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光栅及其控制方法、3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3100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晶光栅及其控制方法、3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3D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晶光栅及其控制方法、3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裸眼3D技术的应用也随之不断成熟,光屏障式3D技术是由夏普欧洲实验室的工程师经十余年的努力研制成的一种实现裸眼三维显示的技术方案,具体实现方法是将一个开关液晶屏、偏振膜和高分子液晶层构成的光栅模块组装在显示面板表面。在三维显示模式下,液晶层和偏振膜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可形成宽度为几十微米的垂直条纹,遮挡部分视图,使观看者的左眼只接受到左眼视图,右眼只接受到右眼视图,通过将左眼和右眼的可视画面分离形成3D影像效果。在二维显示模式下,液晶光栅不成形任何遮挡,为全透明的状态,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接受到图像相同,显示器为普通的2D显示模式。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相关技术中的液晶光栅只能在横向或者纵向中的一个方向上实现三维效果,随着手机应用的不断推广,需要横向与纵向之间随机切换,实现三维效果,但相关技术中的垂直狭缝光栅无法实现横向与纵向之间的随机切换,因而现有的液晶光栅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光栅及其控制方法、3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垂直狭缝光栅无法实现横向与纵向之间的随机切换,因而现有的液晶光栅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光栅,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以及形成于所述上基板上的第一光栅电极、形成于所述下基板上的第二光栅电极,所述第一光栅电极和所述第二光栅电极之间设置有液晶层,所述第一光栅电极包括多个阵列式排布的光栅子电极,所述第二光栅电极为整体透明电极;或者,

所述第二光栅电极包括多个阵列式排布的光栅子电极,所述第一光栅电极为整体透明电极;

每一行的多个所述光栅子电极通过多个控制开关与行驱动线连接,每一列的多个所述光栅子电极通过多个控制开关与列驱动线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开关包括:薄膜晶体管。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光栅子电极的形状均为正方形,各个所述光栅子电极之间的间距相等。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行驱动线通过绝缘层与所述列驱动线分离开。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液晶光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栅电极朝向所述第二光栅电极一侧的第一取向膜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光栅电极朝向所述第一光栅电极一侧的第二取向膜层。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光栅电极的材料为有机透明导电材料且所述第二光栅电极为整体透明电极,所述第二光栅电极用于接公共电压信号以及作为取向膜层,所述液晶光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栅电极朝向所述第二光栅电极一侧的取向膜层;或者,

所述第一光栅电极的材料为有机透明导电材料且所述第一光栅电极为整体透明电极,所述第一光栅电极用于接公共电压信号以及作为取向膜层,所述液晶光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光栅电极朝向所述第一光栅电极一侧的取向膜层。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有机透明导电材料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丙烯酸树脂与纳米银线的混合材料、丙烯酸树脂与碳纳米管混合材料、聚酰亚胺树脂与碳纳米管混合材料、丙烯酸树脂与碳纳米管混合材料。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3D显示面板,包括2D显示屏、以及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光栅,所述液晶光栅设置于所述2D显示屏的出光侧。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3D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3D显示面板。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光栅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光栅,该方法包括:

在应用所述液晶光栅的3D显示面板进行纵向3D显示时,使所述第一光栅电极和所述第二光栅电极间形成电场,且各个所述行驱动线间隔施加一电信号,使液晶层局部透光,局部不透光,从而使所述液晶层形成横向明暗相间的狭缝光栅;

在应用所述液晶光栅的3D显示面板进行横向3D显示时,使所述第一光栅电极和所述第二光栅电极间形成电场,且各个所述列驱动线间隔施加一电信号,使液晶层局部透光,局部不透光,从而使所述液晶层形成纵向明暗相间的狭缝光栅;

