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23419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液晶显示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与背光模组,液晶面板位于背光模组的上方,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及胶框,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及胶框均收容在背板形成的收容空间内,背板包括底壁和与底壁连接的侧壁,胶框设置于导光板的侧向与背板的侧壁之间,液晶面板固定至胶框上,胶框的上部相对于胶框的下部向远离液晶面板的一侧凸出而形成遮光部,遮光部沿胶框的侧边的长度方向延伸,胶框的下部与背板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遮光部凸出至位于间隙的上方并将间隙遮挡。本实用新型在胶框上形成一遮光部,可有效改善液晶显示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漏光现象,并增强液晶显示器的防尘性能。
【专利说明】液晶显示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模组与液晶显示
目.ο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产品朝着轻、薄、小型化快速发展,各种携带式电子产品几乎都以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IXD)作为显示面板,特别是在摄录放影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电视、移动终端或个人数字处理器等产品上,液晶显示器已是重要的组成组件。
[0003]液晶显示模组(Liquid Crystal Module,LCM)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成部件。如图1与图2所示,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11与背光模组12,背光模组12主要由背板121、反射板122、导光板123、光学膜片组124及胶框125组装而成,由于现阶段要求液晶显示器具有窄边框及厚度薄的特点,因此在胶框125侧边设有开口槽125a,并将位于导光板123上的光学膜片组124的侧向穿设于开口槽125a中进行定位,防止光学膜片组124相对于导光板123的位置发生偏移与错位,再将液晶面板11通过口字胶126固定至背光模组12上。其中,背板121包括底壁和侧壁。
[0004]然而,这种结构的液晶显示模组在胶框125与背板121的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内部的光学部材通过该间隙与外部相连,在点亮使用时会存在部分光线透过胶框与背板的侧壁之间的间隙进入液晶面板可视区,从而造成漏光现象。此外,随着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对液晶显示器本身的防尘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现有的液晶显示模组的胶框与背板之间存在间隙,在使用时环境中的灰尘通过该间隙容易进入液晶显示器内部,影响了液晶显示器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可有效避免漏光现象,并具有较强的防尘性能。
[0006]为达到上述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与背光模组,所述液晶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上方,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及胶框,所述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及胶框均收容在所述背板形成的收容空间内,所述背板包括底壁和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侧壁,所述胶框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侧向与所述背板的侧壁之间,所述液晶面板固定至所述胶框上,所述胶框的上部相对于所述胶框的下部向远离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凸出而形成遮光部,所述遮光部沿所述胶框的侧边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胶框的下部与所述背板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遮光部凸出至位于所述间隙的上方并将所述间隙遮挡。
[000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部由所述胶框的位于所述光学膜片组上方的部分向远离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延伸凸出而形成。
[000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部的外边缘与所述背板的侧壁的外表面在竖直方向上平齐。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板的侧壁上在与所述遮光部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一缺槽,所述遮光部伸入所述缺槽中。
[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板的侧壁上由外表面向内表面凹陷而形成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背板的侧壁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板的侧壁的内表面于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形成一凸起,所述胶框的外侧表面上在对应所述凸起的高度位置处形成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胶框的侧边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凸起伸入所述第二凹槽中使所述间隙沿所述胶框的高度方向上呈台阶状延伸。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框的侧边的长度方向上于对应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一开口槽,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侧向边缘形成有至少一耳部,所述耳部伸入所述开口槽中以对所述光学膜片组进行限位。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板,所述反射板、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及胶框均收容在所述背板形成的收容空间内,所述反射板、导光板及光学膜片组由所述背板的底壁依次向上设置。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源,所述胶框具有四个侧边,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胶框的至少一个侧边上,所述胶框设置有光源的侧边上形成有所述遮光部。
