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的搬运方法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48869发布日期:2018-06-08 21:2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光学膜的搬运方法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光学膜的搬运方法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膜搬运方法,通常是如下方法:在连续地供给膜的同时使膜通过规定的搬运路径,一边使膜与多个辊接触,一边连续地搬运膜。就在上述搬运工序中使用的各种辊而言,存在仅对膜的单侧进行支承的引导辊、配置于膜的两侧且从两侧对膜进行支承的夹持辊等。其中,夹持辊出于膜的张力调整、膜搬运用的驱动、向膜的按压、膜的贴合等目的而被使用。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9027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向偏振片的两面涂布水性粘接剂之后,将偏振片与保护膜重叠并使其通过夹持辊来制造偏振板的方法。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9027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消耗电力小、以低电压进行动作、轻量且薄型的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广泛用于便携电话、便携信息终端、计算机用的监视器、电视等信息显示设备。这样的信息显示设备根据用途的不同而要求更进一步的薄型化,构成该信息显示设备的各种光学膜也要求薄膜化。

然而,由于光学膜的薄膜化,在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端部容易产生波状起伏、卷曲。例如,在偏振板的制造工序中,有时在将保护膜贴合于偏振膜之前进行加湿处理,但有时会导致在保护膜的宽度方向端部产生波状起伏、卷曲。在此,波状起伏是指膜的宽度方向端部沿着膜的长度方向形成凹凸,卷曲是指膜的宽度方向端部沿着膜的长度方向向膜的一面侧形成翘曲。另外,在使用水系粘接剂将保护膜贴合于偏振膜的情况下,有时也会在得到的层叠体膜的宽度方向端部产生波状起伏、卷曲。膜的波状起伏、卷曲部分通过夹持辊之间时,该部分被施加压力而有时在膜上产生折入、与之相伴的断裂、裂纹、龟裂(皴裂)。尤其是,在柔软性小的脆膜中,容易发生这些问题。

当膜上产生折入、裂纹、龟裂、断裂时,该部分作为缺陷部而被废弃,因此膜的成品率降低,并且制造效率因缺陷部的除去作业、工序的再运转准备而降低。另外,当膜上产生裂纹、断裂时,也存在飞散的膜的碎片对工序内造成污染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沿着包括由一对辊构成的夹持辊的搬运路径来搬运光学膜且能够不在光学膜上产生折入、裂纹、龟裂、断裂这样的不良情况地连续进行膜搬运的方法、以及不会在膜上产生折入、裂纹、龟裂、断裂这样的不良情况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以下所示的光学膜的搬运方法。

[1]一种光学膜的搬运方法,沿着包括由一对辊构成的夹持辊的搬运路径来搬运光学膜,其中,

在所述光学膜通过所述一对辊之间时,施加于所述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压力比施加于所述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压力小。

[2]根据[1]所记载的光学膜的搬运方法,其中,所述一对辊中的至少一个辊的与所述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端部对应的区域的直径比与所述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对应的区域的直径小。

[3]根据[2]所记载的光学膜的搬运方法,其中,所述一对辊中的至少一个辊包括:第一辊部,其具有固定的直径;以及第二辊部,其配置于所述第一辊部的两端部且配置于与所述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端部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二辊部的直径比所述第一辊部的直径小。

[4]根据[1]所记载的光学膜的搬运方法,其中,所述一对辊中的至少一个辊在与所述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端部对应的区域中不存在。

[5]根据[1]~[4]中任一项记载的光学膜的搬运方法,其中,所述一对辊中的一个辊以具有20°以上且160°以下的包角的方式搬运所述光学膜。

[6]根据[1]~[5]中任一项记载的光学膜的搬运方法,其中,所述光学膜为经由粘接剂或粘合剂而贴合有多张膜的层叠光学膜。

本发明提供以下所示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7]一种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搬运工序,在该搬运工序中,沿着包括由一对辊构成的夹持辊的搬运路径来搬运原料膜;以及

制造工序,在该制造工序中,使用被搬运的原料膜来制造偏振板,

在所述原料膜通过所述一对辊之间时,施加于所述原料膜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压力比施加于所述原料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压力小。

本发明提供以下所示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8]一种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制造工序,在该制造工序中,使用原料膜来制造偏振板;以及

搬运工序,在该搬运工序中,沿着包括由一对辊构成的夹持辊的搬运路径来搬运偏振板,

在所述偏振板通过所述一对辊之间时,施加于所述偏振板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压力比施加于所述偏振板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压力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将光学膜沿着包含夹持辊的搬运路径进行搬运的情况下,能够不在光学膜上产生折入、裂纹、龟裂、断裂这样的不良情况地连续地搬运光学膜。由此,在包括该搬运工序在内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中,也能够不在膜上产生折入、裂纹、龟裂、断裂这样的不良情况而抑制由上述的不良情况引起的偏振板的成品率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搬运方法所使用的搬运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搬运方法所使用的辊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搬运方法所使用的辊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搬运方法所使用的辊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光学膜的宽度方向剖视图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光学膜的宽度方向剖视图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制作的偏振板的层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制作的偏振板的层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搬运方法所使用的搬运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光学膜的搬运方法>

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搬运方法涉及使长条的膜沿着由搬运装置构建的至少包括一对夹持辊的搬运路径(通过搬运路径)连续地搬运的方法。

