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60648发布日期:2019-07-03 03:03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在偏振片层的至少一面贴合有保护膜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偏振板被广泛地用于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代表的图像显示装置等中。作为偏振板,通常为在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构成的偏振片层的一面或两面贴合保护膜的构成的偏振板。近年来,随着图像显示装置在移动设备、薄型电视机等中的拓展,逐渐要求偏振板、进而是偏振片层的薄膜化。

作为具备薄膜的偏振片层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公知有如下的方法,即,对通过在基材膜上涂布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涂布液而形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层叠膜进行拉伸后,实施使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吸附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处理,制造出在基材膜上形成有偏振片层的偏振性层叠膜,然后,在偏振片层的与基材膜相反一侧的面贴合保护膜而制成多层膜后,剥离除去基材膜〔例如日本特开2000-338329号公报(专利文献1)及国际公开第2013/018845号(专利文献2)〕。

根据上述的方法,由于利用涂布形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因此与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构成的单层(单体)膜的薄膜化相比,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薄膜化容易,因而偏振片层的薄膜化也变得容易。另外,由于薄膜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及偏振片层在制造工序中总是由任意一个膜支撑,因此制造工序中的膜的处置性也优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383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3/018845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利用上述的方法制造偏振板时,为了防止在拉伸工序、染色工序中聚乙烯醇系树脂层从基材膜剥离、或产生浮起(因局部产生剥落而在基材膜与聚乙烯醇系树脂层之间产生间隙的现象),需要使基材膜与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牢固地密合。但是该情况下,在将基材膜剥离除去的工序中剥离基材膜时,容易引起在偏振片层中产生凝聚破坏、偏振片层的剥离面发生白化的不佳状况。

对于如上所述的不佳状况,可以利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方法有效地抑制,即,将基材膜的剥离方向与偏振片层的取向方向所成的角度设定为特定的角度,优选再在基材膜的剥离点,使多层膜与偏振板所成的角度比多层膜与基材膜所成的角度更小。但是,要在维持这些关于角度的条件的同时连续地剥离基材膜,尤其是在偏振片层或保护膜薄的情况下,未必容易做到。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即使将基材膜与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密合力提高到能够耐受拉伸工序及染色工序的程度,也可以抑制上述的不佳状况而干净地剥离除去基材膜。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以下所示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1]一种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树脂层形成工序,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形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而得到层叠膜;

拉伸工序,对所述层叠膜进行拉伸而得到拉伸膜;

染色工序,将所述拉伸膜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用二色性色素染色而形成偏振片层,由此得到偏振性层叠膜;

贴合工序,在所述偏振性层叠膜的与基材膜侧的面相反一侧的面贴合保护膜而得到多层膜;和

剥离工序,从所述多层膜剥离除去基材膜而得到偏振板,

所述剥离工序是在将所述多层膜以其与基材膜相反一侧卷绕在辊上的状态下进行,并且在从所述多层膜剥离所述基材膜时,以在其剥离点处保持所述多层膜的与基材膜相反一侧的面与所述辊接触的状态的方式进行。

[2]根据[1]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将剥离后的基材膜的张力设为A、将剥离基材膜前的所述多层膜的张力设为B时,在满足B≥10×A的条件下剥离基材膜。

[3]根据[1]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辊为真空辊,在利用真空辊抽吸卷绕在辊上的多层膜的同时剥离基材膜。

[4]根据[1]~[3]中任一项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辊的直径为200mm以上。

[5]根据[1]~[4]中任一项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偏振片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下。

[6]根据[1]~[5]中任一项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保护膜的厚度为35μm以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抑制基材膜的剥离除去工序中可能产生的偏振片层的凝聚破坏、偏振片层剥离面的白化之类的不佳状况,提高所得的偏振板的外观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表示树脂层形成工序中得到的层叠膜的层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3是表示拉伸工序中得到的拉伸膜的层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4是表示染色工序中得到的偏振性层叠膜的层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5是表示第一贴合工序中得到的多层膜的层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6是表示剥离工序中得到的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的层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基材膜的剥离方法的示意侧视图。

图8是表示第二贴合工序中得到的双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的层构成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依次包括下述工序:

树脂层形成工序S10,在基材膜的至少一面形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而得到层叠膜;

拉伸工序S20,对层叠膜进行拉伸而得到拉伸膜;

染色工序S30,将拉伸膜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用二色性色素染色而形成偏振片层,由此得到偏振性层叠膜;

第一贴合工序S40,在偏振性层叠膜的与基材膜侧的面相反一侧的面贴合第一保护膜而得到多层膜;和

剥离工序S50,从多层膜剥离除去基材膜而得到偏振板(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

如后所述,本发明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包括第二贴合工序S60,在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的偏振片层上贴合第二保护膜而得到双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以下,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各工序进行详细说明。

〔1〕树脂层形成工序S10

参照图2,本工序是在基材膜30的至少一面形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而得到层叠膜100的工序。该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是经过拉伸及染色而变为偏振片层5(图4)的层。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可以通过将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涂布液涂布于基材膜30的一面或两面并使之干燥而形成。利用此种涂布来形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的方法从容易获得薄膜的偏振片层5的方面考虑有利。树脂层形成工序S10在典型的情况下,是在从作为长尺寸的基材膜30的卷绕品的膜卷筒连续地卷出基材膜30、并对其进行运送的同时连续地进行。可以使用导辊等来进行膜运送。

(基材膜)

