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35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其利用可被连接到该成像装置上并可 拆卸下来的成像单元或处理盒来形成图像。
背景技术
应用电子照相成像方法的常规成像装置采用了处理盒系统,在该 系统中,感光鼓和应用到其上的处理措施被制为一体而形成盒,且该 盒(成像单元)能被可拆卸地连接到成像装置的主体上。按照这种处 理盒系统的设计,使用者自身就可以完成对成像装置的维护保养操作, 而无需请求服务人员来进行,从而,可显著增强成像装置的可操作性。 因而,这种处理盒系统被广泛地应用在成像装置中。
在将这样的处理盒连接到成像装置的主体上时,在保留适当操作 感的同时,必须要在完成了连接操作时可精确地保持处理盒与成像装 置主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作为用于将处理盒定位到成像装置上、且对处理盒进行保持的一
种结构,第平11 - 174940号日本专利公报所公开的、采用金属丝弹簧 的方案获得了广泛的采用。按照这种结构设计,在处理盒纵长方向的 两侧上设置了凸起,当处理盒被沿着成像装置主体的引导部分插入时, 这些凸起与制在成像装置主体的盒连接部分上的U形沟槽相接合,并 被定位到这些沟槽中。当盒的凸起与U形沟槽相接合时,设置在U形 沟槽中的金属丝弹簧夹压住盒的凸起,由此将盒的凸起固定住。
按照这种利用金属丝弹簧来固定盒凸起的结构设计,当盒被插入 时,金属丝弹簧的夹压力相对于处理盒的凸起就变成了阻力。另外,
凸起与金属丝弹簧始终是相互接触的-直到凸起抵接到u形沟槽的底
部为止。因而,直到处理盒被定位到正常位置时为止,这一阻力作用 始终是存在的。结果就是,插入过程变得不足,盒可能会浮动或跳动,
在某些情况下,这样的情况会妨碍将盒定位到正常的位置上。
作为一种用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第2006-98492号日本专利 公报提出了一种结构,其利用触发闭锁作为处理盒的定位及固定机构。
图14表示了由2006- 98492号日本专利>^才艮/>开的、用于对处理 盒进行定位和固定的机构。在图14中,触发臂件90可在两个位置之 间转动,其中的两位置即为用实线表示的第一位置(在该位置上,盒 是打开的)、以及用虚线表示的第二位置(在该位置上,盒被固定), 其中,从第一位置沿箭头Y的方向转动可到达第二位置。通过转动轴 C,可使触发臂件9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如图14所示,在触发臂件卯上设置有拉伸弹簧91。拉伸弹簧91 与设置在侧板92上的弹簧支轴D、以及设置在触发臂件90上的弹簧 挂钩93相接合。当触发臂件90处于图14中实线所示的第一位置时, 弹簧挂钩93位于连接侧板上弹簧支轴D和转动轴C而成的线段C — D的一侧(图14中的上侧)。当触发臂件90处于虚线所示的第二位 置时,弹簧挂钩93位于线段C-D的另一侧(图14中的下侧)。
如果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当触发臂件90处于实线所示的第一位置 时,由于设置了拉伸弹簧90,在箭头X方向上作用有力矩。因而,如 无其它的外力作用,触发臂件90将被保持在第一位置上。当从此状态 下将盒插入、且使设置在盒上的凸起94与制在成像装置主体上的U 形沟槽95相接合时,凸起94将顶推触发臂件90的接合部分96。在 此条件下,向触发臂件90施加了如图14中箭头Y所示方向的力矩, 触发臂件90将克服拉伸弹簧91的作用而在箭头Y的方向上转动。当 弹簧挂钩93移动到低于线段C-D延伸线的位置时,由拉伸弹簧91所 产生的力矩就从X方向变到了 Y方向,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臂 件将被保持在第二位置。
在此条件下,当对盒进行定位时,弹簧的阻力作用-直到定位操 作完成时为止并不存在,从而可显著提高装置的可操作性。在触发臂 件90被移动到第二位置之后,利用拉伸弹簧91的偏置力将凸起94 推向U形沟槽95。因而,盒被可靠地固定在定位操作所确定的位置上。
在第2006 — 98492号日本专利公报中,触发臂件90的弹簧力对处 理盒进行施压,以防止处理盒发生浮动,这将使得成像质量稳定。因 而,用在触发臂件90上的弹簧91要被设定得强硬一些。
但是,如果弹簧91被制得很强、且触发臂件90向第二位置的运 动受到延迟,则在连接或拆卸盒时,由弹簧力产生的转动力在触发臂 件90转动运动范围的两末端处会变为最大,从而,在连接或拆卸处理 盒时,这样的设计会带来沉重的手感。如果该操作感太过沉重,则即 使在连接操作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使用者也会产生错觉处理盒已被 成功地连接上了。
