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618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显示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是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在电场的作下发生变化的现象改变光源透光率的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诸如手机的移动终端和诸如平板电视的大尺寸显示面板中。

图1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等效电路图。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第一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与第二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相对。在第一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形成设置彼此交叉的多条栅极扫描线和多条源极数据线,在二者的交叉位置设置选择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在第二玻璃基板的第一表面形成公共电极。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包含液晶层,可以等效为像素电容CLC。为了在像素的更新周期之间保持电压,像素电容CLC可以并联存储电容CS以获得更长的保持时间。

由于中大尺寸面板的像素较大,对应像素电容CLC及存储电容CS较大,关机时显示面板内有部分电荷残留,在重新开启时,使像素电极的正负压差有差异,导致画面闪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

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显示区域内的电极信号线;与所述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每个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电极信号线相连,控制极用于输入第一控制信号;其中,每个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公共电压端或者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第二控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电极信号线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一电极信号线和第二电极信号线。

优选地,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包括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和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其中,每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信号线相连;每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信号输入端相连;每个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信号线相连;每个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公共电压端相连;每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每个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均用于输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其中,与奇数位的第一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相连,用于输入第三控制信号;与偶数位的第一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端相连,用于输入第四控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公共电压端包括第一公共电压端和第二公共电压端,其中,与奇数位的第二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一公共电压端相连,用于输入第一公共电压;与偶数位的第二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二公共电压端相连,用于输入第二公共电压。

优选地,所述薄膜晶体管为场效应晶体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用于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以及公共电压。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控制信号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提供给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并提供给信号输入端。

优选地,当所述显示面板的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时,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三控制信号并提供给第一信号输入端;第四控制信号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四控制信号并提供给第二信号输入端。

优选地,当所述显示面板的公共电压端包括第一公共电压端和第二公共电压端时,所述驱动电路包括:

第一公共电压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一公共电压并提供给第一公共电压输入端;

第二公共电压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二公共电压并提供给第二公共电压输入端。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控制与电极信号线相连的薄膜晶体管的导通,进而控制显示面板上的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以使显示面板上残留的电荷通过第二电极信号线释放掉,消除关机残留电荷及开机闪烁。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本发明可以各种形式呈现,以下将描述其中一些示例。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以及位于阵列基板上的若干信号线。

以TFT-LCD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下述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为栅极和源漏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并不限于栅极和源漏极。

该显示面板100具体包括:

位于显示区域内的电极信号线,电极信号线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一电极信号线11和第二电极信号线2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信号线11为栅极信号线,第二电极信号线21为源极或漏极信号线。

与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多个薄膜晶体管包括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

其中,每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控制极用于输入第一控制信号;每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极信号线11相连;每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第二极与信号输入端相连,用于输入第二控制信号。

每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控制极用于输入第一控制信号;每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第一极与第二电极信号线相连;每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第二极与公共电压端相连,用于输入公共电压。

由图2可以看出,当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导通时,向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输入第二控制信号以及向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提供公共电压。此时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均为高电平,使得显示区域内的薄膜晶体管TFT全部打开,将显示面板上残留的电荷通过第二电极信号线21释放掉。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控制与电极信号线相连的薄膜晶体管的导通,进而控制显示面板上的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以使显示面板上残留的电荷通过第二电极信号线释放掉,消除关机残留电荷及开机闪烁。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和驱动电路200。

其中,该显示面板100具体包括:

位于显示区域内的电极信号线,电极信号线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一电极信号线11和第二电极信号线2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信号线11为栅极信号线,第二电极信号线21为源极或漏极信号线。

与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多个薄膜晶体管包括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

其中,每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控制极用于输入第一控制信号;每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极信号线11相连;每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第二极与信号输入端相连,用于输入第二控制信号。

每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控制极用于输入第一控制信号;每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第一极与第二电极信号线相连;每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第二极与公共电压端相连,用于输入公共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200向显示面板100提供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以及公共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200包括第一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1、第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2以及公共电压生成电压203;其中,第一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1用于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提供给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二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2用于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并提供给信号输入端;公共电压生成单元203用于生成公共电压并提供给公共电压端。

