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处理盒和放电防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401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处理盒和放电防止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插拔处理盒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安装在该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上的处理盒和放电防止机构。
背景技术
这里,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使用电子照相图象形成处理在记录媒体(例如记录用纸、OHP薄板)上形成图象。例如包含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等。
此外,处理盒是把作为处理部件的带电构件、显影构件的至少一个和电子照相感光体一体地盒化并能插拔地安装在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主体上的部件。
在处理盒方式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中,不通过服务人员,而用户自身能进行处理盒对于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主体(以下称作“装置主体”)的插拔。因此,能格外提高图象形成装置的操作性。
在这样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中,有必要在处理盒具有的带电构件或用于使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构件上外加电压。此外,有时进行对处理盒所具有的采用静电电容检测方式的显影剂量检测部件的电压、检测信号(输出电压)的交换。
因此,在把处理盒安装到装置主体上时,有必要进行处理盒和装置主体的电连接。为此,以往在处理盒的框体上设置盒电接点。而在装置主体上,设置电连接在该盒电接点上的主体电接点。据此,当把处理盒安装到装置主体上时,连接盒电接点和主体电接点。据此,在装置主体和处理盒之间交换电压、信号。
可是,在处理盒的更换时、发生记录媒体的堵塞时,操作者进行处理盒的插拔操作。
这时,如果从装置主体取出的处理盒带静电,则把处理盒插入装置主体时,有可能对装置主体内部露出的电接点放电。为了防止由于这样的放电而静电噪声作用于主体内的电气电路上从而引起的问题,有在装置主体内设置除电构件的。
可是,在以往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中,为了进行堵塞处理(万一记录媒体在装置主体内堵塞时,从装置主体取出堵塞的记录媒体)或者装置的维护,有时操作者把手等异物放入装置主体内。这时如果操作者的手(身体)等异物带电,就有可能从操作者的手等异物对装置主体内部的电接点放电(例如US59305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带电的异物侵入未安装处理盒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内时,能防止该异物和设置在装置主体中的主体电接点之间产生放电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处理盒和放电防止机构。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对主体电接点不作用静电噪声,能防止设置在电路中的电元件的破坏,据此,能防止设置在装置主体中的电路的损伤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处理盒和放电防止机构。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防止人的汗或装置主体内的油脂等附着在主体电接点上而发生导通不良,提高盒电接点和主体电接点的电连接的可靠性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处理盒和放电防止机构。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操作者没必要进行特别的操作,就能防止对主体电接点的放电、它引起的装置主体的电路损伤,能提高盒电接点和主体电接点的电连接的可靠性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处理盒和放电防止机构。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包括是当带电的异物侵入未安装处理盒的装置主体内时,通过与所述异物之间进行放电,防止所述异物和主体电接点之间产生放电的电接地的导电性放电防止构件,且能在位于处理盒的进入路线内的第一位置与从第一位置退避的第二位置即位于进入路线外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放电防止构件。此外,提供能在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上插拔的处理盒、放电防止机构。
在以下的参照附图的对实施例的说明中,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明显。


下面简要说明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的盒安装部和放电防止构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的盒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处理盒的电接点的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体电接点和盒电接点的电连接形态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体电接点和盒电接点的电连接形态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的放电防止构件的结构的放电防止构件安装部附近的立体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的放电防止构件的结构的放电防止构件的安装部附近的立体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的放电防止构件的结构的放电防止构件的安装部附近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的内部主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引擎控制器电路板的结构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的盒安装部和放电防止构件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的盒安装部和放电防止构件的立体图。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的放电防止构件的结构的放电防止构件的安装部附近的立体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的放电防止构件的结构的放电防止构件的安装部附近的立体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的放电防止构件、复制上引导器、复制下引导器、主体电接点的位置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处理盒和放电防止机构。
实施例1[1.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和动作]首先,参照图1,说明能插拔处理盒(以下称作“盒”)B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以下称作“图象形成装置”)100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和动作。图1是表示图象形成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须指出的是,作为图象形成装置100,以下以激光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图象形成装置100按照从可通信地连接在装置主体A上的个人电脑(或扫描装置)发送的图象信息信号,使用电子照相图象形成处理,在记录媒体(例如记录用纸、OHP薄板、布等)上形成图象。
图象形成装置100具有鼓形状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下称作感光鼓)107。就图象的形成加以说明。首先,作为带电构件的带电辊108使旋转的感光鼓107的表面一样带电。接着从具有激光二极管、多角镜、透镜、反射镜(都未图示)的光学部件101向感光鼓107照射与图象信息相应的激光。据此,在感光鼓107上形成与图象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通过作为显影构件的显影辊110对该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结果在感光鼓107上把显影剂像显影。
而与向感光鼓107上形成显影剂像同步,设置在盒103a中的记录媒体102由输送辊103b、搬运辊对103c、103d、103e输送。沿着作为引导记录媒体102的输送方向的输送引导器的一部分的复制上引导器103i和复制下引导器103j,在箭头Z所示的输送方向向复制位置输送记录媒体102。在复制位置,作为复制部件的复制辊104与感光鼓107相对配置。而且,通过对复制辊104外加电压,把感光鼓107上的显影剂像复制到记录媒体102上。
