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剂输送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73118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显影剂输送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剂输送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将搅拌螺旋桨作为输送显影剂的显影剂输送装置来安装在显影外壳内的显影装置。显影装置的搅拌螺旋桨由轴部和配置在轴部周围的螺旋片构成。在显影外壳内,通过让搅拌螺旋桨旋转驱动,将显影剂向规定的输送方向输送。如果随着显影剂的劣化而显影剂的附着力增加,则有时在所述轴部上附着显影剂。在轴部上附着了显影剂的情况下,发生搅拌螺旋桨的虚拟的轴变粗,导致搅拌螺旋桨的输送性能降低。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搅拌螺旋桨的轴变粗,已知有一种在搅拌螺旋桨的轴向中央部不具备轴部分的、所谓的中空形状的搅拌螺旋桨。对于所述搅拌螺旋桨,有时在显影剂外壳内被在搅拌螺旋桨的中空部分输送的显影剂发生凝集。这种显影剂的凝集在高温环境下或显影剂劣化的情况下更为突出,特别是在呈中空形状的搅拌螺旋桨的内部,显影剂有时会凝集成圆筒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抑制显影剂在呈中空形状的显影剂输送构件中凝集成圆筒状。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显影剂输送装置包括外壳、显影剂输送路以及输送构件。外壳具备一对壁部。显影剂输送路在所述一对壁部间延伸设置。输送构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壁部,从所述壁部的一方向另一方输送显影剂。另外,所述输送构件包括螺旋构件、内壁部以及轴部。螺旋构件是将形成一周螺旋的螺旋片在所述显影剂的输送方向上连接而成,具备由相连接的所述螺旋片形成的中空内部。内壁部具备界定所述螺旋构件的所述中空内部的多个平面部,该多个平面部在所述输送构件的旋转时的周向上以指定的角度相连接。轴部配置在所述螺旋构件的两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壁部,成为所述输送构件的旋转时的旋转轴。所述螺旋构件的所述螺旋片包括:形成所述螺旋构件的 最大直径即外周缘的棱线部分;以及自所述棱线部分起分别朝轴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延伸设置的一对斜面,在所述棱线部分的里侧,所述一对斜面通过所述平面部连接。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显影装置包括所述显影剂输送装置和显影辊。显影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外壳,承载所述显影剂。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所述显影装置和像载体。像载体在周面形成静电潜像,与所述显影辊相对配置。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能够抑制显影剂在呈中空形状的显影剂输送构件中凝集成圆筒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中(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B)是其俯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旋式输送器的主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旋式输送器的俯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旋式输送器的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旋式输送器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9中(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B)和(C)是其剖视图。图10中(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旋式输送器的俯视图,(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旋式输送器的主视图。图11中(A)和(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旋式输送器的放大图。图12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旋式输送器的示意图。图13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旋式输送器的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旋式输送器的示意图。图15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螺旋式输送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观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侧剖视图。在此,示出单色打印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例子,但是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复印机、传真装置或具备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还可以是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具有大致直方体形状的框体结构的主体外壳10、收容在该主体外壳10内的供纸部20、图像形成部30、定影部40以及调色剂容器50。在主体外壳10的前面侧设有前盖11,在后表侧设有后盖12。通过开放前盖11,调色剂容器50暴露于前面侧。由此,用户在调色剂用尽时能够从主体外壳10的前面侧取出调色剂容器50。后盖12是薄片体卡纸或维修时开放的盖。通过开放后盖12,能够从主体外壳10的后面侧取出图像形成部30和定影部40的各单元。另外,在主体外壳10的侧面,设置有分别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左盖12L(图1)和与左盖12L相反侧的右盖12R(图1中未示出)。在左盖12L的前侧部分设置有用于将空气吸入主体外壳10内的吸气口12La。另外,在主体外壳10的顶面设有排出图像形成后的薄片体的排纸部13。在由前盖11、后盖12、左盖12L、右盖12R以及排纸部13规定的内部空间S(图2)中设有用于执行图像形成的各种装置。供纸部20包括用于收容要实施图像形成处理的薄片体的供纸盒21(图2)。该供纸盒21的一部分从主体外壳10的前面进一步向前方突出。供纸盒21的被收容于主体外壳10内的部分的顶面被供纸盒顶板21U覆盖。供纸盒21设有收容所述薄片体摞的薄片体收容空间、以及为了提供所述薄片体而提升薄片体摞的提升板等。在供纸盒21的后端侧的上部设置有薄片体抽出部21A。在该薄片体抽出部21A中配置有用于将供纸盒21内的薄片体摞的最上层的薄片体逐张抽出的供纸辊21B。图像形成部30进行对从供纸部20送出的薄片体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图像形成部30包括感光鼓31(像载体)、配置在该感光鼓31的周围的带电装置32、曝光装置(图2中未示出)、显影装置70、转印辊34以及清洁装置35。图像形成部30设置在左盖12L与右盖12R之间。感光鼓31具备未图示的旋转轴和绕旋转轴旋转的圆筒面(周面)。在所述圆筒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并且与该静电潜像相对应的调色剂像承载于所述圆筒面。