在本发明中,在将光学膜沿着上述搬运路径连续地搬运的工序中,在光学膜通过上述一对夹持辊之间时,施加于所述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压力比施加于所述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压力小。

如上述那样,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端部具有波状起伏、卷曲等些许的凹凸,因此在光学膜通过夹持辊之间时,凹凸部被施加压力而有时在光学膜上产生折入、裂纹、龟裂(皴裂)、断裂。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光学膜通过上述一对夹持辊之间时,施加于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压力小,凹凸部不被施加按压负荷或向凹凸部施加的按压负荷减少,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上述那样的不良情况。

使用图1及图9来说明本发明的膜的搬运方法的一实施方式。图1及图9分别是表示本发明的膜的搬运方法所使用的搬运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示出了将长条的光学膜10沿着搬运装置A的搬运路径连续地搬运的情形。在图1所示的搬运装置A中,搬运路径包括:抽出装置50,其通过旋转将光学膜连续地抽出;引导辊60,其对行进的光学膜进行支承;以及夹持辊40,其由一对辊构成。虽然没有图示,但在搬运路径的下游末端通常具备用于卷取光学膜的卷取装置,通过搬运路径完毕的光学膜被依次卷取而形成膜卷。在图1中,实线箭头表示膜的搬运方向或抽出装置的旋转方向。

光学膜的搬运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首先,使长条的光学膜10通过搬运路径而开始连续搬运。长条的光学膜10通常被准备为卷绕为卷状的膜卷。将该膜卷安置于抽出装置(抽出装置50或另外的抽出装置),从该抽出装置连续地抽出光学膜10,并同时沿着图1的实线箭头方向进行连续搬运。

在光学膜通过夹持辊40、40之间时,施加于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压力比施加于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压力小。在此,在通过夹持辊40、40之间时施加于光学膜的压力是通过将感压纸或压力传感器夹持于一对夹持辊之间而测定出的值。例如,施加于宽度方向端部的压力优选为施加于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压力的3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施加于宽度方向端部的压力最优选为0kPa。

使用图9来说明本发明的膜的搬运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膜的搬运方法所使用的搬运装置B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9示出将长条的光学膜10沿着搬运装置B的搬运路径连续地搬运的情形。图9所示的搬运装置B的基本结构与图1所示的搬运装置A相同。与搬运装置A的不同点在于,光学膜10以卷挂于一对夹持辊40a、40b中的夹持辊40a的状态被搬运。搬运装置B所具备的一对夹持辊40a、40b例如配置于进行光学膜的搬运的方向转换的位置等处。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标注有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构件由于与基于图1说明的内容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以下说明与图1所示的搬运装置A不同的点。

如图9所示,搬运装置B以夹持辊40a具有包角θ的方式搬运光学膜10。在此,如图9所示,包角θ是指由与光学膜10接触的夹持辊的外周面的圆弧形成的中心角。具体而言,包角θ通过包角θ[°]=(从光学膜10与夹持辊接触的位置到分离开的位置为止的夹持辊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夹持辊的圆周长度)×360[°]的式子来表示。

更详细而言,搬运装置B与一对夹持辊40、40上的光学膜10的包角实质相同的搬运装置A(图1)不同,以一对夹持辊40a、40b中的夹持辊40a上的光学膜10的包角比夹持辊40b上的光学膜10的包角大的状态搬运光学膜106。在如搬运装置B那样卷挂于夹持辊40a来搬运光学膜10的情况下,向夹持辊40a的径向中心侧按压光学膜10的压力比搬运装置A中的夹持辊40上的该压力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在光学膜10通过夹持辊40a、40b之间时,施加于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压力比施加于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压力小。例如,施加于宽度方向端部的压力优选为施加于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压力的3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施加于宽度方向端部的压力最优选为0kPa。

因此,在光学膜10通过一对夹持辊40a、40b之间时,即便光学膜10被向夹持辊40a的径向中心侧相对强力地按压,也能够减小施加于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压力。由此,即便光学膜10在其宽度方向端部具有波状起伏、卷曲等些许的凹凸,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凹凸部也不被施加按压负荷,或者向凹凸部施加的按压负荷减少,因此能够抑制在光学膜上产生折入、裂纹、龟裂(皴裂)、断裂。

在搬运装置B中,光学膜10与夹持辊40a的外周面接触而被搬运的距离相对地长于与另一方的夹持辊40b的外周面接触而被搬运的距离。因此,不仅来自夹持辊40a、40b的夹持部分的按压负荷,而且有可能因夹持辊40a与光学膜10的接触而容易向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凹凸部施加按压负荷。另外,光学膜10与夹持辊40a的外周面接触而被搬运的距离相对地长于与搬运装置A(图1)的夹持辊40的外周面接触而被搬运的距离。因此,在使用了搬运装置B的情况下,与使用搬运装置A的情况相比,有可能因夹持辊40a与光学膜10的接触而容易向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凹凸部施加按压负荷。

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加于宽度方向端部的压力也比施加于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压力小,因此能够抑制向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施加按压负荷。由此,能够抑制在光学膜上产生折入、裂纹、龟裂(皴裂)、断裂。

