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减小载像部件与转印部件间压力的机构的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62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减小载像部件与转印部件间压力的机构的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转印部件的成像设备,所述转印部件与载像部件一起形成辊隙部分,并且将载像部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背景技术
在电摄影成像设备中,转印辊用于在记录介质经过转印辊与载像部件之间形成的辊隙部分时,将载像部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如果在感光部件和转印部件彼此压力接触时运输这种成像设备,则具有转印部件永久变形、转印部件和感光部件之间发生摩擦以及由于应用到转印部件上的削弱材料或桥接材料而导致感光部件损伤等风险。另外,当运输成像设备时,设备经常被置于类似于船舱的环境中,其中温度等变化要比办公室内更明显。这导致上述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提出了下面一些技术。
例如,在一种已知的成像设备中,将相关的感光部件和处理部件整体形成为一种能够可拆卸地连接到设备主体上的盒。当此类成像设备包装运输时,将盒从设备主体上拆下并独立于设备主体进行包装。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包括感光部件的盒独立于设备主体进行包装,所以不会发生上述问题。然而,由于独立包装的盒是与设备主体一起存放在单独的箱子中,所以需要大箱子,这将导致运输和航运成本增加。
公开号为2003/209464(A1)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成像设备的包装装置,该装置将包装的调色剂盒容纳在用于存放纸张的纸张存放空间内。然而,根据这种公开方案,成像设备中的纸张存放空间必须足够大以容纳包装的调色剂盒,因此相应增加了用于包装这种成像设备的包装装置的尺寸。因此,即使将调色剂盒置于成像设备的纸张存放空间中,独立包装的调色剂盒也是与设备主体一起被包装在单独的包装装置中。因此,不能解决与包装箱的尺寸以及运输和航运成本相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该设备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改进设置设备主体的可行性,并保证转印部件的初始化。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被构造成支撑盒的支撑部分,所述盒可拆卸地连接到成像设备的主体,并包括被构造成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可旋转的载像部件;以及被构造成从所述载像部件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部件,所述转印部件置于所述主体中,并且可在所述主体中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转印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在所述转印部件和所述载像部件之间限定辊隙部分。所述第二位置比所述第一位置更加远离所述载像部件。在所述盒连接到所述主体时输送所述主体,在输送所述主体时所述转印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并且在输送所述主体之后旋转所述载像部件时,所述转印部件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被构造成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载像部件;被构造成从所述载像部件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辊,所述转印辊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转印辊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在所述转印辊和所述载像部件之间限定辊隙部分,所述第二位置比所述第一位置更加远离所述载像部件;被构造成在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上压迫所述转印辊的压力部件;被构造成将所述转印辊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的保持部件;以及当所述转印辊旋转时移动的释放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响应于所述释放部件的移动而移动,从而所述转印辊从所述保持部件上释放。
结合附图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像盒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印单元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辊隙部分由载像部件和转印辊形成。
图3B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印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辊隙部分由载像部件和转印辊形成。
图4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印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载像部件和转印辊彼此分离。
图4B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印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载像部件和转印辊彼此分离。
图5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印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显示了释放操作的执行方式。
