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494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电子照相系统和显影剂盒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本领域已知的一种电子照相彩色打印机是串行式彩色激光打印机。该打印机具有四个感光构件和将调色剂供应到相应的感光构件的四个显影辊,感光构件和显影辊分别设置用于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10-230899中公开的这种串行式彩色激光打印机的示例包括成像单元,该成像单元具有感光构件和显影辊;和调色剂盒,该调色剂盒容纳调色剂。·
在这种打印机中的成像单元中心地设置在打印机内,同时调色剂盒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打印机的侧部中。然而,在上述常规打印机中的调色剂盒在感光构件的轴向方向上安装在打印机的侧部(即,盒容纳部)中并从打印机的侧部被拆除。因此,打印机必须安装成使得在打印机的用于安装和拆除调色剂盒的侧边能得到大的空间。因此,该构造能使得难以将打印机安装在小的空间中(即结构不益于减小打印机必需的安装空间)。该打印机构造还不益于在搁架上以及在打印机的上方和打印机的侧边具有有限空间的其它位置中的安装,从而减少用户的对能够安装打印机的位置的选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设有显影剂盒,该显影剂盒能减小所需的安装空间并提高用户在为安装装置而选择位置时的自由。在了达到以上及其它目的,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主壳、多个成像单元、多个显影剂盒、盒支撑单元和移动机构。多个成像单元包括感光鼓、显影剂支撑构件和接收开口,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剂支撑构件与感光鼓面对,而接收开口被构造成接纳显影剂。多个感光鼓中的每个感光鼓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多个成像单元在与轴向方向垂直的预定方向上彼此并置排列。多个显影剂盒在预定方向上彼此并置排列。多个显影剂盒中的每个显影剂盒设置用于多个成像单元中的每个成像单元。多个显影剂盒中的每个显影剂盒在轴向方向上与多个成像单元中的对应的一个成像单元面对地设置。多个显影剂盒中的每个显影剂盒包括显影剂容纳部和供应开口,显影剂容纳部被构造成容纳显影剂,并通过供应开口将显影剂容纳部中的显影剂供应到多个成像单元中的对应的一个成像单元。盒支撑单元以能够拆卸的方式支撑多个显影剂盒中的每个显影剂盒。移动机构被构造成使盒支撑单元移动至安装位置、缩回位置和拉出位置。当盒支撑单元在安装位置中时,盒支撑单元安装在主壳中,并且供应开口与接收开口彼此连通。当盒支撑单元在缩回位置中时,盒支撑单元在轴向方向上移离多个成像单元,以中断供应开口与接收开口之间的连通。当盒支撑单元在拉出位置中时,盒支撑单元从缩回位置在预定方向上被拉出至主壳的外部。


在附图中图I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的剖视图;图2是图I中的彩色打印机的透视图,其中处理侧前盖与盒侧前盖打开;
图3是沿图I的线A-A截取的彩色打印机的剖视图,其中调色剂盒抽屉在安装位
置中;图4是沿图I的线A-A截取的彩色打印机的剖视图,其中调色剂盒抽屉在缩回位
置中;图5A是图示调色剂盒容纳部并图示平移凸轮和轨道构件的与盒侧前盖的运动连动的运动的说明图,其中盒侧前盖关闭,并且平移凸轮在第一位置中;图5B是图示调色剂盒容纳部并图示平移凸轮和轨道构件的与盒侧前盖的运动连动的运动的说明图,其中盒侧前盖打开,并且平移凸轮在第二位置中;图6A是图示调色剂盒容纳部并图示图2所示的调色剂盒抽屉的运动的说明图,其中盒侧前盖关闭,并且调色剂盒抽屉在安装位置中;图6B是图示调色剂盒容纳部并图示图2所示的调色剂盒抽屉的运动的说明图,其中盒侧前盖打开,并且调色剂盒抽屉在缩回位置中;图7是图示调色剂盒容纳部并图示图2所示的调色剂盒抽屉的运动的说明图,其中调色剂盒抽屉在拉出位置中;图8是图示调色剂盒相对于图7所示的调色剂盒抽屉的拆除和安装的说明图;图9是图示图I所示的处理盒的拆除和安装的说明图;图IOA是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的调色剂盒容纳部并图示轨道构件的与盒侧前盖的运动连动的运动的说明图,其中盒侧前盖关闭;图IOB是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的调色剂盒容纳部并图示轨道构件的与盒侧前盖的运动连动的运动的说明图,其中盒侧前盖打开;图IlA是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打印机的调色剂盒容纳部的说明图,其中盒侧前盖关闭;图IlB是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打印机的调色剂盒容纳部的说明图,其中盒侧前盖打开;图IlC是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打印机的调色剂盒容纳部的说明图,其中调色剂盒抽屉在缩回位置中;图12是图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打印机的调色剂盒的运动的说明图,其中调色剂盒与处理盒连接;图13是图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打印机的调色剂盒的运动的说明图,其中调色剂盒与处理盒分开;图14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的剖视图,其中调色剂盒抽屉在安装位置中。
具体实施例方式I.打印机的总体结构图I和2示出用作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示例的打印机I。打印机I是中间转印串行式彩色打印机。打印机I包括构成装置本体的主壳2、用于供给要打印的纸张P的片材的片材供给单元3、用于在由片材供给单元3供应的纸张P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单元4和用于容纳调色剂盒46 (稍后描述)的调色剂盒容纳部5。(I)主壳主壳2具有在侧视图中的大致矩形箱形状。处理侧进入开口 6形成在主壳2的侧壁中。处理侧前盖7以能够枢转(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主壳2相同的侧壁上。前盖7 能够绕该前盖7的下端在用于关闭进入开口 6的关闭位置与用于使进入开口 6暴露的打开位置之间枢转。使纸盘10 (稍后描述)的前端部暴露的开口 8形成在前盖7的下部中。设置在前盖7上的手动纸张供给引导件9从开口 8的上边缘朝处理框架27 (稍后描述)的底壁与纸张供给构件18(稍后描述)的前端部之间的位置斜向后和向下延伸。在以下的说明中,主壳2的设置前盖7的侧(图I中的左侧)称为“前侧”,而相反侧(图I中的右侧)称为“后侧”。此外,主壳2的左侧和右侧基于面对打印机I的前侧的用户的视角。换句话说,图I中的近侧为“右侧”,同时远侧为“左侧”。(2)片材供给单元片材供给单元3包括用于容纳纸张P的片材的纸盘10。纸盘10以能够拆除的方式安装在主壳2的底部中。握持部11靠近纸盘10的顶边缘设置在纸盘10的前壁上。握持部11具有大体U形的横截面,其中U形的开口面向下。握持部11的顶表面以在该顶表面与手动纸张供给引导件9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方式与手动纸张供给引导件9竖直相对。在握持部11的顶表面与手动纸张供给引导件9之间形成的间隙限定手动纸张供给开口 12,可通过该手动纸张供给开口 12手动供给除容纳在纸盘10中的纸张P的片材以外的纸张P的片材。片材供给单元3还包括设置在纸盘10的后端的上方的拾取辊13、设置在拾取辊13的后面的供给辊14、设置成以便从供给辊14的底侧面对供给辊14的供给垫15、设置成与供给辊14的后侧接触的一对顶部与底部夹送辊16和设置在供给辊14的上方并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对准辊17。拾取辊13旋转,以在供给辊14与供给垫15之间供应容纳在纸盘10中的纸张P的片材(由图I中的实线指示),由此供给辊14的旋转一次一片地分开并供给纸张。旋转的供给辊14随后供应每片纸张P,以便顺序通过供给辊14与夹送辊16之间,并进入设置在供给辊14的上方的对准辊17之间。对准辊17旋转,以便在规定的定时将片材供应到成像单元4(在中间转印带41与辅助转印辊38之间,两者稍后描述)。从纸盘10通过拾取辊13、供给辊14、供给垫15、一对夹送辊16和一对对准辊延伸至成像单元4的该供给路径对应于第一供给路径。与第二供给路径对应的手动纸张供给路径形成在纸盘10与处理框架27 (稍后描述)的底壁之间的片材供给单元3中。
