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版曝光时的抽真空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0875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版曝光时的抽真空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版印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网版曝光时的抽真空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目前太阳能行业普遍使用套印网版通过叠层印刷(Double printing)的方法来提升电池片效率。叠层印刷要求第一网版的图形与第二网版的图形整体尺寸基本一致并配对使用,这样印刷后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叠,第一网版与第二网版的图形整体精度偏差在±15um以内,为了节约成本,套印网版的刮刀面栅线宽度通常在30um以下,线宽较细很容易断栅,这就要求线宽均匀且边缘整齐,对于网版制造业来说,这无疑是个严峻的挑战。国内网版制造厂家通过使用热熔机进行绷网,减少复合网的弹性来降低网版后期变形来保证图形精度,通过该方法套印网版的良品率为60%,主要局限于曝光后网版上图形的整体精度。国内网版曝光普遍使用的是菲林图形,菲林图形的整体精度最高只能控制在±10um,套印网版的精度要求±15um,对曝光作业的真空度(菲林与网版版面之间密合程度)的要求也就十分之高。在抽真空作业时,菲林与网版版面之间四边的空气很快排出,四边密闭起来,中间的空气无法排出,会形成位置不固定的牛顿环或者气泡,这种情况下进行曝光作业,有牛顿环或者气泡的地方线宽小而且细栅边缘略呈现锯齿状,这样网版在使用时容易出现断栅和虚印。本发明的抽真空辅助装置,提高了网版与菲林之间的真空度,改善栅线均匀度和细栅平整度,同时大大提升了图形整体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菲林与网版版面之间抽真空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一种网版曝光时的抽真空辅助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硬板、软板以及设于硬板和软板之间的垫片,垫片为塔状结构,且垫片的顶部与硬板贴合,垫片的底部与软板贴合,当硬板对垫片顶部施加压力时,垫片底部通过海绵板施压于网版,使网版与菲林紧密接触并贴合,且垫片的底部对网版的作用力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网版与菲林之间由中心向四周排尽空气,网版曝光的效果更好。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网版曝光时的抽真空辅助装置,包括硬板、软板以及设于硬板和软板之间的垫片,所述的垫片为塔状结构,且垫片的顶部与硬板贴合,垫片的底部与软板贴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软板与网版的刮刀面贴合,且网版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有一导气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垫片包括若干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的片材,所述的片材按照由下而上面积逐层递减的规律同心堆叠固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片材为橡胶片材或塑料片材。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片材为圆形或多边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垫片设有3~10层片材。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软板采用邵氏硬度在36度至50度之间的海绵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硬板采用金属板或玻璃板或塑料板。

更进一步地,该抽真空辅助装置的总高度大于网版的网框的高度,且不超过网框高度的2倍。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网版曝光时的抽真空辅助装置,包括硬板、软板以及设于硬板和软板之间的垫片,垫片为塔状结构,且垫片的顶部与硬板贴合,垫片的底部与软板贴合,当硬板对垫片顶部施加压力时,垫片底部通过海绵板施压于网版,使网版与菲林紧密接触并贴合,且垫片的底部对网版的作用力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网版与菲林之间由中心向四周排尽空气,网版曝光的效果更好。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网版曝光时的抽真空辅助装置,当网版曝光时,在网版的四个边角处还分别设有一导气管,能够有效排除曝光机台面上的残余空气,使网版和菲林紧密贴合,提高了网版的曝光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网版曝光时的抽真空辅助装置,其垫片包括若干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的片材,具有一定的韧性,对垫片施加压力时,能够更彻底地排出网版与菲林之间的空气,网版曝光的效果更好。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网版曝光时的抽真空辅助装置,其软板采用邵氏硬度在36度至50度之间的海绵板,在对网版和菲林抽真空时,网版和菲林并不是绝对平面,网版和菲林之间会有部分区域凹陷或突出,柔软的海绵板能够作用于这些区域,对海绵板施压时能够挤出该区域的空气,且对网版版面具有缓冲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网版曝光时的抽真空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上光源曝光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下光源曝光时的使用状态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垫片;2、硬板;3、软板;4、网版;5、菲林;6、导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

