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1850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过清洁部件去除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调色剂等残留物的清洁装置以及使用了这样的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在以下方面具有特征:使用将由弹性体构成的抵接部件通过粘接剂粘接于由金属制板弹簧构成的支承部件的前端部的清洁部件,在使该清洁部件中的抵接部件以朝向与像保持部件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的方式抵接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而去除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残留物时,能够通过支承部件使所述抵接部件以稳定而足够的抵接压力抵接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并且防止在抵接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抵接部件的端面积存的残留物的量在抵接部件的长度方向上变动,能够长期地适当去除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残留物。



背景技术:

以往,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以及这些的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从表面保持调色剂图像而移动的像保持部件转印了调色剂图像后,通过清洁装置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去除残留于该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调色剂等残留物。例如,在将形成于感光体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等中间转印体、记录片材后,通过清洁装置去除残留于该感光体的表面的调色剂等残留物,或者在将转印在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片材后,通过清洁装置去除残留于该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调色剂等残留物。

而且,作为这样的清洁装置2,广泛利用如下装置:如图1的(A)所示,使由聚氨酯等弹性材料构成的板状的具备清洁刮刀的清洁部件3的前端部以朝向与像保持部件1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的方式抵接到转印了调色剂图像后的像保持部件1的表面,通过该清洁部件3从像保持部件1的表面去除残留于像保持部件1的表面的调色剂等残留物t。

此处,在这样使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板状的清洁部件3的前端部压接到像保持部件1的表面,去除残留于像保持部件1的表面的调色剂等残留物t的情况下,在清洁部件3的前端部和像保持部件1之间截住并保持一定量的残留物t,这样被保持的残留物t发挥润滑材料的作用,由此减轻清洁部件3的前端部和像保持部件1之间的摩擦阻力。

但是,在继续进行低覆盖的图像形成,保持于清洁部件3的前端部和像保持部件1之间的残留物t的量减少或者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变化而清洁部件3的前端部和像保持部件1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加时,由于像保持部件1和清洁部件3的前端部之间的摩擦力,清洁部件3的前端部被移动的像保持部件1拉拽,如图1的(B)所示,清洁部件3的前端部反转,清洁部件3上发生翻卷。

其结果,存在如下问题:变得无法通过如上述那样的清洁部件3适当地去除残留于像保持部件1的表面的调色剂等残留物t,或者对像保持部件1增加负载而像保持部件1的表面损伤,或者在像保持部件1的移动中产生不良。

另外,以往提出有如下方案:使用如专利文献1所示地以使由弹性体构成的抵接部件从由金属制板弹簧构成的支承部件的前端部突出的方式将抵接部件通过粘接剂粘接于支承部件的前端部的清洁部件、如专利文献2所示地以使由金属制板弹簧构成的支承部件的前端部比由弹性体构成的抵接部件突出的方式将抵接部件通过粘接剂粘接于稍微离开支承部件的前端的位置的清洁部件,使这样的清洁部件的抵接部件以朝向与像保持部件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的方式抵接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去除残留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调色剂等残留物。

此处,在使用专利文献1所示的清洁部件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如图2所示,在以使由弹性体构成的抵接部件3b从由金属制板弹簧构成的支承部件3a的前端突出的方式将抵接部件3b通过粘接剂3c粘接于支承部件3a的前端部时,在从支承部件3a的前端突出的抵接部件3b的长度变长时,由于历经时间推移而变形,变得难以经由支承部件3a将抵接部件3b以足够的压力抵接于像保持部件1的表面,无法适当去除残留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调色剂等残留物t。另一方面,存在如下问题:在为了防止这样的压力降低而提高使抵接部件3b抵接于像保持部件1的表面的压力时,与由所述弹性材料构成的板状的清洁部件的情况同样地,由于像保持部件1和抵接部件3b的前端部之间的摩擦力,抵接部件3b的前端部被移动的像保持部件1拉拽而发生翻卷,变得无法适当去除残留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调色剂等残留物t,或者像保持部件1的表面损伤,或者在像保持部件1的移动中产生不良。