感光鼓31可以是利用非晶硅(a-Si)系材料的感光鼓。感光鼓31与后述的显影辊71相对配置。带电装置32用于使感光鼓31的表面均匀地带电,包括与感光鼓31抵接的带电辊。清洁装置35具有未图示的清洁刮板,清扫附着在转印调色剂像后的感光鼓31的圆筒面上的调色剂,并且将该调色剂输送给未图示的回收装置。另外,感光鼓31、带电装置32以及清洁装置35一体构成未图示的鼓单元。曝光装置具有激光光源以及反射镜、透镜等光学设备,向感光鼓31的周面照射基于从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提供的图像数据调制的光,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70为了使感光鼓31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来形成调色剂像,向感光鼓31的周面提供调色剂。显影装置70包括承载向感光鼓31提供的调色剂的显影辊71、在未图示的显影外壳的内部将显影剂一边搅拌一边循环输送的第1螺旋式输送器72以及第2螺旋式输送器73。此外,关于显影装置70,将在后面详细说明。转印辊34是用于使形成在感光鼓31的圆筒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片体上的辊。转印辊34与感光鼓31的圆筒面抵接,形成转印夹缝部。该转印辊34被施加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转印偏压。定影部40进行将转印的调色剂像定影于薄片体上的定影处理。定影部40包括在内部具备加热源的定影辊41以及压接于该定影辊41而在与定影辊41之间形成定影夹缝部的加压辊42。当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薄片体经过所述定影夹缝部时,通过由定影辊41进行的加热和由加压辊42进行的按压,调色剂像定影于薄片体上。调色剂容器50贮存向显影装置70补给的调色剂。调色剂容器50包括作为调色剂的主要贮存位置的容器主体51、从容器主体51的一侧面的下部突出设置的筒状部52、覆盖容器主体51的另一侧面的盖构件53以及收容在容器内部而输送调色剂的旋转构件54。通过旋转构件54进行旋转驱动,贮存在调色剂容器50内的调色剂从设置在筒状部52的前端底面的调色剂排出口521提供至显影装置70内。另外,覆盖调色剂容器50的上方的容器顶板50H位于排纸部13的下方。在主体外壳10内,为了输送薄片体而设有主输送路22F和反转输送路22B。主输送路22F从供纸部20的薄片体抽出部21A经由图像形成部30和定影部40而延伸至与主体外壳10顶面的排纸部13相对设置的排纸口14。反转输送路22B是要对薄片体进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使单面打印后的薄片体返回到主输送路22F中的图像形成部30的上游侧的输送路。主输送路22F以从下方向上方穿过由感光鼓31和转印辊34形成的转印夹缝部的方式延伸设置。另外,在主输送路22F中比转印夹缝部靠上游侧配置有校准辊对23。薄片体在校准辊对23处暂时停止,在接受偏离矫正之后,以图像转印的规定时机被向所述转印 夹缝部送出。在主输送路22F和反转输送路22B的适当位置处配置有多个用于输送薄片体的输送辊,例如在排纸口14的附近配置有排纸辊对24。反转输送路22B形成在反转单元25的外侧面与主体外壳10的后盖12的内面之间。此外,在反转单元25的内侧面搭载有转印辊34和校准辊对23的一个辊。后盖12和反转单元25能够分别绕设置于它们的下端的支点部121的轴转动。在反转输送路22B中发生了薄片体卡纸的情况下,开放后盖12。在主输送路22F中发生了薄片体卡纸的情况下,或者要将感光鼓31的单元或显影装置70取出到外部的情况下,除了后盖12以外还开放反转单元25。<显影装置的详细结构>接着,参照图3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70的结构。图3中(A)是配置在显影装置70内的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和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剖视图,(B)是显影装置70的显影外壳70A的俯视图。此外,图3中(B)表示显影外壳70A的盖部(未图示)被卸下的状态。显影装置70包括规定该显影装置70的内部空间的显影外壳70A(外壳)。显影外壳70A包括从上方覆盖收容在其内部的各辊的未图示的盖部、和与该盖部连接设置而形成显影外壳70A的底面部的底部。此外,图3(B)中示出显影外壳70A的底部侧。显影外壳70A具备作为一对壁部的第1壁部70B和第2壁部70C。在该显影外壳70A中设有显影剂贮存部74,该显影剂贮存部74是贮存作为磁性调色剂的显影剂的空腔,能够将显影剂一边搅拌一边输送。另外,在显影外壳70A的内部设置有显影辊71、与显影辊71相对配置的显影剂限制刮板75(图2)、搅拌及输送显影剂的第1螺旋式输送器72以及第2螺旋式输送器73。显影剂贮存部74包括在第1壁部70B与第2壁部70C之间沿显影装置70的长边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个相邻的第1输送部74a和第2输送部74b(都是显影剂输送路)。第1输送部74a和第2输送部74b通过与显影外壳70A的所述底部一体形成并沿长边方向延伸的隔板701相互隔开。另外,第1输送部74a和第2输送部74b在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通过第1连通路704和第2连通路705相互连通(参照图3)。第1螺旋式输送器72(输送构件)和第2螺旋式输送器73(输送构件)分别收容于第1输送部74a和第2输送部74b,通过绕轴进行旋转,搅拌并输送显影剂。即,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和第2螺旋式输送器7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1壁部70B和第2壁部70C,从第1壁部70B和第2壁部70C的一方向另一方输送显影剂。在图3(A)中,第1螺旋式 输送器72沿箭头D2方向旋转驱动。另一方面,第2螺旋式输送器73沿箭头D3方向旋转驱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和第2螺旋式输送器73在轴向上输送显影剂的方向被设定成互为相反。由此,显影剂如图3(B)中以箭头Da、Db所示那样在第1输送部74a与第2输送部74b之间一边被搅拌一边被循环输送。显影辊71沿着显影装置70的长边方向设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显影外壳70A。显影辊71沿着第2螺旋式输送器73配置。显影辊71在图3(B)中沿箭头D1方向被旋转驱动。在显影辊71的内部配置有固定式的所谓磁体辊。磁体辊具有多个磁极。从第2螺旋式输送器73向显影辊71的周面提供显影剂。由显影辊71的周面承载的显影剂随着显影辊71的旋转而被输送至显影辊7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显影限制刮板75(图2)在显影辊71的周向上配置在比显影辊71与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相对的区域更靠显影辊7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位置。显影限制刮板75在显影外壳70A的未图示的盖部处沿显影辊71的轴向延伸设置。显影限制刮板75是其一端部与显影辊71的周面隔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的板状构件。承载在显影辊71上的显影剂通过显影限制刮板75受到层厚限制。通过显影限制刮板75受到层厚限制的显影辊71上的显影剂被输送至显影辊71与感光鼓31的相对部,与形成在感光鼓31上的静电潜像相对应地被提供至感光鼓31的圆筒面。接着,在图3的基础上参照图4至图7来详细说明配置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70中的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和第2螺旋式输送器73。