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2138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具有这些机器的多个功能的多功能机。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具有强制消耗显影剂的强制消耗模式的构造。



背景技术:

通常,在电子照相型图像形成装置中,当形成具有低图像比率(打印比率)的图像的比例大时,从显影设备中的显影套筒转印到感光鼓上的调色剂的比例变小。在这种状态下,当显影设备长时间被连续地驱动时,产生调色剂劣化,因此容易发生图像缺陷,例如,调色剂飞散或起雾。由于这个原因,传统上执行了调色剂被显影设备强制消耗的操作。

例如,在作为每次图像形成所使用的显影剂的量的指数的值小于设置的基准显影剂量的情况下,计算该值与设置的基准显影剂量之间的差值,并且,当通过对计算出的差值进行累计而获得的累计值达到预定值时,执行调色剂的强制消耗。已经提出了这种发明(日本特开2006-23327号公报)。在日本特开2006-23327号公报中描述的发明的情况下,基准显影剂量被固定为5%的打印比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在日本特开2006-23327号公报中描述的发明中,在基准显影剂量被固定的情况下,存在调色剂的强制消耗的执行在某些条件下不依据调色剂劣化的程度的可能性。例如,紧接在安装新的显影设备之后或者在大量输出具有高打印比率的图像之后,显影设备中的调色剂的劣化不会进行。在引用文献1(日本特开2006-23327号公报)的发明的情况下,即使在没有进行这种劣化的显影剂占据大部分显影剂的状态下,当连续地形成具有低打印比率的图像时,执行强制的调色剂消耗。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调色剂劣化的程度不进展,但是强制的调色剂排出超过必要地被执行,并且不是优选的。

考虑到这些情况,已经完成了本发明以实现这样的构造:即使紧接在安装新的显影设备之后或在大量输出具有高打印比率的图像之后,也能够根据调色剂劣化适当地进行调色剂的强制消耗。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承载构件;显影设备,其被构造为用调色剂对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控制器,其能够在强制消耗模式下执行操作,在强制消耗模式中通过所述显影设备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调色剂在没有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情况下被消耗,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被构造为计算依据每预定单位图像形成所消耗的调色剂量的消耗量与为所述预定单位图像形成所设置的基准值之间的差值的差值计算部、被构造为对该差值进行累计以获取累计值的累计部、以及被构造为当该累计值大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执行部,并且其中,在关于每预定张数、或所述显影设备的每预定驱动时间的平均调色剂消耗量的信息小于与预定的基准调色剂消耗量相对应的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基准值设置为第一基准值,在关于所述平均调色剂消耗量的信息不小于所述预定的基准调色剂消耗量的情况下,将所述基准值设置为低于第一基准值的第二基准值。

根据本发明,即使紧接在安装新的显影设备之后或在大量输出具有高打印比率的图像之后,也可以根据调色剂劣化适当地进行调色剂的强制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站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系统构造的框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显影设备的示意性横截面结构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显影设备的示意性纵截面结构图。

图6是配设在第一实施例的显影设备中的温度传感器的控制框图。

图7是示出在各个打印比率下相对于图像形成张数的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的图。

图8是示出在各打印比率下相对于图像形成张数的BET值的图。

图9是示出在各打印比率下相对于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的BET值的图。

图10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控制框图。

图11包括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长期平均打印比率的计算方法的三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2是用于判断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执行适当性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4是用于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实施例1的图。

图15是示出实施例1和比较例1中的相对于图像形成张数的BET值的图。

图16是用于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实施例2的图。

图17是示出实施例2和比较例2中的相对于图像形成张数的BET值的图。

图18是用于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实施例3的图。

图19是示出实施例3和比较例3中的相对于图像形成张数的BET值的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控制框图。

图2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2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实施例4和比较例4、5中的相对于图像形成张数的BET值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将参照图1至13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首先,将参照图1至图3描述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结构。

[图像形成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设置有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101(101Y,101M,101C和101K)的四个图像形成站Y,M,C和K。在各图像形成站上,配设中间转印设备120。中间转印设备120被构造成使得作为中间转印构件的中间转印带121由辊122、123和124张设并且在箭头所示的方向上运动。

在感光鼓101的周围,配设一次充电设备102(102Y,102M,102C和102K)、显影设备104(104Y,104M,104C和104K)、清洁器109(109Y,109M,109C和109K)等。将参照图1和图2描述在感光鼓的周围处的构造和图像形成操作。用于各种颜色的感光鼓周围的构造彼此类似,因此在不需要特别区分这些构造的情况下,将从描述中省略表示用于各种颜色的图像形成站的构造的后缀。

感光鼓101在箭头方向上被旋转驱动。感光鼓101的表面由非控制充电型(电晕型)的一次充电设备102均匀地充电。感光鼓1的带电表面通过作为曝光设备的激光发射设备103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由此形成的静电潜像由显影设备104用调色剂进行可视化,使得在感光鼓10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在各图像形成站,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调色剂图像。

在各图像形成站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利用一次转印刮刀105(105Y,105M,105C和105K)通过转印偏压被转印并叠加在聚酰亚胺树脂的中间转印带121上。通过与辊124相对设置的作为二次转印部件的二次转印辊125,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21上的四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例如,诸如片材或OHP片材的片材料)P上。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21的表面上而未被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由中间转印带清洁器114b去除。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由包括定影辊131和132的定影设备130加压和加热,使得对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此外,在一次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01上的一次转印残留调色剂通过清洁器109去除,此外,通过预曝光灯10擦除(消除)感光鼓101上的电势,并且对感光鼓101再次进行图像形成。此外,在显影设备4中,作为显影设备4中的显影剂的温度检测部件,配设温度传感器104T。

接下来,将参照图3描述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处理单元的系统构造。在图3中,通过外部输入接口(I/F)200,根据需要从诸如原稿扫描仪或计算机(信息处理设备)等的未示出的外部设备输入作为RGB图像数据的彩色图像数据。201是LOG转换部,并且基于存储在ROM 210中的数据等构成(准备)的查找表(LUT),将输入的RGB图像数据的亮度数据转换为CMY浓度数据(CMY图像数据)。202是掩蔽UCR部,并且从CMY图像数据提取黑色(K)分量数据,并且对CMYK图像数据进行矩阵运算,以校正记录着色剂的颜色阴影。203是查找表部(LUT部),并且通过使用伽马(γ)查找表对各个颜色的输入CMYK图像数据进行浓度校正,以使图像数据与打印机部的理想灰度特性一致。顺便提及,基于在RAM 211上展开的数据来准备γ查找表,并且由CPU 206设置该表的内容。204是脉冲宽度调制部,并且输出具有与从LUT部203输入的图像数据(图像信号)对应的脉冲宽度的脉冲信号。基于该脉冲信号,激光驱动器205驱动激光发射元件103以用激光照射感光鼓101的表面,使得在感光鼓101上形成静电潜像。

视频信号计数部207将输入到LUT部203中的图像数据的整屏图像(相对于本实施例中的600dpi)的各个像素的级别(0到255级)相加起来。图像数据的累计值被称为视频计数值。在输出图像的所有像素都处于255级的情况下,该视频计数值的最大值为1023。顺便提及,当对电路的构造有限制时,通过使用激光信号计数部208代替视频信号计数部207,类似地计算来自激光驱动器205的图像信号,使得可以获得视频计数值。

[显影设备]

接下来,将使用图4至图6更具体地描述本实施例中的显影设备104。本实施例中的显影设备104包括显影容器20,在该显影容器20中存储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显影设备104在显影容器20中还包括作为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套筒24和用于调节由承载在显影套筒24上的显影剂形成的磁刷链的修整构件25。

显影容器20的内部由分隔壁23水平地分成显影室21a和搅拌室21b。分隔壁23在垂直于图4的纸面的方向上延伸。显影剂存储在显影室21a和搅拌室21b中。在显影室21a和搅拌室21b中分别设置第一给送螺杆22a和第二给送螺杆22b,第一给送螺杆22a和第二给送螺杆22b是作为显影剂搅拌和给送部件的给送构件。如图5所示,第一给送螺杆22a设置在显影室21a的底部,大致平行于显影套筒24的轴向方向。它通过旋转在平行于显影套筒24的轴线的一个方向上传送显影室21a中的显影剂。第二给送螺杆22b设置在搅拌室21b的底部,大致平行于第一给送螺杆22a。它在与第一给送螺杆22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传送搅拌室21b中的显影剂。

