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两片负双轴延迟膜和+c-片的ips模式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5493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用两片负双轴延迟膜和+c-片的ips模式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两个负(-)双轴延迟膜和+C-片作为光学补偿膜的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IPS-LCD)。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使用两个负(-)双轴延迟膜和+C片作为光学补偿膜用于改善填充了正介电各向异性(Δε>0)的液晶分子的IPS-LCD的视角,由此确保高对比度特性及在表面面向角和倾角处的宽视角,以及在暗态下较小的色移。
本申请要求获得在韩国知识产权局于2005年6月14日递交的韩国专利申请号10-2005-0050856的权益,其所披露的内容以引用方式全部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TN(扭曲向列)模式LCD是一种使用具有正介电各向异性并以扭曲态水平排列于两块相对的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的普通类型的常规LCD。然而,由于即使在关闭状态下由基板附近的液晶分子的双折射性引起的漏光,所以TN模式LCD不能显示绝对的暗态。同时,近来已将不同模式引入LCD以增加视角的宽度。其中,IPS-LCD在关闭状态下通过基板的上下表面上的偏振片的取向能够显示几乎完全的暗态,因为液晶分子在关闭状态中几乎水平并均匀地取向到基板的表面,以使光在偏振片中不经历变化,因此可完整地穿过液晶层。
在没有光学膜的情况下,在这些IPS-LCD中可以实现宽视角,因此确保了高透射率,并且在整个屏幕上具有均匀的图像和视角。因为这些原因,在具有18英寸或更大的屏幕的高质量显示器中,IPS-LCD是流行的。相比之下,VA(垂直取向)模式LCD赋予显示器较快的响应速度,但是由于在液晶盒和偏光片之间存在延迟膜而具有较低的透射率,因此需要解决相位差和漏光的问题。尤其是,当暴露于外部压力时,VA模式LCD由于液晶动力学而存在较低的均匀性及稳定性的缺点。
在日本专利公开号2003-262869、2003-262870、和2003-262871中发现了应用延迟膜以解决相位差和漏光的问题的VA模式LCD的多个实例,其中,分别将各由至少一个单轴或双轴延迟膜组成的第一和第二延迟片置于第一偏振片和液晶盒之间以及第二偏振片和该液晶盒之间。用于补偿视角的延迟膜包括适当地放置以补偿视角的用于补偿面内延迟值(Rin)的A-片和用于补偿厚度方向延迟值(Rth)的C片。
在韩国专利公开号2005-0031940、2003-0079705和2005-0039587中描述了使用光学延迟膜以增大视角的IPS-LCD的实例,最后一篇是由本发明人所发明的,其中+A-片和+C片布置在液晶层与偏振片之间。
在本领域中,继续进行很多努力以通过(例如)新型且多用途的层叠结构及设定延迟值而加宽视角。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因此,已将在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谨记于心而作出本发明,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填充了具有正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的IPS-LCD,其具有新型层叠结构的延迟膜,以根据暗态下的视角提高在表面面向角和倾角处的对比度特性,并使色度变化最小,由此提供比常规LCD的视角更宽的视角。
