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量调整装置、透镜组件及设置了该透镜组件的光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5711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量调整装置、透镜组件及设置了该透镜组件的光学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量调整装置,该光量调整装置内装在摄像机、照相机等摄像装置或投影仪等投影装置中,对撮影光量、投映光量等光量进行调整。
背景技术
一般已知的此种光量调整装置在撮影光路(或投影光路)上配置具有光轴开口的基板,在此基板上开闭自如地配置多片光量调节叶片,使光轴开口为大口径或小口径地进行光量调整。例如在日本特开2009-020438号公报(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虹膜光圈装置,该虹膜光圈装置在基板上形成了光轴开口,在该光轴开口的周围配置多片叶片,从小直径到大直径按相似形对光路口径进行开闭。这样的光圈装置已知具有由多个叶片按接近圆形 的口径多级地进行光量调整的特征。在该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开闭机构,该开闭机构在上下一对环状基板之间配置多个光圈叶片,该上下一对环状基板在中央具有光轴开口,由设置在了基板的一方上的驱动装置对此多个光圈叶片进行开闭。另外,在日本特开2006-322979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这样一种装置,该装置与专利文献I同样地在形成为环状的基板间配置多个光圈叶片,由设在基板的一方的驱动装置使叶片进行开闭移动。这样在光轴开口的周围呈鳞状配置多个叶片,由设置在基板的一方上的驱动装置进行开闭移动的装置,为公众所了解。对多个叶片进行开闭移动的机构在基板上沿叶片的运动轨迹设置导槽,在此导槽中嵌合被植设在了叶片上的销,由设在了另一方的基板上的传动环使叶片向规定方向转动,从而对多个叶片的运动进行限制。为此,在对叶片进行支承的基板上,将与叶片的片数对应的导槽配置在光轴开口的周缘。此导槽的结构由专利文献I的图4公开。

发明内容
作为如上述那样在光轴开口的周缘配置多个叶片,使此各叶片转动规定角度而对通过光量进行大小调整的装置,已由专利文献1、2等公开。在此场合,其结构采用这样的机构,即,上下一对基板在中央具有光轴开口,在该上下一对基板间用轴对多个叶片构件进行支承,由内装在基板之间的驱动环对此各叶片进行开闭。另外,其结构按这样的方式构成,S卩,在基板上,按使相互邻接的端部呈鳞状叠合的方式在圆周方向排列多个叶片构件,由驱动环使此各叶片构件朝同一角度方向转动而对开口直径进行大小调节。因此,多个叶片构件的相互邻接的端部彼此叠合,在叶片的关闭方向(全闭方向)按叠合面积逐渐变大的方式变化,在叶片的打开方向(全开方向)按叠合面积逐渐变小的方式变化。而且,根据叶片的构成片数的不同,有时叶片的叠合片数相应于调整光量而变化。
在图14及图15中,表示7片构成的叶片结构,在具有光轴开口 100的基板101与压板104之间,在圆周方向按使邻设端部置合的方式排列7片叶片构件103。图14A表不小光圈状态的叠合平面形状,图14B表示截面构成。如图14B所示,叶片构件103与邻接的叶片的一部分相互重叠。即,在7片构成的叶片构件呈鳞状叠合了的场合,如图14A所示,例如叶片构件103b成为重叠在叶片构件103a上、插入在了叶片构件103c的下侧的状态,此关系即使是对于最后重叠了的第7片叶片构件103g,也是成为叶片构件103g重叠在叶片构件103f上、插入在了最初的叶片构件103a的下侧的状态。此关系通过呈鳞状叠合n片构成的叶片构件而变得相同。因此,在驱动环与基板(座板)之间呈鳞状叠合、配置的叶片构件,在由图14A所示小光圈状态下如用图14B的截面构成表示的那样,在光轴开口 100的周缘部分成为叶片构件103a、叶片构件103b、叶片构件103c的3片重叠了的状态。因此,驱动环102与基板101的间隔L根据最大的重叠片数n、叶片构件的厚度S、各叶片构件的开闭动作所需要的余隙dc被设定。例如把该间隔设定为L兰n s+n dc。 然而,在图15A所示光圈全开放状态下,如由图15B的截面构成表示的那样,成为叶片构件103a、叶片构件103b这2片在光轴开口 100的外周缘重叠的状态。这样在基板101与驱动环102之间受到夹持的叶片构件的重叠面积和重叠片数相应于光轴开口的开口量而改变。为此,叶片构件在驱动环与基板(座板)之间具有相当大的空间地配置,产生以下的问题。驱动环102和各叶片构件103,按相互卡合的方式在一方设置销状突起,在另一方设置槽孔,通过驱动环的旋转使各叶片构件开闭移动。与此同时,在座板101与各叶片构件之间也按相互卡合的方式在一方设置销状突起,在另一方设置槽孔。此2个槽孔按沿各叶片的开闭轨迹对其进行引导的方式形成。在这样的构成中,基板(座板)与驱动环的间隔被相应于最大重叠片数进行设定,各叶片构件的重叠片数相应于开口量而变化。为此,成为这样的叶片构件构成,即,如图14B那样光轴开口中心侧的叶片构件前端部侧成为3片重叠,如图15B那样基端部侧成为2片重叠。因此,在成为了图14A所示小光圈状态的场合,成为3片重叠的叶片构件前端部侧如在图8中所示那样由其它的叶片构件的叶片构件前端部抬起,各叶片构件从基端部朝叶片构件前端部向上翘曲,正好如图15B的叶片构件103a那样倾斜。另外,在成为了由图15A表示的光圈全开放状态的场合,如由图15A所示那样,叶片构件在驱动环与基板(座板)之间如图15B的叶片构件103a那样倾斜。此叶片构件的倾斜,由于销状突起与槽孔的卡合状态变化,叶片构件的开闭位置如图15C所示那样偏移,结果,存在光圈口径变化、光量变得不均匀的问题。特是在小光圈状态下对光量不均匀性的影响大。本发明就是鉴于此问题点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叶片构件的倾斜、光量不均匀性小、并能够进行适当的曝光控制的光量调整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环状的基板与驱动环之间呈鳞状叠合配置多个叶片构件,该环状的基板在中央具有光轴开口,由驱动环使各叶片构件进行开闭移动。此时,在将与所述多个叶片构件对峙的弹性构件配置在叶片构件与基板之间而向驱动环侧推压了各叶片构件的状态下,或在将与所述多个叶片构件对峙的弹性构件配置在叶片构件与驱动环之间而向基板侧推压了叶片构件的状态下,对叶片构件进行开闭移动。通过这样构成,由弹性构件使各叶片构件靠近基板或驱动环侧,从而抑制例如在小光圈状态下各叶片构件从基端部朝前端部向上翘曲而导致的各叶片构件的倾斜,以及在光圈全开放状态下摄像装置的姿势改变导致的各叶片构件的倾斜,防止由叶片构件的倾斜引起的光圈口径的变化,能够设定成不存在口径不匀的适当的光圈口径。对上述的弹性构件施加弹性力的方法,采用由金属、合成树脂等的薄板构成弹性构件,由设在了基板或驱动环上的台阶部使该弹性构件弯曲而施加对叶片构件进行推压的弹性力的方法,或在弹性构件上设置切起弹性片,使该切起弹性片弯曲变形而施加弹性力的方法。