图5B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印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显示了释放操作的执行方式。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印辊周围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印辊周围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8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印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辊隙部分由载像部件和转印辊形成。
图8B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印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辊隙部分由载像部件和转印辊形成。
图9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印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载像部件和转印辊彼此分离。
图9B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印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载像部件和转印辊彼此分离。
图10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印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载像部件从设备主体上拆下。
图10B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印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载像部件从设备主体上拆下。
图11A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印部件周围部分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1B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印部件周围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2A是转印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显示了第二实施方式中释放操作的执行方式。
图12B是转印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显示了第二实施方式中释放操作的执行方式。
图13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印部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4A是转印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显示了第二实施方式中释放操作的执行方式。
图14B是转印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显示了第二实施方式中释放操作的执行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实施方式中所述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位置能够根据本发明所应用的结构以及不同的条件进行修改。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下面所述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声明。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具有可拆卸处理盒的激光打印机将作为成像设备的一个实例进行解释。
『电摄影成像设备的示例性结构』
参照图1和图2,成像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将根据记录介质S如记录纸的运动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设备主体E通过电摄影方法在记录介质S上形成图像。纸输送单元1将记录介质S输送到成像单元2,在这里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然后,将记录介质S输送到定影单元3,调色剂图像在这里定影。然后,将记录介质S输送到排出单元。存放一堆记录介质S的纸匣11位于设备的下部中。在纸输送单元1中,纸匣11中的记录介质S由逆时针旋转的供纸辊12从顶部相继取出,并通过一对输送辊13和14向成像单元2输送。
传感器控制杆15和光斩波器(photointerrupter)16设置于成像单元2附近,用于在记录介质S从旁经过时检测记录介质S。在检测记录介质S之后经过预定时间,激光扫描器21向感光部件22发射对应图像信息的激光束,感光部件22用作载像部件并顺时针旋转。因此,在感光部件22上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通过处理盒P中包括的显影单元显影。感光部件22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作为非定影图像通过转印单元中作为转印部件的转印辊24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将上面形成有非定影图像的记录介质S输送到定影单元3,以实施定影操作。在定影操作之后,记录介质S离开定影单元3,并通过一对排出/输送辊33输送到设备上部中设置的排出单元。
在图1中,电气单元4包括设备的供电单元和用于控制设备的控制板。