因而,如果将靠近拉伸弹簧91中性点的死点设定得早一些,就能 减轻操作的沉重感。也就是说,如果作为固定构件的触发臂件90被推 动了一点,其立即就能发挥作用。
但是,上述的设置会带来如下的问题。也就是说,即使在使用者 只是无意中移动触发臂件90的情况下,触发机构也会工作。 一旦触发 机构工作之后,就建立起了锁止状态,因而,外壳的引导部分就被闭 塞了。也就是说,触发臂件90的移动将快于处理盒的移动,这会阻挡 处理盒的插入。
尤其是在处理盒较大、且可处理A3纸张的情况下,使用者无法 通过视觉充分地检查判定纵向方向上的两个位置,因而,触发臂件90 经常会意外地移动。也就是说,使用者只得先粗略地引导盒的一侧, 然后再将另一侧沿纵向插入,且在注意尽可能精确地保持平行的情况 下,将盒的两侧笔直地连接到U形沟槽95上。此情况下,作为位于U 形沟槽95入口附近的凸出体的触发臂件90易于在纵向上卡到薄且长 的处理盒的端部上,由于将设计的重点放在操作感上,所以要设计成 使得臂件可轻盈地移动,因而,带来了这样的问题机构易于被操作。
如果触发臂件90被意外地操作了 ,则在处理盒被插入之前,需要 将触发臂件90再次复位到第 一位置,因而,带来了使用性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 一种成像装置,其减小了插入成像单元时的负荷,
并可防止固定装置意外地移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成像单元,其具有图像 承载构件,且其可拆卸地连接到成像装置上;引导部分,其用于对成 像单元的插入操作进行引导;可动的锁定构件,其用于对连接上的成 像单元进行锁定;移动构件,当其与沿着引导部分被插入的成像单元 接触时,该移动构件开始移动;以及锁定构件移动部分,其位于锁定 构件上,并且当移动构件移动特定距离后接收位移力,其中所述位 移力使所述锁定构件移动到锁定所述连接上的成像单元的位置。
从下文的描述可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其它目的。


图1A和图1B是解释性的分解轴测图,它们表示了根据第一实施 方式的触发闭锁机构的各个构件;
图2中的示意图表示了盒凸起的位置以及输入杠杆和触发臂件的 动作操作;
图3中的示意图表示了触发臂件的闭锁运动; 图4A和图4B中的解释性剖视图表示了成像装置的总体结构; 图5是解释性的侧面剖视图,其表示了成像装置的盒连接部分; 图6中的解释性轴测图表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盒连接部分; 图7A和图7B是解释性的前向视图,表示了当第一实施方式中的
加压臂处于退缩位置时的情形;
图8是沿图7中的A-A线所作的解释性剖视图9A和图9B中的解释性前视图表示了当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加压
臂处于锁定位置时的情形;
图IO是沿图9中的A-A线所作的解释性剖视图IIA到图11C中的示意图表示出了盒的凸起以及遮断臂;
图12中的示意图表示了在连接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盒时盒凸起
以及遮断臂的位置、输入杠杆的运动、以及接合部分和加压臂;
图13A和图13B分别是锁定装置总体位置的正视图和俯视图;以

图14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作具体的描述。
[第一实施方式
(成像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4A和图4B是解释性的剖视图,它们表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 的全色彩成像装置(全色打印机)的整体结构,该成像装置采用了电 子照相图像系统,并具有直列式的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装置)。
首先将参照图4A对成像装置的总体结构进行描述。第一实施方 式的成像装置1包括四个处理盒2 (下文称为"盒"),这些盒作为成 像单元,且基本上沿着同一直线以恒等的相互距离布置着。这四个盒 2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M)、青色(C)以及黑色(K)的图 像。每个盒2的中心部分处都设置有鼓形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3 (下 文称为"感光鼓,,),其作为图像承载构件。围绕着感光鼓3设置了作 为一次充电装置的一次充电器4、作为显影措施的显影装置5、以及作 为清洁装置的感光鼓清洁器6,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盒。
