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镜头外接镜头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5407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摄像镜头外接镜头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辅助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摄像镜头外接镜头夹。



背景技术:

近年来,利用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进行拍照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并且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因此带来了许多便利和乐趣。鉴于,上述电子产品的拍照功能尚不能拍出专业相机的浅景深、超广角等迷人效果,因此,通过镜头夹等装置在电子产品上配置外置镜头,以使上述电子产品能够达到专业相机的拍照效果,成为了当前的一种选择,以手机为例,利用镜头夹子将外置镜头固定在手机原有镜头上,使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不同焦距、不同光圈的镜头,从而获得非凡的手机摄影体验。

目前,现有的镜头夹主要是由两个相对分布并通过转轴连接为一体的夹片、一套接于转轴上且端部分别与两个夹片的表面相抵的扭簧以及一装设于其中一个夹片的末端部上的外置镜头等部件构成;其利用扭簧的扭力使两个夹片的头端部能够相对靠近,以将整个镜头夹夹持在电子产品上并保证外置镜头能够与电子产品上的原有镜头相对位;然而,由于两个夹片采用的是相对倾斜布置的方式,手指的按压点在夹片的末端部上,利用手指进行施力时,很容易发生手指打滑的现象,不利于手指施力,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指所施加的压力的利用率;同时,由于采用扭簧作为蓄能部件,在使用中,扭簧的受力很容易发生偏移,从而因产生剪切力而造成夹片的头端部的夹持作用力过小,也容易引发因夹持不稳而导致镜头夹连同外置镜头脱落的问题,不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镜头外接镜头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摄像镜头外接镜头夹,它包括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所述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的整体形状均呈类“Z”字形,所述第一夹体的中部开设有一限位口,所述第二夹体的中部贯穿于限位口分布,且所述第二夹体的前端与第一夹体的前端部相抵、后端与第一夹体的后端轴转连接;所述第一夹体的后端部与第二夹体的后端部之间还夹持有一压簧。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夹体包括第一指压部、由第一指压部的后端作向下弯折并延伸后所形成的第一轴接部、由第一指压部的前端作向下倾斜弯折并延伸后所形成的第一过渡部、由第一过渡部的前端作向上倾斜弯折并延伸后所形成的第一夹持部,所述限位口开设于第一过渡部上;

所述第二夹体包括位于第一指压部下方并与第一指压部平行分布的第二指压部、由第二指压部的后端作向上弯折并延伸后所形成的第二轴接部、由第二指压部的前端作向上倾斜弯折并延伸后所形成的第二过渡部、由第二过渡部的前端作向下倾斜弯折并延伸后所形成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过渡部贯穿于限位口分布,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前端的下表面与第一夹持部的前端上表面相抵;

所述压簧夹持于第一指压部与第二指压部之间,且所述第一轴接部的下端与第二轴接部的上端轴转相连。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二过渡部的中部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限位口在左右方向的宽度,且所述第二过渡部的两端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限位口在左右方向的宽度。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前端沿前后方向作水平弯折并延伸后形成一抵压部,所述抵压部的下表面与第一夹持部的前端上表面相抵。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过渡部与第一夹持部相衔接区域的内折角侧和/或第二过渡部与第二夹持部相衔接区域的内折角侧设置有至少一条加强肋条板。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指压部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套,所述第二指压部的上表面设置有一与第一限位套同轴分布的第二限位套,所述压簧的上端插套于第一限位套内、下端插套于第二限位套内。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指压部的上表面和/或第二指压部的下表面设置有一指压凹槽。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上表面开设有一功能扩展槽。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上表面和/或第二夹持部的下表面贴附有一缓冲垫。

其中,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一夹体的前端部开设有一螺纹装配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夹体的结构形态的优化及夹体之间的装配关系的改进,手指可以平行于各夹体的后端平面分布,便于手指平稳地对夹体进行施力,不但避免了手指打滑现象的出现,也提高了手指所施加压力的利用率,极大地提高了对夹子操作的便利性;由于压簧的受压力和反弹力均是沿其轴向进行分布的,可避免剪切力的产生,从而有利于增强夹体的夹持力;其结构简单紧凑、施力平稳、操作方便、夹持效果显著,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摄像镜头外接镜头夹,它包括整体形状均呈类似于“Z”字形的第一夹体10和第二夹体20,在第一夹体10的中部开设有一限位口a,而第二夹体20的中部则贯穿于限位口a分布,第二夹体20的前端与第一夹体10的前端部相抵、后端与第一夹体10的后端轴转连接;同时,在第一夹体10的后端部与第二夹体20的后端部之间还夹持有一压簧30。通过开设的限位口a可使第一夹体10和第二夹体20之间呈交叉分布的结构形式,同时结合两个夹体本身呈类似于“Z”字形的结构形态并通过采用轴转连接的方式可将第一夹体10和第二夹体20组合成一个夹子,在将外置镜头预先装配到第一夹体10的前端后,当手指按压两个夹体的后端部(即:与压簧30两端相对应的位置)时,由于可产生两个同轴且方向相对的压力,可平稳地将压簧30沿其轴向方向进行压缩,从而使两个夹体的前端部相对分离,以便将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边缘置于两个夹体的之间,进而使外置镜头能够与电子产品上的原镜头,当手指松开后即可在压簧30的反弹力作用下使夹体牢固地夹持在电子产品上;基于此,由于手指可以平行于各夹体的后端平面进行分布,便于手指能够平稳地对夹体进行施力(即:能够产生两个同轴且方向相对的压力),不但避免了手指打滑现象的出现,而且也提高了手指所施加压力的利用率,极大地提高了对夹子操作的便利性;另外,由于采用压簧30作为蓄能元件,压簧30的受压力和反弹力均是沿其轴向进行分布的,可避免剪切力的产生,从而有利于增强夹体的夹持力。