下面将描述在记录介质S的两面上进行记录的双面记录操作。在双面记录操作中,当在其一面上记录有图像的记录介质S离开定影单元3之后,执行转回操作,以通过在反方向驱动输送辊31和旋转排出/输送辊33而返回记录介质S。然后,记录介质S通过一对输送辊41和42被再次输送到成像单元2,并且按照上述的方式在记录介质S的背面上记录图像。然后,排出记录介质S。
当记录介质S将从手动供纸单元5供送时,首先,打开手动供纸托盘51,并将记录介质S置于手动供纸托盘51上。置于手动供纸托盘51上的记录介质S通过顺时针旋转的供纸辊52从顶部相继供送,并通过一对输送辊14输送到成像单元2。记录介质检测传感器53检测托盘51上是否存在或者不存在记录介质S。记录介质S到达成像单元2之后执行的操作类似于上述操作,因此省略其具体说明。
在处理盒P中,当电压供应给作为充电单元的充电辊23时,感光部件22旋转并被均匀充电。电压从设备主体E的电气单元4中的充电触点(未显示)供应给处理盒P中的充电触点(未显示),然后供应给充电辊23。接下来,激光扫描器21向感光部件22发射对应图像信息的激光束,从而在感光部件22上形成潜像。然后,该潜像利用显影单元中的调色剂进行显影。
充电辊23布置成与感光部件22接触,以便对感光部件22充电。充电辊23通过感光部件22的旋转而旋转。显影单元通过使用显影辊25将调色剂供应给感光部件22的显影区域而显影感光部件22上形成的潜像。在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辊24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之后,感光部件22上剩余的调色剂通过用作清洁单元的清洁刮片27除去。因此,感光部件22准备好下一次成像操作。
鼓形光闸(drum shutter)28在处理盒P从设备主体E上分离时关闭以保护感光部件22,并且当处理盒P连接到设备主体E时打开,如图1中所示。处理盒P在能够执行成像操作的位置连接到设备主体E。
如图2中所示,处理盒P包括彼此连接一体的感光部件单元C和显影单元D。感光部件单元C包括感光部件22、充电辊23、清洁刮片27等。显影单元D包括显影辊25、调色剂容器29等。
处理盒P能够由用户可拆卸地连接到设备主体E。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在处理盒P连接到设备主体E时包装并运输给用户,如下面详细描述的。
『转印单元的示例性结构和基本操作』下面将描述上述成像设备中包括的转印单元的示例性结构和操作。
图3A和图3B是转印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转印部件与感光部件压力接触(载像部件和转印部件形成辊隙部分)。图4A和图4B是转印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感光部件和转印部件彼此分离。图5A和图5B是转印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显示了释放操作。图3B、4B和5B分别显示了从图3A、4A和5A中所示的结构中除去了分离钩64上的释放面64C以及释放部件64的状态。图6是图3A中所示状态中的转印单元的透视图,图7是图3B所示状态中的转印单元的透视图。
如图3A和图3B所示,转印辊24包括辊部件24a和位于辊部件24a每个末端的轴部分24b。轴部分24b由各自的轴承60可旋转地支撑。每个轴承60由设备主体E中的轴承支撑部分61支撑,并通过作为压力部件的转印弹簧62向感光部件22压迫。在处理盒P没有连接的状态下(即,在感光部件22从设备主体E分离的状态下),轴承60上提供的突出部分60a通过与轴承支撑部分61上提供的挡块部分61a相接触而防止轴承60释放。轴承60为U形,并且转印辊24在处理盒P没有连接时容易更换。另外,如图6所示,轴盖63在转印辊24每个末端连接到轴部分24b,以便防止纸上的灰尘等进入到轴部分24b与轴承60之间的空间内。
转印辊24可在第一位置(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位置)和第二位置(图4A和图4B中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转印辊24与感光部件22压力接触,在第二位置转印辊24与感光部件22分离。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转印辊24与感光部件22分离的位置描述为第二位置的一个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转印辊24的第二位置也可以是消除或减小作用到感光部件22上的压力的位置。
当转印辊24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转印辊24被闭锁在第二位置。然后,当转印辊24接收到旋转驱动力时,转印辊24由于转印弹簧62的力而从闭锁状态释放,并从第二位置移动(返回)到第一位置。这将在下面作更详细描述。
用于闭锁轴承60和轴盖63的分离钩64由设备主体E中设置的分离钩支撑件65枢转地支撑。分离钩64通过弹性部件(未显示)向转印辊24压迫,即在图4B中箭头D所示的方向。分离钩64用作闭锁部件,用于将转印辊24闭锁在第二位置。当转印辊24位于第一位置时,分离钩64的挡块部分64a与轴承60末端的突出部分60b接触,如图3B所示。
图8A、8B、9A和9B是分别通过在图3A、3B、4A和4B中以虚线另外画出齿轮而得到的视图,这些齿轮用于将旋转力传递给转印辊24。感光部件齿轮(载像部件齿轮)26和转印齿轮67各自固定到感光部件22和转印辊24,从而能够传递驱动力。在图8A、8B、9A和9B,齿轮26和67通过节圆显示。当处理盒P连接到设备主体E时,感光部件齿轮26和转印齿轮67彼此啮合,从而设备主体E的动力能够从感光部件22传递到转印辊24。在此状态下,感光部件22旋转,并且转印辊24通过感光部件22的旋转而旋转。因此,在输送记录介质S的同时执行将感光部件22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的操作。感光部件齿轮26和转印齿轮67的齿高设置成,即使当转印辊24从感光部件22上分离而齿轮26和67节圆之间的间距增加时,齿轮26和67也能够保持啮合状态。因此,驱动力能够传递到转印辊24,并且转印辊24能够旋转而与转印辊24是否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无关。当转印辊24旋转时,固定在转印辊24轴部分24b上的释放部件66也旋转。
参照图4A、4B、5A和5B,设置在转印辊24上的释放部件66用于取消转印辊24闭锁在第二位置的状态。当转印辊24旋转时,释放部件66按照箭头D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动分离钩64,从而取消分离钩64的闭锁状态。因此,当转印辊24旋转时,转印辊24与感光部件22接触。
