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形成方法以及图片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22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片形成方法以及图片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片形成方法和/或图片形成装置,由此创设具有高质量图像的图片。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或具有复印、打印、扫描以及传真中的二种或更多功能的复合机,在记录媒体(例如纸)上依据图像数据通过电子照相方法形成调色剂图像。在这样的方法中,充电装置使图像承载体(例如感光体)带电,光学装置向感光体的的带电表面发射光束,依照图像数据在感光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静电潜影图像由显影剂(例如调色剂)进行显影,以在感光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装置将在感光体上调色剂图像转印在片材(片材指纸或其他片状的材料)上。定影装置向带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施加热以及压力将调色剂图像固定在片材上。带有固定的调色剂图像的片材图像被排到图像形成装置外面。先有技术图像形成装置可以用各种方法来生成具有增强的光泽的图像。例如,特开2002-341623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使用一种特殊的调色剂以形成具有增强的光泽的光学图像,其中,例如,可以在定影之前将透明调色剂均匀的施加在具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上。定影后,照相图像就形成在片材上。但是,该技术要经常全面的提供透明的调色剂,图像部与非图像部的调色剂的厚度的不均会使定影部的负荷过大。另一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开2004-191678)是使用特殊的记录媒体(例如,记录纸)来提供增强的光泽。例如,记录片材可以在其正面或反面具有热塑性树脂层。在调色剂图像在记录片材上定影后,进一步施加热以及压力于具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由此就可以在记录片材上形成均匀的光泽。但是,该技术要与下述的特开2003-270991以及特开2001-305894中公开的特殊定影装置一起运用才可以取得其效果,所以具有装备复杂,成本高的问题。另一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是用包括具有第一以及第二定影部件的定影装置来提供增强的光泽。在第一定影部件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后,第二定影部件包括一个平滑的带,其将调色剂图像在片材再一次融化。将带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冷却以及从带上分离。该平滑的带就可以赋与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均匀的光泽。另一个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定影辊,冷却器被被配置定影辊之中。在调色剂图像固定在片材上之后,冷却器对带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进行冷却。在冷却的调色剂图像的温度下降至或低于软化点或熔点时,将带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从定影辊上分离下来,以形成光泽图像和/或无光泽的图像。另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是适用具有相同尺寸的透明以及非透明片材。透明片材叠置在非透明片材之上,由此,调色剂图像被挟在透明片材以及非透明片材之间。在这种配置中,透明片材相对于非透明片材需要处于适宜的位置。由此,如透明片材以及非透明片材发生错位,该透明以及非透明片材的突出的部分需要切掉以及要加以调整。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到透明片材后,透明片材可以具有大的厚度,这是由于透明片材需要有一定的刚性,以便耐住搬运以及转印。进一步,透明片材的材料需要适于转印。由此,透明片材的材料以及厚度有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1.