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支撑装置、传送装置、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637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辊支撑装置、传送装置、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辊支撑装置以及包括该辊支撑装置的传送装置、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包括辊支撑装置(该辊支撑装置支撑辊使其能够旋转)的装置的示例已知有如下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中空加热辊,其在轴向上的一个端部上具有通孔;轴承构件,其从外部装配到所述加热辊上;绝热构件,其从外部装配到所述加热辊上以位于该加热辊与所述轴承构件之间;以及环形限制构件,其限制所述绝热构件相对于所述加热辊朝轴向上的一端移动,所述限制构件包括:突起,其向内突起以被允许装配到所述通孔中;以及接触部分,其能够在所述加热辊的周向上接触所述绝热构件(参见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5-5268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如下辊支撑装置以及包括该辊支撑装置的传送装置、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能够防止限制构件在与支撑辊使其能够旋转的支撑构件相摩擦之后脱落,该限制构件限制该支撑构件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辊支撑装置包括:辊,其包括具有通孔的筒状部分;支撑构件,其安装在所述通孔附近的所述辊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上以支撑所述辊使其能够旋转;以及限制构件,其包括弯钩和接触部分。所述限制构件通过在所述接触部分接触所述支撑构件来抑制该支撑构件在所述辊的旋转轴的第一方向上移动以限制该支撑构件的位置。所述弯钩以如下方式弯曲:通过所述辊的所述通孔延伸到所述筒状部分的内部,该筒状部分的内部面对所述筒状部分的内周表面,然后与该通孔周围的该筒状部分的该内周表面的一部分对峙。所述接触部分设置成在所述辊的所述外周表面的周向上延伸,并能够接触所述支撑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辊支撑装置中,至少两个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筒状部分的所述周向上。所述限制构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弯钩以与所述至少两个通孔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辊支撑装置中,所述通孔是长孔,其具有在所述辊的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上延伸的开口。所述限制构件的所述弯钩弯曲成指向所述辊的两个端部中更接近所述通孔的一个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辊支撑装置中,所述限制构件由具有两个端部的弧形构件构成,所述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所述弯钩。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一种传送装置包括:辊,其旋转并包括具有通孔的筒状部分;以及可旋转构件,其在形成该可旋转构件接触所述辊的接触部分的同时旋转,并在咬合被传送物的同时传送该被传送物。所述辊由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辊支撑装置支撑。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一种定影装置包括:加热辊,其旋转并由加热单元加热,该加热辊包括具有通孔的筒状部分;以及可旋转加压构件,其在形成该可旋转加压构件接触所述加热辊的挤压接触部分的同时旋转,咬合其上转印有未定影图像的记录介质,并允许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挤压接触部分。所述加热辊由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辊支撑装置支撑。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定影装置中,所述辊支撑装置的所述支撑构件包括:轴承构件,其支撑所述加热辊使其能够旋转;以及绝热构件,其至少设置在所述轴承构件与所述加热辊的外周表面之间。所述限制构件的所述接触部分接触所述绝热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未定影图像并将该未定影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传送装置,其在咬合所述记录介质的同时传送该记录介质。所述传送装置由根据第五方面的传送装置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未定影图像并将该未定影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定影装置,其将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未定影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定影装置由根据第六方面或第七方面的定影装置构成。

根据第一方面的辊支撑装置可防止所述限制构件在与支撑所述辊使其能够旋转的所述支撑构件相摩擦之后脱落,该限制构件限制该支撑构件的位置。

根据第二方面的辊支撑装置,与所述筒状部分具有一个通孔且所述限制构件包括一个弯钩的情况相比,可更可靠地取得第一方面的效果。

根据第三方面的辊支撑装置,与所述筒状部分的所述通孔不同于其开口在所述辊的所述旋转轴方向上延伸的长孔的情况相比,可使限制构件提供更可靠的限制,这是因为所述通孔的存在对所述辊的所述筒状部分的刚性的影响程度较小。