通过定影前引导器103f向定影部件105输送接受显影剂像的复制的记录媒体102。定影部件105具有驱动辊105c、内置加热器105a的定影辊105b。然后,对通过的记录媒体102作用热和压力,把显影剂像在记录媒体102上定影。然后,记录媒体102由辊对103g、103h输送。然后把记录媒体102向托盘106排出。
所述输送辊103b、搬运辊对103c、103d、103e、复制上引导器103i、复制下引导器103j、定影前引导器103f、辊对103g、103h等构成记录媒体102的输送部件103。
下面,参照图2说明盒B。图2是盒B的剖视图。
盒B具有感光鼓107。如图1所示,在把盒B安装到装置主体A上时,感光鼓107从装置主体A收到驱动力,旋转。
与感光鼓107的外周面相对配置,设置作为带电构件的带电辊108。带电辊108通过从装置主体A外加电压(带电偏压),使感光鼓107带电。此外,与感光鼓107接触设置带电辊108。带电辊108对于感光鼓107从动旋转。当把盒B安装到装置主体A上时,带电辊108通过作为主体电接点的带电输出电接点144a(参照图6)、作为盒电接点的带电输入电接点141a(参照图8),从装置主体100接受电压。这里,带电输出电接点144a是装置主体A所具有的电接点。另外,带电输入电接点141a是盒B所具有的电接点。而且,通过该电压感光鼓107带电。
另外,盒B具有作为显影部件的显影辊110。显影辊110对感光鼓107的显影区供给显影剂t。而且,显影辊110使用该显影剂t使形成在感光鼓107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显影辊110内置有磁辊(固定磁铁)111。
作为显影剂量限制构件的显影刮板112与显影辊110的圆周面接触设置。显影刮板112限制附着在显影辊110的圆周面上的显影剂t的量。此外,显影刮板112对显影剂t付与摩擦带电电荷。
把收藏在显影剂收藏容器114内的显影剂t通过搅拌构件115、116的旋转向显影室113a输送。而外加电压(显影偏压)的显影辊110旋转。据此,由显影刮板112付与摩擦带电电荷的显影剂t的层形成在显影辊110的表面上。然后,按照潜像把该显影剂t移动到感光鼓107上。这样把所述潜像显影。
当把盒B安装到装置主体A上时,显影辊110通过作为主体电接点的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参照图6)、作为盒电接点的显影输入电接点(显影偏压接点)160a(参照图8),从装置主体100接受电压。显影辊110通过该电压工作,把所述静电潜像显影。
须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的盒B中,作为能按照显影剂t的消耗能检测其剩余量的显影剂量检测部件,具有第一检测电极190、第二检测电极191。第一检测电极190、第二检测电极191设置在与显影剂接触的位置。第一检测电极190、第二检测电极191配置在按照显影剂t减少而与显影剂的接触面积变动的位置。根据本实施例,第一检测电极190、第二检测电极191沿着显影辊110的长度方向配置,以便与显影辊110相对。在该状态下,对第一检测电极190或第二检测电极191的任意一方外加电压。通过这样,感生与两个电极190、191间的静电电容对应的电荷。而且,通过用装置主体A测定这时的输出电压,检测显影剂量。
这里,从装置主体A对用于检测显影剂量的第一检测电极190、第二检测电极191的一方外加电压。此外,从第一检测电极190、第二检测电极191的另一方向装置主体A输出显影剂量检测电压(检测信号)。为此,在盒B上设置作为盒电接点的第一盒残余量检测接点188a、第二盒残余量检测接点189a。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盒残余量检测接点188a连接在第一检测电极190上。此外,第二盒残余量检测接点189a连接在第二检测电极191上。
通过所述显影动作形成在感光鼓107上的显影剂像由复制辊104复制到记录媒体102上。与感光鼓107的外周面相对,配置作为清理构件的弹性清理刮板117a。清理刮板117a的顶端与感光鼓107接触。而且,把显影剂像复制到记录媒体102上后,清理刮板117a除去感光鼓107上残留的显影剂t。由清理刮板117a从感光鼓107的表面除去的显影剂t收藏在除去显影剂容器117b中。
须指出的是,盒B由显影部件119和鼓部件120一体构成。显影部件119由盒框体B1的一部分即显影框体113构成。显影部件119具有显影辊110、显影刮板112、显影室113a、显影剂收藏容器114、搅拌构件115、116、第一检测电极190、第二检测电极191构成。此外,鼓部件120由盒框体B1的一部分即鼓框体118构成。鼓部件120具有感光鼓107、清理刮板117a、除去显影剂容器117b以及带电辊108。
此外,显影部件119和鼓部件120由销(未图示)结合为可旋转。而且,通过设置在两部件119、120间的弹性构件(未图示)把显影辊110按压在感光鼓107上。
下面,说明盒B对于装置主体A的插拔。
如图3所示,在鼓部件120的长度方向一端(向安装盒B的方向X观察,右侧一端)120R上,作为安装引导构件,安装第一右盒引导器140R1、第二右盒引导器140R2。须指出的是,第一右盒引导器140R1是支撑感光鼓107的一端的鼓轴承138的一部分。而且,如图4所示在鼓部件120的长度方向另一端(向安装盒B的方向X观察,左侧一端)120L上,作为安装引导构件,安装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第二左盒引导器140L2。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在支撑感光鼓107的另一端的鼓轴139的外侧端部构成。这里,在把盒B安装到装置主体A上时,所述安装引导构件引导盒B的安装方向。
如图5所示,当把盒B安装到装置主体A上时,由操作者打开设置在装置主体A上的门109。在本实施例中,门109的安装盒B的方向X的跟前一侧向上方打开。而且,盒B对于设置在装置主体A上的盒安装部件130安装为能取下。
如图7所示,安装部件130向安装盒B的方向X观察,在右侧的装置主体A内具有第一右主体引导器130R1、第二右主体引导器130R2。此外如图6所示,安装部件130向安装盒B的方向X观察,在左侧的装置主体A内具有第一左主体引导器130L1、第二左主体引导器130L2。而且,当把盒B安装到装置主体A上时,第一右盒引导器140R1、第二右盒引导器140R2(图3)分别沿着第一右主体引导器130R1、第二右主体引导器130R2。此外,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第二左盒引导器140L2(图4)分别沿着第一左主体引导器130L1、第二左主体引导器130L2。而且,把盒B插入盒安装部130a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右主体引导器130R1、第二右主体引导器130R2、第一左主体引导器130L1、第二左主体引导器130L2设置在给定厚度的内侧板(框体)132上。内侧板132紧密固定在装置主体A的侧板145的内侧。把内侧板132切成给定形状。而且,与侧板145形成台阶的上端面是第一右主体引导器130R1、第二右主体引导器130R2、第一左主体引导器130L1、第二左主体引导器130L2。而且,在第一左主体引导器130L1、与它大致平行相对的内侧板132的下端面132a之间构成作为主体引导器的沟131L。同样,在第一右主体引导器130R1、与它大致平行相对的内侧板132的下端面132a之间构成作为主体引导器的沟130R。这里,沟131L、130R把盒B向装置主体A内的安装部130a引导。
而且,盒B使第一右盒引导器140R1与第一右主体引导器130R1的定位部130R1a配合。进而,使第二右盒引导器140R2与第二右主体引导器130R2的定位部130R2a接触。此外,使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与第一左主体引导器130L1的定位部130L1a配合。进而,使第二左盒引导器140L2与第二左主体引导器130L2的定位部130L2a接触。这样把盒B定位在在装置主体A内的安装部130a上。这样,通过安装部件130,盒B可取下地安装在盒安装部130a上。通过把盒B安装在盒安装部130a上,图象形成动作成为可能。
这里,盒安装部130a是通过盒安装部件130对于装置主体A定位的盒B所占据的空间。此外,当盒B的安装时,盒B对盒安装部130a占据的空间移动的路线是盒B的侵入路线。
这里,作为向盒B传递驱动的驱动力传递部的联结器134设置在装置主体A上。须指出的是,当安装盒B时,联结器134退避。因此,联结器134在盒B的安装中不会变为障碍。此外,作为从装置主体A接受驱动的驱动力接受部的联结器107a(图3)设置在盒B上。如果关闭盒门109,则盒B的联结器107a、所述装置主体A一侧的联结器134连结。而且,盒B从装置主体A接受用于使感光鼓107旋转的驱动力。
如图8所示,盒B具有作为盒电接点构件的带电输入电接点构件141、显影输入电接点构件160。这些电接点构件141、160用于分别对带电辊108、显影辊110外加电压。盒B具有作为盒电接点构件的第一盒残余量检测接点构件188、第二盒残余量检测接点构件189。这些电接点构件188、189用于对第一检测电极190、第二检测电极191的一方外加电压,此外用于从第一检测电极190、第二检测电极191的另一方向装置主体A输出显影剂检测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带电输入电接点构件141、显影输入电接点构件160由金属薄板构成。而第一和第二盒残余量检测接点构件188、189由金属棒构成。
在把盒B安装在装置主体A上的状态下,观察安装盒B的方向X,带电输入电接点构件141设置在鼓部件120的左侧端部120L上。此外,在把盒B安装在装置主体A上的状态下,带电输入电接点构件141设置为在鼓框体118的下方以及安装盒B的方向X的前方露出。而且,带电输入电接点构件141的一部分即前方露出部是带电输入电接点141a。带电输入电接点141a设置在比鼓框体侧面118a更靠盒B的内侧。