另外,在上述的多个叶片构件的表背面一体地形成第I第2销状突起,将该第I第2突起嵌合在被形成在了基板及驱动环上的第I第2槽孔中。此时,在上述弹性构件上设置第3 (第4)槽孔,嵌合销状突起。此时,将弹性构件的槽孔的直径设定得比第I (第2)槽孔 的直径小。这样,形成在了各叶片构件上的销状突起在其基端侧由弹性构件的槽孔进行运动限制,使得销状突起的前端侧不与比此槽孔宽度更大的第I第2槽孔干涉,确保圆滑的动作。更详细地说,为由多个叶片构件对光轴开口的通过光量进行调整的光量调整装置,该光量调整装置具备环状的基板11、多个叶片构件21、驱动环31、以及驱动单元M ;该环状的基板11在中央部具有光轴开口 12 ;该多个叶片构件21配置在光轴开口 12的周围,在圆周方向呈鳞状相互重叠,按覆盖光轴开口的方式配置;该驱动环31以在与基板之间夹着多个叶片构件的方式配置,对各叶片构件进行开闭移动;该驱动单元M使该驱动环以光轴开口为中心转动。另外,在基板11与驱动环31之间设置与多个叶片构件对峙的弹性构件15,该弹性构件15被配置在基板11与叶片构件21之间,向驱动环31侧对各叶片构件21进行推压,或被配置在驱动环31与叶片构件21之间,按具有向基板11侧对各叶片构件21进行推压的弹性力的方式构成。另外,配置在基板11与叶片构件21之间的弹性构件15构成与基板11大体相同的形状,形成与基板11的第I槽孔13大体相同形状的第3槽孔,配置在驱动环31与叶片构件21之间的弹性构件36构成与驱动环31大体相同的形状,形成与驱动环31的第2槽孔37大体相同形状的第4槽孔。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记载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的光量调整装置由环状的基板、多片叶片构件、驱动环、以及驱动单元构成;该环状的基板在中央部具有光轴开口 ;该多片叶片构件配置在所述光轴开口的周围,在圆周方向呈鳞状重叠,对光轴开口的通过光量进行调整;该驱动环以在与所述基板之间夹着所述多片叶片构件的方式配置,对各叶片构件进行开闭移动;该驱动单元使该驱动环以所述光轴开口为中心转动;其中所述多片叶片构件的各叶片构件由基端部和叶片部构成;该基端部位于所述光轴开口外,具有分别与所述基板和驱动环卡合的一对支轴;该叶片部相对于所述光轴开口进退,形成光圈开口 ;在所述基板与驱动环之间具备向所述基板侧或驱动环侧对所述各叶片构件的所述基端部进行推压施力的弹性单元。
本发明在基板上呈鳞状叠合多个叶片构件,该基板在中央具有光轴开口,按当由驱动环沿规定的开闭轨迹使该多个叶片构件开闭移动时在基板与驱动环之间使弹性构件与各叶片构件对峙的状态设置,按由弹性构件向面对的处于相反侧的驱动环或基板推压各叶片构件的方式构成,所以,能获得以下的效果。相互重叠的多个叶片构件在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对该多个叶片构件进行支承的基板与驱动环的之间形成比叶片构件的重叠厚度大的间隙,各叶片构件即使在此基板与驱动环的间隙中例如处于小光圈状态,各叶片构件从基端部要朝前端部向上翘曲而使各叶片构件倾斜,另外,即使处于光圈全开放状态,摄像装置的姿势变化要使各叶片构件要倾斜,通过由弹性构件对该各叶片构件的倾斜进行抑制,开闭的各叶片构件也不会大幅度倾斜。因此,不会发生叶片构件与形成在了基板及驱动环上的销状突起和槽孔的卡合位置倾斜而引起的位置偏移,所以,能够将由叶片构件形成的光圈口径设定为适当值,进行适当的光量调難
iF. O
另外,在本发明中,当销状突起与槽孔卡合而使基板及驱动环与叶片构件进行运动连接时,在弹性构件上设置与销状突起卡合的第3槽孔,按比基板或驱动环的第I第2槽孔更紧密地卡合的方式形成该第3槽孔。这样,叶片构件的销状突起的基端部近旁由弹性构件的第3槽孔支承,从而能够按正确的运动轨迹没有误差地对光轴开口的通过光量进行调整。另外,记载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的光量调整装置在基板与驱动环之间具备弹性单元,该弹性单元向基板侧或驱动环侧对由基端部和叶片部构成的各叶片构件施力;该基端部位于光轴开口外,具有分别与所述基板和驱动环卡合的一对支轴;该叶片部相对于光轴开口进退,形成光圈开口 ;另外,该弹性单元向基板侧或驱动环侧对各叶片构件的基端部施力;为此,能获得以下的效果。相互重叠的多个叶片构件在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对该多个叶片构件进行支承的基板与驱动环的之间形成比叶片构件的重叠厚度大的间隙,各叶片构件即使在此基板与驱动环的间隙中例如处于小光圈状态,各叶片构件从基端部要朝前端部向上翘曲而使各叶片构件倾斜,另外,即使处于光圈全开放状态,摄像装置的姿势变化要使各叶片构件倾斜,通过由弹性构件对该各叶片构件的倾斜进行抑制,开闭的各叶片构件的基端部也不会大幅度倾斜。因此,不会发生各叶片构件的一对支轴与形成在了基板及驱动环上的销状突起和槽孔的卡合位置倾斜而引起的位置偏移,所以,能够将由各叶片构件形成的光圈口径设定为适当值,进行适当的光量调整。


图I为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构成的说明图。图2为图I的装置中的第I基板(座板和弹性构件)和叶片组的放大了的结构说明图。图3为图I的装置中的第2基板(压板和驱动环)的放大了的结构说明图。图4A为表示图I的装置中的第I基板(座板)的形状的说明图,图4B为表示弹性构件的形状的说明图。图5为图I的装置中的叶片构件形状的说明图,图5A表示叶片构件的组装分解状态,图5B表示叶片构件的截面构成,图5C为叶片构件的开闭轨迹的说明图。图6为表示驱动环与叶片构件的关系的说明图,图6A表示驱动环的整体形状,图6B为驱动环的要部的放大说明图。图7为图I的实施方式的作用的说明图,图7A为叶片构件成为光圈全开状态(全开放口径)的重叠状态的说明图,图7B为截面状态的说明图(图7A的a-a线截面图)。图8为图I的实施方式的作用的说明图,图8A为叶片构件成为小光圈状态(最小光圈口径)的重叠状态的说明图,图8B为截面状态的说明图(图8A的b-b线截面图)。图9为图I的装置的驱动装置的说明图(中央纵截面图)。图10为表示与图I不同的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的立体构成的说明图。图11为图10的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图,图IlA为驱动环的说明图,图IlB为弹性构件的说明图,图IlC为弹性构件的截面形状的说明图。图12A为将叶片构件缩小成了小光圈状态时的重叠状态的说明图,图12B为将叶片构件形成为了光圈全开放状态时的重叠状态的说明图。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14为现有技术的说明图,图14A为将叶片构件缩小成了小光圈状态时的平面构成的说明图,图14B为其截面图。图15为现有技术的说明图,图15A为使叶片构件成为了光圈全开放状态时的平面构成的说明图,图15B为其截面图,图15C为表示由叶片构件的倾斜形成的开闭状态的状态图。