根据第四方面的辊支撑装置,与所述限制构件不同于具有至少作为所述弯钩的两个端部的弧形构件的情况相比,可使所述限制构件具有更简单的结构。

根据第五方面的传送装置可防止所述限制构件在与支撑所述辊使其能够旋转的所述支撑构件相摩擦之后脱落,该限制构件限制该支撑构件的位置。

根据第六方面的定影装置可防止所述限制构件在与支撑所述辊使其能够旋转的所述支撑构件相摩擦之后脱落,该限制构件限制该支撑构件的位置。

根据第七方面的定影装置,与所述支撑构件仅由所述轴承构件构成的情况相比,可防止所述加热辊的温度由于所述加热辊产生的热量传送至所述轴承构件而下降。

根据第八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可防止所述限制构件在与支撑所述辊使其能够旋转的所述支撑构件相摩擦之后脱落,该限制构件限制该支撑构件的位置。

根据第九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可防止所述限制构件在与支撑所述定影装置的所述加热辊使其能够旋转的所述支撑构件相摩擦之后脱落,该限制构件限制该支撑构件的位置。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列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包括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配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从一个侧表面看时的透视图;

图3是定影装置沿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4是定影装置沿图2中的线IV-IV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5是组成辊支撑装置的多个部件的分解透视图,该辊支撑装置支撑图2所示的 定影装置的加热辊使其能够旋转;

图6是图5所示的辊支撑装置的特征部分的透视图;

图7是辊支撑装置从图6中的箭头H的方向看时的视图;

图8是图5所示的辊支撑装置沿水平线截取的概略横截面图;

图9是包括图5所示的辊支撑装置中的加热辊的通孔和限制构件的一种配置的透视图;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图5所示的辊支撑装置的装配过程的一个工序中的不同状态的概略横截面图;

图11是包括辊支撑装置中的加热辊的通孔和限制构件的另一种配置的透视图;

图12是包括辊支撑装置的传送装置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3是包括现有辊支撑装置中的加热辊的通孔和限制构件的一种配置的透视图;以及

图14A和图14B示出图13所示的现有辊支撑装置,其中图14A示出辊支撑装置的限制构件安装的状态,而图14B示出当限制构件脱落时辊支撑装置中发生的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下文简称为“示例性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1至图4示出包括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5的图像形成装置1等。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的示意图,图2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定影装置5从一个端侧看时的状态,图3示出定影装置5内部的状态,以及图4是定影装置5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图。这些附图(包括图1)中用X、Y和Z表示的箭头分别是直角坐标的轴(方向),其分别表示各附图中假设的三维空间的宽度、高度和深度。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配置>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作为装置主体的外壳10内部的多个部件。多个部件包括图像形成单元2、送纸装置3以及定影装置5。图像形成单元2形成由显影剂构成的未定影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示例的记录纸9上。送纸装置3容纳预定的记录纸9并将记录纸9馈送至图像形成单元2 的转印位置。定影装置5将转印到记录纸9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9上。外壳10包括各种不同的部件,其中包括结构构件、支撑构件以及外部构件。

图像形成单元2大致包括感光鼓21、充电装置22、曝光装置23、显影装置24、转印装置25以及清洁装置26。感光鼓21是在图1所示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的感光体的示例。充电装置22以预定电势的电对感光鼓21的表面(形成图像的外周区域)进行充电。曝光装置23利用基于图像数据(信号)的光照射感光鼓21的被充电表面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4使用显影剂将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转印装置25将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9上。在转印之后,清洁装置26通过去除残留在表面上的不需要的物质,例如调色剂,来清洁感光鼓21的表面。

