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658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包括使调色剂像定影于记录介质的定影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环境意识的提高,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中产生的硅氧烷等微粒子(ufp:ultrafineparticle)的排出基准变得严格。

作为公开了降低在图像形成装置内产生的微粒子(ufp)、臭气等向装置外泄漏的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文献,可列举日本特开2014-206692号公报。

在日本特开2014-206692号公报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从送出口送出的记录介质载置于排纸部。该排纸部的正面侧和侧面侧向外部敞开,在敞开的正面侧以能够在装置主体的上下方向转动开闭的方式设置有排纸部正面盖。并且,在排纸部的背面侧设置有排气管道,在排气管道内侧设置有排气扇,在朝向装置主体背面的出口设置有除臭过滤器。通过排气扇吸入排纸部内的空气,并使空气经过除臭过滤器而净化,在装置主体的背面向机外排气。

一般而言,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将包括超微粒子的定影部周边的空气通过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扇送至排气部。在排气部设置有捕捉超微粒子的过滤器,向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排出经过了过滤器的上述空气。在上述空气经过过滤器时,超微粒子被过滤器捕捉。

在此,在将日本特开2014-206692号公报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应用于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另行设置排气扇以及除臭过滤器,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加。另外,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规格,从设置空间的观点考虑,存在不能够在排纸部的背面侧新设置排气管道等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并且能够抑制ufp向装置外部泄漏的图像形成装置。

基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定影部,其使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上述记录介质上;收纳部,其包括送出定影了调色剂像的上述记录介质的送出口,并且,收纳将经过了上述定影部的上述记录介质朝向上述送出口输送的输送路径;排气部,其与上述收纳部内的空间连通,排出上述定影部的周边的气体;第一送风机,其配置于上述收纳部,产生朝向上述排气部流动的气流;接受部,其接受从上述送出口送出的上述记录介质;以及引导路径,其包括设置于上述接受部的吸引口,将从上述送出口排出的排出气体引导至上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上述定影部的上游侧。上述排气部包括捕捉在利用上述定影部使调色剂像定影在上述记录介质上时生成的超微粒子的过滤器,上述排出气体通过上述第一送风机被从上述吸引口吸引并经过上述引导路径,跟上述定影部的周边的上述气体一起被导入至上述过滤器。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上述定影部包括供形成了调色剂像的上述记录介质进入的入口部以及将定影了调色剂像的上述记录介质排出的出口部,优选上述引导路径将上述排出气体引导至上述入口部。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上述吸引口的开口面积比上述送出口的开口面积大,优选上述排出气体通过上述第一送风机被从上述送出口吸入至上述收纳部时的压力损失比上述排出气体通过上述第一送风机经过上述引导路径时的压力损失大。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在上述引导路径内设置有整流板,该整流板对被从上述吸引口吸引出的上述排出气体的气流进行整流。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上述收纳部包括清洁部件,该清洁部件设置于上述送出口并且与从上述送出口送出的上述记录介质的至少一方侧的表面抵接。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还具备框体,该框体收纳上述定影部、上述收纳部、以及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部的框体。上述框体也可以包括第一分隔部以及第二分隔部,该第一分隔部以及第二分隔部在从上述图像形成部朝向上述定影部的上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相互对置配置,并且,将上述框体的内部分隔为配置上述图像形成部的第一空间部和配置上述定影部以及上述收纳部的第二空间部。该情况下,优选上述第一分隔部位于上述图像形成部侧,并且,具有用于将通过上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调色剂像的上述记录介质朝向上述定影部移送的移送口,优选上述第二分隔部位于上述定影部以及上述收纳部侧,并且,具有接收从上述移送口排出的上述记录介质的接收口。并且,优选由上述第一分隔部以及上述第二分隔部规定上述引导路径。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还具备框体,该框体收纳上述定影部、上述收纳部、以及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部。另外,也可以在上述框体内设置有遮挡机构,该遮挡机构遮挡上述框体内的空气从上述图像形成部侧朝向上述定影部侧流动。该情况下,优选上述排出气体被导入至比通过上述遮挡机构遮挡了空气的流动的部分靠上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处。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还具备框体,该框体收纳上述定影部、上述收纳部、以及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部。另外,上述引导路径也可以包括管道部,该管道部具有上述吸引口,并且被引绕至上述框体的外部。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在从经过上述送出口的上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上述吸引口位于比上述送出口靠下方侧处。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接受部也可以包括输送部,该输送部在上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于上述收纳部的下游侧,并且将从上述送出口送出的上述记录介质朝向后处理部输送。该情况下,优选上述引导路径以与上述输送部的内部连通的方式设置。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吸引口也可以被以比上述记录介质的宽度小的间隔划分为多个。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为上述吸引口位于虚拟平面上或者位于比上述虚拟平面靠上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处,所述虚拟平面穿过上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上述送出口的下游端并且与上述送出口处的上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垂直。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为在从经过上述送出口的上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上述吸引口设置于与上述送出口处的上述记录介质的经过区域在上下方向不重合的部分且是上述经过区域的外侧的部分。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还具备第二送风机,该第二送风机设置在上述引导路径内,并且产生从上述吸引口经过上述引导路径朝向上述定影部的周边流动的气流。