一次充电器4利用由充电偏压电源(图中未示出)提供的充电偏 压、以预定的负电势对感光鼓3的表面均匀地进行充电。显影装置5 包括调色剂,且利用激光使各种颜色的调色剂粘附到各个感光鼓3上 形成的静电潜像上,从而显影(形成可见图像),所形成的图像为调 色剂图像。感光鼓清洁器6包括清洁刮片,其用于将在一次转印操作 时残留的调色剂从感光鼓3上清除掉。
作为一次转印装置的转印辊7被布置在与感光鼓3相对的位置处, 且在一次充电器4与显影装置5之间位置的下方设置了啄光装置8。 转印辊7被布置在具有带状转印材料的转印带单元9中,且转印辊7 被布置成可向感光鼓3施加作用力。曝光装置8所发射出的光线与给 定图像信息的时序电子数字图像元素信号相对应,以对对应的感光鼓 3进行曝光,从而,根据图像的信息在各个已被一次充电器4充电的
感光鼓3表面上形成各种颜色的静电潜像。
转印带单元9包括驱动辊10,其还起到了 二次转印对转辊的作用。 驱动辊10被布置成与二次转印辊11相对着。具有定影辊12和压力辊 13的定影装置被布置成这样在对二次转印辊11的记录材料进行输 送的下游方向上,形成了垂直的通道结构。
设置在纸盒18中的记录材料被纸张辊19逐张地送出,并被一对 套准调节辊14输送到二次转印辊11与驱动辊10之间的辊隙中,从而 转印调色剂图像。其上已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被输送到包括 压力辊13和定影辊12的定影装置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然后,利 用排出辊15将记录材料排出到出料盘16中。
由于特性的不同,盒2和转印带单元9的使用寿命短于成像装置 2的寿命,所以,在成像装置主体的工作寿命完结之前,必定要更换 新的盒2和转印带单元9。因而,包括出料盘16和转印带单元9的单 元体被制成了上部门单元17,以使得该单元可相对于成像装置主体进 行开启和闭合,从而可如图4B所示那样,容易地更换新的盒2和转 印带单元9。
对于这样的结构,如果将上部门单元17在主体的上方沿箭头(图 4B中箭头A)的方向开启,则就能自由地连接和拆卸盒2和转印带单 元9,从而有利于维护操作。也就是说,可沿着与感光鼓3轴线垂直 的方向将盒2连接到装置主体上、或从主体中拆卸下来。
(盒的连接及拆卸结构)
下面将对可将盒2可拆卸地连接到成像装置主体上的结构进行描 述。图5中解释性的侧面剖视图表示了成像装置的盒连接部分。图6 是盒连接部分的解释性轴测图;图6仅表示出了位于盒纵向一侧上的 侧板。
如图5和图6所示,盒2上设置有圆柱形的凸起20,其起到了定 位装置的作用。凸起20在感光鼓3的转动轴线延长线上向两侧突伸。 成像装置2具有盒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具有用于将盒2插入到装置 主体中的空间。在盒的纵向两侧上,设置了侧板21。带有U形沟槽22 ( 22Y、 22M、 22C、 22K)的左右两侧板21起到了定位部分的作 用,圆形的凸起20被精确地接纳到预定的位置处。在盒连接部分上安 装了作为盒连接引导装置的引导构件23 (23Y、 23M、 23C、 23K)。
当要将盒2连接上时,将盒2的下表面沿着引导构件23斜向下插 入,且使凸起20与U形沟槽22接合。接合着的凸起20将抵接着U 形沟槽22的下端,由此实现了对盒2的定位。U形沟槽22还起到了 用于对凸起20进行引导的引导部分的作用。
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了锁定装置,其使得盒2相对于成像装置 主体实现定位,并对盒进行锁定,阻止其沿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 动。在该实施方式中,采用触发闭锁机构作为该锁定装置。
与盒的插入开口相对应,设置了四个触发臂件30,它们是锁定构 件,以作为触发闭锁机构的主体,且触发臂件30被设置在左右两侧板 21上。触发臂件30可随着盒2的插入运动而移动,插入的盒2的凸 起20受到挤压和固定。
触发臂件30被连接到这样的位置上在该位置上,触发臂件30 可对要被插入的盒2的凸起20进行挤压。在触发臂件30上方的邻近 位置处设有保护罩31 (31Y、 31M、 31C、 31K),用于遮盖触发臂件 30上方的部位,从而,使用者不会在无意中碰触到触发臂件30,触发 臂件30也不会被错误地操作。此处,词语"上方,,是指与盒2相对于触 发臂件的插入方向相反的一侧。由于触发臂件30的上方部分被保护軍 31遮盖着,使用者不会在无意中接触到触发臂件30,所以,触发臂件 30不会被误操作锁定。
(锁定装置的结构)
下面将对触发闭锁的结构进行描述,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就在于该 结构,触发闭锁是用于对处理盒进行固定的锁定装置。