因此,通过第一给送螺杆22a和第二给送螺杆22b的旋转给送显影剂,通过存在于分隔壁23的两端的开口26和27(即,连通部)在显影室21a和搅拌构件21b之间循环显影剂(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显影室21a和搅拌室21b水平地设置。然而,本发明也可适用于显影室21a和搅拌室21b垂直设置的显影设备和其它类型的显影设备。

显影容器20在对应于显影容器20与感光鼓101相对的显影区域A的位置处配设有开口。在该开口处,显影套筒24以部分地朝向感光鼓101露出的方式可旋转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显影套筒24的直径为20mm,感光鼓101的直径为80mm,显影套筒24与感光鼓101之间的最近区域中的距离为约400μm。通过该构造,可以在使给送到显影区域A的显影剂与感光鼓101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显影。顺便提及,显影套筒24由诸如铝和不锈钢的非磁性材料形成,并且,在显影套筒24内部不旋转地设置作为磁场产生部件的磁辊24m。

在上述构造中,显影套筒24在箭头所示的方向(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以通过利用修整构件25切割磁刷链来承载其层厚被调节的双组分显影剂。然后,显影套筒24将层厚被调节的显影剂传送到显影套筒24与感光鼓101相对的显影区域A,并且将显影剂供给到形成在感光鼓101上的静电潜像,从而对潜像进行显影。此时,为了提高显影效率,即,赋予给潜像的调色剂的速率,将偏置或叠加有AC电压的DC电压形式的显影偏压从电源施加到显影套筒24。在本实施例中,显影偏压是-500V的直流电压、和峰间电压Vpp为1800V且频率f为12KHz的交流电压的组合。然而,DC电压值和AC电压波形不限于上述那些。

顺便提及,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上述DC电压值与激光发射元件103的曝光部分电势(即,实心部分电势)之间的电势差,使得在实心图像形成期间感光鼓101上的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量为0.7mg/cm2。这里,实心图像是在图像可形成区域中在感光鼓101的整个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并且指的是图像比率(打印比率)为100%的情况。此外,在双组分磁刷显影方法中,通常,施加AC电压提高了显影效率,因此图像具有高质量,但另一方面,容易出现雾。由于这个原因,通过提供施加到显影套筒24的DC电压和感光鼓101的带电电势(即,白色背景部分电势)之间的电势差,防止雾。

修整构件(链切割)(调节刮刀)25由在显影套筒24的纵向轴线方向上延伸的由铝板等形成的非磁性构件构成。修整构件25关于显影套筒旋转方向设置在感光鼓1的上游。显影剂的调色剂和载体都通过修整构件25的端部与显影套筒24之间的间隙,并被送入显影区域A。

顺便提及,通过调整修整构件25与显影套筒24之间的间隙,调节承载在显影套筒24上的显影剂的磁刷链的修整量,使得对被送入显影区域A中的显影剂的量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修整构件25将显影套筒24上的显影剂的每单位面积的涂布量调节为30mg/cm2。修整构件25与显影套筒24之间的间隙被设置为200至1000μm(优选地,300至700μm)的范围内的值。在本实施例中,该间隙被设置为500μm。

此外,在显影区域A中,显影设备104的显影套筒24以圆周速度比在与感光鼓101的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运动,使得显影套筒24以感光鼓101的圆周速度的1.75倍的圆周速度移动。关于圆周速度比,可以设置任何值,只要该设置值在1.3至2.0(优选地,0.5至2.0)的范围内即可。圆周(移动)速度比越大,显影效率越高。然而,当比率过大时,出现诸如调色剂飞散和显影剂劣化的问题。因此,希望将该比率设置在上述范围内。

此外,在显影容器20中的开口(连通部)26处,作为显影剂的温度检测部件,设置温度传感器104T。温度传感器104T设置在显影设备4中的显影剂中,并且直接检测显影剂的温度。为了提高检测精度,温度传感器104T在显影容器20中的设置位置可能期望地是传感器表面埋入显影剂中的位置。然而,关于温度传感器104T的设置位置,其不限于此。虽然精度稍微降低,但是也可以采用使用配设在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中的温度传感器来检测显影设备中的温度的构造。

这里,将参照图6更具体地描述温度传感器104T。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温度传感器104T,使用温度/湿度传感器(由Sensirion Co.,Ltd.制造的“SHT1X系列”)。温度传感器104T包括作为湿度检测设备的静电容量聚合物的感测元件1001,并且包括作为温度检测设备的带隙温度传感器1002。温度传感器104T是具有这样的规格的CMOS设备,其中感测元件1001和带隙温度传感器1002的输出通过14位A/D转换器1003耦合,并且通过数字接口1004进行串行输出。

作为温度检测设备的带隙温度传感器使用相对于温度线性地改变电阻值的热敏电阻,并根据该电阻值计算温度。此外,作为湿度检测设备的感测元件1001是插入聚合物作为电介质构件的电容器。感测元件1001通过利用这样的性质将静电容量转换为湿度来检测湿度:被聚合物吸附的水的含量根据湿度而变化,结果,电容器的静电容量相对于湿度线性地变化。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温度传感器104T可以既检测温度又检测湿度。然而,实际上,仅利用温度的检测结果,从而使用仅能够检测温度的其他传感器也可能就足够了。

[显影剂的供给]

将参照图4和图5描述本实施例中的显影剂的供给方法。在显影设备104的上部配设作为用于根据显影剂的消耗量向显影设备104供给调色剂的供给部件的调色剂供给设备30。调色剂供给设备30包括容纳用于供给的混合有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的料斗31。料斗31在其下部包括螺旋形状的供给构件,即,供给螺杆32,并且,供给螺杆32的一端延伸到设置在显影设备104的后端部的显影剂供给口30A的位置。

与图像形成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相对应的量的调色剂从料斗31经过显影剂供给口30A,并且通过供给螺杆32的旋转力和显影剂的重力被供给到显影设备104。从料斗31供给到显影设备104中的用于供给的显影剂的量大致由供给螺杆32的旋转数(旋转频率)确定。该旋转数由作为控制部件的CPU 206(图3)基于图像数据的视频计数值和图2所示的(调色剂)含量(浓度)传感器11的检测结果确定。中央传感器11检测通过对形成在感光鼓101上的基准潜像进行显影而获得的块图像(られたパッチ画像)(基准调色剂图像)的浓度。

这里,将更具体地描述在显影容器20中存储的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调色剂主要包含粘结剂树脂和着色剂。如果需要,向调色剂外添包含其他添加剂的着色树脂的颗粒以及具有外部添加剂的着色颗粒(例如,脉络硅(コロイダルシリカ)的微颗粒)。调色剂是负带电性聚酯类树脂,期望体积平均粒径为不小于4μm且不大于10μm,优选地不大于8μm。

关于用于载体的材料,可优选使用其表面被氧化或尚未被氧化的如铁、镍、钴、锰、铬、稀土金属的金属,这些金属的合金及氧化铁的颗粒。生产这些磁性颗粒的方法不受特别的限制。载体的重均粒径可以在20μm至60μm(优选地,30μm至50μm)的范围内。载体的电阻率可以不小于107欧姆·厘米,优选不小于108欧姆·厘米。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电阻率为108欧姆·厘米的载体。

顺便提及,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通过使用以下设备和方法测量。作为测量设备,使用鞘流电阻型粒径分布测量设备(由Sysmex Corp.制造(シスメックス社製)的“SD-2000”)。测量方法如下。向100至150ml的作为使用试剂级氯化钠制备的1%NaCl水溶液的电解溶液中加入0.1ml的表面活性剂(优选地,烷基苯磺酸盐)作为分散剂,并向该混合物中加入0.5至50mg的测量样品。将其中悬浮有样品的电解液在超声分散设备中分散约1至3分钟。然后,使用装有100μm孔的上述测量设备(“SD-2000”)测量其尺寸在2至40μm范围内的样品的粒径分布,并且获得体积平均分布。然后,从由此获得的体积平均分布获得体积平均粒径。

此外,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载体的电阻率通过使用具有4cm2的测量电极面积和0.4cm的两个电极之间的间隙的夹层型单元来测量。在对一个电极施加1kg的重量(负载)的同时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压E(V/cm),以从流过电路的电流的量获得载流子的电阻率。