对于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的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根据与附图关联地理解的与本发明相关的以下的详细说明变得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引擎部的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定影部、收纳部、排纸部、以及引导路径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内、收纳部内、排纸部、以及引导路径内的ufp的浓度的图。

图6是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内、收纳部内、排纸部、以及引导路径内的ufp的浓度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收纳部、排纸部、以及引导路径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收纳部、排纸部、以及引导路径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收纳部、排纸部、引导路径、以及中间输送部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收纳部、排纸部、以及引导路径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六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吸引口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七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吸引口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八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收纳部、排纸部、以及引导路径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九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收纳部、排纸部、以及引导路径的图。

图15是表示在用于验证实施方式的效果的验证实验中测定ufp的测定装置的设置位置的图。

图16是表示位于排气部的周围的测定装置的图。

图17是表示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ufp的排出状况的图。

图18是表示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ufp的整体的排出量的图。

图19是表示为了验证实施方式的效果而进行的验证实验的第一结果的图。

图20是表示为了验证实施方式的效果而进行的验证实验的第二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对相同或者共用的部分在图中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不重复其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x轴方向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前后方向,y轴方向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左右方向,z轴方向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上下方向。

(实施方式一)

图1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图。参照图1以及图2,对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主要具备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部101、以及印刷图像的打印机部102。

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部101设置在打印机部102的上方。打印机部102包括规定其外壳的框体80。在图像读取部101与打印机部102之间的空间部形成有排出定影了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的排纸部83。该排纸部83作为接受从下述的送出口63送出的记录介质的接受部发挥功能。

框体80规定下述的收纳部60的外壳,并且将下述的定影部50(参照图2)以及图像形成部103(参照图2)收纳在内部。在框体80设置有将记录介质送出至外部的送出口63以及下述的吸引口84。吸引口84设置于排纸部83,吸引从送出口63排出的排出气体。

如图2所示,打印机部102还包括定影部50、收纳部60、作为第一送风机的送风机61、排气部70、引导路径90、图像形成部103。在下文中,使用图4对定影部50、收纳部60、排气部70、以及引导路径90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部103具有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中间转印带30、一次转印辊31、二次转印辊33、盒(cassette)37、从动辊38、驱动辊39、以及定位辊40。

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沿着中间转印带30依次排列。图像形成单元1y从调色剂瓶15y接受调色剂的供给并形成黄色(y)的调色剂像。图像形成单元1m从调色剂瓶15m接受调色剂的供给并形成品红色(m)的调色剂像。图像形成单元1c从调色剂瓶15c接受调色剂的供给并形成青色(c)的调色剂像。图像形成单元1k从调色剂瓶15k接受调色剂的供给并形成黑色(bk)的调色剂像。

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分别沿着中间转印带30按照中间转印带30的旋转方向的顺序配置。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分别具备感光体10、带电装置11、曝光装置12、显影装置13和清洁装置17。

