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转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241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转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将在感光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用纸上的工序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转印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处理速度是左右装置性能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随着处理速度的高速化的要求,一直进行着开发。例如,被称为高速装置的打印处理能力,几年前是指打印处理张数为5070张/分(A4用纸的横向输送),而现在大幅增加到100120张/分(A4用纸的横向输送。结果,从处理速度的观点出发,高速装置不会停留在图像形成装置范围内,还要加上进入轻印刷范围的方向。在这样的高速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确保打印品质并且能够稳定地对记录用纸进行高速输送成为必要条件。在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适于高速化的方式,大多采用转印带方式。在该转印带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中,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示,记录用纸被静电吸附在转印带上进行输送,将在感光体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像向该记录用纸转印。然后,记录用纸被从转印带送到定影装置中,在该定影装置中使记录用纸上的调色剂像在记录用纸上定影。专利文献h特开平7-309479号公报(平成7年Q995年)11月28日公开)在将感光体表面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用纸上的转印工序中,记录用纸容易吸附在感光体表面上而巻起。这是由于记录用纸在由各输送辊输送时与辊的摩擦而带电、转印工序中的转印电场在记录用纸上积累而使记录用纸带电等。因此,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用于使记录用纸从感光体表面强制剥离的剥离爪。由此,能够防止由于记录用纸没有从感光体表面自然剥离而发生的在感光体的周围的堵塞。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如上所述记录用纸由于带电而容易巻绕在感光体表面上这一点,考虑记录用纸的硬度的强度、感光体的曲率和记录用纸的输送速度等,不利用上述剥离爪将记录用纸强制剥离,而设计成得使得记录用纸从感光体表面自然剥离。这是为了防止发生用纸前端部被剥离爪弄脏。艮口,剥离爪为了将记录用纸从感光体表面剥离,配置成前端部与感光体表面接触的状态。因此,感光体表面残留的调色剂容易附着在剥离爪的前端部。当记录用纸的前端部与这样的状态的剥离爪的前端部接触时,剥离爪上附着的调色剂会附着在该前端部上,发生由调色剂造成的污染。因此,如上所述,如果能够使记录用纸不到达剥离爪而将其从感光体表面自然剥离,则能够避免由于与剥离爪接触而发生的用纸前端部的污染。可以说剥离爪是在记录用纸不能从感光体表面自然剥离的情况下用于使其强制剥离的辅助手段。但是,即使在如上所述设计成使得记录用纸从感光体表面自然剥离的情况下,实际上在记录用纸前端部大量发生由于与剥离爪接触而造成的调色剂污染。因此,在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会导致打印图像的品质下降。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不使用剥离爪而使记录用纸从感光体表面自然剥离,从而能够防止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产生由于与剥离爪的接触而造成的调色剂污染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转印装置。本发明人在由于记录用纸带电而容易被巻绕在感光体表面上这一点上,考虑记录用纸的硬度的强度、感光体的曲率和记录用纸的输送速度等,对即使在设计成使得记录用纸从感光体表面自然剥离的状态下记录用纸也不自然剥离,而在大量的记录用纸上在用纸前端部产生调色剂污染的原因迸行了研究。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了在大量的记录用纸上在用纸前端部产生调色剂污染的原因、以及其解决方法。艮P,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记录用纸,在造纸厂中制成大尺寸的记录用纸之后,利用切刀切断为各种规定尺寸,然后包装并发货。因此,在各种规定尺寸的记录用纸中存在有切断面,在该切断面(被切断的边)上存在有向切断方向突出的突起部。例如,在造纸厂中,制造成大尺寸的记录用纸,通常,首先切断成规定宽度(规定长度)的带状之后,再利用上下移动的切刀将该带状的记录用纸切断为规定长度(规定宽度),成为规定尺寸的记录用纸。在该情况下,上下移动的上述切刀通常为单面刃,在使用该单面刃的情况下,仅在被切断的记录用纸的一侧产生上述突起部。此外,在上下移动的上述切刀为双面刃的情况下,在被切断的记录用纸的两侧产生上述突起部。虽然上述突起部很微小,但使利用人的手指触摸能够判别其有无和方向。记录用纸被收容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纸部(供纸盒)中,当以存在有上述突起部的边作为用纸前端部而将用纸从供纸部输送到输送带与感光体之间的情况下,在上述突起部处于与输送带相对的状态时,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与输送带之间会产生间隙。在该情况下,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与输送带之间,根据帕邢定律,会发生连续放电。因此,记录用纸的输送带侧的电位降低,记录用纸的感光体侧的电位相对变高,记录用纸与感光体的静电吸附力相对上升。结果,记录用纸无法从感光体表面自然剥离而处于附着在感光体表面上的状态。因此,利用剥离爪将记录用纸从感光体的表面强制剥离,在前端部会产生调色剂污染。