由图3可以看出,当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导通时,向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输入第二控制信号以及向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提供公共电压。此时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均为高电平,使得显示区域内的薄膜晶体管TFT全部打开,将显示面板上残留的电荷通过第二电极信号线21释放掉。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控制与电极信号线相连的薄膜晶体管的导通,进而控制显示面板上的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以使显示面板上残留的电荷通过第二电极信号线释放掉,消除关机残留电荷及开机闪烁。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以及位于阵列基板上的若干信号线。

该显示面板100具体包括:

位于显示区域内的电极信号线,电极信号线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一电极信号线11和第二电极信号线2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信号线11为栅极信号线,第二电极信号线21为源极或漏极信号线。

与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多个薄膜晶体管包括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

其中,每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控制极用于输入第一控制信号;每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极信号线11相连;每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第二极与信号输入端相连,用于输入第二控制信号。

每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控制极用于输入第一控制信号;每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第一极与第二电极信号线相连;每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第二极与公共电压端相连,用于输入公共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其中,与奇数位的第一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与第一信号输入端相连,用于输入第三控制信号;与偶数位的第一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与第二信号输入端相连,用于输入第四控制信号。

公共电压端包括第一公共电压端和第二公共电压端,

其中,与奇数位的第二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与第一公共电压端相连,用于输入第一公共电压;

与偶数位的第二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与第二公共电压端相连,用于输入第二公共电压。

由图4可以看出,当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导通时,向与奇数位的第一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输入第三控制信号、向与偶数位的第一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输入第四控制信号以及向与奇数位的第二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提供第一公共电压、向与偶数位的第二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提供第二公共电压。此时第一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第四控制信号均为高电平,使得显示区域内的薄膜晶体管TFT全部打开,将显示面板上残留的电荷通过第二电极信号线21释放掉。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和驱动电路200。

其中,该显示面板100具体包括:

位于显示区域内的电极信号线,电极信号线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一电极信号线11和第二电极信号线2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信号线11为栅极信号线,第二电极信号线21为源极或漏极信号线。

与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多个薄膜晶体管包括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

其中,每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控制极用于输入第一控制信号;每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极信号线11相连;每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第二极与信号输入端相连,用于输入第二控制信号。

每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控制极用于输入第一控制信号;每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第一极与第二电极信号线相连;每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的第二极与公共电压端相连,用于输入公共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其中,与奇数位的第一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与第一信号输入端相连,用于输入第三控制信号;与偶数位的第一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与第二信号输入端相连,用于输入第四控制信号。

公共电压端包括第一公共电压端和第二公共电压端,

其中,与奇数位的第二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与第一公共电压端相连,用于输入第一公共电压;

与偶数位的第二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与第二公共电压端相连,用于输入第二公共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200向显示面板100提供第一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第四控制信号以及第一公共电压和第二公共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200包括第一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1、第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2、第四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3、第一公共电压生成电压204以及第二公共电压生成单元205;其中,第一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1用于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提供给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2用于生成第三控制信号并提供给第一信号输入端;第四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03用于生成第四控制信号并提供给第二信号输入端;第一公共电压生成单元204用于生成第一公共电压并提供给第一公共电压输入端;第二公共电压生成单元205用于生成第二公共电压并提供给第二公共电压输入端。

由图5可以看出,当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和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导通时,向与奇数位的第一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输入第三控制信号、向与偶数位的第一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输入第四控制信号以及向与奇数位的第二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提供第一公共电压、向与偶数位的第二电极信号线相连的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TFT2提供第二公共电压。此时第一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第四控制信号均为高电平,使得显示区域内的薄膜晶体管TFT全部打开,将显示面板上残留的电荷通过第二电极信号线21释放掉。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控制与电极信号线相连的薄膜晶体管的导通,进而控制显示面板上的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以使显示面板上残留的电荷通过第二电极信号线释放掉,消除关机残留电荷及开机闪烁。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上文所述,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以及在本发明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