图4是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主视图,图5是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俯视图。另外,图6和图7分别是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和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立体图。在图4中,第1螺旋式输送器72沿箭头D41方向进行旋转,沿箭头D42方向输送显影剂。同样,在图5中,第2螺旋式输送器73沿箭头D51方向进行旋转,沿箭头D52方向输送显影剂。另外,在图6和图7中,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和第2螺旋式输送器73分别沿箭头D6和D7方向进行旋转。<关于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参照图3中(A)和(B)以及图4、图6说明第1螺旋式输送器72(输送构件)。如上所述,第1螺旋式输送器72配置于第1输送部74a。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具备第11轴部726、第12轴部727、第11肋722、第12肋723、第11连接片724、第12连接片725、第1螺旋桨721以及第1密封件727S。第11轴部726(轴部)和第12轴部727(轴部)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2壁部70C和第1壁部70B。第11轴部726和第12轴部727是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旋转轴 的轴部分。第11轴部726和第12轴部727配置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第1螺旋桨721)的轴向上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两端侧),分别将第1螺旋式输送器72支承成能够旋转。第11轴部726在内部具备圆筒形状的轴承部。从显影外壳70A的第2壁部70C向第1输送部74a突出设置的未图示的突起部插入所述第11轴部726的轴承部。同样,第12轴部727在内部具备圆筒形状的轴承部。并且,从显影外壳70A的第1壁部70B向第1输送部74a突出设置的未图示的突起部插入所述第12轴部727的轴承部。由此,第1螺旋式输送器7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轴支承于显影外壳70A。此时,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轴向上,在第11轴部726与第12轴部727之间形成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虚拟的旋转轴。第11肋722(肋构件)和第12肋723(肋构件)是从所述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一端侧至另一端侧分别延伸设置的板状构件。另外,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是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周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的板状构件。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以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旋转轴为中心彼此相对且相平行地配置。换言之,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周向上隔着180度的间隔而配置。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轴向上从第11轴部726的附近至第12轴部727的附近延伸设置。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具备支承后述的第1螺旋桨721并搅拌第1输送部74a内的显影剂的功能。第11连接片724与第2壁部70C相对配置,使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的一端侧的端部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径向上相连接。另外,前述的第11轴部726从第11连接片724的中心部分向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轴向外侧突出设置。换言之,第11连接片724使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的输送方向的端部与第11轴部726相连接。同样,第12连接片725使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的另一端侧的端部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径向上相连接。另外,前述的第12轴部727从第12连接片725的中心部分向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轴向外侧突出设置。第11肋722在比第11连接片724更靠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轴向外侧的位置具备第11顶端部722A。第11顶端部722A是使第11肋722的一端比第11连接片724更向轴向外侧(向第2壁部70C)突出而形成的。另外,第11肋722在比第12连接片725更靠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轴向外侧的位置具备第11末端部722B。第11末端部722B是使第11肋722的另一端比第12连接片725更向轴向外侧(向第1壁部70B)突出而形成的。同样,第12肋723在比第11连接片724更靠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轴向外侧的位置具备第12顶端部723A。第12顶端部723A是使第12肋723的一端比第11连接片724 更向轴向外侧突出而形成的。另外,第12肋723在比第12连接片725更靠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轴向外侧的位置具备第12末端部723B。第12末端部723B是使第12肋723的另一端比第12连接片725更向轴向外侧突出而形成的。第1螺旋桨721(螺旋构件)在显影剂的输送方向上以螺旋状延伸设置,形成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外周缘。即,第1螺旋桨721是将形成一周螺旋的螺旋片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相连接而成的。此外,第1螺旋桨721具备由相连接的所述螺旋片形成的中空内部。换言之,第1螺旋桨721在径向上与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虚拟的旋转轴空开间隔而配置于第11轴部726与第12轴部727之间,是具备中空内部的螺旋状的输送构件。前述的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将第1螺旋桨721的相邻的所述螺旋片跨接。关于第1螺旋桨721、第11肋722、第12肋723的结构,更进一步说,第1螺旋桨721由多个所述螺旋片构成,通过一对的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这些多个螺旋片一体化,由此形成在轴心侧具备中空部的螺旋状的第1螺旋桨721。此外,如图3(B)、图4和图6所示,在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的轴向的两端部存在未配置有第1螺旋桨721的区域。