纸张供给构件18设置在纸盘10中。纸张供给构件18构成手动纸张供给路劲的底壁,并面对处理框架27 (稍后描述)的底壁。纸张供给构件18具有在前后方向上伸长的大体平板形状。纸张供给构件18借助于一对左支撑板与右支撑板19和各种压缩弹簧20设置在纸盘10的上边缘上。五个盘侧供给构件21在前后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纸张供给构件18中。在稍后将描述处理框架27的同时,五个处理侧供给构件22在与盘侧供给构件21相对的位置处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处理框架27的底壁上。通过手动纸张供给开口 12手动供给的纸张P (由图I中的虚线指示)由前盖7上的手动纸张供给引导件9和设置在纸盘10上的握持部11的顶表面引导至最前面的处理侧供给构件22与最前面的盘侧供给构件21之间的夹送部。驱动处理侧供给构件22中的每个处理侧供给构件以旋转,同时对应的盘侧供给构件21随动,从而在 处理框架27 (稍后描述)的底表面与纸张供给构件18的顶表面之间在向后的方向上输送手动供给的片材。如上所述,手动供给的纸张P的片材被引导至在纸张供给构件18的后端处的拾取辊13,并通过拾取辊13的旋转在供给辊14与供给垫15之间被输送。然后旋转的供给辊14将纸张P的片材顺序通过供给辊14与夹送辊16供应到设置在供给辊14的上方的对准辊17之间的夹送部。旋转的对准辊17在规定的定时供应在两者稍后描述的中间转印带41与辅助转印辊38之间的片材。手动纸张供给路径对应于从手动纸张供给开口 12通过盘侧供给构件21和处理侧供给构件22延伸至拾取辊13的供给路径。(3)成像单元成像单元4设置在片材供给单元3的上方,并包括处理单元23、转印单元24和定影单元25。(3-1)处理单元处理单元23在拾取辊13前面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在纸盘10的上方。处理单元23能够在安装位置(见图I)与拉出位置(见图9)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在该安装位置中,处理单元23安装在主壳中,而在该拉出位置中,处理单元23被从主壳2拉出。处理单元23包括作为与用于成像的四种颜色对应的成像单元的四个处理盒26和用于以能够拆卸安装的状态保持处理盒26的处理框架27。处理盒29彼此平行并置地布置,并在前后方向(预定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隔开。更具体地说,处理盒26以从前向后的顺序包括黑色处理盒26K、黄色处理盒26Y、品红色处理盒26M和青色处理盒26C。每个处理盒26 —体地保持感光鼓28、电晕充电器29和显影装置30。感光鼓28具有大体圆柱形形状,并以感光鼓28的轴线在左右方向上对准的方式取向。电晕充电器29设置在对应感光鼓28的下方和后方。电晕充电器29面对感光鼓28但与感光鼓28分开。显影装置30设置在对应感光鼓28的下方和前方。显影单元30设有作为显影剂支撑构件的显影辊31。显影辊3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显影装置30的顶部中,并设置成与感光鼓28面对。显影辊31的表面的一部分在从显影装置30的上方(显影装置30的斜上方和后方)观察时暴露,并在前下侧上接触感光鼓28。每个显影装置30还包括用于将调色剂供应到显影辊31的供应辊32和用于调整在显影辊31上承载的调色剂的厚度的厚度调整刮片33。每个显影装置30还包括设置在供应辊32的下方和后方的调色剂储存器34,用于储存从调色剂盒46(稍后描述)供应的调色剂。黑色处理盒26K还包括皮带清洁辊90、废调色剂储存器87、中继辊88和刮墨片89。皮带清洁辊90在对应的感光鼓28前面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黑色处理盒26K中,并被定位成用于从下方接触中间转印带41 (稍后描述)的下部。皮带清洁辊90用于清除残留在中间转印带41 (稍后描述)的表面上的任何调色齐U。中继辊88临时保持被皮带清洁辊90清除的调色剂。调色剂随后被刮墨片89从中继辊88刮掉,并被收集在废调色剂储存器87中。螺旋螺杆9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黑色处理盒26K的废调色剂储存器87中。螺旋螺杆91将收集在废调色剂储存器87中的废调色剂输送至设置在黑色调色剂盒46 (稍后描述)中的废调色剂收集单元(未示出)。设置在主壳2中的处理框架27能够在向前和向后的方向上滑动。处理框架27包括与四个感光鼓28对应的四个LED单元35。每个LED单元35设置在对应的显影装置30的后侧,以便面对对应的感光鼓28的 底部。每个LED单元35还包括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LED的LED阵列36。LED单兀35用于基于规定的图像数据使对应的感光鼓28的表面曝光。(3-2)转印单元转印单元24包括皮带单元37和辅助转印辊38。当处理单元23在安装位置中时,皮带单元37位于处理单元23的上方。皮带单元37在前后方向上取向,以便从上方面对感光鼓28中的每个感光鼓。皮带单元37包括驱动辊39、从动辊40、中间转印带41和四个主转印辊42。驱动辊39与从动辊40在前后方向上分开。中间转印带41围绕驱动辊39和从动辊40放置,使得中间转印带41的下部接触感光鼓28中的每个感光鼓。当驱动驱动辊39旋转时,中间转印带41循环,使得中间转印带41的接触感光鼓28中的每个感光鼓的下部在向后的方向上移动。主转印辊42设置成以便以在主转印辊42与对应的感光鼓28之间介入有中间转印带41的下部的方式面对对应的感光鼓28。辅助转印辊38设置在皮带单元37的后侧,并以辅助转印辊38与皮带单元37的驱动辊39之间介入有中间转印带41的方式面对驱动辊39。(3-3)定影单元定影单元25设置在辅助转印辊38的上方。定影单元25包括加热辊43和面对加热辊43的压力辊44。(4)调色剂盒容纳部如图2和3所示,调色剂盒容纳部5通过从主壳2的右端向左凹陷形成在处理单元23的右侧。侧视图中的大致矩形空间由调色剂盒容纳部5限定。作为开口的盒侧进入开口 132在处理侧进入开口 6的右边邻近处理侧进入开口 6地形成在调色剂盒容纳部5的前端中。作为开闭构件的盒侧前盖133以能够枢转(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主壳2上。前盖133能够绕该前盖133的下端在用于关闭进入开口 132的关闭位置与用于使进入开口132暴露的打开位置之间枢转。作为盒支撑单元的调色剂盒抽屉45容纳在调色剂盒容纳部5中。调色剂盒抽屉45 —体地支撑作为显影剂盒的四个调色剂盒46,每个调色剂盒46容纳离散颜色的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盒抽屉45沿前后取向布置,以便面对所有的处理盒26。调色剂盒抽屉45能够移动至安装位置、缩回位置和拉出位置,在该安装位置中,处理盒26安装在主壳2内(见图2),在该缩回位置中,处理盒26从处理单元23向右缩回(见图4),而在该拉出位置中,处理盒26被拉出至主壳2的外部(见图8)。 如稍后将更详细地描述地,当调色剂盒抽屉45在安装位置中时,调色剂盒46中的每个调色剂盒布置在与对应的处理盒26的右侧相对的位置。调色剂盒46中的每个调色剂盒联接至对应的处理盒26的右侧,并能将调色剂供应到处理盒26的调色剂储存器34中。(5)成像操作从对应的调色剂盒46供应到处理盒26的调色剂储存器34中的调色剂从调色剂储存器34供应到供应辊32上,并继而供应到显影辊31上。厚度调整刮片33随显影辊31旋转而调整供应至显影辊31的调色剂的厚度,以便以薄的均匀厚度维持在显影辊31的表面上承载的调色剂。此外,供应至显影辊31的调色剂在厚度调整刮片33与显影辊31之间被正摩擦充电。同时,电晕充电器29随感光鼓28旋转而向对应的感光鼓28的表面施加均勻的正电荷。