送纸装置3包括纸张容器31以及馈送装置32。纸张容器31以叠加的方式容纳具有预定性能(例如大小和类型)的、可用于图像形成的多张记录纸9。馈送装置32一张接一张地馈送容纳在纸张容器31中的记录纸9。纸张容器31安装在外壳10上以允许被拉出。根据使用模式,外壳10具备多个纸张容器31。图1所示的点划线表示外壳10中记录纸9沿其传送的粗略的纸张传送路径。纸张传送路径由诸如多对传送辊34和35和多个传送引导构件(未示出)的多个部件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定影装置5包括外壳50内部的多个部件,外壳50包括入口50a和出口50b,多个部件包括加热辊51和可旋转加压构件53。加热辊51在图1中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上旋转。由加热单元52,例如卤素加热器将加热辊51加热使得表面温度被加热至并保持在预定温度。可旋转加压构件53为辊的形式或带-垫的形式,在该形式下,可旋转加压构件53通过在预定压力下大体沿加热辊51的旋转轴方向J接触加热辊51而被驱动旋转。定影装置5作为定影操作单元,其中加热辊51和可旋转加压构件53彼此接触的压力接触部FN,通过允许其上已经转印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9在咬合记录纸9的同时通过压力接触部FN而进行预定定影(加热和加压)操作。

下面对定影装置5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图像。下文示例性地描述在记录纸9的一面形成图像时的基本图像形成操作。

当图像形成装置1接收到开始图像形成操作的指令时,图像形成单元2的感光鼓 21开始旋转,并且由充电装置22利用具有预定的极性和电势的电对感光鼓21的表面进行充电。接下来,基于图像数据由曝光装置23将感光鼓21的被充电表面暴露于光下以形成具有预定电势的静电潜像。接下来,当感光鼓2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24时,使用调色剂将静电潜像显影成可见调色剂图像,该调色剂被通过显影辊24a供给的具有预定极性的电进行充电。

接下来,感光鼓2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感光鼓21的旋转被传送至与转印装置25对置的转印位置。此时,通过转印装置25的转印作用,图像被转印至已经沿纸张传送路径从送纸装置3传送至转印位置的记录纸9的一面。感光鼓21的表面在转印之后由清洁装置26进行清洁。

接着,其上已经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9在与图像形成单元2的感光鼓21分离之后被传送至定影装置5。在定影装置5中,记录纸9在被压力接触部分(定影操作单元)FN咬合的同时通过外壳50的入口50a被引入并通过加热辊51与可旋转加压构件53之间的压力接触部分FN。在通过过程中,记录纸9被进行定影处理,使得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在压力下融化,从而被定影到记录纸9上。被进行了定影处理的记录纸9通过外壳50的出口50b从定影装置5中排出,沿纸张传送路径被传送,并且最终容纳于设置在外壳10外部的容器(未示出)中。

这样,在记录纸9的一面形成由单色调色剂组成的单色图像。由此,完成图像形成装置1的基本图像形成操作。当发出在多张纸上进行图像形成操作的指令时,类似地重复一系列操作与纸张数相对应的次数。

<定影装置的配置>

如图2至图4所示,在定影装置5中,上述加热辊51和加热单元52安装在作为外壳50的一部分的板状的侧支撑构件501和502上。上述可旋转加压构件53安装在作为外壳50的一部分的一对可摇摆支撑构件503上。

侧支撑构件501和502利用诸如耦合支撑构件504的部件保持连接在一起。如图3和其它附图所示,一对可摇摆支撑构件503是一对具有中心部分凹陷以从下面支撑可旋转加压构件53的形状的框架。该一对可摇摆支撑构件503中的每一个安装在设置于侧支撑构件501和502中相应一个的内表面的支撑突起505上,使得朝可旋转加压构件53的一侧突起的可摇摆支撑构件503的一个端部能够在双箭头指示的方向上转动。另外,各可摇摆支撑构件503通过以下方式安装在支撑突起505上:朝可旋转 加压构件53的一侧突起的可摇摆支撑构件503的另一个端部由压力弹簧506保持压紧以朝加热辊51位移。压力弹簧506的底端部分接触侧支撑构件501和502中相应一个的一部分,并且其顶端部分接触相应可摇摆支撑构件503的另一个端部的下侧。图3所示的限制突起507限定可摇摆支撑构件503可摇摆的范围的上限。

