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鼓、具备其的鼓单元、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59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感光鼓、具备其的鼓单元、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粘接剂进行鼓主体和压入该鼓主体端部的凸缘部件之间的止转的感光鼓以及具备有该感光鼓的鼓单元、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一般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实施均匀带电后进行图像曝光,通过减少与曝光部分对应的部分的电荷,形成静电潜像。对于该静电潜像,通过从显影装置供给调色剂,使之作为调色剂图像而可视化。而且使用转印机构将形成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并将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通过定影装置定影调色剂,从而做成图像。因此,感光鼓对图像形成起重要作用。
图8表示现有感光鼓的端部。
感光鼓51设有筒状的鼓主体52,在鼓主体52的内周面上嵌入有环状的凸缘部件53,再有,在凸缘部件53的内侧嵌合有轴承54。在凸缘部件53的内面一侧且在轴承54的外周部上安装有平板状的接地板55(参照图3的接地板105),并使接地板55的外侧前端部的爪55a接触鼓主体52的内周面。
如图9所示,凸缘部件53设有位于感光鼓51(参照图8)的外面一侧的环状突部56和躯干部57。在躯干部57的周向上交互地形成有凸部58和凹部59,在环状突部56上形成有多个切口63。形成有各个切口63的部分形成于与凹部59邻接的位置上。
在鼓主体52上固定凸缘部件53的场合,为了避免鼓主体52的尺寸变化,大多是以轻轻压入的方式使鼓主体52与凸缘部件53嵌合后使用。其理由是,基于与图像形成装置的空间的关系,在鼓主体52的压入部附近配置显影辊、转印辊、带电辊等相对鼓主体52形成间隙的间隙带轮,这种情况较多,因此,鼓主体52的尺寸变化会对所形成的图像带来不良影响。但若仅凭轻轻压入,则鼓主体52和凸缘部件53容易空转,因而就凸缘部件53的止转而言,是如图10所示那样,在凸缘主体1的嵌合部3上供给了粘接剂以后,压入工件6(相当于本申请发明中的鼓主体52)的端部开口部(日本国特开平8-297434号公报)。
在感光鼓51上,在对鼓主体52实施等量带电后形成静电潜像时,若不充分地去除感光体层的带电电荷,则产生图像不良。因此,在感光鼓51上设有借助于鼓轴62使感光体的带电电荷向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一侧转移的接地机构。
就接地而言,是采取使安装在配置于鼓主体52的端部上的凸缘部件53上的接地板55滑动接触鼓轴62或其轴承54而接地等措施。接地板55与鼓主体52和凸缘部件53一起设置成相对鼓轴62可转动,并在外周部使爪部(参照图3的爪122)压力接触在鼓主体52的内周面60上。即,将安装有接地板55的凸缘部件53从鼓主体52的端部向鼓主体52的内部压入。此时,由于接地板55的爪部按压鼓主体52的内周面60,使得接地板55电连接鼓主体52和接地一侧的图像形成装置框架一侧之间,并且转移感光体的带电电荷而形成静电潜像。因此,鼓主体52切实地接地对图像形成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在生产线上,为了确认鼓主体52是否已切实地接地,通过在凸缘部件53上形成接地确认用切口63并使鼓主体52的端面64部分地露出,进行该端面64和框架一侧的接地部的导通检查。之所以在导通检查上利用鼓主体52的端面64,是因为在使用非晶体硅(A-Si)系的鼓主体52的情况下,在鼓主体52的制造方法上,要在遍及全长蒸镀硅层,因此,在鼓主体52的外周面上没有确认接地的部位。
然而,在装配凸缘部件53时,在鼓主体52一侧涂敷粘接剂后压入时,由于凸缘部件53的凸部58相对鼓主体52的内周面60没有间隙,所以使得粘接剂61被挤出而不能附着,而在与凹部59相对的鼓主体52的内周面上附着粘接剂。如图8所示,由于凹部59和切口63连通,因而存在粘接剂61从接地确认用切口63向外部漏出的问题,因此,需要进行粘接剂61的适量化等严格的工序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防止粘接剂从凸缘部件的接地确认用的切口漏出的感光鼓以及具备有该感光鼓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感光鼓具备形成静电潜像的鼓主体和安装在该鼓主体的端部上的凸缘部件,该凸缘部件具备覆盖上述鼓主体的端面的环状突部和邻接该环状突部而配置并嵌入上述鼓主体的内周部的躯干部,在上述环状突部上形成有使上述鼓主体的端面露出的切口部,在上述躯干部上,在与切口部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与上述鼓主体的内周面接触的凸部,并使上述切口部邻接上述凸部的位置而形成。