图16为与图I不同的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的立体构成的说明图。图17为图16的装置中的第I基板(座板)和叶片组的放大了的结构说明图。图18为图16的装置中的第2基板(驱动环)放大了的结构说明图。图19A为表示图16的装置中的第I基板(座板)的形状的说明图,图19B为表示树脂板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0为图16的装置中的叶片构件形状的说明图,图20A表示叶片构件的组装分解状态,图20B表示叶片构件的截面构成,图20C为叶片构件的开闭轨迹的说明图。图21为图16的实施方式的作用的说明图,图21A为叶片构件成为光圈全开状态(全开放口径)的重叠状态的说明图,图21B为截面状态的说明图。图22为图16的实施方式的作用的说明图,图21A为叶片构件成为小光圈状态(最小光圈口径)的重叠状态的说明图,图21B为截面状态的说明图。图23为表示与图17对应的不同的实施方式的立体构成的说明图。图24为图23的实施方式的作用的说明图,图24A为叶片构件成为光圈全开状态(全开放口径)的重叠状态的说明图,图24B为截面状态的说明图。图25为图23的实施方式的作用的说明图,图25A为叶片构件成为小光圈状态(最小光圈口径)的重叠状态的说明图,图25B为截面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图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图I为表示本发明的光量调整装置A的整体构成的组装分解图。光量调整装置A如图I所示,由第I基板组(座板组)I、叶片组2、驱动环31、第2基板组4 (压板组)构成。在第I基板组I上安装叶片组2,在此叶片组2上安装驱动环31和第2基板组4。而且,第I基板11与第2基板41相互组合,通过小螺钉等固定构件成为一体,此时,叶片构件21和驱动环31按三明治状被支承在两基板间。按照这样的构成,光轴开口 12形成在第I基板11和第2基板41上,由多个叶片构件21a 21i将此光轴开口 12调整成大小口径。为此,在第I基板11或第2基板41上安装驱动马达M,由马达M的旋转使驱动环31旋转规定角度,由该旋转使多个叶片构件21每次按同一量移动而对光轴开口 12的口径进行大小调节。而且,形成在驱动环31上的中央开口部一般被设定为比座板11的光轴开口 12大的开口。[第I基板组的构成]图2为将图I的组装分解图中的第I基板组I及叶片组2放大了的分解说明图。第I基板组I由第I基板11和树脂板(弹性构件)15构成。第I基板11 (以下作为座板进行说明)和树脂板15形成为在中央具有光轴开口 12的环状,在座板11上以层叠状放置树·脂板15。而且,此板15的材质不需要限于树脂,如能够具有弹性,则也可由薄金属等制作。在图2中按座板(第I基板)11、树脂板15的顺序进行说明。在座板11上在中央部形成光轴开口 12,其外形被构成为与摄像装置(未图示)的镜筒形状相应的形状。此座板11由金属、合成树脂等形成为使光量调整装置A整体具有韧性的适合作为装置底座的材质、尺寸。在上述光轴开口 12的周缘,形成对后述的叶片构件21进行支承的叶片支承面Ilx(平坦面或突起引导面)。在此叶片支承面Ilx和后述的各叶片构件21的一方设置第I销状突起22、在另一方设置与其卡合的第I槽孔13 (以下作为导槽进行说明)。此销状突起22和导槽13相互嵌合,沿槽孔按规定的轨迹使叶片构件21进行开闭移动。在各叶片构件21和后述的驱动环31的一方上形成第2销状突起23,在另一方上形成第2槽孔33。在图2所示装置(一实施方式)中,在后述的叶片构件21的与座板11面对的一侧一体地形成第I销状突起22,在与驱动环31面对的一侧一体地形成第2销状突起23。另夕卜,在座板11上形成第I槽孔(导槽)13,在驱动环31上形成第2槽孔33,前者与第I销状突起22嵌合,后者与第2销状突起23嵌合。另外,第I槽孔13由沿叶片构件21的开闭轨迹的狭缝槽(以下称为“导槽”)形成。该第I槽孔13不为贯通的槽孔,使得来自座板11侧的光不会穿过第I槽孔13而导致不需要的光进入光路内。“座板的构成”图2所示座板11通过合成树脂的模制成形形成。在此场合,在要使座板具有韧性的场合,混入玻璃纤维,在要使其具有带电性的场合,混入碳纤维等。通过这样由合成树脂成形,即使为复杂的形状,加工也容易,能够廉价地制造。并且,能够将作为装置基板的座板构成得较轻。作为合成树脂,根据用途使用耐热性良好的环氧树脂、韧性良好的玻璃纤维强化树脂、导电性良好的碳纤维混入树脂等。这样,从薄型化、小型轻质化等出发,最好座板11通过合成树脂的模制成形进行制造。另外,从耐久性、导电性等出发,在树脂中混入强化纤维、导电性纤维等,获得所期望的特性。
相反,在由合成树脂成形基板(座板)的场合,存在加工精度变差的问题或混入纤维使表面粗糙度变差、摩擦阻力增大的问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通过如下述那样“使弹性构件处在座板与叶片构件之间”,解决了这些问题。“弹性构件的构成(第I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不在座板11上直接载置和支承后述的叶片构件21,而是使树脂板15 (弹性构件)处在此座板11与叶片构件21之间,以下对其构成进行说明。树脂板15如在图2中表示其立体结构、在图4B中表示平面结构的那样,形成为与座板11大致相同形状的环状。此环状为能够相对于各叶片构件21均匀地推压的形状,而且容易加工,所以,为最佳的形状,但也可不为此环状,而是为能够相对于各叶片构件21均
匀地推压的非环状。此树脂板15如在图7B中表示截面结构的那样,处在座板11的叶片支承面Ilx与叶片构件21之间,避免叶片构件21直接与座板11接触。图示的树脂板15形成为与座板11大致相同的平面形状。此树脂板15由与后述的叶片构件21的摩擦系数小的树脂薄膜形成。图示的树脂板15由与后述的叶片构件21相同的原材料例如聚乙烯树脂薄膜(PET片)的模型冲裁成形形成。另外,如在图4B中表示其形状那样,形成与座板11的导槽13 —致的导槽16。此导槽16在后面说明。因此,在通过树脂的模制成形形成座板11,通过树脂薄膜的模型冲裁成形形成树脂板15的场合,与座板11的形状精度相比,能够高精细地形成树脂板15的形状精度。这是因为,相比将熔化了的树脂浇入成形模的模制成形相比,对已由轧辊形成为片状的原材料进行1吴型冲裁成形,能够获得更闻的尺寸精度。另外,使树脂板15的材质为与叶片构件21相同的材质,从而使热变化等温度特性实际上与叶片构件相同,叶片构件21与树脂板15为相同原材料,带电序列相同,所以,即使两者滑动,也不会带静电。图示的树脂板15被形成为与座板11大致相同的形状,多片叶片构件21的基端部21x被支承在位于中央的光轴开口 12的周缘,前端部21y被按冲着光轴开口内部的方式支承。[导槽与导销的关系]下面说明形成在了上述的座板11上的导槽13、形成在了树脂板15上的导槽16、以及形成在了各叶片构件21上的引导销(第I销状突起)22的关系。座板11的导槽13如图7B所示那样形成为由凹槽构成的、座板外部的光不透过的盲孔形状。