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409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过光的漫射性根据入射角的大小而变化的各向异性漫射性光学膜。
背景技术
具有光漫射性的部件,自古以来不仅在照明器具和建材上使用,而且最近在显示器上,特别是在IXD上也广泛应用。作为这些光漫射部件的光漫射显示原理,可以举出在表面上形成的凹凸所引起的散射(表面散射)、基体树脂和其中分散的填料之间的折射率差所引起的散射(内部散射)、以及表面散射和内部散射共同引起的散射。然而,这些光漫射部件,通常情况下其漫射性能是各向同性的,即使稍稍变化入射角度,其透过光的漫射特性也不会有大的差异。(具有板状结构的类型A)已知有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的入射光会强烈漫射,而其他角度的入射光则会透过的光控制板(住友化学销售的商品名为“Lumisty(ルミステイー)”的商品。例如,专利文献I)。该光控制板是,从片状的感光性组合物层的上方使用线状光源照射平行光而固化得到的板。而且可以认为,在片状的基体内,如图15所示,在制作光学膜50时,与在其上方配置的线状光源51的长度方向一致地、相互平行地形成有与周边区域折射率不同的板状结构40 (以下,简称为类型A)。如图16所示,在未图示出的光源和光接收器3之间配置样品,以样品表面的直线L为中心轴,一边变化角度一边直进透过样品,可以测定进入光接收器3的直线透过率。图17表示,使用图16中所示的方法測定的图15中所示的类型A的光学膜50所具有的散射特性的入射角依存性。纵轴表示作为表征散射程度的指标的直线透过率(在入射规定的光量的平行光线时,在与入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出射的平行光线的光量);横轴表示入射角。图17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以图15中的A-A轴(穿过板状结构)以及B-B轴(平行于板状结构)为中心旋转光学膜50的情況。这里,入射角的正负表示,旋转光学膜50的方向是相反的。对于图17中的实线而言,无论正面方向或者斜方向,直线透过率都很小,这也就意味着,在以A-A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时,光学膜50的散射状态与入射角没有关系。另外,对于图17中的虚线而言,在0°附近的方向上直线透过率很小,这也就意味着,在以B-B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情况下,光学膜对于正面方向的光也是散射状态。另夕卜,在入射角大的方向上直线透过率是增加的,这意味着,在以B-B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情 况下,光学膜相对于斜方向的光是透过状态。正是得益于该结构,所以可以提供例如以下的性能虽然在横向上透过度根据入射角的大小而不同,但是在纵向上即使改变入射角,透过度也没有变化。此处,图17所示的表征散射特性的入射角依存性的曲线,以下称为“光学曲线”。虽然光学曲线并不直接地表现散射特性,但是如果解释为通过直线透过率降低,相反地漫射透过率増大,就可以说其大致显示了漫射特性。(具有柱状结构的类型B)
另ー方面,虽然在光漫射性方面具有入射角依存性,但是如图18所示那样的具有沿着膜的厚度方向(膜的法线方向P)延伸存在的柱状结构62的光学膜60 (以下简称为类型B)也已经被提出(例如,专利文献2)。该柱状结构是通过在感光性组合物层上照射平行的UV光,而在感光性组合物层中平行于光的前进方向上形成的结构。在该类型B的光学膜中,表征在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的直线透过率的变化情况的光学曲线示于图19。在以A-A为旋转中心轴的情况下和在以B-B为旋转中心轴的情况下,如果改变入射角来測定其直线透过率,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能够得到同样的光学曲线。即,对于图18的光学膜而言,即使旋转中心轴改变,也表现出大致相同的直线透过率,与在法线方向(0° )入射的情况下的透过率相比较,可以看出,在±5 10°的入射角处,直线透过率暂时达到极小值,随着其入射角的增大直线透过率也増大,在±45 60°的入射角处直线透过率达到极大值。
关于上述类型A以及类型B如果要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那么,对于在部内存在有折射率高低不同的微细结构,透过的入射光的直线透过率因入射角的大小而不同的光学膜,其光学特性由内部结构的类型和该结构物的傾斜度来決定。例如,对于如所述类型A那样的、在内部的由折射率不同的微细结构以板状结构形成的光学膜,其光学特性根据该板状结构相对于膜法线的傾斜度来确定。另ー方面,对于如所述类型B那样、具有在膜的厚度(法线)方向上延伸存在的柱状结构的光学膜,光学特性根据该柱状结构相对于膜法线的傾斜度来确定。对于类型A的光学膜,从大致平行于板状结构的方向入射的入射光被強烈漫射,以横贯该板状结构的形式入射的光则基本不漫射地透过,因此可以说板状结构是光散射面。另ー方面,对于类型B的光学膜而言,柱状结构是在感光性组合物层上照射平行的UV光时、在平行于该光的前进方向上形成的结构,如果对感光性树脂层从其法线方向照射平行UV光,那么柱状结构就沿着法线方向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结果就是(UV光的照射方向=柱状结构的延伸存在方向=法线方向),如图19所示,所有入射面内的光的入射角度和直线透过率的关系以法线为中心呈对称形状,因此,可以认为该法线就是散射中心轴。下面关于该散射中心轴结合附图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图20表示类型B的光学膜的微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微细柱状结构物沿着片材的法线方向延伸存在。此处,网点部分的区域和空白的区域表示折射率的高低。该光学膜的光漫射性,可以用图21所示的方法简便地进行调查。即,如果在白纸的上方留出一定的间隔平行地固定光学膜,以光学膜的特定的区域为入射点从上方入射激光指示器那样的强平行光线,那么透过光的漫射状态就在白纸上映射出来。此处,从法线方向来的入射光在白纸上投影为呈圆形的漫射光,另ー方面从斜方向来的入射光在与刚才的圆形漫射光相偏离的位置上呈现出月牙状的投影光。