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网版曝光时的抽真空辅助装置,包括硬板2、软板3以及设于硬板2和软板3之间的垫片1,垫片1为塔状结构,且垫片1的顶部部与硬板2贴合,垫片1的底部与软板3贴合,在对网版4进行上光源曝光时,网版4的印刷面朝上,菲林5置于网版4的印刷面的上方,且菲林5的上方与曝光机贴合,该抽真空辅助装置置于网版4的刮刀面的下方,软板3贴紧网版4,且网版4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有一导气管6,该导管6通向曝光机真空泵的抽气口处,能够有效排除曝光机台面上的残余空气,使网版和菲林紧密贴合,提高了网版的曝光效果。当硬板2对垫片1顶部施加压力时,垫片1的底部通过软板3施压于网版4,使网版4与菲林5紧密接触并贴合,且垫片1的底部对网版4的作用力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网版4与菲林5之间由中心向四周排尽空气,网版4的曝光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垫片1包括若干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的片材,片材按照由下而上面积逐层递减的规律同心堆叠固定,具体地,片材为圆形或多边形,由橡胶片材或塑料片材制成,具有一定的韧性,每一层片材的厚度相同,该垫片1设有3~10层片材,片材的面积由下而上逐层按比例减小,优选地,各片材之间由粘合剂粘结固定,且垫片1的总厚度不超过网版4的网框高度,在对垫片1的顶部施加压力时,垫片1的底部对网版4的作用力由中心向四周扩散,能够更彻底地排尽网版4与菲林5之间的空气;软板3采用海绵板,在对网版4和菲林5抽真空时,网版4和菲林5并不是绝对平面,网版4和菲林5之间会有部分区域凹陷或突出,柔软的海绵板能够作用于这些区域,对海绵板施压时能够挤出该区域的空气,且对网版4的版面具有缓冲保护作用,具体地,软板3采用邵氏硬度在36度至50度之间的海绵板,若海绵太软,缓冲作用大而无法挤压出菲林5与网版4之间的气体,太硬则容易变形,变形的地方容易形成空隙,菲林5与网版4版面之间的气体无法排出,优选地,海绵的颜色最好是吸光的深色如黑色、深棕色、红色,浅色容易反光容易造成受光不均匀,导致线宽不均匀,且该海绵板要选择表面比较细密、平整的板材,表面存有气泡或者不平整会造成光的反射和折射,导致网版4细栅边缘不整齐、线宽宽度不均匀。海绵板的大小根据网框大小设计,四周留下1根手指头的距离,海绵板的厚度不超过网版4的网框高度;硬板2采用金属板或玻璃板或塑料板,硬板2的厚度不超过网版4的网框高度,且该抽真空辅助装置的总高度大于网版4的网框高度而不超过网框高度的2倍。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施例的一种网版曝光时的抽真空辅助装置,现结合图3对本实施例的使用作简要说明。在对网版4进行上光源曝光时,菲林5置于网版4的印刷面的上方,且菲林5的上方与曝光机贴合,该抽真空辅助装置置于网版4的刮刀面的下方,软板3贴紧网版4,且网版4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有一导气管6,排除曝光机台面上的残余空气,使网版4和菲林5紧密贴合。硬板2对垫片1的顶部施加压力,垫片1的底部通过软板3对网版4的作用力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则网版4与菲林5之间的空气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式排出,排气效果极佳。

此外,如图4所示,当网版4进行下光源曝光时,网版4的刮刀面朝上,菲林5置于网版4的印刷面的下方,菲林5的下方由曝光机台面支撑,该抽真空辅助装置置于网版4的刮刀面的上方,软板3贴紧网版4,且网版4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有一导气管6。为了保护曝光机上盖,避免曝光机上盖与硬板2的直接接触,在硬板2的上方可设置海绵板3。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网版曝光时的抽真空辅助装置,包括硬板、软板以及设于硬板和软板之间的垫片,垫片为塔状结构,且垫片的顶部与硬板贴合,垫片的底部与软板贴合,当硬板对垫片顶部施加压力时,垫片底部通过海绵板施压于网版,使网版与菲林紧密接触并贴合,且垫片的底部对网版的作用力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网版与菲林之间由中心向四周排尽空气,网版曝光的效果更好。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地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