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16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棱镜片及其所应用的背光模块,旨在 提供一种棱镜片结构,当其应用于背光模块中,可防止干涉现象(MOIRE)产生的棱镜片及其所应用的背光模块。
技术背景平面显示科技广泛使用在电视显示器、计算机显示器、及掌上型 电子用品(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液晶显示器(LCD) 是平面显示器其中的一种型态,它植入一具有像素数组以表现出影像 的液晶(LC)模块。在背光LCD中,亮度增强薄膜使用棱镜的结构 引导光线沿着视线轴(注与显示器垂直),以增强显示器由使用者 所看到的光的亮度,因而可使这个系统用较少的能量来产生所需要的 轴上照明。到目前为止,亮度增强薄膜是由在薄膜的光线发射表面上 的平行的棱镜沟、透镜状沟、或金字塔形状沟所供给,用以改变薄膜 与空气接口的角度,使光线能激发薄膜,并使光线能斜的入射在其它 薄膜的表面以重新分配,使得更多的光线能垂直于胶膜的光输出面。 亮度增强薄膜具有平滑的光入射面,经由此面使光由背光模块进入。 .迄今,许多应甩使用两个相i转动的亮jl增强薄蔽层,因此在各自的 薄膜层的沟槽是彼此相差90度角。使用平面显示器的两个亮度增强 薄膜时,可能产生不希望出现的干涉现象(MOIRE),此干涉现象是在两 个亮度增强薄膜的表面上由两个周期性的棱镜模式结构所造成。如图1所示,目前传统的背光模块1包括光源10、导光板12、数 枚光学膜片以及液晶面板14,其中,该导光板12直接在上、下板面建 构有呈连续锯齿沟槽状的光学结构121,其设于导光板12上、下板面 的光学结构121.分别成X、 Y方向排列,例如设于上板面的光学结构 121成垂直排列,而下板面的光学结构121则形成水平排列,让光源10入射的直进光经过导光板12转换成垂直平面光的后,再经过导光板 12板面的光学结构121使光线在X、 Y方向集光并调整光线发散角度, 并具有聚光及增光的功效。而导光板12上方所设置的数枚光学膜片可以为扩散片13以及第 一、二棱镜片15、 16,其中该第一、二棱镜片15、 16设有复数棱镜结 构151、 161,该第一棱镜片15的复数棱镜结构151呈垂直排列,而第二 棱镜片16的复数棱镜结构161呈水平排列;然而,该第二棱镜片16上水 平排列的复数棱镜结构161容易使导光板12与液晶面板14产生干涉现 象(MOIRE),使整体显示效果会有叠紋的影像发生。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干涉现象(MOIRE)产 生的背光模块。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棱镜片上设有复数棱镜结构,各棱镜结 构旋转一角度,该棱镜片应用于背光模块中时,该棱镜片设于导光板 的出光面上,而该导光板的底面及出光面设有成X、 Y方向排列的光 学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光线经由导光板及棱镜片射出,不 会产生干涉现象(MOIRE)。


图1为习有背光模块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棱镜片的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棱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棱镜片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棱镜片应用于背光模块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立 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棱镜片应用于背光模块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立 体图。图号说明背光模块l光源10导光板12光学结构121扩散片13液晶面板14第一棱镜片15棱镜结构151第二棱镜片16棱镜结构161棱镜片2第一边侧21第二边侧22棱镜结构23导光板3入光面31底面32出光面33光学结构34光源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员方便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图式列举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该棱镜片2的基本结构组成如图2及图3 所示,该棱镜片2具有两两相对应的第一、第二边侧21、 22,该棱镜 片2上设有复数棱镜结构23,各棱镜结构23旋转一角度,使部分棱镜 结构23由第一边侧21延伸至第二边侧22,该棱镜片2于图3中左上 部^f分及右下部份的棱镜结构23,而部分棱镜结构23由第 一边侧21延 伸至相对的另第一边侧21,且该棱镜结构23与第一、第二边侧21、 23的夹角不等于90度,本实施例中,该棱镜结构23的旋转角度约为 3~15度,如图4所示,使该棱镜结构23与第二边侧23的夹角6约为 3~15度。