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及使用了该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1412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及使用了该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面板及使用了该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功耗小的透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及使用了该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有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侧配置反射部件并使用在反射部件反射的外来光进行图像显示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侧配置背光源(back light)并使用背光源的光进行图像显示的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
此外,也有下述这样的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附近设置通过可动式遮光板能够开关的采光窗,在外部不是十分明亮的情况下,背光源点亮并且使可动式遮光板关闭,使用背光源的光进行图像显示,当在外部十分明亮的情况下,背光源关闭并且使可动式遮光板打开,使用从采光窗取入的外来光进行图像显示(例如,参照特开平10-C68948号公报)但是,在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使用外来光,存在在黑暗的场所不能看到图像的问题。
此外,在通常的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中,如果不点亮背光源就不能看见图像,存在背光源的功耗大的问题。
此外,在设置了采光窗的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中,虽然能够谋求降低功耗,但需要可动式遮光板和用于驱动它的驱动机构,存在装置结构变得复杂、装置的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功耗小、装置结构简单的液晶显示面板及使用了该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是透射式的液晶显示面板,配备图像显示部,对图像进行显示,包含呈矩阵状配置并且各自的光透射率能够控制的多个第1液晶元件;采光窗部,用于将外来光取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侧并利用取入的外来光使图像显示在图像显示部上,包含光透射率能够控制的至少一个第2液晶元件。
此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配备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将光照射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从而使图像显示在图像显示部上的背光源。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能够通过控制包含在采光窗部中的第2液晶元件的光透射率从而使外来光透射或者遮蔽,所以与通过可动式遮蔽板的开关使外来光透射或者遮蔽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谋求结构的简化。此外,在外部十分明亮的情况下,由于不点亮背光源就能看到图像,因而能够谋求降低功耗。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的目的、特征、方面及优点,从与附图相关联理解的本发明的下述详细的说明,就能够清楚了。


图1A、1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图1A、1B所示的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位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液晶元件的电压-亮度特性的图。
图4A~4D是表示图1A、1B所示的TFT基板及滤色片基板的表面的结构图。