参照图4,在包括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旋转轴的剖视图中,第1螺旋桨721的螺旋部分包括:形成第1螺旋桨721的最大直径即外周缘的棱线部分721R、以及自所述棱线部分721R起分别朝轴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以面的方式延伸设置的一对斜面721P和721Q。并且,在第1螺旋桨721的螺旋部分的内侧配置有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周向上相连接的多个平面部。即,在第1螺旋桨721的所述棱线部分721R的内侧(里侧),所述一对斜面721P和721Q通过所述平面部相互连接。并且,所述平面部沿着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轴向以指定的角度弯曲地配置在所述棱线部分721R的内侧。关于上述内容换言之,参照图3(A),在第1螺旋桨721的内周部分配置有第1内壁部721S(内壁部)。第1内壁部721S与第1螺旋桨721的中空内部相对,是多个平面部在周向上以指定的角度相连接而形成的。第1内壁部721S包括第11内壁面721A、第12内壁面721B、第13内壁面721C、第14内壁面721D、第15内壁面721E、第16内壁面721F、第17内壁面721G、第18内壁面721H(都是平面部)。如图3(A)所示,它们在与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轴向交叉的剖视图中大致呈正八边形。即,这些多个内壁面在周向上通过多个连接部(各内壁面交叉的部分)相连接。并且,所述多个连接部以相同的角度(一定的角度)连接所述多个内壁面。其中,第13内壁面721C和第17内壁面721G分别 相当于第12肋723和第11肋722的内面部。即,板状的第12肋723和第11肋722的与中空内部相对的内面部形成第1螺旋桨721的多个内壁面的一部分。第1密封件727S是配置在第12轴部727的径向外侧的圆环状的弹性构件。第1密封件727S在第1螺旋桨721安装于显影外壳70A的状态下与显影外壳70A的第1壁部70B的内壁部抵接。由此,第1密封件727S抑制随着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旋转而在第12轴部727与第1壁部70B的内壁部之间凝集显影剂。并且,第1螺旋桨721具备第11突起部728和第12突起部729。第11突起部728是从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的径向外侧的外壁部分向径向突出设置的壁部。第11突起部728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径向上突出至比第1螺旋桨721的外周缘稍微内侧的高度。另外,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轴向上,第11突起部728的一端部与第1螺旋桨721的一叶片部分相连接。并且,第11突起部728的另一端部配置于在轴向上与所述第1螺旋桨721的一叶片邻接地配置的其它叶片部分和所述一个叶片部分之间。换言之,第11突起部728从第1螺旋桨721的一叶片部分向在第1输送部74a中第1螺旋式输送器72输送显影剂的方向(图3(B)中的箭头Da、图4中的箭头D42)延伸设置。此时,第11突起部728的延伸方向上的顶端部不与邻接所述一叶片部分而配置的其它叶片部分相连接,而配置在该两个叶片部分的大致中间部分。同样,第12突起部729(图6)是从第11肋722的径向外侧的外壁部分向径向突出设置的壁部。第12突起部729在轴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配置于第11肋722的第11轴部726侧的端部。第12突起部729的轴向外侧的端部与第11顶端部722A的轴向外侧的端部配置在同一面。<关于第2螺旋式输送器73>接着,参照图3和图5、图7说明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由于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形状与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形状类似,因此省略对于与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相同的部分的说明,主要详细说明与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不同点。如上所述,第2螺旋式输送器73配置在第2输送部74b中。第2螺旋式输送器73具备第21轴部736、第22轴部737、第21肋732、第22肋733、第21连接片734、第22连接片735、叶片737P、第2螺旋桨731以及第2密封件737S。第21轴部736和第22轴部737相当于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第11轴部726和第12轴部727。通过第21轴部736和第22轴部737,第2螺旋式输送器73以能够旋转的 方式轴支承于显影外壳70A。此时,在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轴向上,在第21轴部736与第22轴部737之间形成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虚拟的旋转轴。第21肋732和第22肋733相当于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第21连接片734和第22连接片735相当于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第11连接片724和第12连接片725。其中,如图5所示,第22连接片735在比第22轴部737更靠轴向内侧的位置,与第22轴部737隔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并且,第21肋732和第22肋733也延伸至比第22轴部737更靠轴向内侧、且与第22轴部737隔着规定的间隔的区域,并通过第22连接片735相互连接。第21肋732在比第21连接片734更靠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轴向外侧的位置具备第21顶端部732A。第21顶端部732A是使第21肋732的一端比第21连接片734更向轴向外侧(向第2壁部70C)突出而形成的。同样,第22肋733在比第21连接片734更靠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轴向外侧的位置具备第22顶端部733A。第22顶端部733A是使第22肋733的一端比第21连接片734更靠轴向外侧突出而形成的。此外,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第21肋732和第22肋733延伸至与第22连接片735交叉的部分,不像第1螺旋式输送器72那样延伸至比第22连接片735更向轴向外侧。叶片737P是配置在第22连接片735的轴向外侧的板状构件。叶片737P从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旋转轴向径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叶片737P在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周向上向配置有第21肋732的方向突出设置。在叶片737P的轴向外侧的部分连接有第22轴部737。另外,后述的第2密封件737S连接于叶片737P的轴向外侧的端缘。叶片737P具备经由第1连通部704从第2输送部74b向第1输送部74a传送显影剂的功能。第2螺旋桨731相当于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第1螺旋桨721。