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553310阅读:来源:国知局
S12)。详细地,此时,显示控制部107判断临时存储部110所存储的位置信息组是否与上述地连续成面状的位置相对应。显示控制部107在位置信息组与不连续的位置相对应且离散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能确定被遮挡区域。此外,在判断为能够确定被遮挡区域的情况下,判断为有遮挡物。
[0092]显示控制部107在在步骤S12中判断为已确定出被遮挡区域的情况下(S12:是(YES)),将已确定出的被遮挡区域的坐标信息(例如,与被遮挡区域的外形的顶点相对应的坐标信息)存储于临时存储部110(步骤S13)。
[0093]显示控制部107基于临时存储部110所存储的被遮挡区域的坐标信息,来确定剩余部的像素(步骤S14),进而决定由已确定出的剩余部的像素内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像素组成的显示区域(步骤S15)。在实施方式1中,图像显示部73将显示区域决定为与剩余部的形状内切的矩形中面积最大的矩形。此时,显示控制部107可以将显示区域决定为在与剩余部的形状内切的矩形中纵横比与像素区域31的纵横比相同的矩形。
[0094]显示控制部107将在步骤S15中所决定的显示区域存储于临时存储部110 (步骤S16),为了在该显示区域上显示基于从控制部11输出的图像数据的图像,生成图像信号以及光源控制信号(步骤S17),分别输出至液晶控制部106以及光源控制部102 (步骤S18),结束处理。
[0095]在步骤S12中判断为不能确定被遮挡区域的情况下(S12:否(N0)),显示控制部107决定以像素区域31整体作为显示区域(步骤S19),处理进入到步骤S16。
[0096]然后,直到下一次进行步骤S11?S19的处理为止,显示控制部107持续生成并输出基于从控制部11输出的图像数据的图像信号,以在所决定的显示区域上进行显示。
[0097]此外,步骤S12的判断不是必要的,在基于从一部分的受光传感器108取得的受光量数据的受光量为基准值91以下情况下,处理也可以进入到在剩余部显示图像的步骤S14。
[0098]图9以及图10是在显示部100上存在有遮挡物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例的说明图。图9示出使用像素区域31的全部像素来显示图像的情况下的显示例来作为比较;图10示出由显示控制部107判断为能够确定被遮挡区域的情况下的显示例。图9以及图10中的附图标记Μ表示遮挡物。
[0099]如图9所示,在使用整个像素区域31显示图像的情况下,在遮挡物Μ放置在信息处理装置1的上方时,遮挡物Μ覆盖显示部100的一部分。这样,像素区域31的一部分成为由阴影线表示的被遮挡区域,处于正在显示的图像的一部分无法识别的状态。与此相对地,如图10所示地,在判断为能够确定出被遮挡区域的情况下,通过基于显示控制部107的图像显示部73的功能的处理,决定由附图标记Α表示的显示区域,在该显示区域Α内,以不被遮挡物Μ遮挡的方式显示图像。由于以避开遮挡物Μ的方式来显示图像,所以用户既不必除去遮挡物Μ,又能够容易地确认正在显示中的图像的内容。此外,如图10所示地,在像素区域31内除了被遮挡区域以外的剩余部内,除了显示区域Α以外的区域什么也不显示。当该区域可以变为黑色或者灰色等任意的颜色。另外,显示控制部107可以针对被遮挡区域,减少处于对应的位置的光源111的光量;还可以针对剩余部中除了显示区域A以外的区域,减少处于对应的位置的光源111的光量。
[0100]<实施方式2>
[0101]在实施方式2中,对在像素区域31中重叠或者排列显示多个对象的图像的情况下,放置有遮挡物时的处理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中的信息处理装置1的硬件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针对硬件结构,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102]图11是示出由实施方式2中的显示控制部107来实现的功能的功能框图。针对与实施方式1通用的功能,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实施方式2中的显示控制部107实现受光量判断部71、非遮挡区域确定部72以及优先图像显示部74的功能。
[0103]优先图像显示部74基于被遮挡区域确定部72所确定的被遮挡区域的坐标信息,来决定对基于从控制部11给予的图像数据的多个图像进行显示的显示区域(显示位置以及大小)。就从控制部11向显示控制部107输出的图像数据而言,每个对象包含要进行显示的图像的信息,图像的信息中包含优先级。例如,优先级基于是否是由操作部14选择而被激活的图像等,由控制部11给予的。优先图像显示部74基于图像数据所包含的各个对象的图像的信息,来以优先地显示优先级较高的图像的方式生成图像信号,以减少被遮挡区域的光量或者显示区域外的区域的光量的方式生成光源控制信号,并分别输出至液晶控制部106以及光源控制部102。
[0104]图12是示出由实施方式2的显示控制部107来执行的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例如,显示控制部107以500毫秒等恒定的时间间隔来定期地重复如下文所述的处理。
[0105]显示控制部107进行受光量判断处理(步骤S201),由此,将判断为受光量为规定的基准值91以下的区域的信息存储于临时存储部110。
[0106]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受光量判断处理的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13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顺序为图12的流程图的步骤S201的详细步骤。
[0107]显示控制部107从存储部109参照受光量的基准值91 (步骤S301),选择一个受光传感器108 (步骤S302)。