如果转印辊24移动到第一位置,同时处理盒P连接到设备主体E,转印辊24的辊部件24a将与感光部件22接触。因此,如图3A和3B所示,转印辊24的辊部件24a沿着感光部件22的圆周向内变形,从而形成辊隙部分。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处理盒P连接到设备主体E之前,能够容易执行转印辊24的分离操作。下面将描述转印辊24的分离操作。在转印辊24的分离操作之后,处理盒P连接到设备主体E。此时,感光部件22和转印辊24由于上述分离操作而在稳定的状态下彼此分离。在此状态下,将成像设备包装并通过各种路线进行运输。由于成像设备是在处理盒P连接到设备主体E的状态下包装,所以包装箱小,提高了运输效率。在用户打开包装并安装设备时,通过启动设备主体而可以方便地取消转印辊24的分离状态。因此,可以将转印辊24设置到能够执行成像操作的状态,而不需要用户执行复杂的任务。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转印辊24的分离操作以及用于取消分离状态的释放操作。
『示例性分离操作』下面将描述在处理盒P连接到设备主体E时用于防止处理盒P中的感光部件22接触转印辊24的转印辊24分离操作。
操作者在处理盒P连接到设备主体E之前执行转印辊24的分离操作。更具体地,操作者在图10B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向下压迫轴盖63的上部以抵抗转印弹簧62的压力。因此,转印辊24、轴承60、轴盖63、释放部件66和转印齿轮65移动而离开要放置感光部件22的位置。此时,如图10B所示,分离钩64的挡块部分64a从轴承60的突出部分60b的边缘分离,分离钩64由于弹性部件(未显示)的压迫力而在图10B中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动。因此,分离钩64的闭锁部分64b保持轴盖63的突出部分63a抵抗转印弹簧62的压迫力,从而保持转印辊24的分离状态。因此,当转印辊24从放置感光部件22的位置移动到转印辊24分离的第二位置时,分离钩64移动到闭锁位置(图9A和9B中所示的位置),以便将转印辊24闭锁在第二位置。
分离钩64的挡块部分64a锁住轴承60,同时在挡块部分64a与突出部分64b之间具有小的间隙。因此,即使当轴盖63由于转印弹簧62的压迫力而弯曲时,也能通过利用分离钩64锁住轴承60而保持转印辊24的分离状态。
在分离操作中,如果释放部件66的释放部分66a位于释放部分66a与分离钩64的接收面64c相接触的位置时,接收面64c推动释放部分66a,从而旋转转印辊24。因此,转印辊24能够容易地设置到分离状态。更具体地,作用于分离钩64以便将分离钩64移动到解锁位置的具有释放部分66a的释放部件66与转印辊24一起旋转。因此,释放部分66a不会阻碍转印辊24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移动。
如上所述,感光部件22和转印辊24彼此分离的状态能够通过非常简单的过程来建立,并且在运输或航运设备时能够稳定地保持该分离状态。结果,在运输或航运设备时,能够避免转印辊24永久变形、转印辊24与感光部件22之间发生摩擦、由于应用于转印辊24上的削弱材料或桥接材料而造成感光部件22损伤等问题。
『示例性释放操作』在上述分离操作之后,将处理盒P连接到设备主体E,并包装和运输成像设备。然后,当用户启动设备主体E时,转印辊24从分离状态释放,以便执行成像操作。下面将详细描述释放操作。
当启动设备主体E时,设备主体E驱动感光部件22。因此,如图9A所示,由于感光部件齿轮26与转印齿轮27之间的啮合,转印辊24和释放部件66在箭头B所示的方向旋转。因此,释放部件66的释放部分66a推动分离钩64的接收面64c,从而使分离钩64在图9A中箭头C所示的方向移动。因此,如图3B所示,分离钩64的闭锁部分64b移离轴盖63的突出部分63a。另外,分离钩64的挡块部分64a移离轴承60的突出部分60b,并建立分离钩64的挡块部分64a与轴承的突出部分60b接触的状态,如图3B所示。结果,轴承60通过转印弹簧62向感光部件22压迫,因此转印辊24移动到图8B中所示的正常操作位置。因此,释放部件66由感光部件22施加的驱动力驱动,因此转印辊24从分离钩64上解锁,并由于转印弹簧62的力而返回到转印辊24与感光部件22压力接触的第一位置。
如上所述,用户不需要执行任何特殊的任务,便能够自动取消转印辊24的分离状态。因此,能够通过启动设备主体E简单地建立感光部件22与转印辊24彼此压力接触的正常操作状态。结果,能够避免上述问题(转印辊永久变形、转印辊与感光部件之间发生摩擦、由于应用于转印辊上的削弱材料或桥接材料而造成感光部件损伤等)。另外,能够改进成像设备的使用性。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感光部件22包括在处理盒P中。然而很清楚,在感光部件22包括在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E中的结构中也能获得类似效果。
另外,虽然驱动力是通过感光部件22上设置的感光部件齿轮26传递到转印辊24,但是很清楚,在转印辊24通过与之压力接触的感光部件22的旋转而驱动的结构中也能获得类似效果。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部件具有类似功能的部件通过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并且省略其详细说明。因此,下面仅仅描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
图11A和11B是包括在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中的转印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1A显示了感光部件从设备主体上移除的状态,图11B显示了转印部件与感光部件压力接触的状态。图12A和12B是转印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显示了释放操作的执行方式。图13是图11B中所示的转印单元的透视图。