图1A中的解释性分解轴测图表示了该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的各 个构件。该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包括触发臂件30,其是用于对盒凸 起20的运动进行锁定的锁定构件;触发弹簧33,其是用于向触发臂 件30施加偏置力的偏置构件;输入杠杆32,其是用于抵接着盒一个
部分、并移动操作触发臂件30的移动构件;以及压缩弹簧34,其是 用于对输入杠杆32进行复位的偏置构件。
该实施方式中的锁定装置通过转动输入杠杆32来对触发臂件30 进行操作。此时,锁定装置并不对触发臂件30进行操作,直到输入杠 杆32转过一定的角度为止,且如果输入杠杆32的转动超过该预定角 度,触发臂件30将被操作。也就是说,即使盒2的凸起将输入杠杆 32推顶了预定的量,凸起也不会被触发臂件30锁定。下面将具体介 绍该结构。输入杠杆32具有一定的移动宽度,在该宽度范围内,在触 发臂件30处于退缩位置的状态下,输入杠杆32可移动触发臂件30, 且如果输入杠杆32的运动超出了该移动宽度,触发臂件30将从退缩 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
触发臂件30可移动到第一位置(锁定位置),在该位置上,盒顶 推着已插入到连接部分中、且与U形沟槽22相接合的凸起20,且对 凸起20进行锁定;并且触发臂件可移动到第二位置(退缩位置),当 盒被从连接部分中取出时,第二位置相对于凸起20的移动路线是退缩 回的。触发臂件30具有轴孔30a,通过锻头工艺安装在安装板35上 的轴部分35a插入到该轴孔30a中。触发臂件30的一侧上设置有臂件 部分30b,另一侧上相对于轴孔30a设置有弹簧保持部分30c。臂件部 分30b以轴孔30a为中心向一侧对盒的凸起20进行挤压。安装板35 利用螺钉等装置安装到侧板21上。触发臂件30具有与弹簧保持部分 30c连为一体的臂部,且该臂部的末端上制有轴部分30d。
安装板35的轴部分35a被装配到触发臂件30的轴孔30a中,且 轴部分30d被装配到安装板35的轴孔35b中。在此条件下,触发臂 件30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板35上。在此状态下,触发弹簧33的一端 被保持在弹簧保持部分35c上,而另一端被保持在触发臂件30的弹簧 保持部分30c上。
触发弹簧33是由拉伸弹簧构成的。触发弹簧33向锁定位置或退 缩位置对触发臂件30施加作用力。也就是说,如图1 (b)所示,当 连接着触发弹簧33 —端的弹簧保持部分30c所处的位置比线段N更
靠近X侧时,触发弹簧33将向触发臂件30施加沿箭头X方向的作用 力,其中,线段N连接着作为弹簧另一端的弹簧保持部分35c与作为 触发臂件30转动中心的轴部分35a。也就是说,触发弹簧33朝锁定 位置向触发臂件30施加作用力。如果触发臂件30的第一保持部分30e 被保持在第一止挡部分35d上,则进一步的转动就受到了锁定。
在另一方面,如果弹簧保持部分30c所处位置比线段N更靠近Y 侧,则作用到触发臂件30上的作用力就是沿着箭头Y的方向。也就 是说,触发弹簧33朝退缩位置向触发臂件30施加作用力。此情况下, 如果触发臂件30的第二保持部分30f被保持到第二止挡部分35e上, 则进一步的转动就受到了锁定。
向触发臂件30施加作用力,使得触发臂件30相对于中性点(在 该位置点处,连接着弹簧保持部分35c和弹簧保持部分30c的线段P 与连接着弹簧保持部分35c和轴部分35a的线段N相一致)处于锁定 位置或退缩位置。也就是说,触发臂件30构成了所谓的触发机构。
与触发臂件30—样,输入杠杆32也具有轴孔32a,安装板35的 轴部分35a可装配到该轴孔中,输入杠杆32还具有从其上突伸出的杠 杆部分32b。因而,在触发臂件30被安装到轴部分35a上之后,将轴 部分35a装配到轴孔32a中,且输入杠杆32被安装成可绕着与触发臂 件30相同的轴进行转动。在此情况下,压缩弹簧34被插入到输入杠 杆32的凹陷32c中,且压缩弹簧34的一端抵接到半圓形凹陷32c的 端部上,而另一端则被保持到触发臂件30的保持部分30g上。利用压 缩弹簧34的偏置力,沿着箭头Y的方向向输入杠杆32始终施加着一 个作用力。利用这样的设计,当输入杠杆32未从外界接受作用力时, 所作用的弹簧力使得杠杆部分32b抵接着触发臂件30臂件部分30b 的下表面。在此状态下,输入杠杆32处于初始位置。该初始位置是指 这样的位置盒和输入杠杆32并不相互接触。
在与触发臂件30相对的一侧上,输入杠杆32的预定位置处制有 保持凸起32d。在触发臂件30上与输入杠杆32相对的一侧上制有凸 起30h。保持凸起32d可被保持到凸起30h上。保持凸起32d和凸起
30h构成了锁定构件移动部分,其用于将驱动力(位移力)从输入杠 杆32传递给触发臂件30。
输入杠杆32的保持凸起32d与触发臂件30的凸起30h具有这样 的位置关系当输入杠杆32沿着箭头X的方向从初始位置转动了预 定的量时,保持凸起32d抵接到凸起30h上,且保持在其上。因而, 无需对触发臂件30进行作用就可使输入杠杆32从初始位置开始转动 -直到保持凸起32d抵接着凸起30h为止。
