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镜驱动装置中的中置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6644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中的中置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头透镜驱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镜驱动装置中的中置马达。



背景技术:

音圈马达是应用于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的高像素微型数字相机的一种马达。微型数字照相机并不限于地应用于诸如手机、电脑、汽车、安防、数码相机、平板电脑和MP3播放器等等,其透镜的运动通常由马达充任的驱动装置担当,业界习惯称之为透镜驱动装置,马达普遍采用音圈马达(英文名称为:Voice Coil Motor,简称VCM),音圈马达驱动透镜运动的原理来源于喇叭。

现有VCM 产品因为早期Driver IC 的设计只支持单向电流所以在对焦行程上只能往一个方向进行对焦。所以传统的VCM 相对比较耗电,且因为需要克服弹片的变形力量才能做功,所以对焦速度也比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中的中置马达,安装在透镜载体内的镜头可向下运动,行程更大,从而使镜头上下运动实现对焦,不易偏心,具有更省电、对焦快速和延展性更好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中的中置马达,方形壳体(1),所述方形壳体(1)的底部敞开,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一圆形开窗(11);固定底座(2),所述固定底座(2)设置在方形壳体(1)的底部,所述固定底座(2)上设置有与圆形开窗(11)相对应的圆形座孔(21),所述固定底座(2)的四个角上还分别设置有指向方形外壳的导向柱(22);上簧片(3),所述上簧片(3)平行设置在方形壳体(1)内;透镜载体(4),所述透镜载体(4)设置在上簧片(3)与固定底座(2)之间,所述透镜载体呈八边形结构;磁石(5),所述磁石(5)分别设置在透镜载体(4)的四条短边的外侧并与透镜载体(4)整合成一方形结构,所述磁石(5)通过导向柱(22)卡接在固定底座(2)上,所述薄音圈马达还包括线圈(6)、下簧片(7)和端子(8),所述线圈(6)绕装设置在透镜载体(4)侧壁上;所述下簧片(7)卡接在透镜载体(4)和固定底座(2)之间,所述端子(8)与线圈(6)相连接并分别设置在固定底座(2)上并延伸至固定底座(2)下方,所述固定底座(2)上设置有防尘密封环弧条(23)和弧槽(24),四个所述防尘密封环弧条(23)和弧槽(24)分别间隔安装在固定底座(2)的圆形座孔(21)的边沿处,所述弧槽(24)的位置与磁石(5)的位置相对应,透镜载体(4)的设置有载体凸块(41),所述载体凸块(41)分别设置在透镜载体(4)的四条长边上端面的左右两侧,通过载体凸块(41)使透镜载体(4)上端面与方形壳体(1)内顶面之间具有间隙,通过防尘密封环弧条(23)和弧槽(24)使透镜载体(4)的下端面与固定底座(2)之间具有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透镜载体(4)上端面与方形壳体(1)内顶面之间间隙的距离为0.31mm;所述透镜载体(4)的下端面与固定底座(2)之间间隙的距离为0.12mm。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磁石(5)为梯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圆形开窗(11)的四个角上设置有向固定底座(2)方向垂直延伸的抗扭柱(12),所述透镜载体(4)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与抗扭柱(12)相对应的凹槽接口(42),所述方形壳体(1)的抗扭柱(12)穿过上簧片(3)与透镜载体(4)的凹槽接口(42)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透镜载体(4)内部设置有透镜安装螺纹。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抗扭柱(12)底面与凹槽接口(42)底面相接触以限制透镜载体(4)在螺纹安装孔中心轴方向上的位移量。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方形壳体(1)顶面的四个角上分别下沉设置有三角形平板(13),所述上簧片(3)外圈的四个角设置为三角形薄片且分别贴合在三角形平板(13)的背面,所述磁石(5)位于方形壳体(1)内部的三角形平板(13)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透镜载体(4)四条短边的的底部均设置有分别延伸至导向柱(22)内侧的第一定位块(43)。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透镜载体(4)四条长边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二定位块(44)和第三定位块(45),所述线圈(6)位于第一定位块(44)和第二定位块(45)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端子(8)包括正极端子(81)和负极端子(82),正极端子(81)和负极端子(82)分别通过下簧片(7)与线圈(6)的正负极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透镜驱动装置中的中置马达,透镜载体可上下移动的方式套置在方形壳体和固定底座之间,透镜载体上端面与方形壳体内顶面之间具有间隙,透镜载体的下端面与固定底座之间具有间隙,行程更大,因此,当线圈通负电流时,安装在透镜载体内的镜头可向下运动,从而使镜头上下运动实现对焦,不易偏心,具有更省电、对焦快速和延展性更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透镜驱动装置中的中置马达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立体爆炸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方形壳体,2、固定底座,3、上簧片,4、透镜载体,5、磁石,6、线圈,7、下簧片,8、端子,11、圆形开窗,12、抗扭柱,13、三角形平板,21、圆形座孔,22、导向柱,23、防尘密封环弧条,24、弧槽,41、载体凸块,42、凹槽接口,43、第一定位块,44、第二定位块,45、第三定位块,81、正极端子,82、负极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中的中置马达,方形壳体1,所述方形壳体1的底部敞开,顶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一圆形开窗11;固定底座2,所述固定底座2设置在方形壳体1的底部,所述固定底座2上设置有与圆形开窗11相对应的圆形座孔21,所述固定底座2的四个角上还分别设置有指向方形外壳的导向柱22;上簧片3,所述上簧片3平行设置在方形壳体1内;透镜载体4,所述透镜载体4设置在上簧片3与固定底座2之间,所述透镜载体呈八边形结构;磁石5,所述磁石5分别设置在透镜载体4的四条短边的外侧并与透镜载体4整合成一方形结构,所述磁石5通过导向柱22卡接在固定底座2上,所述薄音圈马达还包括线圈6、下簧片7和端子8,所述线圈6绕装设置在透镜载体4侧壁上;所述下簧片7卡接在透镜载体4和固定底座2之间,所述端子8与线圈6相连接并分别设置在固定底座2上并延伸至固定底座2下方。其中,所述磁石5为梯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底座2上设置有防尘密封环弧条23和弧槽24,四个所述防尘密封环弧条23和弧槽24分别间隔安装在固定底座2的圆形座孔21的边沿处,所述弧槽24的位置与磁石5的位置相对应,透镜载体4的设置有载体凸块41,所述载体凸块41分别设置在透镜载体4的四条长边上端面的左右两侧,通过载体凸块41使透镜载体4上端面与方形壳体1内顶面之间具有间隙,通过防尘密封环弧条23和弧槽24使透镜载体4的下端面与固定底座2之间具有间隙。