为最大限度地优化整个镜头夹的结构,增强其整体性能,本实施例的第一夹体10包括第一指压部11、由第一指压部11的后端作向下弯折并延伸后所形成的第一轴接部12、由第一指压部11的前端作向下倾斜弯折并延伸后所形成的第一过渡部13、由第一过渡部13的前端作向上倾斜弯折并延伸后所形成的第一夹持部14,而限位口a则开设于第一过渡部13上;相应地,第二夹体20包括位于第一指压部11下方并与第一指压部11平行分布的第二指压部21、由第二指压部21的后端作向上弯折并延伸后所形成的第二轴接部22、由第二指压部21的前端作向上倾斜弯折并延伸后所形成的第二过渡部23、由第二过渡部23的前端作向下倾斜弯折并延伸后所形成的第二夹持部24,第二过渡部23贯穿于限位口a分布,第二夹持部24的前端的下表面与第一夹持部14的前端上表面相抵;压簧30夹持于第一指压部11与第二指压部21之间,且第一轴接部12的下端与第二轴接部22的上端轴转相连。如此,可以将外置镜头装设于第一夹持部14上,当手指置于指压部上后,可通过施加平稳的压力使相互平行的两个指压部沿压簧30的轴向方向进行相对运动,在压簧30受压压缩后,即可使两个夹体的前端之间的相对分离,以进行后续的夹持动作;而限位口a则可对两个夹体的前端之间相互分离的距离进行限位,避免两者之间过度分离。

为避免两个夹持在相对运动时因出现左右方向的偏移而影响压簧30在整个夹子中的作用性能,本实施例的第二过渡部23的中部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限位口a在左右方向的宽度,且第二过渡部23的两端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限位口a在左右方向的宽度;由此,可使限位口a的左右两侧的侧壁能够尽量靠近第二过渡部23的左右侧壁,避免第二夹体20在运动的过程中相对于第一夹体10在左右方向上出现晃动。

为保证第二夹持部24的前端能够最大面积地与第一夹持部14或者电子产品的表面相抵,从而保证镜头夹对电子产品的夹持力,在第二夹持部24的前端沿前后方向作水平弯折并延伸后形成一抵压部25,抵压部25的下表面与第一夹持部14的前端上表面相抵。

为增强整个镜头夹的结构强度,在第一过渡部13与第一夹持部14相衔接区域的内折角侧和/或第二过渡部23与第二夹持部24相衔接区域的内折角侧设置有至少一条加强肋条板b。由此,通过在夹体的折弯处增设加强肋条板b可增强夹体本身的结构强度,可有效避免夹体本身出现弯折断裂或者因受不当外力而折断。

为保证压簧30能够稳固地夹持于两个指压部之间,同时便于对压簧30进行拆卸更换,在第一指压部1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套15,相应地,在第二指压部21的上表面设置有一与第一限位套15同轴分布的第二限位套26,压簧30的上端插套于第一限位套15内、下端插套于第二限位套26内。

为增强手指与夹体相接触时的舒适性,同时便于手指对夹体进行施力,在第一指压部11的上表面和/或第二指压部21的下表面设置有一指压凹槽c。由此,可通过设置的指压凹槽c为手指提供一个对位放置的空间位置,不但便于手指进行用力,而且可有效放置手指从指压部上滑脱。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指压凹槽c可采用平滑的弧面凹槽,当然,也可在凹槽内设置凸点,以形成防滑纹。

为便于对镜头夹进行功能扩展或者为增强整个镜头夹的外观美感提供结构条件,在第二夹持部24的上表面开设有一功能扩展槽d。由此,可在功能扩展槽d内直接设置商标、图案或者文字等等,也可在功能扩展槽d内镶嵌装饰片的辅助部件。

为避免镜头夹的部件之间出现影响磕碰或者避免夹体对电子产品的表面造成刮划,在第一夹持部14的上表面和/或第二夹持部24的下表面贴附有一由诸如橡胶等柔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垫e。

另外,为便于在第一夹体10上,在第一夹体10的前端部(具体为第一夹持部14的前端部)开设有一用于装配外置镜头的螺纹装配孔f。由此,利用螺纹装配孔f可便于对外置镜头进行快速拆装;当然,外置镜头也可采用其他形式装设于第一夹体10上,如采用卡装或者挂装等等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