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搬运方法在构成夹持辊的一个辊上的光学膜的包角θ为20°以上且160°以下的情况下使用的话更为有效,在60°以上且120°以下的情况下使用的话进一步有效。

搬运光学膜的搬运路径也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夹持辊对。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对于所有的夹持辊对,在光学膜通过夹持辊40、40或夹持辊40a、40b之间时,施加于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压力比施加于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压力小。

将光学膜沿着搬运路径连续地搬运时的膜搬运速度例如处于2~120m/min的范围,优选处于10~50m/min的范围。

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搬运方法能够适用于将光学膜连续地搬运的工序及包含该搬运工序在内的使用光学膜的所有制造工序。举出该制造工序的具体例,则有对光学膜实施某种处理(例如涂覆处理、延伸处理)的工序、将光学膜向其他的构件(膜等)贴合的工序等,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搬运方法能够用于这些制造工序的前后的光学膜的搬运。

<夹持辊>

夹持辊40、40、40a、40b是配置于被搬运的膜的上下的一对辊,是能够从上下夹持地按压膜的辊。夹持辊40、40、40a、40b能够承担被搬运的膜的张力的调整及控制、膜搬运用的驱动力、膜搬运速度的控制、对膜的按压、膜搬运的方向转换等任务。

使用图2~图6来说明夹持辊40、40、40a、40b。图2~图4分别是表示夹持辊所使用的辊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图5及图6分别是表示光学膜的宽度方向剖视图的一例的图。

如图2所示,辊42包括辊部32和轴20。轴20是为了将夹持辊支承为旋转自如而与辊部32的两端面结合的轴。辊部32包括第一辊部32a和在第一辊部32a的辊轴向两端部配置的第二辊部32b。第一辊部32a及第二辊部32b分别是具有固定的直径的圆柱形状,且共有旋转轴。第二辊部32b的直径D2比第一辊部32a的直径D1小。

如图5及图6所示,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10a平坦,在宽度方向端部10b具有波状起伏或卷曲。在光学膜10通过夹持辊时,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10a通过辊42的第一辊部32a所夹持的部分,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端部10b通过第二辊部32b所夹持的部分。即,第一辊部32a为与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10a对应的区域,第二辊部32b为与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端部10b对应的区域。

第一辊部32a的沿着辊轴向的长度L3比被搬运的光学膜10的宽度W3短,优选比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10a的宽度W1短。由此,在光学膜10通过由一对辊42构成的夹持辊之间时,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10b位于比第一辊部32a靠辊轴向外侧的位置,因此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10b不被施加来自第一辊部32a的压力,而被施加来自第二辊部32b的压力。第二辊部32b的直径比第一辊部32a的直径小,因此施加于第二辊部32b所夹持的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10b的压力比施加于第一辊部32a所夹持的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10a的压力小。因而,即便在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10b存在波状起伏、卷曲等凹凸,在通过夹持辊时,施加于凹凸部的压力也小,能够抑制因凹凸部被夹入夹持辊而产生的光学膜的折入、裂纹、龟裂(皴裂)、断裂。第一辊部32a的沿着辊轴向的长度L3例如可以为300mm以上且2300mm以下。

优选的是,第二辊部32b的沿着辊轴向的长度L2比被搬运的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10b的宽度W2长。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10b的宽度W2是指存在波状起伏、卷曲等凹凸的状态下的宽度方向端部10b的沿着宽度方向的距离。据此,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10b收容于在一对第二辊部32b之间形成的空隙内,因此光学膜10向厚度方向的变形得到抑制。因而,在光学膜10通过夹持辊时,能够抑制过度的波状起伏、卷曲的产生,能够有效地抑制光学膜的折入、裂纹、龟裂(皴裂)、断裂。第二辊部32b的沿着辊轴向的长度L2例如可以设为30mm以上且200mm以下。

第一辊部32a的直径D1与第二辊部32b的直径D2之差(L1×2)优选为2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下。据此,能够抑制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10b的过度的波状起伏、卷曲的产生。另一方面,第一辊部32a的直径D1与第二辊部32b的直径D2之差优选为2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上。据此,能够充分减小向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10b施加的压力,能够抑制因宽度方向端部10b的凹凸部被夹入夹持辊而产生的光学膜的折入、裂纹、龟裂(皴裂)、断裂。

使用图3来说明夹持辊所使用的辊的其他结构。图3所示的辊44包括辊部34和轴20,辊部34包括第一辊部34a和配置于第一辊部34a的辊轴向两端部的第二辊部34b。图3所示的辊44的基本结构与图2所示的辊42相同。与辊42不同的点在于,第二辊部34b形成为从与第一辊部34a接触的部分朝向辊44的轴向端部侧而直径变小的锥形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从锥形形状的与第一辊部34a接触的部分到辊44的轴向端部为止的部位在通过辊旋转轴的截面中成为直线,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从与第一辊部34a接触的部分到辊44的轴向端部为止的部位也可以在通过辊旋转轴的截面中为曲线,锥形形状的外形由曲面构成。