LED单元35随后使感光鼓28的充电表面曝光,以在表面上形成与要打印在纸张P上的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随着感光鼓28继续旋转,在显影辊31的表面上承载的被正充电的调色剂供应至在感光鼓28的表面上形成的潜像。调色剂通过逆显影使在感光鼓28上的潜像显影成可视的调色剂图像。作为主转印,随着中间转印带41的下部向后移动,在所有感光鼓28的表面上显影的调色剂图像顺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1的下部上。顺序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41上形成彩色图像。作为辅助转印,随着片材通过中间转印带41与辅助转印带38之间,在中间转印带41上承载的彩色图像随后转印到从片材供给单元3供应来的纸张P的片材上。接下来,随着片材通过加热辊43与压力辊44之间,转印到纸张P上的彩色图像通过热和压力在定影单元25中定影到纸张P上。(6)纸张排出排出盘47形成在主壳2的顶表面上,用于接纳从主壳2排出的纸张P的片材。纸张排出单元48在主壳2的后侧处形成在主壳2的顶部上,并比排出盘47向上突出得远。排出口 49在排出盘47上方的位置处形成在纸张排出单元48中。纸张通过排出口 48从主壳2排出。纸张排出单元48还包括设置在排出口 49内的三个排出辊50,用于朝排出盘47输送纸张P的片材。
因此,在调色剂图像在定影单元25中被定影至纸张P的片材之后,排出辊50将片材排出到排出盘47上。2.处理单元(I)处理框架如图1、3和4所示,处理框架27具有带有封闭底部和敞开顶部的大体矩形框架状结构。更具体地说,处理框架27包括彼此平行布置并在左右方向上分开的一对侧壁53、桥接侧壁53的前端的前壁51和桥接侧壁53的后端的后壁52。前壁51具有从前壁51向前突出的把手54。导辊5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侧壁53中的每个侧壁的后上端。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在前后方向上伸长并且从左侧壁和右侧壁53在左右方向上向外突出的突起设 置在侧壁53的顶边缘上。暴露凹槽56形成在右侧壁53中,用于使显影装置30的调色剂接纳单元66 (稍后描述)暴露。暴露凹槽56形成为右侧壁53的顶边缘中的切口,以产生朝右侧壁53的下侧凹进并在顶部敞开的凹形凹槽。(2)处理盒每个处理盒26设有一对左侧板与右侧板60、感光鼓28、电晕充电器29和显影装置30。侧板60为大体板形的并且竖直地伸长。侧板60设置成彼此平行并在左右方向上分开。暴露孔59形成在右侧板60中,以使调色剂接纳单元66 (稍后描述)暴露。感光鼓2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侧板60之间。电晕充电器29横跨在侧板60之间。显影装置30设置在侧板60之间。显影装置30还具有显影剂壳体61。显影剂壳体61 —体地设有第一框架62和第二框架63,该第一框架62支撑显影棍31和供应辊32,而该第二框架63限定调色剂储存器34。第一框架62具有在左右方向上伸长的圆柱形形状。在横截面中,第一框架62具有U形,其中“U”的开口斜向上和向后地面向。螺旋螺杆67在第一框架62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至供应辊32的后面。调色剂供应孔64和调色剂回收孔65在第一框架62的后底部中形成在面对螺旋螺杆67的后侧的位置处。调色剂供应孔64为形成在第一框架62的左端部中的大体矩形通孔。调色剂回收孔65是大致具有与调色剂供应孔64相同的形状和尺寸的通孔,并形成在第一框架62的右端部中。调色剂供应孔64和调色剂回收孔65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对准。第二框架63设置在第一框架62的后端的下方。第二框架63形成为局部圆柱形形状,并在左右方向上伸长。第二框架63的横截面大体为C形的,开口斜向上和向前。更具体地说,第二框架63的顶部与第一框架62的后下部连续形成,以在调色剂供应孔64和调色剂回收孔65上方形成连续的周缘。第二框架63的上部还在调色剂供应孔64和调色剂回收孔65的底边缘前面和下方的区域中与第一框架62的后下部连续地形成。显影装置30还在调色剂储存器34的右侧设有作为接纳单元的调色剂接纳单元
66ο调色剂接纳单元66具有带有层叠布置的两个联接缸的双缸结构。下缸为输送缸68,而上缸是作为接纳构件的接纳缸69。输送缸68与第二框架63的右壁连续地形成,并从该右壁向右延伸。输送缸68具有带有比第二框架63的直径小的直径的大体圆柱形形状,并具有与第二框架63共用的中心轴线。输送缸68的与第二框架63的右壁连续地形成的左端通向第二框架63的内部,同时输送缸68的右端封闭。调色剂输送构件81设置在第二框架63和输送缸68内。调色剂输送构件81 —体地设有设置在第二框架63内的搅拌器82和设置在输送缸68内的螺旋螺杆83。搅拌器82与螺旋螺杆83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地形成,并共用相同的旋转轴。调色剂输送构件81的右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输送缸68的右壁中。调色剂 输送构件81的左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第二框架63的左壁中,以便能够相对于左壁旋转,并且该调色剂输送构件81的左端从左壁向左突出。驱动齿轮84在第二框架63的左壁的外部设置在调色剂输送构件81的左端部上,并且不能相对于调色剂输送构件81旋转。在主壳2中产生的驱动力经由齿轮系(未示出)输入驱动齿轮84。接纳缸69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伸长的大体圆柱形形状。接纳缸69的下部连接至输送缸68的顶部。接纳缸69的右端封闭,并设置在隔一段距离面对第一框架62的右侧的位置处。接纳缸69的左端敞开。接纳缸69的内径稍大于调色剂盒46的供应缸98(稍后描述)的外径,并且能够接纳该供应缸98。作为接收开口的处理侧接收开口 70形成在接纳缸69的右端部中,同时竖直地穿透接纳缸69的底部,并且该处理侧接收开口 70提供输送缸68与接纳缸69之间的连通。接纳缸69还包括作为第一遮门的处理侧遮门71和联接件72。遮门71在形状方面通常为带有封闭右端的圆柱形,并且在左右方向上伸长。遮门71具有大致与供应缸98 (稍后描述)的外径相等的外径和等于接纳缸69的左右长度的大约一半的左右长度。联接件暴露孔76形成为通过遮门71的右壁,用于使联接件72的配合构件75 (稍后描述)暴露。联接件暴露孔76具有比配合构件75 (稍后描述)的直径大的直径。遮门71设置在接纳缸69内,并且能够在接纳缸69的左端中用于打开接收开口 70的打开位置(见图3)与在接纳缸69的右端中用于关闭接收开口 70的关闭位置(见图4)之间滑动。在接纳缸69的左壁与遮门71的右壁之间还介入有压缩弹簧73,用于恒定地朝关闭位置向右推压遮门71。联接件7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接纳缸69的左壁中。联接件72具体地包括驱动轴74、配合构件75和驱动输入齿轮77。驱动轴74具有大体柱形形状,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驱动轴7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接纳缸69的左壁中。配合构件75设置在驱动轴74的右端上,并且不能相对于驱动轴74的右端旋转。配合构件75大体上为盘形,并与驱动轴74共用中心轴线。驱动输入齿轮77设置在驱动轴74的左端上,并且不能相对于驱动轴74的左端旋转。驱动输入齿轮77位于接纳缸69与第一框架62之间,并且与驱动轴74共用中心轴线。由主壳2产生的驱动力经由齿轮系(未不出)输入驱动输入齿轮77。3.调色剂盒和调色剂盒容纳部(I)调色剂盒