在包括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轴向的剖视图中的第2螺旋桨731的形状也与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同样。特别是参照图3(A),在第2螺旋桨731的内周部分配置有第2内壁部731S。第2内壁部731S是多个平面部以指定的角度连接而形成的。第2内壁部731S包括第21内壁面731A、第22内壁面731B、第23内壁面731C、第24内壁面731D、第25内壁面731E、第26内壁面731F、第27内壁面731G以及第28内壁面731H。如图3(A)所示,它们在与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轴向交叉的剖视图中大致呈正八边形。此外,第24内壁面731D和第28内壁面731H分别相当于板状的第22肋733和第21肋732的内面部。第2密封件737S是配置在第22轴部737的径向外侧的圆环状的弹性构件。第2密封件737S在第2螺旋式输送器73安装于显影外壳70A的状态下与显影外壳70A的第1 壁部70B的内壁部抵接。由此,第2密封件737S抑制随着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旋转而在第22轴部737与第1壁部70B的内壁部之间凝集显影剂。此外,第2螺旋式输送器73还具备第21突起部738和第22突起部739。第21突起部738相当于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第11突起部728。另一方面,第22突起部739是从第21肋732和第22肋733的径向外侧的外壁部分向径向突出设置的一对壁部。第22突起部739在轴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配置于第21肋732和第22肋733的第21轴部736侧的端部。此外,第21顶端部732A和第22顶端部733A的轴向外侧的端部比第22突起部739的轴向外侧的端部稍微向轴向外侧突出。<关于第1内壁部721S和第2内壁部731S的作用效果>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第1内壁部721S的作用效果。另外,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第2内壁部731S的作用效果也与以下的作用效果同样。如上所述,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第1螺旋桨721由中空状的螺旋输送构件构成。换言之,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在第11轴部726与第12轴部727之间不具有轴部分。因此,可以防止在显影剂贮存部74内的显影剂劣化的情况下,或者显影装置70的周围环境为高温的情况下,显影剂的粘性增加而显影剂附着于所述轴部分。如果粘性增加的显影剂附着于所述轴部分时,具备该轴部分的螺旋式输送器的输送性能降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螺旋式输送器72通过具备所述中空形状,能够解决这种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因高温环境或显影剂的劣化而显影剂的流动性降低,则显影剂容易滞留在第1螺旋桨721的中空内部。由此,显影剂有时凝集成以第1螺旋桨721的内壁部分为最大外径的圆筒形状。这种凝集在使用一成分显影剂的情况下更突出。这是因为,在显影剂为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二成分显影剂的情况下,载体具备抑制调色剂凝集的作用。另外,在第1螺旋桨721的内壁由在周向上连续的曲面构成的情况下,配置于比所述内壁更靠内侧位置的显影剂更容易凝集成圆筒状。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具备第1内壁部721S。即,第1内壁部721S是使多个平面部以指定的角度连接而形成的。如图3(A)所示,第1内壁部721S在与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轴向交叉的剖视图中大致呈正八边形。采用这种第1内壁部721S,在第1螺旋桨721的内侧,对所输送的显影剂施加大小周期性地变动的压力。即,在所述剖视图中,在从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虚拟的旋转轴部分观察第1螺旋桨721的内壁的情况下,随着第1螺旋桨721的旋转,第1螺旋桨721的内壁的轨迹在以第11内壁面721A为代表的面部分与所述多个面彼此的交点部分之间 变动。第1内壁部721S的剖面形状不是内径均一的圆形,而是不同直径。由于不同直径,因此当旋转时,容易粉碎配置于第1螺旋桨721的中空内部的显影剂的块状体。由此,即使在显影剂的流动性降低的情况下,第1内壁部721S也具备粉碎第1螺旋桨721内侧的显影剂的功能。而且,对配置于第1螺旋桨721的内部的显影剂施加大小周期性地变动的压力。由此,即使在显影剂的流动性降低的情况下,第1内壁部721S也具备粉碎第1螺旋桨721内侧的显影剂的功能。因此,如上所述,能够抑制显影剂在第1螺旋桨721的内部凝集成圆筒状。此外,在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第2内壁部731S中也可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此外,第1内壁部721S和第2内壁部731S的剖面形状并不限定于大致正八边形。在第1螺旋桨721或第2螺旋桨731的内壁部分,通过使多个平面部分在周向上以指定的角度相连接,可获得与上述同样的作用效果。<关于第11顶端部722A和第12顶端部723A的作用效果>接着,参照图3(B)和图8说明第11顶端部722A和第12顶端部723A的作用效果。另外,第11末端部722B、第12末端部723B(图6)、第21顶端部732A、第22顶端部733A(图7)也可获得与以下同样的效果。图8与图3(B)同样是从上方观察显影装置70的显影外壳70A的俯视图。如上所述,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第11顶端部722A和第12顶端部723A分别是使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的一端比第11连接片724更向轴向外侧突出而形成的。第11顶端部722A和第12顶端部723A与显影外壳70A的第2壁部70C相对配置。在第1输送部74a中由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向图8的箭头Da方向输送的显影剂通过第2连通部705向第2输送部74b侧移动。此时,第1螺旋式输送器72沿图8的D2方向进行旋转,因此大部分显影剂在第1输送部74a内沿着隔板701向箭头Da方向移动。然而,在显影剂贮存部74内的显影剂劣化而显影剂的流动性降低的情况下,位于第11连接片724与第2壁部70C之间的显影剂难以与如上所述那样沿着隔板701移动的显影剂汇合。由此,导致在第11连接片724与第2壁部70C之间发生显影剂的滞留。这样,在第1输送部74a的下游侧端部发生了显影剂的滞留的情况下,从第1输送部74a向第2输送部74b的显影剂的传送变差,导致显影剂贮存部74内的显影剂的分布变得不均匀。而且,有时在显影剂贮存部74内的显影剂中产生带电不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11连接片724向轴向外侧突出的第11顶端部722A和第12顶端部723A随着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旋转而积极地搅拌滞留在第2壁部70C附近的显影剂。此外,在第11连接片724使第11顶端部722A和第12顶端 部723A的轴向的顶端部相连接的情况下(第11顶端部722A和第12顶端部723A未向轴向外侧突出的情况下),导致第11连接片724将滞留在第11连接片724与第2壁部70C之间的显影剂较强地按压至第2壁部70C侧。在这种情况下,滞留在第11连接片724与第2壁部70C之间的显影剂容易凝集。因而,通过将第11顶端部722A和第12顶端部723A配置成从第11连接片724向轴向外侧突出,能够有效地搅拌所述显影剂。这样,由于被搅拌的所述显影剂的流动性增加,该显影剂通过第2连通部705向第2输送部74b侧移动(图8的箭头D81)。