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膜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94906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镜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具有3D显示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透镜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科技不断的发展,就量产规模与产品应用普及性而言,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IXD)无疑地稳居平面显示技术的主流。此外,由于市场上持续推出3D电影、3D电玩游戏等3D立体影像内容,反应出3D影像显示发展已从电影院走入家庭及个人化市场的趋势。因此,各家厂商纷纷研发并推出具有3D显示功能的液晶显示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般而言,具有3D显示功能的液晶显示器大致可分为使用者需戴上3D立体眼镜才能看到液晶显示器的3D立体显示效果的非裸眼3D显示器,以及使用者不需藉助3D立体眼镜即可直接看到液晶显示器的3D立体显示效果之裸眼3D显示器。由于后者可以让消费者自由自在地享受到3D立体影像,而无须受到额外戴上3D立体眼镜的束缚与不便,因此相当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目前常见的裸眼3D显示器所采用的3D显示技术主要可分为视差屏障(Parallax Barrier)式、柱状透镜(Lenticular Lens)式以及指向式背光(Directional Backlight) 式等三种。就柱状透镜式3D显示技术而言,其作法是利用液晶聚合物材料所构成的3D透镜膜将光线折射的方式,分别让使用者的左眼及右眼看到不同的影像。与视差屏障技术不同的是,柱状透镜技术并未采用光栅,故不会受到光栅的阻檔,其光效率较高,也可有效避免系统的热与电耗由于显示立体影像而大幅上升。由上述可知,采用双凸透镜技术的裸眼3D显示器所呈现的3D立体显示效果优劣主要决定于液晶聚合物材料所构成的3D透镜膜的配向能力强弱。然而,此3D透镜膜容易受到制程影响(例如刷磨方向、滚压方向及透镜膜的液晶分子排列方向等)而导致其配向能力不佳,连带使得采用此3D透镜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的3D显示效果也随之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透镜膜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所遭遇到的上述种种问题。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透镜膜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于玻璃基板上形成配向膜(alignment film);依照刷磨方向刷磨(riAbing)配向膜;于玻璃基板的配向膜与透镜模具之间涂布液晶聚合物材料(Liquid Crystal Polymer, LCP);依照滚压方向滚压 (rolling)透镜模具,使得液晶聚合物材料形成透镜膜。其中,透镜膜的多个液晶分子受到配向膜的作用而朝着刷磨方向排列。透镜膜配合具有极化方向(polarization direction) 的基底面板(base panel)运作于液晶显示装置中。刷磨方向与极化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 15度。
于一实施例中,于液晶显示装置中,透镜膜与基底面板配合模式切换单元(switch cell)的切换而选择性地运作于第一液晶驱动模式或第二液晶驱动模式下。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液晶驱动模式为扭转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液晶驱动模式,于扭转向列型液晶驱动模式下,基底面板的极化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或135度。于一实施例中,当极化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时,刷磨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30度与60度之间,且透镜膜的多个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90度与180度之间。于一实施例中,当极化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35度时,刷磨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120度与150度之间,且透镜膜的多个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0度与90度之间。于一实施例中,于扭转向列型液晶驱动模式下,透镜膜的折射率高于透镜模具的折射率。于一实施例中,第二液晶驱动模式为垂直配向型(Vertical Alignment, VA)液晶驱动模式、水平配向型(In Panel Switching,IPS)液晶驱动模式或边界电场切换型 (Fringe Field Switching, FFS)广视角液晶驱动模式,于第二液晶驱动模式下,基底面板的极化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度,刷磨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15度与 15度之间,且透镜膜的多个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60度与120 度之间。于一实施例中,于第二液晶驱动模式下,透镜膜的折射率与透镜模具的折射率相寸。于一实施例中,刷磨方向与滚压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于一实施例中,滚压方向与透镜膜的多个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 45度。于一实施例中,透镜模具包含有多个凹陷部,当透镜模具受到滚压时,液晶聚合物材料填入该多个凹陷部而形成具有多个微透镜单元的透镜膜,透镜膜的该多个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与透镜模具的该多个凹陷部的排列方向有关。