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8104发布日期:2020-10-28 11:3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锁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用于活页夹的固定和安装的锁扣。



背景技术:

锁扣是为了便于物件的固定或者与其他物件固定以便于使用。然而,现有技术的锁扣用于文件夹本体和活页夹的固定时,会存在装卸不便、报废率高且不符合金属、纸料或胶料分开回收利用的环保要求等问题。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锁扣,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锁扣,所述锁扣能用于文件夹中活页夹的固定和安装,达到简化安装活页夹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锁扣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锁扣,所述锁扣包括:一夹持架,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一夹持件连接形成一夹槽;一固定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件上;以及,一固定件,位于在所述第一夹持件并朝向所述固定槽设置,并且所述固定件能与所述固定槽卡合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固定件的外表面周向设置有一卡接槽。

进一步,在所述固定槽的内侧壁上周向设置有一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卡接槽相配合并能嵌入到所述卡接槽中。

进一步,所述固定件还包括:一基座,设置于所述固定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夹持件连接;一定位部,位于所述卡接槽背离所述基座的一侧;以及,一过渡部,位于所述卡接槽和所述基座之间;并且其中,所述定位部和所述过渡部的背离所述基座一侧的外径逐渐收缩形成圆锥台面结构。

进一步,在所述第二夹持件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侧具有一阶梯面。

进一步,所述固定件和所述第一夹持件一体成型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锁扣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锁扣通过采用固定件和固定槽的相互配合,能实现对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固定,进而能实现对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的物体的相对固定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锁扣结构合理,实用性强,极具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锁扣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示图。

图3是所述夹持架的主视图。

附图中标号分别为:

1、夹持架;11、第一夹持件;

111、弯折部;12、凹槽;

12、第二夹持件;121、阶梯面结构;

2、固定件;21、基座;

22、过渡部;23、卡接槽;

24、定位部;3、固定槽;

31、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锁扣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爆炸示图,图3是所述夹持架的主视图。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扣,所述锁扣包括一夹持架1、一固定件2以及一固定槽3。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夹持架1包括一第一夹持件11和一第二夹持件12,所述第一夹持件11和所述第二夹持件12连接形成一夹槽13。在具体使用时,待锁物体能插置于所夹槽13内,或者称,所述待锁物体能插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1和所述第一夹持件12之间。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11的一端部向其一侧弯折延伸形成一弯折部111,所述第一夹持件12设置于所述弯折部111的背离所述第一夹持件11端部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一夹持件11、所述弯折部111和所述第一夹持件12共同形成所述夹槽13,以供所述待锁物体插置。详细来讲,所述弯折部111呈l型,所述弯折部111一侧面为所述夹槽13的底面,所述弯折部111的另一侧面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夹持件12连接。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111的截面呈一字型或为一平面,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夹持件11和所述弯折部111整体呈l型。所述第二夹持件12连接于所述弯折部111的与所述第一夹持件11相对的一侧上,并且所述第一夹持件11、所述第二夹持件12以及所述弯折部111共同形成所述夹槽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11和所述第二夹持件12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11和所述第一夹持件12还能采用铰接等活动连接方式或一体成型制成。也就是说,在实际操作中,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凡是能实现所述第一夹持件11和所述第一夹持件12相互连接且两者能相对彼此移动的机构或连接方式均为可行的设计。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12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件11的一侧设置有一阶梯面结构121。在所述待锁物体插置于所述夹槽13内时,所述阶梯面结构121能与所述待锁物体的厚度相配合。也就是说,通过所述阶梯面结构121,能防止因待锁物体不同区域的厚度差异造成的所述第一夹持件11和所述第一夹持件12发生变形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夹持件11能采用硬度较高的材料。所述第一夹持件12能采用弹性材料(具有形变回复的功能即可)制成或者选择表面较硬且可以变形回弹的材料,例如一些可以回弹的塑料件、金属件等。通过采用弹性材料或可回弹材料,所述第一夹持件11和所述第二夹持件12的远离所述弯折部111的一端能相互移动,从而便于待锁物体的插置或取出。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第一夹持件11上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件12一侧的设置有一固定件2,所述固定件2包括一基座21、一过渡部22、一卡接槽23以及一定位部24。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所述基座21位于所述固定件2一端部,所述固定件2通过所述基座21与所述第一夹持件1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2通过所述基座21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件11朝向所述第一夹持件12的一侧。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2能以贯穿所述第一夹持件11并通过所述基座21卡合连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1上。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固定件2与所述第一夹持件11还能采用其它合适的连接方式。

请继续参考图1以及图2,所述定位部24位于所述固定件2的另一端部,并且所述定位部24能插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2的所述固定槽3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24呈柱状,且所述定位部24背离所述基座21一侧的端部向内收缩形成圆锥台面结构,以便于插接于所述固定槽3内,实现锁扣。

请继续参考图1以及图2,在所述固定件2外表面周向设置有一卡接槽23,所述卡接槽23位于所述基座21和所述定位部24之间。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卡接槽23的外径小于其相邻两段的外径,以形成卡槽结构,便于所述固定件2和所述固定槽3的相对定位。

请继续参考图1,在卡接槽23和所述基座21之间还具有一过渡部22,所述过渡部22呈柱状,且所述过渡部22背离所述基座21一侧的外径沿着由所述基座21朝向所述卡接槽23方向逐渐变小,形成圆锥台面结构。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固定件2均采用弹性材料(具有形变回复的功能即可)制成或者选择表面较硬且可以变形回弹的材料,例如一些可以回弹的塑料件、金属件等。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第一夹持件12的与所述固定件2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一固定槽3,所述固定槽3与所述固定件2相配合以卡合连接。通过所述固定件2和所述固定槽3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11和所述第一夹持件12能进行固定,进而能将插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1和所述第一夹持件12之间的所述待锁物体锁定或固定。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所述固定槽3具有一凸台31,所述凸台31沿着所述固定槽3内表面的周向设置,所述凸台31与所述卡接槽23相配合并能嵌入到所述卡接槽23中。详细来说,所述固定件2能插置于所述固定槽3内,同时所述凸台31能嵌入所述卡接槽23内,从而能达到所述固定槽3和所述固定件2的相互配合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槽3为一u形槽,以便于所述固定件2能插置于所述固定槽3内以及所述固定槽3和所述固定件2的卡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锁扣通过采用固定件2和固定槽3的相互配合,能实现对第一夹持件11和第一夹持件12的固定,进而能实现对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1和第一夹持件12之间的物体的相对固定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锁扣结构合理,实用性强,极具市场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