因此,有必要使得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与输送带之间不产生间隙。因此,为了防止由于记录用纸的上述突起部,记录用纸不能从感光体表面自然剥离,结果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产生因与剥离爪接触而引起的调色剂污染,本申请的发明包括以下的结构。艮口,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利用显影器使在感光体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成为调色剂像,使由输送带输送的记录用纸与上述感光体的表面接触,利用转印辊从上述输送带的背面施加电场,由此,将上述调色剂像转印到上述记录用纸上,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印辊能够向上述记录用纸施加多个电场,向上述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以外的区域施加规定的转印电场,向上述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施加比上述转印电场弱的弱电场。通过使向记录用纸的前端部施加的转印电场比通常弱,记录用纸的前端部与感光体的吸附力被减弱。从而,即使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存在突起部,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与输送带之间由于突起部的存在而产生间隙,随着感光体的旋转,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与感光体之间,也会根据帕邢定律产生连续放电。结果,记录用纸从感光体的剥离性能提高,能够有效地防止记录用纸的前端部的调色剂污染。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可得到如下效果能够提供能够不使用剥离爪而使记录用纸从感光体表面自然剥离、从而能够防止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产生由于与剥离爪的接触而造成的调色剂污染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转印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印装置,对于在感光体的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像,通过使由输送带输送的记录用纸与上述感光体的表面接触、并利用转印辊从上述输送带的背面施加电场,由此,将上述调色剂像转印到上述记录用纸上,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印辊能够向上述记录用纸施加多个电场,向上述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以外的区域施加规定的转印电场,向上述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施加比上述转印电场弱的弱电场。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利用显影剂使在感光体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成为调色剂像,使由输送带输送的记录用纸与上述感光体的表面接触,从上述输送带的背面施加电场,由此,将上述调色剂像转印到上述记录用纸上,其特征在于使向上述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施加的电场比向前端部以外的区域施加的电场弱。通过将本发明的转印装置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或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能够得到与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已经说明的同样的作用。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以下所示的内容,将更加明确。另外,本发明的优点,通过参照附图的如下说明能够明白。图1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单元和感光体附近的结构的概略说明图。图2是表示包括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合机的整体结构的概略说明图。图3是图2所示的复合机具备的触摸面板液晶显示装置的正面图。图4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记录用纸不从感光体表面自然剥离,而利用剥离爪将其强制剥离的情况的说明图。图5是由于图4所示的剥离爪的强制剥离而在前端部发生调色剂污染的记录用纸的正面图。图6(a)表示将制造出的巻纸切断为规定尺寸的记录用纸的工序,是表示将巻纸切断为规定宽度的多个巻纸的工序的立体图,图6(b)是表示将上述多个巻纸切断为规定尺寸的记录用纸的工序的立体图,图6(c)是表示将被切断的规定尺寸的记录用纸集中堆积在一处的工序的说明图。图7(a)是表示利用图6(b)所示的第二切刀切断记录用纸的工序的纵截面图,图7(b)是表示在利用该第二切刀切断记录用纸时,在记录用纸的切断边上产生突起部的状态的纵截面图。图8是表示图7(b)所示的记录用纸的厚度与突起部大小的尺寸例子的说明图。图9(a)和图9(b)是表示在输送方向的前端部存在有图8所示的突起部、并且突起部与转印带相对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用纸的情况下,记录用纸从感光体表面的剥离状态的说明图。图10(a)和图10(b)是表示当在输送方向的前端部不存在图8所示的突起部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用纸的情况下,记录用纸从感光体表面的剥离状态的说明图。图11(a)和图11(b)是表示在输送方向的前端部存在有图8所示的突起部、并且突起部与感光体相对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用纸的情况下,记录用纸从感光体表面的剥离状态的说明图。