第一辊部34a的沿着辊轴向的长度L3比被搬运的光学膜10的宽度W3短,优选的是,比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10a的宽度W1短。由此,在光学膜10通过由一对辊44构成的夹持辊之间时,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10b位于比第一辊部34a靠辊轴向外侧的位置,因此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不被施加来自第一辊部34a的压力,而被施加来自第二辊部34b的压力。第二辊部34b的直径比第一辊部34a的直径小,因此施加于第二辊部34b所夹持的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10b的压力比施加于第一辊部34a所夹持的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10a的压力小。因而,即便在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10b存在波状起伏、卷曲等凹凸,在通过夹持辊时,施加于凹凸部的压力也小,能够抑制因凹凸部被夹入夹持辊而产生的光学膜的折入、裂纹、龟裂(皴裂)、断裂。第一辊部34a的沿着辊轴向的长度L3例如可以设为300mm以上且2300mm以下。

优选的是,第二辊部34b的沿着辊轴向的长度L2比被搬运的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10b的宽度W2长。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10b的宽度W2是指存在波状起伏、卷曲等凹凸的状态下的宽度方向端部10b的沿着宽度方向的距离。据此,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10b收容于在一对第二辊部34b间形成的空隙内,因此光学膜10向厚度方向的变形得到抑制。因而,在光学膜10通过夹持辊时,能够抑制过度的波状起伏、卷曲的产生,能够有效地抑制光学膜的折入、裂纹、龟裂(皴裂)、断裂。第二辊部34b的沿着辊轴向的长度L2例如可以设为30mm以上且200mm以下。

第一辊部34a的直径D1与第二辊部34b的轴向端部的直径D2之差(L1×2)优选为2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下。据此,能够抑制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10b的过度的波状起伏、卷曲的产生。另一方面,第一辊部34a的直径D1与第二辊部34b的轴向端部的直径D2之差优选为2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上。据此,能够充分地减小向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10b施加的压力,能够抑制因宽度方向端部10b的凹凸部被夹入夹持辊而产生的光学膜的折入、裂纹、龟裂(皴裂)、断裂。

使用图4来说明夹持辊所使用的辊的其他结构。图4所示的辊46包括辊部36和轴20,辊部36由具有固定的直径的圆柱状的第一辊部36a构成。即,辊46仅由第一辊部36a构成,不包括直径比第一辊部36a的直径小的第二辊部。

第一辊部36a的沿着辊轴向的长度L3比被搬运的光学膜10的宽度W3短,优选比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10a的宽度W1短。由此,在光学膜10通过由一对辊46构成的夹持辊之间时,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10b位于比第一辊部36a靠辊轴向外侧的位置,因此即便在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10b存在波状起伏、卷曲等凹凸,在通过夹持辊时,凹凸部也不被施加压力,能够抑制因凹凸部被夹入夹持辊而产生的光学膜的折入、裂纹、龟裂(皴裂)、断裂。

在上述内容中,说明了由一对辊构成的夹持辊中的两方的辊为图2~图4所示的辊的情况,但只要至少一方的辊为图2~图4所示的形状的辊,在光学膜通过一对辊之间时,就能够使施加于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压力比施加于所述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压力小。优选的是,在由一对辊构成的夹持辊中,两方的辊为图2~图4所示的形状的辊。另外,在一对辊中,也可以组合使用图2~图4的辊。

如上述的搬运装置B(图9)那样,在以一对夹持辊40a、40b各自的包角不同的状态搬运光学膜10的情况下,光学膜10以被朝向包角相对大的一侧的夹持辊40a的径向中心按压的状态被搬运。因此,为了减小施加于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压力,优选的是,一对夹持辊中的至少包角相对大的夹持辊使用图2~图4所示的形状的辊。

夹持辊40、40、40a、40b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橡胶。一对夹持辊40、40、40a、40b可以由彼此相同的材质构成,电可以由彼此不同的材质构成。夹持辊40、40、40a、40b的直径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100~700mmφ的范围,优选为150~400mmφ的范围。

在夹持辊40、40a、40b为橡胶辊的情况下,配置于表面的橡胶层可以是氯丁橡胶(CR)、硅酮橡胶(Si)、天然橡胶(NR)、丁苯橡胶(SBR)、丁腈橡胶(NBR)、乙丙橡胶(EPDM)、氟橡胶(FPM)、丁基橡胶(IIR)、聚氨酯橡胶(U)、氯磺化聚乙烯(CSM)等。橡胶辊的表面硬度优选为20~95度,更优选为40~90度。

在一对夹持辊40、40、40a、40b中的至少一方为金属辊或高硬度的橡胶辊的情况下,在光学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10b容易产生折入、裂纹、龟裂、断裂。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尤为有效。

<光学膜>

作为在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光学膜,可举出偏振片(偏振膜);保护膜;相位差膜;液晶性化合物涂布于基材表面并被取向的光学补偿膜;使某种偏振光透过并对显示与此相反的性质的偏振光进行反射的反射型偏振膜;在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带防眩功能的膜;带防表面反射功能的膜;在表面具有反射功能的反射膜;一并具有反射功能和透射功能的半透射反射膜;视角补偿膜等。

作为偏振片,可举出碘吸附于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并被取向的偏振片。

作为保护膜,可举出由如下物质构成的膜,所述物质是具有透光性(优选是光学透明)的热塑性树脂,例如链状聚烯烃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环状聚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这样的聚烯烃系树脂;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这样的纤维素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共聚物等。