如果改变入射光的傾斜度和其方位,那么白纸上投影的漫射光的形状如图22所示,此处可以看出,如果从法线方向开始慢慢倾斜入射光,那么倾斜的角度越大月牙形越细,如果以相同的倾斜角而改变入射的方位,那么形状相同而月牙的朝向会连续变化。连接白纸上的投影光显示为圆形的情况下的该圆的中心和此时的光学膜的入射点的直线,就是散射中心轴,在这种情况下,它和法线一致。另ー方面,如果类型B的柱状构造的延伸存在方向偏离法线方向,那么散射中心轴就会与法线方向不一致。这样的倾斜的柱状结构,通过对感光性组合物层从倾斜方向照射UV光而形成,UV光的入射方向和平行于通过感光性组合物层的UV光的方向而形成的柱状结构的延伸存在方向,根据斯涅尔定律(Snell’s law),是未必一致的。另外,根据UV光照射时的感光性组合物层的温度条件的不同,柱状构造的延伸存在方向上也可能发生杂乱无章,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散射中心轴也可以用上述的图21的方法来求得。例如,在得到图23所示的漫射图形的情况下,连接大致圆形状的投射光的中心和此时的光学膜的入射点的直线就是散射中心轴。另外,在不能够判别圆形状的光所形成区域的情况下,如果以偏离了该散射中心轴的一定角度入射的光漫射成月牙形状,那么图24所示的那样在二等分月牙形的直线的延长线上存在散射中心轴,因此可以从分离的两个月牙形来求出散射中心轴的位置。即,连接图24中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和此时的光学膜的入射点的直线,就是散射中心轴。另外,同样用图21的方法来测定类型A的板状结构的光学膜时,如图25和图26。图25表示在包含膜的法线的方向上形成板状结构的情況。此处,漫射光为沿着X轴方向伸长的椭圆形在Y轴上排列,在其他的入射角度下呈现为几乎不扩展的点状。此处,板状结构相对于X轴垂直而立,在Y轴方向上延伸。图26表示板状结构偏离膜的法线方向而倾斜地形成的情況。此处,虽然可以看见伸长的椭圆形的扩展,但是,该椭圆形在沿着X轴方向 从法线偏离的Yl轴上显现,如果Yl上的角度变化那么椭圆的伸展方向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板状结构沿着连接Yl轴和光学膜的入射点的方向延伸存在。具有板状结构的类型A的光学膜,例如作为防止窥视的建材而很有实效,而且,在液晶显示面板中也可以用于视角的扩大和能见度的提高的目的。另ー方面,具有柱状结构的类型B的光学膜在液晶显示面板的用途上也同样可以使用,此外还提出了应用与投影用屏幕。如果在液晶显示面板上使用各向异性漫射膜,那么可以根据用途来选定与目标的视角相符合的类型。但是,实际上对于类型A的情况,只有一定的方位角方向的视角的扩大,在与其正交的方位角方向上视角几乎没有扩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许第254741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2007-1147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对于类型A,改变了光的入射角度的情况下的漫射性的变化是极其迅速的,因此,将其应用于显示面板时能见度会表现出急剧变化,有时候会带来不自然的感觉。另ー方面,对于类型B,虽然在全方位上扩大了大致相等的视角,但是在有一部分的方向(例如水平方向)上想要进ー步扩大视角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且想要扩大漫射角度则正面亮度就会降低。为了改善这些问题,虽然也有与其他的扩散膜组合使用的提案,但是从成本的要求和制造エ艺的简略化的角度出发,寻求用ー个光学膜就具有这些光学膜的中间的光学特性的方案。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立足于以上的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同时具有上述类型A和类型B的性质的光学膜。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⑴是ー种光学膜,是在内部存在有折射率高低不同的微细结构、透过的入射光的直线透过率因入射角的不同而不同的光学膜,该光学膜具有从散射中心轴入射的圆形光相对于与所述光学膜平行的平面被投影成为椭圆形的性质,从散射中心轴入射的光的散射特性为作为与所述椭圆形的长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光学膜平面上的X轴与所述散射中心轴所形成的平面内的出射角度与该出射角度时的漫射透过率之间的关系设为关系Tx,垂直于所述X轴的光学膜平面上的Y轴与所述散射中心轴所形成的平面内的出射角度与该出射角度时的漫射透过率之间的关系设为关系Ty,所述关系Tx中的、漫射透过率的峰的最大值的十分之ー的值的峰宽FniaxvitlX,与所述关系Ty中的、漫射透过率的峰的最大值的十分之ー的值的峰宽Fmaxl/1(ly,满足下述式(I)的关系,I. 5 < Fmaxl/10x/Fmaxl/10y < 4. 5(I)。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是,根据上述技术方案(I)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与所述散射中心轴形成的平面内的光的入射角度与直线透过率的关系为直线透过率的极大值Fa(%)以及取该极大值的角度A(° )、与直线透过率的极小值Fb(%)以及取该极小值的角度B(° )满足下述式(2)的关系,O. 70 < (Fa-Fb) / IA-B | < 2. O(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是,根据上述技术方案(I)或(2)的光学膜,其特征在干,所述微细结构出现在所述光学膜的与由X轴和散射中心轴形成的平面平行的截面以及所述光学膜的与由Y轴和散射中心轴形成的平面平行的截面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是,根据上述技术方案(3)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的与X轴-散射中心轴平面平行的截面上的所述微细结构的密度高干与Y轴-散射中心轴平面平行的截面上的所述微细结构的密度。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I),因为在内部具有折射率高低不同的微细结构,所以本发明的光学膜可以使得将要透过的入射光的直线透过率因入射角的不同而不同。