上述感光鼓可在从上述凸部的端部直到上述环状突部之间,形成有从上述凸部的端部朝向上述环状突部一侧延伸的凹处。
上述感光鼓可将接触上述鼓主体的内周面而配设并将该鼓主体接地的接地板安装在转动自如地轴支撑上述鼓主体的轴部的轴承上。
在上述感光鼓的上述凸缘部件的躯干部上,可相对上述鼓主体的内周面隔有间隙地形成有凹部,并在上述鼓主体的内周面方向上交互地形成有该凹部和上述凸部。
另外,上述感光鼓可在与上述凹部相对的上述鼓主体的内周面上附着上述粘接剂。
进而,上述感光鼓可用于具备带电部及清洁部的鼓单元上,另外,上述感光鼓可用于具备带电部、清洁部及显影部的图像形成单元上,上述感光鼓还可用于具备带电部、清洁部、显影部、供纸部、转印部及定影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上。


图1是具备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感光鼓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感光鼓的一端部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感光鼓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的感光鼓的凸缘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在图2的感光鼓的凸缘部件的环状突起上形成有切口的部分,是凸缘部件形成有凸部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在图2的感光鼓的凸缘部件的环状突起上未形成有切口的部分,是凸缘部件形成有凹部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感光鼓的凸缘部件的立体图。
图8表示现有的感光鼓的一端部,是凸缘部件的环状突起上形成有切口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图8的感光鼓的凸缘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图8的感光鼓的鼓主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以及具备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图1的箭头F表示的方向为装置的前侧。
作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1,在装置主体1a的下侧设有容纳作为印刷介质的纸页的、作为供纸部的供纸盒2,在供纸盒2的纸页的排出口一侧,设有从供纸盒2引出纸页的拾取辊3及在其上游一侧成对配设的供纸辊4以及分离辊5。在装置主体1a的前面,手动托盘8能够以转动轴8a为轴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打开。在手动托盘8的下端一侧配设有供纸辊9。若在手动托盘8上放置纸页,则通过供纸辊9的转动能够将纸页移送到下游一侧的输送通路7上。
下面按照纸页的移动走向简单地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在供纸辊4、9的下游一侧形成有上述输送通路7。在输送通路7上从供纸辊4朝向下游一侧配设有成对第一进给辊10、成对阻挡辊11、用于驱动后述转印带22的驱动辊12及二次转印辊13、定影部14的定影辊15及加压辊16、成对第二进给辊17及成对排出辊18。通过这些辊组10~18,纸页经由输送通路7从排出口19排出。
在与二次转印辊13成对的驱动辊12上,相对驱动辊12在水平方向离开地配设有从动辊21,而且在驱动辊12和从动辊21的周围之间配设有转印带22。在转印带22的内周一侧间隔地配设有一次转印辊28~31,在转印带22的下侧,在与各个一次转印辊28~31相对应的位置上配设图像形成单元24~27。
这些图像形成单元24~27实质上相同,只是印刷时所供给的墨的颜色不同。即,沿着转印带22的转动方向(逆时针方向)A从上游一侧依次设有黄色(Y)、品红色(M)、青绿色(C)、黑色(K)的各个图像形成单元。各个处理单元(Y、M、C、K)只是调色剂颜色不同,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因此,这里对位于转印带转动方向上的上游一侧的黄色(Y)图像形成单元24进行详述,至于其它调色剂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25~27,为了简化附图而省略了附图标记并省略了对它们的说明。