基材膜30可以由热塑性树脂构成,其中优选由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拉伸性等优异的热塑性树脂构成。此种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例如包括链状聚烯烃系树脂、环状聚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之类的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纤维素三乙酸酯、纤维素二乙酸酯之类的纤维素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共聚物等。

本说明书中所谓“(甲基)丙烯酸”,是指选自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方。对于提到“(甲基)丙烯酰基”等时也相同。

基材膜30可以是由包含1种或2种以上热塑性树脂的1个树脂层构成的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层叠多个包含1种或2种以上热塑性树脂的树脂层而得的多层结构。基材膜30优选由如下的树脂构成,即,在后述的拉伸工序S20中拉伸层叠膜100时,可以在适于拉伸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的拉伸温度进行拉伸。

作为链状聚烯烃系树脂,除了可以举出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之类的链状烯烃的均聚物以外,还可以举出由2种以上的链状烯烃构成的共聚物。由链状聚烯烃系树脂构成的基材膜30从容易稳定地高倍率拉伸的方面考虑优选。其中,基材膜30更优选由聚丙烯系树脂(作为丙烯的均聚物的聚丙烯树脂、以丙烯为主体的共聚物)、聚乙烯系树脂(作为乙烯的均聚物的聚乙烯树脂、以乙烯为主体的共聚物)等构成。

作为适于用作构成基材膜30的热塑性树脂的例子之一的以丙烯为主体的共聚物是丙烯与能够与之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

作为能够与丙烯共聚的其他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乙烯、α-烯烃。作为α-烯烃,优选使用碳原子数4以上的α-烯烃,更优选为碳原子数4~10的α-烯烃。碳原子数4~10的α-烯烃的具体例例如包括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癸烯之类的直链状单烯烃类;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之类的支链状单烯烃类;乙烯基环己烷等。丙烯与能够与之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可以是无规共聚物,也可以是嵌段共聚物。

上述其他单体的含量在共聚物中例如为0.1~20重量%,优选为0.5~10重量%。共聚物中的其他单体的含量可以通过依照《高分子分析手册》(1995年、纪伊国屋书店发行)的第616页中记载的方法、进行红外线(IR)光谱测定来求出。

在上述当中,作为聚丙烯系树脂,优选使用丙烯的均聚物、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或丙烯-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聚丙烯系树脂的立体规则性优选实质上为全同立构或间规立构。包含实质上具有全同立构或间规立构的立体规则性的聚丙烯系树脂的基材膜30的处置性较为良好,并且高温环境下的机械强度优异。

环状聚烯烃系树脂是以环状烯烃作为聚合单元聚合的树脂的总称,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平1-24051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3-14882号公报、日本特开平3-122137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树脂。如果举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具体例,则为环状烯烃的开环(共)聚合物、环状烯烃的加成聚合物、环状烯烃与乙烯、丙烯之类的链状烯烃的共聚物(代表性的情况下是无规共聚物)、以及将它们用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改性了的接枝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氢化物。其中,优选使用作为环状烯烃使用了降冰片烯或稠环降冰片烯系单体之类的降冰片烯系单体的降冰片烯系树脂。

聚酯系树脂是具有酯键的树脂,一般为由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与多元醇的缩聚物构成的树脂。作为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可以使用2元的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例如可以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萘二甲酸二甲酯。作为多元醇可以使用2元的二醇,例如可以举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环己烷二甲醇。

作为聚酯系树脂的代表例,可以举出作为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缩聚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结晶性的树脂,然而进行结晶化处理前的状态的树脂更容易实施拉伸等处理。如果需要,可以利用拉伸时、或拉伸后的热处理等进行结晶化处理。另外,也可以合适地使用通过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骨架上再共聚其他种类的单体而降低了结晶性的(或者制成非晶性的)共聚聚酯。作为此种树脂的例子,例如可以举出使环己烷二甲醇或间苯二甲酸与之共聚而得的树脂。由于这些树脂的拉伸性也优异,因此可以合适地使用。

如果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共聚物以外的聚酯系树脂的具体例,例如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酯、聚萘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酯。

(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是以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为主要构成单体的树脂。(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的具体例例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类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树脂等);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具有脂环族烃基的化合物的共聚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降冰片酯共聚物等)。优选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类的以聚(甲基)丙烯酸C1-6烷基酯为主成分的聚合物,更优选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成分(50~100重量%、优选为70~10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

纤维素酯系树脂是纤维素与脂肪酸的酯。纤维素酯系树脂的具体例包括纤维素三乙酸酯、纤维素二乙酸酯、纤维素三丙酸酯、纤维素二丙酸酯。另外,也可以举出它们的共聚物、羟基的一部分由其他取代基修饰了的树脂。它们当中,特别优选纤维素三乙酸酯(三乙酰纤维素)。纤维素三乙酸酯有很多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从获取容易性、成本的方面考虑也是有利的。

聚碳酸酯系树脂是由借助碳酸酯基将单体单元键合而成的聚合物构成的工程塑料,是具有高耐冲击性、耐热性、阻燃性、透明性的树脂。构成基材膜30的聚碳酸酯系树脂也可以是为了降低光弹性系数而修饰了聚合物骨架的那样的被称作改性聚碳酸酯的树脂、或改良了波长依赖性的共聚聚碳酸酯。