而且,从散射中心轴入射的圆形光相对于平行于光学膜的平面投影成椭圆形。带来的效果是在椭圆的长轴方向上光强烈漫射,在与长轴正交的短轴方向上光微弱漫射。进ー步地,同时兼具了所述类型A的板状结构和所述类型B的柱状结构的两种结构的特性,带来了必须使用以前的两层以上的不同的各向异性漫射膜才能够得到的特性。具体地,通过在必要方向上进行优先的光漫射,能够实质上提升光的利用效率。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在改变了光的入射角度的情况下的漫射性的变化与目前已知的类型A相比是平缓的,因此,如果将其应用于显示面板,则能见度不会有急剧变 化,可以给观察者带来更加自然的印象。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从散射中心轴入射的圆形光相对于与光学膜平行的平面是椭圆形的,而且,在X轴和散射中心轴形成的平面以及Y轴与散射中心轴形成的平面上形成有微细的结构,因此,向X轴方向的散射与向Y轴方向的散射能够同时进行,并且可以使其具有向X轴方向的漫射程度与向Y轴方向的漫射程度不同的性质。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由于微细结构的密度根据X轴方向、Y轴方向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也使得根据照射光的方向的不同,光的漫射也有所差异。


图I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所具有的光学曲线的概念图。图2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所具有的光学曲线的概念图。图3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所具有的性质的概念图。图4表示求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散射中心轴的方法。
图5表示求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散射中心轴的方法。图6表示测角光度计 光分布模式(表示“取向特性測定”或“漫射特性測定”的测定模式)測定实验的示意图。图7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所具有的各向异性漫射性。图8表示在膜面的法线方向上照射UV光线而制造的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截面照片。图9表示从偏离膜面的法线方向10°的方向上照射UV光线而制造的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截面照片。图10表示从偏离膜面的法线方向45°的方向上照射UV光线而制造的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截面照片。图11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制造的ー种方式的示意图。图12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制造的ー种方式的示意图。图1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光学膜的光学曲线(直线透过率)的测
定结果。图1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光学膜的各向异性漫射性(漫射透过率)的測定結果。图15表示现有技术中的类型A的(具有板状结构)光学膜的示意图。图16表示光学曲线的測定方法。图17表示现有技术中的类型A的光学膜的光学曲线。图18表示现有技术中的类型B的(具有柱状结构)的光学膜的示意图。图19表不现有技术中的类型B的光学膜的光学曲线。图20表示现有技术中的类型B的光学膜的截面的示意图。图21表示用于检出散射中心轴的方法。图22表示现有技术中的类型B的光学膜的漫射的样态(从法线方向照射UV的情况)。图23表示现有技术中的类型B的光学膜的漫射的样态(从斜方向照射UV的情况)。图24表示用于检出散射中心轴的方法。图25表示现有技术中的类型A的光学膜的漫射的样态(从法线方向照射的情况)。图26表不现有技术中的类型A的光学膜的漫射的样态(从斜方向照射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说明本专利的权利要求书以及本说明书中的各个用语的定义。所谓“折射率高低不同的微细结构”,是指根据构成光学膜的材料的局部的折射率的高低差而形成的结构。例如,图8是实施例3相关的光学膜。如图8所示,该微细结构是在截面上形成光学方式观测到的样态的结构。推测这些结构为,形成光学膜的材料在固化之时形成的、例如通过调整密度高低的差而形成的结构。所谓“散射中心轴”意味着与在改变入射角时散射特性相对于该入射角具有大致対称性时的光入射角相一致的方向。其中,之所以要具有大致对称性,是因为在散射中心轴相对于膜面的法线方向具有倾斜的情况下,下述的光学性质等没有严密的対称性。散射中心轴,通过如后述那样、在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观察穿过光学膜的圆形状的光的投影形状来找出。下面,关于散射中心轴进行说明。在前面已经结合图21到图26说明了散射中心轴空间位置的确定方式,如果得知由此得到的散射中心轴 的倾斜的方位角方向,另外如果測定了其和法线形成的平面内的光学曲线,就能够得到散射中心轴的正确的倾斜角。在该光学曲线中,散射中心轴可以用夹在两个极小值中间的极大值所对应的入射角度来表示。图I以及图2是概念性地表示各种光学曲线以及散射中心轴的图。首先,图I是在膜的法线方向上照射UV光而制作的光学膜,整体形状是左右大致对称的光学曲线(W型)。与O度一致的粗竖线是与此种场合下的散射中心轴一致的入射角。图2是,通过从不同于膜的法线方向照射UV光而制作的光学膜,是整体形状不左右対称的光学曲线(W型)。即使这样,穿过夹在两个极小值之间的极大值Fe的粗竖线也是与该场合下的散射中心轴一致的入射角。如此,在任ー情况下,散射中心轴都可以通过首先着眼于大致対称的大的谷区域,然后确定该谷区域的中心来决定。此处,图I以及图2的情况下,该谷区域在左右包含极小值,在这些极小值之间包含极大值。这样,该极大值的位置就是散射中心轴。另外,在光学曲线并不是具有夹在两个极小值之间的极大值的W型、而是在大的谷区域上基本看不见极大值的U型的情况下,可以将到两侧的谷的倾斜面大致为等距离的、谷底的平坦部分的中央附近定义为散射中心轴。