另外,在使用专利文献2示出的清洁部件的情况下,如图3的(A)所示,在以由金属制板弹簧构成的支承部件3a的前端部比由弹性体构成的抵接部件3b突出的方式将抵接部件3b通过粘接剂3c粘接于稍微离开支承部件3a的前端的位置时,在将抵接部件3b粘接于支承部件3a的粘接剂3c的量变多时,粘接剂3c向抵接部件3b的前端部的端面伸出,如图3的(B)所示,该粘接剂3c的伸出量在抵接部件3b的长度方向上不稳定,保持在抵接部件3b的前端部和像保持部件1之间的残留物t的量在抵接部件3b的长度方向上变化。其结果,抵接部件3b的前端部和像保持部件1之间的摩擦阻力在抵接部件3b的长度方向上变化,由此产生清洁不良、或者在像保持部件1的表面的磨耗中发生磨耗不均匀而导致在所形成的图像中发生浓度不均匀等问题。进而,在该情况下,在提高使抵接部件3b抵接于像保持部件1的表面的压力时,也与上述情况同样地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像保持部件1和抵接部件3b的前端部之间的摩擦力,抵接部件3b的前端部被移动的像保持部件1拉拽而发生翻卷,由金属制板弹簧构成的支承部件3a的前端部碰到像保持部件1的表面,从而造成像保持部件1的表面损伤或者驱动停止。

另外,在以由金属制板弹簧构成的支承部件3a的前端和由弹性体构成的抵接部件3b的前端一致的方式将抵接部件3b通过粘接剂3c粘接于支承部件3a时,如图4的(A)所示,在将抵接部件3b粘接于支承部件3a的粘接剂3c的量变多时,粘接剂3c向抵接部件3b的前端部的端面伸出,产生与上述图3的(A)、(B)的情况相同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如下问题:如图4的(B)所示,在减少粘接剂3c的量以避免粘接剂3c向抵接部件3b的前端部的端面伸出的情况下,抵接部件3b的前端部被移动的像保持部件1拉拽,未充分地粘接于支承部件3a的抵接部件3b的前端部翻卷,从而抵接部件3b从支承部件3a剥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684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1197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下述清洁装置中的上述问题,在该清洁装置中:使用将由弹性体构成的抵接部件粘接于由金属制板弹簧构成的支承部件的前端部的清洁部件,使该清洁部件中的抵接部件以朝向与移动的像保持部件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的方式抵接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去除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残留物。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课题如下:在如上述那样的清洁装置中,通过由金属制板弹簧构成的支承部件将由弹性体构成的抵接部件以稳定而足够的抵接压力抵接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并且防止在抵接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抵接部件的端面积存的残留物的量在抵接部件的长度方向上变动,能够长期适当地去除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残留物。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的清洁装置中,使清洁部件以朝向与像保持部件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的方式抵接于所述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去除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残留物,其中

在所述清洁部件中,将由弹性体构成的抵接部件通过粘接剂粘接于由金属制板弹簧构成的支承部件的前端部,所述抵接部件的前端侧的边缘部抵接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

并且该抵接部件的前端部比支承部件的前端突出,

且将所述抵接部件和所述支承部件配置为所述支承部件的前端相比于所述边缘部所抵接的位置处的像保持部件的法线向像保持部件的移动方向上游侧超出。

此处,在如上述那样地以抵接部件的前端部比支承部件的前端突出的方式将抵接部件通过粘接剂粘接于支承部件的前端部的情况下,即使粘接剂的量变多,也防止了粘接剂向抵接部件的前端部的端面伸出的情况。另外,在如上述那样地使抵接部件的前端侧的边缘部抵接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情况下,在所述支承部件的前端相比于所述边缘部所抵接的位置处的像保持部件的法线向像保持部件的移动方向上游侧超出时,抵接部件的边缘部通过该支承部而被适当地按压到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并且也抑制了抵接部件的前端部被移动的像保持部件拉拽而翻卷的情况。