带电装置11使感光体10的表面均匀带电。曝光装置12根据来自包括下述的cpu202(参照图3)的控制部的控制信号向感光体10照射激光,并按照所输入的图像图案对感光体10的表面进行曝光。由此,与输入图像相应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体10上。

显影装置13一边使显影辊14旋转,一边对显影辊14施加显影偏压,使显影辊14的表面附着调色剂。由此,调色剂被从显影辊14转移至感光体10,与静电潜像相应的调色剂像显示于感光体10的表面。

感光体10和中间转印带30在设置有一次转印辊31的部分相互接触。一次转印辊31具有辊形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构成。通过将与调色剂像为相反极性的转印电压施加至一次转印辊31,调色剂像被从感光体10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0。黄色(y)的调色剂像、品红色(m)的调色剂像、青色(c)的调色剂像、以及黑色(bk)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地被从感光体10转移至中间转印带30。由此,彩色的调色剂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0上。

中间转印带30架设于从动辊38以及驱动辊39。驱动辊39例如被马达(未图示)旋转驱动。中间转印带30以及从动辊38与驱动辊39连动地旋转。由此,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像被输送至二次转印辊33。

清洁装置17与感光体10压接。清洁装置17在调色剂像转印后回收残留在感光体10的表面的调色剂。

在盒37放置记录介质s。记录介质s被定位辊40逐张地从盒37沿着输送路径41送至二次转印辊33。二次转印辊33具有辊形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构成。二次转印辊33将与调色剂像为相反极性的转印电压施加至输送中的记录介质s。由此,调色剂像被从中间转印带30拉至二次转印辊33,转印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像。记录介质s向二次转印辊33的输送时机与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像的位置匹配地被定位辊40调整。通过定位辊40,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像被转移至记录介质s的适当的位置。

定影部50对经过定影部50的记录介质s进行加压以及加热。由此,调色剂像定影于记录介质s。然后,记录介质s经过收纳部60,被从送出口63排出至排纸部83。

需要说明的是,包括在利用定影部50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介质s上时产生的超微粒子(ufp)的气体被收纳于收纳部60的送风机61经过过滤器71而从排气部70排出至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文中,对作为印刷方式采用串联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了说明,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印刷方式不限于串联方式。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各构成的配置能够按照采用的印刷方式适当地变更。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印刷方式,也可以采用旋转方式、直接转印方式。在旋转方式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0由一个感光体10、在同轴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构成的多个显影装置13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0在印刷时,将各显影装置13依次引导至感光体10,使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显影。在直接转印方式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0将形成在感光体10上的调色剂像直接转印在记录介质s。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引擎部的构成的图。参照图3,对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引擎部201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还具备引擎部201。引擎部201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包括用于控制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整体的cpu202。cpu202控制打印头203。

在cpu202连接有是eeprom(electronicallyerasableand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的、附属于引擎部201的主体附属非易失性存储器205。在主体附属非易失性存储器205存储有通过cpu202测量出的数据等,并且存储有由cpu202执行的程序等。

另外,cpu202基于从未图示的操作面板等输入的指示信号从主体附属非易失性存储器205读出程序并执行,控制上述各部,相当于用于纸张输送的马达、定影部的马达、以及送风机61的马达等的各种负荷204。

在cpu202连接有安装于消耗品的单元附属非易失性存储器(csic)206。cpu202能够使单元附属非易失性存储器206存储消耗品的信息等。

另外,引擎部201与控制器部207连接,能够进行图像数据等必要的信息的交换。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定影部、收纳部、排纸部、以及引导路径的图。参照图4,对定影部50、收纳部60、排气部70、以及引导路径90进行说明。

定影部50使通过图像形成部103形成在记录介质s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介质s上。定影部50具有定影辊51、加压辊52、以及收纳该定影辊51和加压辊52的壳体53。

定影辊51以及加压辊52以将记录介质s的输送路径夹在它们之间的方式设置。定影辊51以及加压辊52的至少一方在内部具有加热源。通过利用定影辊51以及加压辊52对形成了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s进行加压以及加热,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介质s上。此时,生成超微粒子(ufp)。

壳体53具有供形成了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s进入的入口部54以及排出定影了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s的出口部55。