其中,所述透镜载体4上端面与方形壳体1内顶面之间间隙的距离为0.31mm;所述透镜载体4的下端面与固定底座2之间间隙的距离为0.12mm。

所述圆形开窗11的四个角上设置有向固定底座2方向垂直延伸的抗扭柱12,所述透镜载体4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与抗扭柱12相对应的凹槽接口42,所述方形壳体1的抗扭柱12穿过上簧片3与透镜载体4的凹槽接口42相连接,使得透镜载体4不能转动或者偏移,使得透镜载体4只能上下移动。

其中,所述透镜载体4内部设置有透镜安装螺纹,用来安装透镜,透镜安装时不易破坏透镜载体4的固定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抗扭柱12底面与凹槽接口42底面相接触以限制透镜载体4在螺纹安装孔中心轴方向上的位移量,提高抗扭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方形壳体1顶面的四个角上分别下沉设置有三角形平板13,所述上簧片3外圈的四个角设置为三角形薄片且分别贴合在三角形平板13的背面,所述磁石5位于方形壳体1内部的三角形平板13处位置。由于三角形平板13分别低于方形壳体1顶面,有效防止了上簧片3内圈向上运动时的碰撞,提高使用安全性。

所述透镜载体4四条短边的的底部均设置有分别延伸至导向柱22内侧的第一定位块43;所述透镜载体4四条长边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二定位块44和第三定位块45,所述线圈6位于第一定位块44和第二定位块45之间。由上述结构固定了线圈6的位置和限制了透镜载体4的旋转,提高了抗扭性能,减少了运行过程中的倾斜,变焦更加稳定,同时不易脱落,整体的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

再进一步的,所述端子8包括正极端子81和负极端子82,正极端子81和负极端子82分别通过下簧片7与线圈6的正负极线相连接,由端子8对线圈6进行供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透镜驱动装置中的中置马达,透镜载体4可上下移动的方式套置在方形壳体1和固定底座2之间,透镜载体4上端面与方形壳体1内顶面之间具有间隙,透镜载体4的下端面与固定底座2之间具有间隙,行程更大,因此,当线圈通负电流时,安装在透镜载体内的镜头可向下运动,从而使镜头上下运动实现对焦,不易偏心,具有更省电、对焦快速和延展性更好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