在以上当中,从拉伸性、耐热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使用聚丙烯系树脂。

在基材膜30中,可以在上述的热塑性树脂以外,还包含任意的合适的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润滑剂、增塑剂、脱模剂、防着色剂、阻燃剂、成核剂、防静电干扰剂、颜料、着色剂等。基材膜30中的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优选为50~100重量%,更优选为50~99重量%,进一步优选为60~98重量%,特别优选为70~97重量%。

对于基材膜30的厚度,通常从强度、处置性等方面考虑,为1~500μm,优选为1~300μm,更优选为5~200μm,进一步优选为5~150μm。

(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形成)

涂布于基材膜30的涂布液优选为使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粉末溶解于良溶剂(例如水)中而得的聚乙烯醇系树脂溶液。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使用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而得的树脂。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了可以例示出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外,还可以例示出乙酸乙烯酯与能够与之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作为能够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具有铵基的(甲基)丙烯酸酰胺类等。

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皂化度可以为80.0~100.0摩尔%的范围,优选为90.0~99.5摩尔%的范围,更优选为94.0~99.0摩尔%的范围。如果皂化度小于80.0摩尔%,则偏振板的耐水性及耐湿热性降低。在使用皂化度大于99.5摩尔%的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情况下,二色性色素的染色速度变慢,生产率降低,并且会有无法获得具有足够的偏振性能的偏振板的情况。

所谓皂化度,是用单元比(摩尔%)来表示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原料的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中所含的乙酸基(乙酰氧基:-OCOCH3)因皂化工序而变为羟基的比例的值,可以由下式定义:

皂化度(摩尔%)=100×(羟基的数)÷(羟基的数+乙酸基的数)皂化度可以依照JIS K 6726-1994求出。皂化度越高,则表示羟基的比例越高,因而表示阻碍结晶化的乙酸基的比例越低。

聚乙烯醇系树脂也可以是一部分被改性了的改性聚乙烯醇。例如,可以举出将聚乙烯醇系树脂用乙烯、丙烯等烯烃;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等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的烷基酯、(甲基)丙烯酸酰胺等改性了的树脂。改性的比例优选为小于30摩尔%,更优选为小于10%。在进行大于30摩尔%的改性的情况下,难以吸附二色性色素,会有难以获得具有足够的偏振性能的偏振板的趋势。

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优选为100~10000,更优选为1500~8000,进一步优选为2000~5000。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也可以依照JIS K 6726-1994求出。

将上述涂布液涂布于基材膜30的方法可以从绕线棒涂布法;反向涂布、凹版涂布之类的辊涂法;模涂法;逗点涂布法;唇涂法;旋涂法;丝网涂布法;喷注式涂布法;浸涂法;喷雾法等方法中适当地选择。

涂布层(干燥前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干燥温度及干燥时间可以根据涂布液中所含的溶剂的种类来设定。干燥温度例如为50~200℃,优选为60~150℃。在溶剂含有水的情况下,干燥温度优选为80℃以上。

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可以仅形成于基材膜30的一面,也可以形成于两面。如果形成于两面,则可以抑制偏振性层叠膜300(参照图4)的制造时可能产生的膜的卷曲,并且可以由1片偏振性层叠膜300得到2片偏振板,因此在偏振板的生产效率的方面也有利。

层叠膜100中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的厚度优选为3~30μm,更优选为5~20μm。如果是具有该范围内的厚度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则经过后述的拉伸工序S20及染色工序S30,可以得到二色性色素的染色性良好且偏振性能优异、并且足够薄的(例如厚10μm以下的)偏振片层5。

在涂布液的涂布之前,为了提高基材膜30与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的密合性,也可以至少对形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的一侧的基材膜30的表面实施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火焰(flame)处理等。另外基于相同的理由,也可以在基材膜30上夹隔着底漆层等形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

底漆层可以在将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于基材膜30的表面后、通过使之干燥而形成。该涂布液含有与基材膜30和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双方发挥一定程度的强密合力的成分,通常含有用于赋予此种密合力的树脂成分和溶剂。作为树脂成分优选使用透明性、热稳定性、拉伸性等优异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等。其中,优选使用赋予良好的密合力的聚乙烯醇系树脂。更优选为聚乙烯醇树脂。作为溶剂通常使用可以溶解上述树脂成分的一般的有机溶剂或水系溶剂,优选由以水作为溶剂的涂布液来形成底漆层。

为了提高底漆层的强度,也可以向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中添加交联剂。交联剂的具体例包括环氧系、异氰酸酯系、二醛系、金属系(例如金属盐、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有机金属化合物)、高分子系的交联剂。在作为形成底漆层的树脂成分使用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情况下,可以合适地使用聚酰胺环氧树脂、羟甲基化三聚氰胺树脂、二醛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化合物系交联剂等。

底漆层的厚度优选为0.05~1μm左右,更优选为0.1~0.4μm。如果小于0.05μm,则基材膜30与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的密合力提高的效果小。

将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于基材膜30的方法可以与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形成用的涂布液相同。由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构成的涂布层的干燥温度例如为50~200℃,优选为60~150℃。在溶剂含有水的情况下,干燥温度优选为80℃以上。

〔2〕拉伸工序S20

参照图3,本工序是拉伸层叠膜100而得到由经过拉伸的基材膜30’及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构成的拉伸膜200的工序。拉伸通常为单轴拉伸。拉伸工序S20在典型的情况下,是在运送长尺寸的层叠膜100的同时,或者在从作为长尺寸的层叠膜100的卷绕品的膜卷筒连续地卷出层叠膜100、并对其进行运送的同时,连续地进行。膜运送可以使用导辊等进行。