也就是说,如果位于初始位置的杠杆部分32b被沿着箭头X的方 向推动,输入杠杆32将克服压缩弹簧34的偏置力而转动。此时,输 入杠杆32的转动不会作用到触发臂件30上-直到保持凸起32d抵接 着凸起30h时为止。在此状态下,如果取消了作用在杠杆部分32b上 的压力,则在压缩弹簧34偏置力的作用下,输入杠杆32将返回到初 始位置。
如果在保持凸起32d抵接到凸起30h之后沿箭头X的方向对杠杆 部分32b进行加压,触发臂件30将利用输入杠杆32的转动而在X的 方向上转动。然后,如果触发臂件30在X方向的转动越过中性点, 则触发闭锁将发挥作用,处于退缩位置的触发臂件30将立即转动到锁 定位置。
(盒的连接操作以及锁定装置的操作)
下文将参照图2和图3对将盒2连接到其上设置了锁定装置的连 接部分的操作进行描述。图2中的示意图表示出了盒凸起20的位置、 以及输入杠杆32和触发臂件30的操作。图3中的示意图表示了当要 连接盒时触发臂件30的闭锁运动。
首先,使用者将上部门单元17 (参见图4)打开,将其翻到成像 装置主体的上方,并使由左右两侧板21构成的盒2的连接位置外露向 操作者。上部门单元17被设计成这样其可被保持在向成像装置主体 上方的开启幅度达到最大的位置上。
然后,使用者将设置在盒侧的底面上的斜面沿着设置在引导构件 23上的引导斜面进行滑动,以使盒掉落到成像装置主体中。利用这样 的运动,使盒的凸起20移动到U形沟槽22中。盒的凸起20是设置 在图像承栽构件端部上的圆形凸起,其中,图像承载构件的端部是相 对于该构件的转动轴向方向而言的。如果凸起抵接到了设置在成像装 置侧板上的U形沟槽的抵接部分上,图像承载构件相对于成像装置就 实现了定位。也就是说,该凸起的作用在于将成像单元相对于成像装 置进行定位。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凸起20与U形沟槽22进行接合的过程中, 凸起20Y、 20M、 20C、 20K将按照这样的次序进行运动。下文将描 述该过程。当盒被插入时,由凸起20Y表示的凸起20被沿着具有引 导部分的U形沟槽进行引导,而不会受到处于退缩位置的触发臂件30 的阻碍。此时,输入杠杆32处于初始位置。输入杠杆32从该凸起的 移动路线突伸出去,而且,如果将盒插入,盒(如凸起20M所示)将 抵接到输入杠杆32,从而,盒对输入杠杆32进行挤压。在此情况下, 输入杠杆32开始转动。但是,直到输入杠杆32从初始位置的转动达 到特定角度时,输入杠杆32才对触发臂件30施加作用,其中的特定 角度即为上述的预定移动量。
因而,即使由于误操作而没有充分地插入盒,如果输入杠杆32 在转动到特定角度前被复位了,则触发臂件30也不会产生作用,且输 入杠杆32也被复位到初始位置。
如果盒(如凸起20C所示)被进一步地插入,则输入杠杆32将 进一步转动,且保持凸起32d与触发臂件30的凸起30h相接合,由 此将转动力传递给触发臂件30。然后,如图3所示,如果触发弹簧33 的转动超过了中性点,触发臂件30将迅速转向锁定位置。然后,如凸 起20K所示,臂件部分30b利用触发弹簧33的偏置力向U形沟槽22 的底部顶压着凸起20K。利用该压力,凸起20K不会从U形沟槽22 中浮跳起来,且被定位、固定在该沟槽中。
当盒2被插入到可形成图像的位置时,即使使用了相同的主体和 相同的盒,但由于部件之间存在误差容限,只要插入盒,盒2相对于 主体(外壳)的位置就要发生改变。与此相反,成像装置主体允许存
在误差容限,且在盒处于一定范围的情况下,能产生出图像。也就是
说,如果触发臂件30将盒2固定在可产生出图像的位置上,则在固定 触发臂件30的阶段,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容限。
当将盒2从成像装置主体中取出时,如果使用者所施加力的方向 是将盒从成像装置主体中拉拔出,则盒2的凸起20将转动触发臂件 30。当触发臂件30越过中性点时,触发臂件30就从锁定位置移动到 退缩位置,从而,盒2可被取出。
按照黄色、品红、青色、黑色的次序重复进行上述的盒连接操作。 然后,使用者将上部门单元17向成像装置主体下方闭合,并将转印带 单元9复位到装置主体中的正常位置。
在该实施方式中,可容易地将盒2连接到装置主体上,并能保持 适当的操作感受,且在完成了连接操作时能可靠地定位并保持盒2。 在进行连接操作时,可利用轻的撞击音来保持适当的操作感。
设置在触发臂件30与输入杠杆32之间的压缩弹簧34被设定成其 偏置力弱于触发弹簧33的偏置力。因而,除了在对触发臂件30进行 操作时,都可减轻操作感,由于压力低,所以可减小部件的尺寸,在 操作触发臂件30时,由于使用了盒锁定装置,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操 作感。因而,可消除连接或拆卸盒时由于存在触发臂件30而带来的不 适感,并消除了对物理外观和操作感的影响。