一种图片形成方法,包括供给包括非透明层的第一片材;转印调色剂图像于第一片材的可携带调色剂图像的表面;使包括基层以及透明层的第二片材,与第一片材结合在一起,并且将调色剂图像夹在第一片材的携带调色剂图像的表面以及第二片材的透明层之间;以及将基层从第二片材分离下来,并且同时进行调色剂图像定影。2.上述i的图片形成方法中,其中分离辑巻起基层以将该基层从第二片材上分离下来。3.上述l的图片形成方法,其中,透明层包括加热可以在基层以及透明层之间提供粘着力,以及提供将基层从第二片材分离下来的分离力的层,所述分离力可以通过用于调色剂图像的定影的热而得到提高,由此从第二片材将基层分离下来,并且将第二片材的透明层粘到第一片材上。4.上述l的图片形成方法中,透明层包括粘结层,该粘结层包括热感性粘结材料,并与携带调色剂图像的第一片材的表面相接触,其中的热感性粘结材料包括固体增塑剂以及热塑性树脂乳液。5.上述2的图片形成方法中,透明层包括加热可以在基层以及透明层之间提供粘着力以及提供将基层从第二片材分离下来的分离力的层,该分离力通过用于调色剂图像的定影的热而得到提高,由此从第二片材将基层分离下来,并且将第二片材的透明层粘到第一片材上。6.上述2的图片形成方法中,透明层包括粘结层,该粘结层包括热感性粘结材料,并与携带调色剂图像的第一片材的表面相接触,其中的热感性粘结材料包括固体增塑剂以及热塑性树脂乳液。7.上述3的图片形成方法中,透明层包括粘结层,该粘结层包括热感性粘结材料,并与携带调色剂图像的第一片材的表面相接触,其中的热感性粘结材料包括固体增塑剂以及热塑性树脂乳液。8.—种图片形成装置,包括供给器,其供给包括非透明层的第一片材;转印部件,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供给的第一片材的可携带调色剂图像的表面上;夹持部,其使调色剂图像夹持在第一片材以及包括基层以及透明层第二片材之间,并且将第二片材的透明层配置为面对第一片材的携带调色剂图像的表面;分离器,将基层从第二片材上分离下来;以及定影部件,将夹在第一片材以及第二片材之间的调色剂图像定影。9.上述8的图片形成装置中,分离器通过分离力将基层从透明层上分离下来,分离力是由定影部件产生的热施加的,分离器将基层巻起。图l是图片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图2是图l中描述的图片形成装置中使用的第一片材以及第二片材图片的截面图。图3作为本发明的图片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是在图3中表示的图片形成装置的扩大截面图。本发明附图仅是为了对发明进行说明,对本发明无任何限制。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中,同样的标志表示相同或相对应的部分,特别是在图l中,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描述。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包供纸盘4A以及4B,人工供纸盘MF,定位辊对5,光学写入装置3,四个图像形成装置1Y、1M、1C、以及1K,调色剂供给容器TC,转印装置6,清洁器85,定影装置7,和/或输出盘8。图像形成设备1Y、1M、1C以及1K分别包括感光体单元2Y、2M、2C以及2K。感光体单元2Y、2M、2C以及2K分别包括感光体11Y、IIM、11C以及11K和/或显影装置10Y、IOM、10C以及10K。转印装置6包括转印带60和/或第一转印辊67Y、67M、67C以及67K。图像形成装置100,作为图片形成装置,可以是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具有复印、传真、打印以及扫描等功能中的二个或以上的功能的复合机。根据本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可以以电子照相方法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打印机。供纸盘4A以及4B被配置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下段。装在供纸盘4A以及4B记录媒体(例如,片材P)包括普通纸。手工供纸MF被配置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一侧。该手工供纸装置MF装有记录媒体(例如片材P)包括厚纸以及0HP(overheadprojector)透明薄膜。片材P被从供纸装置4A,供纸装置4B,或手工供纸装置MF送往定位辊对5。光学写入设备3被配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Y、1M、1C以及1K之上。光学写入装置3包括光源(图中未绘出),多棱反射镜(图中未绘出),fe透镜禾B/或反射镜。