如图3和4所示,调色剂盒46中的每个调色剂盒包括容纳调色剂的盒壳94和作为供应构件用于将盒壳94中的调色剂供应至处理盒26的调色剂储存器34的供应缸98。盒壳94包括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比上半部的宽度窄的宽度的下半部。盒壳94的下半部渐缩,使得盒壳94的下半部的水平横截面朝底部逐渐变小。在盒壳94内形成有作为显影剂容纳部用于容纳调色剂的调色剂容纳部95和用于支撑供应缸98的供应通道96。调色剂容纳部95设置在盒壳94的上部中。调色剂容纳部95的下端渐缩,使得该调色剂容纳部95的下端的水平横截面朝底部逐渐变小。通孔97形成在调色剂容纳部95的底端中,同时向下敞开。供应通道96形成在盒壳94的下端中,以便与通孔97连通。供应通道96具有大体圆形的横截面,并左右延伸。供应通道96的右端在供应通道96的顶边缘处与通孔97连通,同时右端封闭。此外,供应通道96的左端向左敞开。 供应缸98具有大体圆柱形形状,并从供应通道96的左端上的周缘向左延伸。供应缸98的右端向右敞开,并与供应通道96连通。供应缸98的左端封闭。供应开口 99形成在供应缸98的左端中,同时竖直地穿透供应缸98的下部。调色剂盒46中的每个调色剂盒还包括螺旋螺杆100和作为第二遮门的盒侧遮门101。螺旋螺杆100设置在供应通道96和供应缸98内,并在左右方向上取向。螺旋螺杆100的右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供应通道96的右壁中,而螺旋螺杆100的左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供应缸98的左壁中,并从左壁向左突出出来。在螺旋螺杆100的左端上还形成有配合部102。配合部102大体上为盘形,并与螺旋螺杆100共用旋转中心。配合部102与设置在调色剂接纳单元66的联接件72上的配合构件75配合,以便不能相对于配合构件75旋转。遮门101在形状方面大体上为圆柱形,并左右伸长。遮门101形成有大致和接纳缸69的内径一致的内径,并形成有大致与遮门71的左右长度相同的左右长度。遮门101配合在供应缸98的外部,并且能够在供应缸98的左端上用于关闭供应开口 99的关闭位置(见图4)与从关闭位置向右移动(缩回)用于使供应开口 99暴露的打开位置(见图3)之间滑动。在盒壳94的左壁与遮门101的右端之间还介入有压缩弹簧103,用于恒定地朝关闭位置向左推压遮门101。如图I、6A和6B所图示地,黑色调色剂盒46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比其它调色剂盒46 (青色、品红色和黄色调色剂盒46)宽。废调色剂容纳部(未示出)设置在黑色调色剂盒46的与调色剂容纳部95分开的前面区域中,用于容纳从废调色剂储存器87输送来的废调色剂。如图6A和6B所示,黑色调色剂盒46包括联接至黑色处理盒26K的废调色剂储存器87的废调色剂输送缸104。废调色剂输送缸104具有大体圆柱形形状,并从废调色剂收集单元(未示出)向左延伸。螺旋螺杆105(见图I)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废调色剂输送缸104中。废调色剂接收开口 106(见图6A)形成在废调色剂输送缸104的左端中,同时竖直地穿透废调色剂输送缸104的顶部。废调色剂接收开口 106在平面图中具有大体矩形形状。与盒侧遮门101相同的废调色剂收集单元侧遮门107设置在废调色剂输送缸104的左端上。具体地,遮门107在形状方面大体上为圆柱形,并左右伸长。遮门107的内径近似等于废调色剂输送缸104的外径。遮门107配合在废调色剂输送缸104的外侧上,并且遮门107能够在位于废调色剂输送缸104的 左端的用于关闭废调色剂接收开口 106的关闭位置(见图6B)与从关闭位置向右移动(缩回)的用于使废调色剂接收开口 106暴露的打开位置(见图6A)之间滑动。在盒壳94的左壁与遮门107的右端之间还介入有压缩弹簧108,用于恒定地朝关闭位置向左推压遮门107。(2)调色剂盒容纳部如图2、3和4所示,调色剂盒容纳部5容纳调色剂盒抽屉45和移动机构111。(2-1)调色剂盒抽屉如图I所示,调色剂盒抽屉45具有在前后前后方向上伸长的框架状结构。调色剂盒抽屉45具有封闭底部,但在左侧敞开。更具体地说,调色剂盒抽屉45由底壁112、作为侧壁的右壁113、前壁114、后壁115和三个分隔壁116 —体构成。底壁112具有在平面图中大致为矩形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伸长的平板形状。抽屉侧辊117在底壁112的左侧与右侧附近设置在底壁112的的后边缘上。抽屉侧辊117带有游隙123地配合在形成在调色剂盒容纳部5中的导槽123 (稍后描述)中。右壁113具有平板形状,该右壁113在侧视图中大致为矩形,在前后方向上伸长,并且设置在底壁112的右侧。右壁113设置在调色剂盒46的在左右方向上与处理盒26相反的一侧。前壁114具有大体平板形状,并从底壁112的前边缘向上延伸。后壁115具有大体平板形状,并从底壁112的后边缘向上延伸。分隔壁116彼此平行布置,并且在前壁114与后壁115之间在前后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隔开。分割壁116中的每个分隔壁具有大体平板形状,并从底壁112向上延伸。采用该构造,调色剂盒抽屉45分隔成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具有和对应的调色剂盒46的前后长度相等的前后长度。调色剂盒46中的每个调色剂盒在由前壁114、后壁115和分隔壁116限定的区域中以可拆卸的方式支撑在调色剂盒抽屉45中。当调色剂盒46支撑在调色剂盒抽屉45中时,调色剂盒抽屉45的右壁面对调色剂盒46的右侧(见图3)。(2-2)移动机构移动机构111设置在调色剂盒抽屉45的下部中。移动机构111包括作为支撑构件的轨道构件121和作为移动构件的平移凸轮122。轨道构件121设置在调色剂盒抽屉45的底侧中。轨道构件121具有在平面图中大体上为矩形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伸长的平板形状。轨道构件121的左右与前后尺寸大致和构成调色剂盒抽屉45的底壁112的左右与前后尺寸相等。导槽123形成在轨道构件121中,用于接纳调色剂盒抽屉45的抽屉侧辊117。轨道侧辊127同样设置在轨道构件121上。如图5A和5B所示,导槽123在轨道构件121的左边缘部与右边缘部中的每个边缘部中设置一个。导槽123向下凹入轨道构件121的顶表面,并且大致为线性的,同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导槽123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跨过整个轨道构件121。
轨道侧辊12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导槽123的前端中,使得轨道侧辊127的顶部从导槽123向上突出。在轨道构件121上形成的是引导凸起部124和限制凸起部插入孔125,该引导凸起部124配合到平移凸轮122的凸轮槽126中,而该限制凸起部插入孔125用于将稍后描述的限制凸起部136插入主壳2。引导凸起部124以在轨道构件121的前端和后端上均有一个引导凸起部124的方式设置在轨道构件121的左边缘上。每个引导凸起部124在形状方面大体上为柱形的,并从轨道构件121的底表面向下延伸。限制凸出部插入孔125形成在轨道构件121的后端中,并在轨道构件121的左表面中向右凹进。平移凸轮122设置在轨道构件121的底侧上,并能在向前和向后的方向上滑动。平 移凸轮122具有在前后方向上伸长的平板形状,并在平面图中通常是矩形的。平移凸轮122的前后长度与轨道构件121的前后长度近似相等,同时左右尺寸小于轨道构件121的左右尺寸。作为一对移动部的两个凸轮槽126以一个凸轮槽126设置在平移凸轮122的前端与后端中的每一个处的方式形成在平移凸轮122中。凸轮槽126中的每个凸轮槽在平面图中大体上为S形,其中靠近左边缘并进一步向前定位的一端连接至靠近右边缘并进一步向后定位的另一端。两个凸轮槽126均具有足够接纳轨道构件121的引导凸起部124的宽度。平移凸轮122设置在调色剂盒容纳部5中,并且能够在容纳于调色剂盒容纳部5中的第一位置(见图5A)与第二位置(见图5B)之间滑动,在该第二位置中,平移凸轮122的前端从盒侧进入开口 132向前突出。联接构件128设置在前盖133上。平移凸轮122的前端联接至联接构件128。此外,当平移凸轮122在第一位置中时,轨道构件121以引导凸起部124配合到凸轮槽126的前端中的方式与平移凸轮122重叠。调色剂盒抽屉45以抽屉侧辊117配合在轨道构件121的导槽123内的方式定位在轨道构件121上。此时,轨道构件121的轨道侧辊127接触构成调色剂盒抽屉45的底壁112的底侧。4.主壳如图2、3、8和9所示,分隔壁131设置在主壳2中,用于分开成像单元4与调色剂盒容纳部5。处理单元导槽134形成在主壳2中,用于在处理单元23滑动时引导处理单元23。分隔壁131具有大体平板形状。分隔壁131设置在成像单元4与调色剂盒容纳部5之间。五个通孔135形成在分隔壁131中,以允许调色剂盒46的四个供应缸98和废调色剂输送缸104的插入。