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金属箔画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5062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体金属箔画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金属箔画结构改良。
按目前针对具有立体浮雕效果的画作,多半系以纸类为素材,亦有以其他素材制成,惟以纸类素材制成的画作,其构成画作的各零件,均需以人力的方式单一进行手工的制作,不但耗时费力,而且,制成的品质需视制作者的技术与能力而定,无法维持在一定的品质水准上,故纸类的浮雕画作依赖制作者手法或技术甚深,难以符合商业上的需求,故有改良的必要。
而且,以该纸类制成的画作,保存上甚为不易,受潮或受到强光照射即极易产生不必要的形状上变化,无法保持在最佳的状态上,且于成型的过程中,制作者悄有不慎,压挤或碰撞时,即极易产生变形,难以维持在最佳的状态下。
另由于其依赖作者的技术或手工甚深,因此几乎每一幅画作可能均会造成若干程度上的不同,无法一致化,难以符合商业化的要求,故有改良的必要。
除纸类类材制成的立体画外,其立体画作更可以其他材质制成,包括绵、布,惟此种方式的立体形态,与纸类略有不同,仅能以层叠方式为之,其立体的效果十分的有限,亦有艺术家以金属材质为素材创作立体画作,或立体的雕塑,惟此种形态的工程十分的耗大,而且,耗时费力,成本极高,更无法符合经济上商业的需求,难以大量化快速化的生产,故亦有可改良的处者。
发明人有鉴于此,为使画作的艺术品系直接以金属材质构成的艺术领域,更可具有大量制作生产且统一规格化的经济规模,且具有高质感的效果,仍开发出一种符合上述条件之本实用新型一种立体金属箔画结构改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金属箔画结构改良,通过金属箔片构形设计而成的立体画饰本体组合而成,其中,画作系设置于框体的背框内衬背景表面上,并于其画饰本体形成立体形态的浮凸部,配合画饰本体与内衬背景间高度不同的层次衬体,通过各画饰本体相互叠合或以层次衬体形成高度不同的立体画作,成为一高质感而且组配简易大量化的艺术品,达到高实用性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这种立体金属箔画结构改良,由画饰载体及画面构成,由透视框及与之匹配的背框组成画饰载体,透视框中部透视区与边框间为平面状饰边,背框呈槽形,其槽底为内衬背景;画面采用多个画饰本体直接粘附于内衬背景上,或在背面粘附厚度不同的层次衬体后再粘附于内衬背景上,所述本体由金属箔片经模具冲压制成,其造型具有较突出的浮凸部,另一部分造型形成平直部、凹陷部、多个画饰本体互相叠合、组接,构成具有凸凹立体变化的画面。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合成品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剖面图(一)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剖面图(二)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箔片构形设计流程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文件数位化流程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刀座与刀具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冲制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塑形示意图如
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画作主要的结构,系于一框体1、形成前景部份的透视框11,而于其透视框11向中央形成一宽边形态的饰边110,并于饰边110中央处形成一透空可穿视的透视区111,以供使用者可直接透视进入框体1内,而于透视框11背部另设有一凹陷景深之背框12,并于背框12相对于透视框11底部形成一内衬背景120,而其内衬背景120背面另设有一活动式的支撑脚架121,以供使用者支撑整体框体1。
而于框体1内部构成视觉重心的画作结构,主要系于背框12内衬背景120表面上设有画饰本体20,而其画饰本体20系以金属材质的原材料200制成的金属箔片状且成立体形态的画饰本体20,而其画饰本体20具有较为突出的浮凸部21,亦可配合形成平直部22或凹陷部23,以形成不同的凹凸立体变化者。通过此数组不同形态的画饰本体20予以适当的叠合或接合成的画作。