此外,显影输入电接点构件160、第一盒残余量检测接点构件188、第二盒残余量检测接点构件189设置在显影部件190的左侧端部190L。设置为从在盒B安装在装置主体A上的状态下的显影框体113的下方露出。而且,在显影输入电接点构件160的一部分即下方露出的面是显影输入电接点160a。此外,第一盒残余量检测接点构件188、第二盒残余量检测接点构件189各自的一部分即第一盒残余量检测接点188a、第二盒残余量检测接点189a在其下方露出。第一盒残余量检测接点188a、第二盒残余量检测接点189a沿着盒B的长度方向(感光鼓107的轴线方向)设置。显影输入电接点160a、第一盒残余量检测接点188a、第二盒残余量检测接点189a设置在比显影部件侧面119a更靠盒B的内侧。
在安装盒B的X方向,从下游向上游按顺序设置带电输入电接点141a、显影输入电接点160a、第一盒残余量检测接点188a、第二盒残余量检测接点189a。此外,从显影部件侧面119a一侧向盒B的内侧,按第一盒残余量检测接点188a、第二盒残余量检测接点189a、显影输入电接点160a的顺序设置。
带电输入电接点141a、显影输入电接点160a、第一盒残余量检测接点188a、第二盒残余量检测接点189a在盒B内部分别电连接在带电辊108、显影辊110、第一检测电极190、第二检测电极191上。
而且,如图6所示,在装置主体A上,分别作为用于外加带电电压、显影电压的主体电接点构件,设置带电输出电接点构件144、显影输出电接点构件161。在把盒B安装到装置主体A上时,带电输出电接点构件144、显影输出电接点构件161与带电输入电接点141a、显影输入电接点160a电连接。此外,在装置主体A中,作为用于在第一检测电极190、第二检测电极191的一方上外加电压,此外从第一检测电极190、第二检测电极191的另一方接受显影剂量检测电压的主体电接点构件,设置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构件163、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构件164。当把盒B安装到装置主体A上时,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构件163、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构件164与盒残余量检测接点188a、189a电连接。带电输出电接点构件144、显影输出电接点构件161、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构件163、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构件164在盒安装部130a露出。
参照图9和图10进行说明。图9表示把盒B向装置主体A安装的途中的状态。图10表示把盒B向装置主体A安装的状态。各主体电接点构件144、161、163、164由弹性构件即受扭螺旋弹簧构成。这些主体电接点构件144、161、163、164安装在装置主体A的内侧板132上设置的轴132b1、132b2、132b3、132b4上。而且,作为各主体电接点构件144、161、163、164的一部分,把受扭螺旋弹簧的一方臂部折成U字状的部分在盒安装部130a露出。各主体电接点构件的露出部是作为各主体电接点的带电输出电接点144a、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带电输出电接点144a、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 64a分别通过适当的弹簧压力与各盒电接点141a、160a、188a、189a接触。这样各主体电接点和各盒电接点接触。
如图10所示,各主体电接点144a、161a、163a、164a把盒B沿着所述盒安装部件130向箭头X方向插入。
须指出的是,各主体电接点构件144、161、163、164的另一方臂部144b、161b、163b、164b分别连接在装置主体A内部的电路(未图示)上。
在安装盒B的方向X上,从下游向上游按顺序设置带电输出电接点144a、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此外,从内侧板132向盒安装部130a的内侧,按照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的顺序设置。
下面,参照图6、图11~图13说明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的放电防止机构。
图象形成装置100具有被电接地的导电性的放电防止构件146。该放电防止构件146在带电的异物侵入未安装盒B的装置主体A内时,与该异物之间进行放电。据此,放电防止构件146防止该异物和主体电接点之间发生放电。
须指出的是,带电的异物是指安装在装置主体A中的盒B以外的带电的任意物体。典型地,是为了堵塞处理或装置主体A的维护等而插入未安装盒B的装置主体A中的带电的操作者的手。
放电防止构件146能在第一位置与从第一位置退避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这里,放电防止构件146的第一位置位于盒B的侵入路线内。此外,放电防止构件146的第二位置位于盒B的侵入路线外。
此外,设置使放电防止构件146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致动构件。在把盒B向装置主体A内安装时,该致动构件与盒B接触。而且,该致动构件工作,使放电防止构件146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以下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未安装装置主体A的盒B时,放电防止构件146从装置主体A的侧板145的狭缝145d突出,位于盒B的侵入路线内。放电防止构件146配置在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的上方并且附近。狭缝145d贯通侧板145,大致水平开口。在内侧板132与狭缝145d对应地设置适合于狭缝145d的狭缝132c。
在作为致动构件起作用的放电防止构件支撑构件(以下称作“支撑构件”)147(图11)中构成致动构件接触部(以下只称作“接触部”)147d。在把盒B安装到装置主体A上时,该接触部147d从侧板145的孔145e突出。孔145e贯通设置在与沟131L对应的侧板145的位置。即在支撑构件147上设置与盒B接触的部分即接触部147d。在未把盒B安装到装置主体A上时,接触部147d向沟131L内突出。
图11是为了说明放电防止构件146的结构,从侧板145的外侧(相对于图6的侧板145,盒安装部130a的相反一侧)观察装置主体A的图。在图11中,为了使理解容易,也一并表示从侧板145取下放电防止构件146和支撑构件147的情形。
放电防止构件146由金属板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放电防止构件146的主部146a在安装在图象形成装置100上的状态下几乎沿着水平面。而且,主部146a设置为相对于图象形成装置100能移动。此外,在主部146a的盒安装部130a一侧设置有端面146c。在端面146c的盒B的安装方向下游一侧顶端附近设置有臂部146b。该臂部146b对于主部146a的面,向大致垂直的下方弯曲。该臂部146b向着盒B的安装方向X的下游倾斜。此外,在主部146a的与盒安装部130a相反一侧的端面上设置配合停止部146e。在把放电防止构件146安装在图象形成装置100上的状态下,配合停止部146e在大致垂直上方构成。
放电防止构件146通过螺钉150固定在作为使放电防止构件146工作的致动构件的树脂制的支撑构件147上。支撑构件147总位于侧板145之外。即支撑构件147固定在相对于配合停止部146e,位于盒安装部130a的相反一侧的保持部146f上。支撑构件147通过大致垂直上下突出的轴部147a、147b可旋转地安装在安装部145a、145b上。安装部145a、145b从侧板145向外方突出设置。
在支撑构件147的下方延伸的轴部147b上,作为弹性作用构件安装受扭螺旋弹簧148。受扭螺旋弹簧148的一方臂部148a挂在螺钉150上。而且,受扭螺旋弹簧148的另一方臂部148b插入侧板145上设置的弹簧安装部145c的孔中。由此,支撑构件147及放电防止构件146向箭头S的方向被施力。即放电防止构件146向盒安装部130a内(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被施力。而且,放电防止构件146的配合停止部146e与侧板145接触。通过这样,限制放电防止构件146的位置。这时,向盒安装部130a一侧突起的树脂制的接触部147d设置为与支撑构件147一体。该接触部147d从侧板145的孔145e向装置主体A的内侧突出。
此外,侧板145连接在装置主体A的接地端子(未图示)上。而通过受扭螺旋弹簧148和螺钉150,放电防止构件146连接(电接地)在接地端子上。
须指出的是,侧板145的外侧由外壳C(参照图5)覆盖。而且,安装部145a、145b配置在侧板145和外壳C之间。通过安装部145a、145b把放电防止构件146保持为可移动。
图12、图13是说明放电防止构件146的动作的图。为了便于理解,在图12、图13中省略侧板145。图12表示把盒B向装置主体A安装的途中的状态。此外,图13表示把盒B安装在装置主体A上的状态。
如图12(参照图6)所示,当盒B安装在装置主体A上时,由螺旋弹簧148的弹力被施力的放电防止构件146向盒安装部130a突出。在该状态下,配合停止部146e与侧板145接触。结果,放电防止构件146对于装置主体A,位置被限制。该位置是放电防止构件146的第一位置(初始位置)。