另外,根据通过模制成形形成座板Ii的关系,形成脱模锥度e,其槽宽的平均尺寸被设定为dg。另外,树脂板15的导槽16由比座板11的槽宽dg窄的、引导销22不会卡住地在狭缝槽中移动自如的槽宽db左右的贯通孔形成。此贯通孔被通过树脂薄膜的模型冲裁成形形成为均匀的直径。另一方面,在各叶片构件21a 21i上植设引导销22,其外径被设定为da。因此,此引导销22的销外径da、座板11的导槽13的槽宽dg、以及树脂板15的导槽16的槽宽db的关系被设定为da ^ db〈dg的关系。S卩,树脂板15的导槽16按比座板11的导槽13窄的宽度(db〈dg)设定为与引导销外径da适合的尺寸(da兰db)。因此,如该图所示,在各叶片构件21a 21i上植设了的引导销22 (第I突起)的基端部与树脂板15的导槽16卡合,运动受到限制,引导销22 (第I突起)的前端部按不与座板11的导槽13接触的方式构成。为此,引导销(第I突起)22不会与具有锥度0的座板11的导槽13不稳定地卡合,各叶片构件21a 21i圆滑地动作。因此,由座板11、树脂板15构成的第I基板组I在与驱动环31之间形成间隙Ga(参照图8B),叶片构件21移动自如地受到支承。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树脂板15带有用于向驱动环31侧推压各叶片构件21的弹性力。为此,树脂板15由具有弹性力的塑料薄膜构成,图示的树脂板15由所述的聚乙烯树脂薄膜形成。另外,如图2及图8B所示,在座板11上形成使树脂板15弯曲的台阶部llz。图示的场合在座板11的叶片支承面IlX上形成突起,形成台阶部llz。而且,该台阶部Ilz相应于后述的叶片构件21的构成片数配置与其相同数量,或如图示那样配置得比叶片片数(9片构成)少(3个部位),或按叶片的运动轨迹配置。另外,台阶部Ilz不受图示形状限制,也可为山形形状,或不如实施例那样形成台阶部llz,而是预先使树脂板15弯曲成形,只要结果使产生了弹性变形的树脂板15具有对叶片构件21进行推压的弹性力即可。而且,当将树脂板15装入第I基板组I中时,最好固定树脂板15的一端(外侧端部),由台阶部Ilz抬起而使树脂板15弯曲,从而施加弹性力。“叶片构件”在图5中表示叶片形状的一例,基端部21x被经由上述的树脂板15支承在座板11上。另外,叶片构件的前端部21y对光轴开口 12进行开闭。此时,多个叶片构件的前端部21y相互呈鳞状相互重叠,成为由前端部21y在圆形的光路口径12内形成虹膜光圈的形状。而且,如上述那样,各叶片构件21通过销状突起与座板11和驱动环31的一方卡合、通过轴孔与另一方卡合,通过驱动环31的旋转使各叶片构件21沿槽孔(导槽13、16)进行开闭移动。例如通过聚乙烯树脂薄膜(PET片)的模型冲裁成形来形成。在图示的各叶片构件21a 21i上,如图5B所示,在配件24的表背面上植设第I销状突起(引导销)22和第2销状突起(动作销)23。此引导销22在各叶片构件上配置在与座板11侧面对的位置,动作销23配置在其相反面(后述的第2基板侧)上。图示附图标记24z为焊接面,附图标记21z表示熔化面。于是,引导销22如后述那样嵌合在座板11的导槽13和树脂板15的导槽16中,动作销23嵌合在后述的驱动环31的第2槽孔33中。[第2基板组的构成]下面,根据图3对第2基板组4进行说明。第2基板组4由压板41、加强板42、以及固定在了驱动环31及压板41上的驱动装置M构成。下面对各构成进行说明。“压板”
压板41如图3所示,形成为在中央部具有开口 43的环状,形成为与所述的座板11大致相同的形状。图示的压板41通过树脂的模制成形在外周的一部分上设置驱动装置M的安装座46。在此安装座46上用小螺钉等固定后述的驱动装置M。图示附图标记45为用小螺钉将压板41固定在座板11的连接突起14上的连接孔。“加强板”加强板42如图3所示,由金属等的比较牢固的板材构成,对树脂制的压板41进行加强。因此,当压板41能够获得足够的强度时,可省略加强板42。此加强板42形成为与压板41大致相同的形状,在中央形成开口 44。上述压板41的开口 43和加强板42的开口 44都设定得比光轴开口 12的开口直 径D大,开口 43的开口直径D1、开口 44的开口直径D2、以及光轴开口 12的开口直径D被设定成D2 ^ DDD0“驱动环”驱动环31如图3所示那样,通过例如树脂的模制成形形成为在中央部具有光轴开口 12的环状(以下称为“驱动环”)。该驱动环31经由加强板42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压板41上。为此,在驱动环31上,在光轴开口 12的周缘形成凸缘32和卡合突起34。凸缘32与压板41的开口 43和加强板42的开口 44嵌合,按与光轴开口 12的中心一致的旋转中心转动。另外,卡合突起34形成在与加强板42滑动接触的面上,辅助两者圆滑地滑动。驱动环31转动自如地装在上述那样压板41上,在其周缘的一部分形成从动齿35。此从动齿35设在与安装在了压板41的安装座46上的后述的驱动装置M的驱动齿轮53啮合的位置。在上述驱动环31上,与植设在了各叶片构件21a 21i上的动作销(第2销状突起)23嵌合的第2槽孔33设在光轴开口 12的周缘上。该第2槽孔33相应于叶片构件21的片数在光轴开口 12的周缘上配置多个(在图示的场合为9个部位)。在这样的构成中,驱动环31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压板41上,由驱动装置M的驱动齿轮53旋转规定角度。于是,驱动环31的旋转被传递到各叶片构件21a 21i。[驱动装置的构成]在图9中表示驱动装置M的一实施方式。该图的驱动装置M为由按多极(例如8极)磁化了的磁铁转子50、多个(例如12个)定子线圈51和驱动旋转轴52、驱动齿轮53、轭铁54构成的所谓的脉冲马达。磁铁转子50通过将驱动旋转轴52与永久磁石56 —体化而构成,夹着驱动旋转轴52在磁铁转子50的周围按相等间隔设置在铁心55上卷绕线圈58而构成的定子线圈51。永久磁石56在外周按多极磁化形成NS极,在驱动旋转轴52上安装驱动齿轮53。这样构成了的驱动装置M在压板41的安装座46上用螺钉等固定托架57。然后,将驱动齿轮53与驱动环31的从动齿35啮合。这样,驱动环31在图3的顺时针方向和反时针方向重复移动规定角度,对光圈叶片21进行开闭移动。[组装状态的说明]图I的装置表示在第I基板组I上按叶片组2、驱动环31、然后第2基板组4的次序组装的场合。如图I所示,用小螺钉等将驱动装置M固定在压板41上。然后,将座板11放置在作业台上,在座板上安装树脂板15。接下来,在第I基板组I上叠合各叶片构件21a 21i。此时,将各叶片构件21的引导销(第I销状突起)22收纳在座板11的导槽13内。此时,在光轴开口 12的外周按第I叶片21a、第2叶片21b、第3叶片21c的顺序叠合各叶片构件的邻接端而呈鳞状排列规定片数的叶片构件21。然后,当将最后叠合的第n(第9叶片)叶片构件21i重叠在第n-1叶片构件上时,将叶片构件的前端部21y插入第I叶片21a的基端部21x的下方。通过这样组装叶片组2,第广第n叶片构件21a 21i的哪个叶片构件21都是圆周方向的两端缘的一方重叠在邻接的叶片构件的上侧,另一方重叠在邻接的叶片构件的下侧,重叠成所谓的鳞状。