图5A、5B是用于说明图1A~图4D所示的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工作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位的电路方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位的电路方框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预充电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预充电电路的工作的时间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驱动电路的工作的时间图。
图12A、12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采光窗部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正视图,图1B是其侧视图。在图1A、1B中,该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配备液晶显示面板1、背光源10及导光/漫射板11。在液晶显示面板1的中央部配置图像显示部2,在液晶显示面板1的上侧端部配置采光窗部3,在图像显示部2的周围及采光窗部3的周围形成用于遮蔽光的黑色矩阵(black matrix)4。采光窗部3可以配置在图像显示部2的周围的任何位置上,也可以设置多个。
图像显示部2包含呈矩阵状配置的多个液晶元件。各液晶元件的光透射率能够控制。通过个别地控制图像显示部2的多个液晶元件的光透射率,能够进行图像显示。采光窗部3包含多个液晶元件。通过控制采光窗部3的多个液晶元件的光透射率,能够将外来光取入液晶显示面板1的背面侧或遮蔽外来光。
液晶显示面板1包含TFT(薄膜晶体管)基板5、滤色片(colorfilter)基板6、液晶7及偏振光片8、9。TFT基板5是在玻璃基板的表面上形成与图像显示部2及采光窗部3的各液晶元件对应的透明电极及TFT而成。滤色片基板6是在玻璃基板的表面上形成与图像显示部2的各液晶元件对应的滤色片,并且,在邻接的滤色片之间和图像显示部2的周围和采光窗部3的周围形成黑色矩阵4,在滤色片及黑色矩阵4的表面上形成与图像显示部2及采光窗部3的各液晶元件对应的透明对置电极而成。
TFT基板5的表面和滤色片基板6的表面,通过衬垫(没有图示)以规定的间隔配置。液晶7封入在TFT基板5与滤色片基板6之间。偏振光片8配置在TFT基板5的背面侧,偏振光片9配置在滤色片基板6的背面侧。偏振光片8、9共同地设置在图像显示部2及采光窗部3上。当向与各液晶元件对应的透明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按照施加电压的电平,透明电极之间的液晶7的偏振状态发生变化,通过因偏振光片8、9引起的偏振与因液晶7引起的偏振的组合,使液晶元件的光透射率发生变化。
导光/漫射板11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的背面侧,背光源10与导光/漫射板11的一端面对置配置。导光/漫射板11将通过采光窗部3入射的外来光引导并漫射到液晶显示面板1的背面侧整体上。此外,导光/漫射板11将通过一端面入射的背光源10的光引导并漫射到液晶显示面板1的背面侧整体上。
在外部不是十分明亮的情况下,背光源10点亮,并且采光窗部3成为遮蔽状态。背光源10的光通过导光/漫射板11照射到液晶显示面板1的整面侧全体上,在图像显示部2上显示图像。这时,由于采光窗部3处于遮蔽状态,所以背光源10的光就不会通过采光窗部3漏泄到外部而使图像显示部2的显示品质降低。相反地,可以使采光窗部3成为透射状态,将液晶显示装置作为光源进行使用。
当外部十分明亮的情况下,背光源10熄灭,并且采光窗部3成为透射状态。外来光通过导光/漫射板11照射到液晶显示面板1的背面侧整体上,在图像显示部2上显示图像。这时,由于背光源10熄灭,功耗很小即可。
图2是表示图1A、1B所示的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图2中,表示了图像显示部2的一个液晶元件20和采光窗部3的一个液晶元件21。在TFT基板5的表面上与液晶元件20、21对应分别形成透明电极22、23,在滤色片基板6的表面上与透明电极22、23对置形成对置透明电极24。在透明电极22、23、24上分别连接显示像素驱动电路25、采光窗驱动电路27、对置电极驱动电路26的输出节点,在背光源10上连接背光源驱动电路28的输出节点,驱动电路25~28同步工作。
显示像素驱动电路25及对置电极驱动电路26,在透明电极22与对置透明电极24之间,施加电平与图像信号对应的电压。液晶7的偏振状态与透明电极22与对置透明电极24之间的电压电平对应地发生变化,通过液晶7的偏振状态与偏振光片8、9的偏振的组合,使液晶元件20的光透射率发生变化。为了防止液晶7的特性恶化,透明电极22、24之间的电压的极性每隔规定期间进行反转。