另外,在光学曲线呈现为V型的情况下,可以将其谷中央最深处定义为散射中心轴。直线透过率与对光学膜入射的光的直线透过性有关的,是在从某一入射角入射时、直线方向的透过光量与入射光的光量的比例,如下式所示。直线透过率(% )=(直线透过光量/入射光量)X 100本发明是,在内部存在有折射率高低不同的微细结构、透过的入射光的直线透过率因入射角而异的光学膜。即,具有各向异性漫射性的光学膜。本发明的光学膜,提供了介于所述类型A的板状结构与所述类型B的柱状结构所具有的性质之间的性质。下面,通过第一方式以及第二方式,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第一方式)在第一方式中,以散射中心轴与光学膜的法线方向平行的情况为例,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说明。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的概念图。在图3中,I是本发明的光学膜,2是与光学膜平行的平面。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光学膜具有以下性质从散射中心轴位置P处入射的圆形光在与所述光学膜平行的平面2上被投影成椭圆形。此处,所谓圆形光,是指垂直截面的形状是圆形状的光。作为圆形光,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举出激光指示器(laser pointer)等的激光。
投射在平行平面2上的椭圆形的光具有长轴A-A’和短轴B-B’。该椭圆形是,圆形光在X轴方向上被漫射并透过从而在长轴A-A’方向上扩展、圆形光在Y轴方向上被漫射从而在短轴B-B’方向上扩展、投影而形成的形状。即,所谓投影成椭圆形的意思是,向光学膜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漫射的程度是不同的。如此,不仅具有方向引起的漫射性的区別,而且在本发明中,在短轴B-B’方向上也可以观察到一定的光漫射。图4表示本方式的光学膜那样的、散射中心轴位于法线方向的情况下的散射特性。即,图4是显示图3中透过P点的光,在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投射在平面2上的光的形状的图。由于本发明的光学膜的目标是介于上述板状结构与棒状结构中间的光学特性,所以具有在棒状结构的情况下已说明的散射中心轴。如图4所示,中央的漫射形状呈椭圆形。这样形成中央的漫射形状的入射角与散射中心轴是一致的。不过,比图25中所示的椭 圆发圆,斜入射光的漫射形状也呈现出介于图22的月牙形和图25的椭圆形的中间的形状。如上所说明的那样,即使不知道制造上的UV光的照射方向,只使用类似于激光指示器那样的简单装置,就可以找出光学膜的散射中心轴。另外,在难以找出散射中心轴的情况下,通过应用图24所示的方法,因为散射中心轴位于二等分月牙形的直线的延长线上,所以可以从分开的两个月牙形来求出散射中心轴的位置。在本发明中,从散射中心轴入射的光的散射特性表现出特别显著的特征。表示X轴方向的散射特征的关系Tx与表示Y轴方向的散射特性的关系Ty的峰宽的关系满足规定的关系。即,所述关系Tx中的漫射透过率的峰的最大值的十分之一的值的峰宽F-i/ioX和所述关系Ty中的漫射透过率的峰的最大值的十分之ー的值的峰宽FMxl/1(ly,满足下式(I)的关系。I. 5 < Fmaxl/10x/Fmaxl/10y < 4. 5(I)峰宽Fmaxl/1(l反映光学膜的散射特性。通过把峰宽的比调整在这样的范围内,来适度调整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散射特性的差异。此处,所谓关系Tx,是指光学膜平面上的X轴与所述散射中心轴所形成的平面内的出射角度与该出射角度的漫射透过率之间的关系。另ー方面,所谓关系Ty,是指光学膜平面上的Y轴与所述散射中心轴所形成的平面内的出射角度与该出射角度的漫射透过率之间的关系。在本发明中,特别是更优选满足下述的特性。2. O〈 Fmaxl,10x/Fmaxl,10y〈 3. O关于在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散射特性,使用测角光度计(goniophotometer),用图6所示的方法进行评价。将光照射在本发明的光学膜上,测定从膜出射的光的透过率。以光源为中心,沿着X方向(纸面中的上下方向)、Y方向(纸面的近 远的方向)旋转光接收器进行測定。图7表不下述实施例2的光学膜的散射特性。在图7中,以横轴表不相对于光学膜的检测器的角度,以纵轴表示下述定义的透过率。漫射透过率=(检测器的检出光量/在无光学膜条件下在光源的正面配置检测器的情况下的检出光量)X 100在图7中,用虚线表示在X轴和散射中心轴形成的平面内的出射角度与该出射角度的漫射透过率的关系Tx(X轴方向)、用实线表示在Y轴和散射中心轴形成的平面内的出射角度与该出射角度的漫射透过率的关系Ty (Y轴方向)
I maxl/l〇X
是,关系Tx的漫射透过率
的峰的最大值(X轴max)的十分之ー的值(X轴maxl/10)对应的峰宽。另ー方面,Fmaxl/10y是,关系Ty的漫射透过率的峰的最大值(Y轴max)的十分之ー的值(X轴maxl/10)对应的峰宽。更优选地,在本发明的光学膜中,对于所述X轴与所述散射中心轴形成的平面内的、光的入射角度与直线透过率(%)的关系而言,直线透过率的极大值Fa(%)以及取该极大值的角度A(° )、与直线透过率的极小值FB(%)以及取该极小值的角度B(° )满足下述式(2)的关系,O. 70 < (Fa-Fb) / | A-B | < 2. O(2)。通过满足上述特性,直线透过率的角度依存性得到缓和。例如,在用于显示器的情况下,可以解决由角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画质的急剧变化的问题。在本发明中,特别优选满足下述的特性。O. 90 < (Fa-Fb) / IA-B < I. 7其中,角度A以及B的意思是,相对于光学膜的法线的角度。至于其关系,回到图1,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光学膜的、光的入射角度与直线透过率的关系(光学曲线)。本发明的光学膜的光学曲线为,以散射中心轴为中心,形成左右大致对称的曲线。该曲线具有三个极大值和两个极小值。即,如果变化入射角度来測定直线透过光,那么在两个地方分别具有极小值Fbi和Fb2 (把极小值Fbi对应的入射角度记为B1,把极小值Fb2对应的入射角度记为B2)。该极小值所夹的位置上存在比较小的极大值F。。该极大值的入射角与散射中心轴ー致。在该极大值F。