如果从盒的插入方向上进行观察,触发臂件30被保护軍31遮盖 着,但却能看到输入杠杆32。在此条件下,使用者可容易地看到位于 初始位置的输入杠杆32,且当插入盒时,可被容易看到的输入杠杆32 起到了位置指示的作用。利用这样的设计,就不容易在无意中进行操 作,且在要连接盒时,输入杠杆32就变成了位置指示器,从而,可在 纵向上利用输入杠杆32对盒的横向两侧进行均等的引导。盒凸起20 可被置于输入杠杆32上。在此条件下,使用者可注意到临时性的连接 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的位置,从而可改善连接的操作感。
在介绍该实施方式的主体结构时,具有中间转印体的转印带单元 9被安装在上部门单元17上。但是,上部门单元17不一定非要具备
转印带单元,且转印带单元9和上部门单元17可被独立地开启和闭合, 可在上部门单元17被打开之后,单独地连接或拆卸转印带单元9。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转印带单元9和盒2中感光鼓3的相对表面 形成的一次转印表面具有一定倾斜角度。但是,该角度并非限定性的, 可根据定影装置的高度、曝光装置8的尺寸等因素来选定所必需的最 佳倾斜角,且可取消该倾斜角,将一次转印表面布置成水平的。
[第二实施方式l
下文将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盒锁定装置的结构进行描 述。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仅在于锁定装置的结构不同, 其它的结构都是相同的。因而,下文将只对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 施方式不同的那些部分进行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将由相 同的附图标识指代。
(锁定装置的结构)
下面将参照图7到图10来介绍第二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的结构。 图7中解释性的前视图和俯视图表示了当加压臂处于退缩位置时的情 形。图8是沿着图7中的A-A线所作的解释性剖视图。图9中解释性 的前视图和俯视图表示了当加压臂处于锁定位置时的情形。图10是沿 着图9中的A-A线所作的剖视图。
该实施方式中的锁定装置也对连接到触发闭锁机构上的盒进行固 定。按照该实施方式中的锁定装置,在安装板220的轴部分220a上可 转动地安装了作为驱动力输出装置的触发构件208、作为移动构件的 输入杠杆210、成为锁定构件的加压臂200,且使得这些部件按照上文 的次序叠置起来,这些部件由轴部分220a保持着。轴部分220a利用 锻头工艺固定到安装板220上,并利用螺钉等装置将安装板220安装 到侧板21上。
在触发构件208的弹簧保持凸起208a与安装板220的弹簧保持部 分220b之间设置了触发弹簧240,其包括成为偏置装置的拉伸弹簧, 从而向触发构件208施加了偏置力。利用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触发 闭锁机构,使得弹簧保持部分208a的位置可移动到转动范围中性点的两侧,且可利用这样的设计使其在两侧之间进行转换。当触发构件208 在两侧之间进行转换时,加压臂200也被移动,其随着触发构件208 的移动而被偏置向退缩位置或锁定位置。
在该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中,除了输入杠杆210之外,还存在接 合部分205的作用,其也作为用于对触发构件208进行操作的作用构 件。接合部分205是与加压臂200制成一体的凸起,且其被布置在这 样的位置上接合部分205受到感光鼓遮断板的挤压,其中的感光鼓 遮断板可随着盒2的连接和拆卸运动而被开启和关闭。
当盒2被连接到装置的主体上时,必须要使设置在盒2中的感光 鼓3与转印带单元9相接触。因而,需要将感光鼓3露出。但是,如 果在将盒2从装置主体中取出的状态下露出感光鼓3,则感光层易于 变质,从而带来了不利的可能性感光鼓3被意外地损坏。因而,一 般情况下,在盒上设置有遮断构件,其能打开和闭合使感光鼓3外露 的开口,当盒被连接到装置主体上时,遮断构件被相应地开启,当盒 被取出时,遮断构件被闭合。如图ll所示,在该实施方式的盒2中, 还在凸起20的附近设置了遮断转动轴250,其是遮断构件的转动中心, 在感光鼓3转动轴的延长线上,凸起20向两侧延伸。感光鼓遮断板 251的纵向两侧被遮断臂251a支撑着,遮断臂251a可绕着遮断转动 轴250转动。当盒2被连接到装置主体上或拆卸下来时,感光鼓遮断 板251可随之开启或闭合。可釆用公知的机构来开启和闭合感光鼓遮 断板251。
当感光鼓遮断板251被打开时,遮断臂251a挤压着与加压臂200 制成一体的接合部分205。按照该实施方式锁定装置的设计,触发闭 锁机构是由两个转动进行操作的,其中一个转动是当输入杠杆被盒凸 起20推顶时所产生的转动,另 一转动是当接合部分205被遮断臂251a 推顶时所产生的转动。
进行描述:',"、、、,,.