图像形成单元24具备鼓单元D和显影装置35,鼓单元D具备感光鼓32、清洁部33及作为带电部的带电器34。其中,感光鼓32设置成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自如,清洁部33、带电器34、显影部35依照它们的次序沿感光鼓32的转动方向配设在感光鼓32的周围。带电器34具有使感光鼓32的外周面均匀地带电成规定的表面电位的功能。带电器34和显影部35之间的表面区域成为来自曝光部36的光束的照射区域,由光束曝光感光鼓32,从而在感光鼓32上形成与图像信号对应的静电潜像。
借助于调色剂盒37,由显影部35供给的调色剂将这样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化,并通过一次转印辊28转印到转印带22上。而且,在下游一侧的图像形成单元25~27上也进行同样的处理,从而转印到转印带22上的调色剂像在转印部39中通过二次转印辊13与转印带22的压力接触而转印到纸页上。
转印到纸页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在通过定影部14的定影辊15时,由定影辊15的热和加压辊16的压接而定影在纸页上,并从排出口19排出。另一方面,在感光鼓32上,附着在感光鼓32上的残留调色剂由清洁部33去除。
此外,沿手动托盘8的装置主体1a内侧配设的输送通路是两面印刷用的反转输送通路38。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单元24的感光鼓32。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感光鼓的一端部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感光鼓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2的感光鼓的凸缘部件的立体图,图5是在图2的感光鼓的凸缘部件的环状突起上形成有切口的部分,是凸缘部件形成有凸部的部分的剖视图,图6是在图2的感光鼓的凸缘部件的环状突起上未形成有切口的部分,是凸缘部件形成有凹部的部分的剖视图。
参照图2及图3,感光鼓32具备筒状的鼓主体(鼓管坯)102、配设于该鼓主体102的侧部上的环状的凸缘部件103、嵌合在凸缘部件103的内周部上的轴承104以及接地板105。
鼓主体102是非晶体硅系的感光体,在制造方法上,遍及外周面全长蒸镀有硅层。另一方面,在鼓主体102的端面不蒸镀硅层,并且在鼓主体102的端部开口,在该开口106内压入树脂制的凸缘部件103。
如图3所示,感光鼓32的轴承104在轴支撑于凸缘部件103的内孔117内的同时,嵌合在接地板105的孔121内,在轴承104的内部,可转动地支撑感光鼓32的截面为圆形的鼓轴124(参照图5及图6)被轴支撑。轴承104的一端侧形成有外形为长圆形的长圆部127,在凸缘部件103的外面一侧设有长孔形状的轴承104的长圆部127的容纳部119,轴承104与凸缘部件103固定成一体。另外,对于该固定方法将在后面叙述。在轴承104装配到感光鼓32上的状态下,以鼓轴124(参照图5及图6)为转动中心,鼓主体102、凸缘部件103、接地板105及轴承104构成一体并转动。轴承104由导电性部件形成,通过形成于接地板105上的舌片状的接触片125紧紧地接触轴承104的外周面,能够实现电接触。
接地板105呈弹簧板状并具有弹性,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在六个方向呈辐射状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爪122,从接地板105的中心到爪122的前端为止的长度(径向)形成为比鼓主体102的内周面114的半径稍长。该爪122插入凸缘部件103的切缝120(参照图4)中。在接地板105的中心部形成有孔121。
参照图3及图4,凸缘部件103具有配置于感光鼓32的外侧的环状突部107和位于感光鼓32的内侧的嵌入躯干部108。环状突部107以向凸缘部件103的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凸缘部件103的一端部,并使其外径与鼓主体102的外经大致一致。与鼓主体102的筒部壁厚大致一致地形成环状突部107的高度,在环状突部107的嵌入躯干部108一侧的侧(纵向)面上形成有与鼓主体102的端面118接触的抵接面116。在环状突部107上,沿周向间隔120度地在三处形成有朝向鼓主体102的轴向贯通环状突部107的切口109。
凸缘部件103的嵌入躯干部108在其外周部上形成有凹部111和凸部112,这些凹凸部111、112在嵌入躯干部108的周向上交错地配置。从在凸缘部件103径向对应的位置上的凸部112的表面到凸部112的表面的长度(外径)形成为比鼓主体102的内径稍大。就各个的凹部111而言,在凸缘部件103压入鼓主体102内的状态下,凹部111与鼓主体102的内周面114之间形成间隙S1(参照图6)。在凸缘部件103的另一端侧(鼓主体102的内方一侧)的凸部112的前端部上形成有前端朝向凸缘部件103的径向内侧的尖头倾斜面115。
