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38544发布日期:2018-10-23 21:5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关于一种作为液晶TV等的构成构件有用的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元件从用于钟表、计算器开始,发展到用于各种测定设备、汽车用面板、文字处理机、电子记事本、打印机、计算机、电视、钟表、广告显示板等。作为液晶显示方式,其代表性的方式可列举TN(twistednematic,扭曲向列)型、STN(supertwistednematic,超扭曲向列)型、使用了TFT(薄膜晶体管)的垂直取向(verticalalignment;VA)型、IPS(in-planeswitching,平面转换)型等。对于这些液晶显示元件所使用的液晶组合物,要求对水分、空气、热、光等外部因素稳定,此外,在以室温为中心尽可能宽的温度范围内显示液晶相,为低粘性,且驱动电压低。进一步,为了针对各液晶显示元件将介电常数各向异性(Δε)、折射率各向异性(Δn)等设为最佳的值,液晶组合物由数种至数十种化合物构成。VA型显示器中,使用了Δε为负的液晶组合物,广泛用于液晶TV等。另一方面,在所有驱动方式中,均要求低电压驱动、高速响应、宽动作温度范围。即,要求Δε的绝对值大、粘度(η)小、且向列相-各向同性液体相转变温度(TNI)高。此外,必须根据Δn与单元间隙(d)的积即Δn×d的设定,将液晶组合物的Δn配合单元间隙而调节为适当范围。此外,由于在将液晶显示元件应用于电视等时重视高速响应性,因此要求旋转粘度(γ1)小的液晶组合物。另一方面,为了改善VA型显示器的视野角特性,广泛地使用通过在基板上设置突起构造物,而使像素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分割成多个的MVA(multi-domainverticalalignment,多畴垂直取向)型的液晶显示元件。MVA型液晶显示元件在视野角特性方面优异,但具有如下问题:在基板上的突起构造物的附近与远离其的部位,液晶分子的响应速度不同,因远离突起构造物的响应速度慢的液晶分子的影响,整体而言响应速度不足;以及由突起构造物引起的透过率下降。为了解决该问题,作为与通常的MVA型液晶显示元件不同,未在单元中设置非透过性的突起构造物而在分割的像素内赋予均匀的预倾角的方法,开发出PSA液晶显示元件(polymersustainedalignment:聚合物持续取向,包括PS液晶显示元件(polymerstabilised:聚合物稳定化)。PSA液晶显示元件通过如下方式而制造:将少量聚合性化合物添加至液晶组合物中,将该液晶组合物导入至液晶单元后,一面在电极间施加电压,一面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使液晶组合物中的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因此,在分割像素中可赋予适当的预倾角,结果可达成由透过率提高所致的对比度的提高及由赋予均匀的预倾角所致的高速响应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虽然PSA液晶显示元件在两片基板上形成垂直取向膜,但也提出了下述液晶显示元件,即,通过省略形成这样的垂直取向膜的工序,来使制造工艺简便化并提高成品率,结果,可达成低成本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关于这种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记载了其与PSA液晶显示元件同样地,由于可使透过率提高,因此可提高对比度,且也可期待高速响应性。然而,所制作的元件会有产生因制造工艺所引起的显示不均的情况,作为改善该情况的方法,公开了使用特定的液晶材料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在这样的可简化垂直取向膜的形成工序且可低成本化的液晶显示元件中,由于使液晶组合物中的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并且将该聚合物直接作为取向控制层形成于未形成有垂直取向膜的透明电极基板上,因此制造元件时以短时间使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在生产性方面极为重要,同时,即使聚合后的聚合性化合物在液晶组合物中仅残留微量的情况下,从液晶元件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均一性、取向稳定性的观点而言也会具有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从而要求取向控制层本身稳定且经过长时间也不产生变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5783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02061号公报专利文献3:WO2014/123056A1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本申请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成,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该液晶显示元件为简化在电极基板上形成垂直取向膜的工序,使液晶组合物中的聚合性化合物聚合而使取向控制层形成于电极基板上而制作的液晶显示元件,其具有高对比度度及高速响应的显示性能,并进一步大幅缩短通过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而在电极基板上形成取向控制层的时间,通过抑制聚合性化合物的未聚合物的残留来大幅抑制取向控制层的经时变化,从而提高液晶分子的取向稳定性,结果,提高了显示质量及其可靠性。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本申请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针对各种液晶组合物和液晶组合物中的聚合性化合物进行探讨,结果发现:通过在液晶组合物中含有聚合性化合物,将液晶组合物导入至液晶单元后,一边对电极间施加电压,一边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从而使液晶组合物中的上述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在这样的方式中,不在构成液晶单元的基板中的一个或两个基板上设置垂直取向膜,而是组合作为液晶组合物及聚合性化合物的特定的化合物,可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本申请发明。