『转印单元的示例性结构和基本操作』下面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中包括的转印单元的结构和基本操作。如图11A至14B所示,转印部件124包括与感光部件22压力接触的转印垫124a,主体124b,以及位于转印部件124每个末端的轴部分124c。主体124b由设备主体E中的转印部件支撑部分(未显示)支撑,使得主体124b能够沿着转印部件124开始接触光感部件22的方向移动。主体124b通过用作压力部件的转印弹簧162向光感部件22压迫。当处理盒P未连接时(当光感部件22从设备主体E中移除时),如图11A所示,转印部件124接触挡块部分(未显示),从而防止转印部件124从设备主体E上分离。
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转印部件124在第一位置(图11A和图11B中所示的位置)和第二位置(图12A和图12B中所示的位置)之间可移动,在第一位置转印部件124与感光部件22压力接触,在第二位置转印部件124与感光部件22分离。虽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转印部件124与感光部件22分离的位置描述为第二位置的一个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转印部件124的第二位置也可以是消除或减小作用到感光部件22上的压力的位置。
在转印部件124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之后,转印部件124被闭锁在第二位置。另外,当转印部件124接收到感光部件22的设备主体的驱动力时,闭锁状态被取消,转印部件124由于转印弹簧162的力而从第二位置移动(返回)到第一位置。这将在下面作更详细描述。
用于将转印部件124闭锁在分离状态的分离钩164由设备主体E中的分离钩支撑部分(未显示)支撑,使得分离钩164能够在图11A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移动。分离钩164通过弹性部件167向转印部件124压迫。分离钩164用作闭锁部件,用于将转印部件124闭锁在第二位置。在正常操作状态,分离钩164的一端与释放部件166接触,如图11B所示。
如图14A和14B所示,释放部件166具有用于取消分离状态的释放部分166a,并且可旋转地支撑在转印部件124的轴部分124c上,使得释放部件166能够与释放齿轮165一起旋转。转印部件124上设置的释放部件166用作解锁部件,用于取消转印部件124通过分离钩164闭锁在第二位置的状态。
当制造设备主体E时,在连接处理盒P之前,操作者执行非常简单的转印部件124分离操作。下面将描述转印部件124的分离操作。在转印部件124的分离操作之后,处理盒P连接到设备主体E。此时,感光部件22和转印部件124由于上述分离操作而在稳定的状态下彼此可靠地分离。在此状态下,将成像设备包装并通过各种路线进行运输。由于成像设备是在处理盒P连接到设备主体E的状态下包装,所以包装箱小,提高了运输效率。在打开包装并安装设备时,用户启动设备主体。由于设备主体的启动,转印部件124的分离状态被取消,从而能够执行正常操作。因此,建立了能够执行成像操作的状态,而不需要用户执行特殊的任务。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转印部件124的分离操作以及用于取消分离状态的释放操作。
『示例性分离操作』下面将描述在处理盒P连接到设备主体E时用于防止处理盒P中的感光部件22接触转印部件124的转印部件124分离操作。
操作者在处理盒P连接到设备主体E之前执行转印部件124的分离操作。更具体地,操作者在图11A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向下压迫转印部件124的上部以抵抗转印弹簧162的压力。因此,转印部件124、释放部件166和释放齿轮165移动而离开要放置感光部件22的位置。此时,如图12A所示,分离钩164的末端部分从释放部分166上释放,并且分离钩164由于弹性部件167的压迫力而在图11A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移动。然后,如图12A所示,分离钩164的闭锁部分164a压迫分离部件166以抵抗转印弹簧162的压迫力,从而保持转印部件124的分离状态。因此,当转印部件124从放置感光部件22的位置移动到转印部件124分离的第二位置时,分离钩164移动到闭锁位置(图12A和12B中所示的位置),以便将转印部件124闭锁在第二位置。
在分离操作中,如果释放部件166的释放部分166a位于释放部分166a与分离钩164的末端部分相接触的位置时,释放部分166a由分离钩164的末端部分推动,释放部件166因此旋转。因此,释放部分166a不会阻碍转印部件124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移动。因此,通过将转印部件124简单地移动到第二位置,分离钩164能够移动到图12A所示的位置,并且能够保持转印部件124的分离状态。
如上所述,感光部件22和转印部件124彼此分离的状态能够通过非常简单的过程来建立,并且在运输或航运设备时能够稳定地保持该分离状态。结果,在运输或航运设备时,能够避免转印部件124永久变形、转印部件124与感光部件22之间发生摩擦、由于应用于转印部件124上的削弱材料或桥接材料而造成感光部件22损伤等问题。另外,由于感光部件22不是用来保持分离状态,所以感光部件22在其纵向(轴向)方向上的尺寸能够减小。因此,能够减小设备主体E的尺寸。
『示例性释放操作』在上述分离操作之后,将处理盒P连接到设备主体E,并包装和运输成像设备。然后,当用户启动设备主体E时,转印部件124从分离状态释放,以便能够执行正常操作。下面将详细描述释放操作。
当启动设备主体E时,释放部件166在图12B中箭头C所示的方向由设备主体E驱动。在图14A和14B中,驱动齿轮系中包括的齿轮通过虚线表示。来自设备主体E的驱动力通过中间齿轮168进行传递,并旋转转印部件124的释放齿轮165。因此,释放部件166在图14B中箭头C所示的方向旋转。释放部件166的释放部分166a推动分离钩164的末端部分,从而使分离钩164的末端部分在图14B中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动。因此,分离钩164的闭锁部分164a从释放部件166上分离。结果,转印部件124通过转印弹簧162向感光部件22压迫,从而移动到图11B中所示的位置。因此,释放部件166由设备主体E施加的驱动力驱动,转印部件124从分离钩164上解锁,并由于转印弹簧162的力而返回到转印部件124与感光部件22压力接触的第一位置。
如上所述,用户不需要执行任何特殊的任务,便能够自动取消转印部件124的分离状态。因此,能够通过启动设备主体E简单地建立感光部件22与转印部件124彼此压力接触的正常操作状态。结果,能够避免上述问题(转印辊永久变形、转印辊与感光部件之间发生摩擦、由于应用于转印辊上的削弱材料或桥接材料而造成感光部件损伤等)。另外,能够改进成像设备的使用性。