收纳部60设置于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上的定影部50的下游侧。收纳部60具有将定影了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s向外部送出的送出口63。收纳部60收纳朝向送出口63输送经过了定影部50的记录介质s的输送路径41a。

送风机61配置于收纳部60。送风机61产生朝向排气部70流动的气流。具体而言,送风机61从吸引口84吸引从送出口63朝向外部(排纸部83)排出的排出气体,并经由引导路径90导入至配置定影部50以及收纳部60的第二空间部s2内。送风机61朝向排气部70送出包括被导入至第二空间部s2内的排出气体的第二空间部s2内的气体。

为方便起见,将排气部70在附图中图示于收纳部60的右侧,但是是设置于收纳部60的后方侧的。排气部70与收纳部60内的空间连通。排气部70是用于排出定影部50周边的气体的部位。需要说明的是,定影部50周边的气体是指至少包括定影部50的内部以及收纳部60的气体的气体。在实施方式一中,定影部50周边的空气是指第二空间部s2的内部以及被导入至第二空间部s2的气体,如上述那样,是被送风机61输送的气体。

排气部70具有过滤器71。过滤器71捕捉通过定影部50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介质s上时生成的超微粒子(ufp)。通过经过滤器71而被净化的气体从排气部70排出。

上述的框体80包括将框体80的内部分隔为配置图像形成部103的第一空间s1和配置定影部50以及收纳部60的第二空间部s2的第一分隔部81以及第二分隔部82。

第一分隔部81以及第二分隔部82在从图像形成部103朝向定影部50的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上相互分离。具体而言,第一分隔部81以及第二分隔部82在上下方向分离配置。第一分隔部81以及第二分隔部82相互对置。

第一分隔部81位于图像形成部103侧。第一分隔部81位于比第二分隔部82靠下方侧处。第一分隔部81具有移送口81a。移送口81a是用于从图像形成部103朝向定影部50移送形成了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的开口部。

第二分隔部82位于定影部50以及收纳部60侧。第二分隔部82具有接收从移送口81a排出的记录介质s的接收口82a。接收口82a位于上述移送口81a与定影部50的入口部54之间。

第一分隔部81以及第二分隔部82规定引导路径90。左右方向上的第一分隔部81以及第二分隔部82的右侧端部与框体80连接。左右方向上的第一分隔部81以及第二分隔部82的左侧端部到达排纸部83。由此,在第一分隔部81的左侧端部与第二分隔部82的左侧端部之间形成吸引口84,能够从排纸部83侧向第一分隔部81与第二分隔部82之间的空间导入气体。

引导路径90包括设置于排纸部83的吸引口84。引导路径90将从送出口63排出的排出气体引导至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上的定影部50的上游侧。具体而言,引导路径90将排出气体引导至定影部50的入口部54。

吸引口84在从经过上述送出口63的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位于比送出口63靠下方侧处。由此,能够使吸引口84与定影部50的入口部54的距离靠近,容易将从送出口63排出的排出气体经由引导路径90引导至定影部50的上游侧。另外,在送出口63中记录介质s的印刷面为下侧的情况下,容易吸引从调色剂像产生的ufp。

另外,吸引口84的开口面积比送出口63的开口面积大,排出气体通过送风机61被从送出口63吸入至收纳部60时的压力损失比排出气体通过送风机61经过引导路径90时的压力损失大。

因此,抑制在使送风机61驱动的情况下,包括从送出口63排出的排出气体的空气从送出口63逆流至收纳部80内,能够从引导路径90优先吸引排气气体。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内、收纳部内、排纸部、以及引导路径内的ufp的浓度的图。参照图5,对定影部内、收纳部内、排纸部、以及引导路径内的ufp的浓度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ufp的浓度在包括定影部50的内部以及收纳部60的内部的收纳空间s2内变高。另一方面,从送出口63排出的排出气体与排纸部83处的外部气体混合,因此,排纸部83处的ufp的浓度比收纳空间s2内的ufp的浓度低。另外,由于在引导路径90内,从排纸部83吸引空气,所以引导路径90内的ufp的浓度与排纸部83处的ufp的浓度几乎相同。