然后,在叶片组2上安装驱动环31。此时,使各叶片构件的动作销23 (第2销状突起)与驱动环31的槽孔33嵌合。然后,按能够以光轴开口 12为中心转动的方式安装第 2基板组4。此时,按驱动装置M的驱动齿轮53与驱动环31的从动齿35啮合的方式将驱动环31的卡合突起34插入压板41的开口 43中,在压板41上转动自如地安装驱动环31。因此,用小螺钉等固定构件固定座板11和压板41。这样,作为第I基板(座板)11、叶片组2 (叶片构件21)、驱动环31、以及第2基板(压板)41 一体化了的组件,组成光量调整装置A。通过这样的叶片构件的叠合,如设光轴开口为最大口径,则如图7A所示那样,如各叶片构件向座板的光轴开口 12的外侧转动而缩小为最小口径,则如图8A所示那样呈鳞状重叠了的各叶片构件的前端部21y相互相互支承,即使不被座板支承也相对于光轴开口12的平面保持大体平行的姿势。此时,各叶片构件21a 21i的前端部21y由其它的前端部向座板11侧翘曲,通常各叶片构件2la 21i从基端部2Ix向前端部2Iy往上翘曲,其基端部21x在座板11与驱动环31的间隔(L)之间倾斜时,由树脂板15的弹性力向驱动环31侧推压基端部21x,从而使基端部21x在座板11与驱动环31的间隔(L)之间保持为大体平行状态。[组装状态的其它的说明]下面对以上说明了的组装方法以外的其它的方法进行说明。在上述的组装方法中,使用专用的作业台组装,而在此组装方法中,不需要用于组装的专用的作业台,按照在使图I的装置上下反过来了的状态下进行组装的方法,在第2基板组4上按驱动环31、叶片组2、然后第I基板组I的次序进行组装。下面使用图I进行说明,首先,用小螺钉等将驱动装置M固定在压板41上,并且将驱动环31的卡合突起34嵌入压板41的开口 43中,按驱动装置M的驱动齿轮53与驱动环31的从动齿35啮合的方式将驱动环31的卡合突起34插入压板41的开口 43中,将驱动环31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压板41上。然后,将第2基板组4体放置在作业台上,在驱动环31上叠合由各叶片构件21a 21i构成的叶片组2。此时,在光轴开口 12的外周,一边将各叶片构件的动作销23 (第2销状突起)嵌合在驱动环31的槽孔33中,一边安放叶片构件21a,然后使叶片构件21a处于下方地在上侧重叠叶片构件21b,继续依次在上方重叠叶片构件21C 21i,将最后的叶片构件21i的与叶片构件21a邻接的部位插入叶片构件21a下方,从而呈鳞状进行排列,第f第n的叶片构件21a 21i的哪一个叶片构件21都是圆周方向的两端缘的一方重叠在邻接的叶片构件的上侧,另一方重叠在邻接的叶片构件的下侧,以所谓鳞状重叠。然后,从叶片组2的上方按将各叶片构件21的引导销(第I销状突起)22收纳在座板11的导槽13内的方式安装树脂板15,从其上同样地用座板11盖上,组装第I基板组
Io然后,用小螺钉等固定构件固定座板11与压板41。这样,也可作为第I基板(座板)11、叶片组2 (叶片构件21)、驱动环31、第2基板(压板)41 一体化了的组件组成光量调整装置A。[叶片构件的开闭动作]
下面,根据图5及图6对叶片构件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图6A表示在光轴开口 12的周围配置了多个叶片构件21的光圈全开放状态,图6B表示此多个叶片构件21的I片的开闭动作状态。如图6A那样,在光轴开口 12的周围,在以光路中心0为基准隔开了规定角度的位置(在图示的场合为使9片叶片构件21分别按角度9=40度隔开了的位置),多个叶片构件21被配置成鳞状。各叶片构件21的引导销(第I销状突起)22与形成在了座板11上的导槽13 (第I槽孔)嵌合。并且形成在了各叶片构件21上的动作销23 (第2销状突起)与驱动环31的槽孔(嵌合孔)33嵌合。如图6B所示,驱动环31以光路中心0为中心由所述的驱动装置M在规定角度范围内朝顺时针方向和反时针方向旋转。此时,如图5C所示,由驱动环31的旋转,使动作销23按从图示光路中心0离开半径L的圆弧轨迹x-x朝该图顺时针方向从图示c点向d点旋转移动。另外,引导销(第I突起)22沿导槽16按图示y-y轨迹从a点向b点移动。由此动作销(第2突起)23和引导销(第I突起)22的移动,使叶片构件21从用实线表示的光圈全开放状态向用断续线表示的小光圈状态进行开闭移动。因此,相应于向驱动装置M供给的电流,叶片构件21在从小光圈状态到光圈全开放状态之间开闭成任意的开口直径,对通过光轴开口 12的光量进行大小调整。[作用的说明]下面根据图7及图8对图I所示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光量调整装置A按座板11、树脂板15、叶片构件21、驱动环31、压板41的顺序组成为层叠状,座板(第I基板)11和压板(第2基板)41由小螺钉等的固定构件固定。在此状态下,树脂板15与驱动环31之间的间隙Ga按设在了座板11上的连接突起14 (也可设置在第2基板上)的高度设定(参照图7B)。如设树脂板15的厚度为tl,驱动环31的厚度为t2,叶片构件的厚度为t3,叶片构件的最大重置片数为m,叶片构件相互间的动作余隙为dc,则此连接突起的高度(H)被按[H=tl+t2+t3 m+dc m]设定。根据这样的条件,如使叶片构件21从图7A的光圈全开状态向图8A的小光圈状态进行开闭移动,在树脂板15与驱动环31之间,在如图7A所示那样光圈全开状态下,各叶片构件21a 21i分别在上方重叠3片,在如图8A所示那样小光圈状态下,各叶片构件21a 21i分别成为在下方插入了 3片的状态。例如图7A所示,当叶片为全开状态时,在叶片构件21a的前端部21y上重叠叶片构件21b的基端部,在其上重置叶片构件21c的基端部,重置了 2片。另外,如图8A所不,当叶片构件为小光圈状态时,在叶片构件21a的基端部21x的下方夹有叶片构件21b这样I片,而在叶片构件21a的前端部21y的下方插入叶片构件21b的前端部,在其下方插入叶片构件21c的前端部,再在其下方插入叶片构件21d的前端部。因此,在座板11的光轴开口 12的周缘近旁叶片构件21成为最低重叠了 3片左右的状态。因此,树脂板15与驱动环31之间的间隙Ga成为叶片构件的厚度(t3)与重叠片数(n)的积和叶片构件相互间的动作余隙(dc)与重叠片数(n)的积的总和[Ga=t3 n+dc *n] 0因此,尽管当叶片构件的重叠片数少时间隙Ga小比较好,但树脂板15与驱动环31的间隙也按最大重叠片数设定。作为其结果,如图15所示,在叶片构件的全开状态或接近全开状态的开口状态下,相比叶片构件的重叠片数形成大的间隙,为此,叶片构件103a容易倾斜。此状态表示在图15B中。相对于此,如图7B所示,处于叶片构件21与座板11之间的树脂板15如图示那样向驱动环31侧推压叶片构件,为此,叶片构件21a的倾斜受到抑制。 另外,在图8A所示叶片构件的小光圈状态或接近小光圈状态的光圈开口状态下,叶片构件21的前端部21y通过与其它的叶片构件21的前端部21y的重叠而产生翘曲,虽然该前端部21y的翘曲要使基端部21x倾斜,但树脂板15如图示那样向驱动环31侧推压叶片构件,为此,叶片构件21的倾斜受到抑制,不会倾斜。