[00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
[00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胶框上形成一遮光部,可有效改善液晶显示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漏光现象,并增强液晶显示器的防尘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的液晶显不t旲组的局部结构不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液晶显不t旲组的正视不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沿IV-1V线的截面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液晶显不t旲组的结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沿IV-1V线的截面示意图。如图3与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模组300包括液晶面板31与背光模组32,液晶面板31位于背光模组32的上方。背光模组32包括背板321、反射板322、导光板323、光学膜片组324及胶框325,其中反射板322、导光板323、光学膜片组324及胶框325均收容在背板321形成的收容空间内。背板321包括底壁321a和与底壁321a连接的侧壁321b,侧壁321b垂直于底壁321a。反射板322、导光板323及光学膜片组324由背板321的底壁32la依次向上设置,即反射板322设置在背板321的底壁321a上,导光板323设置在反射板322上,而光学膜片组324设置在导光板323上。胶框325在背板321内设置于导光板323的侧向与背板321的侧壁321b之间,液晶面板31通过口字胶33固定至背光模组32的胶框325上,胶框325的侧边的长度方向上于对应光学膜片组324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一开口槽325a,该开口槽325a贯穿胶框325的内表面与外表面,光学膜片组324的侧向边缘形成有至少一耳部324a,该耳部324a伸入开口槽325a中以对光学膜片组324进行限位,使光学膜片组324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实现限位,防止光学膜片组324相对于导光板323的位置发生偏移与错位。
[0024]进一步地,胶框325的上部相对于胶框325的下部向远离液晶面板31的一侧凸出而形成遮光部325b,遮光部325b沿胶框325的侧边的长度方向延伸,胶框325的下部与背板321的侧壁321b之间形成有间隙326,遮光部325b凸出至位于该间隙326的上方并将该间隙326遮挡。在本实施例中,遮光部325b由胶框325的位于光学膜片组324上方的部分向远离液晶面板31的一侧凸出而形成,且遮光部325b的外边缘优选地与背板321的侧壁321b的外表面在竖直方向上平齐,这样即便胶框325的下部与背板321的侧壁321b之间形成有间隙326,但胶框325上部的遮光部325b会将该间隙326进行遮挡,使背光模组32内的光线不会透过该间隙326出射进入液晶面板可视区,从而避免造成漏光现象。与此同时,该遮光部325b也具有防尘功能,可以阻挡环境中的灰尘通过该间隙326进入背光模组32内部。
[0025]进一步地,背板321的侧壁321b上由外表面向内表面凹陷而形成第一凹槽321c,该第一凹槽321c位于背板321上与开口槽325a对应的高度位置处,且沿背板321的侧壁321b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凹槽321c的深度可以大于背板321的厚度,从而在背板321的侧壁321b的内表面于对应该第一凹槽321c的位置形成一凸起321d。相应的,胶框325的外侧表面上在对应凸起321d的高度位置处形成第二凹槽325c,第二凹槽325c沿胶框325的侧边的长度方向延伸,而使胶框325的外表面的横截面呈台阶状,凸起321d伸入第二凹槽325c中相互配合,使得胶框325与背板321之间的缝隙呈台阶状向外延伸。由于凸起321d的存在,使得胶框325与背板321的侧壁321b之间形成的间隙326在胶框325的高度方向上也呈台阶状延伸,由于光线具有的直线行进的特性,进一步阻挡了背光模组32内的光线沿着该间隙326行进,进一步避免了漏光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防尘效果。
[0026]进一步地,背光模组32还包括光源(图未示),胶框325具有四个侧边,该光源设置在胶框325的至少一个侧边上,胶框325设置有光源的侧边上形成有上述的遮光部325b,如此,遮光部325b便能阻挡光源的光线从胶框325的下部与背板321的侧壁321b之间的间隙326向外传播,避免光源所在的侧边出现露光现象。
[00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液晶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模组600包括液晶面板61与背光模组62,液晶面板61位于背光模组62的上方。背光模组62包括背板621、反射板622、导光板623、光学膜片组624及胶框625,其中反射板622、导光板623、光学膜片组624及胶框625均收容在背板621形成的收容空间内。背板621包括底壁621a和与底壁621a连接的侧壁621b,侧壁621b垂直于底壁621a。反射板622、导光板623及光学膜片组624由背板621的底壁621a依次向上设置,即反射板622设置在背板621的底壁621a上,导光板623设置在反射板622上,而光学膜片组624设置在导光板623上。胶框625在背板621内设置于导光板623的侧向与背板621的侧壁621b之间,液晶面板61通过口字胶63固定至背光模组62的胶框625上,胶框625的长度方向上设有至少一用于对光学膜片组624的侧向边缘上的耳部624a进行卡合限位的开口槽625a,该耳部624a伸入开口槽625a中以对光学膜片组624进行限位,使光学膜片组624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实现限位,防止光学膜片组624相对于导光板623的位置发生偏移与错位。