技术方案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其包括置于各吸收轴彼此垂直的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之间的液晶盒,该液晶盒在两块基板之间填充了水平取向的具有正介电各向异性(Δε>0)的液晶分子,其中,在液晶盒和第二偏振片之间设置a)与液晶盒相邻布置、其光轴垂直于液晶盒的光轴的第一负(-)双轴延迟膜;b)与第二偏振片相邻布置、其光轴垂直于第二偏振片的吸收轴的第二负(-)双轴延迟膜;以及c)在第一负(-)双轴延迟膜和第二负(-)双轴延迟膜之间布置的+C片。
根据本发明,将背光源置于第一偏振片或第二偏振片附近。优选地,第一偏振片置于LCD的背光源附近。第一偏振片具有垂直或平行于液晶盒的光轴的吸收轴。优选地,第一偏振片具有平行于液晶盒的光轴的吸收轴。
在实施方式中,+C片优选具有大于第一负(-)双轴延迟膜和第二负(-)双轴延迟膜的厚度延迟值总和的绝对值的厚度延迟值,如Rth,+C>|Rth,双轴|所表示。此外,当使用550nm的波长时,第一和第二负(-)双轴延迟膜的面内延迟值均在20nm~100nm的范围内,而+C片的厚度延迟值在50nm~500nm的范围内。
优选地,第二负(-)双轴延迟膜可用作偏振片的内保护膜。+C-片可由聚合材料或UV-固化液晶膜制成。
有益效果由于在表面面向角和倾角处具有高达58.6∶1的对比率,并在暗态下随视角经历最小的色度变化,根据本发明的IPS-LCD表现处优异的视角补偿性。


图1为显示典型IPS-LCD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2为显示具有图1的横截面结构的IPS-LCD中偏振片的吸收轴和液晶分子的光轴之间布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3为显示延迟膜的折射率的定义的视图。
图4为显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IPS-LCD的结构的分解平面图。
图5为显示当使用白光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9的IPS-LCD在相对于整个圆心角的0°~80°的倾角处的对比率的模拟结果的视图。
图6为显示当使用白光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9的IPS-LCD在相对于整个圆心角的0°~80°的倾角处的对比率的模拟结果的视图。
图7为显示当使用白光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10的IPS-LCD在相对于整个圆心角的0°~80°的倾角处的对比率的模拟结果的视图。
图8为显示当使用白光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2的IPS-LCD在相对于整个圆心角的0°~80°的倾角处的对比率的模拟结果的视图。
图9为显示当使用白光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3的IPS-LCD在相对于整个圆心角的0°~80°的倾角处的对比率的模拟结果的视图。
(1第一偏振片,2第二偏振片,3面内切换(1PS)模式液晶盒,4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5第二偏振片的吸收轴,6摩擦方向,7液晶分子,8x-轴方向的折射率,9y-轴方向的折射率,10z-轴方向的折射率,11第一负(-)双轴延迟膜,12+C-片,13第二负(-)双轴延迟膜,14,15光轴)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给出本发明的详细说明。
在提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前,将参照图1至3描述典型的IPS-LCD,以阐明延迟膜的基本结构、光轴的布置和折射率的关系。
图1为显示IPS-LCD的基本结构的横截面图,其中,面内切换模式液晶盒3位于第一偏振片1和第二偏振片2之间。如该图所示,液晶盒3填充了具有正介电各向异性(Δε>0)的液晶分子,这些液晶分子在两块玻璃基板之间水平取向。
IPS-LCD中偏振片的吸收轴和液晶分子的光轴图示于显示IPS-LCD横截面结构的图1和显示光轴布置的图2中。如该图所示,将第一偏振片1的吸收轴4垂直于第二偏振片2的吸收轴5并平行于IPS模式液晶盒3的光轴6布置。通常,优选将吸收轴平行于面内切换模式的IPS模式液晶盒3的光轴的第一偏振片1置于背光源附近。