如果进一步说明,则放电防止构件146的第一位置位于盒B的侵入路线内。当盒B未安装在装置主体A上时,带电的异物接近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这时位于第一位置的放电防止构件146对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不放电,与放电防止构件146之间放电。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放电防止构件146大致覆盖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的上方。通过该配置,能可靠地防止对主体电接点放电。
接着,把盒B在箭头X方向向装置主体A插入。这样,作为盒接触部的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与支撑构件147的接触部147d接触。据此,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使支撑构件147和放电防止构件146抵抗受扭螺旋弹簧148所施加的力向箭头u方向旋转。即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使支撑构件147和放电防止构件146从盒安装部130a退避。换言之,支撑构件147和放电防止构件146抵抗受扭螺旋弹簧148所施加的力,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如果插入盒B,则鼓框体118的侧面118a与放电防止构件146的端面146c接触。然后,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通过接触部147d所在的位置。这里,侧面118a与从放电防止构件146的端面146c到臂部146b的部分接触。因此,在箭头u方向旋转的位置保持放电防止构件146。
如图13所示,在把盒B完全安装到装置主体A中的状态下,放电防止构件146的臂部146b和显影部件119的侧面119a接触。而且,限制在从盒安装部130a退避的位置。即放电防止构件146保持在盒B的侵入路线外。该位置是放电防止构件146的第二位置(退避位置)。
此外,当从装置主体A取出盒B时,通过与所述说明相反的动作,放电防止构件146回到初始位置。
须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接触部147d的向盒安装部130a一侧突出的顶端,向着该盒安装部130a设置凸部。该凸部具有第一倾斜面147d1、第二倾斜面147d2。在第一倾斜面147d1在盒B的安装方向X的上游一侧构成。此外,第二倾斜面147d2在盒B的安装方向X的下游一侧构成。而且,当把盒B向装置主体A安装时,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按压第一倾斜面147d1。据此,放电防止构件146向第二位置移动。
这样当带电的异物侵入未安装盒B的装置主体A内时,放电防止构件146防止所述异物和主体电接点161a、163a、164a之间产生静电的放电。放电防止构件146由电连接在地上的导电性材料构成。放电防止构件146在位于盒B的侵入路线内的第一位置、从第一位置退避的第二位置即侵入路线外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此外,作为致动构件的支撑构件147使放电防止构件146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当把盒B向装置主体A内安装时,支撑构件147与盒B接触。据此,支撑构件147工作。然后,支撑构件147使放电防止构件146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
操作者为了进行堵塞处理,有时在装置主体A内把手接近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这时,操作者的手即使带电,也对放电防止构件146放电。因此,在装置主体A的主体电接点上不作用电噪声。据此,能防止电路上的元件的破坏。此外,由于放电防止构件146而难以无意间接触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因此,能防止在主体电接点上附着人的汗或主体内的油脂而发生导通不良。据此,盒电接点160a、188a、189a与主体电接点161a、163a、164a的电连接的可靠性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构件147具有与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接触的接触部147d。当放电防止构件146位于第一位置时,该接触部147d位于能与所述盒接触部接触的位置。因此,当把盒B安装到装置主体A上时,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与支撑构件147接触。然后支撑构件147移动。据此,支撑构件147使放电防止构件146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还设置作为对放电防止构件146作用弹力的弹性作用构件的受扭螺旋弹簧148。当接触部147d与作为盒接触部的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接触时,支撑构件147抵抗受扭螺旋弹簧148的弹力,使放电防止构件146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即与把盒B安装到装置主体A内的安装动作联动,放电防止构件146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此外,与把盒B从装置主体A内取出的动作联动,放电防止构件146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据此,为了使放电防止构件移动,操作者没必要进行特别的操作。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盒B未安装到装置主体A中时,支撑构件147的与盒B接触的部分即接触部147d向沟131L内突出。然后,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与接触部147d接触。结果,接触部147d移动。据此,不用盒B直接使由导电构件形成的硬的放电防止构件146移动。据此,能减少盒B损伤的可能。此外,接触部147d的配置、形状与盒B比较,能更自由设定。因此,放电防止构件146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退避定时、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的恢复定时的调整变得容易。安装引导构件即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作为使支撑构件147工作的盒接触部起作用。据此,没必要在盒B上设置特别的构件。据此,能使盒B最小化。
如图6所示,装置主体A具有作为记录媒体102的输送引导器的复制上引导器103i和复制下引导器103j。复制上引导器103i和复制下引导器103j在盒B的安装方向X设置在复制辊104的跟前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复制上引导器103i和复制下引导器103j由金属板构成。而且,复制上引导器103i和复制下引导器103j在装置主体A上接地(电接地)。而且,所述装置主体A的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配置在复制上引导器103i和复制下引导器103j的侧部附近。
据此,当操作者把带电的手插入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附近时,对复制上引导器103i或复制下引导器103j放电。因此,能进一步防止对主体电接点的放电。此外,与放电防止构件146放电防止效果一起,进一步强化放电防止效果。此外,能使放电防止构件146小型化,能使装置小型化。
下面,参照图14进一步说明放电防止构件146、复制上引导器103i的配置形态。图14是从跟前一侧(即安装盒B的一侧)(图5)向安装方向X观察装置主体A的内部主视图。
在装置主体A的底面即盒安装部130a的下方配置电路板EC(图15)。此外,在所述盒安装部130a的一端一侧、侧板145的内侧侧面145f的外侧配置电机M、把电极M的驱动力向联结器134传递的驱动齿轮列(驱动力传递部件)M1。
此外,在盒安装部130a的另一端一侧设置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此外,在另一端一侧设置放电防止构件146。在盒B未安装在装置主体A中时的第一位置,放电防止构件146向盒B的插入路线突出。这时,接触部147d向沟131L内突出。
而且,当放电防止构件146位于第一位置时,在与记录媒体102的输送方向Z交叉的方向(这里,大致垂直的方向),在放电防止构件146的区域H内配置各主体电接点(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换言之,配置各主体电接点的区域G配置在放电防止构件146的区域H内。据此,带电的操作者的手接近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插入时,能更容易对放电防止构件146放电。
在本实施例中,当盒B未安装在装置主体A中时,盒安装部130a向上方开放。因此,与盒B的安装方向X几乎相同,带电的操作者的手通常从上方侵入。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放电防止构件146位于第一位置时,放电防止构件146配置在各主体电接点(主体电接点的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放电防止构件146几乎覆盖这些主体电接点161a、163a、164a的上方。即当盒B未安装到装置主体A中的状态下,当操作者向安装盒B的方向观察装置主体A时,主体电接点161a、163a、164a成为放电防止构件146的主部146a的背面。