在应用所述液晶光栅的3D显示面板进行2D显示时,使所述第一光栅电极和所述第二光栅电极间不形成电场,从而使所述液晶层整面透光。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光栅及其控制方法、3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该液晶光栅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以及形成于该上基板上的第一光栅电极、形成于该下基板上的第二光栅电极,第一光栅电极和第二光栅电极之间设置有液晶层,第一光栅电极包括多个阵列式排布的光栅子电极,第二光栅电极为整体透明电极;或者,第二光栅电极包括多个阵列式排布的光栅子电极,第一光栅电极为整体透明电极;每一行的多个光栅子电极通过多个控制开关与行驱动线连接,每一列的多个光栅子电极通过多个控制开关与列驱动线连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光栅电极上的电极图案设计为多个阵列式排布的光栅子电极的方式,控制行驱动线或者列驱动线间隔施加一电信号,使液晶层局部透光,局部不透光,间隔形成狭缝,利用电控制信号来调整液晶层上形成的光栅的形状和方向,从而实现3D显示效果的横向或者纵向的随机切换。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第一种液晶光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1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第二种液晶光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液晶光栅中阵列式排布的光栅子电极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液晶光栅中阵列式排布的光栅子电极与控制开关和驱动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液晶光栅中阵列式排布的光栅子电极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液晶光栅中阵列式排布的光栅子电极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液晶光栅形成的狭缝光栅的一种效果示意图;

图5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液晶光栅形成的狭缝光栅的另一种效果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第三种液晶光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7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第四种液晶光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7b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第五种液晶光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种3D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一种3D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相关技术中的液晶光栅只能在横向或者纵向中的一个方向上实现三维效果,随着手机应用的不断推广,需要横向与纵向之间随机切换,实现三维效果,但相关技术中的垂直狭缝光栅无法实现横向与纵向之间的随机切换,因而现有的液晶光栅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光栅及其控制方法、3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a和如图1b所示的液晶光栅的两种结构示意图,该液晶光栅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基板101和下基板102、以及形成于上述上基板101上的第一光栅电极104、形成于上述下基板102上的第二光栅电极105,上述第一光栅电极104和上述第二光栅电极105之间设置有液晶层103;

考虑到既可以在第一光栅电极104上制作电极图案,也可以在第二光栅上制作电极图案,第一光栅电极104和第二光栅电极105中任意一个上具有电极图案,该电极图案决定狭缝光栅的形状,对应的,另一个光栅电极为整体透明电极,该光栅电极可以接地GND,具体的:

第一种是第一光栅电极104上具有电极图案:在如图1a中,上述第一光栅电极104包括多个阵列式排布的光栅子电极1041(如图1a中右上方图案为第一光栅电极104的放大示意图,图中多个方形图案为光栅子电极1041),上述第二光栅电极105为整体透明电极;每一行的多个上述光栅子电极1041通过多个控制开关33与行驱动线11连接,每一列的多个上述光栅子电极1041通过多个控制开关33与列驱动线22连接;

第二种是第一光栅电极104上具有电极图案:在如图1b中,上述第二光栅电极105包括多个阵列式排布的光栅子电极1041(如图1b中右下方图案为第二光栅电极105的放大示意图,图中多个方形图案为光栅子电极1041),上述第一光栅电极104为整体透明电极;每一行的多个上述光栅子电极1041通过多个控制开关33与行驱动线11连接,每一列的多个上述光栅子电极1041通过多个控制开关33与列驱动线22连接。

其中,通过行驱动线11或者列驱动线22对光栅子电极1041施加电信号后,能够使第一光栅电极104与第二光栅电极105之间形成电场,进而使液晶层103偏转,从而形成横向光栅或者形成纵向光栅,实现纵向或者横向方向上三维显示效果的随机切换。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将光栅电极上的电极图案设计为多个阵列式排布的光栅子电极1041的方式,控制行驱动线11或者列驱动线22间隔施加一电信号,使液晶层局部透光,局部不透光,间隔形成狭缝,利用电控制信号来调整液晶层103上形成的光栅的形状和方向,从而实现3D显示效果的横向或者纵向的随机切换。

具体的,如图2所示,上述光栅子电极1041的形状均为正方形,各个上述光栅子电极1041之间的间距相等,采用阵列式排布的方式分布在上基板101或者下基板102上,每一个光栅子电极1041均通过一个控制开关33与行驱动线11连接,每一个光栅子电极1041还通过另一个控制开关33与列驱动线22连接,其中,上述行驱动线11通过绝缘层与上述列驱动线22分离开,以实现行驱动线11和列驱动线22相互绝缘。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整行或者整列的暗条纹,需要使两两相邻的光栅子电极1041之间的间距相对于光栅子电极1041的尺寸而言非常小,考虑到薄膜晶体管具有可以用光刻工艺制作、尺寸很小的特点,基于此,如图3所示,上述控制开关33包括:薄膜晶体管(TFT,Thin-FilmTransistor),该薄膜晶体管可以是N型薄膜晶体管,也可以是P型薄膜晶体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薄膜晶体管。