层叠膜100的拉伸倍率可以根据所期望的偏振特性适当地选择,优选相对于层叠膜100的原长大于5倍且为17倍以下,更优选大于5倍且为8倍以下。如果拉伸倍率为5倍以下,则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不会充分地取向,因此会有偏振片层5的偏振度不够高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拉伸倍率大于17倍,则容易在拉伸时产生膜的断裂,并且拉伸膜200的厚度薄到必要程度以上,后续工序中的加工性及处置性有可能降低。

拉伸处理并不限定于一段的拉伸,也可以多段地进行。该情况下,可以在染色工序S30之前连续地进行全部多阶段的拉伸处理,也可以与染色工序S30中的染色处理和/或交联处理同时地进行第二阶段以后的拉伸处理。在像这样多段地进行拉伸处理的情况下,优选以将拉伸处理的全部阶段相加后达到大于5倍的拉伸倍率的方式进行拉伸处理。

拉伸处理除了可以是沿膜长度方向(膜运送方向)进行拉伸的纵向拉伸以外,也可以是沿膜宽度方向进行拉伸的横向拉伸或斜向拉伸等。作为纵向拉伸方式,可以举出使用辊进行拉伸的辊间拉伸、压缩拉伸、使用了卡盘(夹子)的拉伸等,作为横向拉伸方式,可以举出拉幅机法等。拉伸处理可以采用湿式拉伸方法、干式拉伸方法的任意种,而从可以从大的范围中选择拉伸温度这一点考虑,优选使用干式拉伸方法。

拉伸温度被设定为以可以拉伸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及基材膜30整体的程度显示出流动性的温度以上,优选为基材膜30的相变温度(熔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30℃到+30℃的范围,更优选为-30℃到+5℃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25℃到+0℃的范围。在基材膜30由多个树脂层构成的情况下,上述相变温度是指该多个树脂层所显示的相变温度当中的最高的相变温度。

如果使拉伸温度低于相变温度-30℃,则难以实现大于5倍的高倍率拉伸,或者因基材膜30的流动性过低而有使拉伸处理变得困难的趋势。如果拉伸温度高于相变温度+30℃,则会因基材膜30的流动性过大而有使拉伸变得困难的趋势。由于更容易实现大于5倍的高拉伸倍率,因此拉伸温度优选为上述范围内,更优选为120℃以上。

作为拉伸处理中的层叠膜100的加热方法,有区域加热法(例如在吹入热风并调整为给定的温度的加热炉之类的拉伸区内进行加热的方法。);在使用辊进行拉伸时加热辊自身的方法;加热器加热法(将红外线加热器、卤素加热器、板状加热器等设于层叠膜100的上下并利用辐射热进行加热的方法)等。在辊间拉伸方式中,从拉伸温度的均匀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区域加热法。

也可以在拉伸工序S20之前,设置将层叠膜100预热的预热处理工序。作为预热方法,可以使用与拉伸处理中的加热方法相同的方法。预热温度优选为拉伸温度-50℃到±0℃的范围,更优选为拉伸温度-40℃到-10℃的范围。

另外,也可以在拉伸工序S20中的拉伸处理之后,设置热固定处理工序。热固定处理是在利用夹子握持拉伸膜200的端部的状态下维持紧张状态的同时、在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结晶化温度以上进行热处理的处理。利用该热固定处理,可以促进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的结晶化。热固定处理的温度优选为拉伸温度-0℃~-80℃的范围,更优选为拉伸温度-0℃~-50℃的范围。

〔3〕染色工序S30

参照图4,本工序是将拉伸膜200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用二色性色素染色并使之吸附取向、制成偏振片层5的工序。经过本工序可以得到在基材膜30’的一面或两面层叠有偏振片层5的偏振性层叠膜300。染色工序S30在典型的情况下,是在运送长尺寸的拉伸膜200的同时,或者在从作为长尺寸的拉伸膜200的卷绕品的膜卷筒连续地卷出拉伸膜200、并对其进行运送的同时,连续地进行。可以使用导辊等来进行膜运送。

作为二色性色素,具体而言可以举出碘或二色性有机染料。二色性有机染料的具体例例如包括红色BR(RedBR)、红色LR(Red LR)、红色R(RedR)、粉红LB(Pink LB)、宝石红BL(Rubine BL)、枣红GS(Bordeaux GS)、天蓝LG(Sky Blue LG)、柠檬黄、蓝色BR(Blue BR)、蓝色2R(Blue 2R)、藏蓝RY(Navy RY)、绿色LG(Green LG)、紫色LB(Violet LB)、紫色B(Violet B)、黑色H(Black H)、黑色B(Black B)、黑色GSP(Black GSP)、黄色3G(Yellow 3G)、黄色R(Yellow R)、橙色LR(Orange LR)、橙色3R(Orange 3R)、猩红GL(Scarlet GL)、猩红KGL(Scarlet KGL)、刚果红(Congo Red)、亮紫BK(Brilliant Violet BK)、Supra Blue G、Supra Blue GL、Supra Orange GL、直接天蓝、直接耐晒橙S和耐晒黑(Fast Black)等。二色性色素可以仅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染色工序S30可以通过将拉伸膜200浸渍于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溶液(染色浴)中进行。作为染色浴,可以使用将上述二色性色素溶解于溶剂中的溶液。作为染色溶液的溶剂,一般使用水,然而也可以还添加与水具有相容性的有机溶剂。染色浴中的二色性色素的浓度优选为0.01~10重量%,更优选为0.02~7重量%。

