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容器和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8051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储存容器和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储存调色剂的储存容器和使用电子照相术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在常规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诸如打印机和传真机)中,由于形成在感光鼓、中间转印带等上的调色剂图像未被完全转印至记录介质(诸如纸),因此有时调色剂残留在感光鼓、中间转印带等上。残留在感光鼓、中间转印带等上的残留调色剂通过清洁装置从感光鼓、中间转印带等移除并且通过调色剂输送装置输送到设置在设备主单元内的调色剂储存容器。

当调色剂储存容器变得充满残留调色剂时,用户用空的调色剂储存容器来替换满的调色剂储存容器。这里,由清洁装置移除的残留调色剂可以通过设置在调色剂储存容器上的入口而从设置在调色剂输送装置上的出口进入调色剂储存容器。常规地,当调色剂储存容器被从设备主单元移除时,用户手动地将盖附接至开口,以使得残留调色剂不会从调色剂储存容器泄漏。

根据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2-169440中公开的发明,调色剂储存容器可以附接至设置在成像设备上的盖,并且与关闭盖的操作同步地,设置在调色剂输送装置上的出口可以连接至设置在调色剂储存容器上的入口。从而,残留调色剂可以通过出口而被输送至调色剂储存容器中。而且,根据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2-169440所公开的,闸板分别设置在出口和入口上。闸板在盖打开时关闭,并且相应的闸板与关闭盖的操作同步地打开。从而,能够防止在用户更换调色剂储存装置时调色剂从调色剂储存容器泄漏。

然而,在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2-169440的情况中,多个入口设置在调色剂储存容器上,并且相应数量的出口设置在调色剂输送装置上。由于多个入口和多个出口被设置,用于将设置在入口和出口上的闸板打开的力相应地增大。换言之,用户需要很大的力来打开盖,这使得盖难以打开或关闭。

而且,如果当盖被打开或者关闭时,由盖接收的反作用力较强,并且如果盖的刚性不足,则盖可能显著变形并且可能不完全关闭。这可能导致在盖被关闭时,用户感觉不确定。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小打开或关闭设置在成像设备上的盖所需要的力的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存容器,所述储存容器能够附接至成像设备或者从成像设备拆卸,所述成像设备包括设备主单元和开闭构件,所述开闭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设备主单元打开或者关闭,

所述储存容器包括:

储存部分,所述储存部分构造为储存调色剂;

开口部分,所述开口部分构造为使得调色剂在储存部分与成像设备主单元之间移动;以及

闸板,所述闸板构造为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开口部分,其中,

所述储存容器能够附接至相对于设备主单元处于打开状态中的所述开闭构件,并且

所述闸板与将所述储存容器附接至所述开闭构件的操作同步地打开所述开口部分,并且与将所述储存容器从所述开闭构件拆卸的操作同步地关闭所述开口部分。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

储存容器;和

开闭门,所述储存容器附接至所述开闭门或者从所述开闭门拆卸,其中,

所述储存容器被附接至所述开闭门或者被从所述开闭门拆卸的定时与所述开闭门被打开或关闭的定时不同。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储存容器,所述储存容器能够被附接至成像设备或者被从所述成像设备拆卸,所述成像设备包括设备主单元和开闭构件,所述开闭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设备主单元打开或者关闭,

所述储存容器包括:

储存部分,所述储存部分具有用于调色剂进入的第一开口部分和第二开口部分并且储存调色剂;

第一闸板,所述第一闸板设置在所述储存部分中并且与将所述储存容器附接至所述开闭构件的操作同步地打开所述第一开口部分;以及

第二闸板,所述第二闸板设置在所述储存部分中,当开闭构件在第一开口部分被第一闸板打开之后关闭时,所述第二闸板与关闭所述开闭构件的操作同步地打开所述第二开口部分,所述第二闸板与打开所述开闭构件的操作同步地关闭所述第二开口部分。

从下面的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示例1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在开闭门打开的状态下,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在储存容器被拆卸的状态下,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了储存容器上的入口与调色剂输送装置连接的状态的放大视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了储存容器被附接至开闭门或者被从开闭门拆卸的状态的图;

图6A至图6C是示出了在储存容器的附接开始的状态中开闭机构的图;