此外,限制凸起部136设置在分隔壁131上,用于限制轨道构件121在向前和向后的方向上移动(见图5A和5B)。通孔135在侧视图中大致为圆形,并布置在沿前后方向隔开的位置处,所述位置对应于调色剂盒46的供应缸98和废调色剂输送缸104。限制凸起部136在与限制凸起部插入孔125对应的位置处形成在分隔壁131的后端上。限制凸起部136从分隔壁131的右表面向右突出(见图5A和5B)。限制凸起部136插入轨道构件121的限制凸起部插入孔125 (见图5A和5B)。处理单元导槽134中的一个处理单元导槽形成在主壳2的左壁的右表面中,同时另一处理单元导槽形成在分隔壁131的左表面中。处理单元导槽134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大致为线性的。处理单元导槽134具有足够接纳处理单元23的导辊55的宽度(竖直尺寸)。5.用于安装和拆除调色剂盒的操作为了拆除安装在主壳2中的调色剂盒46,首先,操作者将前盖133放置在打开位置中,如图2所示,以使进入开口 132暴露。当前盖133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时,通过联接构件128向前拉平移凸轮122,以使平移凸轮122从图5A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动至图5B所示的第二位置。当朝第二位置拉平移凸轮122时,由对应的凸轮槽126向右挤压引导凸起部124。因此,轨道构件121在被限制凸起部136限制在向前和向后的方向上移动的同时向右移动。如图6B所示,调色剂盒抽屉45也与轨道构件121 —样同时向右移动。这样,调色剂盒抽屉45从处理单元23向右移入缩回位置,如图2所图示地。此时,调色剂盒抽屉45与轨道构件121均在主壳2的右侧暴露。 此外,如图4所示,调色剂盒46的供应缸98通过分隔壁131的对应的通孔135向外缩回至分隔壁131的右侧。换句话说,调色剂盒46的供应缸98从对应的处理盒26的接纳缸69缩回,以中断供应缸98的供应开口 99与接纳缸69的对应的接收开口 70之间的连通。在该操作之后,能向前拉调色剂盒抽屉45。应指出的是,限制凸起部136的右尖端保持稍微插入限制凸起部插入孔125的左端,以限制轨道构件121在向前拉调色剂盒抽屉45时向前移动。另外,压缩弹簧103的推压力使对应的侧的遮门101移入关闭位置。类似地,压缩弹簧73的推压力使对应的遮门71移入关闭位置。为了使调色剂盒46移动,操作者通过进入开口 132向前拉调色剂盒抽屉45。当调色剂盒抽屉45到达拉出位置时,抽屉侧辊117接触轨道侧辊127的后侧,如图7所示。轨道侧辊127与抽屉侧辊117之间的该接触限制调色剂盒抽屉45被拉得更远。为了拆除调色剂盒46,操作者将调色剂盒46提起并提出调色剂盒抽屉45。这完成从主壳2拆除调色剂盒46的操作。为了将调色剂盒46安装在主壳2中,反过来执行用于拆除调色剂盒46的上述程序。具体地,在调色剂盒抽屉45设置在拉出位置中的同时,操作者将调色剂盒46从上方插入调色剂盒抽屉45并插至调色剂和抽屉45内规定的位置。为了将调色剂盒46安装在主壳2中,操作者然后通过进入开口 132向后推调色剂盒抽屉45。随着向后推调色剂盒抽屉45,调色剂盒抽屉45的后端接触调色剂盒容纳部5的后壁。此时,调色剂盒抽屉45在缩回位置中。在该位置中,调色剂盒46的供应缸98通过在分隔壁131中形成的通孔135面对在对应的处理盒26中的接纳缸69的右侧。调色剂盒46的废调色剂输送缸104通过分隔壁131的通孔135面对黑色处理盒26K中的废调色剂储存器87的右侧。
为了将调色剂盒46安装在主壳2中,操作者将前盖133放置在关闭位置中,从而覆盖进入开口 132。随着前盖133从打开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由联接构件128向后挤压平移凸轮122,如图5所示,以从第二位置(见图5B)移动至第一位置(见图5A)。此时,由对应的凸轮槽126向左挤压引导凸起部124,以在限制凸起部136限制轨道构件121的前后运动的同时使轨道构件121向左移动。如图6B所图示地,调色剂盒抽屉45也与轨道构件121—样同时向左移动。结果,调色剂盒46的供应缸98插入分隔壁131中的对应的通孔135,直到供应缸98从对应的处理盒26的右侧接触该对应处理盒26的接纳缸69为止,如图3所示。同时,调色剂盒46的供应缸98接触对应的处理盒26中的遮门71的右端,同时调色剂盒46的遮门101接触对应的处理盒26中的接纳缸69的右端。随着调色剂盒抽屉45继续向左移动,调色剂盒46的供应缸98克服压缩弹簧73的推压力向左挤压遮门71,并插 入对应的接纳缸69。此时,由接纳缸69的右端限制调色剂盒46的遮门101向左移动。因此,遮门101克服压缩弹簧103的推压力相对于供应缸98向右移动。当调色剂盒抽屉45到达安装位置时,遮门71在打开位置中,并且遮门101在打开位置中。在该状态下,供应缸98的供应开口 99与接纳缸69的接收开口 70彼此竖直地相对并连通。此外,供应缸98的配合部102通过遮门71的联接件暴露孔76与对应的接纳缸69的配合构件75配合,并且不能相对于配合构件75旋转。这完成用于将调色剂盒46安装在主壳2中的过程。6.用于将调色剂从调色剂盒供应至处理盒的操作在打印机I上执行的成像操作的开始,主壳2中的驱动源(未示出)将驱动力输入接纳缸69的驱动输入齿轮77。如图3所示,驱动力经由接纳缸69的联接件72传递至调色剂盒46的螺旋螺杆100,用于使螺旋螺杆100旋转。设置在主壳2中的驱动源(未示出)还将驱动力输入调色剂储存器34的驱动齿轮84。驱动力传递至调色剂储存器34的调色剂输送构件81,以使调色剂输送构件81旋转。结果,螺旋螺杆100通过供应通道96和供应缸98向左输送已通过通孔97从调色剂盒46的调色剂容纳部95供应到供应缸98中的调色剂。经由供应开口 99通过在处理盒26中形成的第一接收开口 70供应在供应通道96和供应缸98中向左输送的调色剂。通过第一接收开口 70供应的调色剂由调色剂输送构件81的螺旋螺杆83向左输送通过输送缸68,并被供应到处理盒26的调色剂储存器34中。供应至调色剂储存器34的调色剂随后在被向左输送通过调色剂储存器34的同时,被调色剂输送构件81的搅拌器82搅拌。调色剂通过调色剂供应孔64被供应到显影装置30的第一框架62中。如上所述,供应到第一框架62中的调色剂积聚在第一框架62中,并随后由供应辊32供应至显影辊31。第一框架62(见图I)中的螺旋螺杆67从左侧朝右侧输送第一框架62中的调色齐U。过量的调色剂穿过调色剂回收孔65并被收集在调色剂储存器34中,使得第一框架62中的调色剂的水平不超过规定水平。7.安装和拆除处理盒为了当处理盒26安装在主壳2中时拆除处理盒26,操作者首先使前盖7处于打开位置中,如图2所示,从而使进入开口 6暴露。随后,操作者将前盖7放置在打开位置中,从而使调色剂盒46的供应缸98缩回至分隔壁131的右侧。接下来,操作者通过进入开口 6向前拉处理单元23。随着向前拉处理单元23,在形成于主壳2中的处理单元导槽134中引导处理框架27的导辊55,直到处理单元23到达如图9所示的拉出位置为止。在该状态下,操作者能将处理盒26提起并提出处理框架27,从而完成处理盒26从主壳2的拆除。当将处理盒26安装在主壳2中时,反过来执行用于拆除处理盒26的上述程序。即,在处理框架27设置在拉出位置中的同时,操作者从上方将处理盒26插入处理框架27,直到处理盒26在规定位置中为止。接下来,操作者通过进入开口 6向后推处理单元23。随着处理单元23向后移动,在形成于主壳2中的处理单元导槽134中引导处理框架27的导辊55,直到处理单元23到 达安装位置为止。操作者使前盖133移入该前盖133的关闭位置,以覆盖进入开口 132,从而将供应缸98插入接纳缸69。接下来,操作者使前盖7移入该前盖7的关闭位置,以覆盖进入开口6,从而完成用于将处理盒26安装在主壳2中的操作。8.操作优点(I)如图6和7所图示地,根据以上实施例的打印机I的调色剂盒抽屉45从处理盒26向右缩回,以从安装位置(见图6A)移动至缩回位置(见图6B),从而中断调色剂盒46的供应开口 99与对应的处理盒26的接收开口 70之间的连通。其后,能将调色剂盒抽屉45从该缩回位置向前拉出主壳2。因此,通过将调色剂盒46构造成在左右方向上与对应的处理盒26直接连通,能在前后方向上将调色剂盒46安装在主壳2中,和简单地通过使调色剂盒46从处理盒26向右缩回足够使供应开口 99与接收开口 70脱离的距离,能在前后方向上从主壳2拆除调色剂盒46。采用该构造,能大大减小在打印机I的右侧的安装和拆除调色剂盒46所需的空间,从而使安装打印机I所需的空间最小。此外,即使当打印机I安装在搁架上或安装在打印机I的左侧和右侧具有有限空间的其它位置上时,能向前拉调色剂盒抽屉45,用于更换调色剂盒46。结果,该构造能增加用户的对能安装打印机I的位置的选择。