由于在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碘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染色效率,因此优选向含有碘的染色浴中再添加碘化物。作为碘化物,例如可以举出碘化钾、碘化锂、碘化钠、碘化锌、碘化铝、碘化铅、碘化铜、碘化钡、碘化钙、碘化锡、碘化钛等。染色浴中的碘化物的浓度优选为0.01~20重量%。在碘化物中,优选添加碘化钾。在添加碘化钾的情况下,碘与碘化钾的比例以重量比计优选为1:5~1:100,更优选为1:6~1:80。染色浴的温度优选为10~60℃,更优选为20~40℃。

而且,在染色工序S30中也可以对拉伸膜200再实施追加的拉伸处理。作为该情况下的实施方式,可以举出如下的方式等,即,1)在上述拉伸工序S20中,以低于目标的倍率进行拉伸处理后,在染色工序S30的染色处理中,以使总拉伸倍率达到目标的倍率的方式进行拉伸处理;如后所述,在染色处理后进行交联处理的情况下,2)在上述拉伸工序S20中,以低于目标的倍率进行拉伸处理后,在染色工序S30的染色处理中,进行拉伸处理至总拉伸倍率未达到目标的倍率的程度,然后,以使最终的总拉伸倍率达到目标的倍率的方式在交联处理中进行拉伸处理。

染色工序S30可以包括接在染色处理之后实施的交联处理工序。交联处理工序可以通过将染色处理后的拉伸膜浸渍于含有交联剂的溶液(交联浴)中来进行。作为交联剂,例如可以举出硼酸、硼砂之类的硼化合物、乙二醛、戊二醛等。交联剂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作为交联浴,可以使用将交联剂溶解于溶剂中的溶液。作为溶剂,可以使用水,也可以还含有与水具有相容性的有机溶剂。交联浴中的交联剂的浓度优选为1~20重量%,更优选为6~15重量%。

交联浴可以还含有碘化物。利用碘化物的添加,可以使偏振片层5的面内的偏振特性更加均匀化。碘化物的具体例与上述相同。交联浴中的碘化物的浓度优选为0.05~15重量%,更优选为0.5~8重量%。交联浴的温度优选为10~90℃。

而且,交联处理也可以通过将交联剂配合到染色浴中而与染色处理同时地进行。另外,也可以使用组成不同的2种以上的交联浴,进行2次以上的浸渍于交联浴中的处理。也可以在交联处理中进行拉伸处理。在交联处理中实施拉伸处理的具体的方式如上所述。

优选在染色工序S30之后,在后述的第一贴合工序S40之前进行清洗工序及干燥工序。清洗工序通常包括水清洗工序。水清洗处理可以通过将染色处理后的或交联处理后的膜浸渍于离子交换水、蒸馏水之类的纯水中来进行。水清洗温度通常为3~50℃,优选为4~20℃。清洗工序也可以是水清洗工序与借助碘化物溶液的清洗工序的组合。作为在清洗工序之后进行的干燥工序,可以采用自然干燥、鼓风干燥、加热干燥等任意的合适的方法。例如在加热干燥的情况下,干燥温度通常为20~95℃。

偏振性层叠膜300所具有的偏振片层5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7μm以下。通过将偏振片层5的厚度设为10μm以下,可以得到薄型的偏振板。偏振片层5的厚度通常为2μm以上。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偏振片层5的厚度薄到10μm以下、在由偏振片层5及第一保护膜构成的偏振板中没有硬挺性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在偏振片层5产生凝聚破坏、或偏振片层5的剥离面发生白化的不佳状况,干净地剥离基材膜30’。

〔4〕第一贴合工序S40

参照图5,本工序是在偏振性层叠膜300的与基材膜30’侧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即偏振片层5上)贴合第一保护膜10而得到多层膜400的工序。第一贴合工序S40在典型的情况下,是在运送长尺寸的偏振性层叠膜300的同时,或者在从作为长尺寸的偏振性层叠膜300的卷绕品的膜卷筒连续地卷出偏振性层叠膜300、并对其进行运送的同时,连续地进行。可以使用导辊等进行膜运送。

在偏振性层叠膜300在基材膜30’的两面具有偏振片层5的情况下,通常在两面的偏振片层5上分别贴合第一保护膜10。该情况下,这些第一保护膜10可以是同种的保护膜,也可以是不同种的保护膜。

第一保护膜10可以夹隔着第一胶粘剂层15贴合于偏振片层5上。形成第一胶粘剂层15的胶粘剂可以是含有因紫外线、可见光、电子束、X射线之类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的固化性化合物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胶粘剂(优选为紫外线固化性胶粘剂)、或将聚乙烯醇系树脂之类的胶粘剂成分溶解或分散于水中的水系胶粘剂。

在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胶粘剂贴合第一保护膜10的情况下,在夹隔着成为第一胶粘剂层15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胶粘剂将第一保护膜10层叠于偏振片层5上后,照射紫外线、可见光、电子束、X射线之类的活性能量射线而使胶粘剂层固化。其中适合为紫外线,作为该情况下的光源,可以使用低压水银灯、中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化学灯、黑光灯、微波激发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等。在使用水系胶粘剂的情况下,只要在夹隔着水系胶粘剂将第一保护膜10层叠于偏振片层5上后、加热而使之干燥即可。