具体的,每一个光栅子电极1041均通过一个薄膜晶体管与行驱动线11连接,该薄膜晶体管的漏极333与光栅子电极1041连接,该薄膜晶体管的栅极331和源极332与行驱动线11连接;每一个光栅子电极1041还通过另一个薄膜晶体管与列驱动线22连接,该薄膜晶体管的漏极333与光栅子电极1041连接,该薄膜晶体管的栅极331和源极332与列驱动线22连接;

当行驱动线11均不加电信号且列驱动线22也均不加电信号时,与行驱动线11连接的薄膜晶体管断开,而与列驱动线22连接的薄膜晶体管也断开;当行驱动线11施加电信号且列驱动线22不加电信号时,与行驱动线11连接的薄膜晶体管导通,而与列驱动线22连接的薄膜晶体管断开;相反的,当列驱动线22施加电信号且行驱动线11不加电信号时,与列驱动线22连接的薄膜晶体管导通,而与行驱动线11连接的薄膜晶体管断开。

具体的,呈现纵向三维显示效果的具体方式为:如图4a所示,多个行驱动线11间隔施加一电信号(on)且多个列驱动线22均不加电信号(off),与施加电信号的行驱动线11连接的控制开关33导通,而与不加电信号的行驱动线11和不加电信号的列驱动线22连接控制开关33断开,使得横向排布的多行光栅子电极1041间隔加电,加电的光栅子电极1041与整体透明电极之间形成电场,液晶偏转形成屏障栅栏,实现纵向三维光栅显示模式,此时,应用于显示屏竖向放置的情况,以手机显示为例,手机显示屏短边与人眼平行为竖向放置。

对应的,如图5a所示,示出了上述液晶光栅形成的横向狭缝光栅效果示意图(与图4a中各个行驱动线11和列驱动线22施加电信号方式相对应),仍以手机显示为例,呈现纵向三维显示效果时狭缝与长边平行,当光栅子电极1041和整体透明电极之间存在电压差时,光栅子电极1041和整体透明电极之间形成电场,该电场作用于液晶层103时,各个施加电信号的光栅子电极1041所在位置处对应的液晶不透光,形成黑色条纹,黑色条纹的宽度与光栅子电极1041的宽度相同,未施加电信号的光栅子电极1041所在位置处对应的液晶透光,形成透光条纹,使得液晶层103形成多个横向方向上明暗相间的条纹,从而实现裸眼屏障栅栏式纵向3D显示效果。

具体的,呈现横向三维显示效果的具体方式为:如图4b所示,多个列驱动线22间隔施加一电信号(on)且多个行驱动线11均不加电信号(off),与施加电信号的列驱动线22连接的控制开关33导通,而与不加电信号的列驱动线22和不加电信号的行驱动线11连接控制开关33断开,使得纵向排布的多列光栅子电极1041间隔加电,加电的光栅子电极1041与整体透明电极之间形成电场,液晶偏转形成屏障栅栏,实现横向三维光栅显示模式,此时,应用于显示屏横向放置的情况,以手机显示为例,手机显示屏长边与人眼平行为横向放置。

对应的,如图5b所示,示出了上述液晶光栅形成的竖向狭缝光栅效果示意图(与图4b中各个行驱动线11和列驱动线22施加电信号方式相对应),仍以手机显示为例,呈现横向三维显示效果时狭缝与短边平行,当光栅子电极1041和整体透明电极之间存在电压差时,光栅子电极1041和整体透明电极之间形成电场,该电场作用于液晶层103时,各个施加电信号的光栅子电极1041所在位置处对应的液晶不透光,形成黑色条纹,黑色条纹的宽度与光栅子电极1041的宽度相同,未施加电信号的光栅子电极1041所在位置处对应的液晶透光,形成透光条纹,使得液晶层103形成多个竖向方向上明暗相间的条纹,从而实现裸眼屏障栅栏式横向3D显示效果。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采用阵列式光栅电极图案的设置方式,并选用薄膜晶体管作为控制开关33,通过控制行驱动线11和列驱动线22的通断电来控制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断开,进而控制各个光栅子电极1041的施加电信号与断电状态,使得液晶形成横向光栅或者纵向光栅,从而实现纵向三维显示模式和横向三维显示模式的随机切换,满足于用户在使用手机进行观看时,无论是手机屏横向放置还是手机屏竖向放置均可以实现三维显示的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上述液晶光栅还包括设置于上述第一光栅电极104朝向上述第二光栅电极105一侧的第一取向膜层106,以及设置于上述第二光栅电极105朝向上述第一光栅电极104一侧的第二取向膜层107。