(2)如图4所示,打印机I的平移凸轮122使调色剂盒抽屉45与轨道构件121 —起从安装位置(见图6A)移动至缩回位置(见图6B)。因此,调色剂盒抽屉45能从缩回位置被拉至拉出位置(见图7)。因此,通过简单的构造,平移凸轮122能使轨道构件121和调色剂盒抽屉45向右移动,以使得调色剂盒抽屉45能够从安装位置移动至缩回位置。调色剂盒抽屉45能从缩回位置被向前拉出至拉出位置。(3)此外,当向前移动时,平移凸轮122使轨道构件121移动,使得调色剂盒抽屉45从安装位置移动至缩回位置(见图5B)。当向后移动时,平移凸轮122使轨道构件121移动,使得调色剂盒抽屉45从缩回位置移动至安装位置(见图5A)。因此,通过简单的构造,调色剂盒抽屉45能在安装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移动。(4)如图5A和5B所示,凸轮槽126中的两个凸轮槽形成在平移凸轮122中,用于使轨道构件121的前端与后端向右移动。采用该结构,仅通过对轨道构件121的前端的操作能使轨道构件121的前端与后端平稳地移动。(5)如图2、6A和6B所示,打印机I的平移凸轮122通过联接构件128联接至前盖133。因此,调色剂盒抽屉45能与前盖133的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移动连动地从安装位置移动至缩回位置,并且能与前盖133的从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的移动连动地从缩回位置移动至安装位置。(6)如图2所示,打印机I的调色剂盒抽屉45与轨道构件121在设置在缩回位置中时在主壳2的右侧暴露。因此,在主壳2的右侧的空间能用于将调色剂盒抽屉45设置在缩回位置中。由于在主壳2中不需要为使调色剂盒抽屉45缩回提供空间,所以该结构使得能够在左右方向上更紧凑地构成打印机1,并且能减小打印机I所需的安装区域。·
(7)如图3所示,调色剂盒抽屉45的右壁113能用作打印机I的右壁。(8)如图3所示,调色剂盒46的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供应开口 99的供应缸98被接纳在对应的处理盒26的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接收开口 70的接纳缸69中。采用该结构,供应开口 99与接收开口 70连通。因此,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联接接纳缸69与供应缸98,并提供相应的接收开口 70与供应开口 99之间的直接连通。(9)如图4所示,当调色剂盒45在缩回位置中时,遮门71能关闭相应的接收开口70,并且遮门101能关闭供应开口 99。因此,通过简单的结构,当调色剂盒抽屉45在缩回位置中时,能够防止调色剂从调色剂盒46和处理盒26泄露。(10)如图9所示,所有处理盒26能在向前和向后的方向上安装在主壳2中或从主壳2拉出。该结构允许操作者从打印机I的前侧对处理盒26进行维护。9.第二实施例接下来,将参考图IOA和IOB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1,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以避免重复说明。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移动机构111的平移凸轮122直接使轨道构件121向右移动。然而,在第二实施例中,作为移动构件的枢转机构140使轨道构件121以向右和向前的枢转运动移动,如图10所图示地。更具体地说,第二实施例中的前盖133设置成以便能够绕该前盖133的左端在用于关闭进入开口 132的关闭位置与用于使盒侧进入开口 132暴露的打开位置之间枢转(移动)。移动机构111包括枢转机构140和轨道构件121。枢转机构140设有作为一对移动部的一对枢转构件141。前枢转构件141设置在调色剂盒容纳部5的前端上。前枢转构件141包括设置在轨道构件121下面的第一枢转板142和设置在第一枢转板142上面的第二枢转板143。第二枢转板143面对轨道构件121的前侧。第一枢转板142是具有近似90的中心角的大体扇形的板状构件。第一枢转板142的中心角部分绕支撑点以能够枢转的方式支撑在前盖133上。引导凸起部插入孔144形成在第一枢转板142中。第一枢转板142还包括联接凸起部145。
引导凸起部插入孔144在平面图中大体上为圆形的,并穿透第一枢转板142的后端。引导凸起部插入孔144具有比设置在轨道构件121上的引导凸起部124的外径稍大的直径。轨道构件121的前引导凸起部124配合在引导凸起部插入孔144内。联接凸起部145大体上为柱形的,并靠近第一枢转板142的前边缘从第一枢转板142的顶表面向上突出。第二枢转板143为板状构件,并且大致是具有近似45的中心角的扇形的。第二枢转板143的中心角部分连接至前盖133的枢轴点,同时第二枢转板143的前边缘连接至前盖133的后表面。联接槽146形成在第二枢转板143中。联接槽146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大体弧形,并穿透第二枢转板143的径向外部。联接槽146具有比联接凸起部145的外径稍大的宽度。第一枢转板142的联接凸起部 145配合在联接槽146内,并能够在联接槽146中自由地滑动。后枢转构件141为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大体杆形。后枢转构件141的两个端部在平面图中大体上是环形的。枢转构件141的第一端围绕设置在调色剂盒容纳部5中的支撑凸起部147以能够枢转的方式配合,同时第二端围绕轨道构件121的后引导凸起部124以能够枢转的方式配合。当前盖133在调色剂盒抽屉45设置在安装位置中的同时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时(见图10A),第二枢转板143与前盖133—起枢转。当第二枢转板143枢转时,联接凸起部145在联接槽146内从联接槽146的前端移动至后端。第二枢转板143随后向前拉第一枢转板142的联接凸起部145,以使第一枢转板142绕前盖133上的枢轴点枢转。结果,向前和向右拉轨道构件121的前端,以使轨道构件121向右移动,并使调色剂盒抽屉45放置在缩回位置中(见图10B)。应指出的是,当轨道构件121向右移动时,轨道构件121的后端经由后枢转构件141向前和向右移动,以跟随轨道构件121的前端。相反地,当前盖133从打开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时,第二枢转板143接触轨道构件121的前侧,并向后推轨道构件121。轨道构件121在由第一枢转板142和后枢转构件141支撑的同时向左和向后移动。结果,将调色剂盒抽屉45放置在安装位置中(见图10A)。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I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操作优点。10.第三实施例接下来,将参考图11A-11C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打印机1,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以避免重复说明。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与前盖133联接的平移凸轮122使轨道构件121与前盖133的打开移动连动地向右移动。然而,在图11A-11C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齿条151代替引导凸起部124设置在轨道构件121的底表面上,用于使轨道构件121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具体地,在第三实施例中的移动机构111包括轨道构件121和作为移动构件的连杆机构152。设置在轨道构件121上的齿条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从轨道构件121的底表面向下突出。齿条151中的一根齿条在轨道构件121的前端和后端上均设置一个。轮齿设置在每根齿条151的前表面上。连杆机构152包括作为一对移动部的一对前和后旋转构件153以及联接构件154。