在液晶显示面板1是一般的有源矩阵型的情况下,显示像素驱动电路25由形成在TFT基板5上与透明电极22连接的像素晶体管、源驱动器IC、栅驱动器IC构成。对置电极驱动电路26由输出直流电压或者交流电压的电源IC构成。
采光窗驱动电路27及对置电极驱动电路26在透明电极23与对置透明电极24之间,施加用于使液晶元件21成为透射状态或者遮蔽状态的电压。按照透明电极23与对置透明电极24之间的电压电平,使液晶7的偏振状态发生变化,通过液晶7的偏振状态与偏振光片8、9的偏振的组合,使液晶元件21成为透射状态或者遮蔽状态。为了防止液晶7的特性恶化,透明电极23、24之间的电压的极性每隔规定的期间进行反转。
图3是表示一般的液晶元件的电压-亮度特性的图。参照图3,在电压为0~1V的情况下,相对亮度为1(白显示),在电压是1~3.3V的情况下,随着电压增高相对亮度降低,在电压是3.3V以上的情况下,相对亮度为0(黑显示)。因此,在采光窗部3的透明电极23与对置透明电极24之间施加的电压是显示黑的电压和显示白的电压2个值即可。
返回到图2,在外部不是十分明亮的情况下,背光源驱动电路28点亮背光源10,在外部十分明亮的情况下,背光源10熄灭。在背光源10点亮的情况下,采光窗驱动电路27使液晶元件21成为遮蔽状态,在背光源10熄灭的情况下,采光窗驱动电路27使液晶元件21成为透射状态。
图4A、4B是表示TFT基板5的表面的图,图4C、4D是表示滤色片基板6的表面的图。在图4A中,表示与图像显示部3的R、G、B的液晶元件20对应的3个透明电极22。在与图像显示部3对应的TFT基板5的表面上,实际上配置多行多列的透明电极22,与各行对应形成栅布线30,与各列对应形成源布线31,与各透明电极22对应形成像素晶体管(N型TFT)32。像素晶体管32连接在对应的透明电极22与对应的源布线31之间,其栅极与对应的栅布线30连接。
当栅布线30成为选择电平的“H”电平时,与其栅布线30对应的各像素晶体管32导通,从显示像素驱动电路25给予各源布线31的电压,通过对应的像素晶体管32给予对应的透明电极22。当栅布线30成为非选择电平的“L”电平时,各像素晶体管32成为非导通状态,各透明电极22的电压被保持。
在图4B中,表示了与采光窗部3的一个液晶元件21对应的一个透明电极23。在与采光窗部3对应的TFT基板5的表面上,实际上配置多行多列的透明电极23,与各行对应形成栅布线33,与各列对应形成源布线34,与各透明电极23对应形成像素晶体管(N型TFT)35。像素晶体管35连接在对应的透明电极23与对应的源布线34之间,其栅极与对应的栅布线33连接。
虽然采光窗部3的透明电极23的大小与图像显示部2的透明电极22的大小相同即可,但为了有效地取入外来光,也可以将透明电极23作成比透明电极22大。在图4A、4B中,透明电极23做成透明电极22的3倍大小。
当栅布线33成为选择电平的“H”电平时,与该栅布线33对应的各像素晶体管35导通,从采光窗驱动电路27给予各源布线34的电压通过对应的像素晶体管35给予对应的透明电极23。当栅布线33成为非选择电平的“L”电平时,各像素晶体管35成为非导通,各透明电极23的电压被保持。
图4C表示与图像显示部2的R、G、B的液晶元件20对应的R、G、B滤色片36。通过R、G、B的滤色片36,能够显示彩色图像。虽然与滤色片基板6中的采光窗部3对应的区域也可以是与图像显示部2对应的区域相同的结构,但为了有效地取入外来光,如图4D所示,也可以成为没有滤色片36的结构。
接着,说明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工作。在外来光十分明亮的情况下,如图5A所示,背光源10成为非点亮状态,并且使采光窗部3成为透射状态(打开)。透射采光窗部3的外来光,通过导光/漫射板11照射在液晶显示面板1的背面整体上,在图像显示部2上显示图像。
这能够适用于移动电话等应用中的待机画面显示等,能够一边实现因背光源10的熄灭引起的功耗降低,一边进行图像显示。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驱动图像显示部2的驱动方法,以进一步降低功耗和提高可视性为目的,如果并用了对比度高、能够削减灰度放大器功耗的、不使用8色显示模式那样的中间灰度的驱动方法,就能够期待有更高的效果。
在外来光不是十分明亮的情况下,如图5B所示,背光源10点亮,并且使采光窗部3成为遮蔽状态(关闭)。背光源10的光通过导光/漫射板11照射到液晶显示面板1的背面整体上,在图像显示部2上显示图像。这时,通过使采光窗部3成为遮蔽状态,就能够防止从采光窗部3漏泄背光源10的光而降低图像显示部2的显示质量。
虽然也能够使采光窗部3的透射/遮蔽的切换时间与背光源10的熄灭/点亮的切换时间没有关系,但通过使两者的切换时间同步,能够得到提高图像显示部2的显示质量等更高的效果。
在该实施方式1中,由于是用液晶元件21构成采光窗部3,所以与用机械的遮光板开关采光窗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谋求装置结构的简化,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此外,由于采光窗部3仅仅用电信号就能够控制,响应速度快,所以能够容易地使采光窗部3的透射/遮蔽与背光源10的熄灭/点亮同步。