其中,上述第一取向膜层106和上述第二取向膜层107均靠近液晶层103,第一取向膜层106设置于第一光栅电极104和液晶层103之间,第二取向膜层107设置于第二光栅电极105和液晶层103之间,即液晶层103的两侧均设置有取向膜层,能够使液晶有序排列并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由于考虑到光栅电极和取向膜层成对出现且紧挨设置,取向膜层一般为全基板覆盖的有机透明导电材料,光栅电极也可以选用有机透明导电材料,并且当光栅电极为全基板覆盖的整体电极时,可以将光栅电极和与该光栅电极相邻的取向膜合并为同一膜层,采用同时生长光栅电极和取向膜的工艺,简化了液晶光栅的制作工艺,提高了液晶光栅的制作效率,进而提高了3D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效率,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具有整体电极结构的光栅电极可以设置在下基板102处,即第二光栅电极105为整体电极,也可以设置在上基板101处,即第一光栅电极104为整体电极,因而,具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液晶光栅结构,具体为:

第一种:当第二光栅电极105具有整体电极结构时,将第二光栅电极105和与该第二光栅电极105相邻的取向膜合并为同一膜层,采用同时生长第二光栅电极105和第二取向膜层107的工艺,如图7a所示,上述第二光栅电极105的材料为有机透明导电材料且上述第二光栅电极105为整体透明电极,上述第二光栅电极105用于接公共电压信号以及作为取向膜层,上述液晶光栅还包括设置于上述第一光栅电极104朝向上述第二光栅电极105一侧的取向膜层,该取向膜层即为上述第一取向膜层106;

第二种:当第一光栅电极104具有整体电极结构时,将第一光栅电极104和与该第一光栅电极104相邻的取向膜合并为同一膜层,采用同时生长第一光栅电极104和第一取向膜层106的工艺,如图7b所示,上述第一光栅电极104的材料为有机透明导电材料且上述第一光栅电极104为整体透明电极,上述第一光栅电极104用于接公共电压信号以及作为取向膜层,上述液晶光栅还包括设置于上述第二光栅电极105朝向上述第一光栅电极104一侧的取向膜层,该取向膜层即为上述第二取向膜层107。

另外,上述液晶光栅还包括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该第一偏振片设置于上述上基板101背向上述第一光栅电极104一侧,该第二偏振片设置于上述下基板102背向第二光栅电极105一侧;

其中,上述第一偏振片和上述第二偏振片能够对经过的光线进行过滤,形成偏振光。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将具有整体电极结构的光栅电极和与该光栅电极相邻的取向膜合并为同一膜层,采用同时生长光栅电极和取向膜的工艺,简化了液晶光栅的制作工艺,提高了液晶光栅的制作效率,进而提高了3D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效率。

其中,上述有机透明导电材料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丙烯酸树脂与纳米银线的混合材料、丙烯酸树脂与碳纳米管混合材料、聚酰亚胺树脂与碳纳米管混合材料、丙烯酸树脂与碳纳米管混合材料。