的两侧,夹着极小值Fbi和Fb2并且存在极大值Fai和极大值Fa2 (把极大值Fai对应的入射角度记为A1,把极大值Fa2对应的入射角度记为A2)。对于式⑵中的关系而言,各有两种的极大值(Fai和Fa2)以及极小值(Fbi和Fb2)中,把下述(a) (b)之中的值较大的那组记为FaW及A、Fb以及B。(a) (Fai-Fbi) / | A1-B1(b) (Fa2-Fb2) / IA2-B2即,使用在光学曲线中从极大值到极小值的斜率较大的ー侧。在此条件下,本发明的光学膜满足所述式(2)的关系。另外,光学曲线的測定方法如上述背景技术以及图16中记载的那样。图8是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截面照片。图8㈧是平行于X轴-散射中心轴平面的方向的截面照片,图8(B)是平行于Y轴-散射中心轴平面的方向的截面照片。如图8所示,在X轴方向截面上,μ m単位的折射率高低不同的微细结构呈现纵长的条纹形状。另ー方面,在与其正交的Y轴方向截面上呈现被认为是微细结构的结构,但有时候该结构不能够得到确认。从该照片可以明显地看出,如果比较本发明的光学膜的平行于X轴-散射中心轴平面的截面上的微细结构的密度和平行于Y轴-散射中心轴平面的截面上的所述微细结构的密度,前者比后者高。即,对于本发明的光学膜而言,认为在某一方向上由于微细结构密集地存在所以光強烈散射,而在与其正交的方向上微细结构稀疏地存在,光微弱漫射。

(第二方式)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是散射中心轴具有与光学膜的法线方向不一致的傾斜度的光学膜。图5表示在散射中心轴向Y轴方向倾斜的情况下的散射特性,该图5是,图3中透过P点的光,在改变入射角的情况下,投影在平面2上的光的形状的图。其还显示出在图22与图25的中间的性质。在任意变化入射角使光入射的情况下,漫射形状均显示为从圆形到椭圆形的対称性高的形状,具有该中心的椭圆形的散射光所对应的入射角与散射中心轴ー致。在第二方式中,显示出了与散射中心轴与光学膜的法线方向一致的第一方式同样的散射特性以及光学曲线。图9是从偏离膜面的法线方向10°的方向上照射UV光线而制造的光学膜的截面照片。在这种情况下,在X轴方向(图9(A))上形成有条纹形状的折射率高低不同的微细结构,在与其正交的Y轴方向(图9(B))上几乎看不到微细结构。
图10是从偏离膜面的法线方向45°的方向上照射UV光线而制造的光学膜的截面照片。在这种情况下,在X轴方向(图10(B))上明显地形成有条纹形状的折射率高低不同的微细结构,在与其正交的Y轴方向(图10(A))上,虽然能够看到微细结构,但是与X轴方向相比是浅的条纹形状。光学膜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光学膜,可以通过在特殊的条件下向特定的光固化树脂层进行UV照射而制作。下面,首先说明光学膜的原料,然后说明制造エ艺。光学膜的原料(光固化性化合物)作为形成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材料的光固化性化合物,是由选自具有自由基聚合性或阳离子聚合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低聚物、単体的光聚合性化合物和光引发剂构成的、通过照射紫外线和/或可见光而聚合并固化得到的材料。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主要是在分子中含有ー个以上的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具体地可以举出称为环氧丙烯酸酯、氨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聚丁ニ烯丙烯酸酯、有机硅丙烯酸酯等的丙烯酸酯低聚物以及,2-こ基己基丙烯酸酯、异戊基丙烯酸酷、丁氧基こ基丙烯酸酯、こ氧基ニこニ醇丙烯酸酷、苯氧基こ基丙烯酸酯、四氢糠基丙烯酸酷、异降冰片烯基丙烯酸酷、2-羟基こ基丙烯酸酷、2-羟基丙基丙烯酸酷、2-丙烯酰氧基苯ニ甲酸、ニ环戊烯基丙烯酸酯、三こニ醇ニ丙烯酸酯、新戊ニ醇ニ丙烯酸酷、1,6_己ニ醇ニ丙烯酸、双酚A的EO加成物ニ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酷、EO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ニ(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酷、ニ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単体。另外,这些化合物可以以各単体的形式使用,也可以多个混合使用。另外,虽然同样也能够使用甲基丙烯酸酯,但是由于通常情况下相对于甲基丙烯酸酯而言丙烯酸酯的光聚合速度更快,所以优选。作为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使用在分子中具有I个以上的环氧基、こ烯基醚基、氧杂环丁烷基的化合物。作为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可以举出2_こ基己基ニ甘醇缩水甘油醚、联苯的缩水甘油醚、双酚A、氢化双酚A、双酚F、双酚AD、双酚S、四甲基双酚A、四甲基双酚F、四氯双酚A、四溴双酚A等双酚类的缩水甘油醚类,苯酚线性酚醛清漆树脂、甲酚线性酚醛清漆树脂、溴苯酚线性酚醛清漆树脂、邻甲酚线性酚醛清漆树脂等线性酚醛清漆树脂的多缩水甘油醚类,こニ醇、聚こニ醇、聚丙ニ醇、丁ニ醇、1,6_己ニ醇、新戊ニ醇、三羟甲基丙烷、I,4-环己烷ニ甲醇、双酚A的EO加成物、双酚F的PO加成物等烷撑ニ醇类的ニ缩水甘油醚类,六氢邻苯ニ甲酸的缩水甘油酷、ニ聚酸的ニ缩水甘油酯等缩水甘油酯类。