图12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输送方向的前端部存在有图8所示的突起部、并且突起部与转印带相对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用纸的情况下,记录用纸从感光体表面的剥离状态的说明图。图13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的转印辊的电场分多个阶段进行切换控制的结构的框图。图14(a)图14(c)均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记录用纸通过转印压印部(transfernip)的状况与对转印辊施加的电压的关系。图15表示在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记录用纸通过转印压印部的状况与对转印辊施加的电压的关系。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对于包括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体和转印带的转印部等由于切断而在记录用纸上产生的突起部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的单元,能够避免该影响而输送记录用纸的结构。根据图1图15,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说明如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包括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合机1的整体结构的概略说明图。该复合机1包括原稿输送装置(以下称为SPF:SinglePassFeeder)2和图像形成装置3。图像形成装置3根据对由SPF2输送的原稿进行扫描而得到的图像数据或者从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在记录用纸(片材)上形成单色图像。该图像形成装置3包括扫描部(原稿读取装置)11、打印部12和供纸部13。打印部12包括光写入单元21、显影器22、感光体23、带电器24、清洁器单元25、转印单元26、定影单元27、用纸输送路径28、排纸托盘29和手动供纸托盘30。供纸部13包括供纸盒41和大容量供纸盒(LCC)42。该供纸盒41和大容量供纸盒42收容有用于图像形成的记录用纸。扫描部11在上面包括由玻璃构成的原稿载置台51,在该原稿载置台51的下方包括光源支架52、反射镜组53和CCD(摄像装置)54。该扫描部11在对从SPF2输送来的原稿进行扫描的情况下,使光源支架52和反射镜组53静止在原稿载置台51的一端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当从SPF1输送原稿时,从光源支架52的光源向原稿照射光,来自原稿的反射光通过反射镜组53在CCD54上成像,由CCD54将其转换为电子的图像数据。为了进行这样的动作,在扫描部ll的上面的一端部形成有读取窗。在打印部12中,带电器24使感光体23的表面均匀地带电至规定的电位。在图像形成装置3中,使用充电器型的带电器24,但也可以使用接触型的辊型或刷型的带电器。光写入单元21为了应对高速打印处理,采用包括2个激光照射部61a、61b的双光束方式,与照射定时的高速化相伴的负担减轻。该光写入单元21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从激光照射部61a、61b照射激光。该激光通过反射镜组62a、62b向已被均匀带电的感光体23照射,使感光体23曝光。由此,在感光体23的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应的静电潜像。在图像形成装置3中,作为光写入单元21,使用包括激光照射部61a、61b和反射镜组62a、62b的激光扫描单元(LSU),但也可以使用将发光元件呈阵列状排列的EL写入头或LED写入头。显影器22与感光体23相对配置,利用黑色调色剂将在感光体23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像化。清洁器单元25将在显影和图像转印后在感光体23表面残留的调色剂除去并回收。转印单元(转印装置)26,通过施加与静电潜像所具有的电荷相反极性的电场,将在感光体23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用纸上。例如,在静电潜像具有(-)极性的电荷的情况下,施加(+)极性的电场。转印单元26包括转印带(输送带)71、驱动辊72、从动辊73和转印辊74。转印辊74设置在感光体23与转印带71的接触部,施加转印电场。转印带71具有1X1091X1013Q'cm范围的电阻值。转印辊74产生用于将感光体23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用纸上的上述电场。转印辊74由被弹性支撑的导电性辊构成。由于转印辊74具有弹性,所以,感光体23与转印带71不是线接触,而能够成为具有规定宽度(转印压印部(transfernip))的面接触,调色剂像向用纸的转印效率提高。转印单元26还包括除电辊75、清洁单元76、除电机构77和张力辊78。除电辊75用于将在转印区域由上述电场提供的电荷从记录用纸上除去,被设置在转印区域的下游侧。由此,能够顺利地将用纸输送到下一个工序。清洁单元76将转印带71的调色剂污染除去,除电机构77对转印带71进行除电。作为除电机构77,可以是通过接地进行除电的除电机构、或者积极地施加与上述转印电场的极性相反极性的电场的除电机构中的任一种。张力辊78对转印带71提供张力。定影单元27对转印到记录用纸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使其熔融,并使其定影在记录用纸上。该定影单元27包括加热辊81和加压辊82,加热辊81内置有热源,加压辊82以规定压力与加热辊81进行压接。打印图像后的记录用纸被排出到排纸托盘29中。此外,也可以代替该排纸托盘29,配置排出用纸的后处理装置(装订、打孔处理等)或多段排纸托盘作为可选项。供纸盒41和大容量供纸盒42用于收容在图像形成时使用的记录用纸(片材)。为了进行高速打印处理,在打印部12下方配置的供纸盒41分别能够收纳5001500张规定尺寸的记录用纸。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3的框体外部配置的大容量供纸盒42,能够大量收纳多种记录用纸。手动供纸托盘30用于供给非定型尺寸的记录用纸。另外,复合机l包括作为用户接口(userinterface)的操作面板4。