另外,在本发明的清洁装置中,在如上述那样地使抵接部件的前端侧的边缘部抵接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情况下,在支承部件的前端相比于所述边缘部所抵接的位置处的像保持部件的法线向像保持部件的移动方向上游侧超出时,抵接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所述抵接部件的边缘部的角度并无特别限定,但为了使支承部件的前端相比于所述像保持部件的法线向像保持部件的移动方向上游侧适当地突出,优选将抵接部件的边缘部的角度设为超过90°的角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清洁装置中,优选将所述抵接部件的前端部比支承部件的前端突出的长度设为0.4mm以上。而且,在这样将抵接部件的前端部比支承部件的前端突出的长度设为0.4mm以上时,在设所述抵接部件的边缘部的角度为α(°)、使抵接部件抵接的边缘部的位置处的像保持部件的切线与从所述边缘部朝向像保持部件的移动方向下游侧的抵接部件的下游侧对置面之间的抵接角为θ(°)、抵接部件的厚度为t的情况下,满足[tanθ+tan(α-90°)]×t≥0.4的条件。

另外,为了使抵接部件的前端部比支承部件的前端适当地突出,并且使支承部件的前端相比于抵接部件的边缘部所抵接的位置处的像保持部件的法线向像保持部件的移动方向上游侧突出,优选将所述抵接角θ(°)设在10°~20°的范围。

而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去除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残留物的清洁装置,利用本发明的如上述那样的清洁装置。

在本发明的清洁装置中,因为以抵接部件的前端部比支承部件的前端突出的方式将抵接部件粘接于支承部件的前端部,所以能够防止如上所述地粘接剂向抵接部件的前端部的端面伸出,另外,在使抵接部件的前端侧的边缘部抵接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情况下,因为设为支承部件的前端相比于所述边缘部所抵接的位置处的像保持部件的法线向像保持部件的移动方向上游侧超出,所以抵接部件的边缘部通过该支承部件而被适当地按压到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并且抑制了抵接部件的前端部由于历经时间推移而变形的情况。

其结果,在使用本发明的清洁装置时,通过由金属制板弹簧构成的支承部件将由弹性体构成的抵接部件以足够的压力稳定地抵接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并且粘接剂不向抵接部件的前端部的端面伸出,防止了在抵接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抵接部件的端面积存的残留物的量在抵接部件的长度方向上变动,能够长期适当地去除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残留物。

附图说明

图1示出在以往的清洁装置中,通过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板状的包括清洁刮刀的清洁部件去除残留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调色剂等残留物的状态,(A)是示出使清洁部件的前端部以朝向与像保持部件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的方式压接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状态的侧面侧的剖面说明图,(B)是示出清洁部件的前端部反转而清洁部件卷起的状态的侧面侧的剖面说明图。

图2是示出在以往的清洁装置中使用如下清洁部件的状态的侧面侧的剖面说明图:在去除残留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调色剂等残留物时,以由弹性体构成的抵接部件比由金属制板弹簧构成的支承部件的前端突出的方式将抵接部件通过粘接剂粘接于支承部件的前端部。

图3示出在以往的清洁装置中使用如下清洁部件的状态:在去除残留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调色剂等残留物时,以由金属制板弹簧构成的支承部件的前端部比由弹性体构成的抵接部件突出的方式将抵接部件通过粘接剂粘接于支承部件,其中,(A)是侧面侧的剖面说明图,(B)是正面侧的剖面说明图。

图4是示出在以往的清洁装置中使用如下清洁部件的情况下的侧面侧的剖面说明图:在去除残留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调色剂等残留物时,以由金属制板弹簧构成的支承部件的前端和由弹性体构成的抵接部件的前端一致的方式将抵接部件通过粘接剂粘接于支承部件,其中,(A)是示出粘接剂的量多,粘接剂向抵接部件的前端部的端面伸出的状态的侧面侧的剖面说明图,(B)是示出粘接剂的量少,抵接部件的前端部被像保持部件拉拽而抵接部件的前端部翻卷的状态的侧面侧的剖面说明图。

图5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状态的概略剖面说明图。

图6示出通过所述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去除残留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残留物的状态,其中,(A)是示出通过清洁装置去除残留于感光体的表面的残留物的状态的侧面侧的剖面说明图,(B)是示出通过清洁装置去除残留于中间转印带的表面的残留物的状态的侧面侧的剖面说明图。