[强制消耗模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7至图13描述本实施例中的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首先,在本实施例中,在满足稍后描述的条件的情况下,例如,在连续地形成具有低图像比率(打印比率)的图像的情况下,可在图像形成中断之后或在图像形成作业结束的后旋转期间执行调色剂被强制消耗的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也就是说,在连续低占空比图像的情况下,从显影容器20的内部转印到感光鼓101上的调色剂的比例变小。由于这个原因,显影容器20中的调色剂在长时间内经受第一给送螺杆22a和第二给送螺杆22b的搅拌并在通过修整构件25时经受摩擦。结果,上述用于调色剂的外部添加剂脱离调色剂或掩埋在调色剂表面中,使得调色剂的流动性或带电性降低,因此图像质量劣化。这里,重点是调色剂劣化与调色剂连续地停留在显影设备中的时间成正比,并且缩短该停留时间使得调色剂劣化抑制。因此,一般来说,这样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其中,在中断图像形成(提供停机时间)之后,或者,在后旋转期间,显影设备104中的劣化调色剂被用于非图像区域中的显影,并被强制排出(消耗)。

在这种情况下,集中关注依据打印比率的调色剂劣化的进展中的差异,并且,由调色剂排出操作引起的停机时间和调色剂排出频率,根据打印比率而改变。顺便提及,打印比率是在最大图像形成区域中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面积,并且,例如,实心黑色图像为100%,实心白色图像为0%。

接下来,将使用图7描述当在多张片材上形成具有不同打印比率的图像的情况下,调色剂在显影设备中的停留时间如何变化以及调色剂劣化如何进行。图7示出在实施具有不同打印比率的图像的多张片材的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显影设备中的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与图像形成张数之间的关系。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示出调色剂(图像)基于张数平均停留在显影设备中的片材的数量。

在图7中,实线示出在进行具有0%的打印比率的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的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在打印比率为0%时,不消耗调色剂,因此,在图像形成张数方面,显影设备中的所有调色剂(颗粒)在每次增加一张片材时以对应于一张的量留在显影设备中。在图7中,小点线(虚线)示出在进行具有1%的打印比率的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的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与打印比率为0%的情况相比,与1%的打印比率相对应地消耗调色剂,因此将对应于1%的打印比率的量的调色剂替换为供给调色剂,即,新(新的)调色剂。结果是,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随着耐久性张数(图像形成张数)中增加一张,就以与用新调色剂的更换对应的量从一张增加不满一张,从而当图像形成张数增加时,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具有饱和的趋势。

在图7中,另一条点线(虚线)示出在进行具有2%的打印比率的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的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可以理解,与2%的打印比率相对应地(即,在1%的打印比率的情况下的量的2倍)进行用新的调色剂的替换,因此,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的增加率进一步减少,从而,可以理解,饱和的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变低。此外,类似地,在进行具有5%的打印比率的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如点划线所示,可以理解,增加率进一步降低,并且,饱和的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进一步变低。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的饱和值与平均打印比率成反比例关系,使得在本实施例中的条件下,对于1%的打印比率,饱和值为约7200张,对于2%的打印比率,饱和值为约3600张,并且,对于5%的打印比率,饱和值为约1450张。

接下来,将描述上述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和调色剂劣化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上所述,当调色剂在显影设备中经受长期搅拌和滑动而劣化时,发生包含在调色剂颗粒中的外部添加剂的剥离和掩埋,从而产生调色剂的流动性和带电性的变化。这种外部添加剂的状态变化可以使用BET值来定量地掌握。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由Quantachrome Instruments Japan G.K.制造的QUADRASORB SI(カンタクローム社製クワドラソーブSI)进行调色剂的BET值测量。用作外部添加剂在调色剂表面上的沉积状态的变化的调色剂的BET值示出外部添加剂在调色剂表面上的沉积量,并且,随着存在于调色剂表面上的外部添加剂的量的减少,调色剂BET值变小。也就是说,将BET值大的外部添加剂外添到调色剂基材的表面,由此,作为调色剂的BET值的BET值也变大,但是,由于外部添加剂掩埋在调色剂树脂材料中以及外部添加剂从调色剂表面释放,所以调色剂BET值变小。在调色剂表面上没有外部添加剂的情况下,调色剂的BET值等于调色剂基材的BET值。

接下来,当在30℃环境条件下以0%、1%和2%的打印比率进行图像形成时,以1000张片材的间隔对显影剂进行抽样,并且,检查作为调色剂劣化的指数的BET值和图像形成张数之间的关系以及BET值和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之间的关系。其结果在图8和图9中示出。首先,根据图8,可以掌握BET值随着图像形成而减小的状态,并且,可以理解,当形成较低的打印比率图像时,BET值随图像形成的变化较大。顺便提及,在1.6m2/g附近的BET值的趋平表明几乎没有调色剂,并且,BET值变为与上述调色剂基材的BET值对应的值。图9是在将图8的横坐标转换成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的情况下的曲线图。从图9可以理解,不论图像打印比率为0%、1%和2%,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和BET值都彼此相关联,即,可以通过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唯一地掌握调色剂劣化度(本实施例中的BET值)。

顺便提及,在本实施例中,当作为调色剂劣化的BET值为2.0m2/g以下时,显著地出现调色剂飞散、起雾和粒状感。也就是说,如图9所示,可以理解,当BET值为2.0m2/g时的4000张的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是产生上述问题的阈值。例如,当打印比率为2%时,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的饱和张数为3600张,因此,即使当使用相同的打印比率图像进行长期图像形成时,也不发生上述问题。另一方面,在打印比率为1%的情况下,在超过6000张的图像形成张数的附近产生图像缺陷。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如果图像的打印比率为2%以上,则即使当调色剂由于图像形成而劣化时,调色剂也不会达到雾和粒状感显著的这样的程度。如上所述,在进行具有低打印比率的图像形成的情况下,调色剂长时间停留在显影设备中,从而产生调色剂劣化,因此,可以理解,可以只需要执行调色剂排出控制,使得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不小于预定的张数即可。

这里,重点是,尽管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依据图像打印比率,但是,即使在连续地形成低打印比率图像时,与调色剂劣化成正比的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也需要数千张至10000张程度的图像形成。具体地,在进行具有1%的打印比率的图像形成的情况下,需要大约6000张的图像形成张数,直到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达到4000张为止。与此对照,即使当进行具有1%打印比率图像的图像形成时,直到图像形成张数达到6000张也不会产生图像缺陷。

在如日本特开2006-23327号公报中所述的传统的强制调色剂排出控制的情况下,已经考虑了这一点。当根据日本特开2006-23327号公报中描述的控制进行控制时,即使在具有相同打印比率的图像形成达到寿命结束的情况下,也使用调色剂劣化程度不超过假定水平的值作为基准显影剂量来执行强制调色剂排出。也就是说,在根据日本特开2006-23327号公报中描述的控制具有小于2%的打印比率的图像形成的情况下,不论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如何都执行强制调色剂排出,因此,在一些情况下调色剂以不小于所需量的量被消耗。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下所述,执行强制调色剂排出控制(强制消耗模式)。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作为控制部件的CPU 206能够执行调色剂被显影设备强制消耗的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为了此目的,CPU 206具有作为差值计算部件、累计部件和执行部件的功能。差值计算部件计算依据各预定单位图像形成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的消耗量(视频计数值V)和相对于该预定单位设置的基准值(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之间的差值(Vt-V)。累计部件通过对由差值计算部件计算出的上述差值(Vt-V)进行累计来获取累计值(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此外,执行部件在该累计值大于预定阈值(执行阈值A)的情况下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

这里,将描述设置调色剂劣化阈值作为用于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并且相对于预定单位的图像形成而设置的基准值。顺便提及,图像形成的预定单位是设置用于进行图像形成的单位,例如,单张A4尺寸的记录材料。预定单位不限于这里的尺寸和张数,而且,还可以是诸如A3或B5等的任何尺寸,并且,还可以依据在图像形成设备中主要使用的尺寸或状态(例如1/2张或多张)被适当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一张A4尺寸的记录材料作为(图像形成的)预定单位。

