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53310阅读:来源:国知局
自用户的接触以及接触位置的位置信息通知控制部
11。另外,操作部14将按钮的按下以及按下时间等信息通知控制部11。
[0068]控制部11基于操作部14检测到的用户的操作,向显示部100输出存储部13所存储的图像数据,并由显示部100显示该图像。
[0069]显示部100具有光源装置101、光源控制部102、液晶面板103、栅极驱动器104、源极驱动器105、液晶控制部106、显示控制部107、受光传感器108、存储部109以及临时存储部 110。
[0070]光源装置101具有:配置于机壳10的机架10a的底面的多个光源111 (参照图3)、各个光源111的控制电路以及光学片材(未图示)。例如,光源111使用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1de,发光二极管),呈格子状(棋盘格状)排列设置在机架10a的底面上。光源装置101基于来自光源控制部102的控制信号,利用控制电路来分别控制多个光源111的点亮、熄灭以及明暗程度。光源控制部102是基于来自显示控制部107的光源控制信号生成分别控制多个光源111的点亮、熄灭以及明暗程度的控制信号,并输出至光源装置101的电路。
[0071]液晶面板103是矩形的显不面板,米用有源矩阵方式。就液晶面板103而目,在一对透光性的矩形基板上分别形成有滤色片、电极、用于驱动液晶的电极以及与该电极连接的晶体管以及辅助电容等各元件,两个基板以相向的方式贴合,在设于基板之间的空间注入含有液晶分子的液晶材料。液晶面板103具有像素区域31,在该像素区域31呈格子状排列有用于实现图像显示的多个像素30(参照图4)。各基板的电极与各像素30相对应地排列设置在像素区域31内。各像素30由不同的多种颜色(R(红)、G(绿)、B(蓝))各自两个副像素30R、30R、30G、30G、30B、30B构成,各电极与副像素相对应地排列设置。在一个基板上的电极(像素电极)上分别连接有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以及辅助电容。形成有分别向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极、栅极电极以及辅助电容的另一个电极供给电压信号的源极总线、栅极总线以及辅助电容总线。
[0072]栅极驱动器104与栅极总线连接。栅极驱动器104向与像素电极连接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极输出栅极信号,来控制薄膜晶体管的导通及关断。源极驱动器105与源极总线连接。源极驱动器105向与像素电极连接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极输出源极信号,来控制向液晶层施加的电场强度。液晶控制部106基于从显示控制部107给予的图像信号,向栅极驱动器104以及源极驱动器105输出控制信号。由此,调整与各副像素30R、30R、30G、30G、30B、30B相对应的液晶层的光的透过量,来实现精细地表现出像素区域31的各像素30的颜色以及亮度的色调的图像显示。
[0073]显示控制部107使用GPU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显示控制部107基于从控制部11给予的图像数据,向液晶控制部106输出图像信号并且向光源控制部102输出光源控制信号。另外,显示控制部107基于来自受光传感器108的数据或者来自其他传感器的数据来判断有无覆盖像素区域31的遮挡物,再根据有无遮挡物来控制显示图像。
[0074]受光传感器108使用光电二极管(Photod1de)、光电晶体管(Phototransistor)或者光敏电阻(Photo resistor)等光学元件。受光传感器108输出取决于接收到的光的量的电气信息。来自受光传感器108的信息输入显示控制部107。受光传感器108设于像素区域31上的多处。在实施方式1中,在各像素30中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受光传感器108。此外,也可以在每个由多个像素30组成的像素组(例如8X8像素或者10X10像素等)中设有一个受光传感器108,还可以在像素区域31的四个角以及中央各设有一个受光传感器108。
[0075]存储部109使用快速存储器。也可以使用各种ROM。在存储部109中存储有显示控制部107读取的控制程序。另外,在存储部109中存储有作为显示控制部107所参照的各种判断基准的值(规定值或者规定比例等),或者多个受光传感器108各自的位置信息等各种信息。此外,作为各种判断基准的值而言,可以能够根据来自控制部11的指示,通过显示控制部107改写,也可以显示控制部107根据环境光来变更作为判断基准的值。临时存储部110使用DRAM或者SDRAM等RAM。临时存储部110临时地存储通过显示控制部107的处理生成的信息。
[0076]在这样构成的显示部100中以下详细说明如下的控制内容,即,在显示控制部107基于从控制部11给予的图像数据使像素区域31显示图像时,在像素区域31上存在有遮挡物的情况下,在未被遮挡物覆盖的剩余部显示图像。
[0077]图3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光源装置101中的多个光源111的配置例的说明图。图3示出在从设置有多个光源111的机架10a的开口部观察光源装置101的情况下的各光源111的配置。光源111在细长的基板112上沿着长边方向排列设置。基板112沿着信息处理装置1的机壳10的长边方向,在短边方向上排列设置有多个,从而多个光源111排列设置成格子状。另外,在基板112上形成有控制电路(未图示),该控制电路基于来自光源控制部102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各光源111的点亮、熄灭以及明暗程度。此外,多个光源111的配置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多个光源111的位置也可以配置为每行或者每多行错开的小格子状(千鸟格状)或者锯齿状。
[0078]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受光传感器108的说明图。图4是与设有像素电极的基板相向的基板的放大图。如图4所示地,在该基板上形成有RGB各颜色的滤色片21R、21G、21B,以及由使用碳黑等的树脂膜构成的黑色矩阵(black matrix) 22,而且还配置有受光传感器108。在实施方式1中,一个像素30由6个副像素30R、30R、30G、30G、30B、30B组成,排列成2行3列的格子状。受光传感器108在副像素30R、30R、30G、30G、30B、30B的上方横跨3列,形成得横向长,各像素30设有一个受光传感器108。受光传感器108当然并不仅限于如图4所示地设置的结构。为了抑制光量的减少量,受光传感器108也可以在黑色矩阵22上每多个像素30组设置一个,排列为格子状。
[0079]图5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受光传感器108的配置的说明图。图5示出液晶面板103的前表面。如图4所示,各像素30各设有一个受光传感器108,因此如图5所示,受光传感器108在像素区域31上排列设置成格子状。多个像素30各自的位置由纵向(行)以及横向上的坐标(V:vertical,h -horizontal)确定。因此,受光传感器108的位置也以与像素30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由(V,h) = (m,n) (m = 0,1,......,η = 0,1,......)
