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利用碳粉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5433阅读:1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回收利用碳粉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辅助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回收利用碳粉盒。



背景技术:

打印机作为办公用品,给人们的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用率很高。硒鼓是打印机的重要组成,硒鼓自身有一定的打印量,在内部碳粉用完后,需要对硒鼓进行加粉,这就需要碳粉盒。

目前的碳粉盒由于自身结构,在对硒鼓加粉时操作不便,同时容易产生粉尘,危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在对硒鼓进行加粉后无法进行回收利用,无形中造成了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回收利用碳粉盒,能够实现对打印机硒鼓的加粉工作,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观察内部碳粉量,同时自身能够进行补充添粉,可以多次利用,节能环保,能够避免产生粉尘,保护使用的身体健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回收利用碳粉盒,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内部安装有固定轴承,所述固定轴承内部安装有丝杠,所述丝杠一端安装有动力旋钮,所述动力旋钮端部安装有密封圈,所述丝杠中部安装有压力板,所述盖体一侧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上端一侧设置有加粉口,所述壳体上端一侧安装有加粉盖,所述壳体前侧表面设置有观察窗,所述壳体一端安装有保护套,所述壳体一端安装有单向压力阀,所述单向压力阀一端安装有喷头。

优选的,所述固定轴承通过轴承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盖体内部,所述丝杠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轴承内部。

优选的,所述动力旋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丝杠一端,所述密封圈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所述动力旋钮端部。

优选的,所述压力板通过螺母固定安装在所述丝杠中部,所述壳体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所述盖体一端,所述加粉口通过机加工的方式成型在所述壳体上端一侧,所述加粉盖通过卡扣固定装卡在所述壳体上端一侧,并覆盖在所述加粉口上端。

优选的,所述观察窗镶嵌在所述壳体前侧,所述保护套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一端,所述单向压力阀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一端,所述喷头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所述单向压力阀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打印机硒鼓的加粉工作,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观察内部碳粉量,同时自身能够进行补充添粉,可以多次利用,节能环保,能够避免产生粉尘,保护使用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中:1—动力旋钮、2—盖体、3—壳体、4—保护套、5—观察窗、6—加粉盖、7—密封圈、8—喷头、9—单向压力阀、10—丝杠、11—加粉口、12—固定轴承、13—压力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回收利用碳粉盒,包括盖体2,盖体2内部安装有固定轴承12,固定轴承12内部安装有丝杠10,丝杠10一端安装有动力旋钮1,动力旋钮1端部安装有密封圈7,丝杠10中部安装有压力板13,盖体2一侧安装有壳体3,壳体3上端一侧设置有加粉口11,壳体3上端一侧安装有加粉盖6,壳体3前侧表面设置有观察窗5,壳体3一端安装有保护套4,壳体3一端安装有单向压力阀9,单向压力阀9一端安装有喷头8。

优选的,固定轴承12通过轴承底座固定安装在盖体2内部,丝杠10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固定轴承12内部,动力旋钮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丝杠10一端,密封圈7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动力旋钮1端部,压力板13通过螺母固定安装在丝杠10中部,壳体3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盖体2一端,加粉口11通过机加工的方式成型在壳体3上端一侧,加粉盖6通过卡扣固定装卡在壳体3上端一侧,并覆盖在加粉口11上端,观察窗5镶嵌在壳体3前侧,保护套4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壳体3一端,单向压力阀9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壳体3一端,喷头8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单向压力阀9一端。

工作原理:一种可回收利用碳粉盒,在进行加粉时,使用者手扭动力旋钮1,带动丝杠10在固定轴承12内部旋转,最终实现压力板13在壳体3内部的移动,同时挤压壳体3内部的碳粉,单向压力阀9在挤压压力的作用下开启,壳体3内部的碳粉在挤压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喷头8排出,实现对硒鼓的加粉,操作便捷,观察窗5用于观察壳体3内部的碳粉剩余量,当碳粉较少时,打开加粉盖6,通过加粉口11能够对装置进行补充添粉,密封圈7、单向压力阀9都能够起到密封作用,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防止碳粉泄露造成粉尘污染,能够保护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同时装置能够多次利用,节能环保。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