该棱镜片2应用于背光模块中时,如图5所示,该背光模块至少 包含有导光板3、复数光源4以及至少一棱镜片2,其中,该导光板 3具有一入光面31、 一与该入光面31相交的底面32,以及一与该底面 32相对的出光面33,该底面32及出光面33建构有复数沟槽状的光学 结构34,该底面32及出光面33的光学结构分别成X、 Y方向排列,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导光板底面32的光学结构34朝平行排列, 而该导光板出光面33的光学结构34朝垂直排列,而复数光源4设置 于对应该导光纟反入光面31的一侧,该光源4可以为点光源或线光源(如 图6所示)。其中,该棱镜片的棱镜结构以导光板底面的光学结构排列方向而 旋转一 角度,该棱镜片的棱镜结构与导光板底面的光学结构形成约 3 15度的夹角,具体实施时,如图所示,该棱镜片2的第二边侧22与 导光板入光面31平行,且该第二边侧22与导光板底面32的光学结构 34平行,而该棱镜结构23与第二边侧22的夹角约为3 15度。或者,该棱镜片的棱镜结构以导光板出光面的光学结构排列方向约3 15度的夹角,具体实施时,如图6所示,该棱镜片2的第二边侧 22与导光板入光面31垂直,且该第二边侧22与导光板出光面33的光 学结构34平行,而该棱镜结构23与第二边侧22的夹角约为3~15度。上述各实施例中,棱镜片上的棱镜结构旋转一角度,使该棱镜结 构不与导光板其中一面的光学结构完全平行设置,使光源的光线经由 导光板、棱镜片及液晶面板射出时,可防止导光板与液晶面板的干涉 现象(MOIRE)产生。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较佳可行的背光模块,爰依法提 呈新型专利的申请;惟,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示,是本实用新型 较佳实施例者,并非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是以,举凡与本实用新型 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者,均应属本实用新型的创设目的 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含有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交的底面,以及一与该底面相对的出光面,该底面及出光面建构有复数沟槽状的光学结构,该底面及出光面的光学结构分别成X、Y方向排列;光源,设置于对应该导光板入光面的一侧;至少一棱镜片,该棱镜片设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而该棱镜片上设有复数棱镜结构,各棱镜结构旋转一角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 板底面的光学结构朝平行排列,而该导光板出光面的光学结 构朝垂直排列。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棱镜 片的棱镜结构以导光板底面的光学结构排列方向而旋转一 角度。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棱镜 片的棱镜结构与导光板底面的光学结构形成3 15度的夹角。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棱镜 片的棱镜结构以导光板出光面的光学结构排列方向而旋转 一角度。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棱镜 片的棱镜结构与导光板出光面的光学结构形成3~15度的夹 角。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棱镜 片具有两两相对应的第一、第二边侧,该棱镜片上设有复数 棱镜结构,其中部分棱镜结构由第 一 边侧延伸至第二边侧, 而部分棱镜结构由第一边侧延伸至相对的另第一边侧,且该 棱镜结构与第-"、第二边侧的夹角不等于90度。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边侧与导光板入光面平行,且该第二边侧与导光板底面的光 学结构平行。
9、如权利要求7所述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 边侧与导光板入光面垂直,且该第二边侧与导光板出光面的tvA线5^ 。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 棱镜结构与第二边侧的夹角为3~15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的棱镜片上设有复数棱镜结构,各棱镜结构旋转一角度,该棱镜片应用于背光模块中时,该棱镜片设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而该导光板的底面及出光面设有成X、Y方向排列的光学结构,使光线经由导光板及棱镜片射出,不会产生干涉现象(MOIRE)。
文档编号G02F1/13GK201083931SQ20072017854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8日
发明者张庆辉, 曾国柱, 蔡荣智 申请人:台湾奈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