此外,由于与图像显示部2同样用液晶元件构成采光窗部3,用于驱动采光窗部3的电源、驱动方法能够与图像显示部2共用,因而能够谋求降低装置的成本。
此外,由于在采光窗部3与图像显示部2共用偏振光片8、9,所以能够谋求减少部件的数目、削减材料费、减少组装的工时。
再有,采光窗部3的液晶可以是驱动电压低时成为黑显示的常黑液晶,也可以是驱动电压低时成为白显示的常白液晶。但是,像移动电话等的应用的待机画面显示等那样,为了谋求在采光窗部3处于透射状态时降低功耗,希望使用常白液晶。然而,利用常黑液晶在白显示中闪光成分难于被辨认的性质,如果采用低频驱动那样的低功耗的驱动方法作为采光窗部3的驱动方法,也能够使用常黑液晶。
此外,也可以在图像显示部2与采光窗部3使用不同的偏振光片。此外,如果在图像显示部2与采光窗部3变更基板5、6之间的密封部件,设置多个液晶注入口,使液晶注入的空间分开,则能够在图像显示部2上使用常黑液晶,同时,在采光窗部3上使用常白液晶。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位的电路方框图。在图6中,在与图像显示部2对应的TFT基板5的表面上,形成多行多列配置的多个透明电极22、与各行对应设置的栅布线30、与各列对应设置的源布线31、以及与各透明电极22对应设置的像素晶体管32。像素晶体管32连接在对应的透明电极22与对应的源布线31之间,其栅极与对应的栅布线30连接。
此外,在与采光窗部3对应的TFT基板5的表面上,形成一个透明电极40、一条栅布线41和与各源布线31对应设置的像素晶体管(N型TFT)42。各像素晶体管42连接在透明电极40与对应的源布线31的一端之间,其栅极与栅布线41连接。各源布线31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源驱动器43的输出节点连接。
在采光窗部3处于透射状态的情况下,在帧结束时的虚拟期间(dummy cycle)时,栅布线41成为选择电平的“H”电平,各像素晶体管42成为导通状态。各源驱动器43通过对应的源布线31及像素晶体管42对透明电极40付予白显示电压。当栅布线41下降到非选择电平的“L”电平时,通过透明电极40及对置透明电极24之间的电容保持白显示电压。据此,采光窗部3的液晶元件成为白显示状态,采光窗部3成为透射状态。在采光窗部3成为遮蔽状态的情况下,在透明电极上付予黑显示电压以代替白显示电压,采光窗部3的液晶元件成为黑显示状态,采光窗部3成为遮蔽状态。
在该实施方式2中,与采光窗部3对应设置1个透明电极40,由于源布线31与图像显示部2共用,只要追加1行量的栅布线41及像素晶体管42就能够驱动采光窗部3,能够谋求装置结构的进一步简化。
再有,在该实施方式2中,虽然设置了一个透明电极40,但也可以将透明电极40分割为多个块,按照外部的明亮程度等仅仅在需要的块上付予电压。这种情况下,由于仅仅驱动需要的块,所以能够谋求功耗的进一步降低。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位的电路方框图,是与图6的对比图。参照图7,该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与图6的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不同点在于在TFT基板5的表面中,在图像显示部2与采光窗部3之间的区域上,追加了预充电电路45。
如图8所示,预充电电路45包含与各源布线31对应设置的驱动晶体管(N型TFT)46、47。驱动晶体管46连接在电源电压V1的线48与对应的源布线31之间,其栅极接受预充电控制信号PC。驱动晶体管47连接在电源电V2的线49与对应的源布线31之间,其栅极接受预充电控制信号PDC。电源电压V1成为正极黑电压/负极白电压,电源电压V2成为正极白电压/负极黑电压。但是,电源电压V1、V2不是通过源驱动器43付予图像显示部2的透明电极22的黑显示电压和白显示电压,而是液晶7的偏振状态开始饱和的程度的电压(参照图3)。
当控制信号PC、PDC分别成为“H”电平及“L”电平时,驱动晶体管46导通,并且驱动晶体管47成为非导通,在源布线31上付予电源电压V1。当控制信号PC、PDC分别成为“L”电平及“H”电平时,驱动晶体管47导通,并且驱动晶体管46成为非导通,在源布线31上付予电源电压V2。
像素晶体管42连接在源布线31与采光窗部3的液晶元件21的透明电极40之间,像素晶体管42的栅极接受栅信号φG。液晶元件21的对置透明电极24接受公共(common)电压VCOM。
当栅信号φG成为“H”电平时,像素晶体管42导通,液晶元件21的透明电极40的电压VL成为源布线31的电压V1或者V2。当栅信号φG成为“L”电平时,像素晶体管42成为非导通,通过透明电极40、24之间的电容保持液晶元件21的透明电极40的电压VL。