在操作面板4上,如图3所示,配置有触摸面板液晶显示装置(以下称为LCD)91、数字键92、开始键93、清除键94、全清除键95、打印键96、传真/图像发送键97、复印键98和作业状况确认键99等。在此,对在图像形成装置3中,感光体23表面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转印带71上的记录用纸上之后,记录用纸从感光体23表面的剥离动作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中的转印单元26和感光体23附近的结构的概略说明。此外,在该图中,从动辊73作为向转印带71提供用于对记录用纸进行吸附的电荷的用纸吸附辊起作用,驱动辊72作为将记录用纸的电荷除去从而使得容易将用纸从转印辊71剥离的用纸剥离辊起作用。另外,在感光体23的外周部上,在感光体23与转印带71的压印部(niparea)的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设置有剥离爪101。该剥离爪101将贴附在感光体23表面的记录用纸从感光体23的表面强制剥离。在图1中,记录用纸通过定位辊(registrationroller)102和导纸机构(paperguide)103,由转印单元26的转印带71输送到该转印带71与感光体23之间。另外,定位辊102在规定的定时将用纸送出,使得感光体23表面的调色剂像的位置与记录用纸的位置一致。利用由转印辊74赋予的转印电场,将感光体23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到已被输送至转印带71与感光体23之间的压印部的记录用纸上。此后,记录用纸受到输送途中的摩擦或电场而带电,由此容易被吸附在感光体23的表面,但由于记录用纸的硬度的强度、感光体的曲率和用纸的输送速度的影响、以及来自转印带71的吸附电场等,在设计上使得记录用纸在其前端部到达剥离爪101之前自然剥离。但是,尽管设计成上述那样,实际上,有时记录用纸从感光体23的表面自然剥离,有时会如图4所示,不自然剥离,记录用纸P的前端部到达剥离爪101、由剥离爪101强制剥离。在由剥离爪101强制剥离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剥离爪101上附着的调色剂被转印到记录用纸P的前端部,发生调色剂污染104。因此,对记录用纸的调色剂污染104的发生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一包记录用纸中调色剂污染104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则性。将该研究结果示于表1。在该表中,供纸例1和供纸例2是不同的制造商的1包用纸。表l<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〇没有污染,X:有污染用纸前端的污染,依赖于收纳包内装入的用纸的配置顺序而发生。由表1可以看出,供纸例1具有每隔3张记录用纸出现2张污染的规则性。供纸例2具有每隔2张记录用纸出现3张污染的规则性。对没有污染的记录用纸与有污染的记录用纸的不同之处进行研究时发现,有无污染与将记录用纸切断时产生的切断面(切断边)的突起部的方向和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有关。下面,对该关系进行说明。首先,对在记录用纸的制造工序中,切断工序中的突起部的产生状况进行说明。图6表示将制造出的大尺寸的记录用纸(巻纸)切断为规定尺寸的记录用纸的工序,图6(a)是表示将巻纸切断为规定宽度的多个巻纸的工序的立体图,图6(b)是表示将上述多个巻纸切断为规定尺寸的记录用纸的工序的立体图,图6(c)是表示将被切断的规定尺寸的记录用纸集中堆积在一处的工序的说明图。如图6(a)所示,宽的长尺寸的巻纸111被多个第一切刀112切断为规定宽度(或者规定长度)的巻纸。上述第一切刀112例如使用一边旋转一边进行切断的圆形的金刚石切刀。接着,上述的多个巻纸,如图6(b)所示,由1个第二切刀113同时切断为规定长度(或者规定宽度)。上述第二切刀113例如使用切纸机(guillotinecutter)。接着,由输送带114将被切断为规定尺寸的记录用纸P向一个方向输送,由用纸导向板115引导,堆积在用纸堆积部116中。此后,用纸堆积部116中的记录用纸,以每包例如500张进行包装。在此,在用第一切刀112和第二切刀113切断记录用纸的情况下,虽然程度上有差异,但在切断面(切断边)上都产生向切断方向的突起部。该情况如图7所示。图7(a)是表示例如用第二切刀113切断记录用纸的工序的纵截面图,图7(b)是表示用该第二切刀113切断记录用纸时在记录用纸的切断边上产生突起部114的状态的纵截面图。图7(b)所示的突起部114,如图8所示,在记录用纸P的厚度为100200pm的情况下,其高度为例如38pm。在第一切刀112和第二切刀113锋利的情况下(良好的情况下),该突起部114小(低),在第一切刀112和第二切刀113钝的情况下,该突起部114大(高)。接着,对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与是否自然剥离的关系进行说明。在此,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考虑了记录用纸的突起部114的位置和突起部114的朝向。图9(a)(b)是表示在输送方向的前端部存在有突起部114、并且在突起部114向下的方向(与转印带71相对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用纸P的情况下,记录用纸P从感光体23表面的剥离状态的说明图。在记录用纸P在图9(a)(b)所示的方向输送的情况下,当记录用纸P的前端部从转印压印部出来时,其上面与感光体23的表面紧贴,而其下面由于突起部114的存在而在与转印带71之间产生间隙117。因此,随着感光体23的旋转,如图9(b)所示,在记录用纸P的前端部与转印带71之间(图9(b)中相对的箭头的前端部之间),根据帕邢定律(Paschen'slaw),发生连续放电。从而,记录用纸P的转印带71侧的电位降低,记录用纸P的感光体23侧的电位相对变高,记录用纸P与感光体23的吸附力相对上升。结果,记录用纸P不从感光体23的表面自然剥离,而成为附着在感光体23的表面上的状态。因此,由剥离爪101将记录用纸P从感光体23的表面强制剥离,在前端部产生调色剂污染104。图10(a)(b)是表示当在输送方向的前端部不存在突起部114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用纸P的情况下,记录用纸P从感光体23表面的剥离状态的说明图。在记录用纸P在图10(a)(b)所示的方向输送的情况下,当记录用纸P的前端部从转印压印部出来时,在其下面与转印带71之间不产生间隙117,下面能够与转印带71紧贴。