侧支撑构件501和502中的每一个被分成下侧支撑构件501A或502A与上侧支撑构件501B或502B。侧支撑构件501和502中的每一个由于上侧支撑构件501B和502B中的相应一个在绕支撑轴508转动之后被向上升起而可以打开,该支撑轴508设置在相应的下侧支撑构件501A或502A的上部。上侧支撑构件501B和502B中的每一个在下部中间部分具有倒U形安装孔(朝上的凹陷)510,该安装孔允许加热辊51的一个端部(下文所述的筒状部分的支撑构件)装配到其中。图2和图3所示的螺丝509用于将上侧支撑构件501B和502B与下侧支撑构件501A和502A固定在关闭状态。

加热辊51包括:筒状辊主体512,其由诸如金属(包括铝)的材料组成;以及表面层513,其设置在辊主体512除两个端部的预定区域以外的外周表面上。在加热辊51中,齿轮(螺旋齿轮)517安装并固定在第二端部51b上。加热辊51由于旋转功率从旋转驱动装置(未示出)传输至齿轮517而以预定速度在箭头A指示的方向上旋转。

具有带-垫结构的可旋转加压构件用来作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旋转加压构件53的一个示例。如图3和其它附图所示,该具有带-垫配置的可旋转加压构件53包括:环状定影带531,其在接触加热辊51的外周表面的同时旋转;按压垫532,其设置在定影带531的内周表面并由于将定影带531的外周表面按压在加热辊51的外周表面上而形成压力接触部FN;以及支撑结构533,其支撑定影带531使其能够旋转并在将按压垫532按压在加热辊51上的同时支撑按压垫532。支撑结构533固定在可摇摆支撑构件503上。在图4中,未示出加热单元52和按压垫532。

在定影装置5中,加热辊51包括厚度较小(厚度在0.3mm至2.0mm的范围以内)的辊主体512。因此,采用具有以下结构的辊支撑装置4作为支撑加热辊51使其能够旋转的装置的示例。

具体地,如图2至图8所示,辊支撑装置4包括加热辊51、支撑构件43以及限制构件44。加热辊51具有包括有两个通孔42的筒状部分515的结构。各支撑构件 43安装在相应通孔42附近的加热辊51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上以支撑加热辊51使其能够旋转。各限制构件44包括多个弯钩45和接触部分46。各弯钩45以如下方式弯曲:通过加热辊51的相应通孔42延伸到筒状部分的内部,该筒状部分的内部面对筒状部分515的内周表面,然后与相应通孔42附近的筒状部分515的内周表面的一部分对峙。接触部分46设置成在加热辊51的外周表面的周向上延伸,并能够接触支撑构件43。各限制构件44通过与接触部分46接触来抑制支撑构件43在加热辊51的旋转轴的一个方向(J1)上移动以限制支撑构件43的位置。

加热辊51整体具有筒状配置。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辊主体512未被表面层513覆盖的部分(两个端部)被定义为筒状部分515。加热辊51的各筒状部分515在位于筒状部分515的外周表面的半圆的两端的两个位置有两个通孔42(各位置上有一个)。形成有通孔42的各筒状部分515作为支撑加热辊51使其至少能够旋转的部分。

加热辊51只需要由辊支撑装置4特别地支撑在未安装有齿轮517的一个端部51a的一侧上。然而,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加热辊51还由辊支撑装置4支撑在安装有齿轮517的端部51b的一侧上(图4)。

两个通孔42均为其开口在加热辊51的旋转轴方向J上延伸的长孔。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各通孔42的开口形状为矩形,该矩形具有在加热辊51的旋转轴方向J上延伸的长边。

支撑构件43是支撑加热辊51使其能够在作为外壳50的一部分的侧支撑构件501和502中相应一个上旋转。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撑构件43包括:轴承构件431,其支撑加热辊51使其能够旋转;以及绝热构件435,其至少设置在轴承构件431与加热辊51的外周表面之间。

例如,支撑构件43的轴承构件431由径向轴承组成。空间S1由构成作为轴承构件431的径向轴承的内环定义。空间S1的大小为:允许内环以一定的间隙装配到加热辊51的筒状部分515的外周表面。轴承构件431包括设置在外环的外周表面以在周向上延伸的连续的隆起432,外环构成作为轴承构件431的径向轴承。加热辊51在旋转轴方向J上的位置通过在将装配轴承构件431时使轴承构件431接触侧支撑构件501和502的一部分(安装孔周围的部分)来确定。