此时,通过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第12突起部729的旋转,进一步促进所述显影剂从第1输送部74a向第2输送部74b的移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显影装置70在第2壁部70C的与第1输送部74a相对的区域具备调色剂传感器80。调色剂传感器80是电涡流型的传感器。调色剂传感器80输出与分布于第1输送部74a的第2壁部70C内侧的显影剂(调色剂)向第2壁部70C施加的压力相应的电流值。由此,可通过调色剂传感器80检测出贮存在显影外壳70A的显影剂贮存部74内的显影剂量。如上所述,在显影剂滞留在第11连接片724与第2壁部70C之间的情况下,有时即使实际的显影剂贮存部74内的显影剂量减少,调色剂传感器80也检测不到显影剂的减少。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第11顶端部722A和第12顶端部723A适当地搅拌配置于第11连接片724与第2壁部70C之间的显影剂。因此,所述显影剂的滞留得以抑制,调色剂传感器80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显影剂贮存部74内的显影剂量。此外,在与第1壁部70B相对配置的第11末端部722B和第12末端部723B、以及在第2输送部74b侧与第2壁部70C相对配置的第21顶端部732A和第22顶端部733A也可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显影剂的搅拌效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那样在第2壁部70C上配置调色剂传感器80。因此,如上所述,在第2壁部70C的内壁部配置突起部,该突起部插入第11轴部726,以将第1螺旋式输送器72轴支承成能够旋转。因而,由于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轴承部分不会突出设置于第2壁部70C的外壁部,因此调色剂传感器80的配置不会受到妨碍。而且,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径向上以夹着第11轴部726的方式突出设置第11顶端部722A和第12顶端部723A,由此抑制显影剂滞留在所述突起部的周围。因此,能够抑制第11轴部726的轴承部分被显影剂堵塞,从而适当地维持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旋转。<关于第1接受部H2(第11螺旋桨接受部722L和第12螺旋桨接受部723L)以及第2接受部K2(第21螺旋桨接受部732L和第22螺旋桨接受部733L)的作用效果>接着,参照图8和图9说明显影装置70的第1接受部H2和第2接受部K2。图9中(A)与图8同样是显影装置70的俯视图。图9中(A)示出了将图8上下反转的状态。另外,图9中(B)和(C)分别是图9中(A)的B-B和C-C位置的剖视图。在显影装置70的显影外壳70A上安装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和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状态下,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配置有第1接受部H2。另外,在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配置有第2接受部K2(图9中(A))。参照图8,第1接受部H2相当于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在与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与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叶片737P所配置的区域H1相对的区域。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中相当于第1接受部H2的部分分别被定义为第11螺旋桨接受部722L和第12螺旋桨接受部723L。其中,在第11螺旋桨接受部722L和第12螺旋桨接受部723L上不配置第1螺旋桨721的螺旋部分。由此,通过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叶片737P从第2输送部74b的下游侧端部流入第1连通部704的显影剂顺畅地传送至第1输送部74a的上游侧端部(图8的箭头D82)。换言之,如果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第1接受部H2配置第1螺旋桨721的螺旋部分,该螺旋部分向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旋转径向使显影剂扩散。即,导致所述螺旋部分将经由第1连通部704从第2输送部74b侧流入的显影剂压回第2输送部74b侧。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第1接受部H2抑制如上所述的显影剂的逆流发生,适当地实现从第2输送部74b向第1输送部74a的显影剂的传送。同样,参照图9(A),第2接受部K2相当于第2螺旋式输送器73在与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与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第12突起部729所配置的区域K1相对的区域。第21肋732和第22肋733中相当于第2接受部K2的部分分别被定义为第21螺旋桨接受部732L和第22螺旋桨接受部733L。其中,在第21螺旋桨接受部732L和第22螺旋桨接受部733L上不配置第2螺旋桨731的螺旋部分。由此,通过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第12突起部729从第1输送部74a的下游侧端部流入第2连通部705的显影剂顺畅地传送至第2输送部74b的上游侧端部(图9(A)的箭头D11)。换言之,如果在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第2接受部K2配置第2螺旋桨731的螺旋部分,该螺旋部分向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旋转径向使显影剂扩散。即,导致所述螺旋部分将经由第2连通部705从第1输送部74a侧流入的显影剂压回第1输送部74a侧。因而,通过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第2接受部K2抑制如上所述的显影剂的逆流发生,适当地实现从第1输送部74a向第2输送部74b的显影剂的传送。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和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轴向外侧具备不配置第1螺旋桨721和第2螺旋桨731的区域,换言之,通过具备第1接受部H2和第2接受部K2,能够进一步抑制如上所述的圆筒状的显影剂凝集。即,通过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和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轴向端部不配置第1螺旋桨721和第2螺旋桨731,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和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中空部分成为局部开放的形状。由此,配置于第1螺旋桨721和第2螺旋桨731的中空内部的显影剂容易逃向轴向外侧。由此,在适当地维持第1输送部74a与第2输送部74b之间的显影剂的传送,抑制圆筒状的显影剂的凝集。<关于第11突起部728和第21突起部738的作用效果>接着,参照图10至图15说明第11突起部728和第21突起部738的作用效果。