在该情况下,随着感光体23的旋转,如图IO(b)所示,在记录用纸P的前端部与感光体23之间(图10(b)中相对的箭头的前端部之间),根据帕邢定律,发生连续放电。从而,随着感光体23的旋转,记录用纸P从感光体23的表面自然剥离。结果,在记录用纸P的前端部不会产生由于用剥离爪101强制剥离而造成的调色剂污染104。图11(a)(b)是表示在输送方向的前端部存在有突起部114、并且在突起部114向上的方向(与感光体23相对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用纸P的情况下,记录用纸P从感光体23表面的剥离状态的说明图。在记录用纸P在图11(a)(b)所示的方向输送的情况下,当记录用纸P的前端部从转印压印部出来时,其上面由于突起部114的存在而在与感光体23的表面之间产生间隙117。因此,随着感光体23的旋转,如图11(b)所示,在记录用纸P的前端部与转印带71之间,根据帕邢定律,发生连续放电。从而,记录用纸P的感光体23侧的电位降低,记录用纸P的转印带71侧的电位相对升高,记录用纸P与感光体23的吸附力降低。结果,记录用纸P容易从感光体23的表面自然剥离。由此,在记录用纸P的前端部,不会发生由于用剥离爪101强制剥离而造成的调色剂污染104。在该情况下,与图10(a)(b)所示的情况相比,更容易将记录用纸从感光体23的表面自然剥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产生调色剂污染104的功能。在上述的结构中,通过在图10(a)(b)或图11(a)(b)所示的方向输送记录用纸,即在输送方向的前端部不存在突起部114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用纸、或者在输送方向的前端部存在有突起部114并且在突起部114与感光体23相对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用纸,能够防止由记录用纸的切断面(切断边)的突起部引起的记录用纸前端部的调色剂污染104。换句话说,通过不在图9(a)(b)所示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用纸,即通过不在输送方向的前端部存在有突起部114、并且突起部114与转印带71相对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用纸,能够防止上述调色剂污染104。以下,将不发生调色剂污染104的上述各输送方向称为适当输送方向。在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3中,在将记录用纸配置在供纸部13的供纸盒41和大容量供纸盒42中的情况下,考虑突起部114的方向来配置记录用纸(将记录用纸配置在适当配置方向),使得记录用纸在适当输送方向上输送,由此能够实现在适当输送方向上输送记录用纸。在该情况下,虽然突起部114很微小,但通过用手指触摸该边,能够判别记录用纸的各边上的突起部114的有无和方向。接着,说明对通常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记录用纸难以从感光体表面自然剥离的因素,更详细地进行研究的结果。如上所述,从感光体表面剥离的容易程度,受到记录用纸的硬度的强度、感光体的曲率和记录用纸的输送速度的影响、以及来自转印带71的吸附电场等的影响。更详细地说,感光体的直径越大(换句话说,曲率越小),剥离位置的记录用纸与感光体表面所成的角度越小,剥离性能(自然剥离的容易程度)就越低。另外,感光体的圆周速度越高(换句话说,记录用纸的输送速度越高),剥离性能越低。另外,在反转显影的情况下,向记录用纸施加与感光体的极性相反的电场作为转印电场。因此,转印电场越强,越容易被吸附在带有相反极性电荷的感光体表面上,剥离性能越低。关于记录用纸的种类,记录用纸的硬度越弱,剥离性能越低。另外,作为上述以外的因素,还有装置环境、记录用纸的前端部有没有图像信息。当装置环境为低温低湿时,记录用纸容易带电,因此,容易被吸附在带有相反极性电荷的感光体表面上,剥离性能降低。另外,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没有图像信息从而没有附着调色剂的情况下,前端部分的带电电位维持高的状态,因此剥离性能降低。但是,这些因素是互相相关的。例如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因为记录用纸的硬度变弱,所以剥离性能应该变差。但是,在该环境下,剥离性能良好,这是因为由于高温高湿,记录用纸的带电性能降低,由此难以被吸附在感光体表面上。另外,随着感光体的圆周速度的提高,记录用纸的硬度的强弱对剥离性能的影响变小,硬度强的厚纸与薄纸相比,剥离性能低,这是因为厚纸的带电量比薄纸的带电量大。接着,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3中,用于防止记录用纸前端部的调色剂污染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3对通过转印压印部的用纸,只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使通过转印带71由转印辊74施加的电场,比适合于转印的规定的转印电场弱,更详细地说,对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以外的区域施加适合于转印的规定的转印电场,对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施加比转印电场弱的弱电场。如上所述,转印电场的强弱是对剥离性能产生影响的因素之一,转印电场越强,记录用纸越容易被吸附在感光体上。因此,通过这样使记录用纸的前端部的转印电场比通常弱,能够减弱记录用纸p的前端部与感光体23的吸附力,即使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存在有突起部114,如图9(a)所示,即使在记录用纸P的前端部与输送带71之间,由于突起部114的存在而产生间隙117,随着感光体23的旋转,如图12所示,在记录用纸P的前端部与感光体23之间,根据帕邢定律,发生连续放电。结果,记录用纸P从感光体23的剥离性能提高,能够有效地防止记录用纸P的前端部产生调色剂污染104。为了实现这样的功能,如图13所示,在转印单元26中设置有转印电场控制部100,其通过控制向电场辊74供给电压的电源电路部201的输出电压,分两阶段控制对记录用纸施加的电场。转印电场控制部100例如由CPU和与其附设的ROM、RAM构成。图14(a)(c)表示在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3中,记录用纸通过转印压印部的状况与对转印辊74施加的电压的关系。