图7和图8所示的、作为锁定构件的加压臂200与作为移动构件
的输入杠杆210之间的位置关系表示了这样的状态盒尚未被连接到 盒连接部分上,也就是说,表示了当加压臂200处于退缩位置时的状 态。此时,输入杠杆210的凸起引导表面211被布置成这样其突伸 向位于盒连接方向上的移动路线,并与插入的盒凸起20相接触,且对 盒凸起20进行转动。
当盒2沿引导构件23插入时,与加压臂200制成一体的接合部分 205位于遮断臂251a的移动范围内。
如图8所示,在加压臂200的转动中心上一体地制有内齿轮(齿 轮部分)207。安装在轴206上的触发小齿轮219与内齿轮207啮合, 其中的轴206被一体地设置在触发构件208上。小齿轮219可像行星 齿轮那样绕着内齿轮207转动。游齿轮219的轴206与保持着触发弹 簧240的弹簧保持凸起208a同轴。因而,触发闭锁机构的操作取决于 小齿轮219的移动位置相对于触发构件208的中性点位于哪一侧。
小齿轮219还与制在输入杠杆210上的外齿轮(齿轮部分)212 相啮合。小齿轮219与相互同轴、且可以转动的内齿轮207和外齿轮 212都相啮合,且齿轮207和212可独立地转动。因而,利用基于所 谓差速器原理的机构和机械结构来移动小齿轮219。
也就是说,在与内齿轮207 —体的加压臂200被止动的情况下, 如果与外齿轮212 —体的输入杠杆210在箭头所指的方向上转动,由 于小齿轮219在逆时针的方向上转动,小齿轮219将在箭头b的方向、 沿内齿轮207移动。在输入杠杆210被止动的情况下,如果加压臂200 在箭头c的方向上转动,小齿轮219将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并沿着 外齿轮212在箭头b的方向上移动。
在该实施方式中,齿数比被设定成这样小齿轮219的移动量(绕 着轴部分220a的转动量)相对于输入杠杆210和加压臂200的转动量 变为1/2。
通过对输入杠杆210和接合部分205进行挤压,使得输入杠杆210 和加压臂200独立地转动,并使小齿轮219移动。在此情况下,通过 将触发弹簧的弹簧保持凸起208a相对于中性点移动到任一侧,对触发
闭锁机构进行操作。在该实施方式中,当利用触发闭锁的操作使触发
构件208移动到锁定位置时,由保持部分(图中未示出)保持着的触 发构件208和加压臂200也一体地移动到锁定位置。
图9和图IO表示了这样的状态触发臂件208的移动超过了中性 点,且加压臂200与触发构件208 —起移动到了锁定位置。
图8和图10所示的压缩弹簧218向输入杠杆210施加了作用力。 压缩弹簧218的一端被设置在位于输入杠杆210上的弹簧座表面214 上,而另一端被装配到设置在弹簧座表面213的凸台上,其中的弹簧 座表面213位于加压臂200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压缩弹簧218 的偏置力被设定成小于触发弹簧240的偏置力。
(盒的连接操作以及锁定装置的操作)
下文将参照图12对将盒2连接到其上设置了锁定装置的连接部分 的操作进行描述。图12中的示意图表示出了当连接第二实施方式的盒 时盒凸起20和遮断臂251a的位置、输入杠杆210、接合部分205以 及加压臂200的操作。
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使用者将设置在盒侧底面上的斜面沿着设 置在引导构件23上的引导斜面进行滑动,以使盒掉落到成像装置主体 中。利用这样的操作,使盒的凸起20移动到U形沟槽22中。
如图12所示,在凸起20与U形沟槽22进行接合的过程中,凸 起20Y、 20M、 20C、 20K将按照这样的次序进行运动。下文将描述 该过程。当盒被插入时,凸起(如凸起20Y所示)被U形沟槽进行引 导,而不会受到处于退缩位置的触发臂件200的阻碍。输入杠杆210 从凸起的移动路线突伸出来,而且,如果将盒插入,盒(如凸起20M 所示)将抵接着输入杠杆210,从而对输入杠杆210进行顶压。在此 情况下,输入杠杆210将在图12的逆时针方向上转动。此时,由于遮 断臂251a尚未接触到加压臂200,所以可防止加压臂200转动。因而, 利用差速器原理使得小齿轮219的移动量是输入杠杆210转动量的 1/2,且使得触发弹簧240上保持凸起208a的位置移动。
此时,触发构件208的运动没有超过中性点,因而,仅通过转动
输入杠杆210,不能对触发机构进行转换,加压臂200未被锁定。此 时,如果将盒复位,输入杠杆210在压缩弹簧218的偏置作用下,将 复位到初始位置。
如果盒(如凸起20C所示)被进一步地插入,则输入杠杆210上 凸起的抵接部分的角度将变为与凸起的插入方向平行,输入杠杆210 不能进一步转动。随着盒的插入,遮断臂251a将抵接着接合部分205, 并对其进行顶压。在此情况下,与接合部分205 —体的加压臂200将 在图12中的逆时针方向上转动。此时,如上文介绍的那样,阻止输入 杠杆210的转动。因而,小齿轮219的移动量是加压臂200转动量的 1/2,且触发弹簧240上保持凸起208a的位置发生移动。
转动轴206的移动位置由输入杠杆210转动、移动角度与接合部 分205移动角度之和确定,该位置的移动超过了中性点,触发机构被 启动,加压臂200移动到锁定位置,对凸起20K进行加压并将其固定。
同样,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盒未被充分插入的情况下,仅通过转 动输入杠杆210不能对触发构件208进行操作。如果盒被复位到使触 发构件208超越中性点之前的位置处,触发构件208将被触发弹簧240 复位,并恢复到初始位置。因而,可防止加压臂200被错误操作锁定。
如图13所示,为了在加压臂200对盒凸起20进行顶压的时候获 得用于将盒凸起20定位在U形沟槽22中的偏置力,输入杠杆210和 加压臂200可从图9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地转动,并相互靠近。在实际 使用状态下,不会到达过量位置处,但如果针对图9考虑到尺寸误差, 则希望能转动到这样的位置。
输入杠杆210与加压臂200的盒之间的抵接角约为90°。在此条 件下,可容易地在狭窄空间内目视检查输入杠杆210的位置,使用者 可容易地看到处于初始位置的输入杠杆210,且当插入盒时,输入杠 杆210可被容易地看到,从而起到了位置指示的作用。利用这样的设 计,不容易发生意外操作,且当对盒进行连接时,输入杠杆就变成了 位置指示器,从而,可在纵向上,利用输入杠杆210对盒的横向两侧 进行均等的引导。盒凸起20可被置于输入杠杆210上。在此条件下,
使用者可注意到临时性的连接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的位置,从而可改善 连接的操作感。
