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液晶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8311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Lcd液晶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CD液晶背光模组,贴附在LCD液晶显示面板背面,为三明治结构,第一层为透明塑料基板作为发光面,在透明塑料基板表面装设有多个ITO铟氧化锡薄膜透明电极,在ITO铟氧化锡薄膜透明电极上覆盖有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薄膜作为第二层,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薄膜上具有金属膜反光电极,其上为第三层,是透明塑料基板作为密封。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能够根据液晶显示面板要显示的画面亮度变化驱动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从而降低能耗。
【专利说明】LCD液晶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液晶背光模组,属于计算机显示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已有的液晶显示器面板光源来自位于面板背面侧边的LED或冷阴极灯管所发出的光,经导光板将光线扩散,平均的反射到液晶显示器面板的背面,此结构最大缺点是背光模块只能发出整体一致且不变的背光,致使画面的明暗对比很难完美表现,例如黑色画面会因背光太亮造成漏光导致画面朦胧,亮度高的画面因背光太亮导致模糊无法表现细腻层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背光调暗,那么暗的画面变成一片黑色,画面显示更加不清楚。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IXD液晶背光模组,能够根据液晶显示面板需要显示的画面的亮度信号灵活调整背光亮度,从而达到提高显示画质、延长背光寿命的效果。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IXD液晶背光模组,贴附在IXD液晶显示面板背面,为三明治结构,第一层为第一透明塑料基板作为发光面,在第一透明塑料基板表面装设有多个ITO铟氧化锡薄膜透明电极,在ITO铟氧化锡薄膜透明电极上覆盖有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薄膜作为第二层,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薄膜上具有金属薄膜反光电极,其上为第三层,是第二透明塑料基板作为密封。
[0006]通过上述结构构成背光模组的结构,进一步的,为了使得背光模组能根据液晶面板画面亮度实现背光亮度调整,连接结构如下:
[0007]第一透明塑料基板与第二透明塑料基板相对平行,ITO铟氧化锡透明电极纵向排列在第一透明塑料基板面向第二透明塑料基板的表面上;ITO铟氧化锡透明电极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金属膜反光电极横向排列在第二透明塑料基板面向第一透明塑料基板的表面上;金属膜反光电极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薄膜位于ITO铟氧化锡透明电极第一端与金属膜反光电极第一端区域之间;ΙΤ0铟氧化锡透明电极第一端、金属膜反光电极第一端和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薄膜电连接;ΙΤ0铟氧化锡透明电极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电线与第一驱动电路输出端电连接;金属膜反光电极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电线与第二驱动电路输出端电连接。
[0008]第一驱动电路与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接受IXD液晶显示面板的画面亮度信号输入,输出电压和电流通过ITO铟氧化锡透明电极与金属膜反光电极之间的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薄膜使发出相应亮度的光。
[0009]通过上述结构,当对每一条铟氧化锡透明电极和金属薄膜反光电极施以适当电压和电流时,这些铟氧化锡透明电极和金属薄膜反光电极交错处所夹在中间的WLED白光发光薄膜就会发光,每个交错处也就是一个WLED发光二极管组件,整体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发光模块与所搭配的液晶显示器同样尺寸,WLED发光二极管单元至少各对应IXD显示画面中的一个像素或局部显示区域。这些电极与驱动电路电连接,通过驱动电路接受显示面板画面中的亮度与对比度信号,从而提供适当的电压电流驱动各白光WLED发光二极管组件以配合画面的明暗同步发出明暗有致的背光。
[0010]上述的能够从液晶面板画面截取显示画面的亮度、对比度的驱动电路通常是液晶面板驱动芯片,可从市场上购买,诸如MTK、Trident、捷尼等公司的GM5120、GM5115、GM5126
等皆可。