据此,当操作者在安装盒B的方向,把带电的手侵入装置主体A中时,手在接近主体电接点161a、163a、164a之前接近放电防止构件146。因此,从操作者的手容易向放电防止构件146放电。因此,能防止对主体电接点161a、163a、164a放电。操作者很难无意间接触主体电接点161a、163a、164a。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引导器即复制上引导器103i、复制下引导器103j的至少一部分在与记录媒体102交叉的方向(这里,大致正交的方向),配置在配置放电防止构件146的区域H内。
据此,当从与盒B的安装方向X(记录媒体102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箭头P)操作者的带电的手接近主体电接点161a、163a、164a时,带电的手从设置复制上引导器103i、复制下引导器103j的方向接近。因此,容易对复制上引导器103i、复制下引导器103j放电。此外,主体电接点161a、163a、164a配置在放电防止构件146的区域H内。因此,在放电防止构件146和复制上引导器103i、复制下引导器103j之间,更容易向放电防止构件146或复制上引导器103i放电。据此,能更有效防止向主体电接点161a、163a、164a的放电。
在本实施例中,在放电防止构件146上,除了主部146a,设置所述臂部146b,从而通过复制上引导器103i接近。
据此,从与盒B的安装方向X(记录媒体102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箭头P)带电的异物接近主体电接点161a、163a、164a时,容易向臂部146b放电。此外,复制上引导器103i或复制下引导器103j的一部分如果配置在区域G内,则在放电防止构件146(臂部146b)和复制上引导器103i、复制下引导器103j之间,更容易向这些放电防止构件146(臂部146b)或复制上引导器103i、复制下引导器103j放电。据此,能进一步有效防止对主体电接点161a、163a、164a的放电。
图20是从上方观察放电防止构件146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安装部130a的图。如图20所示,当放电防止构件146位于第一位置时,在记录媒体102的输送方向Z,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位于放电防止构件146所在的区域J内。这里,所述区域J内是放电防止构件146的最上游一侧部分和最下游部分之间的区域。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放电防止构件146的区域J内。换言之,当放电防止构件146位于第一位置时,各主体电接点的至少一部分在记录媒体102的输送方向Z配置在放电防止构件146的区域J内。据此,当带电的异物侵入装置主体A内时,在该异物和放电防止构件146之间容易放电。因此,能有效保护电路或主体电接点。在记录媒体102的输送方向Z,各主体电接点(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位于复制上引导器103i、复制下引导器103j所在的区域K内。这里,所述区域K内是在所述输送方向,复制上引导器103i和复制下引导器103j的最上游一侧部分和最下游部分之间的区域。据此,当带电的异物侵入装置主体A内时,在该异物和输送引导器103i、103j之间容易放电。因此,能有效保护电路或主体电接点。
作为一个具体例,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使放电防止构件146的臂部146b和复制上引导器103i的下游一侧端面103i1的距离、放电防止构件146的端面146c和复制上引导器103i的上游一侧端面103i2的距离为10mm~15mm。这里,操作者的手指为大致直径15mm。带电的手指从箭头P的方向接近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时,对放电防止构件146或复制上引导器103i放电。在本实施例中,当手指和放电防止构件146(臂部146b、端面146c)极端接近时,手指和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的距离为大约10mm。这样能防止对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放电。
这里,参照图15说明安装在装置主体A上的电路板EC。该电路板EC安装在盒安装部130a的下方。而且,电路板EC具有CPU200和电路E(电源电路)。
此外,在电路板EC即电路E上连接电源S。而且,电路E由带电偏压电路E1、显影偏压电路E2、复制带电偏压电路E3、显影剂残余量检测电路构成。
这里,带电偏压电路E1生成负的DC电压和AC电压。而且,在带电控制器108上外加重叠了所述各电压的电压。带电控制器108接受该电压,使感光鼓107带电。须指出的是,带电偏压电路E1通过驱动辊105c在定影辊105b上外加负的DC电压。
此外,显影偏压电路E2生成负的DC电压和AC电压。而且,在显影辊110和第二检测电极191上外加重叠了所述各电压的电压。显影辊110接受该电压,用显影剂把静电潜像显影。
此外,复制带电偏压电路E3生成正或负的DC电压。然后在复制辊104上外加正或负的DC电压。
在显影剂残余量检测电路E4的检测电路中连接第一检测电极190,输入对第二检测电极191和显影辊110外加电压时的输出电压(显影剂量检测电压)。此外,基准电压生成电路使用从显影偏压电路E2外加的电流,生成检测显影剂残余量时的基准电压。然后,检测电路把基准电压和显影剂量检测电压的差分作为显影剂残余量的检测值对CPU输出。这样检测的显影剂的残余量的信息通过设置在图象形成装置主体A上的显示部(未图示)向用户通知。
这样,对带电辊108通过带电偏压电路E1供给来自电源S的电压。此外,对定影辊105b和驱动辊105c也通过带电偏压电路E1供给来自电源S的电压。对显影辊110第二检测电极191和第二检测电极191通过显影偏压电路E2供给来自电源S的电压。此外,对复制辊104通过复制带电偏压电路E3供给来自电源S的电压。
根据来自设置在电路板EC上的CPU200的指示控制这些电路的通断。
在本实施例中能达到以下的效果。
(1)当盒B未安装在装置主体A中时,放电防止构件146位于第一位置。这时,操作者为了进行堵塞处理等,把手接近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这时,即使操作者的手(身体)带电,也对放电防止构件146放电。因此,不会对装置主体A的电接点作用静电噪声。据此,能防止设置在电路中的电元件的破坏。此外,由于放电防止构件146而难以无意间接触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因此,能防止在主体电接点上附着人的汗或主体内的油脂而发生导通不良。据此,盒电接点160a、188a、189a与主体电接点161a、163a、164a的电连接的可靠性提高。
须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放电防止构件146覆盖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位于比带电输出电接点144更靠盒B的安装方向上游一侧。因此,在堵塞处理时,操作者的手更容易接近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但难以接近带电输出电接点144a。而按照带电输出电接点144a的配置形态,例如设置单一构件或另外构件的放电防止构件使之位于设置带电输出电接点144a的区域的上部等,对于带电输出电接点144a也能同样应用本发明。据此,在防止装置主体A的电路损伤、提高主体电接点和盒电接点的电连接的可靠性上能取得进一步的效果。
(2)当盒B未安装在装置主体A中的状态下,当操作者在把盒B安装到装置主体A中的安装方向观察时,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位于放电防止构件146的背面。据此,对放电防止构件146更容易放电,能更可靠地防止对这些主体电接点161a、163a、164a的放电。此外,操作者难以无意间接触主体电接点161a、163a、164a。
(3)放电防止构件的移动与盒的插拔动作联动。据此,为了使放电防止构件移动,没必要进行特别的操作。
(4)用盒接触部即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使支撑构件147的接触部147d移动,使放电防止构件146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据此不用盒B直接使由导电构件形成的硬的放电防止构件146移动。结果能减少盒B损伤的可能。此外,接触部147d的配置、形状与盒B比较,能更自由设定。因此,放电防止构件146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退避定时、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的恢复定时的调整变得容易。
(5)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作为使支撑构件147工作的盒接触部起作用。据此,没必要在盒B上设置特别的构件。据此,能使盒B最小化。
(6)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配置在复制上引导器103i和复制下引导器103j侧部附近。因此,当操作者把带电的手(异物)插入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的附近时,对复制上引导器103i或复制下引导器103i或放电防止构件146放电。据此,与基于放电防止构件146的放电防止效果一起,能可靠保护所述接点。此外,通过利用复制上引导器103i、复制下引导器103j,能使放电防止构件146小型化。从而能使装置小型化。
(7)通过设置放电防止构件146,防止对主体电接点161a、163a、164a的放电,能把装置主体A的电路耐压抑制为很低。因此能降低电路的成本。