而且,虽然说明了为了对树脂板15施加弹性力而在座板11的叶片支承面Ilx上形成台阶部Ilz的场合,但通过在树脂板15上设置切起弹性片,能够省去支承面的台阶。[弹性构件的第2实施方式]以上说明了的弹性构件表示了按向驱动环侧推压重叠片数变化的叶片构件的方式配置在座板与叶片构件之间,由设置在了座板上的台阶部Ilz施加弹性力的场合。也可采用以下的实施方式代替此方式。与图2、图3所示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如图10所示,按座板11、叶片构件21、驱动环31、压板41的顺序组装成层叠状。此时,在叶片构件21与驱动环31之间配置树脂板36。此树脂板36例如按以下的方式构成。[弹性构件的构成]树脂板36如图IlB所示那样由在中央具有光轴开口 12的树脂薄膜(例如聚乙烯等的树脂薄膜)形成,处在驱动环31与叶片构件21之间。这是为了避免叶片构件21与驱动环31直接接触,获得叶片构件的圆滑的开闭运动,同时,在树脂板36上设置切起弹性片36x,由该弹性片的作用向面对的座板11侧推压叶片构件21。另外,图示的树脂板36由与叶片构件21相同的原材料构成。通过使相互滑动的叶片构件与滑动环为相同材质,热变化等的温度特性实际上变得与叶片构件相同,由于叶片构件与滑动环为相同原材料,带电序列相同,所以,即使两者滑动,也不会带静电。上述树脂板36形成为与驱动环31同样的环状。在此树脂板36上,在与驱动环31的嵌合孔33 —致的位置设置卡合孔37。该驱动环31的嵌合孔33与树脂板36的卡合孔37按下式那样设定被形成在了各叶片构件上的第2突起(动作销)23的外径de、驱动环31的嵌合孔33的直径dd、树脂板36的卡合孔37的直径df的关系。de = dd<df (式 I)即,按叶片构件的动作销(第2突起)23的外径de与驱动环31的嵌合孔33的直径dd相互适合的方式嵌合,树脂板36的卡合孔37的直径df被设定得比动作销(第2突起)23的外径de足够大。这样,叶片构件的动作销(第2突起)23实际上与驱动环31的嵌合孔33嵌合,与树脂板36的卡合孔37不卡合。这样将驱动环31的嵌合孔33 (直径dd)设定为比树脂板36的卡合孔37 (直径df)小的直径的理由如下。树脂板36处在驱动环31与叶片构件21之间。为此,由叶片构件21的开闭运动或驱动环31的转动运动使树脂板36也旋转运动。 另外,在树脂板36上在适当个部位(例如为120度间隔的3个部位)形成切起弹性片36x。该弹性片36x由折曲片构成,该折曲片从弹性构件的与叶片构件接触的面对相反侧的驱动环进行接触地弯曲。因此,树脂板36的切起弹性片36x与驱动环31抵接,向座板侧推压叶片构件21。其作用与按照图7及图8说明的作用相同。[摄像装置]下面根据图13对使用了上述光量调整装置A的摄像装置进行说明。
在照相机、摄像机等的透镜镜筒中装入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图示附图标记B为配置在了撮影光路上的前透镜,C为后透镜,由这些透镜将对摄体像进行成像,在其成像面上配置成像单元S。作为成像单元S,使用CCD等对固体成像元件或感光胶片等。另外,控制按由CPU控制电路、曝光控制电路实施的方式构成。图示的附图标记SWl为主电源开关,SW2为快门释放开关。在作为照相机装置的控制中,此外还使用使用自动对焦电路等,但由于为公知的构成,所以,省略说明。因此,在被装进了透镜镜筒中的前透镜B与后透镜C之间安装光圈装置E和快门装置(未图示)。在此光圈装置E中装入所述的叶片构件21及驱动装置M。因此,控制CPU设定曝光量、快门速度等撮影条件,向曝光控制电路发出指示信号。首先,对于曝光量,由曝光控制电路按来自控制CPU的指示信号向驱动装置M的线圈供给规定方向的电流。这样,经由驱动齿轮53从动作销23向叶片构件21传递驱动装置M的旋转,将光轴开口 12缩小成最佳曝光量。然后,如操作释放按钮,则在CCD等固体成像元件的场合将已充电的电荷放出,开始撮影。因此,快门驱动电路在经过从控制CPU预先设定了的曝光时间后,接收快门动作开始的信号,向驱动装置的线圈供给快门闭合方向的电流。在此快门动作后,在成像单元S为CCD (固体成像元件)的场合,向图像处理电路传输图像数据,存放在存储器等中。[弹性构件的第3、第4实施方式]在以上说明了的第I、第2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树脂板15作为弹性构件,设置台阶部Ilz或切起弹性片36x而对树脂板15施加弹性力,向驱动环31侧或座板11侧推压叶片构件21的场合。也可采用以下的实施方式替代此方式。与上述第I、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图16 图22为表示设置了第3实施方式的弹性构件的光量调整装置A的图。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叶片构件21上设置了弹性构件。叶片构件21通过模型冲裁成形形成,但在其模型冲裁成形时,在基端部21x形成切口片(弹性构件)21r (参照图20A、B),该切口片(弹性构件)211■通过将其基端部21x的一部分切去而形成为台阶状。由于各叶片构件21由例如聚乙烯树脂薄膜(PET片)构成,所以,此切口片211■具有弹性力。另外,如在图21B所示那样,切口片211■与驱动环31的平面抵接,产生弹性变形,其反力作为弹性力隔着树脂板15向座板11侧对基端部21x施 力。在此施加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各叶片构件21的基端部21x维持与座板11(树脂板15)的平面Ilx平行的姿势状态,不会倾斜,所以,不导致上述的光量不均匀性。而且,切口片21r为加工上最容易实施的形状,弹性构件也可为获得弹性力的例如在叶片基板的基端部按高低差形成了的突出面(例如,切口片21r的切口部连接了的突起部的上部平面)。另外,切口片21r配置在第I销状突起(引导销)22与第2销状突起(动作销)23之间,从而均匀地在各支轴施加弹性力,各叶片构件的倾斜抑制效果增大。而且,此切口片21r也可由各叶片构件21之外的别的构件构成,通过粘接或焊接将该构件设置在各叶片构件21的基端部21x上。图23 图25为表示设置了第3实施方式的弹性构件的光量调整装置A的图。在此实施方式中,也可使用弹簧构件21t (弹性构件)来代替上述切口片21r,该弹簧构件21t绕各叶片构件21的第2销状突起(动作销)23卷绕,按压缩状态配置在与驱动环31之间,该驱动环31与第2销状突起23卡合,这样,在该弹簧构件21t的弹性力作用下,各叶片构件21的基端部21x维持与座板11 (树脂板15)的平面Ilx平行的姿势状态(第4实施方式的弹性构件)。另外,此弹簧构件21t即使配置在第I销状突起(引导销)22侧,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另外,通过在各叶片构件21之外的别的构件设置切口片21r及弹簧构件21t等弹性构件,能够与叶片构件的材料无关地设定适当的弹性力,在适当的条件下获得各叶片构件的倾斜抑制效果,能够确保圆滑的动作。而且,利用弹簧构件21t,还可将使用第2销状突起(动作销)23或第I销状突起22的支轴而妨碍邻接的叶片构件的开闭移动的危险消除。