[0011]进一步的,第一透明塑料基板与第二透明塑料基板之间夹缝周围以树脂作密封,使电极与WLED发光薄膜和大气环境隔离,保证产品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LCD液晶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用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组件发光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考附图1、2,本实用新型的IXD液晶背光模组利用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组件20平行安装在形状尺寸相应的LCD液晶显示面板10的背面作为背光源,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组件20是一种由两片透明塑料基板夹着发光二极管薄膜的三明治结构的组件,包括第一透明塑料基板21,其第一面是光发出面,向着IXD显示面板10背面来组合,其第二面镀上多个边到对边、纵向排列图案化的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的ITO铟氧化锡薄膜透明电极22,ITO铟氧化锡薄膜透明电极22第一端上涂布一层电致发白光的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薄膜25,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薄膜面积匹配于IXD液晶显示面板10的有效显示区域,在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薄膜25上具有导电层,第二透明塑料基板23覆盖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薄膜25涂布区域是在ITO铟氧化锡薄膜透明电极22第一端的区域,第二透明塑料基板与第一透明塑料基板的对应面镀有多个横向排列图案化的具有第一、第二两端的金属薄膜反光电极24。金属薄膜反光电极24第一端通过导电层与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薄膜25电连接。最后,第一与第二透明塑料基板之间夹缝延着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薄膜25的周围以树脂作真空密封与大气环境隔绝。
[0015]当通过对纵横交织排列的ITO铟氧化锡薄膜透明电极23以及金属薄膜电极24施加工作电压电流通过WLED有机发光二极管薄膜25时,夹在ITO铟氧化锡薄膜透明电极23以及金属薄膜电极24两电极间的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发光区域30的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薄膜25发出适当强度的白光,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组件20具有多个W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每个发光二极管单元都对应至少一个IXD液晶显示面板10所显示画面的基本显示单元。
[0016]ITO铟氧化锡薄膜透明电极第二端22a通过电线与第一驱动电路26的输出端对应输出端电连接,金属薄膜反光电极第二端24a通过电线与第二驱动电路27的输出端电连接。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组件20紧贴于所搭配的液晶显示面板10显示画面相对的背面,当液晶显示面板10显示画面时,画面上各个显示区域的亮度与对比信号分别输送到第一驱动电路26与第二驱动电路27,第一驱动电路26与第二驱动电路27根据亮度与对比信号通过第一驱动电路26的输出端经第一电线26a电连接到对应的ITO铟氧化锡薄膜透明电极第二端22a到透明电极22,通过第二驱动电路27的输出端经第二电线27a电连接的金属薄膜反光电极第二端24a到整个反光电极24施加电压电流通过各别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单元,使得随着LCD所显示画面对应的区域亮度发出同步亮度的白光。
【权利要求】
1.LCD液晶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贴附在LCD液晶显示面板背面,为三明治结构,第一层为第一透明塑料基板作为发光面,在第一透明塑料基板表面装设有多个ITO铟氧化锡薄膜透明电极,在ITO铟氧化锡薄膜透明电极上覆盖有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薄膜作为第二层,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薄膜上具有金属薄膜反光电极,其上为第三层,是第二透明塑料基板作为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XD液晶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透明塑料基板与第二透明塑料基板相对平行,ITO铟氧化锡透明电极纵向排列在第一透明塑料基板面向第二透明塑料基板的表面上;ΙΤ0铟氧化锡透明电极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金属膜反光电极横向排列在第二透明塑料基板面向第一透明塑料基板的表面上;金属膜反光电极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薄膜位于ITO铟氧化锡透明电极第一端与金属膜反光电极第一端区域之间;ΙΤ0铟氧化锡透明电极第一端、金属膜反光电极第一端和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薄膜电连接;ITO铟氧化锡透明电极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电线与第一驱动电路输出端电连接;金属膜反光电极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电线与第二驱动电路输出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CD液晶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电路与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接受LCD液晶显示面板的画面亮度信号输入,输出电压和电流通过ITO铟氧化锡透明电极与金属膜反光电极之间的WLED白光发光二极管薄膜使发出相应亮度的光。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203705771SQ201420068048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7日
【发明者】叶海燕 申请人:深圳市维展光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