另外,还可以举出3,4-环氧基环己基甲基-3’,4’ -环氧基环己烷羧酸酷、2_(3,4-环氧基环己基-5,5-螺-3,4-环氧基)环己烷-I, 3-ニ噁烷、ニ (3,4-环氧基环己基甲基)己ニ酸酷、ニ(3,4_环氧基-6-甲基环己基甲基)己ニ酸酷、3,4-环氧基-6-甲基环己基-3’,4’ -环氧基-6’ -甲基环己烷羧酸酯、亚甲基双(3,4-环氧基环己烷)、ニ聚环戊ニ烯ニ环氧化合物、こニ醇的ニ(3,4-环氧基环己基甲基)醚、亚こ基双(3,4-环氧基环己烷羧酸酯)、内酯改性3,4-环氧基环己基甲基-3’,4’ -环氧基环己烷羧酸酷、四(3,4-环氧基环己基甲基)丁烷四羧酸酷、ニ(3,4_环氧基环己基甲基)-4,5_环氧基四氢邻苯ニ甲酸酷等脂环式环氧化合物,但是并不限于这些。作为具有こ烯基醚基的化合物,可以举出例如ニこニ醇ニこ烯基醚、三こニ醇ニこ烯基醚、丁ニ醇ニこ烯基醚、己ニ醇ニこ烯基醚、环己烷ニ甲醇ニこ烯基醚、羟基丁基こ稀基酿、こ基こ稀基酿、十_■烧基こ稀基酿、ニ轻甲基丙烧ニこ稀基酿、丙稀基酿基亚丙基 碳酸酯等,但是并不限于这些。另外,こ烯基醚化合物通常为阳离子聚合性,但是通过与丙烯酸酯组合也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作为具有氧杂环丁烷基的化合物,可以使用I,4-双[(3-こ基-3-氧杂环丁烷基甲氧基)甲基]苯、3-こ基-3-(羟基甲基)-氧杂环丁烷等。另外,以上的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以各単体的形式使用,也可以多种混合使用。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并不限于上述限定的化合物。另外,为了产生足够的折射率差,在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中,为了获得低折射率可以导入氟原子(F),为了获得高折射率可以导入硫原子(S)、溴原子(Br)、各种金属原子。另外,如日本特表2005-514487所公开的那样,在上述的光聚合性化合物中添加在氧化钛(TiO2)、氧化锆(ZrO2)、锡氧化物(SnOx)等高折射率金属氧化物形成的微粒的表面上导入了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环氧基等光聚合性官能团的功能性超微粒子,也是有效的。光学膜的原料(光引发剂)作为能够使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聚合的光引发剂,可以举出ニ苯甲酮、偶苯酰、米希勒酮(Michler' s ketone)、2_氯噻吨酮、2,4-ニこ基噻吨酮、苯偶姻こ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苯偶姻异丁基醚、2,2_ ニこ氧基苯こ酮、偶苯酰ニ甲基缩酮、2,2_ ニ甲氧基-1,2- ニ苯基こ烷-I-酮、2-羟基-2-甲基-I-苯基丙烷-I-酮、I-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酮-I、I-[4-(2-羟基こ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_丙烧_1_丽、双(环戍ニ稀基)-双(2,6_ ニ氣_3_ (卩比略-1-基)苯基)钦、2_节基-2- ニ甲基氨基-I- (4-吗啉代苯基)-丁酮-I、2,4,6-四甲基苯偶姻ニ苯基膦氧化物等。另外,这些化合物可以以单体形式使用,亦可以多个混合使用。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的光引发剂是,通过光照射产生酸、利用该生成的酸能够使上述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聚合的化合物,通常优选使用鎗盐、茂金属络合物。作为鎗盐,可以使用重氣鐵盐、琉盐、鹏鐵盐、憐鐵盐、砸盐等,与这些相对的尚子,可以使用BF4、PF6、AsF6_、SbF6_等阴离子。作为具体的例子,可以举出4_氯代苯重氮六氟磷酸盐、三苯基锍基六氟锑酸盐、三苯基锍基六氟磷酸盐、(4-苯硫基苯基)ニ苯基锍基六氟锑酸盐、(4-苯硫基苯基)ニ苯基锍基六氟磷酸盐、双[4-( ニ苯基锍基)苯基]硫醚-双-六氟锑酸盐、双[4-( ニ苯基锍基)苯基]硫醚-双-六氟磷酸盐、(4-甲氧基苯基)ニ苯基锍基六氟锑酸盐、(4-甲氧基苯基)苯基碘鎗六氟锑酸盐、双(4-叔丁基苯基)碘鎗六氟磷酸盐、苄基三苯基磷鎗六氟锑酸盐、三苯基硒六氟磷酸盐、(n5-异丙基苯)(n5-环戊二烯)铁(Ii)六氟磷酸盐等,但是并不限定于这些。另外,这些化合物,可以以各单体的形式使用,也可以多种混合使用。光学膜的原料(配合暈、其他任意成分)在本发明中,相对于光聚合性化合物100重量份,上述光引发剂以0. 01 10重量份、优选以0. I 7重量份、更优选以0. I 5重量份的程度配合。这是因为,在不到0. 01重量份的情况下光固化性降低,在超过10重量份进行配合的情况下,会带来只有表面会固化而内部的固化性降低的弊害、着色、阻碍柱状结构的形成。这些光引发剂通常可以把粉体直接溶解在光聚合性化合物中进行使用,在溶解性不好的场合,也可以使用预先以高浓度把光引发剂溶解在极少量的溶剂中而得到的物质。作为这样的溶剂,更优选地是光聚合性的,具体地可以举出碳酸亚丙酯、Y-丁内酯等。另外,为了提高光聚合性,也可以添加公知的各种染料、增感剂。而且,也可以与光引发剂一起使用通过加热能够使其固化的热固化引发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期待在光固化之后,通过加 热进一步促进光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固化,形成固化完全的固化物。在本发明中,通过使得单独的上述光固化性化合物或者多个混合之后的组合物固化,可以形成各向异性漫射层。另外,通过使得光固化性化合物和不具有光固化性的高分子树脂的混合物固化,也可以形成本发明的各向异性漫射层。作为这里可以使用的高分子树月旨,可以举出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树脂、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纤维素系树脂、醋酸乙烯酯系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等。这些高分子树脂和光固化性化合物,在固化前具有充分的相容性是有必要的,为了确保该相容性,还可以使用各种有机溶剂、增塑剂等。另外,在使用丙烯酸酯作为光聚合性化合物的情况下,从相容性的角度出发优选丙烯酸类树脂作为高分子树脂。[工艺]接下来关于本发明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工艺)进行说明。在透明PET膜那样的合适的基材上,涂覆上述光固化性组合物,设置涂覆膜(光固化树脂层)。根据需要通过干燥使溶剂挥发,其干燥膜的厚度为10 200 u m,更优选为20 100 u m,进一步优选为25 50 u m0在干燥膜的厚度不到10 的情况下,经过下述的UV照射工艺得到的光漫射性不足,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在干燥膜厚超过200 的情况下,整体的漫射性过强,难以得到本发明的显著的各向异性,并且成本上升,不适合薄型化用途,因此也不优选。进一步地,通过在该涂覆膜上层合脱模膜、下述的掩膜,制作感光性层合体。