图7A至图7C是示出了在闸板旋转的状态中开闭机构的图;

图8A至图8C是示出了在储存容器的附接完成的状态中开闭机构的图;

图9A至图9C是示出了在闸板旋转的状态中开闭机构的图;

图10A和图10B是开闭门和储存容器的外部透视图;

图11A至图11C是示出了被引导部分由引导部分引导的状态的图;

图12A至图12C是示出了被引导部分由引导部分引导的状态的图;

图13是根据示例2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4是在开闭门打开的状态下,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以及

图15是示出了储存容器从开闭门拆卸的状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在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及相对位置等应根据本发明所应用于的设备的构造和各种条件而适当地改变并且不旨在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于下述实施例。

(示例1)

<成像设备的构造>

将描述示例1。图1是根据示例1的成像设备1的示意性截面图。成像设备1具有感光鼓2(2a、2b、2c、2d)、充电装置3(3a、3b、3c、3d)、扫描单元4(4a、4b、4c、4d)和显影组件5(5a、5b、5c、5d)。成像设备1还具有鼓清洁装置6(6a、6b、6c、6d)。在这个示例中,感光鼓2、充电装置3、扫描单元4、显影组件5和鼓清洁装置6集成为处理盒50(50a、50b、50c、50d)。除了调色剂颜色之外,每个处理盒50的构造相同,因此,除非说明是必要的,否则省略附加的指示符(a、b、c、d)。

四个感光鼓2大致沿着水平方向并排地设置在成像设备1中(在成像设备中)。每个感光鼓2通过驱动装置(未示出)沿图1中的顺时 针方向被旋转驱动。充电装置3使感光鼓2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扫描单元4通过基于图像信息将激光束照射在感光鼓2上而在每个感光鼓2上形成潜像。显影组件5通过允许调色剂(调色剂)附着到潜像而使潜像显影。在感光鼓2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之后,鼓清洁装置6将残留在感光鼓2上的残留调色剂移除。

在这个示例中,四个处理盒50通过电子照相记录系统形成不同颜色(黄色、青色、洋红、黑色)的调色剂图像。每个初级转印辊7(7a、7b、7c、7d)用作转印装置并且经由中间转印带8与感光鼓2接触,以将感光鼓2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

中间转印带8在驱动辊9与张紧辊10之间张紧并且通过驱动所述驱动辊9而沿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移动。二次转印辊11将转印至中间转印带8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其中,二次转印辊11设置在经由中间转印带8面向驱动辊9的位置处。用于移除中间转印带8上的残留调色剂的清洁刮片12和带侧调色剂输送装置13设置在经由中间转印带8面向张紧辊10的位置处。转印带8上的作为废调色剂的残留调色剂由清洁刮片12收集,并且收集的残留调色剂通过带侧调色剂输送装置13输送到调色剂储存部分15中(储存部分中)。

片材S(记录介质)被装载到给纸盒16中,所述给纸盒16设置在成像设备1的底部处。给纸辊17逐张地进给装载到给纸盒16中的片材S。拉纸辊18将通过给纸辊17进给的每张片材S输送至对准辊对19,并且对准辊对19修正片材S的倾斜定位。定影装置20加热并压制形成于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S上。双面挡板21可以切换片材S被运送至的路径并且在单面打印的情况下将片材S引导至排出输送路径22。纸张排出辊对23将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排出至纸张排出盘24。

现在将描述当图像形成在片材S上时,由成像设备1进行的操作。装载到给纸盒16中的片材S通过给纸辊17逐一分离并且被输送至拉纸辊18。输送至拉纸辊18的每张片材S被输送至对准辊对19并且通过对准辊对19输送至中间转印带8和二次转印辊11的夹持部。

在该夹持部处,调色剂图像被从中间转印带8转印至片材S,并且然后其上被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被输送至定影装置20。形成在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定影装置20定影至片材S。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通过双面挡板21引导至排出输送路径22并且通过纸张排出辊对23排出到纸张排出盘24。

<如何将残留调色剂收集到调色剂储存容器中>

接下来将参照图1至图5B描述将残留在感光鼓2和中间转印带8上的残留调色剂收集到调色剂储存部分15中的方法。图2示出了在储存容器100附接至的左门30(开闭门)打开的状态下的成像设备1。图3示出了储存容器100被从设置在成像设备1上的左门30拆卸的状态。