[0108]在实施方式2中的受光量判断处理中,显示控制部107并不是从分别与多个像素30相对应的全部的受光传感器108取得受光量数据,进行抽样地选择。具体地,显示控制部107针对每个由16X 16的像素30组构成像素区域31的块选择一个受光传感器108,例如,选择与各块的中心相对应的受光传感器108。这样,减少受光量判断部71的判断次数。此夕卜,可以预先不与所有的像素30都相对应地设置受光传感器108,在每16像素X 16像素的块设置受光传感器108。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减少像素区域31中的被受光传感器108遮挡来自光源装置101的光的区域,从而将光量维持为高亮度。
[0109]显示控制部107取得所选择的受光传感器108的受光量数据(步骤S303),对基于所取得的受光量数据而得到的受光量与基准值91进行比较(步骤S304),来判断受光量是否为基准值91以下(步骤S305)。显示控制部107判断为高于基准值91的情况下(S305:否(N0)),判断是否全部块的受光传感器108都已经比较完毕(步骤S306)。显示控制部107在判断为未完毕的情况下(S306:否(N0)),处理返回到步骤S302,来选择下一块的受光传感器。
[0110]显示控制部107在步骤S305中判断为基准值91以下的情况下(S305:是(YES)),将所选择的受光传感器108的块的位置信息存储于临时存储部110 (步骤S307),处理进入到步骤S306。显示控制部107在步骤S306中判断为完毕的情况下(S306:是(YES)),处理返回图12的流程图的步骤S202。
[0111]返回到图12,继续针对显示控制部107进行的处理顺序进行说明。
[0112]显示控制部107基于临时存储部110所存储的位置信息,判断是否能够确定被遮挡区域(步骤S202)。在实施方式2中,详细地,显示控制部107对与判断为受光量为基准值91以下的受光传感器108相对应的块的位置信息是否存储于临时存储部110中进行判断。显示控制部107在判断为已存储的情况下,基于所存储的块的位置信息,来确定被遮挡区域。此外,此时显示控制部107判断所存储的块是否连续成面状,在不连续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能确定被遮挡区域。此外,在判断为能够确定被遮挡区域的情况下,判断为具有遮挡物。
[0113]显示控制部107在步骤S202中判断为能够确定被遮挡区域的情况下(S202:是(YES)),将所确定的被遮挡区域的坐标信息(例如,与被遮挡区域的外形的顶点相对应的坐标信息)存储于临时存储部110 (步骤S203)。
[0114]显示控制部107基于临时存储部110所存储的被遮挡区域的坐标信息,确定剩余部的像素(步骤S204)。显示控制部107基于从控制部11得到的图像数据所包含的各个对象的图像的信息,并基于各对象的优先级的高低来选择对象(步骤S205)。显示控制部107基于所选择的对象生成图像信号(步骤S206)。此外,省略步骤S205、206中的基于优先级的图像信号的生成处理的详细说明。此外,基于优先级的显示控制能够采用在国际公开TO2011/125271号、国际公开W02011/052331号、国际公开W02011/121687号中所披露的各种方法。
[0115]显示控制部107减少与被遮挡区域相对应的光源111的光量,并且生成与所生成的图像信号相对应的光源控制信号(步骤S207)。显示控制部107向光源控制部102以及液晶控制部106分别输出所生成的图像信号以及光源控制信号(步骤S208),结束处理。
[0116]显示控制部107在步骤S202中判断为不能确定被遮挡区域的情况下(S202:否(N0)),显示控制部107决定以整个像素区域作为显示区域(步骤S209),基于从控制部11得到的图像数据所包含的各个对象的图像的信息,生成图像信号以及光源控制信号(步骤S210),输出所生成的图像信号以及光源控制信号(步骤S211),结束处理。
[0117]此外,针对优先图像显示的内容例进行图示并说明。图14以及图15是在显示部100上存在有遮挡物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2中的显示例的说明图。图14示出整体地使用像素区域31的像素来显示图像的情况下的显示例作为比较,图15是在由显示控制部107判断为能够确定被遮挡区域的情况下的显示例。图14以及图15中的附图标记Μ表示遮挡物。
[0118]如图14所示,在整体地使用像素区域31并以两个对象01以及02重叠的方式显示图像的情况下,当遮挡物Μ放置在信息处理装置1上方时,遮挡物Μ覆盖显示部100的一部分。这样,图像区域31的一部分成为用阴影线表示的被遮挡区域,成为无法识别显示的图像的一部分的状态。相对地,如图15所示,在判断为能够确定被遮挡区域的情况下,通过显示控制部107的处理,对象01以在剩余部的像素中不被遮挡且尽可能显示得大的方式来显示。而且,对象02显示在剩余部的除了对象01的图像所占据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中的能够尽可能显示得大的位置上。此时,对象02的图像的一部分处于被遮挡区域。至少优先级高的对象01的图像,例如所选择的激活的对象01的图像避开遮挡物Μ地显示。因此,用户既不必除去遮挡物Μ,又能够确认优先级较高的对象01的图像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07可以针对被遮挡区域,减少位于对应的位置的光源111的光量;也可以针对除了对象01以及02的显示位置以及大小所占据的范围以外的区域,减少位于对应的位置的光源111的光量。
[0119]另外,显示控制部107也可以进行控制,使得利用优先图像显示部74的功能,在剩余部上显示优先级较高的图像期间,间歇地替换为优先级较低的图像。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受光量判断处理的顺序的另一个例子的流程图。此外,在下文所述的处理顺序中,针对与图12的流程图通用的步骤标记相同的步骤号码,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120]显示控制部107在步骤S202中判断为能够确定被遮挡区域的情况下(S202 ??是(YES)),将所确定的被遮挡区域的坐标信息(例如,与被遮挡区域的外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