参照图3,提供示意图以描述用于补偿视角的延迟膜之折射率的关系。当x-轴方向的折射率由nx8表示,y-轴方向的折射率则由ny9表示,及在z-轴方向的折射率由nz10表示时,该延迟膜的性质取决于折射率的大小。当各轴向的三个折射率中的两个彼此不同时,延迟膜称为单轴延迟膜,其可定义如下当nx>ny=nz时,其为+A片,且面内延迟值可以用二面内折射率的差值与膜厚来定义。即,Rin(面内延迟值)=d×(nx-ny),其中d表示膜厚。
当nx=ny<nz时,其为+C片,且厚度延迟值(Rth)可以用面内折射率和厚度折射率的差值与膜厚来定义,如Rth=d×(nz-ny)所表示,其中d表示膜厚。+C-片具有几乎为0的面内延迟值及正的厚度延迟值。+C-片膜的波长色散特性可以分为垂直(normal)波长色散、水平(flat)波长色散及反向(reverse)波长色散。
相比于单轴延迟膜,双轴延迟膜具有三个彼此不同的各轴向的折射率。双轴延迟膜可以定义如下
当nx>ny>nz时,其中x-轴方向的折射率由nx8表示,y-轴方向的折射率则由ny9表示,及z-轴方向的折射率则由nz10表示,其为具有面内延迟值(Rin=d×(nx-ny))和厚度延迟值(Rth=d×(nz-ny))的负(-)双轴延迟膜,其中d表示膜厚。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图4的分解平面图中所示,可以适当地布置如上述所定义的+C-片及负(-)双轴延迟膜以增大视角。
如图4中所见,将由其间夹入+C片的第一负(-)双轴延迟膜11和第二负(-)双轴延迟膜13组成的光学补偿膜置于面内切换液晶盒3和第二偏振片2之间。
在置于各吸收轴彼此垂直的第一偏振片1和第二偏振片2之间的IPS模式液晶盒3中,液晶分子7平行于液晶盒的基板排列,并在摩擦方向取向。在该结构中,第一偏振片1可位于LCD背光源的附近。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偏振片1的吸收轴4平行于液晶盒的摩擦方向时,LCD称为O-模式IPS-LCD,而当背光源附近的第一偏振片1的吸收轴4垂直于液晶盒的摩擦方向时,LCD称为E-模式IPS-LCD。
第一偏振片1和第二偏振片2的偏光元件可以由拉伸PVA(聚乙烯醇)制备。为了保护第一偏振片1和第二偏振片2的偏振元件,可以在各偏振片的一个侧面或两个侧面上设置保护膜。适合作为保护膜的实例包括具有厚度延迟值的TAC(三乙酸纤维素)膜、具有厚度延迟值的PNB(聚降冰片烯)膜、无厚度延迟值的COP膜、和无厚度延迟值的TAC膜。具有厚度延迟值的保护膜,如具有厚度延迟膜的TAC膜,的缺点在于其产生较差的视角补偿效果。相反,使用各向同性膜,如具有较低的厚度延迟值(低Re)的无拉伸COP膜或TAC膜,可以保证其在视角补偿性上的提高。
置于液晶盒侧面的偏振片的内保护膜需要具有优异的透射性、机械强度、热稳定度、不透湿性、和各向同性。可以使用不具有负的厚度延迟值或具有负的厚度延迟值的膜作为偏振片的内保护膜。在本发明中所用的保护膜的实例包括由基于聚酯的聚合物,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邻苯二酸乙二醇酯;基于纤维素的聚合物,如二乙酰纤维素和三乙酰纤维素;基于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于苯乙烯的聚合物,如聚苯乙烯和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或基于聚碳酸酯的聚合物制备的膜。或者,该保护膜可以由选自基于聚烯烃的聚合物、基于氯乙烯的聚合物、如尼龙和芳香族聚酰胺的基于酰胺的聚合物、基于乙烯醇的聚合物、基于偏二氯乙烯的聚合物、基于乙烯缩丁醛的聚合物、基于烯丙基化物的聚合物、基于聚甲醛的聚合物、基于环氧的聚合物、及其组合中的聚合材料制成。此外,也可以使用基于丙烯酸酯、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酰氨基甲酸乙酯、环氧或硅的热固化或UV-固化树脂。