图21和图22为表示设置了切口片21r的构成的动作状态的图。而且,对与图7、图8所示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图21表示处于开放状态的装置的状态,图22表示处于小光圈状态的装置的状态,如图21B所示,形成在了叶片构件21a的基端部21x的切口片21r的台阶面与驱动环31的平面压接,弹性地变形。受到该切口片21r的变形产生的反作用,叶片构件21a的基端部21x被隔着树脂板15推压在座板11的平面Ilx上,结果,叶片构件21a的倾斜得到抑制。另外,在图22A所示叶片构件的小光圈状态或接近小光圈状态的光圈开口状态下,叶片构件21的前端部21y由于与其它的叶片构件21的前端部21y的重叠而翘曲,该前端部21y的翘曲趋于使基端部21x倾斜,但形成在了叶片构件21a的基端部21x上的切口片21r的台阶面与驱动环31的平面压接、产生弹性变形,受到由该切口片21r的变形产生的反作用,叶片构件21a的基端部21x隔着弹性构件15推压在座板11的平面Ilx上,由此使叶片构件21a的倾斜得到抑制。图23 图25表示在配置在各叶片构件21的驱动环31侧的各动作销(第2突起)23上配置弹簧构件21t的构成。弹簧构件21t如图24B、图25B所示那样在与被该动作销23卡合的驱动环31之间按受到了压缩的状态安装,一直将叶片构件21a的基端部21x隔着树脂板15推压在座板11的平面Ilx上,对叶片构件21a的倾斜进行抑制。下面,记载由第3、第4实施方式表示了的光量调整装置的效果。对于相互重叠的多片叶片构件(21),在按能够开闭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承的基板(11)与驱动环(31)之间形成比叶片构件的重叠厚度大的间隙,在此基板与驱动环的间隙中,各叶片构件即使例如处于小光圈状态,各叶片构件从基端部(21x)朝前端部(21y)向上翘曲而要使各叶片构件倾斜,另外,即使处于光圈全开放状态,摄像装置的姿势变化而要使各叶片构件倾斜,通过由弹性构件(21i■或21t)对该各叶片构件的倾斜进行抑制,使得开闭的各叶片构件的基端部不会产生大的倾斜。因此,不会因为各叶片构件的一对支轴(22、23)和形成在了基板及驱 动环上的销状突起和槽孔(33)的卡合位置倾斜引起位置偏移,所以,能够将由各叶片构件形成的光圈口径设定为适当值,进行适当的光量调整。另外,多片叶片构件由形成基端部和叶片部的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叶片基板构成,弹性单元由在该叶片基板的基端部按高低差形成了的具有弹性力的突出面构成,从而不会增加装置构成部件的数量,而且也不增加任何安装工序数,仅是由通常的安装工序安装各叶片构件,就能够由各叶片构件自身的弹性力向基板侧或驱动环侧对各叶片构件的基端部施力。另外,多片叶片构件由形成基端部和叶片部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叶片基板构成,弹性单元由将该叶片基板的基端部的一部分切去而形成为了台阶状的切口片(21r)构成,这样,不增加装置构成部件的数量,而且也不增加任何安装工序数量,仅是由通常的安装工序安装各叶片构件,就能够由各叶片构件自身的弹性力向基板侧或驱动环侧对各叶片构件的基端部施力。另外,多片叶片构件由叶片基板和辅助基板构成;该叶片基板形成基端部和叶片部,能够弹性变形;该辅助基板具备与该基端部接合的接合面,形成由从该接合面贯通基端部的第I支轴和立设在接合面相反侧的第2支轴构成的一对支轴;弹性单元由将该辅助基板面对的各叶片构件的基端部的一部分切去而在相反侧形成为台阶状的切口片构成;这样,不增增加装置构成部件的数量,而且也不增加任何安装工序数量,仅是由通常的安装工序安装各叶片构件,就能够由各叶片构件自身的弹性力向基板侧或驱动环侧对各叶片构件的基端部施力。另外,在各叶片构件的基端部具有通过粘接或焊接支承或一体成形而构成的一对支轴,弹性单元由在该一对支轴之间将各叶片构件的基端部的一部分切去而形成为台阶状的切口片构成,这样,不增增加装置构成部件的数量,而且也不增加任何安装工序数量,仅是由通常的安装工序安装各叶片构件,就能够由各叶片构件自身的弹性力向基板侧或驱动环侧对各叶片构件的基端部施力。另外,通过在一对支轴之间配置弹性单元,将由弹性单元产生的弹性力均匀地施加在各支轴上,各叶片构件的倾斜抑制效果增大。另外,弹性单元由卷绕在各叶片构件的一对支轴的任一方的、按压缩状态配置在该支轴卡合的基板或驱动环与基端部之间的弹簧构件构成,从而能够以各叶片构件的支轴为中心向基板侧或驱动环侧对各叶片构件施力。另外,通过作为弹性单元使用弹簧构件,能够与叶片构件的材料无关地设定适当的弹性力,在适当的条件下获得各叶片构件的倾斜抑制效果,能够确保圆滑的动作。而且,使用支轴而对邻接的叶片构件的开闭移动产生妨碍的危险也被消除。本申请请求根据在2011年5月10日提出了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11-104964号及在2011年7月13日提出了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11-154631号的优先权。[附图标记的说明]A 光量调整装置M 驱动马达
L 叶片构件的支承间隙I 第I基板组(座板组)2 叶片组4 第2基板组(压板组)11 第I基板(座板)Ilx叶片支承面Ilz台阶部12 光轴开口13 第I槽孔(导槽)15 树脂板(第I实施方式的弹性构件)16 导槽21 叶片构件(21a 21i)2 Ix基端部2 Iy前端部21r切口片(第3实施方式的弹性构件)21t弹簧构件(第4实施方式的弹性构件)22 第I销状突起(引导销)23 第2销状突起(动作销)31 驱动环32 凸缘33 第2槽孔34 卡合突起35 从动齿36 树脂板(第2实施方式的弹性构件)36x切起弹性片41 第2基板(压板)42 加强板46 安装座
权利要求
1.一种光量调整装置,由多个叶片构件对光轴开口的通过光量进行调整,其特征在于具备环状的基板、多个叶片构件、驱动环、以及驱动单元; 该环状的基板在中央部具有光轴开口; 该多个叶片构件配置在所述光轴开口的周围,在圆周方向呈鳞状相互重叠; 该驱动环以在与所述基板之间夹着所述多个叶片构件的方式配置,对各叶片构件进行开闭移动; 该驱动单元使该驱动环以所述光轴开口为中心转动, 在所述基板与驱动环之间的与所述多个叶片构件对峙的位置设有弹性构件, 该弹性构件,被配置在所述基板与各叶片构件之间,向驱动环侧对各叶片构件进行推压,或被配置在所述驱动环与叶片构件之间,具有向基板侧对各叶片构件进行推压的弹性力。