通过引导路径90引导至定影部50的上游侧的排出气体的大部分经过定影部50的入口部54与定影部50的内部的空气混合,并被从定影部50的出口部55导入至收纳部60内。

由此,能够以ufp的浓度在整体上几乎均匀的状态,将定影部50的周边的空气(包括定影部50的内部以及收纳部60的内部的收纳空间s2内的空气)导入至过滤器71。

由于能够通过送风机61导入至过滤器71的风量被决定为规定的量,所以通过不存在ufp的浓度的不均地将空气导入至过滤器71,能够有效地捕捉ufp。结果,能够抑制ufp泄漏至装置外部。

另外,能够通过共用使用用于回收定影部50周边的空气中包含的ufp的送风机61以及过滤器71,捕捉排出空气中包含的ufp。因此,不需要另行设置用于回收排出空气中包含的ufp的送风机以及过滤器等,结果,能够使制造成本减少。

如上述那样,在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使配置于收纳部60的送风机61驱动,从吸引口84吸入从送出口63排出的排出气体,并通过引导路径90引导至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上的定影部50的上游侧。并且,通过送风机61,将引导至定影部50的上游侧的排气气体跟定影部50的周边的气体一同导入至排气部70的过滤器71。结果,如上述那样,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并且抑制ufp泄漏至装置外部。

(比较例)

图6是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内、收纳部内、排纸部、以及引导路径内的ufp的浓度的图。参照图6对比较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ufp的浓度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比较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x与实施方式一相比,未设置吸引口84以及引导路径90,在使送风机61驱动的情况下,包括从送出口63排出的排出气体的空气逆流至收纳部80内而被导入至过滤器71。

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包括从送出口63排出的排出气体的空气的ufp的浓度比包括定影部50的内部以及收纳部60的内部的收纳空间s2内的ufp的浓度低。

通过送风机61被导入至过滤器71的风量被决定为规定的量。ufp的浓度较低的空气从送出口63逆流而被导入至过滤器71,从而,ufp的浓度较高的空气被导入至过滤器71的比例减少,被过滤器71捕捉的ufp的数减少。由此,残留在收纳空间s2内的ufp的个数增多,从送出口63排出的排出气体所包括的ufp的个数增加。结果,排出至图像形成装置100的ufp的量增加。

(实施方式二)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二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收纳部、排纸部、以及引导路径的图。参照图7对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比的话,在引导路径90设置有整流板91这一点不同。关于其它的构成,几乎相同。

整流板91对被从吸引口84吸引出的排出气体的气流进行整流。整流板91沿着引导路径90的延伸方向延伸。优选整流板91设置于引导路径90的延伸方向变化的部分。

在实施方式二中,从吸引口84吸入从送出口63排出的排出气体,通过引导路径90引导至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上的定影部50的上游侧,跟定影部50的周边的气体一起导入至排气部70的过滤器71。由此,得到与实施方式一几乎相同的效果。

除此之外,通过设置整流板91,能够使排出气体经过引导路径90时的压力损失进一步减少。由此,能够通过引导路径90,更加有效地将排出气体引导至定影部50的上游侧。

(实施方式三)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收纳部、排纸部、以及引导路径的图。参照图8对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b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b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比的话,在送出口63设置有清洁部件64这一点不同。关于其它的构成,几乎相同。

清洁部件64以至少与记录介质s的一方侧的表面能够抵接的方式构成。优选清洁部件64以与记录介质s的双方的表面能够抵接的方式构成。清洁部件64以从前后方向上的送出口63的一端侧到另一端侧延伸的方式设置。作为清洁部件,优选采用能够不伤到定影在记录介质s上的调色剂像地在记录介质s上清扫的部件,例如能够采用聚脂薄膜等。

在实施方式三中,也从吸引口84吸入从送出口63排出的排出气体,通过引导路径90引导至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上的定影部50的上游侧,跟定影部50的周边的气体一起引导至排气部70的过滤器71。由此,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一几乎相同的效果。

除此之外,通过设置清洁部件64,在从送出口63送出时,记录介质s滑动至清洁部件64,能够主要将附着在记录介质s上的ufp刮落在收纳部60内。由此,能够使从送出口63排出至外部的ufp的量减少。