如上所述,在转印到感光鼓上的调色剂的比例小并且向显影容器20中供给的调色剂的量少的情况下,即,在打印比率低的情况下,调色剂劣化已经消失。作为指示当打印比率低到什么程度时产生由于调色剂劣化而引起的图像质量降低的值(上述基准值),在本实施例中设置“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基于关于每预定张数、或显影设备的每预定驱动时间的平均调色剂消耗量的信息(关于每预定张数(如下所述,本实施例中为5000张)所消耗的调色剂的平均移动量的信息),以多个级别设置上述基准值。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该平均调色剂消耗量的信息是通过与预定张数(本实施例中为5000张)相对应地、对用于各图像形成操作的视频计数值进行求平均而计算出的平均打印比率(平均图像比率),并且,在下文中,这被称为长期平均打印比率。在该长期平均打印比率小于与预定基准调色剂消耗量相对应的值的情况下,CPU 206将上述基准值设置为第一基准值,并且,在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不小于与预定基准调色剂消耗量相对应的值的情况下,将上述基准值设置为小于第一基准值的第二基准值。对应于预定基准调色剂消耗量的该值是本实施例中的打印比率(图像比率),并且,是使得即使当在以相同打印比率的图像形成进行到显影设备的寿命结束时调色剂劣化程度也落在假设水平(对输出图像没有影响的水平)的值。在本实施例中,将对应于预定基准调色剂消耗量的值设置为2%的打印比率。也就是说,如上所述,如果图像具有不小于2%的打印比率,则即使当调色剂由于图像形成而劣化时,调色剂也不会达到雾和其粒状感显著的水平,因此,对应于预定基准调色剂消耗量的值被设置为2%的打印比率。

顺便提及,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使用每打印一张的视频计数值来计算它,但是可以使用以下替代视频计数值。例如,不是每打印一张的、而是显影套筒的每预定旋转时间(显影设备的每预定驱动时间)的平均调色剂消耗量。类似地,由视频计数值计算该调色剂消耗量。也就是说,如果通过使用这样的定义,显影套筒的每打印一张的旋转数(旋转频率)相同,则控制没有特别的变化。另一方面,在打印操作之间随着显影套筒的旋转进行中断控制等的情况下或类似情况下,随着显影套筒的旋转的调色剂劣化相应地产生,因此,优选的是,上述值被控制为每显影套筒旋转时间的消耗量。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视频计数来计算调色剂消耗量,但是,例如,控制和检测供给调色剂量,并且,还可以将其用作调色剂消耗量。作为供给调色剂量检测部件,使用已知的供给螺杆的旋转数等,从而可以计算调色剂消耗量。

这里,本实施例中的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控制的特征在于,基准值(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根据长期平均打印比率而改变,而不是固定值。如上所述,调色剂劣化程度与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成正比地进行,此外,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的饱和值与打印比率成反比关系,如图7所示。这里,重点是,由于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趋向于通过大约几千张的图像形成张数(长期张数)而饱和,所以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在一定程度上与长期张数上的平均打印比率值相关联。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作为5000张的打印比率的平均值的长期平均打印比率来预测与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成正比的调色剂劣化程度,并且,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值与调色剂劣化的程度相对应地改变。更具体地,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的饱和值是通过将显影设备中的显影剂量中的预定总调色剂量除以与作为预定基准调色剂消耗量的2%的预定打印比率对应的调色剂量而获得的值。在本实施例中,总调色剂量为32g,其为400g显影剂的8%,并且,与2%的打印比率相对应的调色剂量为0.0088g。由于这个原因,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的饱和张数为约3600张。

如图7所示,在2%的预定打印比率下的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的饱和所需的图像形成张数(约11000张)大于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的饱和值(3600张)(为该饱和值的约3倍)。由于这个原因,将长期平均打印比率的预定张数优选地设置为比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的饱和值高的值。也就是说,可以将预定张数优选地设置为大于3600张的饱和张数的值。这里,在使长期平均打印比率的张数小于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的3600张的饱和张数的情况下,该张数作为用于预测(估计)调色剂劣化的程度的张数过小,使得存在超过必要地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如上所述,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趋向于通过大约几千张的图像形成张数(长期张数)而饱和,因此,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在一定程度上与长期张数上的平均打印比率值相关联。由于这个原因,在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饱和之前由该张数计算长期平均打印比率的情况下,存在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与长期平均打印比率(平均打印比率值)的关联性不成立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存在不能适当地预测调色剂劣化程度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使长期平均打印比率的预定张数过大的情况下,存在这种可能性,即使在形成了本来必须改变基准值(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的“占空比低且图像形成张数大的状态”时,该基准值也不变。例如,在以1%的打印比率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在约6000张时产生图像缺陷。由于这个原因,在本实施例中,长期平均打印比率的预定张数小于6000张。总之,可将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下的预定张数优选地设置为不小于3600张且小于6000张。在本实施例中,预定张数被设置为5000张。

这里,将使用图11描述长期平均打印比率的计算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的(a)所示,每一张图像形成的视频计数值被存储为5000张作为V1到V5000。即,存储关于每预定张数(本实施例中为5000张)所消耗的调色剂量的平均移动值的信息。然后,对5000张的视频计数值的累计值进行求平均,从而从100%的打印比率=视频计数512来计算长期平均打印比率。此外,在随后的图像形成期间,删除第一张的视频计数值V1,存储包括直到第5001张的视频计数值5001的视频计数值的5000张的视频计数并对其平均,从而计算长期平均打印比率。

顺便提及,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存储对应于5000张的视频计数值,因此需要5000个存储容量。由于这个原因,如图11的(b)所示,对每100张的视频计数值进行累计、求平均并存储,因此,也可以以近似的方式一起计算100张的视频计数值。在本发明中,这样计算的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也是关于每预定张数(本实施例中为5000张)所消耗的调色剂量的平均移动值的信息。也就是说,从第一张到第100张的视频计数值被顺序地累计并且被存储为累计视频计数值V1,并且,类似地,从第101张到第200张的视频计数值被顺序地累计并且被存储为累计视频计数值V2。存储对应于100张×50份的视频计数值V1至V50,并且对视频计数值V1至V50中的各个进行累计并求平均,从而计算平均视频计数,并且,可以每隔100张获取长期平均打印比率。在随后的100张图像形成期间,在删除V1的同时对从第5001张到第5100张的视频计数值顺序地累计并将其存储为累计视频计数V51,从而可以从V2到V51获得长期平均打印比率。关于调色剂劣化程度的进展,在一般的显影剂容量和所使用的调色剂量中,在100张的图像形成张数内的变化量很小。由于这个原因,即使在以100张纸间隔进行计算时,影响程度也小,因此,在以小存储容量进行计算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选择上述方法。

更简单地,如图11的(c)所示,对从第一张到第5000张的视频计数值顺序地进行累计并求平均,从而计算平均视频计数值并计算长期平均打印比率。在随后的图像形成期间,将第5001张的视频计数值与第一张至第5000张的累计视频计数值相加,然后,从得到的视频计数值减去直到第5000张的平均视频计数值,并且对这样计算的值进行求平均,从而计算平均视频计数值和长期平均打印比率。在本发明中,这样计算的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也是关于每预定张数(本实施例中为5000张)所消耗的调色剂量的平均移动值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行如上所述的控制,如图10所示,设置视频信号计数部207、存储器212、CPU 206和图像形成部209。通过提取图3的控制框图的一部分来简化图10的控制框图。视频信号计数部207获取上述的视频计数值。CPU 206进行上述的各种计算,例如,对视频信号计数部207获取的视频计数值的累计等。在存储器212中,存储视频信号计数部207获取的视频计数值和CPU 206的计算结果等。此外,CPU 206根据下面描述的图12的流程从由视频信号计数部207获取的视频计数值和存储在存储器212中的信息中判断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适当性。然后,CPU 206使图像形成部209根据稍后描述的图13的流程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图像形成部209驱动控制上述各个图像形成站的各个组成元件。

[判断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适当性]

接下来,将参照图12描述判断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适当性的细节。作为前提条件,针对各个颜色的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概念相同。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从下面的流程图等中的描述省略颜色,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各个颜色进行共同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容易理解的示例,考虑如下情况,其中,在A4尺寸的片材上连续地形成这样的图像,对于Y、M、C和K的颜色,每(一)张的打印比率对于Y为5%,对于M为5%,对于C为5%和对于K为1.5%(在下文中,该图像被称为“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

首先,当开始图像形成时,图3和图10所示的视频信号计数部207每打印一张就计算各颜色的视频计数值V(Y)、V(M)、V(C)和V(K)。即,计算上述消耗量(步骤S1)。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特定颜色的A4尺寸片材的一个表面(侧面)上的全部(整个)表面实心图像(具有100%的打印比率的图像)的视频计数(值)为512。“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的视频计数是V(Y)=26、V(M)=26、V(C)=26且V(K)=8。这里,当计算各视频计数时,数字的小数部分被四舍五入为最接近的整数。