光学写入装置3根据图像数据发射激光束到各感光体11Y、IIM、11C以及11K的表面,由此在感光体11Y、IIM、11C以及IIK上形成静电潜影。图像形成设备1Y、1M、1C以及1K分别形成黄色、品红、青绿以及黑色调色剂图像。根据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图像形成装置1Y、1M、1C以及1K被安排为所列顺序。但是,图像形成装置1Y、1M、1C以及1K也可以以其他顺序排列。包含在图像形成设备1Y、1M、1C以及1K中的感光体单元2Y、2M、2C以及2K分别包括感光体11Y、IIM、11C以及11K;充电器(图中未绘出);显影装置10Y、IOM、10C以及10K和/或清洁器(图中未绘出)。各个感光体11Y、IIM、11C以及11K都为鼓状并作为图像承载体来承载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设备1Y、1M、1C以及1K被以如此顺序配置,即感光体11Y、IIM、IIC以及11K的回转轴被配置相互平行以及在感光体11Y、IIM、11C以及11K在纸运动的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排列,纸P是从在感光体11Y、IIM、IIC以及11K的下面供纸盘4A、4B或手工供纸盘MF供给的。显影装置10Y、IOM、IOC以及IOK具有相同的结构,但是它们含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例如,显影装置10Y、IOM、IOC以及IOK含有二组分显影剂,它们包括磁性载体以及黄色、品红、青绿以及黑色的调色剂。每一各显影装置10Y、IOM、IOC以及IOK包括显影辊(图中未绘出),螺旋(图中未绘出)和/或调色剂浓度传感器(图中未绘出)。显影装置10Y、IOM、IOC以及IOK用黄色、品红、青绿以及黑色的调色剂将感光体11Y、IIM、11C以及11K上的静电潜影加以分别显影。显影辊与各感光体11Y、IIM、11C以及IIK对置。显影套筒可回转地装在显影辊的外表面。磁铁装在显影辊的里面。螺旋将装在各显影装置10Y、IOM、IOC以及IOK的显影剂边进行搅拌边进行搬送。调色剂供给容器TC根据从调色剂的浓度传感器的输出向显影装置10Y、IOM、IOC以及IOK分别供应黄色、品红、青绿以及黑色调色剂。转印装置6,作为转印部件被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Y、1M、1C以及1K的下面。转印装置6中,转印带60携带以及搬送片材P,该片材由定位辊对5供给,该供给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Y、1M、1C以及1K之下进行的。第一转印辊67Y、67M、67C以及67K隔转印带60分别与感光体11Y、IIM、IIC以及IIK对置。第一转印辊67Y、67M、67C以及67K将在感光体11Y、IIM、11C以及IIK形成的黄色、品红、青绿以及黑色的调色剂图像搬送并叠加在由转印带60搬送的片材9上。所以,彩色调色剂图像就会形成在片材P上。清洁器85接触转印带60的外周表面。清洁器85包括刷辊(图中未绘出)以及清洁刮板(图中未绘出),以及转印带60的外圆周表面上去除外来物质(例如,调色剂)。定影装置7,作为定影部件被配置在转印装置6的旁边。定影装置7用带定影的方法将彩色调色剂图像固定在片材P上,以及将被固定上彩色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送往排纸盘8。排纸盘8接受从定影装置来的片材P。图像形成装置100进一步包括废调色剂瓶(图中未绘出),可将片材双向反转的装置(图中未绘出)和/或动力源装置(图中未绘出)。这些装置处于用点画线围成的S区域内。参照图l,以下描述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进行的图像形成的运作。动力源(图中未绘出)施加参照电压于充电器(图中未绘出)。该充电器与感光体IIY、IIM、IIC以及IIK对置。由此充电器对感光体11Y、IIM、11C以及11K充上规定的电位。光学写入装置3根据图像数据发射以及扫描激光束于带电的感光体11Y、IIM、IIC以及IIK表面。由此感光体11Y、IIM、11C以及11K上形成静电潜影。当回转的感光体11Y、IIM、11C以及11K的静电潜影运动到显影装置10Y、IOM、10C以及10K时,包括在装置10Y、IOM、10C以及10K以及与感光体11Y、IIM、11C以及11K对置的显影辊将黄色、品红、青绿以及黑色调色剂供应到静电潜影,由此分别形成黄色、品红、青绿以及黑色调色剂图像。上述的运作在感光体单元2Y、2M、2C以及2K中在规定的时刻进行。所以,黄色、品红、青绿以及黑色调色剂图像就会在感光体11Y、IIM、11C以及11K的表面形成。片材P是由供纸盘4A、供纸盘4B或手工供纸盘MF送往定位辊对5的。当片材P到达定位辊对5时,片材P暂时停止。