确定。此时,受光传感器108的位置(v,h)的信息与多个受光传感器108相关联地存储在存储部109中,显示控制部107能够确定受光传感器108的位置,来取得各个受光传感器108的受光量数据。
[0080]基于从图5那样配置的受光传感器108分别得到的受光量数据,显示控制部107根据有无覆盖像素区域31的遮挡物来控制显示图像。图6是示出由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控制部107实现的功能的功能框图。显示控制部107实现受光量判断部71、被遮挡区域确定部(确定部)72以及图像显示部73的功能。
[0081]受光量判断部71分别从多个受光传感器108输入受光量数据,再判断各受光传感器108的受光量是否为存储部109所存储的多个规定值中的基准值(第一规定值)91以下,并输出判断结果。在实施方式1中,受光量判断部71针对每个设于各像素30的受光传感器108判断是否为基准值91以下,输出判断结果。
[0082]被遮挡区域确定部72基于受光量判断部71的针对各受光传感器108的受光量的判断结果和各受光传感器108的位置,来确定遮挡物所覆盖的被遮挡区域(或者剩余部),进而得到像素区域31上的坐标信息。详细地,被遮挡区域确定部72仅在判断为针对连续成面状的多个像素30的受光量的判断结果为基准值91以下时,判断为存在遮挡物并确定被遮挡区域或者剩余部。即,即使在被遮挡区域确定部72判断为在多个受光传感器108上的受光量为基准值91以下的情况下,当对应的像素30不是呈面状时,被遮挡区域确定部72也判断不存在遮挡物,不确定被遮挡区域或者剩余部。另外,被遮挡区域确定部72也可以通过判断所确定的被遮挡区域的形状的轮廓是否包含直线状的轮廓,或者,被遮挡区域是否包含像素区域31的外部边缘等,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判断有无遮挡物。
[0083]图像显示部73基于被遮挡区域确定部72所确定出的被遮挡区域的坐标信息,来决定显示基于从控制部11给予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的显示区域。图像显示部73生成图像信号以在所决定的显示区域显示图像,生成光源控制信号以减少被遮挡区域的光量或者显示区域外的区域的光量,并将图像信号以及光源控制信号分别输出至液晶控制部106以及光源控制部102。
[0084]图7是示出由实施方式1的显示控制部107执行的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显示控制部107例如以500毫秒等恒定的时间间隔来定期地重复下文示出的处理。
[0085]显示控制部107进行受光量判断处理(步骤S11),由此,判断为受光量为基准值91以下的受光传感器108的位置信息存储于临时存储部110。
[0086]图8是示出受光量判断处理的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8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顺序与图7的流程图的步骤S11的详细情况相对应。
[0087]显示控制部107从存储部109参照对于受光量的基准值91 (步骤S101)。显示控制部107选择多个受光传感器108中的一个受光传感器108 (步骤S102)。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由于受光传感器108与多个像素30同样地设为格子状,所以显示控制部107从与V=0,h = 0的像素30相对应的受光传感器108开始,依次根据坐标按照(V,h) = (0,0),(0,1),……的顺序来确定选择。
[0088]显示控制部107取得所选择的受光传感器108的受光量数据(步骤S103)。显示控制部107对基于取得的受光量数据得到的受光量和基准值91进行比较(步骤S104),判断受光量是否为基准值91以下(步骤S105)。在显示控制部107判断为高于基准值91的情况下(S105:否(N0)),判断是否针对所有的受光传感器108都比较完毕(步骤S106)。显示控制部107判断为未完毕的情况下(S106:否(N0)),应该从多个受光传感器108中选择下一个受光传感器108,处理返回步骤S102。
[0089]在步骤S105中,显示控制部107在判断为受光量为基准值91以下的情况下(S105:是(YES)),将选择的受光传感器108的位置((V,h)的信息)作为表示被遮挡区域的位置信息存储于临时存储部110 (步骤S107),处理进入到步骤S106。在步骤S106中,显示控制部107在判断为完毕的情况下(S106:是(YES)),处理返回到图7的流程图的步骤S12。
[0090]返回到图7,针对利用显示控制部107的处理顺序继续进行说明。
[0091]显示控制部107基于临时存储部110所存储的位置信息组,判断是否能够确定被遮挡区域(步骤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