转印电场控制部100,如图14(a)(c)所示,当记录用纸的前端部通过转印压印部时,向转印辊74施加电压,使得由转印辊74向记录用纸施加的电场成为比适合于转印的规定的转印电场弱的弱电场(第一阶段施加)。然后,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通过转印压印部以后,对转印辊74施加电压,使得由转印辊74对记录用纸施加的电场成为适合于转印的规定的转印电场(第二阶段施加)。更详细地说,如图14(a)(c)所示,向转印辊74的第一阶段的施加电压,在记录用纸的前端刚刚要到达转印压印部之前开始。此后,在作为记录用纸的前端部而预先确定的规定区域到达转印压印部的时刻,切换为第二阶段的施加电压,提高施加的电压。第二阶段的施加电压保持到用纸的后端从转印压印部出来为止,在出来之后停止该电压。在此,优选上述弱电场设定成当利用该弱电场使记录用纸吸附在感光体23上时,由于记录用纸的输送速度和感光体23的曲率,记录用纸能够从感光体23自然剥离的电场。通过这样设定弱电场,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在转印工序中记录用纸巻绕在感光体23上,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记录用纸的前端部的调色剂污染。另外,施加弱电场的记录用纸的前端部,被限定为设置在记录用纸外周的不在记录用纸上形成调色剂像的空白区域内,具体地说,是距离记录用纸前端35mm的区域。另外,图15表示在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记录用纸通过转印压印部的状况与对转印辊施加的电压的关系。如图15所示,在记录用纸的整个区域中,施加电压在1个阶段中进行控制,使得向记录用纸的前端部施加相同的转印电场。因此,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与感光体的吸附力强,当在记录用纸P的前端部与输送带71之间由于存在有突起部114而产生间隙117时,随着感光体23的旋转,在记录用纸P的前端部与输送带71之间,根据帕邢定律,发生连续放电,从而发生记录用纸巻绕在感光体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3确定记录用纸的种类,根据记录用纸的厚度,切换用于施加弱电场的电场。在图14(a)(c)中,图14(a)是记录用纸为薄纸(基重(basisweight)《80g/m2)的情况,图14(b)是记录用纸为普通纸(80g/m、基重〈128g/m2)的情况,图14(c)是记录用纸为厚纸(基重》128g/n^的情况)。对图14(a)图14(c)进行比较可知,随着记录用纸的厚度而变化的,不是施加电压的定时,而是为了施加弱电场而对转印辊施加的电压的不同,在此,记录用纸越厚,弱电场与转印电场的差就越大。这是因为,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3是感光体23的圆周速度为500650mm/sec的高速机。如上所述,当感光体的圆周速度为高速时,记录用纸的硬度的强弱对剥离性能的影响变小,由此,在反转显影的情况下,因为向记录用纸施加与感光体的极性相反的电场,所以依赖于厚度的带电量影响较大,用纸越厚,剥离性能越低。如图13所示,由记录用纸种类判别部202向转印电场控制部100输入表示记录用纸种类的类别信息信号,转印电场控制部100根据输入的类别信息信号来确定记录用纸的种类,根据种类来选择用于施加弱电场的电压。记录用纸种类判别部202例如可考虑根据所选择的托盘与预先由该托盘指定的记录用纸的种类的关系,来确定记录用纸的种类等的各种结构。在此,作为对剥离性能具有影响的因素之一,着眼于因记录用纸的厚度而不同的带电量,但并不限定于此,除了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固定不变的因素之外,也可以根据其他的因素来切换弱电场的值(用于施加弱电场的电压值)。例如,在上述电源电路部201是对从高压源向转印辊74施加的电压进行调整使得在转印辊74与感光体23之间流过预先确定的量的电流的恒定电流控制电路部的情况下,在转印电场控制部100中,弱电场和转印电场被确定为在转印辊74与感光体23之间流动的电流值。表2表示在感光体23的圆周速度被设定为500650mm/sec的情况下,用于施加根据记录用纸的种类而确定的弱电场的电流值和用于施加各种记录用纸共用的转印电场的电流值。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9</column></row><table>在此,作为记录用纸的种类,考虑薄纸、普通纸和厚纸3种,最受带电影响的厚纸的弱电场为最弱的1520(pA)。普通纸的弱电场为2025(pA),薄纸的弱电场为2530(pA)。另外,共同设定的转印电场为5060(pA)。当然,转印电场不仅由圆周速度决定,而且由感光体23的直径、记录用纸的厚度、转印压印部的宽度等决定,每种机器都有若干变化,但已确认在将感光体23的圆周速度设定为500650mm/sec、感光体23的直径为80150mm的情况下,在该范围大致没有问题。另外,表3表示在将感光体23的圆周速度设定为300450mm/sec的情况下,用于施加根据记录用纸的种类而确定的弱电场的电流值和用于施加各种记录用纸共用的转印电场的电流值。在此,作为记录用纸的种类,也考虑薄纸、普通纸和厚纸3种。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0</column></row><table>如表3所示,在此,与表2所示的高速机的情况不同,薄纸的弱电场为最弱的1015(pA),普通纸的弱电场为1520(pA),厚纸的弱电场为2025(pA)。共用的转印电场被设定为3045(pA)。弱电场在薄纸的情况下设定得更弱,这是因为在感光体23的圆周速度为300450mm/sec的情况下,与依赖于记录用纸厚度的带电量的影响相比,由记录用纸的厚度引起的硬度的强弱对剥离性能的影响更另外,感光体23的圆周速度慢,通过转印压印部的时间变长,因此,转印电场比表2所示的高速机的值小。在该情况下,每种机器也有若干变化,但己确认在将感光体23的圆周速度设定为300450mm/sec、感光体23的直径为3060mm的情况下,在该范围大致没有问题。另一方面,在上述电源电路部201是对从高压源向转印辊74施加的电压进行调整使得对转印辊74施加预先设定的电压的恒定电压控制电路部的情况下,在转印电场控制部100中,弱电场和转印电场被确定为对转印辊74施加的电压值。