在感光体单元2Y、2M、2C以及2K形成黄色、品红、青绿以及黑色调色剂图像的时刻,定位辊对5将片材P送入,由此黄色、品红、青绿以及黑色调色剂图像被依次转印以及叠加在由搬送带60搬送来的片材P上,由此在片材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例如,动力源(图中未绘出)施加电压,该电压的极性与在感光体11Y、IIM、11C以及IIK上形成的黄色、品红、青绿以及黑色调色剂图像的极性相反。调色剂图像,在片材通过位于感光体11Y、IIM、IIC、11K以及第一转印辊67Y、67M、67C以及67K之间的空间后,片材P就具有彩色调色剂图像,并被搬送到定影装置7。定影装置7施加热以及压力于片材P,以将彩色调色剂图像固定在片材P上。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根据该非限定实施例,包括在光学写入装置3中的光源发射激光束。但是,光源也可以包括LED(发光二极管)。包括磁性载体以及调色剂的二-组分显影剂被用来形成调色剂图像,但是,只包括调色剂的单-组分显影剂也可以被使用。定影装置7包括带,辊和/或用来加热片材P的电诱导加热器。下面参照图2描述被使用于图像形成装置100(表示在图l)的片材(例如,第一片材17以及第二片材12)。第一片材17(例如,片材P,表示在图l)是由供纸盘4A、供纸盘4B或手工供纸盘MF(表示在图l)供给的。第一片材携带调色剂图像15。第二片材12包括基层13和/或透明层14。第二片材12是以这样的方式层叠在第一片材17之上的,即第二片材12以及第一片材17将在第一片材17上的调色剂图像15夹在中间。第二片材12的透明层14与在第一片材17上的调色剂图像15接触。第二片材12的透明层14可以包括这样的材料,即该材料的熔点(即,熔融温度)为大约30度(摄氏)或比调色剂的熔点高。例如,当调色剂具有大约訓度(摄氏)的熔点时,透明层14包括熔点为大约130度(摄氏)的材料。包括在透明层14的材料并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只要在形成片材时,为接近透明既可。例如,透明层14可以包括片材材料,例如尼龙(例如聚酰胺和/或其类似物)。另外,透明层14可以包括薄膜材料,例如聚烯烃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和/或其类似物)、聚酯树脂(例如,聚对苯二酸乙烯酯(PET)、聚对苯二酸丁烯酯(PBT)和/或其类似物),氯乙烯基树脂、丙烯酸树脂和/或尿垸树脂。包括在透明层14中的材料的选择可以基于玻璃化点(Tg),而不是调色剂的熔点。可用下述方法来测量玻璃化点。玻璃化点可以用TG-DSC系统TAS-100(RigakuCorporation制)。将含有大约100mg的试样的铝容器被置于保持单元,并且设定上电炉。试样被从室温加热到大约150度(摄氏),加热的速度为大约10度(摄氏)/分。然后,将试样在大约150度(摄氏)放置大约10分钟。之后,将试样降低到室温以及放置大约IO分钟。试样被以IO度(摄氏)/分的速度以及氮气氛下在此加热到大约150度(摄氏),并进行DSC测量。用TAS-100基于吸热曲线在玻璃化点附近的切线与基线的接触点来算出玻璃化温度。调色剂的玻化温度与包含在透明层14的材料的玻璃化点的差为大约30度(摄氏)或更大,优选大约50度(摄氏)或更大。透明层14也可以包括粘结层(例如,热感粘结层)。在此场合,透明层14包括基层和/或粘结层。粘结层接触第一片材17上的调色剂图像15或第一片材17的携带调色剂图像的表面。以下描述粘结层。粘结层包括粘结剂。粘结剂作为必须组分包括固体增塑剂和/或热塑性树脂乳液。粘结剂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包括粘附力赋予剂。固体增塑剂、热塑性树脂乳液和/或粘附力赋予剂的混合物被涂敷于作为支持体的基底(例如基础材料)而形成层状,由此而形成粘结层。在室温下,粘结层的表面并不提供粘附力,但是,如果加热就会有粘附力,甚至在将热源去除之后也是如此。粘结层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提供粘附力。当粘结层粘附在第一片材17调色剂图像15或第一片材17的可携带调色剂图像的表面上时,粘结层就会半永久地粘到第一片材17上。当粘结层被加热,固体增塑剂熔解,热塑性树脂以及粘附力赋予剂熔解,提供粘附力。透明层14的热感性粘结层不包括被经常被使用于粘结材料的揭-贴片材(peel-and-stick),这有利于节省资源以及环境保护。同时,由于粘结层与被粘着体(例如,第一片材17)接触后,对热感性粘结性材料加热,粘结层就会粘到第一片材17上,由此,可以避免粘结错误。固体增塑剂包括至少从由具有苯甲酸酯基、二苯酮基、苯二胺基和/或苯并噻唑基的化合物中选出的一个。固体的增塑基可以改善低温粘性。具体地说,这些化合物的例子列在表l中。例如,包括苯甲酸酯基化合物l表示在表l中。化合物1的例子包括3,5-二丁基-4-羟基苯甲酸(2,4-双-异戊烯)苯基酯。