在将第一保护膜10贴合于偏振片层5时,对于第一保护膜10和/或偏振片层5的贴合面,为了提高与偏振片层5的胶粘性,可以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电晕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火焰(flame)处理、皂化处理之类的表面处理(易胶粘处理),其中,优选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电晕处理或皂化处理。

第一保护膜10例如可以是由链状聚烯烃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环状聚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之类的聚烯烃系树脂;纤维素三乙酸酯、纤维素二乙酸酯之类的纤维素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之类的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等构成的膜。

第一保护膜10也可以是相位差膜、亮度提高膜之类的兼具光学功能的保护膜。例如,可以通过对由上述热塑性树脂构成的膜进行拉伸(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等)、或在该膜上形成液晶层等而制成赋予了任意的相位差值的相位差膜。

也可以在第一保护膜10的与偏振片层5相反一侧的表面,形成硬涂层、防眩层、防反射层、防静电干扰层、防污层之类的表面处理层(涂布层)。表面处理层可以在实施第一贴合工序S40之前预先形成于第一保护膜10上,也可以在实施第一贴合工序S40后或实施后述的剥离工序S50后形成。另外,第一保护膜10可以含有1种或2种以上的润滑剂、增塑剂、分散剂、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防静电干扰剂、抗氧化剂之类的添加剂。

从偏振板的薄型化的观点考虑,第一保护膜10的厚度优选为90μm以下,更优选为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μm以下,特别优选为30μm以下。从强度及处置性的观点考虑,第一保护膜10的厚度通常为5μm以上。根据本发明,即使在第一保护膜10的厚度薄到35μm以下、在由偏振片层5及第一保护膜10构成的偏振板中没有硬挺性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在偏振片层5产生凝聚破坏、或偏振片层5的剥离面发生白化的不佳状况,干净地剥离基材膜30’。

〔5〕剥离工序S50

参照图6,本工序是从多层膜400剥离除去基材膜30’而得到偏振板(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500)的工序。在偏振性层叠膜300在基材膜30’的两面具有偏振片层5、将第一保护膜10贴合于这两方的偏振片层5的情况下,利用该剥离工序S50,可以由1片偏振性层叠膜300得到2片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500。剥离工序S50在典型的情况下,是在运送长尺寸的多层膜400的同时,或者在从作为长尺寸的多层膜400的卷绕品的膜卷筒连续地卷出多层膜400、并对其进行运送的同时,连续地进行。可以使用导辊等进行膜运送。

如图7所示,本发明中,在多层膜400的运送路径上设置辊40,将多层膜400沿着该运送路径连续地运送,在通过辊40时将多层膜400设为以其与基材膜30’相反一侧(图7的例中是第一保护膜10侧,即以使多层膜400的第一保护膜10为辊40侧的方式)卷绕在辊40上的状态,从该处于卷绕了的状态的多层膜400剥离基材膜30’。作为辊40,可以使用用于支撑所运送的膜的、自由旋转的普通的辊。

通过以与从多层膜400剥离基材膜30’后的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500的运送方向为不同的运送方向的方式设定剥离后的基材膜30’的运送路径,而从处于辊40上的多层膜400连续地剥离基材膜30’,此时,在维持在基材膜30’的剥离点H处使多层膜400的与基材膜30’相反一侧的面(图7的例中是第一保护膜10侧的表面)与辊40接触的状态的同时剥离基材膜30’。即,通过对剥离后的基材膜30’赋予一定程度的张力A而牵拉基材膜30’地从多层膜400剥离基材膜30’,此时利用该张力A,以在剥离点H控制为多层膜400不会变为从辊40的表面浮起的状态的同时连续地剥离基材膜30’。

所谓将多层膜400卷绕在辊40上的状态,是指在通过辊40时多层膜400的与基材膜30’相反一侧的面(图7的例中是第一保护膜10侧的表面)以面来与辊40的表面接触的状态。参照图7,该状态可以通过将倾斜角度φp设为大于0°(小于90°)来实现,所述倾斜角度φp是在以基材膜30’被剥离前的多层膜400的运送方向的外推线为基准时,剥离掉基材膜30’后的多层膜400(即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500)的运送方向朝向辊40侧的剥离点H处的倾斜角度。倾斜角度φp优选为20°以上。

根据上述的方法,无论基材膜30’的剥离方向与偏振片层5的取向方向所成的角度如何,另外,无论剥离点H处的多层膜400与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500所成的角度(即上述的倾斜角度φp)同多层膜400与基材膜30’所成的角度(图7所示的倾斜角度φk)的关联性如何,都可以从多层膜400顺畅地剥离基材膜30’,可以有效地抑制由基材膜30’的剥离造成的偏振片层5的凝聚破坏或偏振片层5的剥离面的白化之类的不佳状况。φk是以上述外推线为基准时的、剥离后的基材膜30’的运送方向朝向与辊40侧相反一侧的剥离点H处的倾斜角度。

在基材膜30’的剥离时,用于在剥离点H处维持多层膜400的与基材膜30’相反一侧的面(图7的例中是第一保护膜10侧的表面)与辊40接触的状态的一个有效方法是,使剥离基材膜30’之前的多层膜400的张力(生产线张力)B与剥离后的基材膜30’的张力A相比足够大。张力A及B优选满足B≥10×A的关系,更优选满足B≥12×A的关系。通过使张力B与张力A相比足够大,就可以在维持将多层膜400卷绕在辊40上的状态、以及在剥离点H处多层膜400的与基材膜30’相反一侧的面与辊40接触的状态的同时,进行剥离点H处的基材膜30’的剥离。而且,剥离基材膜30’而得的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500的张力与剥离基材膜30’之前的多层膜400的张力B相同。