在多个凸部112中,邻接形成有切口109的位置而配设的凸部112在与环状突部107隔有间隔的位置上形成有凹处113。凹处113配置于在形成有切口109的位置处与鼓主体102的轴平行延伸的延长线上,而且形成为从凸部112的内部朝向鼓主体102的轴向内侧延伸,在凸缘部件103装配在鼓主体102内的状态下,在凹处113的底面和鼓主体102的内周面114之间形成间隙S2(参照图5)。上述三处切口109的各个底面配置于与凸部112的表面相同的面上,而且在与凹部111对应的部分未形成切口109。
在凸缘部件103的嵌入躯干部108的另一端侧,形成有沿凸缘部件103的轴向延伸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六处)切缝120,在嵌入躯干部108的凹凸部111、112的内侧形成有配置接地板105的大致圆环状的收放面123。
在凸缘部件103的中心部上形成有内孔117,如图5及图6所示,在内孔117中嵌合轴承104,借助于该轴承104,感光鼓32轴支撑于鼓轴124上。
如图3所示,为了装配感光鼓32的各个部件,首先在凸缘部件103的内孔117内嵌入轴承104,接着将接地板105装配到凸缘部件103及轴承104上。在进行装配时,由于使接地板105的接触片125啮入轴承104的外周面后卡定,因此,凸缘部件103、轴承104及接地板105装配成一体。预先在鼓主体102的内周面114的端部一侧涂敷热塑性的粘接剂126,并将装配有轴承104及接地板105的凸缘部件103以不使鼓主体102变形的程度轻轻压入。
参照图3及图4,在将凸缘部件103压入鼓主体102内时,凸缘部件103的嵌入躯干部108从图4所示倾斜面115一侧朝向图3所示鼓主体102的开口106插入到内周面114上。利用该倾斜面115使得凸缘部件103向鼓主体102的插入变得容易。沿凸缘部件103的轴向延伸的多个切缝120在鼓主体102的径向上具有弹性,因此具有以下效果使凸缘部件103的插入更为容易并使凸缘部件103向鼓主体102的轻轻压入变得容易,而且对鼓主体102一侧不产生内压。
在凸缘部件103的各个凸部112的倾斜面115一侧形成有棱边128,在压入凸缘部件103时,棱边128的部分将粘接剂126向鼓主体102的内方挤出,或者使粘接剂126流入位于其两侧的凹部111或凹处113内。在凹处113,凹处113的角部对粘接剂126起隔挡129的作用,在隔挡129的部分能够储存粘接剂126。由于凸部112的表面与鼓主体102的内周面114紧密接触,因此,凹部111内的粘接剂126不会进入凸部112和内周面114的接触面之间。
由于形成于凸缘部件103上的切口109形成在凸缘部件103有凸部112的位置上,因此,粘接剂126不会从切口109流出。若凸缘部件103装配到鼓主体102中,则环状突部107的抵接面116与鼓主体102的端面118抵接,在形成有切口109的部分,鼓主体102的端面118部分地露出于外部。
若涂敷在鼓主体102的内周面上的粘接剂126凝固,则由粘接剂126的厚度限制凸缘部件103的动作,鼓主体102被止动。尤其,因为在凹处113的隔挡129的部分储存有粘接剂126,因此,能够形成已凝固的厚度较厚的粘接层,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止转限制效果。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鼓主体102的内周面114的周向整体上涂敷粘接剂126,粘接剂126也不会从切口109流出,能够省去如现有技术中所说明的那样严格管理粘接剂的涂敷位置和粘接剂的涂敷量等所需的人力和时间。
参照图5及图6,接地板105形成为爪122的径向长度比鼓主体102的内周面半径稍长,通过爪122与鼓主体102的内周面114接触,能够实现接地板105与鼓主体102的导通。
即,如下进行感光鼓32的导通试验使未图示的测试器等检测用一方的检测用测头与在切口109的位置上的鼓主体102的端面118接触,并使另一方的检测用测头与例如轴承104或鼓轴124接触。完全导通的情况是,按鼓主体102、接地板105、轴承104的顺序导通。至于切口109的大小,只要具有检测用测头能够进入程度的间隙即可。另外,虽然使切口109和凸部112的面为同一面,但未必一定要成为同一面。
至于该凸缘部件103的切口109的设置数量最好是如图2所示,观察鼓主体102的端部,即使检测时处于任意的转动角度,也能目测到一个切口109的数量。因此,在不易看到感光鼓32的端部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切口109的设置数量;在容易看到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切口109的设置数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只说明了感光鼓32的一端侧,但接地板105只设在一端侧便足够。然而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在感光鼓32的两端部上配设,将接地检测用的切口109形成在感光鼓32的两端部上,以便无论从哪一个方向都能进行检测。
虽然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对本发明当然可进行各种变型或变更。
