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展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8025发布日期:2020-11-19 19:3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展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展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展示装置。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了让医学院学生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症,学校教师通常利用展示装置给学生们展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便学生学习。然而,模型往往放置在展示盘内,只供同学们观察,而不能伸手去翻转仔细观察;现有技术中的展示装置为固定的,同学们站在模型外往往只能观察到模型的一面,另一方面;现有的展示装置没有一个良好的展示效果,让学生们无法全面对模型观察,尤其是底部,极其不方便教师讲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展示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展示装置让同学们在观察时无法全面观察的问题,尤其是底部无法观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展示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展示盘,所述本体内设置有第一电机,本体内设置有与第一电机和展示盘相配合的第一升降机构;所述本体内设置有第二电机,本体内设置有与第二电机和展示盘相配合的旋转机构;所述本体上滑动连接有展示板,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与展示板相配合的第二升降机构;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一对按钮,按钮分别对第一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与第二电机固接的第一传动轴,所述本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第一传动轴位于第一转动轴内部且通过花键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与展示盘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与第一电机同轴固接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传动齿轮相配合的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外旋转轴,第一外旋转轴内部中空,第一转动轴位于第一外旋转轴内部;所述第一外旋转轴内转动连接有与其相配合的调节块,调节块与第一转动轴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所述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杆相配合的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同轴固接有第二外旋转轴,所述第二外旋转轴内螺接有第一旋转内齿轮,所述第一旋转内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升降轴;所述本体上固接有定位杆,定位杆与第一升降轴通过花键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轴上固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固接有展示板,连接块将第一升降轴与展示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展示盘由透明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增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操作简单,第一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展示盘的升降和旋转的问题,同时,透明展示盘的设置,极大方便了同学们对模型的观察,让同学们可以对模型有一个全方位的观察;第二升降机构实现了对展示板的升降调节,极大方便了同学们对展示板上内容进行充分研读,极大方便了教师的讲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切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调节块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升降机构剖切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升降机构立体图

图中:1、本体,2、按钮,3、展示盘,4、展示板,5、第一外旋转轴,6、第一传动齿轮,7、第二传动齿轮,8、第一电机,9、第一转动轴,10、第二电机,11、第一蜗杆,12、第一蜗轮,13、第二外旋转轴,14、定位杆,15、第一传动轴,16、调节块,17、连接块,18、第一升降轴,19、第一旋转内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展示装置,包括本体1,本体1上设置有展示盘3,本体1内设置有第一电机8,本体1内设置有与第一电机8和展示盘3相配合的第一升降机构;本体1内设置有第二电机10,本体1内设置有与第二电机10和展示盘3相配合的旋转机构;本体1上滑动连接有展示板4,本体1内设置有与展示板4相配合的第二升降机构;本体1上设置有一对按钮2,按钮2分别对第一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进行控制。

如图1、2、3和5所示:教师在操作本实用新型时,教师可通过调节第二升降机构从而调节展示板4高度,给同学们研读展示板4上内容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在完成以上操作后,教师可通过按钮2对第一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进行调节,第一升降机构的调节将展示盘3放置一个合适的高度,旋转机构的设置方便了同学们对展示模型有一个更加充分的了解;极大方便了同学们的观察,同时也方便了教师的讲解。

旋转机构包括与第二电机10固接的第一传动轴15,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9,第一传动轴15位于第一转动轴9内部且通过花键连接;第一转动轴9与展示盘3固接。

如图2和3所示:第二电机10转动通过第一传动轴15带动第一转动轴9转动,花键的设置方便了第一传动轴15和第一转动轴9之间的滑动;第一转动轴9转动带动展示盘3转动

第一升降机构包括与第一电机8同轴固接的第二传动齿轮7,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传动齿轮7相配合的第一传动齿轮6;第一传动齿轮6同轴固接有第一外旋转轴5,第一外旋转轴5内部中空,第一转动轴9位于第一外旋转轴5内部;第一外旋转轴5内转动连接有与其相配合的调节块16,调节块16与第一转动轴9滑动连接。

如图3和4所示:第一电机8转动通过第二传动齿轮7带动第一传动齿轮6转动,第一传动齿轮6转动带动第一外旋转轴5转动,第一外旋转轴5转动带动调节块16转动,调节块16与第一外旋转轴5内螺纹之间啮合从而实现调节块16的升降,调节块16深入第一转动轴9部分为球形,从而实现与第一转动轴9滑动连接,从而实现调节块16带动第一转动轴9进行升降调节。

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11,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杆11相配合的第一蜗轮12,第一蜗轮12同轴固接有第二外旋转轴13,第二外旋转轴13内螺接有第一旋转内齿轮19,第一旋转内齿轮19同轴固接有第一升降轴18;本体1上固接有定位杆14,定位杆14与第一升降轴18通过花键滑动连接;第一升降轴18上固接有连接块17,连接块17上固接有展示板4,连接块17将第一升降轴18与展示板4相连接。

如图5和6所示:第一蜗杆11转动通过第一蜗轮12带动第二外旋转轴13转动,第二外旋转轴13转动带动内螺接的第一旋转内齿轮19转动,在定位杆14和花键的作用下实现第一升降轴18的升降,从而实现展示板4的升降。

展示盘3由透明材质制成。

如图2所示:透明材质的展示盘3方便了同学们对模型全方位的了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如图1、2、3和5所示:教师在操作本实用新型时,教师可通过调节第二升降机构从而调节展示板4高度,给同学们研读展示板4上内容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第一蜗杆11转动通过第一蜗轮12带动第二外旋转轴13转动,第二外旋转轴13转动带动内螺接的第一旋转内齿轮19转动,在定位杆14和花键的作用下实现第一升降轴18的升降,从而实现展示板4的升降;在完成以上操作后,教师可通过按钮2对第一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进行调节,第一升降机构的调节将展示盘3放置一个合适的高度,第一电机8转动通过第二传动齿轮7带动第一传动齿轮6转动,第一传动齿轮6转动带动第一外旋转轴5转动,第一外旋转轴5转动带动调节块16转动,调节块16与第一外旋转轴5内螺纹之间啮合从而实现调节块16的升降,调节块16深入第一转动轴9部分为球形,从而实现与第一转动轴9滑动连接,从而实现调节块16带动第一转动轴9进行升降调节;旋转机构的设置方便了同学们对展示模型有一个更加充分的了解;第二电机10转动通过第一传动轴15带动第一转动轴9转动,花键的设置方便了第一传动轴15和第一转动轴9之间的滑动;第一转动轴9转动带动展示盘3转动;透明材质的展示盘3方便了同学们对模型全方位的了解,极大方便了同学们的观察,同时也方便了教师的讲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