实施例2下面参照图16~图19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100和盒B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结构是同样的结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与实施例1不同的构成部分,关于具有相同或相当的结构、功能的构件付与同一参照符号,援引刚才的实施例的说明。
图16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100的装置主体A的内部的图。与实施例1同样设置复制辊104、复制上引导器103i、复制下引导器103j、带电输出电接点144a、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此外,也与实施例1同样设置放电防止构件146(可是,在本实施例中,不设置臂部146b)。
在本实施例中,使放电防止构件14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致动构件的结构和动作与实施例1不同。以下详细说明。
图16和图17是表示设置放电防止构件146一侧的装置主体A的内部的立体图。此外图18和图19是从侧板的外侧(相对于图16和图17的侧板145,盒安装部130a的相反一侧)观察装置主体A的图。图16和图18表示在装置主体A上未安装盒B时的放电防止构件146的位置(第一位置)。此外,图17和图19表示在装置主体A上安装盒B时的放电防止构件146的位置(第二位置)。须指出的是,在图16和图17中,为了容易理解,盒B只图示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此外,在图8中,也一并表示从侧板145观察放电防止构件146和后面描述的致动构件的装配图。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用于与盒B的插拔联动使放电防止构件146移动的致动构件,设置作为第一致动构件的杆149、作为第二致动构件的支撑构件147。
把杆149安装为能以大致垂直于该侧壁145的面的轴部149a(图18)、149b(图19)为中心旋转。轴部149a、149b安装在侧壁上设置的安装孔(未图示)中。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杆149作为与盒B具有的盒接触部(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接触的致动构件接触部,具有第一接触部149c、第二接触部149d、第三接触部149e。在对于以杆149的轴部149a、149b为中心的盒B的安装方向X,正向的旋转方向观察,按第三、第二、第一接触部149e、149d、149c的顺序设置第一、第二、第三接触部149c、149d、149e。此外,在杆149上,作为在与杆149之间传递驱动力的驱动传递部,设置突起149f。突起149f与设置在支撑构件147上的后面描述的凸轮147c接触。此外,沿着对于侧板145的面大致垂直的外方设置突起149f。
在杆149把第一、第二、第三接触部149c、149d、149e配置为由侧板145、形成在内侧板132上的第一左主体引导器130L1夹着。第一、第二、第三接触部通过设置在侧板上的孔145e配置在侧板145、内侧板132之间。
与实施例1同样,放电防止构件146在保持部146f通过螺钉150固定在支撑构件147上。把放电防止构件146可旋转地安装在侧板145上。此外,与实施例1同样设置受扭螺旋弹簧148。受扭螺旋弹簧148使支撑构件147(和放电防止构件146)靠向箭头s的方向。即弹簧148使支撑构件147靠向盒安装部130a内。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与杆149的突起149f之间传递驱动力的驱动传递部,在支撑构件147的一部分形成凸轮147c。凸轮147c具有第一斜面147c1和第二斜面147c3、顶点147c2。以向着侧板145变为凸的方式分别倾斜设置的第一斜面147c1和第二斜面147c3在顶部147c2连续。
下面,说明板装置主体A上插拔盒B时的放电防止构件146的动作。
当板装置主体A上插把盒B时,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沿着第一左主体引导器130L1向箭头X方向插入(图16)。这时,第一接触部149c从第一左主体引导器130L1突出。在该状态下,第一接触部149c位于能与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接触的位置。而且,作为盒接触部的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按压第一接触部149c。据此,杆149在箭头v方向(即对于盒B的插入方向X,正向(图16))旋转。据此,凸轮147c的第一斜面147c1沿着杆149的突起149f移动。伴随着此,支撑构件147和放电防止构件146在箭头u(图18)方向旋转。然后,放电防止构件146开始从盒安装部130a退避。即放电防止构件146开始从盒B的侵入路线内的第一位置(初始位置)退避。
然后,当盒140L1通过杆部149时,突起149f超过凸轮147c的顶点147c2,与斜面147c3接触。这时,支撑构件147靠向箭头s方向即盒安装部130a内(图18)。因此,杆149靠向箭头v方向(即对于盒B的插入方向X,正向)。然后,在第一接触部149c嵌在第一左主体引导器130L1上设置的凹部130L1c中的位置,限制杆149的位置(图17)。即伴随着盒B的安装,放电防止构件146从盒安装部130a退避。然后,放电防止构件146在盒B的侵入路线外的第二位置(退避位置)保持。
当从装置主体A取下盒B时,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沿着第一左主体引导器130L1在箭头Y方向移动(图17)。这时,放电防止构件146位于第二位置。这时,杆149的第二接触部149d从第一左主体引导器130L1突出。在该状态下,第二接触部149d位于能与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接触的位置。因此,伴随着取出盒B的取出动作,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按压杆149的第二接触部149d。因此,杆149在箭头w方向(即对于盒B的取出方向Y,正向)旋转。据此,突起149f和凸轮147c进行与安装盒时相反的动作,放电防止构件146回到第一位置(图16、图18)。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放电防止构件146,能在带电的异物侵入未安装盒B的装置主体A内时,防止所述异物和主体电接点161a、163a、164a之间产生放电。放电防止构件146电接地,是导电性的。放电防止构件146能在位于盒B的侵入路线内的第一位置、从第一位置退避的第二位置即侵入路线外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此外,作为使放电防止构件146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致动构件,设置有杆149(第一致动构件)和支撑构件147(第二致动构件)。在把盒B向装置主体A内安装时,杆149和支撑构件147通过与盒B接触而工作。然后,杆149和支撑构件147使放电防止构件146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致动构件的杆149具有与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接触的第一接触部149c、第二接触部149d。当放电防止构件146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接触部149c位于能与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接触的位置。而且,当安装盒B时,第一接触部149c与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接触。接着,第一接触部149c使杆149和支撑构件147移动。据此,第一接触部149c使放电防止构件146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此外,在放电防止构件146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接触部149d位于能与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接触的位置。而且,当取出盒B时,第二接触部149d与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接触。接着,使杆149和支持构件147移动。据此,第二接触部149d使放电防止构件146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即放电防止构件146与把盒B对装置主体A安装的安装动作联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放电防止构件146与从装置主体A取出盒B的动作联动,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未把盒B安装到装置主体A的状态下,操作者误把放电防止构件146移动到第二位置(图17、图19所示的位置)时,不进行特别的操作,就能安装盒B。
即如图17、图19所示,当放电防止构件146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接触部149d从第一左主体引导器130L1突出。这时,从第二接触部149d连续的圆弧状的第三接触部149e也同时突出。在该状态下,第三接触部149e位于能与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接触的状态的位置。