于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透镜模由液晶聚合物材料所构成,并配合具有极化方向的基底面板运作于液晶显示装置中。透镜膜包含多个液晶分子。该多个液晶分子受到玻璃基板上的配向膜的作用而朝着刷磨方向排列,并且玻璃基板上的配向膜受到刷磨方向的刷磨。刷磨方向与极化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15度。其中,该液晶显示装置更包含一模式切换单元,该透镜膜与该基底面板配合该模式切换单元的切换而选择性地运作于一第一液晶驱动模式或一第二液晶驱动模式下。其中,该第一液晶驱动模式为扭转向列型液晶驱动模式,于扭转向列型液晶驱动模式下,该基底面板的该极化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或135度。其中,当该极化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时,该刷磨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30度与60度之间,且该透镜膜的多个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90度与180度之间。其中,当该极化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35度时,该刷磨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120度与150度之间,且该透镜膜的多个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0度与90度之间。其中,该第二液晶驱动模式为垂直配向型液晶驱动模式、水平配向型液晶驱动模式或边界电场切换型广视角液晶驱动模式,于该第二液晶驱动模式下,该基底面板的该极化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度,该刷磨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15度与15 度之间,且该透镜膜的多个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60度与120 度之间。其中,该液晶聚合物材料涂布于该玻璃基板的该配向膜与一透镜模具之间并且该透镜模具受到一滚压方向的滚压,使得该液晶聚合物材料形成该透镜膜。其中,该透镜模具包含有多个凹陷部,当该透镜模具受到滚压时,该液晶聚合物材料填入该多个凹陷部而形成具有多个微透镜单元的该透镜膜,该透镜膜的该多个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与该透镜模具的该多个凹陷部的排列方向有关。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揭露的透镜膜制造方法透过控制其制程中所采用的配向膜刷磨方向与透镜模具滚压方向的方式,以改善由液晶聚合物材料所构成的3D透镜膜的配向能力,使得使用该透镜膜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呈现出相当良好的裸眼3D显示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绘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的透镜膜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2A绘示于玻璃基板上形成配向膜的示意图。图2B绘示依照刷磨方向刷磨配向膜的示意图。图2C绘示于玻璃基板的配向膜与透镜模具之间涂布液晶聚合物材料的示意图。图2D绘示依照滚压方向滚压透镜模具,使得液晶聚合物材料形成透镜膜的示意图。图2E绘示对透镜膜进行紫外光固化的示意图。图2F绘示最终得到的透镜膜与透镜模具的示意图。图2G绘示刷磨方向与滚压方向之间的夹角的较佳实施例。图2H绘示滚压方向与透镜膜的该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之间的夹角的较佳实施例。图3A绘示液晶显示装置中的透镜膜与透镜模具及基底面板运作于第一液晶驱动模式(3D显示模式)下的示意图。图;3B绘示液晶显示装置中的透镜膜与透镜模具及基底面板运作于第二液晶驱动模式(2D显示模式)下的示意图。图4A绘示于第一液晶驱动模式(3D显示模式)下,当基底面板的极化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时,刷磨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以及透镜膜的该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的较佳实施例。图4B绘示于第一液晶驱动模式(3D显示模式)下,当基底面板的极化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35度时,刷磨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以及透镜膜的该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的较佳实施例。
6
图4C绘示于第二液晶驱动模式(2D显示模式)下,刷磨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以及透镜膜的该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的较佳实施例。其中,附图标记SlO S18 流程步骤1:3D 透镜膜RE 右眼PI 配向膜M 透镜模具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 紫外线硬化性树脂R0:滚压方向LU:微透镜单元AD: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MS 模式切换单元PD:基底面板的极化方向K 滚筒CM 液晶分子θ 1 刷磨方向与滚压方向之间的夹角θ 2 滚压方向与该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为一种透镜膜制造方法。于此实施例中,该透镜膜制造方法用以制造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的透镜膜,并且透镜膜配合具有一极化方向 (polarization direction)的基底面板(base panel)运作于液晶显示装置中,但不以此为限。请参照图1,图1绘示该透镜膜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首先,该方法执行步骤S10,于玻璃基板G上形成配向膜PI (其示意图请参照图2A)。于实际应用中,玻璃基板 G为ITO导电玻璃。该方法于玻璃基板G上所形成的配向膜PI可由聚酰亚胺(Polyimide, PI)构成,且该方法可通过蒸镀、喷墨印刷或涂布等方式形成配向膜PI于玻璃基板G上,但不以此为限。接着,该方法执行步骤S12,依照一刷磨(riAbing)方向RU刷磨配向膜PI,以完成配向膜PI的配向(其示意图请参照图2B)。于此实施例中,步骤S12利用对高分子配向膜 PI的表面施予接触式的顺向机械式摩擦行为,摩擦高分子表面所供的能量使高分子主链因延伸而顺向排列。实际上,刷磨方向RU与基底面板的极化方向相近,一般而言,刷磨方向RU 与基底面板的极化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15度为较佳,但不以此为限。之后,该方法执行步骤S14,于玻璃基板G的配向膜PI与透镜模具M之间涂布液晶聚合物材料LCP (其示意图请参照图2C)。于此实施例中,透镜模具M由形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印hthalate) PET 上的紫外线硬化性树脂(UV curing resin) R所构成,并且如图2C所示,透镜模具M包含有多个具有凹透镜形状的凹陷部NL,但不以此