(把含有光固化性化合物的组合物以片状形式设置在基体上的方法)此处,作为把含有光固化性化合物的组合物以片状形式设置在基体上的方法,采用通常的涂覆方式、印刷方式。具体地可以使用气刀涂布、刮条涂布、刮板涂布、刮刀涂布、逆转涂布、传递辊涂布、凹版辊涂布、轻触辊式涂布、浇铸涂布、喷式涂布、喷嘴式涂布、压光机涂布、坝式涂布、浸溃涂布、模头涂布等涂布、照相凹版印刷等凹版印刷、丝网印刷等孔板印刷等的印刷等。在组合物粘度低的情况下,在基体的周围设置一定高度的堰,也可以在该堰包围之中浇铸组合物。(掩膜的层合)为了有效地形成作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特征的微细结构,可以在光固化性组合物层的光照射的一侧密接、层合使得光的照射强度局部变化的掩膜。作为掩膜的材质,优选是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有碳等光吸收性填料而成的、入射光的一部分被碳吸收而开口部是光能够充分透过的结构的材质。另外,即使仅在光固化性组合物层上层合通常的透明膜,在防止氧气危害和促进柱状体的形成方面也是有效的。(光源)作为用于对含有光固化性化合物的组合物进行光照射的光源,通常使用短弧(short arc)的紫外线发生光源,具体地可以使用高压水银灯、低压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氙气灯等。向含有光固化性化合物的组合物照射的光线,必须含有能够固化该光固化性化合物的波长,通常利用水银灯的以365nm为中心的波长的光。为了从来自上述的短弧的UV光线的光制作出平行光线12,例如可以在光源的背后配置反光镜,使得在规定的方向上作为点光源而出射光,再通过菲涅耳透镜(Fresnellens)使该光成为平行光。所谓菲涅耳透镜是,把通常的透镜分割成同心圆状的区域并减少了厚度的透镜,具有锯齿状的截面。如果从点状光源出射的光线通过菲涅耳透镜,那么方向凌乱的光的方向就会统一在一个方向上,形成平行光线。不过,为了得到在制作本发明的光学膜时必要的平行的UV出射光,并不一定必须使用菲涅耳透镜,包括激光,可以使用各种方法。(I)沿着法线的UV光线的照射为了制作本发明的光学膜,从脱模膜或者掩膜侧在法线方向上向上述感光性层合体照射UV光线,重要的是并不仅仅是照射上述的平行光线,还同时照射与其在一个方向上漫射的扩散光线。为了照射这样的光线,例如,可以使用光栅透镜(lenticular lens)。UV平行光线通过光栅(lenticular),从而可以形成上述光线(与平行光线在一个方向上漫射的光线)。这种情况下的光栅可以是仅在一个方向上漫射的漫射光源的光线(平行光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混合)。另外,也可以在光栅透镜上组合曝光掩膜。所谓光栅透镜,是指具有多个半圆筒状或圆弧状的细长的凸部并列配置形成的凸部面,该凸部面的相反侧是平坦的面的透镜(下面,把所述“半圆筒状或者圆弧状的细长的凸部”简称为鱼糕形状)。其中,对于使用光栅透镜的例子的情况,所述“同时照射平行光线和在一个方向上漫射的漫射光线”的意思理解为,以鱼糕形状并列形成的光栅透镜的凸部为扇轴的扇状扩展的光线(平面扇形漫射),是在纵方向上平行地排列的状态(漫射平面是平行的)。图11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的一种方式。在横长的类半圆柱的凸部14a纵向排列而成的光栅透镜14上,平行地放置感光性层合体10 (靠近透镜的一侧开始依次为脱模PET或者掩膜18、光固化树脂层20以及透明PET22),向着光栅透镜14在光栅透镜14的法线方向上照射UV平行光线12,进行光固化而得到膜。如果UV光通过光栅透镜14,则借助光栅的凸部14a,光16在Y方向上漫射,被照射在感光性层合体10上。如果隔着光栅透镜,则形成了在一个方向(图11中为Y方向,朝向纸面的里面的方向)上具有宽的扩展,在与其正交的方向(图11中为X方向,纸面的纵方向)上只有窄的扩展的各向异性的光16。 感光性层合体10如果受到照射,那么将被光固化,形成在光固化树脂层内具有内部结构的固化树脂层。(2)不是法线方向的UV光线的照射作为其他方式,也可以从与法线方向不一致的方向上倾斜地将平行光线照射在感光性层合体上。该方式的一个例子示于图12。从与光栅透镜的凸面(鱼糕形状面)14a相反的方向,照射相对于光栅透镜14的法线方向倾斜了 30°平行光线12 (相对于光栅透镜具有60°的角度)。在此时,从光栅透镜的凸面14a来的漫射光是斜方向照射的。结果是,漫射光16如图所示,以从感光性层合体的法线方向开始向X轴倾斜了 30°的方向为中心,扩展成平面扇形的形式,在感光性层合体10的斜方向照射,在光固化层20中进行光固化。另外,使用光栅透镜的上述的UV照射方法,是用于制作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方法之一,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总之,为了在光固化性组合物层中形成特定的内部结构,重要的是,在感光性层合体上照射扩展成平面扇形状的UV光。S卩,通过对光固化树脂层照射平面扇形形式扩展的光的工序,形成本发明的折射率高低不同的微细结构。这里,照射的光具有能够使该感光性组合物固化的波长。另外,在上述的照射工序中,优选使用已经将平行光线漫射成平面扇形形状的光。

在制作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时候,通过上述的光栅透镜等而照射在感光性层合体上的UV光的照度,优选为0. 01 100mW/cm2的范围,更优选在0. I 20mW/cm2的范围。原因在于,照度如果在O.OlmW/cm2以下,那么由于固化需要长时间,所以生产效率变低,如果在100mff/cm2以上,由于光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过快而不形成结构,变得不能表现出目标的各向异性漫射特性。UV的照射时间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为10 180秒的时间,更优选为30 120秒的时间。其后,通过剥离脱模膜,可以得到本发明的各向异性漫射光学膜。本发明的光学膜,是通过如上所述的比较长时间地照射低照度UV光,在光固化性组合物层的内部形成特定的内部结构而得到的膜。因此,在只有这样的UV照射的情况下,未反应的聚合物成分会残留,有时会产生发粘等,在处理性、耐久性方面会产生问题。在那样的情况下,通过追加照射lOOOmW/cm2以上的高强度的UV光,能够使得残存的聚合物固化。此时的UV照射优选从掩膜侧的相反侧进行。实施例