参照图7,例如可以通过利用配置于剥离后的基材膜30’的运送路径上且配置于辊40的下游侧的夹持辊60的转速的调整对剥离后的基材膜30’的运送速度进行调整,来控制张力A。例如可以利用配置于多层膜400及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500的运送路径上的辊40的前后的夹持辊50的转速与夹持辊70的转速之比的调整,来控制张力B。

用于维持将多层膜400卷绕在辊40上的状态、以及在剥离点H处多层膜400的与基材膜30’相反一侧的面与辊40接触的状态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作为辊40使用真空辊。如果使用真空辊,可以利用真空辊的抽吸使卷绕在该辊上的多层膜400(以及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500)与辊表面密合,因此容易维持上述的状态。所谓真空辊,是指如下的辊,即,在辊表面(周面)具有多个吸气孔,在利用从该吸气孔的吸气使辊表面吸附运送物而保持运送物的同时,使辊旋转,由此对运送物进行运送。在使用真空辊的情况下,张力A及B不一定需要满足B≥10×A的关系。

用于维持将多层膜400卷绕在辊40上的状态、以及在剥离点H处多层膜400的与基材膜30’相反一侧的面与辊40接触的状态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在多层膜400通过辊40之前,在第一保护膜10侧再贴合树脂膜而进行膜加强。膜加强使得多层膜400的硬挺性变强,难以变形,因此在牵拉基材膜30’而从多层膜400剥离时,可以抑制在剥离点H处多层膜400变为从辊40的表面浮起的状态。在使用该方法的情况下,张力A及B也不一定需要满足B≥10×A的关系。在使用该方法的情况下,为了加强而贴合于第一保护膜10侧的树脂膜在剥离点H处会保持与辊40接触的状态。

辊40的直径优选为200mmφ以上,更优选为250mmφ以上。如果辊40的直径为该范围,则在将基材膜30’从多层膜400剥离时,容易在剥离点H处维持多层膜400的与基材膜30’相反一侧的面与辊40接触的状态。

为了在剥离点H处维持多层膜400的与基材膜30’相反一侧的面与辊40接触的状态而稳定地进行基材膜30’的剥离,优选设置用于检测剥离点H的位置的传感器。利用传感器的设置,可以防止在多层膜400即将卷绕在辊40上之前的、从辊40的表面浮起的状态下基材膜30’被剥离、或在解除多层膜400向辊40上的卷绕后、从辊40的表面浮起的状态下基材膜30’被剥离。例如,预先设定剥离点的基准位置,在离开该基准位置给定距离的上游侧设置一个传感器,另外在离开基准位置给定距离的下游侧再设置一个传感器,设定为如果上游侧的传感器检测到剥离点则使剥离点向下游侧移动,另外如果下游侧的传感器检测到剥离点则使剥离点向上游侧移动,从而可以自动地调整操作条件,使得剥离点总是来到基准位置附近。作为操作条件,可以举出多层膜400及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500的运送速度、剥离后的基材膜30’的运送速度、张力A、张力B。

剥离后的基材膜30’的运送方向的剥离点H处的倾斜角度φk通常大于0°,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通过将倾斜角度φk设定为20°以上,就不会使张力A过大,容易顺畅地剥离基材膜30’。倾斜角度φk通常小于90°。

如上所述,第一贴合工序S40中得到的多层膜400可以是在基材膜30’的两面分别层叠有偏振片层5及第一保护膜10的膜,即,可以是具有第一保护膜10/偏振片层5/基材膜30’/偏振片层5/第一保护膜10(省略第一胶粘剂层15地记载)的层构成的膜。该情况下,经过2段的剥离工序而由1片多层膜400得到2片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500。在第一段的剥离工序中,从上述构成的多层膜400剥离具有“第一保护膜10/偏振片层5/基材膜30’”的层构成的膜,得到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500(第一段的剥离工序中,图7的基材膜30’被置换为第一保护膜10/偏振片层5/基材膜30’)。第二段的剥离工序中,从被剥离出的具有“第一保护膜10/偏振片层5/基材膜30’”的层构成的膜剥离基材膜30’,又得到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500。

在第一段及第二段的剥离工序中,均使用依照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剥离第一保护膜10/偏振片层5/基材膜30’或基材膜30’,由此可以有效地抑制偏振片层5的凝聚破坏或偏振片层5的剥离面的白化之类的不佳状况。

〔6〕第二贴合工序S60

参照图8,本工序是在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500的偏振片层5上贴合第二保护膜20而得到双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600的、任意的工序。第二贴合工序S60在典型的情况下,是在运送长尺寸的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500的同时,或者在从作为长尺寸的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500的卷绕品的膜卷筒连续地卷出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500、并对其进行运送的同时,连续地进行。可以使用导辊等进行膜运送。

第二保护膜20可以夹隔着第二胶粘剂层25贴合于偏振片层5上。对于第二保护膜20及第二胶粘剂层25的构成和材质、以及第二保护膜20的贴合方法,分别引用关于第一保护膜10及第一胶粘剂层15、以及第一保护膜10的贴合方法的记载。