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环按以所述光轴开口为中心以规定角度进行圆弧运动的方式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 在所述各叶片构件与所述基板之间, 在一方设置第I突起、在另一方设置与其嵌合的第I槽孔; 在所述各叶片构件与所述驱动环之间, 在一方设置第2突起、在另一方设置与其嵌合的第2槽孔, 所述第I突起与第I槽孔嵌合,所述第2突起与第2槽孔嵌合, 该第I槽孔和第2槽孔形成为由所述驱动环的圆弧运动使所述各叶片构件按规定的开闭轨迹对所述光轴开口进行开闭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个所述多个叶片构件上,在表面侧设置所述第I突起、在背面侧设置所述第2突起, 与该第I突起卡合的第I槽孔形成在所述基板上,与第2突起卡合的第2槽孔形成在所述驱动环上, 所述弹性构件配置在所述基板与各叶片构件之间,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使该弹性构件弯曲而施加弹性力的台阶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个所述多个叶片构件上,在表面侧设置所述第I突起、在背面侧设置所述第2突起, 与该第I突起卡合的第I槽孔形成在所述基板上,与第2突起卡合的第2槽孔形成在所述驱动环上, 所述弹性构件配置在所述驱动环与各叶片构件之间, 在所述驱动环上形成使该弹性构件弯曲而施加弹性力的台阶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槽孔由移动自如地引导所述第I突起的狭缝状的槽孔形成,所述第2槽孔由旋转自如地支承所述第2突起的轴孔状的槽孔形成,所述弹性构件配置在所述基板与各叶片构件之间,形成与所述基板的第I槽孔对峙的、大体相同形状的槽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槽孔由旋转自如地支承所述第I突起的轴孔状的槽孔形成,所述第2槽孔由移动自如地引导所述第2突起的狭缝状的槽孔形成,所述弹性构件配置在所述驱动环与各叶片构件之间,形成与所述驱动环的第2槽孔对峙的、大体相同形状的槽孔。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的弹性力由使该弹性构件弯曲的台阶部施加, 该台阶部形成在所述基板或驱动环上。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的弹性力 由设在了该弹性构件上的切起弹性片施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叶片构件由6片 18片叶片构件构成, 使配置在了所述基板或所述驱动环与所述叶片构件之间的所述弹性构件产生弹性变形的所述台阶部,按比所述叶片构件的片数少的数量在所述光轴开口的外周按大致相等间隔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叶片构件由6片 18片叶片构件构成, 所述切起弹性片使配置在了所述基板或所述驱动环与所述叶片构件之间的所述弹性构件弹性变形,所述切起弹性片按比所述叶片构件的片数少的数量在所述光轴开口的外周按大致相等间隔进行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叶片构件和所述弹性构件由塑料薄膜等相同的材料形成。
12.一种光量调整装置,由环状的基板、多片叶片构件、驱动环、以及驱动单元构成; 该环状的基板在中央部具有光轴开口; 该多片叶片构件配置在所述光轴开口的周围,在圆周方向呈鳞状重叠,对光轴开口的通过光量进行调整; 该驱动环以在与所述基板之间夹着所述多片叶片构件的方式进行配置,对各叶片构件进行开闭移动; 该驱动单元使该驱动环以所述光轴开口为中心转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片叶片构件的各叶片构件由基端部和叶片部构成;该基端部位于所述光轴开口外,具有分别与所述基板和驱动环卡合的一对支轴;该叶片部相对于所述光轴开口进退,形成光圈开口 ; 在所述基板与驱动环之间具备向所述基板侧或驱动环侧对所述各叶片构件的所述基端部进行推压施力的弹性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片叶片构件由形成所述基端部和叶片部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叶片基板构成, 所述弹性单元由在所述叶片基板的基端部按高低差形成了的具有弹性力的突出面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面由将所述叶片基板的基端部的一部分切去而形成为台阶状的切口片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片叶片构件由叶片基板和辅助基板构成; 该叶片基板形成所述基端部和叶片部,能够发生弹性变形;该辅助基板具有与所述基端部接合的接合面,形成由从该接合面贯通基端部的第I支轴和立设在接合面相反侧的第2支轴构成的所述一对支轴; 所述弹性单元由将所述辅助基板面对的所述基端部的一部分切去而在相反侧形成为台阶状的切口片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支轴与所述各叶片构件的基端部进行粘接、焊接支承或一体成形地构成, 所述弹性单元由在所述一对支轴之间将所述基端部的一部分切去而形成为台阶状的切口片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单元由卷绕在所述各叶片构件的所述一对支轴的任一方上、并以压缩状态配置在被该支轴卡合的所述基板或驱动环与所述基端部之间的弹簧构件构成。
18.—种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对来自被摄体的光进行成像的成像透镜、和 配置在了从所述被摄体到成像透镜的光路上的光量调整装置, 所述光量调整装置具有权利要求广1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构成。
19.一种光学设备,具备透镜组件和受光单元; 该透镜组件具有对来自被摄体的光进行成像的成像透镜和对通过该成像透镜的光量进行调整的光量调整装置; 该受光单元接受由所述光量调整装置进行调整、通过撮影透镜的光量;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件为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透镜组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光量调整装置、透镜组件及设置了该透镜组件的光学设备。环状的基板在中央具有光轴开口,在该环状的基板上呈鳞状叠合配置多个叶片构件,从上方由驱动环使各叶片构件进行开闭移动地进行夹持。此时,以在叶片构件与基板之间配置弹性构件而向驱动环侧推压了各叶片构件的状态,或以在叶片构件与驱动环之间配置弹性构件而向基板侧推压了叶片构件的状态,对叶片构件进行开闭移动。
文档编号G03B9/06GK102778802SQ201210142460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0日
发明者中岛桂, 长沼宏昭 申请人:立志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