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3对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不形成图像的区域、即所谓的空白(void)是否存在进行判断,在不存在空白的情况下,即在调色剂像被转印直到记录用纸的前端部的情况下,不对前端部施加弱电场,进行对记录用纸的整个区域施加转印电场的以往的控制。由此,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也施加适合于转印的转印电场并进行调色剂像的转印,因此,不会对记录用纸的前端部的图像有不良影响。而且,如上所述,在直到记录用纸的前端部都存在图像信息、并进行调色剂像转印的情况下,前端部分的带电电位被附着的调色剂减弱,20与感光体23之间的吸附力降低,因此,巻绕本身难以发生,也没有问题。如图13所示,由空白判定部203向转印电场控制部IOO输入表示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有没有图像信息的空白信息信号,转印电场控制部100根据输入的空白信息信号,当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有空白的情况下,对记录用纸的前端部,也不选择用于施加弱电场的电压,而选择用于从前端部施加转印电场的电压。如以上所述,为了防止由于记录用纸的上述突起部,记录用纸不能从感光体表面自然剥离,结果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产生因与剥离爪接触而引起的调色剂污染,本申请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利用显影器使在感光体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成为调色剂像,使由输送带输送的记录用纸与上述感光体的表面接触,利用转印辊从上述输送带的背面施加电场,由此,将上述调色剂像转印到上述记录用纸上,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印辊能够向上述记录用纸施加多个电场,向上述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以外的区域施加规定的转印电场,向上述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施加比上述转印电场弱的弱电场。通过使向记录用纸的前端部施加的转印电场比通常弱,记录用纸的前端部与感光体的吸附力被减弱。从而,即使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存在突起部,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与输送带之间由于突起部的存在而产生间隙,随着感光体的旋转,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与感光体之间,也会根据帕邢定律产生连续放电。结果,记录用纸从感光体的剥离性能提高,能够有效地防止记录用纸的前端部的调色剂污染。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进一步优选上述弱电场被设定为当利用该弱电场使上述记录用纸吸附在上述感光体上时,由于记录用纸的输送速度和上述感光体的曲率,上述记录用纸能够从上述感光体自然剥离的电场。通过这样设定弱电场,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在转印工序中记录用纸巻绕在感光体上,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记录用纸的前端部的调色剂污染。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进一步优选上述弱电场因记录用纸的种类而异。影响记录用纸从感光体的剥离性能的因素有很多,但记录用纸的硬度的强弱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通过这样根据记录用纸的种类而进行切换,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在转印工序中记录用纸巻绕在感光体上。另外,特别在感光体的圆周速度为500mm/sec以上的情况下,与记录用纸的硬度的强弱相比,由从转印辊施加的电场引起的带电量影响更强。因此,通过这样使厚纸的弱电场比薄纸的弱电场更弱,即使在高速机中,也能够有效地防止在转印工序中记录用纸巻绕在感光体上。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包括用于对在上述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有没有转印的图像进行判断的判断部,当根据上述判断部的判断结果,在上述前端部有转印的图像的情况下,上述转印辊也向上述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施加规定的转印电场。由此,根据判断部的判断结果,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有转印的图像的情况下、即所谓在前端部没有空白的情况下,转印辊不向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施加弱电场而施加规定的转印电场。从而,不会对记录用纸的前端部的图像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在直到记录用纸的前端部都存在图像信息、并进行调色剂像转印的情况下,前端部分的带电电位被附着的调色剂减弱,与感光体之间的吸附力降低,因此,巻绕本身难以发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印装置,对于在感光体的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像,通过使由输送带输送的记录用纸与上述感光体的表面接触、并利用转印辊从上述输送带的背面施加电场,由此,将上述调色剂像转印到上述记录用纸上,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印辊能够向上述记录用纸施加多个电场,向上述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以外的区域施加规定的转印电场,向上述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施加比上述转印电场弱的弱电场。