图4A和图4B是设置在调色剂储存部分15上的入口15A和设置在带侧调色剂输送装置13上的出口13A连接的部分的放大视图。图4A示出了入口15A与出口13A被连接的状态。图4B示出了入口15A与出口13A未被连接的状态。图5A和图5B是示出了储存容器100被附接至左门30或者被从左门30拆卸的状态的图。图5A示出了储存容器100被附接至左门30的状态。图5B示出了储存容器100被从左门30拆卸的状态。在图1中,左门30是可打开或可关闭的盖,可拆卸的储存容器100能够被附接至左门30。左门30围绕旋转轴线31旋转,并且当左门30打开时,成像设备1的内部暴露。可拆卸的储存容器100能够附接至左门30,并且当左门30打开时,成像设备1中的储存容器100暴露。这里,储存容器100包括调色剂储存部分15和闸板33。

带侧调色剂输送装置13将通过清洁刮片12从中间转印带8移除的残留调色剂输送至调色剂储存部分15。中间转印带8上的残留调色剂由清洁刮片12移除并且被移除的残留调色剂通过调色剂输送螺杆(未示出)输送到调色剂储存部分15中。从中间转印带8移除的残留调色剂被输送至的入口15A(见图4A和图4B)设置在调色剂储存部分15上,并且残留调色剂通过其排出的出口13A(见图4A和图4B) 设置在带侧调色剂输送装置13上。当左门30在储存容器100附接至左门30的状态下被关闭时,入口15A和出口13A被连接,由此,带侧调色剂输送装置13将残留调色剂通过入口15A进给至调色剂储存部分15中。而且,通过在储存容器100附接至左门30的状态下关闭左门30,储存容器100被附接至成像设备1内的预定附接位置。

鼓侧调色剂输送装置14将通过鼓清洁装置6从感光鼓2移除的残留调色剂输送到调色剂储存部分15中。感光鼓2上的残留调色剂通过鼓清洁装置6移除,并且被移除的残留调色剂通过调色剂输送螺杆(未示出)输送到调色剂储存部分15中。从感光鼓2移除的残留调色剂被输送至的入口15B(见图6A至图6C)设置在调色剂储存部分15上,并且残留调色剂通过其排出的出口(未示出)设置在鼓侧调色剂输送装置14上。当左门30在储存容器100被附接至左门30的状态下关闭时,入口15B和出口(未示出)被连接,由此,鼓侧调色剂输送装置14将残留调色剂通过入口15B输送到调色剂储存部分15中。

用于打开或关闭出口13A的闸板34设置在带侧调色剂输送装置13上,并且用于打开或关闭入口15A的闸板32设置在调色剂储存部分15上。当左门30被关闭时,闸板32和闸板34与关闭左门30的操作同步地打开,由此,入口15A和出口13A被连接。而且,用于打开或关闭出口(未示出)的闸板35设置在鼓侧调色剂输送装置14上,并且用于打开或关闭入口15B(见图6A至图6C)的闸板33设置在调色剂储存部分15上。

闸板33与将储存容器100从左门30(关闭状态)拆卸的操作同步地关闭入口15B并且与从左门30(打开状态)拆卸储存容器100的操作同步地打开入口15B。换言之,根据这个示例,闸板33打开或者关闭入口15B的定时与闸板32打开或者关闭入口15A的定时是不同的,其中,闸板33打开或者关闭入口15B的定时与相对于左门30附接或者拆卸储存容器100的操作同步,闸板32打开或者关闭入口15A的定时与打开或者关闭左门30的操作同步。将在下文中描述闸板33的打开或关闭的机构。在储存容器100附接至左门30的状态下,入口 15B打开,并且入口15B和出口(未示出)与关闭左门30的操作同步地连接。

<如何更换调色剂储存容器>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更换储存容器100的方法。当调色剂量检测传感器(未示出)检测到调色剂储存部分15充满残留调色剂时,提示更换储存容器100的指示显示在显示部分(未示出)上。如果提示更换储存容器100,则用户通过围绕旋转轴31沿逆时针方向(如图3看到的)转动左门30而打开左门30(如图2所示)。此时,如图4A和图4B所示那样,闸板34抵抗弹簧(未示出)的偏置力相对于带侧调色剂输送装置13向左滑动,以关闭带侧调色剂输送装置上的出口13A。