虽然上面对垫式转印部件124作为实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很清楚,当转印部件124是通过与之压力接触的感光部件22的旋转而旋转的辊时,也能获得类似效果。
其它示例性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有单个可拆卸处理盒的成像设备作为一种实例进行了描述。然而,处理盒的数量不限于此,本发明还可以有效应用于具有多个可拆卸处理盒的成像设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其中集成有感光部件、用作处理感光部件的处理单元的充电单元、显影单元和清洁单元的处理盒作为能够可拆卸地连接到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上的可拆卸处理盒的一种实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包括感光部件的任意类型的盒都可以使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打印机作为成像设备的一种实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成像设备还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传真机、具有复印机和传真机功能的多功能机等等。还是在此情况下,通过将本发明应用于包括载像部件和与载像部件接触的转印部件的转印单元能够获得类似效果。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将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的修改、等价结构和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被构造成支撑盒的支撑部分,所述盒可拆卸地连接到成像设备的主体,并包括被构造成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可旋转的载像部件;以及被构造成从所述载像部件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部件,所述转印部件设置于所述主体中,并且可在所述主体中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转印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在所述转印部件和所述载像部件之间限定辊隙部分,所述第二位置比所述第一位置更加远离所述载像部件,其中,在所述盒连接到所述主体时输送所述主体,在输送所述主体时所述转印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并且在输送所述主体之后旋转所述载像部件时,所述转印部件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转印部件通过接收所述载像部件的旋转力而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转印部件是转印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转印辊在旋转的同时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转印辊通过从所述载像部件接收旋转力而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被构造成在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上压迫所述转印辊的压力部件;被构造成将所述转印辊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的保持部件;当所述转印辊旋转时移动的释放部件,其中,所述保持部件响应于所述释放部件的移动而移动,从而所述转印辊从所述保持部件释放。
7.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被构造成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载像部件;被构造成从所述载像部件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辊,所述转印辊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转印辊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在所述转印辊和所述载像部件之间限定辊隙部分,所述第二位置比所述第一位置更加远离所述载像部件;被构造成在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上压迫所述转印辊的压力部件;被构造成将所述转印辊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的保持部件;以及当所述转印辊旋转时移动的释放部件,其中,所述保持部件响应于所述释放部件的移动而移动,从而所述转印辊从所述保持部件上释放。
全文摘要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感光部件和转印辊,感光部件和转印辊通过转印弹簧的力而彼此压力接触以在二者之间限定辊隙部分。转印辊可在与感光部件压力接触的第一位置和消除或减小所述压力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转印辊被推到第二位置时,转印辊被闭锁在第二位置,并且可在此状态下输送设备。当启动设备并驱动感光部件时,转印辊被解锁并通过转印弹簧的力而回到第一位置,从而在转印辊和载像部件之间再次形成辊隙部分,激活成像操作。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063865SQ20071010477
公开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7日
发明者松原英之, 西本一成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