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利用显影剂使在感光体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成为调色剂像,使由输送带输送的记录用纸与上述感光体的表面接触,从上述输送带的背面施加电场,由此,将上述调色剂像转印到上述记录用纸上,其特征在于使向上述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施加的电场比向前端部以外的区域施加的电场弱。通过将本发明的转印装置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或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能够得到与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已经说明的同样的作用。口,可得到如下效果能够提供能够不使用剥离爪而使记录用纸从感光体表面自然剥离、从而能够防止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产生由于与剥离爪的接触而造成的调色剂污染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转印装置。此外,在发明的详细说明的内容中的具体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只是用于使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更加清楚,不应该只限定于这样的具体例子而狭义地进行解释,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权利要求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利用显影器使在感光体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成为调色剂像,使由输送带输送的记录用纸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接触,利用转印辊从所述输送带的背面施加电场,由此,将所述调色剂像转印到所述记录用纸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辊能够向所述记录用纸施加多个电场,向所述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以外的区域施加规定的转印电场,向所述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施加比所述转印电场弱的弱电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弱电场是当利用该弱电场使所述记录用纸吸附在所述感光体上时,由于记录用纸的输送速度和所述感光体的曲率,所述记录用纸能够从所述感光体自然剥离的电场。3.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弱电场因记录用纸的种类而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感光体的圆周速度为500mm/sec以上的情况下,对于厚纸的所述弱电场比对于薄纸的所述弱电场弱。5.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在所述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有没有转印的图像进行判断的判断部,当根据所述判断部的判断结果,在所述前端部有转印的图像的情况下,所述转印辊也向所述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施加规定的转印电场。6.—种转印装置,对于在感光体的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像,通过使由输送带输送的记录用纸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接触、并利用转印辊从所述输送带的背面施加电场,由此,将所述调色剂像转印到所述记录用纸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辊能够向所述记录用纸施加多个电场,向所述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以外的区域施加规定的转印电场,向所述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施加比所述转印电场弱的弱电场。7.—种图像形成方法,利用显影剂使在感光体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成为调色剂像,使由输送带输送的记录用纸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接触,从所述输送带的背面施加电场,由此,将所述调色剂像转印到所述记录用纸上,其特征在于使向所述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施加的电场比向前端部以外的区域施加的电场弱。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利用显影剂使在感光体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成为调色剂像,使由输送带输送的记录用纸与感光体的表面接触,并且利用转印辊从输送带的背面施加电场,由此,将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用纸上,其特征在于转印辊能够向记录用纸施加多个电场,向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以外的区域施加规定的转印电场,向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的前端部施加比转印电场弱的弱电场。由此,即使在由于切断而在记录用纸上产生突起部的情况下,记录用纸也能够从感光体表面自然剥离,从而能够防止在记录用纸的前端部产生由于与剥离爪的接触而造成的调色剂污染。文档编号G03G15/16GK101169610SQ20071016717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2日优先权日2006年10月23日发明者久世雅人,山内浩一,村井宏行,松山和弘,泷口俊树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