图10中(A)是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俯视图,(B)是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主视图。在图10(A)和(B)中,第2螺旋式输送器73和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分别向箭头D101和D102方向旋转。另外,图11中(A)是将图10中(A)的区域X进行了放大的图,图11中(B)是将图10中(B)的区域Y进行了放大的图。另外,图12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螺旋式输送器73Z的第21突起部738Z的配置的示意图,图13是表示所述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螺旋式输送器72Z的第11突起部728Z的配置的示意图。并且,图14和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1突起部728的形状的示意图。第11突起部728和第21突起部738具备局部地抑制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和第2螺旋式输送器73在轴向上的显影剂输送性能的功能。在图10(A)中,当第2螺旋式输送器73沿箭头D101方向旋转驱动时,显影剂主要向图11(A)的箭头D111方向输送。第2输送部74b内的显影剂中配置于第2螺旋桨731与第21突起部738之间的楔形部分(Z1)的显影剂局部地通过第2螺旋桨731向图11中(A)的箭头D112方向移动。然而,所述显影剂与第21突起部738碰撞,向箭头D113方向移动。即,通过第2螺旋桨731向轴向传递的显影剂的移动通过第21突起部738转换为周向的移动。由此,配置于第2螺旋桨731与第21突起部738之间的显影剂的轴向的输送力降低。即,在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轴向上,与第21突起部738所配置的部分对应地局部地抑制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轴向的输送性能。同样,如图10(B)和图11(B)所示,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轴向上,与第11突起部728所配置的部分对应地局部地抑制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轴向的输送性能。即,在图10(B)中,当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向箭头D102方向旋转驱动时,显影剂主要向图11(B) 的箭头D114方向输送。第1输送部74a内的显影剂中配置于第1螺旋桨721与第11突起部728之间的楔形部分(Z2)的显影剂局部地通过第1螺旋桨721向图11(B)的箭头D115方向移动。然而,所述显影剂与第11突起部728碰撞,向箭头D116方向移动。即,通过第1螺旋桨721向轴向传递的显影剂的移动通过第11突起部728转换为周向的移动。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1(A)中,第21突起部738配置于第22肋733的宽度方向(周向)的大致中央部。因此,如区域Z1所示,显影剂暂时被封入在通过第21突起部738、第22肋733和第2螺旋桨731包围三面的区域中。由此,如上所述,通过第2螺旋桨731向箭头D112方向移动的显影剂高精度地通过第21突起部738向箭头D113方向移动。此时,第22肋733抑制所述显影剂向径向内侧的移动,因此抑制显影剂向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中空内部移动。因而,所述中空部分的压力不会上升,局部地降低显影剂的输送性能。由此,在呈中空形状的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和第2螺旋式输送器73中局部地抑制输送性能时,不会在所述中空内部促进显影剂凝集成圆筒状。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配置第11突起部728和第21突起部738,局部地抑制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和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显影剂的输送性能。因此,在显影装置70的显影剂贮存部74中,即使在第1螺旋桨721和第2螺旋桨731中局部存在输送性能的差异的情况下,通过配置第11突起部728和第21突起部738,也能够缩小所述输送性能的差。此外,第11突起部728和第21突起部738配置在第12肋723和第22肋733的径向外侧的外壁部分。因此,与变更第1螺旋桨721或第2螺旋桨731的螺旋部分的间距或外径的情况相比,追加、删除第11突起部728或第21突起部738的情况下,能够将第1螺旋式输送器72或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成型模具的变更部分抑制得最小。由此,与局部改变第1螺旋桨721或第2螺旋桨731的螺旋部分的间距或外径时相比,能够抑制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和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成本,再加上,能够抑制如上所述的输送性能的差异。特别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即使在变更加工速度(线速度)的规格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第11突起部728和第21突起部738的形状变更廉价地调整显影剂的输送性能。此外,在显影装置70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如图12所示那样在第2螺旋式输送器73Z上分布第21突起部738Z,如图13所示那样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Z上分布第11突起部728Z。在第2输送部74b内输送的显影剂通过显影辊71的磁力容易受到约束。因此,第2输送部74b的轴向上的显影剂的输送性能与第1输送部74a的轴向上的显影剂的输送性能相比容易变低。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2和图13所示,通过将第1螺旋式输送器 72Z的第11突起部728Z配置得比第2螺旋式输送器73Z的第21突起部738Z多,可进一步抑制第1输送部74a内的显影剂的输送性能。因而,能够使第1输送部74a和第2输送部74b的显影剂的输送性能接近。由此,显影剂在显影剂贮存部74内稳定地进行循环移动。另外,如图14和图15所示,可根据第11突起部728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上的配置处而改变第11突起部728的形状,由此能够弥补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局部的输送性能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变更第11突起部728的轴向的长度或径向的高度。并且,如上所述,第11突起部728在轴向上从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一螺旋部分向显影剂的输送方向(图14的箭头D14、图15的箭头D15方向)延伸设置。并且,第11突起部728的所述输送方向的顶端部配置在彼此邻接的螺旋的叶片之间。因此,如图15所示,在比第11突起部728的轴向的顶端部更靠所述输送方向(图15的箭头D15)下游侧形成有规定的间隙T。由此,能够防止在显影剂劣化而显影剂的流动性降低的情况下发生的局部的输送性能的变动。换言之,如果在轴向上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螺旋的叶片与叶片之间的所有区域延伸设置第11突起部728,则在显影剂的流动性降低而显影剂的附着力增加的情况下导致显影剂附着于第11突起部728而输送能力显著下降。