接下来,进行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基准值)的设置。这里所提及的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是指与为了防止由于调色剂劣化而导致的图像质量劣化的产生所需的最小调色剂消耗量对应的视频计数值。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根据长期平均打印比率(关于平均调色剂消耗量的信息)而改变。具体地,与5000张相对应地对用于各个图像形成操作的视频计数值进行求平均,从而计算长期平均打印比率(S2)。

然后,判断该长期平均打印比率是否小于2%的预定打印比率(长期平均打印比率<2%)(S3)。在长期平均打印比率小于2%的预定打印比率的情况下(S3的“是”),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被设置为10(对应于2%的打印比率,第一基准值)(S4)。另一方面,在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不小于2%的预定打印比率的情况下(S3的“否”),作为小于至少2%的打印比率的值,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被设置为5(对应于1%的打印比率,第二基准值)(S5)。

顺便提及,在初始阶段(例如,紧接在更换后)的显影设备(初始显影剂中)中,不存在平均打印比率,因此,作为调色剂劣化程度,平均打印比率被视为100%,其基本上等于在初始阶段的平均打印比率,然后,进行计算。这里,在5000张上形成具有100%打印比率的图像的情况下的平均调色剂停留张数为约70张,并且,如图9所示,作为此时的调色剂劣化的指数的BET值基本上与初始显影剂的BET值相同,因此,可以近似使用它。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无论长期平均打印比率如何,CPU 206都使用5(第二基准值)作为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直到从显影设备的初始状态的图像形成张数到预定张数(5000张)。顺便提及,在通过显影设备的驱动时间计算长期平均打印比率(平均移动值)的情况下,在从显影设备的初始状态开始的驱动时间达到预定驱动时间(对应于5000张的时间)的时段中,不论长期平均打印比率如何都使用5作为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

接下来,计算在S1中计算的视频计数值V、与在S3至S5中设置的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之间的差值Vt-V(S6)。然后,判断该差值Vt-V的符号(正/负)(S7)。也就是说,通过从作为基准值的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中减去作为消耗值的视频计数值V来计算差值。然后,判断该差值是否为Vt-V>0,并且在该差值为正值的情况下((Vt-V)>0,S7的“是”),打印比率低,因此,形成调色剂劣化进行的状态,由此,该差值被累计,并且,获取累计值,即,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换句话说,将该差值Vt-V与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相加(S8)。另一方面,当该差值为负值(Vt-V<0)以及该差值为0时(S7的“否”),打印比率高,并且,形成调色剂劣化不进行的状态,由此,将0与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X相加(S9)。换句话说,当该差值为负值时,将0与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X相加,并且当该差值为除负值以外的值时,将该差值与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X相加。这里,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X是指示当前调色剂劣化状态的指数,并且是由Vt-V计算的视频计数值的累计值。

顺便提及,在打印比率高的情况下,即,在该差值为负值的情况下,将0与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X相加。然而,在对打印比率高的图像进行打印的情况下,通过调色剂更换来恢复调色剂劣化状态,因此,也可以采用在考虑与恢复对应的值的情况下添加负值的构造。在这种情况下,在简单计算中,在一些情况下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为0以下,但是,在调色剂劣化累计值为0以下的情况下,调色剂劣化累计值可以优选地设置为0。这是因为即使当继续具有高打印比率的图像打印并且调色剂更换变得频繁时,相比于初始状态,也不会更多地恢复劣化。

接下来,通过S8或S9,对于每次图像形成计算和更新的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计算与排出执行阈值A(预定阈值)的差值(A-X)(S10)。这里,排出执行阈值A是可任意设置的预定阈值。排出执行阈值A越小,即使在以相同的打印比率的连续形成图像时,执行调色剂排出操作(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频率也就越高(显影设备的每单位驱动时间在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中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越多)。在本实施例中,排出执行阈值A被设置为512。当排出执行阈值A的设置值过大时,调色剂劣化进行直到执行调色剂排出操作的时间长,因此,期望该设置值近似等于在A4尺寸片材到A3尺寸片材的一个表面上的整个表面实心图像(具有100%的打印比率的图像)的视频计数值。此外,例如,在较大容量的显影剂可以保持在显影容器20中的情况下,存在调色剂排出执行阈值A可以被设置为较大值的趋势。

此外,判断由S10计算的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和排出执行值A之间的差值(A-X)的符号(正或负)(步骤S11)。也就是说,判断该差值(A-X)是否为0以上(A-X≥0)。然后,在(A-X)为0以上的情况下(A-X≥0,S11的“是”),判断调色剂劣化没有进行到需要立即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程度,并随后执行图像形成(S12)。另一方面,在该差值(A-X)为负的情况下,即,在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大于排出执行值A的情况下(S11的“否”),调色剂劣化充分进行,因此,判断需要立即执行调色剂排出操作。然后,中断图像形成并执行调色剂排出操作(S13)。在执行调色剂排出操作之后,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被重置为0(S14)。也就是说,在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情况下,作为累计值的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被重置为0。

这里,将参照图13描述调色剂排出操作(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在调色剂排出操作中,首先,作为一次转印偏压,施加与正常图像形成期间的极性相反的转印偏压(即,与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的电荷极性具有相同极性的转印偏压)(S101)。接下来,将与等于排出执行阈值A的视频计数值(本实施例中为512)相对应的量的调色剂排出到感光鼓上,使得供给与所使用的调色剂的量相对应的量的调色剂(S102)。也就是说,通过一次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消耗了与作为预定阈值的排出执行阈值A相对应的量的调色剂。在本实施例中,不论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的设置如何,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中的调色剂消耗量是与排出执行阈值A相对应的量并且相同。

顺便提及,在执行排出操作期间,优选的是,控制排出操作,使得显影套筒旋转至少一圈。感光鼓上的用于调色剂排出的潜像可以期望是关于感光鼓的纵向方向的整个表面实心图像,以使由于排出造成的停机时间最小化。此外,排出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由于一次转印偏压具有与正常图像形成期间的极性相反的极性,所以极少地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并保留在感光鼓上,并且被清洁器回收(S103)。这里,将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重置为零(S104)。最后,一次转印偏压返回到具有正常图像形成期间的极性的偏压(S105),并且调色剂排出操作完成并返回到正常图像形成操作。

[实施例1]

将使用图14和图15描述作为上述的本实施例的具体示例的实施例1。在实施例1中,将具体地考虑在10000张片材上连续地形成上述的“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Y=5%、M=5%、C=5%、K=1.5%)的图像的情况。首先,在“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的图像被形成在一张片材上的情况下,在图14的表格中示出对于各种颜色如何计算实施例1中的调色剂排出控制中的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如图14的表格所示,在“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的图像形成中,对于Y(黄色)、M(品红色)和C(青色),打印比率始终足够高,因此,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始终为0。

另一方面,对于K(黑色),在连续图像形成的前半部分(即,前5000张)中,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不小于2%(被视为100%)。由于这个原因,在前半部分,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被设置为5。此外,对于K(黑色)的视频计数值V(k)=8超过该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5(Vt-V=-3),因此,每(一)张的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为0。另一方面,在连续图像形成的后半部分(从第5001张到第10000张)中,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为1.5%且小于2%的预定打印比率,因此,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被设置为10。此外,视频计数值V(k)=8小于该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10(Vt-V=+2),因此,每(一)张的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从0增加到2。

更具体地,在10000张的A4尺寸片材的“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的连续图像形成中,首先,不从第0张到第5000张执行调色剂排出操作。也就是说,直到第5000张为止,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为2%以上,因此,与上述机制类似,调色剂劣化累计值保持为0。从第5001张到第10000张,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为小于2.0%的1.5%,因此,每张的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为+2,从而执行调色剂排出。此外,由于排出执行阈值A为512,所以其频率为每512/2=256张(去掉数字的小数部分)。

根据上述内容,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实施例1中,在10000张的A4尺寸片材的“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的连续图像形成中,图像形成被中断约19次,并且,执行调色剂排出。此外,通过一次调色剂排出操作,消耗了对应于512的视频计数值的量的调色剂。这里,这样的示例是比较例1,其中,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不根据与本实施例不同的长期平均打印比率而改变,并且,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在比较例1中,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被固定为10,并且执行图12中的S6和后续的操作。也就是说,在比较例1中,即使在进行具有相同打印比率的图像形成直到寿命结束的情况下,也使用调色剂劣化不超过假定水平的值(比较例1中的打印比率为2%)作为基准显影剂量来执行调色剂排出操作。在这种比较例1的情况下,调色剂排出操作必须总共执行39次。因此,在基于本实施例的实施例1中,相对于比较例1,可以明显地减少调色剂排出量。