在该状态下,为了安装盒B,沿着第一左主体引导器130L1在箭头X方向插入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这样,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通过按下第三接触部149e,杆149在箭头w方向(即对于盒B的插入方向X,反向)旋转。然后,放电防止构件146回到第一位置(图16、图18所示的位置)。同时第一接触部149c回到能与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接触的状态。
然后,如果进一步插入盒B,则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和第一接触部149c接触。然后,通过刚才说明的动作,放电防止构件146再度移动到第一位置(图17、图19的位置)。
即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致动构件的杆149除了第一、第二接触部149c、149d,还有第三接触部149e。而且,在盒B未安装在装置主体A中的状态下,并且当放电防止构件146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三接触部149e位于能与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接触的位置。而且,当安装盒B时,第三接触部149e与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接触,使杆149和支撑构件147回到第一位置。结果第一接触部149c回到能与第一左盒引导器140L1接触的位置。
据此,在装置主体A内未安装盒B,并且放电防止构件146位于第二位置时,操作者不进行特别的操作,也能操作盒B。可是,设置第三接触部149e使放电防止构件146从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的所述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不是必须的。
象本实施例那样,当从装置主体A取出盒B时,通过致动构件接触部和盒接触部接触,致动构件工作。据此,能使放电防止构件146从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即在实施例1和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弹性作用构件(受扭螺旋弹簧)148不是必须的。例如,通过增大致动构件(支撑构件147或支撑构件147和杆148)的摩擦力,或者设置抓件,能把致动构件保持为使得在第二位置保持放电防止构件146。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放电防止构件146的配置形态、记录媒体的输送引导器即复制上引导器103i的配置形态也能同样适用实施例1中说明的形态。
须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放电防止构件146的上游一侧端面146d和复制上引导器103i的下游一侧端面103i1的距离、放电防止构件146的下游一侧端面146c和复制上引导器103i的上游一侧端面103i2的距离为15mm~20mm。这里,操作者的手指为大致直径15mm。而且,带电的手指从箭头P的方向通过放电防止构件146和复制上引导器103i的间隙。该手指如果接近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则手指和放电防止构件146或复制上引导器103i接近到2.5mm左右。
这时,手指和显影输出电接点161a、第一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3a、第二主体残余量检测接点164a的距离为2.5mm或其以上(在本实施例中,约10mm)。据此,如果操作者的(手指)带电电压约为2.5kV或其以上,则在与放电防止构件146或复制上引导器103i之间发生放电。因此,设定电路的耐压,从而2.5kV左右的放电不会损伤装置主体A的电路。通过这样设置放电防止构件146,能把电路的耐压抑制得很低,所以能减少电路的成本。
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也能取得与所述的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当在装置主体A中未安装盒B时,即使操作者误把放电防止构件146移动到退避位置时,在该状态下不用进行特别的操作就能安装盒B。
根据本发明,当带电的异物侵入未安装处理盒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内时,能防止在该异物和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主体电接点之间产生放电。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主体电接点上不作用静电噪声,能防止电路中设置的电元件的破坏,据此能防止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电路的损伤。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防止在主体电接点上附着人的汗或装置主体内的油脂而发生导通不良,能提高盒电接点和主体电接点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操作者没必要进行特别的操作,就能防止对主体电接点的放电、它引起的对装置主体的电路的损伤,此外能提高盒电接点和主体电接点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通过参照这里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阐述的细节,本申请打算覆盖在以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或改进的意图中的修改或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能插拔处理盒并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象,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把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所述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上时,与所述处理盒所具有的盒电接点电连接的主体电接点;作为在带电的异物侵入到未安装所述处理盒的所述装置主体内时通过与异物之间进行放电而防止异物和主体电接点之间产生放电的、电接地的导电性放电防止构件的、能在位于所述处理盒的侵入路线内的第一位置与从所述第一位置退避的第二位置即位于侵入路线外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放电防止构件;以及作为使所述放电防止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的致动构件的、在把所述处理盒向所述装置主体内安装时通过与所述处理盒接触而工作从而使所述放电防止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的致动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作为引导所述记录媒体的输送方向的导电性的输送引导器的、电接地的输送引导器;并设置有多个所述主体电接点,而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在所述输送引导器所在的区域内配置多个各所述主体电接点,而且当带电的异物侵入到所述装置主体内时,通过在所述输送引导器和所述异物之间进行放电,防止所述异物和所述主体电接点之间产生放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所述主体电接点;而且所述放电防止构件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配置于多个各所述主体电接点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多个所述主体电接点;而且当所述放电防止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在与所述记录媒体的输送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多个各所述主体电接点配置在所述放电防止构件所在的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还具有在把所述处理盒向所述装置主体安装时向安装所述处理盒的安装部引导的主体引导器;而且在未安装所述处理盒时,所述致动构件的与所述处理盒接触的部分向作为所述主体引导器的沟内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把所述处理盒向所述装置主体内安装的安装动作联动,所述放电防止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而且,与从所述装置主体内取出所述处理盒的动作联动,所述放电防止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使所述放电防止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靠向所述第一位置的弹性作用构件;所述致动构件在与