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5392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一种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显示装置的设计中,背光模组胶框与背板之间的连接通过胶框上的卡合部分与背板上的卡孔进行卡合连接,由于背板上的卡孔在冲压过程后无法做倒角处理,如图1所示,1为背板、2为胶框、3为底反射片、4为导光板、 5为光学膜材、6为遮光胶带、7为显示面板,胶框的卡合部穿过背板上的限位孔卡合固定胶框,由于背板上的限位孔通常为通过冲压裁切获得,限位孔四周容易形成尖锐的毛刺与胶框卡合部相互作用产生碎屑,碎屑掉入到背光源内部会造成背光源画面不良,进而影像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然而现有技术中胶框与背板之间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虽然不容易产生碎屑,但是组装效率过低导致生产成本过高。

因此,如何设计一个能够有效解决背光源胶框与背板卡合连接的结构,可以方便组装又不不产生碎屑的卡盒结构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背光模组和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含,胶框,光学膜片,底反射片和背板,所述胶框包括主体部、面板的承载部、第一卡合部、所述背板包括背板底壁和背板侧壁,与所述胶框卡合位置对应的背板侧壁偏离垂直于背板底面方向折弯形成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连接。

优选地,

所述背光模组包含胶框,光学膜片,底反射片和背板,所述胶框包括主体部、面板的承载部、第一卡合部、所述背板包括背板底壁和背板侧壁,与所述胶框卡合位置对应的背板侧壁偏离垂直于背板底面方向折弯形成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接触的边中的至少一边上设有倒角。

优选地,

所述背光模组包含胶框,光学膜片,底反射片和背板,所述胶框包括主体部、面板的承载部、第一卡合部、所述背板包括背板底壁和背板侧壁,与所述胶框卡合位置对应的背板侧壁偏离垂直于背板底面方向折弯形成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接触的边中的至少一边设有倒角

优选地,

所述背光模组包含,胶框,光学膜片,底反射片和背板,所述胶框包括主体部、面板的承载部、第一卡合部、所述背板包括背板底壁和背板侧壁,与所述胶框卡合位置对应的背板侧壁偏离垂直于背板底面方向折弯形成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接触的边中的至少一边设有倒圆角,倒圆角半径大于0.1mm,小于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在垂直于背板底面方向上投影交叠区沿着垂直于背板对应侧边且平行于背板底壁方向上的交叠距离的三分之二。

优选地,

所述背光模组包含胶框,光学膜片,底反射片和背板,所述胶框包括主体部、面板的承载部、第一卡合部、所述背板包括背板底壁和背板侧壁,与所述胶框卡合位置对应的背板侧壁偏离垂直于背板底面方向折弯形成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连接。

所述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接触的边中的至少一边设有倒圆角所述第二卡合部朝向第一卡合部的边设有倒圆角,倒圆角半径大于0.1mm,小于背板侧壁在对应位置处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包含胶框,光学膜片,底反射片和背板,所述胶框包括主体部、面板的承载部、第一卡合部、所述背板包括背板底壁和背板侧壁,与所述胶框卡合位置对应的背板侧壁偏离垂直于背板底面方向折弯形成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朝向第二和第二卡合部部接触的边中的至少一边设有倒圆角,倒圆角半径大于 0.1mm,小于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在垂直于背板底面方向上投影交叠区沿着垂直于背板对应侧边且平行于背板底壁方向上的交叠距离的三分之二。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朝向第一卡合部接触的边中的至少一边设有倒圆角所述第二卡合部朝向第一卡合部的边设有倒圆角,倒圆角半径大于0.1mm,小于背板侧壁在对应位置处的厚度。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包含胶框,光学膜片,底反射片和背板,所述胶框包括主体部、面板的承载部、第一卡合部、所述背板包括背板底壁和背板侧壁,与所述胶框卡合位置对应的背板侧壁偏离垂直于背板底面方向折弯形成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连接。所述面板承载部朝向面板的面设置有遮光胶带。

优选地,所述遮光胶带连接面板承载部朝向面板的面与光学膜材朝向面板的面。

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包含胶框,光学膜片,底反射片和背板,所述胶框包括主体部、面板的承载部、第一卡合部、所述背板包括背板底壁和背板侧壁,与所述胶框卡合位置对应的背板侧壁偏离垂直于背板底面方向折弯形成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连接。所述背光模组包含导光板,所述面板承载部与所述属导光板与所述面板承载部在垂直于背板底面的方向上投影面积有交叠。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包含胶框,光学膜片,底反射片和背板,所述胶框包括主体部、面板的承载部、第一卡合部、所述背板包括背板底壁和背板侧壁,与所述胶框卡合位置对应的背板侧壁偏离垂直于背板底面方向折弯形成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连接。所述第二卡合部与背板侧面的夹角a大于0度小于等于135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任一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胶框通过第一卡合部与背板上的第二卡合部连接,通过背板折弯形成第二卡合部,避免了背板冲孔所产生的尖锐毛刺,背板边缘和或胶框卡合部进行倒角,进一步降低胶框第一卡合部与背板第二卡合部相互作用产生碎屑的可能性。从而保证了背板与胶框连接方式简单快捷同时有不容易产生碎屑影响背光源画面不良。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因为具有上述结构的背光模组,在完成显示模组组装后在发生相对震动时也不易产生碎屑,确保了显示装置的使用可靠度。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显示装置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结构置的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描述第二卡合部与背板侧壁夹角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结构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胶框2,底反射片3,导光板4,光学膜材5,遮光胶带6,其中,背板1包括背板底壁11、第二卡合部14。胶框2包括胶框主体21和面板承载部22、第一卡合部24。第一卡合部24与第二卡合部14相互配合固定胶框。通过背板折弯构成的第二卡合部与胶框的第一卡和部卡和固定,可以减少框架卡合部与背板定位孔卡合造成的卡盒碎屑。

所述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接触的边中的至少一边上处设置的倒角13,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接触位置处的倒角23,所述倒角13的半径大于 0.1mm,小于背板侧壁在对应位置处的厚度。所述倒角23的半径大于0.1mm,小于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在垂直于背板底面方向上投影交叠区沿着垂直于背板对应侧边方向上的交叠距离的三分之二。所述倒角进一步的减少在胶框与背板折弯卡合时产生碎屑数量,进一步保证背光模组的数量。倒角的半径范围可以保证卡合是碎屑减少,同时降低脱卡合可能。

第二卡合部与背板侧壁12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135度,该折弯角度可以确保框架在因背光源自身运动产生的惯性力在第一卡合部与背板上的第二卡合部之间相互作用力向着卡紧方向的分力大于脱卡合的分力。在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接触的边上设置有倒角23,在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接触的边上设置有第二卡合部倒角13,在胶框与背板卡合处倒角23与倒角13相互作用是降低了碎屑的产生几率,进而维持背光源的画面效果。

所述面板承载部朝向面板的面设置有遮光胶带6。所述遮光胶带连接面板承载部朝向面板的面与光学膜材朝向面板的面。降低背光源内部进入框架碎屑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如图2,图3,图4所示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7和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包括上述任意一种结构的背光模组,显示面板7显示面板通过遮光胶带与背板相连接,进一步控制进入显示模组内部的碎屑。

上述显示装置可以是显示器、GPS导航仪、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