用于打开或关闭鼓侧调色剂输送装置14的出口(未示出)的闸板35也如挡板34那样抵抗弹簧(未示出)的偏置力向左滑动,以关闭鼓侧调色剂输送装置上的出口(未示出)。然后,如图3所示,储存容器100沿左上方向滑动,由此,储存容器100被从左门30拆卸并且被从成像设备1移除。在这个步骤中,闸板33关闭调色剂储存部分15上的入口15B。由此,在调色剂储存部分15被从成像设备1移除的状态下,调色剂储存部分15上的入口15A和出口15B被关闭。

然后,在充满残留调色剂的储存容器100被移除之后,空的储存容器100被附接至左门30。通过使储存容器100向左下方向滑动,空的储存容器100附接至左门。当空的储存容器100处于未使用状态时,闸板33关闭入口15B,但是在这个步骤中,闸板33打开入口15B。然后,如图4A和图4B所示,闸板34与关闭左门30的操作同步地打开入口15A。

正如闸板34那样,闸板35也打开在鼓侧调色剂输送装置14上的出口(未示出)。在左门30完全关闭的时刻,设置在调色剂储存部分15上的定位凸起36与设置在成像设备1的主体上的定位孔(未示出)接合。从而,储存容器100被相对于成像设备1的设备主单元定位。通过上述操作,完成更换储存容器100的操作。

<关闭闸板的机构>

接下来将参照图5A至图8C描述与从左门30拆卸储存容器100的操作同步的关闭闸板33的机构。图6A至图6C是示出了左门30被打开时闸板33的状态的图。图6A至图6C是图5A的放大透视图。图7A至图7C是示出了储存容器100从左门30的拆卸开始时闸板33的状态的图。图8A至图8C是示出了储存容器100被完全从左门30移除时闸板33的状态的图。图8A至图8C是图5B的放大透视图。

在这个示例中,调色剂储存部分15、闸板33和张紧弹簧37构成偏置机构。张紧弹簧37的一端被固定到调色剂储存部分15的一部分并且张紧弹簧37的另一端被固定到闸板33的一部分。在这个示例中,张紧弹簧37沿着这样的方向偏置调色剂储存部分15和闸板33,使得张紧弹簧37被附接在闸板33中的位置和张紧弹簧37被附接在调色剂储存部分15中的位置被朝向彼此拉动。张紧弹簧37能够在偏置闸板33以使得闸板33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的状态和偏置闸板33以使得闸板33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的状态之间改变闸板33的状态。在这个示例中,偏置闸板33的状态可以通过从闸板打开-关闭肋40(力施加部分)接收力的凸起39(第一力接收部分)和凸起43(第二力接收部分)切换。

凸起39是设置在闸板33上的突出部并且是与闸板打开-关闭肋40的闸板关闭表面41相接触的部分。凸起39可以接收用于使闸板33从入口15B打开的位置移动到入口15A关闭的位置的力。凸起43是设置在闸板33上的突出部并且是与闸板打开-关闭肋40的闸板打开表面42相接触的部分。当储存容器100附接至左门30时,凸起43可以接收用于使闸板33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的力。

闸板打开-关闭肋40是与凸起39和凸起43相接触的部分并且与左门30成一体。当储存容器100被从左门30拆卸时,闸板打开-关闭肋40能够向凸起39施加力,以使得闸板33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而且,当储存容器100附接至左门30时,闸板打开-关闭肋40能够向凸起43施加力,以将闸板33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

首先,如图6A至图6C所示,在储存容器100被附接至左门30 的状态下,产生沿打开闸板33方向(G方向)的力矩(力矩力)。这个力矩围绕闸板33的旋转中心38为中心通过张紧弹簧37的偏置力产生。尽管在闸板33中产生沿G方向的力矩,但由于设置在调色剂储存部分15上的旋转挡块(未示出),闸板33的旋转被限制到预定位置。旋转挡块是调色剂储存部分15的一部分,并且闸板33的旋转通过闸板33的接触旋转挡块的部分而被限制在预定范围内。如果冲击吸收器(诸如海绵)设置在闸板33接触旋转挡块的部分上,则可以减小当闸板33与旋转挡板接触时所产生的冲击声音。