所述盒接触时,抵抗所述弹性作用构件的弹力使所述放电防止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构件作为与设置在所述处理盒上的盒接触部接触的部分,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当所述放电防止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能与所述盒接触部接触的位置,当把所述处理盒向所述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内安装时,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盒接触部接触并使所述致动构件移动,从而使所述放电防止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当所述放电防止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能与所述盒接触部接触的位置,当从所述装置主体内取出所述处理盒时,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盒接触部接触并使所述致动构件移动,从而使所述放电防止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构件作为与所述盒接触部接触的部分,还具有第三接触部;在所述处理盒未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状态下并且所述放电防止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该第三接触部位于能与所述盒接触部接触的位置,当把所述处理盒向装置主体内安装时,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盒接触部接触并使所述致动构件移动,从而使所述放电防止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回到所述第一位置,据此,能使所述第一接触部移回到能与所述盒接触部接触的位置。
10.一种处理盒,能插拔地安装在把图象形成在记录媒体上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上,所述装置主体包括主体电接点;作为在带电的异物侵入到未安装所述处理盒的所述装置主体内时通过与异物之间进行放电而防止异物和主体电接点之间产生放电的导电性放电防止构件的、能在位于所述处理盒的侵入路线内的第一位置与从所述第一位置退避的第二位置即位于侵入路线外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放电防止构件;以及使所述放电防止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的致动构件;所述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体;作用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处理部件;当把所述处理盒向所述装置主体安装时,与所述主体电接点电连接的盒电接点;当把所述处理盒向所述装置主体内安装时,通过与所述致动构件接触而使所述致动构件工作,从而使所述放电防止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的盒接触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电接点是从所述主体电接点接受外加在把形成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作为所述处理部件的显影构件上的显影偏压的显影偏压接点;或者所述盒电接点是从所述主体电接点接受外加在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带电的、作为所述处理部件的显影构件上的带电偏压的带电偏压接点;或者所述盒电接点是从所述主体电接点接受外加在所述处理盒所具有的显影剂量检测部件上的电压或把来自该显影剂量检测部件的检测信号通过所述主体电接点传递给所述装置主体的残余量检测接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致动构件接触的、设置在所述处理盒中的盒接触部设置于在把所述处理盒向所述装置主体内安装时与主体引导器接触并引导所述处理盒的安装方向的安装引导构件中。
13.一种放电防止机构,防止在带电的异物侵入到未安装处理盒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时在所述异物和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内的主体电接点之间发生放电,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在带电的异物侵入到未安装处理盒的装置主体内时通过与异物之间进行放电从而防止异物和主体电接点之间产生放电的导电性放电防止构件的、能在位于所述处理盒的侵入路线内的第一位置与从所述第一位置退避的第二位置即位于侵入路线外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放电防止构件;使所述放电防止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的、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致动构件;当把所述处理盒向所述装置主体内安装时通过与所述致动构件接触而使所述致动构件工作从而使所述放电防止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处理盒中的盒接触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放电防止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输送用于形成图象的记录媒体的输送部件;和作为引导所述记录媒体的输送方向的导电性输送引导器的、电接地的输送引导器,并设置有多个所述主体电接点,而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在所述输送引导器所在的区域内配置多个各所述主体电接点;而且当带电的异物侵入到所述装置主体内时,通过在所述输送引导器和所述异物之间进行放电,防止所述异物和所述主体电接点之间产生放电。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放电防止机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所述主体电接点;而且所述放电防止构件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配置于多个各所述主体电接点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放电防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还具有输送用于形成图象的记录媒体的输送部件;并设置有多个所述主体电接点,而且当所述放电防止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在与所述记录媒体的输送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多个各所述主体电接点配置在所述放电防止构件所在的区域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放电防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还具有在把所述处理盒向所述装置主体安装时向安装所述处理盒的安装部引导的主体引导器;而且在未安装所述处理盒时,所述致动构件的与所述处理盒接触的部分向作为所述主体引导器的沟内突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放电防止机构,其特征在于与把所述处理盒向所述装置主体内安装的安装动作联动,所述放电防止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而且,与从所述装置主体内取出所述处理盒的动作联动,所述放电防止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全文摘要
一种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能插拔处理盒,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象,包括在把处理盒安装到装置主体上时,与处理盒具有的盒电接点电连接的主体电接点;是在带电的异物侵入未安装处理盒的装置主体内时,通过与异物之间进行放电,防止异物和主体电接点之间产生放电的电接地的导电性放电防止构件,且能在位于处理盒的侵入路线内的第一位置、从第一位置退避的第二位置即侵入路线外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放电防止构件;是使放电防止构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致动构件,且把处理盒向装置主体内安装时,通过与处理盒接触而工作,使放电防止构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致动构件。
文档编号G03G15/00GK1661485SQ200510050949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7日
发明者小熊徹, 河口秀司, 杉田壮志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