图7示出在所述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中,使以由弹性体构成的抵接部件从由金属制板弹簧构成的支承部件的前端突出的方式而通过粘接剂粘接于支承部件的前端部的抵接部件的边缘部抵接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去除残留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残留物的状态,其中,(A)是示出将抵接部件的边缘部的角度设为90°的情况的部分放大说明图,(B)是示出将抵接部件的边缘部的角度设为超过90°的角度的情况的部分放大说明图。

图8示出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中,变更粘接于支承部件的前端部的抵接部件的变更例,其中,(A)是示出使用边缘部的角度为钝角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形状的抵接部件的状态的部分放大说明图,(B)是示出使用边缘部的角度为钝角的、侧面是五边形形状的抵接部件的状态的部分放大说明图。

图9是说明在所述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中,使以由弹性体构成的抵接部件从由金属制板弹簧构成的支承部件的前端突出的方式而通过粘接剂被粘接于支承部件的前端部的抵接部件的边缘部抵接于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的条件的部分放大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在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3的清洁装置中,在评价发生在清洁部件处的永久变形时,在使抵接部件的边缘部抵接于感光体的表面而放置的情况下的抵接压力的经时变化的图表。

附图标记说明

10:感光体(像保持部件);11:带电装置;12:潜像形成装置;13:显影装置;14:中间转印带(像保持部件);14a:旋转辊;15:一次转印辊;16:二次转印辊;17:供纸辊;18:定时辊;19:定影装置;20:排纸辊;30:第1清洁装置以及第2清洁装置;32:壳体;33:螺旋输送器;100:图像形成装置;310:清洁部件;311:支承部件;312:抵接部件;312a:边缘部;312b:下游侧对置面;312c:端面;313:粘接剂;S:记录片材;t:残留物;x:法线;y:切线;α:抵接部件的边缘部的角度;θ:抵接角。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此外,本发明的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例子,在不变更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而实施。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如图5所示,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4个感光体(像保持部件)10对应地设置容纳显影剂的4个显影装置13,在各显影装置13中,各自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使用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的调色剂。

此处,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使上述各感光体10旋转,分别通过带电装置11使各感光体10的表面带电,对这样带电了的各感光体10,分别通过潜像形成装置12进行按照图像形成信息的曝光,在各感光体10的表面分别形成静电潜像。

然后,对于这样形成有静电潜像的各感光体10,分别从对应的显影装置13对各感光体10的静电潜像供给预定的颜色的调色剂而进行显影,在各感光体10的表面形成各自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接下来,通过与所述各感光体10相对置地设置的各一次转印辊15将如上述那样地形成于各感光体10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依次地一次转印到架设于旋转辊14a而被旋转驱动的环带状的中间转印带(像保持部件)14的表面,在该中间转印带14的表面形成全色的调色剂图像。

另外,通过各个第1清洁装置30从各感光体10的表面去除未被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14而残留于各感光体10的表面的调色剂等残留物t。

然后,通过该中间转印带14将如上述那样地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4的表面的全色的调色剂图像引导到与二次转印辊16相对置的位置。

另一方面,将容纳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下部的记录片材S通过供纸辊17供给而送到定时辊18,通过该定时辊18将记录片材S引导到中间转印带14和二次转印辊16之间,将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4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所述二次转印辊16转印到记录片材S。另外,通过第2清洁装置30从中间转印带14的表面去除未被转印到记录片材S而残留于所述中间转印带14的表面的调色剂等残留物t。

然后,将如上述那样地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片材S引导到定影装置19,在通过该定影装置19将所转印的上述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片材S后,通过排纸辊20排出这样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片材S。

此处,在去除如上述那样地未被转印到各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而残留于这些的表面的调色剂等残留物t的第1清洁装置以及第2清洁装置30中,如图6的(A)、(B)所示,分别使用将由弹性体构成的抵接部件312通过粘接剂313粘接于由金属制板弹簧构成的支承部件311的前端部的清洁部件310。