实施例

以下,给出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受这些例子限定。

<实施例1>

(1)底漆层形成工序

将聚乙烯醇粉末(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制的“Z-200”、平均聚合度1100、皂化度99.5摩尔%)溶解于95℃的热水中,制备出浓度3重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向所得的水溶液中以相对于聚乙烯醇粉末6重量份为5重量份的比例混合交联剂(田冈化学工业(株)制的“Sumirez Resin 650”),得到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

然后,在连续地运送厚90μm的基材膜(未拉伸聚丙烯膜、熔点:163℃)的同时,对其一面实施电晕处理后,在其电晕处理面使用小直径凹版涂布机连续地涂布上述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在80℃干燥10分钟,由此形成厚0.2μm的底漆层。

(2)层叠膜的制作(树脂层形成工序)

将聚乙烯醇粉末((株)Kuraray制的“PVA124”、平均聚合度2400、皂化度98.0~99.0摩尔%)溶解于95℃的热水中,制备浓度8重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将其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形成用涂布液。

在连续地运送上述(1)中制作的具有底漆层的基材膜的同时,在其底漆层表面使用模唇涂布机连续地涂布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形成用涂布液后,在80℃干燥20分钟,由此在底漆层上形成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得到由基材膜/底漆层/聚乙烯醇系树脂层构成的层叠膜。

(3)拉伸膜的制作(第一拉伸工序)

对于上述(2)中制作的层叠膜,在连续地运送的同时,使用浮动的纵向单轴拉伸装置在160℃实施5.8倍的自由端单轴拉伸,得到拉伸膜。拉伸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厚度为5.0μm。

(4)偏振性层叠膜的制作(染色工序)

在连续地运送上述(3)中制作的拉伸膜的同时,连续地浸渍在含有碘和碘化钾的26℃的染色浴(每100重量份水中含有碘0.35重量份、碘化钾10重量份)中而进行了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的染色处理。

然后,在含有硼酸和碘化钾的78℃的交联浴(每100重量份水中含有硼酸9.5重量份、碘化钾5重量份)中以使滞留时间为300秒的方式连续地浸渍而进行了交联处理。其后,用8℃的纯水清洗10秒,在40~50℃干燥200秒,由此得到在基材膜上具有偏振片层的偏振性层叠膜。

(5)多层膜的制作(贴合工序)

在连续地运送厚15μm的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日本ZEON(株)制的“ZF14”)的同时,在其一面以使固化后的胶粘剂层的厚度为1.0μm的方式,使用小直径凹版涂布机连续地涂布含有作为阳离子聚合性的环氧系化合物的固化性化合物和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紫外线固化性胶粘剂((株)ADEKA制的“KR-70T”),接下来,使用贴合辊,将上述(4)中制作的偏振性层叠膜以其偏振片层侧连续地贴合在该涂布了的胶粘剂层上。其后,从基材膜侧以150mJ/cm2的累积光量照射紫外线,由此使胶粘剂层固化,得到多层膜。

(6)偏振板的制作(剥离工序)

参照图7,在连续地运送上述(5)中制作的多层膜400的同时,在通过辊40时形成将多层膜400以其第一保护膜10侧(以使多层膜400的第一保护膜10为辊40侧的方式)卷绕在辊40上的状态,从该处于卷绕了的状态的多层膜400中,在剥离点H处维持第一保护膜10与辊40接触的状态的同时,连续地剥离基材膜30’,得到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500。此时,剥离后的基材膜30’的张力A、以及多层膜400及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500的张力B如表1所示。另外,倾斜角度φp设为20°,倾斜角度φk设为70°,辊40的直径设为250mmφ。作为辊40,使用了用于支撑所运送的膜的、并非真空辊的自由旋转的普通的辊(表1中的“辊的种类”一栏中记载为“普通”)。在连续地剥离基材膜30’时,利用目视观察了剥离点H,看到第一保护膜10与辊40保持接触的状态。也可以从剥离点H的放大照片确认该情况。

<实施例2~3、比较例1~2>

除了使张力A及张力B如表1所示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500。其中,在实施例3中,作为辊40使用真空辊,在利用该真空辊的抽吸使卷绕在该辊上的多层膜400及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500与辊表面密合的同时剥离基材膜30’。

比较例1及2中,在剥离点H处第一保护膜10与辊40没有接触,多层膜400处于以利用目视可以确认的程度从辊表面浮起的状态。

〔剥离性的评价〕

(1)剥离状态的评价

利用目视观察剥离除去基材膜30’而得的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500的剥离面(偏振片层面),依照下面的基准评价了剥离状态。将结果表示于表1中。

A:看不到凝聚破坏及白化、

B1:可以看到凝聚破坏、

B2:可以看到白化。

(2)剥离稳定性的评价

利用目视观察基材膜30’的剥离稳定性,依照下面的基准进行了评价。将结果表示于表1中。

A:稳定、

B:不稳定。

此处,B在剥离时剥离力细微地反复强弱变化,是剥离点H前后变动、剥离角度不稳定的状态,也被称作拉链现象(zippering)。A是不发生此种拉链现象地剥离了的状态。

[表1]

符号的说明

5偏振片层,6聚乙烯醇系树脂层,6’经过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10第一保护膜,15第一胶粘剂层,20第二保护膜,25第二胶粘剂层,30基材膜,30’经过拉伸的基材膜,40辊,50、60、70夹持辊,100层叠膜,200拉伸膜,300偏振性层叠膜,400多层膜,500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600双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H剥离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