每个旋转构件153包括与相应的前齿条151接合的齿轮部155和联接至相应的联接构件154的联接部156。齿轮部155在平面图中大致为具有近似90度的中心角的扇形。轮齿沿齿轮部155的周缘形成。齿轮部155在该齿轮部155的中心角部分处以能够枢转的方式支撑在设置于调色剂盒容纳部5中的支撑轴157上。当调色剂盒抽屉45设置在安装位置中时,每个旋转构件153的齿轮部155在平面图中相对于顺时针方向的齿轮部155的下游端处从前侧与相应的齿条151接合(见图11A)。联接部156大致为杆形,并从齿轮部155的中心角部分延伸。更具体地说,当调色剂盒抽屉45在安装位置中时,联接部156大致为从齿轮部155的中心角部分向右延伸然后向后弯曲的L形。操作部158设置在前联接部156上。操作部158大体上为杆形,并且当调色剂盒抽屉45在安装位置中时从前联接部156的弯曲部向右延伸。
联接构件154大体上为杆形,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联接构件154的前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联接至前联接部156的自由端(当调色剂盒抽屉45在安装位置中时为后端)(见图11A)。联接构件154的后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联接至后联接部156的自由端。为了使调色剂盒抽屉45从安装位置移动至缩回位置,操作者首先将前盖133放置在打开位置中(见图11B)。接下来,操作者握持操作部158,并使前旋转构件153在平面图中顺时针旋转。当前旋转构件153顺时针旋转时,后旋转构件153通过联接构件154在平面图中同样顺时针旋转。通过该操作,前和后旋转构件153的齿轮部155在平面图中顺时针旋转,并将向右的驱动力传递至与齿轮部155接合的对应的齿条151。结果,轨道构件121向右移动,以将调色剂盒抽屉45放置在缩回位置中(见图11C)。为了使调色剂盒抽屉45从缩回位置移动至安装位置,操作者首先握持操作部158,并使前旋转构件153在平面图中逆时针旋转。当前旋转构件153逆时针旋转时,经由联接构件154联接至前旋转构件153的后旋转构件153同样在平面图中逆时针旋转。通过该操作,前和后旋转构件153的齿轮部155在平面图中逆时针旋转,并将向左的驱动力传递至与齿轮部155接合的齿条151。结果,该操作使轨道构件121向左移动,并将调色剂盒抽屉45放置在盒侧安装位置中(见图11B)。接下来,操作者将前盖133放置在关闭位置中(见图11A)。采用上述第三实施例,连杆机构152的前旋转构件153包括用于操作连杆机构152的操作部158。因此,能通过简单的结构操作连杆机构152。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打印机I同样能获得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I相同的操作优点。11.第四实施例接下来,将参考图12和13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打印机1,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与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以避免重复说明。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每个处理盒26设有用于接纳对应的调色剂盒46的供应缸98的接纳缸69。供应缸98插入接纳缸69,以将处理盒26联接至调色剂盒46。然而,在第四实施例中,从处理盒26消除了接纳缸69,同时输送缸68被构造成使得该输送缸68的右端突出到调色剂盒容纳部5中。另外,供应缸98没有设置在调色剂盒46中,并且输送缸68插入供应通道96,以联接处理盒26与调色剂盒46。更具体地说,在第四实施例中,调色剂盒46的通孔97设置在调色剂盒46的左侧,以便与供应通道96的左端连通。在第四实施例中,输送缸68用作接纳构件,供应通道96用作供应构件,同时通孔97用作供应开口。此外,作为第二遮门的盒侧遮门161设置在每个调色剂盒46中。遮门161在形状方面通常为在左右方向上伸长的圆柱形,并且在左端封闭。遮门161具有基本上与输送缸68的外径相等的外径和与供应通道96的左右尺寸的大约一半相等的左右尺寸。遮门161设置在供应通道96内,以便能够在供应通道96的左端用于使通孔97暴露的打开位置(见图12)与在供应通道96的右端用于关闭通孔97的关闭位置(见图13)之间滑动。此外,在供应通道96的右壁与遮门161的左壁之间 介入有压缩弹簧162,用于恒定地朝关闭位置向左推压遮门161 (同时调色剂盒抽屉45在缩回位置中)。作为第一遮门的处理侧遮门164设置在每个处理盒26的输送缸68上。凸缘部163在输送缸68的左右方向上的中点处围绕输送缸68设置,并从输送缸68的外周表面向外径向突出。遮门164在形状方面大体上为圆柱形,并且在左右方向上伸长。遮门164具有大致等于供应通道96的内径的内径和大致与遮门161的左右长度相等的左右长度。遮门164围绕输送缸68配合,并设置成以便能够在位于输送缸68的右端的用于关闭接收开口 70的关闭位置(见图13)与从关闭位置向左缩回的用于使接收开口 70暴露的打开位置(见图12)之间滑动。在遮门164的左端与凸缘部163之间还介入有压缩弹簧165,用于恒定地朝关闭位置向右推压遮门164(同时调色剂盒抽屉45在缩回位置中)。如图13所示,当通过使调色剂盒抽屉45从缩回位置移动至安装位置使调色剂盒46朝处理盒26的右侧更靠近时,处理盒26中的输送缸68的右端接触对应的调色剂盒46中的遮门161的左侧,同时处理盒26中的遮门164的右端接触在对应的调色剂盒46上形成的供应通道96的左周缘。随着调色剂盒抽屉45进一步向左移动,在克服压缩弹簧165的推压力向左推遮门164的同时,调色剂盒46的供应通道96变成配合在对应的输送缸68上。此时,由对应的处理盒26中的输送缸68的右边缘限制调色剂盒46的遮门161向左移动。因此,遮门161克服压缩弹簧162的推压力相对于供应通道96向右移动。当调色剂盒抽屉45放置在图12所示的安装位置中时,遮门164设置在打开位置中,并且遮门161设置在打开位置中。此时,调色剂盒46的通孔97与处理盒26的接收开口 70竖直对准并彼此连通。如图12和13所示,在第四实施例中的调色剂盒抽屉45从处理盒26向右缩回,以从安装位置(见图12)移动至缩回位置(见图13),从而中断调色剂盒46的供应开口 99与对应处理盒26的接收开口 70之间的连通。其后,能将调色剂盒抽屉45向前从缩回位置拉出主壳2。通过将调色剂盒46构造成在左右方向上与对应处理盒26直接连通,能在前后方向上将调色剂盒46安装在主壳2中,和通过简单地使调色剂盒46从处理盒26向右缩回足够使供应开口 99与接收开口 70脱离的距离,能在前后方向上从主壳2拆除调色剂盒46。结果,能大大减小在打印机I的右侧的安装和拆除调色剂盒46所需的空间,从而使安装打印机I所需的空间最小。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打印机I同样能获得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I相同的操作优点。12.第五实施例接下来,将参考图14描述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打印机1,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与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以避免重复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调色剂盒抽屉45的右壁113用作主壳2的右壁,如图3所示。然而,在第五实施例中,作为侧壁的右壁171设置在轨道构件121的右端,如图14所示。右壁171设置在调色剂盒46的在左右方向上与处理盒26相反的一侧上。因此,在第五实施例中,轨道构件121的右壁171能用于构成打印机I的右壁。