另外,通过在送出口63设置清洁部件,能够使送出口63的开口面积减小。由此,能够抑制提高压力损失,气体被从送出口63引入至收纳部60的内部。结果,能够从引导路径90进一步优先吸引排气气体。

(实施方式四)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收纳部、排纸部、引导路径、以及中间输送部的图。参照图9对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c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c与实施方式一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比的话,在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上的收纳部60的下游侧设置有中间输送部120,在中间输送部120设置有吸引口84c这一点不同。关于其它的构成,几乎相同。

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c还具备中间输送部120以及后处理装置130。后处理装置130针对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s进行装订处理、打孔处理、折叠处理等后处理。

中间输送部120在图像形成装置100c的左右方向上设置于后处理装置130与收纳部60之间。中间输送部120具有规定外壳的壳体121、设置于壳体121的开口部122。开口部122朝向后处理装置130开口。

中间输送部120作为接受从送出口63送出的记录介质s的接受部发挥功能,并且,朝向后处理装置130输送被送出口63送出的记录介质s。

吸引口84c设置于中间输送部120的壳体121的下部。引导路径90以与中间输送部120的内部连通的方式设置。

在像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从送出口63排出的排出气体不是从送出口63直接排出至图像形成装置100c的外部,而是排出至壳体121内。从吸引口84c吸入被排出至该壳体121内的排出气体,并通过引导路径90引导至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上的定影部50的上游侧,跟定影部50的周边的气体一起导入至排气部70的过滤器71,由此与实施方式一相比,能够抑制ufp泄漏至装置外部。

(实施方式五)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收纳部、排纸部、以及引导路径的图。参照图10对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d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d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比的话,吸引口84d的位置不同。关于其它的构成,几乎相同。

吸引口84d位于穿过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上的送出口63的下游端,并且与送出口63中的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垂直的虚拟平面vp上。需要说明的是,吸引口84d也可以位于比上述虚拟平面vp靠送出口63中的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处。

在实施方式五中,也从吸引口84d吸入从送出口63排出的排出气体,通过引导路径90引导至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上的定影部50的上游侧,跟定影部50的周边的气体一起导入至排气部70的过滤器71。由此,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一几乎相同的效果。

除此之外,通过将吸引口84d的位置设置于虚拟平面vp上或者比虚拟平面vp靠送出口63中的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能够防止从送出口63送出的记录介质s进入至吸引口84e的内部。结果,防止吸引口84e被记录介质s堵塞,能够稳定地吸引排气气体。

(实施方式六)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六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吸引口的图。参照图11对实施方式六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e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实施方式六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e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比的话,吸引口84e的形状不同。关于其它的构成,几乎相同。

吸引口84e以比记录介质s的宽度小的间隔被划分为多个。在吸引口84e设置有以从吸引口84e的上端架桥至吸引口84e的下端的方式设置的多个加强肋85。多个加强肋85沿着吸引口84e的长边方向(图像形成装置的前后方向)排列配置。相互相邻的加强肋85的间隔比记录介质s的宽度窄。

在实施方式六中,也从吸引口84e吸入从送出口63排出的排出气体,通过引导路径90引导至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上的定影部50的上游侧,跟定影部50的周边的气体一起导入至排气部70的过滤器71。由此,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一几乎相同的效果。

除此之外,通过将吸引口84e以比记录介质s的宽度小的间隔划分为多个,能够防止从送出口63送出的记录介质s进入至吸引口84e的内部。结果,防止吸引口84e被记录介质s堵塞,能够稳定地吸引排气气体。

(实施方式七)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七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吸引口的图。参照图12对实施方式七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f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实施方式七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f与实施方式六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比的话,吸引口84f的形状不同。关于其它的构成,几乎相同。

吸引口84f设置于在从经过送出口63的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与送出口63处的记录介质s的经过区域r在上下方向不重合的部分且是经过区域r的外侧的部分。

具体而言,在实施方式七中,设置有两个吸引口84f,两个吸引口84f设置于在从经过送出口63的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与送出口63在上下方向不重合的部分且是送出口63的外侧的部分。