支撑构件43的绝热构件435包括厚筒状的主体436和凸缘437。厚筒状的主体 436装配到加热辊51的相应筒状部分515的外表面与相应轴承构件431之间的间隙(由轴承构件431定义的不包括筒状部分515的空间S1的一部分)中。凸缘437设置在主体436的外周表面一端的整个圆周。凸缘437通过在绝热构件435被安装时接触轴承构件431将支撑构件43固定在加热辊51的旋转轴方向J上的位置。

主体436在其内侧定义空间S2以被允许装配到加热辊51的相应筒状部分515的外侧。主体436的外径大小为:允许将主体436装配到轴承构件431定义的空间S1内。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绝热构件435是形状为在周向上主体436的一部分和凸缘437的一部分被去除并形成去除部分438的构件。绝热构件435未固定到加热辊51的筒状部分515的外周表面上,并且被允许相对于筒状部分515的外周表面移动。

绝热构件435可以是任何构件,只要它具有能够隔离加热辊51产生的热向轴承构件431传递的绝热性能。例如,绝热构件435可以由诸如具有绝热性能的合成树脂的绝热材料制成。

各限制构件44包括上述弯钩45和接触部分46。各限制构件44限制支撑构件43由于支撑构件43与接触部分46接触而在加热辊51的旋转轴方向J中的第一方向J1上移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限制构件44由具有至少作为弯钩45的两个端部的弧形构件组成。

例如,更具体地,限制构件44利用由诸如包括铁的金属并具有预定长度的材料制成的金属丝(金属丝构件)通过以下方式形成。

如图5至图9以及其它附图所示,首先,除两端部分的中间部分中的金属丝的很大一部分以大致与加热辊51的筒状部分515的外径相同的曲率弯曲成半圆,以形成接触部分46。

接着,金属丝的两个端部朝接触部分46的半圆的外侧(换句话说,在加热辊51的筒状部分515的法线方向)弯曲成向上立起(弯曲到这种程度的部分被称为“第一弯曲部分451”)。然后,端部在垂直于接触部46的半圆的方向上弯曲(换句话说,在加热辊51的旋转轴方向J上弯曲)(弯曲到这种程度的部分被称为“第二弯曲部分452”)。然后,端部朝接触部分46的半圆的内侧弯曲(换句话说,朝加热辊51的筒状部分515的内侧或旋转中心弯曲)(弯曲到这种程度的部分被称为“第三弯曲部分453”)。最终,端部在与第二弯曲部分452相同的方向上弯曲,也就是说,在垂直于 接触部分46的半圆的方向上弯曲(弯曲到这种程度的部分被称为“最终弯曲部分454”)。这些弯曲部分451至454构成弯钩45。

在每个弯钩45中,最终弯曲部分454作为作为钩部分而起作用,该钩部分与筒状部分515的内周表面的一部分对峙并且实际钩挂在该部分上,该内周表面的一部分是相应通孔42周围部分(516)的一部分。例如,最终弯曲部分454设置成其末端朝向加热辊51的两个端部51a和51b中更近(例如,51a)的一个。由图9中的双点划线封闭的区域表示通孔42周围的筒状部分515的内周表面的一部分516的示例。

限制构件44的各弯钩45的外形尺寸与加热辊51的各通孔42的外形尺寸具有以下关系(图9)。

首先,各通孔42的长边在旋转轴方向J上的长度L1被设定为至少略大于弯钩45的各最终弯曲部分454的长度E1,以允许最终弯曲部分454通过通孔42插入筒状部分中。各通孔42的短边在垂直于旋转轴方向J的方向上的长度L2被设定为至少略大于弯钩45的第三弯曲部分453和最终弯曲部分454的尺寸D,以至少允许第三弯曲部分453和最终弯曲部分454通过通孔42插入筒状部分515中。另一方面,弯钩45的第三弯曲部分453的长度E2被设定为至少大于筒状部分515的厚度与最终弯曲部分454的尺寸D的总和,以允许最终弯曲部分454通过通孔42并设置在筒状部分515的内周表面上。