然后,如图7A至图7C所示,在将储存容器100从左门300的拆卸开始的状态下,储存容器100沿拆卸方向移动,由此,凸起39与闸板打开-关闭肋40的闸板关闭表面41相接触。然后,闸板33开始沿关闭闸板33的方向(F方向)旋转。如果储存容器100在这个状态下被从左门30移除,作用在闸板33上的力矩的方向在预定时刻切换。具体而言,作用在闸板33上的力矩的方向从G方向改变为关闭闸板33的方向(F方向)。

这里,假设调色剂储存部分15中的安装张紧弹簧37的位置是安装位置37A,并且闸板33中的安装张紧弹簧37的位置是安装位置37B。则如图8A(左侧视图)所示,作用在闸板33上的力矩的方向在连接安装位置37A(一端)与安装位置37B(另一端)的虚拟线37C经过闸板33的旋转中心轴线时改变。

如果力矩的方向被切换,则闸板33关闭入口15B,并且此时,凸起39与闸板关闭表面41的接合被释放。从而,在储存容器100被完全从左门30移除的状态下,力矩通过张紧弹簧37的偏置力而沿关闭闸板33的方向(F方向)不断地作用。以此方式,闸板33与从左门30移除储存容器100的操作同步地关闭入口15B。

<打开闸板的机构>

接下来将参照图8A至图8C以及图9A至图9C描述与将储存容器100附接至左门30的操作同步的打开闸板33的机构。图9A至图9C是示出了闸板33与将储存容器100附接至左门30的操作同步地打 开的状态的图。首先,如图8A(左侧视图)所示,闸板33在储存容器100被从左门30拆卸的状态下关闭入口15B。

由张紧弹簧37的偏置力所产生的力矩沿关闭闸板33的方向(F方向)作用在闸板33上。在这种状态下,闸板33的旋转由于设置在调色剂储存部分15上的旋转挡块(未示出)而被限制到预定位置。当储存容器100附接至左门30时,由于凸起43与闸板打开-关闭肋40上的闸板打开表面42相接触,闸板33开始沿打开闸板33的方向(G方向)旋转。

如果储存容器100进一步插入左门30中,如图9C(右侧视图)所示,连接安装位置37A和安装位置37B的虚拟线37C移动到闸板33的旋转中心轴线上方。此时,作用在闸板33上的力矩的方向从F方向切换为G方向。通过力矩的这种改变,闸板33打开入口15B,并且此时,凸起43与闸板打开表面42的接合被释放。由此,在储存容器100被完全附接至左门30的状态下,力矩通过张紧弹簧37的偏置力而沿打开闸板33的方向(G方向)不断地起作用。以此方式,闸板33与将储存容器100附接至左门30的操作同步地打开入口15B。

<将调色剂储存容器引导至左门的结构>

接下来将参照图10A、10B以及图11A至图11C描述将储存容器100引导至左门30的结构。图10A和图10B是左门和储存容器100的透视图。图11A至图11C是示出了设置在左门30上的插入控制凸起44(被引导部分)被引导至设置在调色剂储存部分15上的插入控制凹槽45(引导部分)的状态的图。如图10A和图10B所示,两个插入控制凸起44设置在左门30上的附接储存容器100的一侧上。用于引导插入控制凸起44的插入控制凹槽45设置在调色剂储存部分15上。

为了将储存容器100附接至左门30,设置在左门30上的插入控制凸起44被插入设置在储存容器100上的插入控制凹槽45中。图11A示出了开始将储存容器100插入左门30中时插入控制凹槽45的状态,图11B示出了闸板33旋转时插入控制凹槽45的状态。图11C示出了 储存容器100完全附接至左门30时插入控制凹槽45的状态。

通过使用插入控制凹槽45引导插入控制凸起44,储存容器100能够被引导至左门30从而使得凸起39和凸起43与闸板打开-关闭肋40相接触。插入控制凹槽45具有沿调色剂储存部分15相对于左门30移动的方向延伸的引导表面。引导表面面向彼此以沿着调色剂储存部分15相对于左门30的移动方向引导插入控制凸起44的两侧。引导表面对被构造成使得在作用在闸板33上的力矩的方向通过张紧弹簧37切换之前和之后,面向距离在预定范围内减小。由此,凸起39和凸起43能够准确地接触闸板打开-关闭肋40。换言之,在将储存容器100插入左门30的步骤中,能够保证闸板33与闸板打开-关闭肋40之间的准确位置关系。