此外,在实施例1中,在10000张的图像形成期间,不会产生由于调色剂劣化而导致图像质量的劣化。图15示出在分别进行实施例1中的控制和比较例1中的控制的情况下的调色剂BET值的进展。其结果是,即使在最小BET值,即,即使在调色剂劣化进展最快的状态下,可以理解,BET值也不低于2.0m2/g的BET值(阈值)。

如上所述,基于关于每第一预定张数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或者显影设备的每第一预定驱动时间所构成的调色剂的量的平均移动值的信息,以及关于每第二预定张数或者显影设备的第二预定驱动时间的图像比率(打印比率)的信息,本实施例中的控制部件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其中,第二预定张数小于第一预定张数,第二预定驱动时间短于第一预定驱动时间。这里,第一预定张数例如是5000张,并且,第一预定驱动时间例如是对应于5000张的驱动时间。此外,第二预定张数是小于上述的5000张的张数,例如是1张或2张,并且,第二预定驱动时间是与该张数相对应的驱动时间。此外,关于图像比率的信息例如是视频计数值。

具体地,将考虑这样的情况,在上一次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之后,形成具有不大于预定打印比率(本实施例中为2%)的同一打印比率的图像。这里,形成具有预定图像比率以下的图像的情况是形成具有低图像比率的图像的情况,例如,打印比率为不超过2.0%的1.5%、1.0%等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基于紧接在上一次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之后的长期平均打印比率(平均移动值),控制由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显影设备的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更具体地,进行控制,使得由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显影设备的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在紧接在上一次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之后的长期平均打印比率(平均移动值)小于基准值(本实施例中上述预定打印比率为2%)的情况下比在长期平均打印比率大于该基准值的情况下大。这里,由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显影设备的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的增加包括由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本身的增加的情况,并且,还包括由强制消耗模式下的一次操作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本身相同但在强制消耗模式下的该操作的执行频率增加的情况,以及类似的情况。

此外,换句话说,本实施例中的控制部件进行以下控制。也就是说,将考虑在从上一次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到下一次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时段期间长期平均打印比率(平均移动值)小于该基准值的时段所占的比例。本实施例中的控制部件进行控制,使得在形成具有相同打印比率的图像的情况下由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显影设备的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大于该比例的较高值。

[实施例2]

接下来,将使用图16和图17描述作为上述的本实施例的具体示例的实施例2。在实施例2中,将考虑在10000张片材上连续地形成下文中被称为“超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Y=5%、M=5%、C=5%、K=0.5%)的图像的情况。首先,在“超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的图像被形成在一张片材上的情况下,在图16的表格中示出对于各种颜色如何计算实施例2中的调色剂排出控制中的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如图16的表格所示,在“超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的图像形成中,对于Y(黄色)、M(品红色)和C(青色),打印比率始终足够高,因此,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始终为0。

另一方面,对于K(黑色),在连续图像形成的前半部分(即,前5000张)中,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不小于2%(被视为100%)。由于这个原因,在前半部分,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被设置为5。此外,对于K(黑色)的视频计数值V(k)=3低于该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5(Vt-V=+2),因此,每(一)张的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为+2。另一方面,在连续图像形成的后半部分(从第5001张到第10000张)中,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为0.5%且小于2%的预定打印比率,因此,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被设置为10。此外,视频计数值V(k)=3小于该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10(Vt-V=+7),因此,每(一)张的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从+2增加到+7。

更具体地,在10000张的A4尺寸片材的“超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的连续图像形成中,首先,在从第0张到第5000张的调色剂排出操作中,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为2%以上。由于这个原因,V(k)=3低于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5,因此执行调色剂排出,并且,因为执行阈值A是512,所以其频率为每512/2=256张(去掉数字的小数部分)。

此外,从第5001张到第10000张的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为1.0%(虽然图像打印比率为0.5%,但是调色剂排出消耗对应于1%的调色剂的量)且小于2.0%,因此,每张片材的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为+5,从而执行调色剂排出。此外,由于排出执行阈值A为512,所以其频率为每512/7=73张(去掉数字的小数部分)。

根据上述内容,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实施例2中,在10000张的A4尺寸片材的“超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的连续图像形成中,调色剂排出操作在前半部分中的直到第5000张的过程中被执行19次,在后半部分中的5000张的过程中被执行68次,即,总共87次。此外,通过一次调色剂排出操作,消耗了对应于512的视频计数值的量的调色剂。这里,这样的示例是比较例2,其中,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不根据与本实施例不同的长期平均打印比率而改变,并且,在与实施例2相同的条件下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在比较例2中,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被固定为10,并且执行图12中的S6和后续的操作。也就是说,在比较例2中,即使在进行具有相同打印比率的图像形成直到寿命结束的情况下,也使用调色剂劣化不超过假定水平的值(比较例2中的打印比率为2%)作为基准显影剂量来执行调色剂排出操作。在这种比较例2的情况下,调色剂排出操作必须总共执行136次。因此,在基于本实施例的实施例2中,相对于比较例2,可以明显地减少调色剂排出量。

此外,在实施例2中,在10000张的图像形成期间,不会产生由于调色剂劣化而导致图像质量的劣化。图17示出在分别进行实施例2中的控制和比较例2中的控制的情况下的调色剂BET值的进展。其结果是,即使在最小BET值,即,即使在调色剂劣化进展最快的状态下,可以理解,BET值也不低于2.0m2/g的BET值(阈值)。

[实施例3]

接下来,将使用图18和图19描述作为上述的本实施例的具体示例的实施例3。在实施例3中,将考虑这样的情况,其中,形成具有每(一)张的打印比率的对于Y、M、C、K的各种颜色的“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和“中等占空比黑色图像图”混合的图像。这里,如上所述,“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是具有Y=5%、M=5%、C=5%、K=1.5%的图像。另一方面,“中等占空比黑色图像图”是具有Y=5%、M=5%、C=5%、K=10%的图像。

在“中等占空比黑色图像图”的图像被形成在一张片材上的情况下,在图18的表格中示出对于各种颜色如何计算实施例1中的调色剂排出控制中的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如图18的表格所示,在“中等占空比黑色图像图”的图像形成中,对于所有的颜色,打印比率始终足够高,因此,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始终为0。

作为混合条件,在10000张的A4尺寸片材的连续图像形成中,在5000张上形成“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之后,在500张上形成“中等占空比黑色图像图”,之后在4500张上形成“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

首先,在“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的图像被形成在一张片材上的情况下,对于各种颜色如何计算实施例3中的调色剂排出控制中的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与图14所示的上述情况一样。如图14的表格所示,在“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的图像形成中,对于Y(黄色)、M(品红色)和C(青色),打印比率始终足够高,因此,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始终为0。关于K(黑色),在连续图像形成的前半部分中,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不小于2%,因此,K(黑色)的视频计数值V(k)=8超过该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5(Vt-V=-3),从而每(一)张的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为0。

到目前为止,进行与实施例1中类似的控制。然后,在500张上进行“中等占空比黑色图像图”的图像形成。在“中等占空比黑色图像图”的图像形成中,对于所有的颜色,打印比率始终高,因此,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始终为0。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中等占空比黑色图像图中的黑色打印比率为10%且高,因此,在后半部分4500张中的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也为2%以上。因此,也是在连续图像形成的后半部分中,视频计数值V(k)=8超过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5,因此,每张的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为0。

更具体地,首先,从“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的第0张到第5000张不执行调色剂排出操作。也就是说,直到第5000张为止,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为2%以上,因此,与上述机制类似,调色剂劣化累计值保持为0。在第5000张时,紧接在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低于2%的预定打印比率之前,将图像形成切换为500张上的具有10%的黑色打印比率的“中等占空比黑色图像图”的图像形成。由于这个原因,长期平均打印比率超过2%(在5500张时),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为约2.4%。此后,从第5501张到第10000张,将图像图切换到“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但是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保持在2%以上,因此,与上述机制类似,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保持为0。顺便提及,在第10100张时,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低于2%。