作为与由环状聚烯烃系树脂构成的相位差膜相当的市售品,可举出“ARTON膜”(JSR(株式会社)制)、“Escena”(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ZEONOR膜”(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等。

作为与光学补偿膜相当的市售品,可举出“WV膜”(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NH膜”(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制)、“NR膜”(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制)等。

作为与反射型偏振膜相当的市售品,例如可举出“DBEF”(3M公司制,能够从住友3M(株式会社)获取)、“APF”(3M公司制,能够从住友3M(株式会社)获取)。

作为视角补偿膜,可举出液晶性化合物涂布于基材表面并被取向的光学补偿膜、由聚碳酸酯系树脂构成的相位差膜、由环状聚烯烃系树脂构成的相位差膜。

光学膜可以是仅由上述任一光学膜构成的单层光学膜,也可以是由两层、三层或三层以上的多层构造构成的层叠光学膜。

作为层叠光学膜,例如可举出经由水系粘接剂将保护膜贴合于偏振膜而成的膜。在该情况下,在各膜的水分所引起的膨胀率的差异的作用下,容易在层叠膜的宽度方向端部产生波状起伏、卷曲。该不良情况尤其在偏振膜的两面分别经由水系粘接剂贴合有不同的保护膜(例如三乙酰纤维素(TAC)膜和环状聚烯烃系树脂(COP)膜)的情况下是显著的。本发明优选适用于容易产生这样的不良情况的光学膜。

另外,在作为层叠光学膜而使用经由粘接剂、粘合剂贴合多个膜而成的层叠光学膜的情况下,也能够优选使用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搬运方法。这样的层叠光学膜在粘接剂、粘合剂干燥、固化等之前的容易变形的状态下,尤其是在搬运时施加的压力的作用下有时会从层叠光学膜的端部溢出粘接剂、粘合剂。这样的粘接剂、粘合剂的溢出会引起层叠光学膜的搬运路径、制造路径的污染、层叠光学膜的外表面的污染。

于是,通过在将这样的层叠光学膜沿着搬运路径连续地搬运的工序中使用本发明的夹持辊,由此能够使施加于层叠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压力比施加于层叠光学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压力小。由此,能够抑制从层叠光学膜的端部向层叠光学膜的宽度方向外侧挤压出粘接剂、粘合剂,抑制粘接剂、粘合剂从层叠光学膜的端部溢出。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粘接剂、粘合剂的溢出引起的层叠光学膜的搬运路径、制造路径的污染、层叠光学膜的外表面的污染。

在后述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中,将偏振片与保护膜经由粘接剂贴合。因此,尤其是通过在粘接剂固化之前的搬运工序中使用本发明的光学膜的搬运方法,能够防止从偏振板的端部溢出粘接剂,从而抑制偏振板的制造路径的污染、偏振板的外表面的污染。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包括:搬运工序,在该搬运工序中,沿着包括由一对辊构成的夹持辊的搬运路径来搬运原料膜;以及制造工序,在该制造工序中,使用被搬运的原料膜来制造偏振板。在搬运工序中,在原料膜通过一对辊之间时,施加于原料膜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压力比施加于原料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压力小。

在搬运工序中使用的辊可以采用与在上述的光学膜的搬运方法中使用的辊同样的辊。由此,在原料膜通过上述一对夹持辊之间时,施加于原料膜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压力小,凹凸部不被施加按压负荷、或者向凹凸部施加的按压负荷减少,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因凹凸部被施加压力而在原料膜上产生折入、裂纹、龟裂(皴裂)、断裂。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制造工序,在该制造工序中,使用原料膜来制造偏振板;以及搬运工序,在该搬运工序中,沿着包括由一对辊构成的夹持辊的搬运路径来搬运偏振板。在搬运工序中,在偏振板通过一对辊之间时,施加于偏振板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压力比施加于偏振板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压力小。

在搬运工序中使用的辊可以采用与在上述的光学膜的搬运方法中使用的辊同样的辊。由此,在偏振板通过上述一对夹持辊之间时,施加于偏振板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压力小,凹凸部不被施加按压负荷或向凹凸部施加的按压负荷减少,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因凹凸部被施加压力而在偏振板上产生折入、裂纹、龟裂(皴裂)、断裂。

<偏振板>

(1)偏振板的结构

图7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制作的偏振板的层结构的一例的简要剖视图。如图7所示,偏振板1可以是具备偏振片(偏振膜)5、经由第一粘接剂层15层叠于该偏振片5的一面的第一保护膜110、以及经由第二粘接剂层25层叠于该偏振片5的另一面的第二保护膜120的两面带保护膜的偏振板。偏振板1也可以还具有层叠于第一保护膜110和/或第二保护膜120上的其他的光学层、粘合剂层等。

另外,偏振板也可以如图8所示的偏振板2那样是具备偏振片5和经由第一粘接剂层15层叠于该偏振片5的一面的第一保护膜110的单面带保护膜的偏振板。偏振板2也可以还具有层叠于第一保护膜110和/或偏振片5上的其他的光学层(或光学膜)、粘合剂层等。作为其他的光学层,可举出上述的各种光学膜。