另于画饰本体20与内衬背景120间设高度不同的层次衬体30,通过不同高度的层次衬体30即可将不同的画饰本体20支撑成不同的高度形态。
如图3、图4所示,其画饰本体20可依不同的需要与层次衬体30作不同的画作元素配合,如图3所示,其可直接将两组不同凹凸形态的画饰本体20相互粘合成一体;亦可如图4所示,直接配合不同高度的层次衬体30以及各不同形态的画饰本体20相互接合,即可构成较大形态的画作主体,以成形出不同的画作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高效率化制作其通过各画饰本体20与不同高度的层次衬体30配合可直接简易的粘贴形成高质感的金属箔片立体化的画作,效率极高,相对施工作业之成本可自然的降低。
2、不同于一般的画作质感,其系以金属箔片塑形画饰本体20与层次衬体30组接而成,可自然展现出优于以往纸质或其他材质制成的画作,且层次感十分明显,质感极佳,成为一高品质的结构形态。
3、各画作的品质趋于稳定由于各画饰本体20的生产十分的精准,可有效的与其他画饰本体20相互搭配,故构成的画面可保持在一定的品质状态下,不致造成品质差异性落差过大的现象,达到品质稳定的目的。
而其中,主要流程系针对金属材质箔片制成的画饰本体20进行画作的整体设计,如图5所示,以提高画作的艺术性,实用性及经济性,而其中,本实用新型对于画饰本体20,具有以下的步骤,包括金属箔片构形设计A将金属箔片为画作的原材料200,并通过其物理特性设计出不同的设计图样,且为彩色的三维设计图;设计文件数位化B即将前述的设计图稿予以数位化后进入电脑中,作为制作刀模的基准;制作刀模C将精密的刀模制出,以利后续金属箔片的画饰本体20制作;冲制D于原材料200上经由刀模之冲切出依设计图成型的画饰本体20轮廓或相对镂空之处;塑形E针对前述的画饰本体20由二维的形态予以加热加压成三维的立体结构;结构成品F即将各画饰本体20予以胶合成立体的画作形态。
如图6所示,其中,金属箔片构形设计A的流程系可以包括彩色设计文件40将欲构成画作的立体形态予以彩色或其他墨白形态设计相关的文件图面后;线条文件41将其立体的形态予以转变成线条形态的文件;设计产品画饰本体42针对各线条图内的各画饰本体20进行立体化的设计;绘于平面稿纸43将各画饰本体20的图面绘于稿纸上以利设计文件数位化B的进行。
而设计文件数位化B则依前述后续流程进行数位化的作业,如图7所示,其包括
平面稿纸50经扫描51后,进入电脑内,或由其他输入装置52将资料轮入电脑中,并由电脑进行数位照相排版53的作业,排定于适当的位置上或可进行图面的修整,并形成数位化文件54,即可供制作刀模C使用。
而其制作刀C可依如图8所示,由刀座60底部固定具有与设计文件数位化B内相关资料相符的刀具61,以供压切出相对形状的零件20。
另冲制D系将原材料200置于冲压台座70保护层71上,如图9所示,并以刀座60上的刀具61直接冲压出具有特定形状二维画饰本体20,而其中,保护层71系为一软质的缓冲结构,通过支撑住原材料200底部,更可保护刀具61不受损害。
塑形E则系将前述二维的画饰本体20置入如
图10所示的具有加热器81以及凹凸配合的模穴82、凸模83的塑形模80内,于加压加热的同时依模穴82与凸模83配合的形状予以成型出一三维的画饰本体20结构。
最后进行结合成品F以高粘合性的胶质材料,予以相互叠合粘贴,以形成立体化的结构形态,更可通过各画饰本体20的布置,如
图1所示,其呈现出整体高美感性的画作结构形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可达到上述诸项功能,故本实用新型应符专利申请要件,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立体金属箔画结构改良,由画饰载体及画面构成,其特征在于由透视框及与之匹配的背框组成画饰载体,透视框中部透视区与边框间为平面状饰边,背框呈槽形,其槽底为内衬背景;画面采用多个画饰本体直接粘附于内衬背景上,或在背面粘附厚度不同的层次衬体后再粘附于内衬背景上,所述本体由金属箔片经模具冲压制成,其造型具有较突出的浮凸部,另一部分造型形成平直部、凹陷部、多个画饰本体互相叠合、组接,构成具有凸凹立体变化的画面。
专利摘要一种立体金属箔画结构改良,画饰载体由透视框及与之匹配的背框构成,画面由多个画饰本体直接粘附,或借助层次衬体粘附于背框的内衬背景上,画饰本体由金属箔片经模具冲压制成,各画饰本体分别有浮凸部、平直部、凹陷部,互相叠合、组接构成具有凸凹立体变化的画面,成为一高质感而且组配简易大量化的艺术品,达到高实性的目的。
文档编号B44C1/00GK2456922SQ0026765
公开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19日
发明者张安妮 申请人:张安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