在实施方式七中,也从吸引口84f吸入从送出口63排出的排出气体,通过引导路径90引导至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上的定影部50的上游侧,跟定影部50的周边的气体一起导入至排气部70的过滤器71。由此,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一几乎相同的效果。

除此之外,通过如上述那样设置吸引口84f,能够防止从送出口63送出的记录介质s进入至吸引口84e的内部。结果,防止吸引口84f被记录介质s堵塞,能够稳定地吸引排气气体。

(实施方式八)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八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收纳部、排纸部、以及引导路径的图。参照图13对实施方式八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g进行说明。

在图13中,实施方式八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g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相比的话,在引导路径90内设置有作为第二送风机的送风机95这一点不同。关于其它的构成,几乎相同。

送风机95设置在引导路径90内,并且产生从吸引口84经过引导路径90朝向定影部50的周边流动的气流。

在实施方式八中,也从吸引口84吸入从送出口63排出的排出气体,通过引导路径90引导至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上的定影部50的上游侧,跟定影部50的周边的气体一起导入至排气部70的过滤器71。由此,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一几乎相同的效果。

除此之外,通过设置送风机95,即使在排出气体经过引导路径90内时的压力损失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引导路径90优先吸引排气气体。

(实施方式九)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九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收纳部、排纸部、以及引导路径的图。参照图14对实施方式九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h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九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h是沿大致水平方向输送记录介质s的横输送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00h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h相比的话,输送方向不同,记录介质s以沿着图像形成装置100h的左右方向依次经过定影部50以及收纳部60的方式构成这一点、以及引导路径90h的构成不同。

引导路径90h包括被引绕至框体80的外部的管道部。在管道部的一端侧设置有面向排纸部84的吸引口。管道部的另一端位于框体80的内部的定影部50的上游侧。由此,能够通过引导路径90h,将从送出口63排出的排出气体导入至定影部50的上游侧。结果,在实施方式九中,也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八几乎相同的效果。

(验证实验)

为了验证实施方式的效果,准备实施例一、二以及比较例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使用ufp测定装置确认了从各图像形成装置排出的ufp的排出状况。作为实施例一、二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准备了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以及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b。作为比较例一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准备了比较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x。作为测定装置,使用作为超微粒子颗粒计量器的p-trak,测定规定的位置的ufp的个数。

图15是表示在为了验证实施方式的效果而进行的验证实验中测定ufp的测定位置的图。图16是表示位于排气部的周围的测定装置的图。参照图15以及图16,对在为了验证实施方式的效果而进行的验证实验中测定ufp的测定位置进行说明。

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使用三个测定装置p1~p3测定了各测定位置的ufp的个数。使用测定装置p1测定了排纸部83的空气,即包括从送出口63排出的排出气体的空气所包括的ufp的个数。使用测定装置p2测定了经过过滤器71排出的空气所包括的ufp的个数。该情况下,从框体80的外侧利用盖部310覆盖排气部70,测定了盖部310内的空气内所包括的ufp的个数。使用测定装置p3测定了不经过过滤器71而从其它的排气口86排出的空气所包括的ufp的个数。该情况下,从框体80的外侧利用盖部320覆盖排气口86,测定了盖部320内的空气所包括的ufp的个数。

图17是表示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ufp的排出状况的图。参照图17对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ufp的排出状况进行说明。

在图17中,示出ufp的排出平均值(个)、ufp的排出数、ufp相对于整体的ufp的排出数的比例。通过各测定装置以30秒间隔测定多次,ufp的排出平均值(个)表示其平均值。ufp的排出数表示将ufp的排出平均值进行风量换算的情况下的ufp的个数。ufp相对于ufp的整体的排出数的比例表示ufp相对于整体的ufp的排出数的各测定位置的排出数的比例。

如图17所示,上述的各值在比较例一中,利用测定装置p1测定出的ufp的个数(在排纸部83中的ufp的个数)最多,接下来是利用测定装置p3测定出的ufp的个数(从排气口86排出的空气所包括的ufp的个数)较多,利用测定装置p2测定出的ufp的个数(经过过滤器71后的空气所包括的ufp的个数)最低。在排纸部83中的ufp的个数相对于整体的ufp的排出数的比例是49.3%。