包括二苯酮基团的化合物包括表示在表l中的化合物2-4。化合物2例子包括2-氧-3-苄基氧二苯酮。化合物3的例子包括2,4-二氧二苯酮。化合物4例子包括2-氧-4-甲氧基-5-磺酰二苯酮。包括亚苯基二胺基团的化合物包括化合物5以及6表示在表1中。化合物5的例子包括(甲基)丙烯酰氧-2-羟基亚丙基亚苯基二胺。化合物6的例子包括甲苯磺酰基亚苯基二胺。包括苯并噻唑基团的化合物包括表示在表l中的化合物7以及8以及表示在表2中的化合物9-13。化合物7的例子包括2-(4-二硫吗啉代)苯并噻唑。化合物8的例子包括2-(环己基氨基硫)苯并噻唑。化合物9的例子包括2-(环己基氨基羟基硫)苯并噻唑。化合物10的例子包括2-(o,p-二硝基苄基硫)苯并噻唑。化合物ll的例子包括2-(二环己基氨基硫)苯并噻唑。化合物12的例子包括2,6-二苯基-4-o-羟基-p-己基氧苯基-1,3,5-三连氮。化合物13的例子包括e-二苯基-ci-氰基丙烯酸乙基酯。但是,包括苯甲酸酯基团、二苯酮基团、亚苯基二胺基团以及苯并噻唑基团的化合物并不限定于上述。包括苯甲酸酯基团的化合物l、包括二苯酮基团的化合物2、包括亚苯基二胺基团的化合物5以及包括苯并噻唑基团的化合物7可以提高在低温环境的粘附力,这是由于热塑性树脂以及粘附力赋予剂提高了相容性。表1化合物1烙点151度(摄氏)对称数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以下对包括在热感性粘结层的热塑性树脂乳液进行说明。但是,其他的已知的热塑性树脂乳液也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乳液的例子包括(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基酯共聚物、乙酸乙烯基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乙烯基氯化物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酸乙烯基酯-乙烯-乙烯基氯共聚物、乙酸乙烯基-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酸乙烯基酯-乙烯-苯乙烯共聚物、聚丁二烯和/或聚尿垸。例如,当热感性、粘结性层作为热塑性树脂乳液包括丙烯酸酯共聚物时,热感、粘结层可以提高粘附力。特别是,优选包括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的粘结层可以提高粘附力。粘结性赋予剂可以加入到热感性粘结层中以提高热感性粘结层的粘结性。粘结性赋予剂包括萜烯树脂、脂肪族石油树脂、芳族石油树脂、苯并呋喃-茚树脂、苯乙烯树脂、酚醛树脂、萜烯酚醛树脂和/或松香衍生物树脂。粘结性赋予剂的数量为大约2.0重量份或更少,优选数量为大约O.2重量份至大约1.5重量份,其与数量为大约l.O重量份的热塑性树脂相混合数量。当粘结性赋予剂的数量超过大约2.0重量份时,易发生结块。当抗结块剂加入热感性、粘结层时,在高温度环境中的抗结块性就可以得以改善。抗结块剂包括蜡和/或无机填料。蜡以及无机填料的例子将叙述如下,但是不限于下列这些。蜡的例子包括各种蜡(例如,动物以及植物蜡、合成蜡和/或类似物)、高级脂肪酸、N-羟基甲基硬质酰胺、硬质酰胺以外的高级脂肪酰胺、高级脂肪酰苯胺、芳香族胺的乙酰化物、石蜡、日本蜡、巴西棕榈蜡、紫胶、褐煤蜡、石蜡氧化物、聚乙烯蜡和/或聚乙烯氧化物。高级脂肪酸的例子包括硬质和/或二十二烷酸。高级脂肪酰胺的例子包括油酰胺、N-甲基硬质酰胺、芥酰胺、羟基甲基二十二垸酰胺、羟甲基硬质酰胺、亚甲基双硬质酰胺和/或亚乙基二硬质酰胺。高级脂肪酰苯胺的例子包括硬脂酰苯胺和/或亚油酰苯胺。芳香族胺的乙酰化物包括N-乙酰甲苯胺。蜡以外的热熔性材料包括无色染料和/或一般作为热感记录材料使用的显色剂。包括蜡的热熔性材料,优选具有高的熔点的该材料,这样就不会影响粘结层的粘附力。无机填料的例子包括碳酸盐、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或硫酸铝、锌、钙、镁、钡和/或锡。无机填料的例子进一步包括无机颜料、其包括粘土类(例如,天然二氧化硅、氟石和/或类似物)。无机填料优选具有低的油吸附量的物质,这样,无机填料就不会影响粘结层的粘附力。抗结块剂的数量为大约l.5重量份或更少,优选数量为大约O.6重量份至大约1.0重量份,并且与其相混合的热塑性树脂的数量为大约l.O重量份。当抗结块剂的数量超过大约l.5重量份时,粘附力易变低。为了提高热感性粘结层与透明层14的基层之间的粘附力,或提高热感性粘结层中的凝集力,热感性粘结层可包括水性聚合物粘结剂。水性聚合物粘结剂包括聚乙烯基醇、聚乙酸乙烯基酯、淀粉氧化物、醚化淀粉、纤维素衍生物(例如,羧酸甲基纤维素、羟基乙基纤维素和/或它们的类似物)、酪蛋白、明胶和/或藻酸苏打等。当将水性聚合物粘结剂加入以提高热感性粘结层中的凝集力时,水性聚合物粘结剂的数量要不降低热感性粘结片材的初始粘结力。