现在,将给出作为本发明的基本元件的延迟膜的说明。将第一负(-)双轴延迟膜11和第二负(-)双轴延迟膜13分别置于临近IPS液晶盒3和第二偏振片2的位置,而+C-片12夹在第一负(-)双轴延迟膜11和第二负(-)双轴延迟膜13之间。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布置,以使第一负(-)双轴延迟膜11的光轴14垂直于液晶盒3的光轴,而第二负(-)双轴延迟膜13的光轴15垂直于第二偏振片2的吸收轴5。当第一偏振片1的吸收轴4平行于液晶盒3的光轴6时,第一负(-)双轴延迟膜11的光轴14平行于第二偏振片2的吸收轴5布置。
用作第一和第二负(-)双轴延迟膜11、13的膜示例为单轴拉伸TAC膜、单轴拉伸PNB(聚降冰片烯)膜、双轴拉伸PC(聚碳酸酯)膜、双轴拉伸COP膜、和双轴液晶(LC)膜。根据本发明,通过应用两片负(-)双轴延迟膜,可以很大地增大在对角方向上的视角。
+C-片12可以由聚合物或UV-固化液晶膜制备。例如,可以使用垂直取向液晶膜(homeotropic aligned liquid crystal film)、双轴拉伸聚碳酸酯膜、或双轴拉伸COP膜。
优选用于补偿IPS-LCD视角的第一和第二负(-)双轴延迟膜11、13的延迟值与+C-片12的厚度延迟值之间的关系满足下式Rth,+C>|Rth,双轴|,即,+C-片12的厚度延迟值优选大于第一和第二负(-)双轴延迟膜11、13的厚度延迟值的总和的绝对值。当使用550nm的波长时,第一和第二负(-)双轴延迟膜11、13各自的面内延迟值优选在20nm~100nm的范围内。对于+C-片12,当使用550nm的波长时,其厚度延迟值优选在50nm~500nm的范围内。
依照本发明,第二偏振片2没有设置单独的内保护膜,但位于第二偏振片2上的第二负(-)双轴延迟膜13可起到第二偏振片的内保护膜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LCD在液晶盒3和第一偏振片1之间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第一负(-)双轴延迟膜、+C-片和第二负(-)双轴延迟膜。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负(-)双轴延迟膜与液晶盒相邻布置,以使其光轴垂直于液晶盒的光轴,第二负(-)双轴延迟膜与第一偏振片相邻布置,以使其光轴垂直于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而将+C-片布置在第一负(-)双轴延迟膜和第二负(-)双轴延迟膜之间。
当第一负(-)双轴延迟膜、+C-片和第二负(-)双轴延迟膜位于液晶盒3和第一偏振片1之间时,位于第一偏振片上的第二负(-)双轴延迟膜可以起到第一偏振片的内保护膜的作用。
该结构的延迟膜可以用各种不同的面内延迟值和厚度延迟值的参数值进行模拟,且将模拟结果汇总于下面表1至4中。
实施例1
表1的IPS-LCD使用盒间隙为3.4□、预倾角为2°、并且填充介电各向异性Δε=+7和双折射率Δn=0.1的液晶分子的IPS液晶盒。对于第一负(-)双轴延迟膜11,使用其面内延迟值和厚度延迟值汇总于下表1中的双轴拉伸COP膜。双轴拉伸COP膜用作第二负(-)双轴延迟膜13,且在下表1中给出其面内延迟值和厚度延迟值。作为+C-片12,使用Rth=310nm的UV-固化的、垂直取向的LC膜。第一偏振片1包括延迟值几乎为零的COP内保护膜和80□厚的TAC外保护膜。第二偏振片2包括80□厚的TAC外保护膜,且第二负(-)双轴延迟膜13起到第二偏振片2的内保护膜的作用。
表1


图5显示当在表1的条件中的以下条件(实施例1-9)下使用白光时,LCD在相对于整个圆心角的0°~80°的倾角处的对比率的模拟结果。如图5中所见,通过模拟,在75°倾角处测得的最小对比率为55.3∶1。

实施例2表2的IPS-LCD使用盒间隙为3.4□、预倾角为2°、并且填充介电各向异性Δε=+7和双折射率Δn=0.1的液晶分子的IPS液晶盒。对于第一负(-)双轴延迟膜11,使用其面内延迟值和厚度延迟值汇总于下表2中的双轴拉伸COP膜。双轴拉伸COP膜用作第二负(-)双轴延迟膜13,且在下表2中给出其面内延迟值和厚度延迟值。作为+C-片12,使用Rth=320nm的UV-固化的、垂直取向的LC膜。第一偏振片1包括延迟值几乎为零的COP内保护膜和80□厚的TAC外保护膜。第二偏振片2包括80□厚的TAC外保护膜,且第二负(-)双轴延迟膜13起到第二偏振片2的内保护膜的作用。