图12A至图12C是示出了引导控制肋46由插入控制凹槽47引导的状态的图。图12A示出了储存容器100开始插入左门30时插入控制凹槽47的状态,图12B示出了闸板33旋转时插入控制凹槽47的状态。图12C示出了当储存容器100完全附接至左门30时插入控制凹槽47的状态。在这个示例中,筒状插入控制凸起44由插入控制凹槽45引导,但是由引导凹槽引导的部分的形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12A至图12C所示,被插入控制凹槽45引导的部分可以是沿着被插入控制凹槽45引导的引导方向延伸的插入控制肋46。插入控制凹槽45的形状也不局限于图11A至图11C所示的形状。

例如,插入控制凹槽47可以具有如图12A至图12C所示的形状。只要凸起39和凸起43能够准确地与闸板打开-关闭肋40接触,插入控制凸起44和插入控制凹槽45的构造不局限于特定的构造。优选的是,插入控制凸起44在靠近闸板33的位置处由插入控制凹槽45引导,这是因为确保了闸板33相对于闸板打开-关闭肋40的位置关系的准确性。

如上所述,根据示例1,设置在储存部分上的闸板与将储存容器附接至开闭门的操作同步地打开,并且设置在储存部分上的闸板与将储存容器从开闭门拆卸的操作同步地关闭。在常规构造中,闸板与关 闭开闭门的操作同步地打开并且闸板与打开所述开闭门的操作同步地关闭。然而,在这种构造的情况下,除了用于打开或关闭开闭门的力以外,还需要用于打开或关闭闸板的力,因此,用户受到重的负载来打开或关闭开闭门。因此,在这个示例中,闸板与附接或拆卸储存容器的操作同步地打开或关闭,由此,能够减小施加到用户的负载。

而且,在示例1中,第一力接收部分和第二力接收部分从力施加部分接收力,由此,切换由偏置构件在闸板中产生的偏置状态。因此,在切换闸板的偏置状态时不需要用于使得闸板旋转的力。而且,用户感受到表明完成闸板关闭的咔嗒感。

而且,在示例1中,设置在储存部分上的被引导部分由设置在开闭门上的引导部分引导,由此,当储存容器附接至开闭门或者从开闭门拆卸时,储存容器相对于开闭门的移动被引导。通过将被引导部分引导至引导部分,第一力接收部分和第二力接收部分准确地与力施加部分接合。由此,闸板能够与移除收集容器的操作同步地准确地关闭。而且,在示例1中,入口和出口能够与关闭开闭门的操作同步地连接。这使得不必须单独进行连接入口和出口的操作以及关闭开闭门的操作并且提高了用户的操作效率。

(示例2)

接下来将参照图13至图15描述示例2。在示例2中,具有与示例1相同功能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该部分的描述。图13是根据示例2的成像设备200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4是在左门30打开的状态下,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5是示出了调色剂储存部分15被从左门30移除的状态的截面图。示例2与示例1的区别在于,处理盒50设置在中间转印带8上方。其余与示例1相同。

即使如示例2的情况那样,处理盒50设置在中间转印带8上方,也能够如示例1那样减小打开或者关闭开闭门所需要的力。

在每个示例中,引导部分设置在储存部分上,并且被引导部分设置在开闭门上,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仅仅要求引导部分和被引导部分中的一者设置在储存部分上,引导部分和被引导部分中的另一者 设置在开闭门上。引导部分和被引导部分的构造不被限制,只要储存容器被相对于开闭门引导。

在每个示例中,开闭门被构造为以位于底部的旋转轴线竖向地打开,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开闭门可以水平地打开。

在每个示例中,储存容器的附接或拆卸方向为对角地向上或者对角地向下,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储存容器的附接或拆卸方向可以是水平的。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小打开或者关闭设置在成像设备上的盖所需要的力。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应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与最宽的解释一致,以包含所有的修改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