PA:液晶图样 LE 左眼 G 玻璃基板 RU 刷磨方向 LCP 液晶聚合物材料 PR 极化器 NL 凹陷部 LF 透镜膜 BP 基底面板 LT 光线 V 电压 UV 紫外光灯 LI 紫外光为限。接着,该方法执行步骤S 16,依照一滚压(rolling)方向RO滚压透镜模具M,使得位于玻璃基板G的配向膜PI与透镜模具M之间的液晶聚合物材料形成透镜膜LF(其示意图请参照图2D,该方法可采用图2D中的滚筒K,但不以此为限)。最后,该方法执行步骤S 18,对透镜膜LF进行退火(annealing)及紫外光固化(UV curing)等后处理程序(其示意图请参照图2E)后,即可完成透镜膜LF的制造过程,图2F所示即为最终得到的透镜膜LF 与透镜模具M的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由于透镜模具M包含有多个具有凹透镜形状的凹陷部NL,因此,当透镜模具M受到滚压时,液晶聚合物材料LCP即会填入该凹陷部NL而形成具有多个微透镜单元LU的透镜膜LF,并且透镜膜LF的该微透镜单元LU的排列方向与透镜模具M的该凹陷部NL的排列方向有关。需特别说明的是,由于该方法执行步骤S16所得到的透镜膜LF由液晶聚合物材料 LCP所构成,因此,透镜膜LF包含有多个液晶分子,并且当透镜模具M受到滚压时,透镜膜 LF中的该液晶分子将会受到配向膜PI的作用而朝着刷磨方向RU排列。请参照图2G及图2H,图2G绘示刷磨方向与滚压方向之间的夹角的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图2H绘示滚压方向与透镜膜的该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之间的夹角的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其中,滚筒K沿滚压方向RO进行滚压;RU为刷磨方向;AD为透镜膜LF的该微透镜单元LU的排列方向,于此例中排列方向AD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度;配向膜PI上具有液晶图样PA,其形状及大小可视实际需求而定,并无特定的限制。于此实施例中,刷磨方向RU与滚压方向RO之间的夹角θ 1以小于90度为较佳; 滚压方向RO与透镜膜LF的该微透镜单元LU的排列方向AD之间的夹角θ 2以小于45度为较佳。需说明的是,上述这些条件有助于提升由液晶聚合物材料所构成的透镜膜LF的配向能力,使得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呈现出较佳的裸眼3D显示效果。一旦刷磨方向RU与滚压方向RO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或滚压方向RO与透镜膜LF的该微透镜单元LU的排列方向 AD之间的夹角大于45度时,将可能导致透镜膜LF的配向能力变差,连带使得液晶显示装置所呈现出来的裸眼3D显示效果亦较差。请参照图3Α及图3Β,于具有裸眼3D显示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3中,经上述透镜膜制造方法所制造出来的透镜膜LF与透镜模具Μ、基底面板BP及极化器PR配合模式切换单元(switch cell)MS的切换而选择性地运作于第一液晶驱动模式或第二液晶驱动模式下。 于一较佳具体实施例中,当模式切换单元MS受电压V启动(ON)时,模式切换单元MS切换透镜膜LF与透镜模具M及基底面板BP运作于第一液晶驱动模式(3D显示模式)下;当模式切换单元MS未受电压而关闭(OFF)时,透镜膜LF与透镜模具M及基底面板BP运作于第二液晶驱动模式(2D显示模式)下。由于一般使用者在大部分时间下仍采用液晶显示装置3的2D显示模式为主,因此,此较佳具体实施例仅在模式切换单元MS切换至3D显示模式时才需施加电压V,故可有效节省液晶显示装置3的耗电量。然而,于实际应用中,液晶显示装置3亦可设定为模式切换单元MS切换至3D显示模式时不施加电压V,而是切换至2D显示模式时才需施加电压V, 并无特定的限制。需说明的是,于此较佳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液晶驱动模式(3D显示模式)可以是扭转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液晶驱动模式;第二液晶驱动模式(2D显示模式)可以是垂直配向型(Vertical Alignment,VA)液晶驱动模式、水平配向型(In Panel Switching, IPS)液晶驱动模式或边界电场切换型(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广视角液晶驱动模式,但不以此为限。接下来,将分别就此较佳具体实施例中的第一液晶驱动模式(3D显示模式)及第二液晶驱动模式(2D显示模式)进行说明。如图3A所示,当模式切换单元MS受电压V启动而切换至第一液晶驱动模式(3D 显示模式),亦即扭转向列型液晶驱动模式时,透镜膜LF中的该液晶分子CM将会彼此水平相邻并排,使得透镜膜LF的折射率高于透镜模具M的折射率,以达到透镜膜LF折射光线LT 的效果。此外,于扭转向列型液晶驱动模式下,基底面板BP的极化方向PD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是45度或135度为较佳。当基底面板BP的极化方向PD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时,刷磨方向RU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30度与60度之间为较佳,且透镜膜LF的该微透镜单元LU的排列方向AD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90度与180度之间为较佳。由于上述条件有助于提升由液晶聚合物材料所构成的透镜膜LF的配向能力,故能使得液晶显示装置呈现出较佳的裸眼3D显示效果。