表2


图6显示当在表2的条件中的以下条件(实施例2-9)下使用白光时,LCD在相对于整个圆心角的0°~80°的倾角处的对比率的模拟结果。如图6中所见,通过模拟,在75°倾角处测得的最小对比率为58.6∶1。

实施例3表3的IPS-LCD使用盒间隙为3.4□、预倾角为2°、并且填充介电各向异性Δε=+7和双折射率Δn=0.1的液晶分子的IPS液晶盒。对于第一负(-)双轴延迟膜11,使用其面内延迟值和厚度延迟值汇总于下表3中的双轴拉伸COP膜。双轴拉伸COP膜用作第二负(-)双轴延迟膜13,且在下表3中给出其面内延迟值和厚度延迟值。作为+C-片12,使用Rth=330nm的UV-固化的、垂直取向的LC膜。第一偏振片1包括延迟值几乎为零的COP内保护膜和80□厚的TAC外保护膜。第二偏振片2包括80□厚的TAC外保护膜,且第二负(-)双轴延迟膜13起到第二偏振片2的内保护膜的作用。
表3


图7显示当在表3的条件中的以下条件(实施例3-10)下使用白光时,LCD在相对于整个圆心角的0°~80°的倾角处的对比率的模拟结果。如图7中所见,通过模拟,在75°倾角处测得的最小对比率为59.4∶1。

实施例4表4的IPS-LCD使用盒间隙为3.4□、预倾角为2°、并且填充介电各向异性Δε=+7和双折射率Δn=0.1的液晶分子的IPS液晶盒。对于第一负(-)双轴延迟膜11,使用其面内延迟值Rin=50nm且厚度延迟值Rth=-115nm的双轴拉伸COP膜。面内延迟值Rin=50nm且厚度延迟值Rth=-115nm的双轴拉伸COP膜用作第二负(-)双轴延迟膜13。作为+C-片12,使用Rth=330nm的UV-固化的、垂直取向的LC膜。第一偏振片1包括作为内保护膜的Rth=-30nm的50□厚TAC膜或Rth=-50nm的80□厚TAC膜,以及80□厚的TAC外保护膜。第二偏振片2包括80□厚的TAC外保护膜,且第二负(-)双轴延迟膜13起到第二偏振片2的内保护膜的作用。
表4


图8显示当在表4的条件中的以下条件(实施例4-2)下使用白光时,LCD在相对于整个圆心角的0°~80°的倾角处的对比率的模拟结果。如图8中所见,通过模拟,在75°倾角处测得的最小对比率为24.4∶1。

图9显示当在除了第一偏振片1的内保护膜的厚度延迟值(Rth)之外,与图8相同的条件(实施例4-3)下使用白光时,LCD在相对于整个圆心角的0°~80°的倾角处的对比率的模拟结果。如图9中所见,通过模拟,以75°的倾角测得的最小对比率为11∶1。

对比例1
表5的IPS-LCD使用盒间隙为3.4□、预倾角为2°、并且填充介电各向异性Δε=+7和双折射率Δn=0.1的液晶分子的IPS液晶盒。双轴拉伸COP膜用作第二负(-)双轴延迟膜13,且其面内延迟值和厚度延迟值在表5中给出。作为+C-片12,使用Rth=120nm的UV-固化的、垂直取向的LC膜。未使用第一负(-)双轴延迟膜11。第一偏振片1包括作为内保护膜和外保护膜的Rth=-50nm的80□厚TAC膜,且第二负(-)双轴延迟膜13起到第二偏振片2的内保护膜的作用。
在75°倾角处测得最小对比率为30∶1。当与实施例4-1的LCD在75°倾角处的最小对比率(58.6∶1)相比时,该值非常低。
表5使用一个负(-)双轴膜和一个+C片的LCD中的对比率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置于各吸收轴彼此垂直的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之间的液晶盒,该液晶盒在两块基板之间填充了水平取向的具有正介电各向异性(Δε>0)的液晶分子,其中,在该液晶盒和第二偏振片之间设置a)与所述液晶盒相邻布置、其光轴垂直于该液晶盒的光轴的第一负(-)双轴延迟膜;b)与所述第二偏振片相邻布置、其光轴垂直于该第二偏振片的吸收轴的第二负(-)双轴延迟膜;以及c)在所述第一负(-)双轴延迟膜和第二负(-)双轴延迟膜之间布置的+C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C片具有大于所述第一负(-)双轴延迟膜和第二负(-)双轴延迟膜的厚度延迟值总和的绝对值的厚度延迟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其中,当使用550nm的波长时,所述第一负(-)双轴