[0028]进一步地,胶框625的位于光学膜片组624上方的部分向远离液晶面板61的一侧凸出而形成遮光部625b,遮光部625b沿胶框625的侧边的长度方向延伸,胶框625的下部与背板621的侧壁621b之间形成有间隙626,遮光部625b凸出至位于该间隙626的上方并将该间隙626进行遮挡,且遮光部625b的外边缘优选地与背板621的侧壁621b的外表面在竖直方向上平齐,这样即便胶框625的下部与背板621的侧壁621b之间形成有间隙626,但胶框625上部的遮光部625b会将该间隙626进行遮挡,使背光模组62内的光线不会透过胶框625与背板621的侧壁621b之间的间隙626出射进入液晶面板可视区,从而避免造成漏光现象。与此同时,该遮光部625b也具有防尘功能,可以阻挡环境中的灰尘通过该间隙626进入背光模组62内部。
[0029]进一步地,当背板621的高度大于胶框625的高度时,为了在胶框625的上部设置遮光部625b,相应的,背板621的侧壁621b上在与遮光部625b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缺槽621c,遮光部625b伸入缺槽621c中而遮挡于间隙626的上方,对胶框625与背板621的侧壁621b之间的间隙626进行遮挡,使背光模组62内的光线不可由该间隙626出射。
[0030]进一步地,背光模组62还包括光源(图未示),胶框625具有四个侧边,该光源设置在胶框625的至少一个侧边上,胶框625设置有光源的侧边上形成有上述的遮光部625b,如此遮光部625b便能阻挡光源的光线从胶框625的下部与背板621的侧壁621b之间的间隙626向外传播,避免光源所在的侧边出现露光现象。
[003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关于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其它结构,可以参见现有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003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模组中,胶框的上部相对于胶框的下部向远离液晶面板的一侧凸出设有遮光部,通过该遮光部将胶框与背板的侧壁之间的间隙进行遮挡,可有效改善液晶显示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漏光现象,同时也增加了液晶显示器的防尘性能。
[00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与背光模组,所述液晶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上方,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及胶框,所述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及胶框均收容在所述背板形成的收容空间内,所述背板包括底壁和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侧壁,所述胶框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侧向与所述背板的侧壁之间,所述胶框具有上部与下部,胶框的上部为胶框位于所述光学膜片组上方的部分,胶框的下部为胶框位于所述光学膜片组下方的部分,所述液晶面板固定至所述胶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的上部相对于所述胶框的下部向远离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凸出而形成遮光部,同时所述遮光部沿所述胶框的侧边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胶框的下部与所述背板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遮光部凸出至位于所述间隙的上方并将所述间隙遮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的外边缘与所述背板的侧壁的外表面在竖直方向上平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侧壁上在与所述遮光部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一缺槽,所述遮光部伸入所述缺槽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侧壁上由外表面向内表面凹陷而形成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背板的侧壁的长度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侧壁的内表面于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形成一凸起,所述胶框的外侧表面上在对应所述凸起的高度位置处形成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胶框的侧边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凸起伸入所述第二凹槽中使所述间隙沿所述胶框的高度方向上呈台阶状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的侧边的长度方向上于对应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一开口槽,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侧向边缘形成有至少一耳部,所述耳部伸入所述开口槽中以对所述光学膜片组进行限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板,所述反射板、导光板、光学膜片组及胶框均收容在所述背板形成的收容空间内,所述反射板、导光板及光学膜片组由所述背板的底壁依次向上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源,所述胶框具有四个侧边,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胶框的至少一个侧边上,所述胶框设置有光源的侧边上形成有所述遮光部。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
【文档编号】G02F1/13GK204215115SQ201420652696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4日
【发明者】肖士元, 李彬 申请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