例如,以热感性粘结层的固体物总含量为基准,水性聚合物粘结剂的数量大约30%(重量)或更少,优选数量为大约IO%(重量)更少。除上述的组分之外,各种添加剂(例如,硬化剂、保存剂、染料、显影剂、PH调节剂、抗起泡剂剂和/或类似物)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到包括在第二片材12的透明层14的热感性粘结层中。以下参照图2对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片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在该图片形成方法中,是通过使用透明层以及非透明层来进行照片图像输出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包括非透明层的片材上。图2表示了图片形成的工序。第一工序为包括非透明层17A的第一片材17的供给。在第二工序中,调色剂图像15被转印到第一片材17上。在第三工序中,包括基层13(即基础片材)以及透明层14的第二片材12与第一片材17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接触,即透明层14接触与转印到第一片材17上的调色剂图像15相接触。也就是说,第二片材12结合在(例如,粘到)第一片材17上。在第四工序中,将基层13进行分离并将其从第二片材12上除去。通过第一工序至第四工序,调色剂图像15被挟在第二片材12的透明层14以及第一片材17的非透明层17A之间,从而形成图片。在第四工序,可以施加热以及压力而将调色剂图像15固定。以下将参照图3以及4,说明在图像形成装置100A中进行的上述第一至第四工序。作为图片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可以通过将具有制作照片图像功能的的结构加到图像形成装置IOO中凍示在图l中)而得到,另外也可以通过将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改良,使其具有能够形成照片图像的功能来得到。也就是说,图像形成装置100A具有施行图2中表示的形成图片的第一至第四工序的结构。图3表示了关于第一至第四工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的各部件。图4表示了图像形成装置100A的第一片材17附近的各部件,该图与第三至第四工序相对应。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A包括供纸盘18;感光体11Y、IIM、11C以及11K;转印带22;搬送通道21;转印夹持部23;搬送夹持部24;分歧机构19和/或第二片材搬送通道28。如图4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A进一步包括第二片材巻轴27、定影辊25和/或清洁辊26。如图3所示,在第一工序中,包括非透明层17A的第一片材17(表示在图2)被从供纸盘18供给。黄色、品红、青绿以及黑色调色剂图像被分别形成在感光体11Y、IIM、11C以及11K上。黄色、品红、青绿以及黑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以及叠加在作为转印部件的转印带22上,形成调色剂图像15(例如,彩色调色剂图像)。当回转的转印带22搬送调色剂图像15至转印夹持部23时,调色剂图像15就被从转印带22转印到第一片材17,第一片材17被在第二工序的适当的时间,通过搬送通道21而搬送到转印夹持部23。根据这一非限定实施例,图像形成装置100A是通过数字处理形成调色剂图像.15的,而不需要反转图像。但是,图像形成装置100A既可通过数字方法来形成图像,也可通过模拟方法形成图像。如图4所示,包括基层13以及透明层14第二片材12被从作为分离器或分离辊的第二片材巻轴27加以供应。第二片材12以及第一片材17被搬送到搬送夹持部24,在该夹持部,调色剂图像15被夹在第二片材12以及第一片材17之间。在第三工序中,第二片材12粘到第一片材17上,由此调色剂图像15就被夹持在了第二片材12以及第一片材17之间。所以,图片,就会以将调色剂图像15挟在第二片材12以及第一片材17之间的形式而被形成。在第四工序中,与第三工序同时运作,基层13被从透明层14分离。在第四工序中,基层13被从透明层14分离后,可以施加压力以及热于第二片材12和/或第一片材17以将调色剂图像15固定。第二片材巻轴27可以优选包括第二片材12形成连续(无端)巻轴的形式。根据本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在片材搬送方向上的上游支管(图中未绘出)被配置在下游支管(图中未绘出)的上游。该上游支管(branchpipe)将第二片材12巻出,下游支管将第二片材12的基层巻起。在第二、三工序,调色剂图像15被从转印带22转印到第一片材17,被挟在第二片材12以及第一片材17之间,并且在搬送夹持部24第二片材12以及第一片材17结合在一起。