然后,在将连接到装置主体上的盒2取出时,如果对连接着的盒 进行拉拔,则如图8所示,盒2的凸起20将移动,加压臂200将移动 到退缩位置。输入杠杆210与加压臂200的臂件部分200a被压缩弹簧 218的排斥力分开。当盒被拉出时,加压臂200被顶推复位,因而, 触发小齿轮219将撤回而越过中性点,并被复位到其初始位置。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可减小插入成像单元时的负载,且即使 在连接成像单元时未减小固定构件对成像单元的挤压力,也能防止固 定构件被无意中操作。
尽管上文参照解释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 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按照最宽泛的含 义来理解后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从而使权利要求能覆盖所有的改型和 等效结构、以及功能。
本申请要求享有第2006 - 301455号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在 先申请的申请日是2006年11月7日,其全部内容被结合到本申请中 作为参考。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成像单元,其具有图像承载构件,且其可拆卸地连接到成像装置上;引导部分,其用于对成像单元的插入操作进行引导;可动的锁定构件,其用于对连接上的成像单元进行锁定;移动构件,当其与沿着引导部分被插入的成像单元接触时,该移动构件开始移动;以及锁定构件移动部分,其位于锁定构件上,并且当移动构件移动特定距离后接收位移力;其中所述位移力使所述锁定构件移动到一个位置,以锁定所述连接上的成像单元的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构件 和所述移动构件可围绕着共同的轴转动,且当所述移动构件转动预定 的量时,所述锁定构件移动部分将位移力传递给所述锁定构件。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构件 移动部分被安装在所述锁定构件与所述移动构件上。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承载 构件可转动,且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转动轴线的方向上,所述图像承 载构件的端部上设置了定位部分,其用于将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相对于 所述成像装置进行定位。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 包括抵接部分,其抵接着所述定位部分,所述锁定构件顶压着所述定 位部分,以保持所述定位部分与所述抵接部分之间的抵接状态。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分 是U形沟槽。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位置 在U形沟槽处,且所述U形沟槽具有第二引导部分,其对所述定位部分进行引导。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成像装 置的垂直方向上,所述成像装置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开闭构件,且所述 成像单元从通过开启所述开闭构件所形成的开口插入。
9. 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成像单元,其具有图像承载构件,且其可拆卸地连接到成像装置上;引导部分,其用于对成像单元的插入操作进行引导; 移动构件,当其与受到引导部分引导、且被插入的成像单元接触 时,该移动构件移动;可动的锁定构件,其对连接上的成像单元进行锁定;以及 驱动力提供装置,其用于向所述锁定构件提供驱动力; 其中所述锁定构件利用由所述移动构件的操作所产生的驱动力、以及 由所述驱动力提供装置产生的驱动力移动到锁定位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移动 构件的操作相关联地向所述锁定构件传递驱动力。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承 载构件可转动,且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转动轴线的方向上,所迷图像 承栽构件的端部上设置有定位部分,其用于将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相对 于所述成像装置进行定位。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 置包括抵接部分,其抵接着所述定位部分,所述锁定构件顶压着所述 定位部分,以保持所述定位部分与所述抵接部分之间的抵接状态。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 分是U形沟槽。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位 置在U形沟槽处,且所述U形沟槽具有第二引导部分,其对所述定位 部分进行引导。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成像 装置的垂直方向上,所迷成像装置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开闭构件,且所 述成像单元从通过开启所述开闭构件所形成的开口插入。
全文摘要
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成像单元,其具有图像承载构件,且其可拆卸地连接到成像装置上;引导部分,其用于对成像单元的插入操作进行引导;可动的锁定构件,其用于对连接上的成像单元进行锁定,以防止其沿着引导方向移动;移动构件,当其与受到引导部分引导、且被插入的成像单元接触时,该移动构件移动;以及锁定构件移动部分,当所述移动构件的移动量变大时,该锁定构件移动部分将开始移动所述的锁定构件。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178555SQ20071016980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7日
发明者山口义益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