材料。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柔性电路板以及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上,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灯条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背光灯条柔性电路板和所述显示面板的端子区之间,并紧贴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端子区下方,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显示面板,以传递该显示模组的控制信号至所述显示面板。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原有基板的端子区的基础上增设了一层接地层。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电磁辐射而导致的电磁干扰,还可以取代原贴在背光柔性电路板表面的电磁干扰屏蔽膜,以减少显示模组整体的厚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端子区A-A处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端子区A-A处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基板117第二线路金属层11端子区12显示区111第一玻璃基板20接地走线112绝缘层21接地走线脚垫113第一线路金属层30接地层114第二玻璃基板31第一子接地层115测试脚垫32第二子接地层116接地脚垫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主要提出一种显示面板以下将主要描述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0、接地走线20和接地层30,其中,基板10具有端子区11;接地走线20环绕设置在基板10的外周缘上,并在端子区11接出;接地层30设置于端子区11上,且与接地走线20电连接。具体地,由于显示面板的端子区11下方设置有柔性电路板(FPC)和背光灯条柔性电路板(BLU-LightBarFPC),而柔性电路板和背光灯条柔性电路板会对外发出电磁干扰(EMI),直接影响设置在显示面板的端子区11上的驱动芯片或者整机的天线等其他元器件正常工作,这会导致显示面板显示画面失真,控制失灵。经过上述的分析,可知干扰源主要来自柔性电路板和背光灯条柔性电路板的电磁辐射。由于大地就像是一个导体,任何电位都为零,显示面板可直接利用常见接地的方式,来防止内部电磁波产生的辐射干扰,达到屏蔽作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基板10不仅具有端子区11,还具有显示区12,而显示区12和端子区11的厚度相同且相连接。由于柔性电路板和背光灯条柔性电路板对于不同区域,会产生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问题,因此对于不同的区域可采用不同的屏蔽电磁干扰的方案。在基板10的显示区12,可在基板10的外周缘进行布置接地走线20,即包围着显示区12的边缘区域进行布置接地走线20,这样可以在有限的区域内通过设置接地走线20,来屏蔽辐射到该区域的电磁干扰。在基板10的端子区11,可直接在端子区11上铺设一层接地层30,对该区域产生比较明显的电磁辐射干扰起到很好的屏蔽效果。同时,接地层30与接地走线20在端子区11接出的接地走线脚垫21电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回路,便于统一接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原有基板10的端子区11的基础上增设了一层接地层30。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电磁辐射而导致的电磁干扰,还可以取代原贴在背光柔性电路板表面的电磁干扰屏蔽膜,以减少显示模组整体的厚度,降低在柔性电路板有限区域上有关接地走线20等布线难度,减少了电磁干扰屏蔽膜的成本。本实用新型中提出一实施例,参照图2,端子区11还包括第一玻璃基板111,接地层30设置于第一玻璃基板111上。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玻璃基板111具有重量轻、高平整度、良好的耐温性和抗化学腐蚀性,第一玻璃基板111被优选为端子区11的基材使用,而其他线路层可以相应设置在第一玻璃基板111上。如今,在薄膜晶体管(TFT)的常规制程中,可以先将接地层30直接涂覆在第一玻璃基板111整个平面上,再将其他线路层依次涂布在接地层30上,如此,不会因为不同线路层的厚度不同导致接地层30出现缝隙影响屏蔽的效果,从而保证接地层30可以全面覆盖在端子区11的整个区域上,进而起到相当于在背光柔性电路板的表面贴电磁干扰屏蔽膜的作用,达到保护驱动芯片(DriverIC)或者整机的天线等其他元器件免受电磁的干扰的目的。这样,通过在第一玻璃基板111上设置一整面的接地层30,可以使工艺变得简单,同时达到最理想的屏蔽效果,还利于产品的生产。为了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参照图2,端子区11还包括绝缘层112,绝缘层112设置于接地层30远离第一玻璃基板111的面上。具体实施例中,在接地层30远离第一玻璃基板111的面设置有绝缘层112。这样,绝缘层112不仅可以对其他线路层中的一些容易导电的金属材料起到很好的绝缘效果,避免对接地层30产生影响,还能够增加第一玻璃基板111的强度,避免跌落时应力集中在第一玻璃基板111上,减少第一玻璃基板111破碎的概率,增加显示面板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参照图2,端子区11还包括第一线路金属层113,第一线路金属层113设置于绝缘层112远离接地层30的面上。具体实施例中,绝缘层112可以保护第一线路金属层113不受到接地层30的影响,保证正常使用。当然,如果还有更多的线路金属层,还可以依次设置,在此不作特殊限定。本实用新型中提出另一实施例,为了适应不同的线路布局,参照图3,端子区11还包括第二玻璃基板114以及设置于第二玻璃基板114上的测试脚垫(TESTPAD)115、接地脚垫(GNDPAD)116和第二线路金属层117,接地层30包括第一子接地层31和第二子接地层32,测试脚垫115和接地脚垫116相邻并排设置,第一子接地层31设置于第二玻璃基板114与测试脚垫115和接地脚垫116之间,第二子接地层32设置于第二线路金属层117上,第一子接地层31和第二子接地层32电连接。其中,第一子接地层31和第二子接地层32均为铟锡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膜(ITO)。具体地,如果多个线路层在端子区11上的布置为不规则排列,接地层30可以分为多个子接地层30,再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到线路层中相应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端子区11包括有第二玻璃基板114以及设置在第二玻璃基板114上的测试脚垫115、接地脚垫116和第二线路金属层117。在常见的工艺,一般会在第二玻璃基板114和测试脚垫115与接地脚垫116之间设置有一层铟锡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膜(ITO)。由于铟锡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膜作为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不仅具有很好的导电性,作为公共电极与端子区11上的众多导电微板形成一系列电场;还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可以切断对人体有害的电子辐射、紫外线及远红外线。因此,本实施例直接利用铟锡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膜自身特有的屏蔽性能,作为第一子接地层31来对测试脚垫115与接地脚垫116区域的电磁干扰进行屏蔽;同时,在制作集成电路(IC)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原有光罩作用的原理,扩大铟锡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膜的使用范围,比如在第二线路金属层117上进行涂布,作为第二子接地层32使用。当然,如果还有更多的线路金属层,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更多的子接地层,在此不作特殊限定。最后,通过将设置不同位置子接地层30进行电连接,比如不同线路层之间挖孔走线的方式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电磁屏蔽面来覆盖在端子区11的整个区域上,也起到相当于在背光柔性电路板的表面贴电磁干扰屏蔽膜的作用,达到保护驱动芯片(DriverIC)或者整机的天线等其他元器件免受电磁的干扰的目的。这样,通过利用原有材料的特性和制作工艺来达到屏蔽电磁干扰效果,可以进一步简化加工的工艺和工序,节省了材料,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为了达到理想的屏蔽效果,接地层30厚度的范围可在200nm-500nm之间选择。为了达到更好的屏蔽效果,接地层30采用的材料包括Ti-Al-Ti层状复合材料或者Mo-Al-Mo层状复合材料。具体实施例中,由于Ti-Al-Ti层状复合材料和Mo-Al-Mo层状复合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耐腐蚀性强、质量轻、加工性能好、价格便宜等优点,故都可以作为接地层30材料的最佳选择,易于被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柔性电路板以及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面板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显示面板设置于背光模组上,背光模组包括背光灯条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设置于背光灯条柔性电路板和显示面板的端子区11之间,并紧贴设置于显示面板的端子区11下方,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显示面板,以传递该显示模组的控制信号至显示面板。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模组,由于本显示模组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该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