按照下面的方法,制造本发明的光学膜以及比较例的光学膜。实施例I垂盲照射在100 ii m的透明PET膜上,涂覆日本特表2005-514487的实施例3所示的配方的光固化性组合物,设置干燥膜厚50 的涂覆膜,进一步在该涂覆膜上,以脱模面接触涂覆膜的形式层合38 y m的脱模用PET膜。从该层合体的脱模用PET膜侧开始在相对于法线为O。的方向上,隔着半径(r) = 0. 5mm、间隔(p) = 0. 5mm的光栅透镜(以平行于层合体的形式设置),照射5mW/cm2的平行UV光线(通过使用光栅透镜形成)90秒的时间。通过把脱模用PET膜从固化后的层合体上剥离,得到本发明的光学膜(透明PET/光固化树脂层)(参照图11)。隔着光栅透镜照射的UV光线,在X方向(纸面的纵向)上基本不散射,是平行的,在Y方向(向着纸面的里面的方向)上呈现散射之后的光线。实施例2垂盲照射除了将使用的光栅透镜设定为半径(r) = 0. 5mm、间隔(p) = 0. 7mm以外,进行与实施例I同样的操作,得到本发明的光学膜(透明PET/光固化树脂层)。实施例3垂盲照射代替脱模用PET膜,使用通过在PET膜上涂覆干燥分散有平均粒径3 U m的石墨粒子的聚乙烯醇树脂水溶液而得到的光学浓度(OD)为0.5的曝光掩膜,将光栅透镜设定为半径(r) = 0. 05mm、间隔(p) = 0. Imm,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I同样地操作,得到本发明的光学膜(透明PET/光固化树脂层)。实施例4斜照射使得照射的方向从层合体的法线方向向X轴侧倾斜30°,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2同样的操作,得到本发明的光学膜(透明PET/光固化树脂层)(参见图12)。这里,光栅透镜和层合体设置为平行,通过光栅透镜照射的UV光线是在X轴方向上倾斜30°且平行,在Y轴方向上散射的光线。比较例I除了不使用光栅透镜以外,与实施例I进行同样的操作,得到作为比较对象的光学膜(透明PET/光固化树脂层)。由于没有通过光栅透镜,所以照射完全的平行光线,得到具有类型B的柱状的微细结构的光学膜。比较例2使用市售的Lumisty (注册商标 住友化学)作为类型A的板状的微细结构的光学膜。评价I光学曲线的比较(肓线透过率)关于入射角依存性,通过使用如图16所示的测角光度计(^ 二彳、V 7 公司(GENESIA公司)制GENESIA Gonio/Far Field Profiler)的方法进行评价。在图中未示出的光源和光接收器3之间配置样品,以样品表面的直线L为中心一边改变角度一边测定直线透过样品进入光接收器3的直线透过率,由此可以得到直线透过率(另外,详细的测定方法记载在日本特开2005-265915号公报的0048段中)。图13示出了关于实施例I 3以及比较例I和2的结果。这里,实施例2的结果与实施例I相同,因此一并记录。根据该结果,实施例1、2及3的光学膜,在作为法线方向的0°附近具有极大值,在±5 10°的入射角B处取得极小值Fb,从此处开始进一步扩大入射角,40 50°附近的入射角A处取得极大值Fa。从测定得到的光学曲线,算出(Fa-Fb)/IA-B |,表示在表I中。评价2旋转光接收器时的漫射透过性对于漫射的各向异性,使用测角光度计,用图6所示的方法进行评价。使用所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造的光学膜,照射光,测定从膜射出的光的透过率。测定时,图6中,以从光学膜的光出射地点为中心,使光接收器在X方向(纸面中的上下方向)、Y方向(纸面的近 远的方向)旋转。结果示于图14。算出Fmaxl/1(lx/Fmaxl/1(ly,示于表I。表I
权利要求
1. 一种光学膜,其在内部存在有折射率高低不同的微细结构,透过该光学膜的入射光的直线透过率因入射角的不同而不同, 该光学膜具有从散射中心轴入射的圆形光相对于与所述光学膜平行的平面被投影成为椭圆形的性质, 从散射中心轴入射的光的散射特性为 与所述椭圆形长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为光学膜平面上的X轴,该X轴与所述散射中心轴所形成的平面内的出射角度与该出射角度时的漫射透过率之间的关系为关系TX, 垂直于所述X轴的光学膜平面上的Y轴与所述散射中心轴所形成的平面内的出射角度与该出射角度时的漫射透过率之间的关系设为关系Ty, 所述关系Tx中的、漫射透过率峰最大值的十分之一的值的峰宽F_1/1(|X,与所述关系Ty中的、漫射透过率峰最大值的十分之一的值的峰宽F_1/1(ly,满足下述式(I)的关系, 1.5〈 Fmaxl/10x/Fmaxl/10y〈 4. 5(I)。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与所述散射中心轴形成的平面内的光的入射角度与直线透过率的关系为 直线透过率的极大值Fa(%)以及取该极大值的角度A(° )、与直线透过率的极小值Fb(% )以及取该极小值的角度B(° )满足下述式(2)的关系, 0.70 < (Fa-Fb) / IA-B I <2.0(2)。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细结构出现在所述光学膜的与由X轴和散射中心轴形成的平面平行的截面以及所述光学膜的与由Y轴和散射中心轴形成的平面平行的截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的与X轴-散射中心轴平面平行的截面上的所述微细结构的密度高于与Y轴-散射中心轴平面平行的截面上的所述微细结构的密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光学膜。本发明光学膜兼具类型(A)和类型(B)光学膜的性质。该光学膜在内部存在折射率高低不同的微细结构且透过的入射光的直线透过率因入射角的不同而不同,从散射中心轴入射的圆形光对于平行于光学膜平面被投影成椭圆形,与椭圆形长轴方向平行的光学膜平面上的X轴与散射中心轴形成的平面内的出射角度与该出射角度时的漫射透过率之间的关系设为Tx,垂直于X轴的光学膜平面上的Y轴与散射中心轴形成的平面内的出射角度与该出射角度时的漫射透过率之间的关系设为Ty,关系Tx中的漫射透过率峰最大值的十分之一值的峰宽Fmaxl/10x,与关系Ty中的漫射透过率峰最大值的十分之一值的峰宽Fmaxl/10y满足1.5<Fmaxl/10x/Fmaxl/10y<4.5的关系。
文档编号G02B5/02GK102681050SQ20121005216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日
发明者东健策, 元田泰彦, 杉山仁英, 片桐裕人 申请人:株式会社巴川制纸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