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4027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日渐趋向低能耗、高色彩饱和,而液晶显示装置须经由背光模组提供光源以显示画面,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普遍为光源搭配光学膜片组以提供该液晶显示装置所需之背光。基于降低能耗及薄型化设计的目的,现有技术的背光光源大多使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基于改善光源的光学特性及视觉效果的目的,光学膜片组通常包含多个光学膜片,例如棱镜片、扩散片、导光板等,但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光学结构通常难以达到有效提高色彩饱和度和降低能耗的作用。

为有效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色彩饱和度;目前多由面板彩色光致抗蚀剂着手,但提高面板彩色光致抗蚀剂往往会造成面板穿透率的降低进而提高了面板模块的整体能耗。另外,现有技术中还有将量子点增强薄膜(quantumdotenhancementfilm,qdef)与蓝光led结合以使液晶显示装置色域提高约30%并且有效降低能耗。但量子点增强薄膜在进行激光裁切封边后将会产生1.3~1.5mm的量子点失效区,此失效区将使蓝光led射出的蓝光无法有效激发量子点而造成液晶显示区内蓝色漏光的现象,进而使液晶显示装置产生视觉上的观感差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因量子点失效而产生漏光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和一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包括一主显示区和一周边区,背光模组包括一蓝光光源、一导光板和一量子点增强薄膜,蓝光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一侧,量子点增强薄膜设置于导光板上表面,主显示区边缘与量子点增强薄膜靠近该蓝光光源的一端的距离大于或等于一预设距离,使得以大于或等于一预定检视角度检视显示面板时观察不到蓝色漏光。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设置主显示区与量子点增强薄膜外缘的距离,使通过量子点增强薄膜失效区的部分蓝色光线被黑矩阵遮挡,另一部分光线只能以小于检视角度φ的出射角度θ进入显示面板的主显示区,从而在以大于或等于检视角度φ对显示面板进行检视时观察不到蓝色漏光现象,进而避免在显示面板的主显示区周边产生漏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显示装置      100

主显示区      110

周边区       111

显示面板      10

背光模组      20

上偏光板      11

下偏光板      12

彩色滤光片     13

黑矩阵       132

框架        21

蓝光光源      22

导光板       23

量子点增强薄膜   24

量子点失效区    241

量子点有效区    242

光学膜片组     25

反射片       26

检视角度      φ

出射角度      θ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包含显示面板10以及背光模组20。显示装置100可以是液晶显示装置,显示面板10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但不以此为限。显示面板10包括上偏光板11、下偏光板12以及设置于上偏光板11和下偏光板12之间的彩色滤光片13。可以理解,显示面板10还包括液晶层及tft基板等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彩色滤光片13四周形成一遮光用的黑矩阵(blackmatrix,bm)132。显示面板10被该黑矩阵132划分为主显示区110和周边区111。可以理解,该彩色滤光片13还包括色表示用的红(r)、绿(g)及蓝(b)色层。

背光模组20包括框架21、蓝光光源22、导光板23、量子点增强薄膜24,光学膜片组25以及反射片26。在本实施例中,框架21可为胶框,但不以此为限。蓝光光源22设置于框架21一侧,用以射出蓝光,在本实施例中,蓝光光源22可为蓝光发光二极体,但不以此为限。导光板23对应蓝光光源22设置,用于导引光线方向,以提高面板光辉度及控制亮度均匀。导光板23底面可以形成有扩散点或其它干涉结构。蓝光光源22位于导光板一端,蓝光光源22所发的光进入导光板,大部分的光利用全反射往另一端传导,光线在底面碰到扩散点或其它干涉结构后被均匀扩散而朝向显示面板10的方向射出。利用疏密、大小不同的扩散点或其它干涉结构可使导光板面均匀发光。量子点增强薄膜24设置于导光板23上表面,用于与蓝光光源22配合,以强化光源演色性与广色域效能。量子点增强薄膜24包括二种不同大小的量子点粒子,由蓝光照射该二种量子点以激发产生红光与绿光,再加上部分蓝光可穿透量子点增强薄膜,以于量子点增强薄膜24另一侧使红光、绿光与蓝光混成白光。光学膜片组25设置在量子点增强薄膜24上方,用以改善光线的光学特性,其中,光学膜片组25通常包含多个光学膜片,例如棱镜片、扩散片、导光板等。反射片26设置于导光板23下方,将自导光板23下表面漏出的部分杂散光反射回导光板中,防止光源的光外漏,以增加光的使用效率。