进一步的,上述液晶光栅中的下基板102与2D显示屏中的上基板101共用同一块基板,进一步简化3D显示面板的结构,无需进行2D显示屏与液晶光栅的贴合工步,进而简化整个3D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且减少一块基板,从而不仅降低了3D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还减少了3D显示面板的厚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光栅中,通过将光栅电极上的电极图案设计为多个阵列式排布的光栅子电极1041的方式,控制行驱动线11或者列驱动线22间隔施加一电信号,使液晶层局部透光,局部不透光,间隔形成狭缝,利用电控制信号来调整液晶层103上形成的光栅的形状和方向,从而实现3D显示效果的横向或者纵向的随机切换;进一步的,采用阵列式光栅电极图案的设置方式,并选用薄膜晶体管作为控制开关33,通过控制行驱动线11和列驱动线22的通断电来控制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断开,进而控制各个光栅子电极1041的施加电信号与断电状态,使得液晶形成横向光栅或者纵向光栅,从而实现纵向三维显示模式和横向三维显示模式的随机切换,满足于用户在使用手机进行观看时,无论是手机屏横向放置还是手机屏竖向放置均可以实现三维显示的效果;更进一步的,通过采用将具有整体电极结构的光栅电极和与该光栅电极相邻的取向膜合并为同一膜层,采用同时生长光栅电极和取向膜的工艺,简化了液晶光栅的制作工艺,提高了液晶光栅的制作效率,进而提高了3D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效率。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3D显示面板,如图8所示,该3D显示面板60包括2D显示屏、以及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液晶光栅601,该液晶光栅601设置于上述2D显示屏的出光侧。

该3D显示面板60的具体实施过程与上述液晶光栅601类似,可以参见上述液晶光栅601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其中,液晶光栅601的屏幕大小一般与配套使用的2D显示屏602的屏幕大小一致,在2D显示屏602的出光侧设置该液晶光栅601,2D显示屏和液晶光栅601可以通过贴合工艺将液晶光栅601的下基板102和2D显示屏的上基板101粘接在一起,也可以使液晶光栅601的下基板102和2D显示屏602的上基板101共用同一块基板。优选的,通过采用将液晶光栅601的下基板102与2D显示屏602的上基板101共用同一块基板的方式,进一步简化3D显示面板60的结构,无需进行2D显示屏602与液晶光栅601的贴合工步,进而简化整个3D显示面板60的制作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且减少一块基板,从而不仅降低了3D显示面板60的制作成本,还减少了3D显示面板60的厚度。

具体的,2D显示屏602可以选用各种类型的显示屏,且对于不同的2D显示屏602而言,3D显示面板60的整体结构和各个基板也有所不同,基于此,上述2D显示屏602为液晶显示屏,上述3D显示面板60还包括设置于上述2D显示屏602的入光侧的背光模组;或者,上述2D显示屏602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其中,上述2D显示屏602为液晶显示屏时,2D显示屏602的上基板101为彩膜基板或封装基板,2D显示屏602的下基板102为阵列基板。

其中,上述2D显示屏602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时,2D显示屏602的上基板101为封装基板或保护基板,2D显示屏602的下基板102为阵列基板。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面板60中,该显示面板包括2D显示屏和设置于该2D显示屏的出光侧的液晶光栅601,通过将光栅电极上的电极图案设计为多个阵列式排布的光栅子电极1041的方式,控制行驱动线11或者列驱动线22间隔施加一电信号,使液晶层局部透光,局部不透光,间隔形成狭缝,利用电控制信号来调整液晶层103上形成的光栅的形状和方向,从而实现3D显示效果的横向或者纵向的随机切换;进一步的,采用阵列式光栅电极图案的设置方式,并选用薄膜晶体管作为控制开关33,通过控制行驱动线11和列驱动线22的通断电来控制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断开,进而控制各个光栅子电极1041的施加电信号与断电状态,使得液晶形成横向光栅或者纵向光栅,从而实现纵向三维显示模式和横向三维显示模式的随机切换,满足于用户在使用手机进行观看时,无论是手机屏横向放置还是手机屏竖向放置均可以实现三维显示的效果;更进一步的,通过采用将具有整体电极结构的光栅电极和与该光栅电极相邻的取向膜合并为同一膜层,采用同时生长光栅电极和取向膜的工艺,简化了液晶光栅601的制作工艺,提高了液晶光栅601的制作效率,进而提高了3D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效率。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3D显示装置,如图9所示,该3D显示装置1包括如实施例二所述的3D显示面板60。