以下,说明作为偏振板的原料膜的偏振片、保护膜及在偏振片的单面或两面贴合有保护膜的层叠光学膜。

(2)偏振片

作为偏振片5,使用碘吸附于聚乙烯醇系树脂层并被取向的偏振片。作为这样的偏振片,例如可以使用能够通过如下方法制造的偏振膜,所述方法包括: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单轴延伸的工序;利用碘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染色来吸附碘的工序;利用硼酸水溶液对吸附有碘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处理的工序;以及在由硼酸水溶液进行的处理后进行水洗的工序。

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使用对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进行了皂化的树脂。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了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即聚乙酸乙烯酯以外,还可举出乙酸乙烯酯和能够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等。能够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单体例如包括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及具有铵基的丙烯酰胺类等。

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皂化度通常为85~100mol%这种程度,优选为98mol%以上。聚乙烯醇系树脂也可以被改性,例如也可以使用由醛类改性得到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或聚乙烯醇缩乙醛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通常为1000~10000这种程度,优选为1500~5000这种程度。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可以依据JIS K 6726来求出。

对这样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进行制膜而得到的膜用作偏振片5(偏振膜)的坯料膜。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进行制膜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采用公知的方法。聚乙烯醇系坯料膜的膜厚例如为10~150μm这种程度。

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单轴延伸可以在碘的染色前、与染色同时、或在染色之后进行。在染色之后进行单轴延伸的情况下,该单轴延伸也可以在硼酸处理之前或硼酸处理中进行。另外,也可以在上述的多个阶段进行单轴延伸。

在单轴延伸时,可以在周向速度的不同的辊之间沿着单轴延伸,也可以使用热辊沿着单轴延伸。另外,单轴延伸可以是在大气中进行延伸的干式延伸,也可以是在使用溶剂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溶胀了的状态下进行延伸的湿式延伸。延伸倍率通常为3~8倍这种程度。

作为利用碘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染色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含有碘的水溶液(染色浴)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优选在染色处理之前预先实施向水浸渍的浸渍处理。

作为由碘进行染色的染色处理,通常采用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含有碘及碘化钾的染色浴的方法。该染色浴中的碘的含量可以是相对于每100重量份的水存在0.01~1重量份这种程度的碘。碘化钾的含量可以是相对于每100重量份的水存在0.5~20重量份这种程度的碘化钾。另外,染色浴的温度可以为20~40℃这种程度。

作为由碘进行的染色后的硼酸处理,通常采用将染色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含硼酸水溶液(交联浴)的方法。该交联浴优选含有碘化钾。交联浴中的硼酸的量可以是相对于每100重量份的水存在1~15重量份这种程度的硼酸,碘化钾的量可以是相对于每100重量份的水存在0.1~15重量份这种程度的碘化钾。交联浴的温度可以是50℃以上,例如为50~85℃。

硼酸处理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通常被进行水洗处理。水洗处理例如可以通过将被硼酸处理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水来进行。水洗处理中的水的温度通常为5~40℃这种程度。浸渍时间通常为1~120秒这种程度。

在水洗后实施干燥处理而得到偏振片5。干燥处理可以使用热风干燥机、远红外线加热器来进行。偏振片5的厚度优选为15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下。通过使偏振片5的厚度为15μm以下,能够实现偏振板1、2的薄膜化。偏振片5的厚度通常为5μm以上。

(3)第一保护膜及第二保护膜

第一保护膜及第二保护膜110、120分别可以是由如下物质构成的膜,所述物质是具有透光性(优选是光学透明)的热塑性树脂、例如链状聚烯烃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环状聚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这样的聚烯烃系树脂;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这样的纤维素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共聚物等。第一保护膜110与第二保护膜120彼此可以是同种的保护膜,也可以是异种的保护膜。其中,在第一保护膜110与第二保护膜120是异种的保护膜的情况下,在偏振片上贴合有这些保护膜的层叠光学膜中,在各膜的水分所引起的膨胀率的差异的作用下,容易在层叠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端部产生波状起伏、卷曲。另外,第一保护膜110和第二保护膜120也可以在与偏振片贴合之前进行加湿处理,但在该情况下也容易在保护膜的宽度方向端部产生波状起伏、卷曲。本发明优选适用于容易产生这样的不良情况的膜。

第一保护膜110和/或第二保护膜120也可以是相位差膜、增亮膜这样的一并具有光学功能的保护膜。例如,通过使由上述热塑性树脂构成的膜延伸(单轴延伸或双轴延伸等),或在该膜上形成液晶层等,能够形成被赋予了任意的相位差值的相位差膜。

作为链状聚烯烃系树脂,除了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这样的链状烯烃的均聚物以外,还可以举出由两种以上的链状烯烃构成的共聚物。

环状聚烯烃系树脂是以环状烯烃为聚合单位而聚合的树脂的总称。若举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具体例,则是环状烯烃的开环(共)聚合物、环状烯烃的加成聚合物、环状烯烃与乙烯、丙烯这样的链状烯烃的共聚物(代表性地是无规共聚物)、及利用不饱和羧酸和/或其衍生物对它们进行改性得到的接枝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氢化物等。其中,作为环状烯烃,优选采用使用了降冰片烯、多环降冰片烯系单体等降冰片烯系单体的降冰片烯系树脂。

纤维素酯系树脂是纤维素与脂肪酸的酯。纤维素酯系树脂的具体例包括三乙酰纤维素(TAC)、二乙酰纤维素。另外,也可以使用它们的共聚物、羟基的一部分被其他的取代基修饰后的物质。在它们之中,尤其优选TAC。