而通过形成如上所述的间隙T,能够抑制显影剂在螺旋的叶片上的同一位置停留过量,防止所述显影剂的附着。此外,对于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第21突起部738也可以应用与上述同样的结构。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显影装置70包括:具备一对第1壁部70B和第2壁部70C的显影外壳70A;在该一对壁部间延伸设置的显影剂贮存部74(第1输送部74a、第2输送部74b);以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壁部并从所述壁部的一方向另一方输送显影剂的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和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具备第11轴部726、第12轴部727、第1螺旋桨721、第11肋722、第12肋723以及第11连接片724。第11轴部726及第12轴部727分别与第1壁部70B及第2壁部70C相对配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壁部,成为第1螺旋式输送器72旋转时的旋转轴。另外,第1螺旋桨721具备中空内部,并在显影剂的输送方向上以螺旋状延伸设置,形成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外周缘。另外,第1螺旋桨721具备界定所述中空内部的第1内壁部721S,该第1内壁部721S包括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旋转时的周向上以指定的角度相连接的多个内壁面。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延伸设置,使第1螺旋桨721的所述输送方向上邻接地配置的螺旋部分相连接。并且,第11连接片724与第2壁部70C 相对配置,使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的所述输送方向的端部与第11轴部726相连接。在显影外壳70A内变为高温的情况下,或显影剂劣化的情况下,有时在显影剂贮存部74中输送的显影剂的流动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显影剂容易滞留在第1螺旋桨721的中空内部。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所述结构,随着第1螺旋桨721的旋转,第1螺旋桨721的第1内壁部721S向配置于中空内部的显影剂施加周期性地变动的压力。因此,在中空内部中显影剂容易粉碎。由此,能够抑制显影剂在中空内部中凝集成圆筒状。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构成第1内壁部721S的多个内壁面在所述周向上以一定的角度相连接。因此,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轴向上,能够在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内壁部设置尽量多的内壁面。由此,能够沿着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轴向抑制显影剂的凝集。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由在周向上具有宽度的板状构件形成。并且,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的与中空内部相对的内面部形成第1螺旋桨721的多个内壁面的一部分。据此,能够抑制所述多个内壁面在第1螺旋桨721的周向上的、配置有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的位置处被中断。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显影剂在中空内部凝集。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多个肋构件,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在所述周向上隔着间隔而配置。因此,第1螺旋桨721通过多个肋构件稳定地被支承。由此,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旋转保持稳定。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显影装置70中,随着第1螺旋桨721的旋转,第1螺旋桨721的第1内壁部721S对配置于中空内部的显影剂施加大小周期地变动的压力。因此,在中空内部显影剂容易被粉碎。由此,能够抑制显影剂在中空内部凝集成圆筒状。并且,能够防止在显影辊71上附着显影剂的凝集物。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即使在显影装置70中使用的显影剂是一成分显影剂,也能够抑制显影剂在显影装置70的内部凝集成圆筒状。在显影剂为由载体和调色剂构成的二成分显影剂的情况下,随着显影剂的搅拌,载体与调色剂碰撞,与一成分显影剂相比不易发显影剂的凝集。另一方面,在显影剂为一成分显影剂的情况下,难以产生如上所述的作用,显影剂容易在第1螺旋桨721的中空内部凝集成圆筒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所述结构,也通过第1螺旋桨721的第1内壁部721S有效地抑制一成分显影剂的凝集。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具备显影装置70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能够抑制显影剂在第1螺旋桨721的中空内部凝集成圆筒状。因此,能够防止显影剂的凝集物附着于显影辊71。因而,能够抑制显影剂的凝集物被提供给感光鼓31,有效地抑制发生像质缺陷。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70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1,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能够采取如下变形实施方式。(1)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显影装置70的内部作为显影剂输送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具备第1螺旋式输送器72或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显影剂输送装置应用于调色剂容器、调色剂盒、废弃调色剂输送装置等。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显影剂在第1螺旋桨721或第2螺旋桨731的中空内部凝集成圆筒状。(2)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和第2螺旋式输送器73通过轴向的两端部被支承于显影外壳70A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第1螺旋式输送器72和第2螺旋式输送器73也可以采用通过轴向的一端被支承于显影外壳70A的结构。(3)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1螺旋式输送器72的第1内壁部721S和第2螺旋式输送器73的第2内壁部731S的剖面为正八边形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第1内壁部721S和第2内壁部731S也可以是多个平面部以指定的角度相连接的结构。此时,相连部分的所有角度也可以互不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