限制构件44的接触部分46的半圆的弧长被设定为使得限制构件44两端的两个弯钩45被允许到达加热辊51的各通孔42并插入通孔42中以供限制构件44安装。

例如,通过以下方式将辊支撑装置4与定影装置5进行组装。

如图10A所示,首先,支撑构件43的轴承构件431和绝热构件435装配到加热辊51的第一端部51a的筒状部分515上。然后,支撑构件43的轴承构件431和绝热构件435装配到加热辊51的第二端部51b的筒状部分515上。接下来,齿轮517装配到筒状部分515的支撑构件43的外侧上。

接着,如图10B所示,限制构件44的两个弯钩45从筒状部分515的外周表面插入加热辊51的两个端部51a和51b中的每一个上的筒状部分515的各通孔42中。

在此阶段,在各限制构件44中,弯钩45的最终弯曲部分454仅仅通过通孔42并且仅仅设置在筒状部分515的内周表面侧上。话句话说,在各限制构件44中,弯钩45的最终弯曲部分454尚未与相应通孔42周围的筒状部分515的内周表面的一部 分516对峙。另外,限制构件44的接触部分46尚未接触相应支撑构件43的绝热构件435的凸缘437(图10B)。然而,在此阶段,各限制构件44的接触部分46接触相应筒状部分515的外周表面。

接着,装配到加热辊51的两个端部51a和51b中的每一个上的筒状部分515上的支撑构件43的轴承构件431和绝热构件435位移或朝加热辊51的端部51a和51b中的相应一个移动,直到它们被相应的限制构件44限制为止。例如,轴承构件431和绝热构件435被带入图8所示的状态,侧支撑构件501A和501B除外。

此时,支撑构件43的移动还使限制构件44通过以下方式位移。具体地,当移动中的支撑构件43的绝热构件435的凸缘437接触相应限制构件44的接触部分46时,整个限制构件44在相应筒状部分515的外周表面上方朝加热辊51的相应端部51a或51b位移。由此,限制构件44的各弯钩45的第三弯曲部分453按压在加热辊51的端部51a和51b中相应一个附近的相应通孔42的短边42a(图10B,下文也称为第一短边42a)上。当各限制构件44已经进入该状态时,限制构件44停止位移。

最终,安装有支撑构件43和限制构件44的加热辊51,被装配并安装在定影装置5的外壳50的上侧支撑构件501B和502B的安装部分(安装孔510)上,上侧支撑构件501B和502B处于打开状态。

具体地,加热辊51通过支撑构件43的轴承构件431和绝热构件435装配到安装孔510中,该支撑构件43的轴承构件431和绝热构件435以如下方式介于加热辊51和安装孔510之间,该方式为:在相应筒状部分515上的各支撑构件43的轴承构件431的隆起432与上侧支撑构件501B和502B中相应一个的安装孔510的周边相接触(图8)。在加热辊51完成装配到安装孔510中之后,上侧支撑构件501B和502B关闭并采用螺钉509被固定到各下侧支撑构件501A和502A上(图2)。

如图4、图6和图8以及其它附图所示,各限制构件44的弯钩45的最终弯曲部分454通过通孔42插入筒状部分515中,并且与通孔42周围的筒状部分515的内周表面的部分516的一部分对峙。另外,限制构件44的接触部分46接触(或者能够接触)相应支撑构件43的绝热构件435的凸缘437。

如图2、图4和图8以及其它附图所示,通过上述处理,将辊支撑装置4与定影装置5进行组装,该辊支撑装置4支撑定影装置5的加热辊51使其能够旋转。

如图4和其它附图所示,在包括辊支撑装置4的定影装置5中,加热辊51由端 部51a和51b的筒状部分515上的支撑构件43可旋转地支撑。

具体地,支撑构件43的绝热构件435装配到筒状部分515上的加热辊51的外周表面上以便大体上成为一体。由此,加热辊51由支撑构件43的轴承构件431以绝热构件435设置于其间的方式可旋转地支撑。