图18是表示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ufp的整体的排出量的图。在图18中示出ba标准下的ufp的整体的排出数。比较例中的ba标准下的ufp的整体的排出数为2.09e+10。

图19是表示为了验证实施方式的效果而进行的验证实验的第一结果的图。参照图19,对为了验证实施方式的效果而进行的验证实验的第一结果进行说明。

在图19中分别对比较例一、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示出利用测定装置p1测定出的ufp的排出数、与比较例相比时的利用测定装置p1测定出的ufp的排出数的比例、ba标准下的ufp的整体的排出数、与比较例相比时的ufp的整体的排出数的比例、与比较例相比时的情况的ufp的整体的排出数的减少率、以及在排气部中的ufp的个数相对于ufp的整体的排出数的比例。

如图19所示,上述的各值通过采用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的构成,与比较例1相比,能够降低利用测定装置p1测定出的ufp的排出数、ufp的整体的排出数、以及在排气部中的ufp相对于ufp的整体的排出数的比例。并且,通过采用实施例二的构成,与实施例一相比,能够降低利用测定装置p1测定出的ufp的排出数、ufp的整体的排出数、以及在排气部中的ufp相对于ufp的整体的排出数的比例减少。

即,可以说通过实验也确认了:若如实施例一那样,通过采用在排纸部83设置吸引口84,并且设置将吸引口84与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上的定影部50的上游侧连接的引导路径90,从吸引口84吸入从送出口63排出的排出气体,通过引导路径90引导至定影部50的上游侧,跟定影部50的周边的气体一起导入至排气部70的过滤器71的构成,能够抑制ufp泄漏至装置外部。

另外,可以说通过实验也确认了:若如实施例二那样,通过采用在送出口63设置聚脂薄膜等清洁部件64的构成,能够进一步减少从送出口63排出至外部的ufp的量。

图20是表示为了验证实施方式的效果而进行的验证实验的第二结的图。参照图20对为了验证实施方式的效果而进行的验证实验的第二结果进行说明。

在图20中分别对比较例一、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示出利用测定装置p1测定出的ufp的排出数、与比较例相比时的利用测定装置p1测定出的ufp的排出数的比例、ba标准下的ufp的整体的排出数、定影部以及收纳部内的ufp的增加量、ufp的增加量相对于定影部以及收纳部内的ufp的个数的比例。

如图20所示,上述的各值通过采用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的构成,将排出至排气部的排出气体导入至定影部以及收纳部的内部,由此能够使定影部以及收纳部内的ufp的个数增加。

在实施例二中,定影部以及收纳部内的ufp的增加量比实施例一中的多,并且比排气部中的ufp的个数多。由此可以说通过实验也确认了:通过设置聚脂薄膜等清洁部件,能够将附着在记录介质s上的ufp主要刮落在收纳部60内,减少从送出口63排出至外部的ufp的个数。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一至八中,例示引导路径90被第一分隔部81以及第二分隔部82规定的情况并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由定影部50的壳体53的外壳的一部分、收纳部60的外壳的一部分和收纳图像形成部103的部分的框体80的一部分来规定。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一至八中,例示第二分隔部82的另一端侧与框体80连接,通过第二分隔部82抑制框体的空气从图像形成部103侧朝向定影部50侧流动的情况并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二分隔部82的另一端侧也可以不与框体80连接。该情况下,优选在框体内设置遮挡框体内的空气从图像形成部103侧朝向定影部50侧流动的风幕等遮挡机构。并且,该情况下,优选排出气体被导入至比空气的气流被遮挡机构遮挡的部分靠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处。由此,能够将包括超微粒子的排气气体导入至定影部50的入口部54。另外,由于能够防止包括超微粒子的排气气体被导入至图像形成部103侧,因此,能够防止污染图像形成部。

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也可以适当地组合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一~九中说明的特征的构成。例如,也可以不像实施方式一~八那样,由第一分隔部81以及第二分隔部82构成引导路径90,而像实施方式九那样引绕管道来构成引导路径90。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是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并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全部的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