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当基底面板BP的极化方向PD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时,刷磨方向RU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是45度且透镜膜LF的该微透镜单元LU的排列方向AD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是135度。此时,刷磨方向RU与透镜膜LF的该微透镜单元LU的排列方向AD之间的夹角为90度,亦即刷磨方向RU垂直于透镜膜LF的该微透镜单元LU的排列方向AD,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呈现出良好的裸眼3D显示效果,而不会出现亮度不均的痕迹的mura现象。当基底面板BP的极化方向PD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35度时,刷磨方向RU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120度与150度之间为较佳,且透镜膜LF的该微透镜单元LU的排列方向AD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0度与90度之间为较佳。由于上述条件有助于提升由液晶聚合物材料所构成的透镜膜LF的配向能力,故能使得液晶显示装置呈现出较佳的裸眼3D显示效果。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当基底面板BP的极化方向PD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35度时,刷磨方向RU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是135度且透镜膜LF的该微透镜单元LU的排列方向AD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是45度。此时,刷磨方向RU与透镜膜LF的该微透镜单元LU的排列方向AD之间的夹角为90度,亦即刷磨方向RU垂直于透镜膜LF的该微透镜单元LU的排列方向AD,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呈现出良好的裸眼3D显示效果,而不会出现亮度不均的痕迹的mura现象。如图;3B所示,于第二液晶驱动模式(2D显示模式),亦即垂直配向型液晶驱动模式、水平配向型液晶驱动模式或边界电场切换型广视角液晶驱动模式下,透镜膜LF中的该液晶分子CM将会垂直于透镜膜LF彼此平行排列,使得透镜膜LF的折射率会与透镜模具M 的折射率相等,故透镜膜LF不会折射光线LT。此外,于第二液晶驱动模式下,基底面板BP的极化方向PD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度。刷磨方向RU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15 度与15度之间为较佳,且透镜膜LF的该微透镜单元LU的排列方向AD与水平方向之间的
9夹角介于60度与120度之间为较佳。举例而言,如图4C所示,当基底面板BP的极化方向PD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 度时,刷磨方向RU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是0度,透镜膜LF的该微透镜单元LU的排列方向AD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是90度,但不以此为限。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为一种透镜膜。于此实施例中,该透镜模由液晶聚合物材料所构成,并配合具有极化方向的基底面板运作于液晶显示装置中。透镜膜包含多个液晶分子。该多个液晶分子受到玻璃基板上的配向膜的作用而朝着刷磨方向排列, 并且玻璃基板上的配向膜受到刷磨方向的刷磨。刷磨方向与极化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15 度。至于此实施例所述的透镜膜的详细说明请参照前述实施例的文字叙述与图式,于此不另行赘述。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揭露的透镜膜制造方法通过控制其制程中所采用的配向膜刷磨方向与透镜模具滚压方向的方式,以改善由液晶聚合物材料所构成的3D透镜膜的配向能力,使得使用该透镜膜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呈现出相当良好的裸眼3D显示效果。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透镜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于一玻璃基板上形成一配向膜;依照一刷磨方向刷磨该配向膜;于该玻璃基板的该配向膜与一透镜模具之间涂布一液晶聚合物材料;以及依照一滚压方向滚压该透镜模具,使得该液晶聚合物材料形成一透镜膜;其中,该透镜膜的多个液晶分子受到该配向膜的作用而朝着该刷磨方向排列,该透镜膜配合具有一极化方向的一基底面板运作于一液晶显示装置中,该刷磨方向与该极化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15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液晶显示装置中,该透镜膜与该基底面板配合一模式切换单元的切换而选择性地运作于一第一液晶驱动模式或一第二液晶驱动模式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液晶驱动模式为扭转向列型液晶驱动模式,于扭转向列型液晶驱动模式下,该基底面板的该极化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或135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极化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时,该刷磨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30度与60度之间,且该透镜膜的多个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90度与180度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极化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35度时,该刷磨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120度与150度之间,且该透镜膜的多个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0度与90度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扭转向列型液晶驱动模式下,该透镜膜的折射率高于该透镜模具的折射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液晶驱动模式为垂直配向型液晶驱动模式、水平配向型液晶驱动模式或边界电场切换型广视角液晶驱动模式, 