包括非透明层17A(如图2所示)并带有调色剂图像15的第一片材17与第二片材12(具有基层13与透明层14),在合适的时机被搬送到夹持部24。透明层14面对调色剂图像15。具有调色剂图像15的第一片材17的非透明层17A与第二片材12透明层14结合在一起。下游支管将第二片材12的基层13巻起来。作为定影部件的定影辊25优选对与第一片材17接触的第二片材12施加热。该热将调色剂溶解以形成调色剂图像15。由此,调色剂图像15被粘到第二片材12的透明层14上。其结果,当从透明层14进行观察时,图像具有增强的与银-盐照片相媲美的光泽(即高度光泽的图像)。调色剂图像15粘到透明层14上以形成照片图像。例如,当调色剂图像15没有粘到透明层14以及有气泡进入调色剂图像15以及透明层14之间时,透明层14就会具有粗糙的表面,这将造成光线的漫反射。所以,增强的光泽就不能形成。即就不能产生高质量的图像。透明层14包括材料在定影温度下易于使透明层14从基层13脱离的材料。所以,被粘到第一片材17的非透明层17A的透明层14可以容易地从基层13脱离。第四工序基层13从透明层14分离。当透明层14被在搬送夹持部24搬送时,透明层14可以优选形成连续(即无端状)片材形式。但是,第一片材17的非透明层17A可以形成断片的片材形式。在该情况下,在进行依次搬送的第一片材17之间有空隙。透明层14运动到该空间。透明层14优选覆盖第一片材17的非透明层17A的整个前表面(即,面对透明层14的表面),并且不会延伸到第一片材17的非透明层17A之外。所以,第二片材12的透明层14以及第一片材17具有共同的尺寸以及形状以形成图片。根据本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当第二片材12的透明层14延伸到第一片材17的非透明层17A之外时,延伸的部分被去除或在第一片材17的背面进行热溶着,所以,延伸到第一片材17的非透明层17A之外,并移动到定影辊25的透明层14的一部分不会进一步移动向下一个第一片材17非透明层17A的背面。清洁辊26将移动到定位辊25的透明层14除去。根据本非限定性的实施例,清洁辊26为辊的形式。但是,该清洁辊26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上述的工序生成图像媒体(例如,图片),其中,调色剂图像(例如,调色剂图像15)被夹持在非透明层(例如,第一片材17的非透明层17A)以及透明层(例如,第二片材12的透明层14)之间。调色剂图像被粘到透明层上。该图像媒体可以提供具有增强的光泽的照片图像。非透明层以及透明层具有共同的尺寸以及形状。由此,该图像媒体可以形成单张图片。如图3所示,分歧机构19可以对搬送第一片材17的通道进行切换。例如,分歧机构19可以将第一片材17引导向其中第三以及第四工序并不在第一片材17上运作的通道(例如,第二片材搬送通道28),或者引导向第三以及第四工序在第一片材17上运作的通道。当第一片材17被搬向第三以及第四工序在第一片材17上运作的通道时,第一片材17通过第三以及第四工序形成图片。当第一片材17被搬往通道28时,第三以及第四工序不会对第一片材17进行运作。另外,分歧机构19可以配置在定影装置(例如,图1中的定影装置7)中。在该情况下,第二工序在第一片材17进入定影装置之前作用在第一片材17上。要形成图片,就要使定影装置不动作,第一片材17从定影装置出来后,,第三以及第四工序动作。如上述,图片形成装置(即在图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或图3以及4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包括供给器(例如,图1中的供纸盘4A、供纸盘4B、手工供纸盘MF,或在图3中表示的供纸盘18);转印部件(例如,图l中的转印装置6、或图3以及4中的转印带22)、夹持部(例如,在图3以及图2中表示的搬送夹持部24)、分离器(例如,图4中的第二片材巻轴27)和/或定影部件(例如,在图1中表示的定影装置7或在图4表示的定影辊25)。供给器供给第一片材(例如,图2-4中表示的第一片材17),该第一片材包括非透明层(例如,在图2中表示的非透明层17A)。转印部件将调色剂图像(例如,图3中的调色剂图像15)转印到有供给器供给的第一片材。第二片材(例如,在图2-4中表示的第二片材12)包括基层(例如,在图2-4中表示的基层13)和/或透明层(例如,造图2-4中表示的透明层14)。透明层形成在基层上。第二片材以这样的方式层叠在第一片材,即携带调色剂图像的的第一片材的表面隔调色剂图像面向第二片材的透明层。例如,调色剂图像被夹在第一片材以及第二片材之间。分离器将基层从第二片材上分离。定影部件将调色剂图像在这样的状态下定影,即调色剂图像被第二片材的透明层以及第一片材的非透明层夹在中间。图片形成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感光体(例如,在图1以及3表示的感光体11Y、IIM、11C和/或llK)和/或充电器。