根据上述内容,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实施例3中,黑色调色剂排出控制的次数为0次。这里,这样的示例是比较例3,其中,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不根据与本实施例不同的长期平均打印比率而改变,并且,在与实施例3相同的条件下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在比较例3中,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被固定为10,并且执行图12中的S6和后续的操作。也就是说,在比较例3中,即使在进行具有相同打印比率的图像形成直到寿命结束的情况下,也使用调色剂劣化不超过假定水平的值(比较例2中的打印比率为2%)作为基准显影剂量来执行调色剂排出操作。在这种比较例3的情况下,调色剂排出操作必须总共执行37次。因此,在基于本实施例的实施例3中,相对于比较例3,可以明显地减少调色剂排出量。从作为用户的使用角度来看,预期的是,如在实施例3中混合使用低占空比图像和中等占空比图像(正常图像)的情况多于如实施例1和2中仅连续地形成低占空比图像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地,实现了本实施例的效果。

此外,在实施例3中,在10000张的图像形成期间,不会产生由于调色剂劣化而导致图像质量的劣化。图19示出在分别进行实施例3中的控制和比较例3中的控制的情况下的调色剂BET值的进展。其结果是,即使在最小BET值,即,即使在调色剂劣化进展最快的状态下,可以理解,BET值也不低于2.0m2/g的BET值(阈值)。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用于防止调色剂劣化的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构造中,能够以在图像浓度等方面没有缺陷的适当间隔与调色剂劣化程度相对应地实现没有过量且没有不足的适当量的调色剂排出。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根据关于平均调色剂消耗量的信息(长期平均打印比率),改变用于计算与消耗值(视频计数值V)的差值的基准值(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由于这个原因,可以根据调色剂劣化的(程度)适当地执行调色剂的强制消耗。

具体地,在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为2%(对应于预定基准调色剂消耗量的值)以上的情况下,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被设置为低值,因此,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频率变低。在这种情况下,将会认为不会这样进行调色剂劣化,因此,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频率降低,从而可以超过必要地抑制调色剂的消耗。

例如,与连续地进行具有低图像比率的图像形成的情况一样,在长期平均打印比率小于2%的情况下,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变高,因此,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频率变高。也就是说,当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增加时,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和视频计数值V之间的差值增大,使得累计值(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容易变成大于预定的阈值(排出执行阈值A)。由于这个原因,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频率变高。在这种情况下,将会考虑调色剂劣化进行,因此,可以通过增加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频率来适当地抑制调色剂劣化。

另一方面,例如,与在执行具有低图像比率的连续图像形成期间进行具有高图像比率的图像形成的情况一样,在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为2%以上的情况下,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变低。由于这个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与长期平均打印比率小于2%的情况相比,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频率变低。在这种情况下,将会考虑调色剂劣化不这样进行,因此,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频率降低,从而可以超过必要地抑制调色剂的消耗。

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进行控制,使得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频率在长期平均打印比率小于2%的预定打印比率的时段中比在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不小于2%的预定打印比率的时段中高。顺便提及,在任一时段中,以相同的图像比率(相同的打印比率)进行图像形成。例如,在以1.5%的图像比率进行5000张的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在1.5%的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下,预定的打印比率小于2%。另一方面,在以5%的图像比率进行5000张的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在5%的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下,预定的打印比率不小于2%。当比较两种情况时,从上述的描述显而易见的是,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频率在前一图像形成时段中比在后一图像形成时段中高。顺便提及,在前一种情况和后一种情况之间,优选的是,通过在强制消耗模式下的一次操作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是相同的。

顺便提及,还将会考虑预定阈值(执行阈值A)根据关于平均调色剂消耗量的信息(长期平均打印比率)而改变。例如,在关于平均调色剂消耗量的信息不小于与预定基准调色剂消耗量相对应的值的情况下,通过增大预定阈值,可以降低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频率。然而,当由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增加时,显影设备中的调色剂的带电量在执行该模式下的操作之前和之后大幅变化,使得该变化对要形成的图像的浓度具有大的影响。因此,不优选的是,预定阈值根据长期平均打印比率而改变。

顺便提及,不论预定阈值如何,都使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是恒定的,并且,预定阈值也可以根据长期平均打印比率而改变,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不能充分恢复调色剂劣化的可能性。也就是说,预定阈值是作为用于恢复调色剂劣化的指数的值,并且,当预定值小时,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频率高,并且,当预定值大时,该频率低。由于这个原因,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当在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执行频率高的情况下消耗的调色剂的量大时,调色剂被超过必要地消耗,并且,当在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执行频率低的情况下消耗的调色剂少时,不能充分恢复调色剂劣化。

<第二实施例>

将使用图20至图22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基于在图像形成期间的显影套筒驱动仅进行图像形成所需的驱动时间的前提,描述调色剂排出控制。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这样的调色剂排出控制,其中,在图像形成期间进行诸如块浓度控制的中断控制,并且,考虑显影套筒被驱动不少于图像形成所需的驱动时间的情况。另外,在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其它构造和基本内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或简要地进行重复的描述和图示,并且,对相同的组成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下文中,将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点。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除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图10的控制框图外,还设置显影套筒驱动时间检测部213。除根据由视频信号计数部207获取的视频计数值和存储在存储器212中的信息之外,CPU 206还根据下述的图12的流程从显影套筒驱动时间检测部213的信息来判断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适当性。在本实施例中,显影套筒驱动时间检测部213在从上一次视频计数值V的计算到当前视频计数值V的计算的时段中计数显影套筒的旋转驱动时间。然后,CPU 206计算显影设备的每一张图像形成的通过将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乘以系数α(该系数α是通过将驱动时间除以作为旋转驱动时间的基准驱动时间而获得)而获得的值(α×Vt),然后计算出与当前视频计数值V之间的差值(α×Vt-V)。然后,将该差值累计为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

接下来,将参照图21描述本实施例中的判断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适当性的细节。作为前提条件,针对各个颜色的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概念相同。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从下面的流程图等中的描述省略颜色,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各个颜色进行共同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容易理解的示例,考虑如下情况,其中,在A4尺寸的片材上连续地形成这样的图像,对于Y、M、C和K的颜色,每(一)张的打印比率对于Y为5%,对于M为5%,对于C为5%和对于K为1.5%(在下文中,该图像被称为“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

顺便提及,在图21中,S1至S5和S9至S14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12的流程的S1至S5和S9至S14。由于这个原因,在下文中,将主要描述与图12的流程不同的部分。当在S3至S5中设置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时,进行显影套筒驱动时间系数α的计算。首先,计算从上一次视频计数V的计算时间到当前视频计数V的计算时间的显影套筒的总驱动时间(S61)。然后,将计算出的总显影套筒驱动时间除以预定的基准显影套筒驱动时间(基准驱动时间),从而计算显影套筒驱动时间系数α(S62)。顺便提及,基准套筒驱动时间被定义为用于一张的图像形成所需的驱动时间。因此,在图像形成期间不进行中断控制的情况下或者在中断控制期间显影套筒驱动停止的情况下,显影套筒的总驱动时间和基准显影套筒驱动时间具有相同的值,从而α为1。顺便提及,在本实施例中,基准显影套筒驱动时间被设置为1秒,并且,总显影套筒驱动时间为3秒(即,在对应于2秒的时间内通过中断控制进行显影套筒驱动),因此,以α=3的情况为例进行描述。

接下来,计算视频计数值V和上述显影套筒驱动时间系数α×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之间的差值(α×Vt-V)(S63)。然后,判断该差值αVt-V的符号(正/负)(S71)。然后,判断该差值是否为αVt-V>0,并且在该差值为正值的情况下((αVt-V)>0,S71的“是”),打印比率低,因此,形成调色剂劣化进行的状态,由此,该差值被累计,并且,获取累计值,即,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换句话说,将该差值αVt-V与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相加(S81)。顺便提及,当α=1时,1×Vt-V,因此,进行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计算。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乘以α的原因在于,对应于显影套筒驱动时间的增加,调色剂劣化成正比地进行。另一方面,当该差值为负值(αVt-V<0)以及该差值为0时(S71的“否”),打印比率高,并且,形成调色剂劣化不进行的状态,由此,将0与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X相加(S9)。此后,序列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12中的序列相似。

顺便提及,在中断控制期间,例如,在S1中的视频计数值V的计算期间通过浓度控制块、调色剂供应控制块、失准校正块等进行调色剂消耗的情况下,通过添加与调色剂消耗量相对应的视频计数值来计算视频计数值V。

[实施例4]

将描述作为上述的本实施例的具体示例的实施例4。在实施例1中,将具体地考虑在10000张片材上连续地形成上述的“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Y=5%、M=5%、C=5%、K=1.5%)的图像的情况。将使用这样的控制作为示例来进行描述,其中,中断控制的频率使得简单地每次进行中断控制并且没有调色剂消耗。