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的主显示区110与量子点增强薄膜24靠近led的一端具有一定距离,由于量子点增强薄膜24在进行激光裁切封边后将会产生量子点失效区241,该量子点失效区241的尺寸通常为1.3~1.5mm。定义量子点增强薄膜24上除去量子点失效区241以外的区域为量子点有效区242。蓝光光源22射出的蓝色光穿透量子点失效区241射入主显示区110会造成蓝色漏光。定义量子点失效区241靠近主显示区110的边缘为内缘,靠近蓝光光源22的边缘为外缘。为避免因量子点失效而产生蓝色漏光,主显示区110边缘与量子点增强薄膜24外缘需要有一个最小距离l。

在对显示面板10进行检视时,一般会规定一个检视角度φ,在大于或等于该检视角度φ的范围内检视显示面板10,察觉不到蓝光光源22的蓝色漏光则认为该显示面板10是合格的。以检视角度φ检视显示面板10的时候,视线会被黑矩阵132的上表面遮挡。因此,从量子点增强薄膜24的量子点失效区241内缘的底面以检视角度φ射出且到达彩色滤光片13的黑矩阵132的上表面的蓝色漏光不会被察觉。据此,可以确定为了避免蓝色漏光,主显示区110边界与量子点增强薄膜24的量子点失效区241内缘需有最小距离,从而确定主显示区110边界与量子点增强薄膜24的量子点失效区241外缘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量子点失效区241的长度为第一距离l1,主显示区110与量子点失效区241内缘之间距离为第二距离l2,l2的长度由从量子点失效区241内缘的底面以检视角度φ射出且到达彩色滤光片13的黑矩阵132的上表面的光线在量子点增强薄膜24底面上的投影的长度确定。设定黑矩阵132的上表面与量子点增强薄膜24底面的距离为第三距离l3,l3为显示面板10在设计时确定的一个值。

则,主显示区110与量子点失效区241外缘的最小距离l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由于:l=l1+l2,l2=l3*cotφ,

因此,l=l1+l3*cotφ。

即,主显示区110与量子点失效区241外缘的最小距离l等于黑矩阵132的上表面与量子点增强薄膜24底面的距离乘以检视视角φ的余切值,再加上量子点增强薄膜24失效区的长度。

可以理解,显示面板10和背光模组20各层之间的折射率实际上是不一样的,而本实施方式是在考虑光线的射出时忽略了折射率而进行的估算,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带入各层的折射率而对上述各参数进行精确计算。

定义蓝光光源22射出的光的出射角度为θ光线与量子点有效区242的夹角,以该出射角度θ射出的光线需以同样大小的检视角度φ才能察觉。

当主显示区110与量子点增强薄膜24靠近led的一端距离大于或等于l1+l3*cotφ时,蓝光光源22发出的蓝光经导光板23导引朝显示面板10的方向射出,在经过量子点增强薄膜24时,仅有从量子点失效区241射出的出射角度θ小于检视角度φ的部分蓝色光线可以射入主显示区,且以大于或等于检视角度φ检视显示面板10时无法被察觉。从量子点失效区241射出的出射角度θ大于或等于检视角度φ的蓝色光线全部被黑矩阵132遮挡而无法射入主显示区,从而在以大于或等于检视角度φ对显示面板10进行检视时观察不到蓝色漏光现象,进而避免在显示面板10的主显示区110周边产生漏光现象。

可以理解,本发明的主显示区与量子点增强薄膜外缘的设置虽然是以侧入式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在设有量子点增强膜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中也同样适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设置主显示区与量子点增强薄膜外缘的距离,使通过量子点增强薄膜失效区的部分蓝色光线被黑矩阵遮挡,另一部分光线只能以小于检视角度φ的出射角度θ进入显示面板的主显示区,从而在以大于或等于检视角度φ对显示面板进行检视时观察不到蓝色漏光现象,进而避免在显示面板的主显示区周边产生漏光现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