分离器优选通过施加由定影部件产生的热而产生的分离力将基层从透明层分离下来。进一步,分离器优选将分离的基层巻起的形式。例如,透明层可以包括当加热能够提供基层以及透明层之间的粘附力的层。该层可以提供将基层从第二片材上分离的分离力,该分离力可以通过在第三工序中施加来将调色剂图像的定影的热加以提高。基层可以在第四工序中从第二片材分离下来。所以,第二片材的透明层粘到第一片材上。根据上述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调色剂图像不是转印到透明层,而是转印到非透明层。由此,当非透明层包括对转印工序合适的材料,而不需要对具有透明层的第二片材的转印性质加以考虑时,材料和/或透明层的厚度可以进行各种选择。所以,可以形成具有所期望的光泽的图像。即,将调色剂图像夹在非透明层以及透明层中间的图片就可以形成,而与透明层的性质(例如,厚度、软度和/或类似性质)无关。当热溶化调色剂而形成调色剂图像时,调色剂图像粘到透明层的表面,并且不会在调色剂以及透明层之间产生气泡。所以,透明层可以具有光滑的、平坦的表面,而没有光的漫反射。所以,具有增强的光泽图像就可以形成。其结果是,可以得到具有与银-盐照片相同的光泽的记录媒体(例如,图片)。权利要求1.一种图片形成方法,包括供给包括非透明层的第一片材;转印调色剂图像于第一片材的可携带调色剂图像的表面;使包括基层以及透明层的第二片材,与第一片材结合在一起,并且将调色剂图像夹在第一片材的携带调色剂图像的表面以及第二片材的透明层之间;以及将基层从第二片材分离下来,并且同时进行调色剂图像定影。2.根据权利要求l的图片形成方法,其中分离辊巻起基层以将该基层从第二片材上分离下来。3.根据权利要求l的图片形成方法,其中,透明层包括加热可以在基层以及透明层之间提供粘着力,以及提供将基层从第二片材分离下来的分离力的层,所述分离力可以通过用于调色剂图像的定影的热而得到提高,由此从第二片材将基层分离下来,并且将第二片材的透明层粘到第一片材上。4.根据权利要求l的图片形成方法,其中,透明层包括粘结层,该粘结层包括热感性粘结材料,并与携带调色剂图像的第一片材的表面相接触,其中的热感性粘结材料包括固体增塑剂以及热塑性树脂乳液。5.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片形成方法,其中,透明层包括加热可以在基层以及透明层之间提供粘着力以及提供将基层从第二片材分离下来的分离力的层,该分离力通过用于调色剂图像的定影的热而得到提高,由此从第二片材将基层分离下来,并且将第二片材的透明层粘到第一片材上。6.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片形成方法,其中,透明层包括粘结层,该粘结层包括热感性粘结材料,并与携带调色剂图像的第一片材的表面相接触,其中的热感性粘结材料包括固体增塑剂以及热塑性树脂乳液。7.根据权利要求3的图片形成方法,其中,透明层包括粘结层,该粘结层包括热感性粘结材料,并与携带调色剂图像的第一片材的表面相接触,其中的热感性粘结材料包括固体增塑剂以及热塑性树脂乳液。8.—种图片形成装置,包括供给器,其供给包括非透明层的第一片材;转印部件,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供给的第一片材的可携带调色剂图像的表面上;夹持部,其使调色剂图像夹持在第一片材以及包括基层以及透明层第二片材之间,并且将第二片材的透明层配置为面对第一片材的携带调色剂图像的表面;分离器,将基层从第二片材上分离下来;以及定影部件,将夹在第一片材以及第二片材之间的调色剂图像定影。9.根据权利要求8的图片形成装置,其中分离器通过分离力将基层从透明层上分离下来,分离力是由定影部件产生的热施加的,分离器将基层巻起。全文摘要一种图片形成方法,其包括供给包括非透明层的第一片材以及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第一片材的可携带调色剂图像的表面。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包括基层以及透明层第二片材与第一片材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即调色剂图像被第一片材的携带调色剂图像的表面以及第二片材的透明层夹在中间。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基层从第二片材上述分离下来,并且同时将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文档编号G03G13/00GK101169604SQ200710166910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6日优先权日2006年10月26日发明者中村历,佐藤真澄,大年惠,近藤史朗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