另一方面,具有带-垫结构的可旋转加压构件53由一对可摇摆支撑构件503可旋转地支撑,并且在受到压力弹簧506的弹簧力时大致在加热辊51的旋转轴方向J上按压在加热辊51上。由于可旋转加压构件53按压在加热辊51上,定影装置5在加热辊51与可旋转加压构件53之间形成压力接触部分FN(图3)。

当定影装置5运行,例如进行图像形成操作时,加热辊51由于接收到来自齿轮517的旋转功率而在箭头A指示的方向上旋转。

此时,加热辊51在端部51a和51b的筒状部分515由支撑构件43支撑的同时旋转。具体地,加热辊51,在与绝热构件435成为一体的同时以及绝热构件435由支撑构件43的轴承构件431可旋转地支撑的同时,在与支撑构件43的绝热构件435旋转的方向相同的方向A上旋转。此时,限制构件44在与加热辊51成为一体的同时也在相同的方向A上旋转。

在该定影装置5中,各支撑构件43的绝热构件435,由于绝热构件435的一部分(凸缘437)接触固定地安装在加热辊51的相应筒状部分515上的相应限制构件44的接触部分46,而被阻止在加热辊51的旋转轴方向的第一方向J1上移动(位移)。由此,在旋转轴方向J上安装在加热辊51上的支撑构件43的位置被限制。

换句话说,如图8所示,各限制构件44的两个弯钩45插入各筒状部分515上的相应通孔42中,并且按压在各通孔的第一短边42a上。由此,各限制构件44被阻止在旋转轴方向的第一方向J1上移动,并且位置被固定。因此,接触相应限制构件44的接触部分46的各支撑构件43的绝热构件435被阻止在旋转轴方向的第一方向J1上移动。

由此,在定影装置5中,限制构件44甚至在以下情况下也限制支撑构件43在旋转轴方向的第一方向J1上移动,例如当螺旋齿轮作为向加热辊51传输旋转功率的齿轮517使用时在推力方向上施加分力的情况,或者由于压力接触部分FN上的压力平衡的影响在推力方向上临时施加力的情况。

在该定影装置5中,如图7和其它附图所示,当绝热构件435临时停止而不与加 热辊51一体旋转或者以低速旋转时,与加热辊51一体旋转的各限制构件44的接触部分46摩擦辊支撑装置4的相应支撑构件43的绝热构件435(摩擦是由相互不同方向上的接触移动导致的)。这里,对限制构件44的接触部分46施加图6或图7中的箭头B指示的与加热辊51的旋转方向A相反的方向上的外力(F1)。该外力(F1)施加在限制构件44上以将限制构件44与加热辊51的筒状部分515分离。

然而,在辊支撑装置4的限制构件44中,弯钩45并未从筒状部分515上的通孔42中分离,这特别是因为弯钩45并不仅仅是插入筒状部分515的通孔42中,还部分地(最终弯曲部分454)钩挂在通孔42周围的筒状部分515的内周表面的部分上并与通孔42周围的部分对峙。

由此,甚至当由于限制构件44摩擦绝热构件435而对限制构件44施加外力(F1)时,也防止各限制构件44从加热辊51的相应筒状部分515脱落。

相反,如图13或图14A所示,在设置包括突起445的限制构件440代替辊支撑装置4中的限制构件44的情况下,如下文所述,限制构件440可能从加热辊51上脱落,这些突起445简单地弯曲成朝内突起以被装配到加热辊51的通孔420中。针对限制构件440的通孔420是其开口在垂直于加热辊51的旋转轴方向J的周向上延伸的长孔。

具体地,当限制构件440在上述状态下摩擦相应支撑构件43(绝热构件435)时,对限制构件440施加与加热辊51的旋转方向A相反的方向B上的外力(F1)。由此,如图14B所示,弧形限制构件440朝外打开,使得一个突起445从相应通孔420中被拉出并位移到加热辊51的外周表面上。从而,限制构件440从加热辊51上脱落。