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打印机I能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操作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主壳; 多个成像单元,所述多个成像单元在预定方向上彼此并置排列,所述多个成像单元中的每个成像单元包括感光鼓、显影剂支撑构件和接收开口,在所述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所述显影剂支撑构件与所述感光鼓面对地设置,所述接收开口被构造成接纳显影剂,所述多个感光鼓中的每个感光鼓具有在与所述预定方向垂直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轴线; 多个显影剂盒,所述多个显影剂盒在所述预定方向上彼此并置排列,并且每个显影剂盒设置用于所述多个成像单元中的每个成像单元,所述多个显影剂盒中的每个显影剂盒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与所述多个成像单元中的对应的一个成像单元面对地设置,所述多个显影剂盒中的每个显影剂盒包括显影剂容纳部和供应开口,所述显影剂容纳部被构造成容纳显影剂,所述显影剂容纳部中的显影剂通过所述供应开口供应到所述多个成像单元中的对应的一个成像单元; 盒支撑单元,所述盒支撑单元以可拆卸的方式支撑所述多个显影剂盒中的每个显影剂盒;和 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被构造成使所述盒支撑单元移动至安装位置、缩回位置和拉出位置,其中当所述盒支撑单元在所述安装位置中时,所述盒支撑单元安装在所述主壳中,并且所述供应开口与所述接收开口彼此连通,当所述盒支撑单元在所述缩回位置中时,所述盒支撑单元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移离所述多个成像单元,以中断所述供应开口与所述接收开口之间的连通,当所述盒支撑单元在所述拉出位置中时,将所述盒支撑单元从所述缩回位置在所述预定方向上拉出至所述主壳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支撑构件和移动构件,所述支撑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预定方向上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盒支撑单元,所述移动构件被构造成使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盒支撑单元一起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移动, 其中所述盒支撑单元被构造成通过所述移动构件将所述盒支撑单元与所述支撑构件一起从所述安装位置移动至所述缩回位置,以允许将所述盒支撑单元从所述缩回位置移动至所述拉出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移动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预定方向上往复移动, 其中,当所述移动构件移动至所述预定方向的一侧时,所述移动构件使所述支撑构件移动,使得所述盒支撑单元从所述安装位置移动至所述缩回位置, 其中,当所述移动构件移动至所述预定方向的另一侧时,所述移动构件使所述支撑构件移动,使得所述盒支撑单元从所述缩回位置移动至所述安装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具有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两个端部, 其中所述移动构件包括一对移动部,所述一对移动部中的每个移动部被构造成使所述两个端部中的对应的一个端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移动构件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移动构件的在所述盒支撑单元从所述缩回位置移动到所述拉出位置的拉出方向上的下游端处,所述移动构件被所述操作部操作,以使所述支撑构件与所述盒支撑单元一起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当所述盒支撑单元与所述支撑构件在所述缩回位置中时,所述盒支撑单元与所述支撑构件暴露在所述主壳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盒支撑单元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与所述多个显影剂盒面对地设置,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多个显影剂盒的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与所述多个成像单元相反的一侧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与所述多个显影剂盒面对地设置,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多个显影剂盒的在所述轴向方向上与所述多个成像单元相反的一侧上。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主壳包括开口和开闭构件,通过所述开口使所述盒支撑单元在所述缩回位置与所述拉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开闭构件被构造成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开口暴露,在所述关闭位置中所述开口关闭, 其中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开闭构件从所述关闭位置到所述打开位置的移动连动地使所述盒支撑单元从所述安装位置移动至所述缩回位置,并且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开闭构件从所述打开位置到所述关闭位置的移动连动地使所述盒支撑单元从所述缩回位置移动至所述安装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多个成像单元中的每个成像单元包括接纳构件,所述接纳构件形成有所述接收开口, 其中所述多个显影剂盒中的每个显影剂盒包括供应构件,所述供应构件形成有所述供应开口, 其中所述接纳构件与所述供应构件中的一个朝所述接纳构件与所述供应构件中的其余一个突出, 其中所述接纳构件与所述供应构件中的所述其余一个被构造成接纳所述接纳构件与所述供应构件中的所述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多个成像单元中的每个成像单元包括第一遮门,所述第一遮门被构造成使得当所述盒支撑单元在所述安装位置中时,所述第一遮门使所述接收开口暴露,并使得当所述盒支撑单元在所述缩回位置中时,所述第一遮门关闭所述接收开口, 其中所述多个显影剂盒中的每个显影剂盒包括第二遮门,所述第二遮门被构造成使得当所述盒支撑单元在所述安装位置中时,所述第二遮门使所述供应开口暴露,并使得当所述盒支撑单元在所述缩回位置中时,所述第二遮门关闭所述供应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多个成像单元被构造成在所述预定方向上被安装在所述主壳上和从所述主壳拉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支撑所述成像单元中的每个成像单元,并且所述保持构件被构造成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保持构件被安装在所述主壳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保持构件被从所述主壳拉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成像设备包括主壳、多个成像单元、多个显影剂盒、盒支撑单元和移动机构。移动机构被构造成使盒支撑单元移动至安装位置、缩回位置和拉出位置。当盒支撑单元在安装位置中时,盒支撑单元安装在主壳中,并且每个显影剂盒的供应开口与每个成像单元的接收开口彼此连通。当盒支撑单元在缩回位置中时,盒支撑单元在感光鼓的轴向方向上移离多个成像单元,以中断供应开口与接收开口之间的连通。当盒支撑单元在拉出位置中时,将盒支撑单元从缩回位置在与轴向方向垂直的预定方向上拉出至主壳的外部。
文档编号G03G15/08GK102902179SQ201210091050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9日
发明者佐藤正吾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