具体的,上述3D显示装置1可以是显示器,将上述3D显示面板60通过特定的电路连接关系设置于显示器的壳体内,其中,3D显示面板60种的液晶光栅601的屏幕大小一般与配套使用的2D显示屏602的屏幕大小一致,在2D显示屏602的出光侧设置该液晶光栅601,且液晶光栅601的下基板102和2D显示屏602的上基板101共用同一块基板。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3D显示装置1中,该显示装置包括3D显示面板60,该显示面板包括2D显示屏和设置于该2D显示屏的出光侧的液晶光栅601,通过将光栅电极上的电极图案设计为多个阵列式排布的光栅子电极1041的方式,控制行驱动线11或者列驱动线22间隔施加一电信号,使液晶层局部透光,局部不透光,间隔形成狭缝,利用电控制信号来调整液晶层103上形成的光栅的形状和方向,从而实现3D显示效果的横向或者纵向的随机切换;进一步的,采用阵列式光栅电极图案的设置方式,并选用薄膜晶体管作为控制开关33,通过控制行驱动线11和列驱动线22的通断电来控制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断开,进而控制各个光栅子电极1041的施加电信号与断电状态,使得液晶形成横向光栅或者纵向光栅,从而实现纵向三维显示模式和横向三维显示模式的随机切换,满足于用户在使用手机进行观看时,无论是手机屏横向放置还是手机屏竖向放置均可以实现三维显示的效果;更进一步的,通过采用将具有整体电极结构的光栅电极和与该光栅电极相邻的取向膜合并为同一膜层,采用同时生长光栅电极和取向膜的工艺,简化了液晶光栅601的制作工艺,提高了液晶光栅601的制作效率,进而提高了3D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效率。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光栅601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液晶光栅601,该控制方法包括:

在应用上述液晶光栅601的3D显示面板60进行纵向3D显示时,使上述第一光栅电极104和上述第二光栅电极105间形成电场,且各个上述行驱动线11间隔施加一电信号,使液晶层局部透光,局部不透光,从而使上述液晶层103形成横向明暗相间的狭缝光栅;

在应用上述液晶光栅601的3D显示面板60进行横向3D显示时,使上述第一光栅电极104和上述第二光栅电极105间形成电场,且各个上述列驱动线22间隔施加一电信号,使液晶层局部透光,局部不透光,从而使上述液晶层103形成纵向明暗相间的狭缝光栅;

在应用上述液晶光栅601的3D显示面板60进行2D显示时,使上述第一光栅电极104和上述第二光栅电极105间不形成电场,从而使上述液晶层103整面透光。

在本发明提供的液晶光栅601的控制方法中,当多个行驱动线11均不加电信号且多个列驱动线22也均不加电信号时,与行驱动线11和列驱动线22连接的控制开关33均断开,第一光栅电极104和第二光栅电极105之间不形成电场,液晶层103整体透光,3D显示面板60处于2D显示模式;当多个行驱动线11间隔施加一电信号且多个列驱动线22均不加电信号时,与施加电信号的行驱动线11连接的控制开关33导通,而与不加电信号的行驱动线11和不加电信号的列驱动线22连接控制开关33断开,使得横向排布的多行光栅子电极1041间隔加电,加电的光栅子电极1041与整体透明电极之间形成电场,该电场作用于液晶层103时,各个施加电信号的光栅子电极1041所在位置处对应的液晶不透光,形成黑色条纹,黑色条纹的宽度与光栅子电极1041的宽度相同,未施加电信号的光栅子电极1041所在位置处对应的液晶透光,形成透光条纹,使得液晶层103形成多个横向方向上明暗相间的条纹,液晶偏转形成屏障栅栏,从而实现裸眼屏障栅栏式纵向3D显示效果,3D显示面板60处于纵向3D显示模式;当多个列驱动线22间隔施加一电信号且多个行驱动线11均不加电信号时,与施加电信号的列驱动线22连接的控制开关33导通,而与不加电信号的列驱动线22和不加电信号的行驱动线11连接控制开关33断开,使得竖向排布的多列光栅子电极1041间隔加电,加电的光栅子电极1041与整体透明电极之间形成电场,该电场作用于液晶层103时,各个施加电信号的光栅子电极1041所在位置处对应的液晶不透光,形成黑色条纹,黑色条纹的宽度与光栅子电极1041的宽度相同,未施加电信号的光栅子电极1041所在位置处对应的液晶透光,形成透光条纹,使得液晶层103形成多个竖向方向上明暗相间的条纹,液晶偏转形成屏障栅栏,从而实现裸眼屏障栅栏式横向3D显示效果,3D显示面板60处于横向3D显示模式,从而使得3D显示面板60不仅能够实现2D显示模式与3D显示模式的随机切换,还能够实现横向3D显示模式和纵向3D显示模式的随机切换。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