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学生物理力的分解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8151发布日期:2019-11-01 21:59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学生物理力的分解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学生物理试验演示器具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学生物理力的分解演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学物理课程中,对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的演示多数是利用板书进行绘图示意,但是这种演示无法令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

现在为了学生更加的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设计一些力的分解演示装置,但是现在力的分解演示装置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0779524.4一种力合成实验的演示板,属于学生物理试验演示器具领域。包括基板、透明蒙板、第一弹力绳、第二弹力绳和第三弹力绳,基板上设有固定座,透明蒙板铰接于固定座上;第一弹力绳、第二弹力绳和第三弹力绳的一端连在一起,第一弹力绳连接在固定座上,第二弹力绳和第三弹力绳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挂环;基板设有若干定位孔,定位孔分布在中间区、左侧区和右侧区;中间区的一个定位孔各对应左侧区和右侧区的一个定位孔,其中一挂环连接在该中间区定位孔与两个挂环挂设分别连接左侧区和右侧区分别对应的定位孔两种情况下,第一弹力绳受力相同。本装置简化力合成试验的实验装置,同时采用指定位置进行力的测试,从而方便于测量和计算,降低学生测量误差,但是分力之间的角度调节不方便。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具体为一种中学生物理力的分解演示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学生物理力的分解演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虽然能够起到简化力合成试验的实验装置,同时采用指定位置进行力的测试,从而方便于测量和计算,降低学生测量误差,但是分力之间的角度调节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学生物理力的分解演示装置,包括底板、侧板、第一弹簧测力计、量角器、第二弹簧测力计、第三弹簧测力计、移动结构、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和摇把,所述底板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中端处通过缆绳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测力计,所述第一弹簧测力计通过缆绳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上活动连接有量角器,所述圆盘右侧分别通过缆绳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测力计和第三弹簧测力计,所述第二弹簧测力计和第三弹簧测力计均通过缆绳连接有移动结构,所述移动结构包括L形支撑板、第二轴承和挂杆,所述L形支撑板顶部均匀固定连接有挂杆,所述L形支撑板的直杆部位上通过开设的通孔与第二轴承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两组相同的横槽,两组所述横槽两端通过第一轴承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移动结构活动安装在横槽内。

优选的,所述圆盘上开设有多边形槽,所述量角器底部固定连接有多边形块,所述量角器底部固定连接的多边形块与圆盘开设的多边形槽滑动连接,所述圆盘底部与底板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测力计和第三弹簧测力计右侧连接的缆绳一端固定连接有挂环,所述挂环与挂杆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测力连接的移动结构中的第二轴承与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弹簧测力连接的移动结构中的第二轴承与第而螺纹杆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均匀贯穿底板侧壁上的通过与摇把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摇把转动分别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转动,带动两组移动结构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弹簧测力计和第三弹簧测力计之间的角度变化,使得装置中的分力之间的角度调节方便,使得实验样本内容丰富,方便学生学习分力和合力之间的关系,便于老师教学。本实用新型在移动结构上设置多组挂杆,通过挂环在不同挂杆上,实现多组不同的实验,更加方便学生学习分力和合力之间的关系,提升装置适应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圆盘上活动连接量角器,使得装置方便测量分力之间的角度,便于实际运算。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圆盘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板 2.侧板 3.第一弹簧测力计 4.圆盘 5.量角器 6.第二弹簧测力计 7.多边形槽 8.第三弹簧测力计 9.移动结构 91.L形支撑板 92.第二轴承 93.挂杆 10.挂环 11.第一螺纹杆 12.第二螺纹杆 13.横槽 14.摇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学生物理力的分解演示装置,包括底板1、侧板2、第一弹簧测力计3、量角器5、第二弹簧测力计6、第三弹簧测力计8、移动结构9、第一螺纹杆11、第二螺纹杆12和摇把14,底板1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侧板2,侧板2中端处通过缆绳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测力计3,第一弹簧测力计3通过缆绳固定连接有圆盘4,圆盘4上活动连接有量角器5,圆盘4右侧分别通过缆绳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测力计6和第三弹簧测力计8,第二弹簧测力计6和第三弹簧测力计8均通过缆绳连接有移动结构9,移动结构9包括L形支撑板91、第二轴承92和挂杆93,L形支撑板91顶部均匀固定连接有挂杆93,L形支撑板91的直杆部位上通过开设的通孔与第二轴承92外壁固定连接,底板1上开设有两组相同的横槽13,两组横槽13两端通过第一轴承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1和第二螺纹杆12,移动结构9活动安装在横槽13内。

其中,圆盘4上开设有多边形槽7,量角器6底部固定连接有多边形块,量角器6底部固定连接的多边形块与圆盘4开设的多边形槽7滑动连接,使得装置方便测量分力之间的角度,便于实际运算,圆盘4底部与底板1滑动连接,防止圆盘4和量角器5的重力对实验有影响;第二弹簧测力计6和第三弹簧测力计8右侧连接的缆绳一端固定连接有挂环10,挂环10与挂杆93活动连接,便于调节挂环10与L形支撑板91的连接位置,实现多组不同的实验,更加方便学生学习分力和合力之间的关系,提升装置适应性;第二弹簧测力6连接的移动结构9中的第二轴承92与第一螺纹杆11螺纹连接,有助于带动第二弹簧测力6连接的移动结构9,第三弹簧测力连接的移动结构中的第二轴承与第而螺纹杆螺纹连接,有助于带动第三弹簧测力8连接的移动结构9,使得分力之间的角度方便,使得实验样本内容丰富,方便学生学习分力和合力之间的关系,便于老师教学;第一螺纹杆11和第二螺纹杆12均匀贯穿底板1侧壁上的通过与摇把14固定连接,便于转动第一螺纹杆11和第二螺纹杆12,从而便于带动移动结构9转动。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通过将拉环10分别挂在移动结构9中的挂杆93上,通过记录第一弹簧测力计3、第二弹簧测力计6、第三弹簧测力计7和量角器5上的数据,可知合力、分力之间的角度和分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转动两组摇把14,第一螺纹杆11转动带动第二弹簧测力6连接的移动结构9移动,第二螺纹杆12转动带动第三弹簧测力8连接的移动结构9移动,带动第二弹簧测力计6和第三弹簧测力计8之间的角度变化,同时分别记录第二弹簧测力计6和第三弹簧测力计8之间的角度变化后的第一弹簧测力计3、第二弹簧测力计6、第三弹簧测力计8和量角器5上的数据,使得实验样本内容丰富,方便学生学习分力和合力之间的关系,便于老师教学。通过在移动结构9上设计多组挂杆92,挂环10挂在不同挂杆92上时,带动第一弹簧测力计2、第二弹簧测力计6、第三弹簧测力8计和量角器5上的数据不同,实现多组不同的实验,更加方便学生学习分力和合力之间的关系,提升装置适应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