在VL-VCOM是正极性的情况下,当VL=V1时,液晶元件21成为黑显示(遮蔽状态),VL=V2时,液晶元件21成为白显示(透射状态)。在VL-VCOM是负极性的情况下,当VL=V1时液晶元件21成为白显示,当VL=V2时,液晶元件21成为黑显示。
图9是表示该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工作的时间图。在图9中,交替设置像素写入期间与虚拟期间,虚拟期间的后半部与像素写入期间与下一个虚拟期间的前半部构成一个帧周期。公共电压VCOM在每一个帧周期中从负极性转换到正极性,或者从正极性转换到负极性。在一帧期间中的像素写入期间中,通过预充电控制信号PC及预放电控制信号PDC控制预充电电路45,在图像显示部2的各透明电极22被充电到电源电压V1或者V2后,设定与图像信号对应的电平电压。
在像素写入期间结束后的虚拟期间的前半部中,控制信号PC或者PDC规定时间成为“H”电平,并且栅信号φG规定时间成为“H”电平,采光窗部3的透明电极40的电VL每一帧周期地内从V1切换到V2或者从V2切换到V1。在使采光窗部3成为遮蔽状态的情况下,当公共电压VCOM是正极性时,VL=V1,当公共电压VCOM是负极性时,VL=V2。当使采光窗部3成为透射状态的情况下,当公共电压VCOM是正极性时,VL=V2,当公共电压VCOM是负极性时,VL=V1。
在该实施方式3中,由于不是源驱动器43而是用不需要偏置电路等的预充电电路45来驱动采光窗部3,所以能够谋求功耗的降低。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位的电路方框图,是与图8对比的图。参照图10,该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与图8的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不同之点在于去除了采光窗部3用的栅布线41及像素晶体管42,追加了采光窗部3专用的驱动电路50。
驱动电路50包含驱动晶体管(N型TFT)51、52。驱动晶体管51连接在电源电压V1的线48与采光窗部3的透明电极40之间,其栅极接受V1控制信号φC1。驱动晶体管52连接在电源电压V2的线49与透明电极40之间,其栅极接受V2控制信号φC2。电源电压V1、V2是在图8中说明了的电压。
当控制信号φC1、φC2分别成为“H”电平及“L”电平时,驱动晶体管51导通,并且驱动晶体管52成为非导通,在透明电极40上付予电源电压V1。当控制信号φC1、φC2分别成为“L”电平及“H”电平时,驱动晶体管52导通,并且驱动晶体管51成为非导通,在透明电极40上付予电源电压V2。
图11是表示该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工作的时间图。在图11中,交替设置像素写入期间与虚拟期间,虚拟期间的后半部与像素写入期间与下一个虚拟期间的前半部构成一个帧周期。公共电压VCOM在每一个帧周期中从负极性切换到正极性,或者从正极性切换到负极性。
在像素写入期间结束后的虚拟期间的前半部中,控制信号φC1或者φC2规定期间成为“H”电平,采光窗部3的透明电极40的电压VL每一个帧周期地从V1切换到V2或者从V2切换到V1。在采光窗部3成为遮蔽状态的情况下,当公共电压VCOM是正极性时VL=V1,当公共电压VCOM成为负极性时VL=V2。在采光窗部3成为透射状态的情况下,当公共电VCOM是正极性时VL=V2,当公共电VCOM是负极性时VL=V1。
这种情况下,不限于虚拟期间,只要结合公共电压VCOM的极性反转来写入V1或者V2即可。虽然V1、V2的写入频度需要按照液晶元件21的电压保持特性最优化,但也能够以比公共电压VCOM的转换更低的频度实施V1、V2的写入,通过低频驱动实现低功耗。但是,需要用液晶的电压光透射特性充分饱和的电压来驱动采光窗部3,使得采光窗部3不被看作为闪光。
此外,在采光窗部3对于图像显示部2独立设置的情况下,与图像显示部2的写入周期无关,能够用独立的时间在采光窗部3的液晶元件21上进行V1、V2的写入。
此外,为了抑制低频驱动时的采光窗部3的液晶元件21的泄漏,也可以在黑色矩阵4的正下方设置辅助电容和TFT开关,在透明电极40、15之间串联连接辅助电容及TFT开关,在写入以外时使TFT开关关断。据此,使低频驱动的实施变得容易。
图12A、12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采光窗部3的结构的图。参照图12A、12B,在该采光窗部3上设置表示电池余量显示、时刻显示、接收状态显示等的固定图形55。固定图形55用透射式液晶元件构成。
如图12A所示,背光源10熄灭时,采光窗部3成为白显示状态,固定图形55显示。如图12B所示,背光源10点亮时,采光窗部3整体成为黑显示状态,固定图形55不显示。
在该实施方式5中,由于在背光源10熄灭时也能够看到用透射式液晶元件构成的固定图形55,所以能够谋求功耗的降低。