而且,作为上述支承部件311的材料,可以例举耐腐蚀性高的不锈钢、磷青铜等,特别是优选使用强度高而抗疲劳性好的不锈钢,另外,关于其厚度,为了确保对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良好的追随性,优选设定为0.03mm~0.1mm左右。另外,作为所述抵接部件312的材料,可以例举以往的清洁刮刀所使用的聚氨酯橡胶,另外,与以往的清洁刮刀不同,因为无需支承功能、赋予抵接力的功能,所以能够使用氟橡胶(FKM)、丁苯橡胶(SBR)、丁腈橡胶(NBR)等,优选的是使用耐磨性、耐臭氧性能优良的材料。

而且,在该清洁装置30中,以粘接于清洁部件310的所述支承部件311的前端部的抵接部件312的前端部朝向与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移动的方向相反方向的方式,使该抵接部件312的前端侧的边缘部312a抵接于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表面,将残留于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表面的调色剂等残留物t,通过该清洁部件310从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表面去除并回收到壳体32内,通过设置于该壳体32的螺旋输送器33输送所回收的调色剂等残留物t而从清洁装置30内排出。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30中,在图7的(A)中,作为所述清洁部件310使用如下结构:以上述抵接部件312的前端部比支承部件311的前端突出的方式,将抵接部件312通过粘接剂313粘接于支承部件311的前端部,并且将抵接于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表面的抵接部件312的前端侧的边缘部312a的角度α设为90°,并使所述支承部件311的前端相比于边缘部312a的抵接位置处的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法线x的位置向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移动方向上游侧超出。

另外,在图7的(B)中,作为所述清洁部件310使用如下结构:以所述抵接部件312的前端部比支承部件311的前端突出的方式,将抵接部件312通过粘接剂313粘接于支承部件311的前端部,并且将抵接于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表面的抵接部件312的前端侧的边缘部312a的角度α设为超过90°的钝角,使所述支承部件311的前端相比于边缘部312a的抵接位置处的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法线x的位置向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移动方向上游侧超出。

而且,如图7的(A)、(B)所示,在以抵接部件312的前端部比支承部件311的前端突出的方式将抵接部件312通过粘接剂313粘接于支承部件311的前端部时,防止如上述那样地粘接剂313向抵接部件312的前端部的端面312c伸出的情况。另外,在使抵接部件312的前端侧的边缘部312a抵接于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表面的情况下,在支承部件311的前端相比于边缘部312a的抵接位置处的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法线x的位置向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移动方向上游侧超出时,抵接部件312的边缘部312a通过该支承部件311而被适当按压到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表面。

此处,在图7的(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所述抵接部件312,使用了边缘部312a的角度α为钝角的、侧面是梯形形状的抵接部件312,但抵接部件312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于此,只要是在使抵接部件312的前端侧的边缘部312a抵接于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表面的情况下,支承部件311的前端相比于边缘部312a的抵接位置处的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法线x的位置向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移动方向上游侧超出的结构即可。例如,也能够使用如图8的(A)所示地边缘部312a的角度α为钝角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形状的抵接部件312、如图8的(B)所示地边缘部312a的角度α为钝角的侧面是五边形形状的抵接部件312。

另外,在如上述那样地以抵接部件312的前端部比支承部件311的前端突出的方式将抵接部件312通过粘接剂313粘接于支承部件311的前端部,并且使抵接部件312的前端侧的边缘部312a的角度α为超过90°的钝角、使所述支承部件311的前端相比于该边缘部312a的抵接位置处的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法线x的位置而向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移动方向上游侧超出的情况下,在将抵接住抵接部件312的边缘部312a的位置处的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切线y与从边缘部312a朝向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移动方向下游侧的抵接部件312的下游侧对置面312b之间的抵接角设为θ(°)、将抵接部件的厚度设为t(mm)的情况下,优选将抵接部件312的前端部比支承部件311的前端突出的长度设为0.4mm以上,以使得满足[tanθ+tan(α-90°)]×t≥0.4的条件。

如此,在支承部件311的前端相比于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法线x的位置而向感光体10、中间转印带14的移动方向上游侧超出的状态下,在以抵接部件312的前端部比支承部件311的前端突出的方式将抵接部件312通过粘接剂313粘接于支承部件311的前端部时,能够更进一步适当地防止粘接剂313向抵接部件312的前端部的端面312c伸出的情况。