[其它示例性实施例]

图11示出具有与辊支撑装置4的限制构件44不同的结构的限制构件44B。

限制构件44B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限制构件44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还包括插入部分47,其基本在弧形接触部分46的中间部分弯曲成朝内突起。另外,装配有限制构件44B的加热辊51的筒状部分515,除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孔42以外,还包括第三通孔42B,插入部分47插入第三通孔42B中。与通孔42的情况相反,通孔42B是其开口在垂直于加热辊51的旋转轴方向J的周向上延伸的长孔。通孔42B的大小为:在加热辊51的旋转轴方向J上略大以允许相应支撑构件43在限制构件44B安装时朝相应末端移动。

在包括该限制构件44B的辊支撑装置4的情况下,限制构件44B通过以下方式安装。两端的两个弯钩45以上述方式插入通孔42中,并且中间的插入部分47从筒状部分515的外周表面插入通孔42B中。由此,限制构件44B的接触部分46接触加热辊51的筒状部分515或位于其附近。

从而,各限制构件44B安装在加热辊51的相应筒状部分515上,同时由筒状部分515在三个点支撑,包括两个弯钩45上的支撑(两个点)和插入部分47上的支撑。由此,当使用限制构件44B时,限制构件44B更稳定地抑制支撑构件43在旋转轴方向的第一方向J1上移动。另外,通过插入部分47上的附加支撑更牢固地防止限制构件44B在加热辊51的周向上位移。由此,甚至当摩擦支撑构件43的绝热构件435时,也进一步使限制构件44B不太可能与加热辊51分离。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示例描述了将装配辊支撑装置4与定影装置5进行组装的情况。然而,例如,如图12所示,辊支撑装置4可以作为支撑传送装置6中的旋转传送辊61使其能够旋转的装置。旋转传送辊61至少包括具有通孔的筒状部分。传送装置6还包括辊、带等形式的可旋转构件63。可旋转构件63在旋转的同时形成接触部分N,沿该接触部分N,可旋转构件63接触旋转传送辊61并在咬合诸如记录纸9的被传送物90的同时传送该被传送物90。

所述传送装置6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1或其它装置中使用。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中使用的传送装置6可以是拉直记录纸9的卷曲的辊式传送装置。或者,旋转传送辊61可以是带式支撑辊。

辊支撑装置4中的辊,例如加热辊51和旋转支撑辊61在除形成有通孔42的筒状部分515以外的部分,可以具有非中空的厚辊部分或实心辊部分。各筒状部分515可以设置在离开辊的端部略为靠近中间的部分上,而不是设置在辊的端部。

辊支撑装置4中包括的各支撑构件43可以仅仅由轴承构件组成。辊支撑装置4中包括的各限制构件44可以包括具有线形以外的任何形状的接触部分,只要接触部分46能够接触支撑构件43。设置在筒状部分515的内周表面的限制构件44的各弯钩45的最终弯曲部分454可以在其它方向上弯曲,只要它与相应通孔42周围的筒状部分515的内周表面的部分516的一部分对峙。

安装有辊支撑装置4的定影装置不限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5。例如,可以使用另一种加热单元(例如感应加热单元)作为加热辊51的加热单元52, 或者可以使用辊状构件作为加热辊51的可旋转加压构件5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形成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例示的单色图像(黑白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是,例如包括多个形成多种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以形成多色图像(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必要时,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包括中间转印装置,其上临时一次转印有由多个图像形成单元2形成的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并且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装置最终二次转印到记录纸9上。包括传送装置6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利用显影剂形成图像的装置,还可以是包括以其它方式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2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进行图示和说明,以上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目的并不在于全面详尽地描述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定于所公开的具体形式。很显然,对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做出许多修改以及变形。本实施例的选择和描述,其目的在于以最佳方式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熟练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并做出适合特定用途的各种变形。本发明的范围由与本说明书一起提交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