已经详细地说明并表示了本发明,但这仅仅是用于例示的说明,不是限定的说明,应该明确地理解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仅由附上的权利要求的范围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它是透射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配备图像显示部,对图像进行显示,包含呈矩阵状配置并且各自的光透射率能够控制的多个第1液晶元件;以及采光窗部,用于将外来光取入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侧并利用取入的外来光使上述图像显示在上述图像显示部上,包含光透射率能够控制的至少1个第2液晶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包含第1玻璃基板;形成在上述第1玻璃基板表面的第1区域上且分别与上述多个第1液晶元件对应的多个第1透明电极;形成在上述第1玻璃基板表面的第2区域上且与上述至少1个第2液晶元件对应的至少1个第2透明电极;表面与上述第1玻璃基板的表面对置配置且与上述第1玻璃基板以规定的间隔配置的第2玻璃基板;形成在上述第2玻璃基板的表面上的对置透明电极;以及封入在上述第1及第2玻璃基板之间的液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含形成在上述第2玻璃基板的表面上且分别与上述多个第1液晶显示元件对应的多个滤色片,在与上述采光窗部对应的部分上不形成上述滤色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含形成在上述第2玻璃基板的表面上且配置在上述图像显示部与上述采光窗部之间的区域上的、对光进行遮蔽的黑色矩阵。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含配置在上述第1玻璃基板的背面侧的第1偏振光片;以及配置在上述第2玻璃基板的背面侧的第2偏振光片,上述第1及第2偏振光片共同设置在上述图像显示部及上述采光窗部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采光窗部透射时及遮蔽时的上述第2液晶元件的液晶驱动电压分别与上述图像显示部白显示时及黑显示时的上述第1液晶元件的液晶驱动电压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采光窗部透射时及遮蔽时的上述第2液晶元件的液晶驱动电压分别与上述图像显示部白显示时及黑显示时的上述第1液晶元件的液晶驱动电压不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液晶元件的液晶驱动频率与上述第1液晶元件的液晶驱动频率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液晶元件的液晶驱动频率与上述第1液晶元件的液晶驱动频率不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采光窗部还包含显示规定信息的固定图形显示部。
1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配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用于将光照射到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从而使图像显示在上述图像显示部上的背光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配备有选择地将上述采光窗部驱动为透射状态及遮蔽状态中的任何一种状态的第1驱动电路;以及有选择地将上述背光源驱动为熄灭状态及点亮状态中的任何一种状态的第2驱动电路,由上述第1驱动电路引起的上述采光窗部的透射状态及遮蔽状态的切换,与由上述第2驱动电路引起的上述背光源的熄灭状态及点亮状态的切换同步进行。
全文摘要
在该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液晶显示面板(1)上设置图像显示部(2)与采光窗部(3),在外来光十分明亮的情况下,背光源(10)熄灭,并且使采光窗部(3)成为透射状态,将外来光取入液晶显示面板(1)的背面侧,进行图像显示,当外来光不是十分明亮的情况下,背光源(10)点亮并且使采光窗部(3)成为遮蔽状态,用背光源(10)的光进行图像显示。因此,与通过可动式遮蔽板开关采光窗的现有技术相比,装置的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G02F1/133GK1727958SQ200510087958
公开日2006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8日
发明者三宅成则, 森成一郎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