接下来,在商用的复合机(柯尼卡美能达公司制:bizhub C284e)中,对去除残留于感光体的表面的残留物的清洁装置进行改造,变更清洁装置所使用的清洁部件而进行实验,评价了清洁部件中发生的永久变形、清洁不良以及所形成的图像中的浓度不均匀。

此处,在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2中,作为清洁部件,使用如下结构:将厚度是2mm、长度是8mm、宽度是340mm的由聚氨酯橡胶构成的抵接部件粘接于厚度是80μm、自由长度是10mm、宽度是340mm的SUS304(304不锈钢)制的支承部件;另外,在比较例3中,作为清洁部件,使用厚度是2mm、自由长度是10mm、宽度是340mm的由聚氨酯橡胶构成的清洁刮刀,将抵接于感光体的表面的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2的抵接部件的边缘部的角度以及比较例3的清洁刮刀的边缘部的角度分别设为90°。

另外,在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2的清洁部件中,在如上述那样地将抵接部件通过粘接剂粘接于支承部件,使抵接部件的边缘部抵接于感光体的表面时,在实施例1中,抵接部件的前端部比支承部件的前端突出0.5mm,支承部件的前端相比于抵接部件的边缘部的抵接位置处的感光体的法线位置而向感光体的移动方向上游侧超出。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一方面使抵接部件的前端部比支承部件的前端突出1.0mm,另一方面,关于该支承部件的前端,与抵接部件的边缘部的抵接位置处的感光体的法线相比,设为支承部件的前端位于不向感光体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超出的下游侧。另外,在比较例2中,使支承部件的前端和抵接部件的前端一致,使支承部件的前端相比于抵接部件的边缘部的抵接位置处的感光体的法线位置而向感光体的移动方向上游侧突出。此外,在比较例2的清洁部件中,如上述图4的(A)所示,粘接剂向抵接部件的前端部的端面伸出。

然后,在使用上述清洁部件的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3的清洁装置中,在进行发生于清洁部件的永久变形的评价时,在温度40℃、湿度95%的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如上述那样地将使边缘部抵接于感光体的表面的抵接压力设为30N/m,并且将所述抵接角θ设定为15°,在该条件下放置约250小时,分别调查抵接压力的变化,将其结果在图10中示出,并且将在放置了约250小时后的抵接压力的降低小于15%的情况作为○、抵接压力的降低为15%以上的情况作为×,在下述的表1中示出。

另外,在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3的清洁装置中,关于清洁不良以及浓度不均匀的评价,在温度23℃、湿度55%的环境条件下,将使边缘部抵接于感光体的表面的抵接压力设为23N/m,并且将所述抵接角θ设定为15°,以2张间歇的方式印刷5万张印字率为5%的图像。然后,关于清洁不良(表中记载为“CL不良”。),将得到无清洁不良的良好的图像的情况作为○、将图像中显现有清洁不良的情况作为×,另外,关于浓度不均匀,将得到未确认发生浓度不均匀的良好的图像的情况作为○、将确认在图像中浓度不均匀的情况作为×,分别在下述的表1中示出。

表1

根据该结果可知,在以抵接部件的前端部从支承部件的前端突出,并且支承部件的前端相比于抵接部件的边缘部的抵接位置处的感光体的法线位置而向感光体的移动方向上游侧超出的方式设置的实施例1的清洁装置中,与永久变形、清洁不良和浓度不均匀相关的评价全都良好。

与此相对,在抵接部件的前端部比支承部件的前端突出、另一方面支承部件的前端未超出抵接部件的边缘部的抵接位置处的感光体的法线的比较例1的清洁装置、对清洁部件使用清洁刮刀的比较例3的清洁装置中,发生于清洁部件的永久变形变得严重。另外,在支承部件的前端和抵接部件的前端为相同的位置、粘接剂向抵接部件的前端部的端面伸出的比较例2的清洁装置中,产生清洁不良、浓度不均匀。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1中,使用了边缘部的角度为90°的抵接部件,不过在使用边缘部的角度为超过90°的钝角的抵接部件的情况下,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效果,并且能够更简单地实现使抵接部件的前端部比支承部件的前端突出,并且使支承部件的前端相比于抵接部件的边缘部的抵接位置处的感光体的法线位置而向感光体的移动方向上游侧突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