延迟膜的面内延迟值在20nm~100nm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其中,当使用550nm的波长时,所述第二负(-)双轴延迟膜的面内延迟值在20nm~100nm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其中,当使用550nm的波长时,所述+C片的厚度延迟值在50nm~500nm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或第二负(-)双轴延迟膜选自包括单轴拉伸TAC(三乙酸纤维素)膜、单轴拉伸PNB(聚降冰片烯)膜、双轴拉伸PC(聚碳酸酯)膜、双轴拉伸COP(环烯烃聚合物)膜、UV-固化双轴液晶膜、及其组合的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C片为垂直取向UV-固化液体膜、聚合物膜或其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或第二偏振片在其一个侧面或两个侧面上设置有保护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保护膜选自包括具有厚度延迟值的TAC(三乙酸纤维素)膜、具有厚度延迟值的PNB(聚降冰片烯)膜、无厚度延迟值的COP膜、和无厚度延迟值的TAC膜的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或第二偏振片在其面对所述液晶盒的侧面上设置有内保护膜,所述内保护膜的厚度延迟值为零或负的厚度延迟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或第二偏振片的内保护膜由选自包括基于聚酯的聚合物、基于纤维素的聚合物、基于丙烯酸的聚合物、基于苯乙烯的聚合物、基于聚碳酸酯的聚合物、基于聚烯烃的聚合物、基于氯乙烯的聚合物、基于酰胺的聚合物、基于乙烯醇的聚合物、基于偏二氯乙烯的聚合物、基于乙烯缩丁醛的聚合物、基于烯丙基化物的聚合物、基于聚甲醛的聚合物、基于环氧的聚合物、基于氨基甲酸乙酯的树脂、基于丙烯酰氨基甲酸乙酯的树脂、基于环氧的树脂、基于硅的树脂、及其组合的组的聚合材料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负(-)双轴延迟膜用作所述第二偏振片的内保护膜。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偏振片或第二偏振片的侧面附近的背光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偏振片置于所述背光源附近。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偏振片具有垂直或平行于所述液晶盒的光轴的吸收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其在所述液晶盒和第一偏振片之间还包括d)与所述液晶盒相邻布置、其光轴垂直于该液晶盒的光轴的第一负(-)双轴延迟膜;e)与所述第一偏振片相邻布置、其光轴垂直于该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的第二负(-)双轴延迟膜;以及f)在所述第一负(-)双轴延迟膜和第二负(-)双轴延迟膜之间布置的+C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负(-)双轴延迟膜用作所述第一偏振片的内保护膜。
全文摘要
本发明在此公开了一种使用两片负(-)双轴延迟膜和一个+C-片的IPS-LCD。该IPS-LCD在表面面向角和倾角处具有优良的对比率,并且在暗态下随视角经历最小的色度变化,由此提供了更宽的视角。
文档编号G02F1/13GK101061425SQ200680001201
公开日2007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4日
发明者全柄建, 谢尔盖耶·别利亚夫, 尼古拉·马里姆嫩科, 张俊元, 张秀振, 韩尚澈 申请人:Lg化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