于该第二液晶驱动模式下,该基底面板的该极化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度,该刷磨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15度与15度之间,且该透镜膜的多个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60度与120度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第二液晶驱动模式下,该透镜膜的折射率与该透镜模具的折射率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刷磨方向与该滚压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滚压方向与该透镜膜的多个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膜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透镜模具包含有多个凹陷部,当该透镜模具受到滚压时,该液晶聚合物材料填入该多个凹陷部而形成具有多个微透镜单元的该透镜膜,该透镜膜的该多个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与该透镜模具的该多个凹陷部的排列方向有关。
12.—种透镜膜,由一液晶聚合物材料所构成,并配合具有一极化方向的一基底面板运作于一液晶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该透镜膜包含多个液晶分子,受到一玻璃基板上的一配向膜的作用而朝着一刷磨方向排列,并且该玻璃基板上的该配向膜受到该刷磨方向的刷磨,该刷磨方向与该极化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 15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透镜膜,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更包含一模式切换单元,该透镜膜与该基底面板配合该模式切换单元的切换而选择性地运作于一第一液晶驱动模式或一第二液晶驱动模式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透镜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液晶驱动模式为扭转向列型液晶驱动模式,于扭转向列型液晶驱动模式下,该基底面板的该极化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或135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透镜膜,其特征在于,当该极化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时,该刷磨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30度与60度之间,且该透镜膜的多个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90度与180度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透镜膜,其特征在于,当该极化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35度时,该刷磨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120度与150度之间,且该透镜膜的多个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0度与90度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透镜膜,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液晶驱动模式为垂直配向型液晶驱动模式、水平配向型液晶驱动模式或边界电场切换型广视角液晶驱动模式,于该第二液晶驱动模式下,该基底面板的该极化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度,该刷磨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15度与15度之间,且该透镜膜的多个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60度与120度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透镜膜,其特征在于,该液晶聚合物材料涂布于该玻璃基板的该配向膜与一透镜模具之间并且该透镜模具受到一滚压方向的滚压,使得该液晶聚合物材料形成该透镜膜。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透镜膜,其特征在于,该透镜模具包含有多个凹陷部,当该透镜模具受到滚压时,该液晶聚合物材料填入该多个凹陷部而形成具有多个微透镜单元的该透镜膜,该透镜膜的该多个微透镜单元的排列方向与该透镜模具的该多个凹陷部的排列方向有关。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镜膜及其制造方法。透镜膜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于玻璃基板上形成配向膜;依照刷磨方向刷磨配向膜;于玻璃基板的配向膜与透镜模具之间涂布液晶聚合物材料;依照滚压方向滚压透镜模具,使得液晶聚合物材料形成透镜膜。透镜膜的多个液晶分子受到配向膜的作用而朝着刷磨方向排列。透镜膜配合具有极化方向的基底面板运作于液晶显示装置中。刷磨方向与极化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15度。
文档编号G02F1/133GK102323694SQ20111027136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日
发明者丘至和, 林熙乾, 江彦辉, 蔡财福, 陈世明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