每次进行中断控制,因此显影套筒驱动时间系数α总是被设置为3。对于K(黑色),在连续图像形成的前半部分(即,前5000张)中,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不小于2%(被视为100%)。由于这个原因,在前半部分,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被设置为5。此外,对于K(黑色)的视频计数值V(k)=8低于α(=3)×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5)=15。由于这个原因,每(一)张的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为7。另一方面,在连续图像形成的后半部分(从第5001张到第10000张)中,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为1.5%且小于2%的预定打印比率,因此,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被设置为10。此外,视频计数值V(k)=8低于α(=3)×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10)=30。由于这个原因,每张的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从+7增加到+22。

更具体地,在10000张的A4尺寸片材的“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的连续图像形成中,首先,从第0张到第5000张的长期平均打印比率为2%以上,因此,每张的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为+7。由于这个原因,执行调色剂排出操作,并且,由于排出执行阈值A为512,所以其频率为每512/7=73张(去掉数字的小数部分)。此外,从第5001张到第10000张的长期平均打印比率是小于2.0%的1.5%,因此,每张的调色剂劣化累计值X为+22,因此,执行调色剂排出,并且,因为排出执行阈值A为512,所以其频率为每512/22=23张(去掉数字的小数部分)。

根据上述内容,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实施例4中,在10000张的A4尺寸片材的“低占空比黑色图像图”的连续图像形成中,图像形成被中断约285次,并且,执行调色剂排出。此外,通过一次调色剂排出操作,消耗了对应于512的视频计数值的量的调色剂。

这里,这样的示例是比较例4,其中,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不根据与本实施例不同的长期平均打印比率而改变,并且,在与实施例4相同的条件下(考虑中断控制期间的显影套筒驱动时间)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在比较例4中,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被固定为10,并且进行图21中的S61和后续的操作。也就是说,在比较例4中,即使在进行具有相同打印比率的图像形成直到寿命结束的情况下,也使用调色剂劣化不超过假定水平的值(比较例4中的打印比率为2%)作为基准显影剂量来执行调色剂排出操作。在这种比较例4的情况下,调色剂排出操作必须总共执行434次。因此,在基于本实施例的实施例4中,相对于比较例4,可以明显地减少调色剂排出量。

此外,在实施例4中,在10000张的图像形成期间,不会产生由于调色剂劣化而导致图像质量的劣化。图22示出在分别进行实施例4中的控制和比较例4中的控制的情况下的调色剂BET值的进展。其结果是,即使在最小BET值,即,即使在调色剂劣化进展最快的状态下,可以理解,BET值也不低于2.0m2/g的BET值(阈值)。

顺便提及,这样的示例是比较例5,其中,调色剂劣化阈值视频计数Vt不根据与本实施例不同的长期平均打印比率而改变,并且,也不考虑显影套筒驱动时间。在这样的比较例5的情况下,与用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比较例1中所述的情况类似,调色剂排出操作的频率保持为39次。然而,在比较例5的情况下,不考虑与中断控制所需的显影套筒驱动时间相对应的调色剂劣化,因此,如图22所示,调色剂劣化进行,使得当图像形成张数大致超过5000张时产生图像缺陷。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上所述,考虑到显影套筒驱动时间来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因此,可以控制对应于调色剂劣化的控制移动,从而可以在抑制图像缺陷的产生的同时抑制调色剂排出量。

顺便提及,在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中,视频计数用作依据每预定单位的图像形成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的消耗量,并用作为预定单位所设置的基准值,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可能只需要确定图像形成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即使紧接在安装新的显影设备之后以及即使在大量输出具有高打印比率的图像之后,也能够根据调色剂劣化适当地进行调色剂的强制消耗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1(101Y,101M,101C,101K)...感光鼓(图像承载构件)

104(104Y,104M,104C,104K)...显影设备

24...显影套筒(显影剂承载构件)

30...调色剂供给设备(供给部件)

206...CPU(控制部件,差值计算部件,累计部件,执行部件)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

显影设备,其被构造为用调色剂对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

控制器,其能够在强制消耗模式下执行操作,在强制消耗模式中通过所述显影设备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调色剂在没有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情况下被消耗,

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被构造为计算依据每预定单位图像形成所消耗的调色剂量的消耗量与为所述预定单位图像形成所设置的基准值之间的差值的差值计算部、被构造为对该差值进行累计以获取累计值的累计部、以及被构造为当该累计值大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执行部,并且

其中,在关于每预定张数、或所述显影设备的每预定驱动时间的平均调色剂消耗量的信息小于与预定的基准调色剂消耗量相对应的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基准值设置为第一基准值,在关于所述平均调色剂消耗量的信息不小于所述预定的基准调色剂消耗量的情况下,将所述基准值设置为低于第一基准值的第二基准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不论在从所述显影设备的初始状态到图像形成张数是所述预定张数的时段中或者在从所述显影设备的初始状态到驱动时间是所述预定驱动时间的时段中的平均调色剂消耗量如何,所述控制器都使用第二基准值作为所述基准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显影设备包括:

显影剂承载构件,其被构造为承载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是可旋转的,并且被构造为利用承载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对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计算通过将所述基准值乘以系数所得到的值、与当前消耗量之间的差值,并通过所述累计部对该差值进行累计,该系数是通过将在从计算上一次消耗值到计算当前消耗值的时段中所述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旋转驱动时间除以基准驱动时间而获得的,所述基准驱动时间是所述图像承载构件针对经过图像形成的每一张片材的旋转驱动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差值计算部通过从所述基准值减去消耗值来计算差值,并且

其中,在所述差值为负值的情况下,所述累计部将0与所述累计值相加,并且,在所述差值为其它值的情况下,所述累计部将所述差值与所述累计值相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使所述显影设备在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中消耗与所述预定阈值相对应的量的调色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累计值重置为0。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

显影设备,其被构造为用调色剂对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

控制器,其能够在强制消耗模式下执行操作,在强制消耗模式中通过所述显影设备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调色剂在没有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情况下被消耗,

其中,在以不大于预定图像比率的同一图像比率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在与关于每预定张数、或所述显影设备的每预定驱动时间的平均调色剂消耗量的信息小于与预定的基准调色剂消耗量相对应的值的情况下,与在关于所述平均调色剂消耗量的信息不小于所述预定的基准调色剂消耗量的情况下相比,在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执行频率高,

其中,所述预定张数、或所述显影设备的所述预定驱动时间被设置为,高于通过将所述显影设备中的预定总调色剂量除以与所述基准调色剂消耗量相对应的调色剂量而计算出的张数、或驱动时间的值。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执行所述操作,使得由强制消耗模式下的一次操作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在关于平均调色剂消耗量的信息小于与所述基准调色剂消耗量相对应的值的情况下、与在关于所述平均调色剂消耗量的信息不小于与所述基准调色剂消耗量相对应的值的情况下之间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预定张数为3600张以上且小于6000张。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关于平均调色剂消耗量的信息是每预定张数、或所述显影设备的每预定驱动时间的平均图像比率,并且,与所述基准调色剂消耗量相对应的值为2%的图像比率。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

显影设备,其被构造为用调色剂对形成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

控制器,其能够在强制消耗模式下执行操作,在强制消耗模式中通过所述显影设备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调色剂在没有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情况下被所述显影设备强制消耗,

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关于每第一预定张数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或所述驱动设备的每第一预定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的平均移动量的信息,以及关于每第二预定张数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或所述驱动设备的每第二预定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的图像比率的信息,执行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所述第二预定张数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张数,所述第二预定驱动时间短于所述第一预定驱动时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执行紧接在上一次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之后的、用于以不大于预定图像比率的同一图像比率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作业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在执行紧接在上一次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之后的平均移动值小于基准值的情况下,比起在所述平均移动值大于所述基准值的情况下,从执行上一次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到执行下一次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图像形成的次数少。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执行紧接在上一次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之后的、用于以不大于预定图像比率的同一图像比率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作业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从执行上一次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到执行下一次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时段期间,平均移动值小于基准值的时段占据的比例越大,从执行上一次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到执行下一次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图像形成的次数越少。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执行紧接在上一次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之后的、用于以不大于预定图像比率的同一图像比率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作业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在直到下一次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被执行为止的时段期间,平均移动值小于基准值的时段占据的比例越大,从执行上一次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到执行下一次强制消耗模式下的操作的图像形成的次数越少。

说明或声明(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权利要求7的修改加入了权利要求9的技术特征。

伴随上述修改,删除权利要求9,改变权利要求10和11的引用关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