聚酯系树脂是具有酯键的除上述纤维素酯系树脂以外的树脂,通常为由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与多元醇的缩聚物构成的物质。作为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可以使用二元羧酸或其衍生物,例如可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萘二甲酸二甲酯等。作为多元醇,可以使用二醇,例如可举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环己烷二甲醇等。

聚酯系树脂的具体例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酯、聚萘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酯。

聚碳酸酯系树脂由经由碳酸酯基结合有单体单元的聚合物构成。聚碳酸酯系树脂可以是对聚合物骨架进行了修饰这样的被称作改性聚碳酸酯的树脂、共聚聚碳酸酯等。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是以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为主要的构成单体的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具体例例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这样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树脂等);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具有脂环族烃基的化合物的共聚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降冰片酯共聚物等)。优选的是,使用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这样的聚(甲基)丙烯酸C1-6烷基酯为主成分的聚合物,更优选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成分(50~100重量%、优选为70~10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

也可以在第一保护膜110和/或第二保护膜120的与偏振片5相反侧的表面形成硬涂层、防眩层、防反射层、防静电层、防污层这样的表面处理层(涂层)。

第一保护膜及第二保护膜110、120的厚度从偏振板1、2的薄型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为90μm以下,更优选为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μm以下。该厚度从强度及处理性的观点出发通常为5μm以上。

(4)层叠光学膜

层叠光学膜是在偏振片的单面或两面经由粘接剂层而贴合有保护膜的膜,之后经过干燥工序并进一步根据需要而经过切断工序来制造偏振板。作为形成第一粘接剂层及第二粘接剂层15、25的粘接剂,可以使用水系粘接剂或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形成第一粘接剂层15的粘接剂与形成第二粘接剂层25的粘接剂可以是同种,也可以是异种。

作为水系粘接剂,可举出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水溶液构成的粘接剂、水系二液型聚氨酯系乳液粘接剂等。其中,优选使用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水溶液构成的水系粘接剂。

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除了对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即聚乙酸乙烯酯进行皂化处理而得到的乙烯醇均聚物以外,还可以使用对乙酸乙烯酯和与之能够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进行皂化处理而得到的聚乙烯醇系共聚物、或对它们的羟基进行局部地改性而得到的改性聚乙烯醇系聚合物等。水系粘接剂可以包括多元醛、水溶性环氧化合物、三聚氰胺系化合物、氧化锆化合物、锌化合物等添加剂。

在使用水系粘接剂的情况下,在将偏振片5与保护膜贴合之后,优选实施为了除去水系粘接剂中包含的水而进行干燥的干燥工序。也可以在干燥工序后设置在例如20~45℃这种程度的温度下进行养护的养护工序。

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是指通过照射紫外线这样的活性能量射线而固化的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及光聚合引发剂的粘接剂、包含光反应性树脂的粘接剂、包含粘结剂树脂及光反应性交联剂的粘接剂等。作为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举出光固化性环氧系单体、光固化性丙烯酸系单体、光固化性聚氨酯系单体这样的光聚合性单体、源自光聚合性单体的低聚物。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包含通过紫外线这样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产生中性自由基、阴离子自由基、阳离子自由基这样的活性种的物质的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及光聚合引发剂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可以优选使用包含光固化性环氧系单体及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粘接剂。

在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情况下,在将偏振片5与保护膜贴合之后,根据需要而进行干燥工序,接着进行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来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固化的固化工序。活性能量射线的光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具有波长400nm以下的发光分布的紫外线,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低压汞灯、中压汞灯、高压汞灯、超高压汞灯、化学灯、黑光灯、微波激发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

(5)粘合剂层

也可以在图7所示的偏振板1中的第一保护膜110或第二保护膜120上、图8所示的偏振板2中的偏振片5上层叠粘合剂层,该粘合剂层用于将偏振板向其他的构件(例如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为液晶单元)贴合。形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通常由以(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硅酮系树脂等为基础聚合物并向其添加异氰酸酯化合物、环氧化合物、氮丙啶化合物这样的交联剂而成的粘合剂组成物构成。也可以形成进一步含有微粒而显示光散射性的粘合剂层。粘合剂层的厚度可以为1~40μm,优选在不损害加工性、耐久性的特性的范围内形成得薄,具体而言优选为3~25μm。

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并不特别限定,可以在保护膜面或偏振片面涂覆包含以上述的基础聚合物为首的各成分的粘合剂组成物(粘合剂溶液)并使之干燥而形成粘合剂层,也可以在隔膜(剥离膜)上形成粘合剂层之后将该粘合剂层转印于保护膜面或偏振膜面。在将粘合剂层形成于保护膜面或偏振片面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对保护膜面或偏振片面、或者粘合剂层的单面或两面实施表面处理例如电晕处理等。