图7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凸缘部件103的变型例,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凸缘部件103上,虽然在凸部112上形成了凹处113,但像这样作为省略了凹处113的形态,对形态进行简化也可以。另外,凹处113的形状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矩形,但也可以形成为U字形或梯形。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非晶体硅(A-Si)系的鼓主体52为例进行了说明,而对鼓主体来讲要适于在鼓主体的外周面整体上设置感光层,因此,只要是这种鼓主体(例如为OPC鼓)就能适用本发明。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感光鼓具备形成静电潜像的鼓主体和安装在该鼓主体的端部上的凸缘部件,该凸缘部件具备覆盖上述鼓主体的端面的环状突部和邻接该环状突部而配置并嵌入上述鼓主体的内周部的躯干部,由于在上述环状突部上形成有使上述鼓主体的端面露出的切口部,在上述躯干部上形成有与上述鼓主体的内周面接触的凸部,并使上述切口部邻接上述凸部的位置而形成,所以借助于凹部能够防止粘接剂向鼓主体的外侧漏出,从而能够省去对粘接剂严格的工序管理。
就上述发明而言,由于在上述凸部形成有从该凸部的内部向上述环状突部的相反一侧延伸到该凸部的端部的凹处,因此,在与凹处相对的鼓主体的内周面上也附着粘接剂,因而增加了粘接剂和凸部之间的干涉部,从而感光鼓与凸缘部件之间的固定力进一步增大。
权利要求
1.一种感光鼓,其特征在于,具备形成静电潜像的鼓主体和安装在该鼓主体的端部上的凸缘部件,该凸缘部件具备覆盖上述鼓主体的端面的环状突部和邻接该环状突部而配置并嵌入上述鼓主体的内周部的躯干部,在上述环状突部上形成有使上述鼓主体的端面露出的切口部,在上述躯干部上,在与切口部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与上述鼓主体的内周面接触的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鼓,其特征在于,在从上述凸部的端部直到上述环状突部之间,形成有从上述凸部的端部朝向上述环状突部一侧延伸的凹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鼓,其特征在于,将接触上述鼓主体的内周面而配设并将该鼓主体接地的接地板安装在转动自如地轴支撑上述鼓主体的轴部的轴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凸缘部件的躯干部上,相对上述鼓主体的内周面隔有间隙地形成有凹部,并在上述鼓主体的内周面方向上交互地形成有该凹部和上述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光鼓,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凹部相对的上述鼓主体的内周面上附着上述粘接剂。
6.一种鼓单元,具备感光鼓、带电部及清洁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感光鼓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鼓。
7.一种图像形成单元,具备感光鼓、带电部、清洁部及显影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感光鼓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鼓。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鼓、带电部、清洁部、显影部、供纸部、转印部及定影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感光鼓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防止粘接剂从凸缘部件的接地确认用的切口漏出的感光鼓以及具备有该感光鼓的鼓单元、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在嵌入鼓主体的端部的凸缘部件上,具备覆盖鼓主体的端面的环状突部和沿鼓主体的内周面交互形成有与鼓主体的内周面接触的凸部及相对鼓主体的内周面隔着间隔的凹部的躯干部。在与鼓主体的凹部相对的内周面上,涂敷有用于凸缘部件的止转的粘接剂。在环状突部上形成有使鼓主体的端面露出的切口部。并且,使切口部形成在邻接凸部的位置上。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063846SQ20071010440
公开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8日
发明者新浩史 申请人: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