(6)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通过按照常规方法向上述的偏振片5(偏振膜)的单面经由第一粘接剂层15贴合第一保护膜110,能够得到单面带保护膜的偏振板用原料膜。能够使用该单面带保护膜的偏振板用原料膜来得到图8所示的单面带保护膜的偏振板2。另外,若向偏振片5的另一面经由第二粘接剂层25贴合第二保护膜120,则能够得到两面带保护膜的偏振板用原料膜。能够使用该两面带保护膜的偏振板用原料膜来得到图7所示的两面带保护膜的偏振板1。在得到两面带保护膜的偏振板1的情况下,第一保护膜及第二保护膜110、120可以同时贴合,也可以逐次地贴合。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而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被这些例子限定。

<实施例1>

(A)偏振膜的制作

一边连续地搬运长条的聚乙烯醇膜(平均聚合度为约2400,皂化度为99.9摩尔%以上,厚度为30μm),一边通过干式方式单轴延伸至约4倍,并进一步在保持张紧状态的状态下在40℃的纯水中浸渍1分钟,之后在碘/碘化钾/水的重量比为0.1/5/100的水溶液中在28℃的条件下浸渍了60秒钟。之后,在碘化钾/硼酸/水的重量比为10.5/5.5/100的水溶液中在68℃的条件下浸渍了300秒钟。接着,在利用5℃的纯水清洗5秒钟之后,在70℃的条件下干燥180秒钟而得到碘吸附于单轴延伸后的聚乙烯醇膜并被取向的长条的偏振膜。偏振膜的厚度为11.1μm,宽度为1280mm。

(B)层叠光学膜的制作

连续地搬运通过上述(A)得到的偏振膜,并且连续地搬运长条的第一热塑性树脂膜〔在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制的TAC膜“KC2UAW”上形成有硬涂层的膜,厚度为32.4μm,宽度为1330mm〕及长条的第二热塑性树脂膜〔JSR(株式会社)制的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即商品名“FEKB015D3”,厚度为15.1μm,宽度为1330mm〕,向偏振膜与第一热塑性树脂膜之间、以及偏振膜与第二热塑性树脂膜之间注入水系粘接剂,并同时通过贴合辊之间而得到由第一热塑性树脂膜/水系粘接剂层/偏振膜/水系粘接剂层/第二热塑性树脂膜构成的层叠光学膜。上述的水系粘接剂使用了如下水溶液,该水溶液通过如下方式得到:在将聚乙烯醇粉末〔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GOHSEFIMER”,平均聚合度1100〕溶解于95℃的热水而得到的浓度3重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相对于聚乙烯醇粉末10重量份以1重量份的比例混合有交联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苯基乙醛酸钠〕。在得到的层叠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端部,在宽度约30mm的范围内产生了波状起伏。

(C)层叠光学膜的搬运

使得到的层叠光学膜通过包括由橡胶辊构成的夹持辊的搬运路径,并以搬运速度1~40m/min连续地搬运。构成夹持辊的一对辊均为图2所示的形状(第一辊部的长度L3为1260mm,第二辊部的长度L2为70mm,第一辊部的直径D1为150mm,第二辊部的直径D2为145mm)。以使层叠光学膜通过夹持辊时偏振板的宽度方向端部通过第二辊部之间的空隙的方式调整了层叠光学膜与夹持辊的位置关系,发现在层叠光学膜上不产生折入、裂纹、龟裂、断裂,能够连续地无问题地搬运层叠光学膜。另外,也未发现水系粘接剂从通过夹持辊后的层叠光学膜的端部溢出。

<实施例2>

作为在实施例1的(C)中使用的夹持辊,使用图3所示的形状(第一辊部的长度L3为1260mm,第二辊部的长度L2为70mm,第一辊部的直径D1为150mm,第二辊部的直径D2为140mm)的夹持辊,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层叠光学膜的连续搬运。以使层叠光学膜通过夹持辊时层叠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端部通过第二辊部之间的空隙的方式调整了层叠光学膜与夹持辊的位置关系,发现在层叠光学膜上不产生折入、裂纹、龟裂、断裂,能够连续地没有问题地搬运层叠光学膜。另外,也未发现水系粘接剂从通过夹持辊后的层叠光学膜的端部溢出。

<实施例3>

作为在实施例1的(C)中使用的夹持辊,使用图4所示的形状(第一辊部的长度L3为1260mm,第一辊部的直径D1为150mm)的夹持辊,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层叠光学膜的连续搬运。以使层叠光学膜通过夹持辊时层叠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端部通过第一辊部的外侧的方式调整了层叠光学膜与夹持辊的位置关系,发现在层叠光学膜上不产生折入、裂纹、龟裂、断裂,能够连续地没有问题地搬运层叠光学膜。另外,也未发现水系粘接剂从通过夹持辊后的层叠光学膜的端部溢出。

<比较例1>

作为在实施例1的(C)中使用的夹持辊,使用图4所示的形状(第一辊部的长度L3为1400mm,第一辊部的直径D1为150mm)的夹持辊,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层叠光学膜的连续搬运。在层叠光学膜通过夹持辊时,层叠光学膜的宽度方向端部通过第一辊部之间,在层叠光学膜产生了折入、裂纹、龟裂、断裂。另外,水系粘接剂从通过夹持辊后的层叠光学膜的端部溢出。

附图标记说明:

A、B搬运装置;1偏振板;5偏振片;10光学膜;15第一粘接剂层;20轴;25第二粘接剂层;40、40a、40b夹持辊;42、44、46辊;50抽出装置;60引导辊;110第一保护膜;120第二保护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