也就是说,本申请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为在具有共用电极的第一基板与具有多个像素且在每个各上述像素具有像素电极的第二基板之间夹持有含有液晶组合物的液晶层而成的液晶显示元件,在上述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中的一基板或两基板上不具有取向膜,而具有由两种以上的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物所形成的取向控制层,且上述液晶组合物含有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及通式(II)所表示的化合物。(式中,R5α及R6α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2~8的烯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2~8的烯氧基,l3及l4分别独立地表示0或1,G2表示单键、-CH2O-、-OCH2-、-CF2O-或-OCF2-,L1~L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氟原子。)(式中,R3α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2~8的烯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2~8的烯氧基,R4α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4~8的烯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3~8的烯氧基,存在的Q1表示1,4-亚苯基或反式-1,4-亚环己基,Q2表示反式-1,4-亚环己基或反式-1,4-亚环己烯基,G1表示-CH2CH2-、-CH2O-、-OCH2-、-CF2O-或-OCF2-,存在的G2表示单键、-CH2CH2-、-CH2O-、-OCH2-、-CF2O-或-OCF2-,l2表示0、1或2,在l2为2时,2个Q2及G2可相同也可不同。)此外,本申请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为如下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该液晶显示元件在具有共用电极及彩色滤光片层的第一基板与具有多个像素且在每个各上述像素具有像素电极的第二基板之间,夹持有含有液晶组合物的液晶层,且在上述像素中具有预倾方向不同的2个以上的区域;该制造方法中,在上述第一基板与上述第二基板中的一基板或两基板上不设置取向膜,而夹持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该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含有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及通式(II)所表示的化合物。(式中,R5α及R6α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2~8的烯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2~8的烯氧基,l3及l4分别独立地表示0或1,G2表示单键、-CH2O-、-OCH2-、-CF2O-或-OCF2-,L1~L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氟原子。)(式中,R3α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2~8的烯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2~8的烯氧基,R4α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4~8的烯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3~8的烯氧基,存在的Q1表示1,4-亚苯基或反式-1,4-亚环己基,Q2表示反式-1,4-亚环己基或反式-1,4-亚环己烯基,G1表示-CH2CH2-、-CH2O-、-OCH2-、-CF2O-或-OCF2-,存在的G2表示单键、-CH2CH2-、-CH2O-、-OCH2-、-CF2O-或-OCF2-,l2表示0、1或2,在l2为2时,2个Q2及G2可相同也可不同。)在上述像素电极与上述共用电极之间,通过在施加用于对上述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中的液晶分子赋予预倾角的电压的状态下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上述两种以上的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并且将上述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作为上述液晶组合物,而在上述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与上述液晶层之间形成取向控制层。发明的效果根据本申请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其生产工序被简化、聚合工序所耗时间被缩短等而生产性优异,用于形成取向控制层的聚合性化合物的残留大幅受到抑制,从而使烧屏、制造时的滴痕等显示不良的产生、、经时变化受到大幅抑制,具有优异的对比度及快速的响应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申请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立体图。图2为表示本申请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所使用的狭缝电极(梳形电极)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图3为表示本申请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中的预倾角定义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申请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地理解发明的主旨而具体地进行说明,只要未特别指定,则并不限定本申请发明。<液晶显示元件>本申请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是在一对基板之间夹持有含有液晶组合物的液晶层的液晶显示元件,其基于如下原理:通过对液晶层施加电压,使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进行弗里德里克兹转变(Freedericksztransition),从而发挥作为光学开关的作用。就该方面而言,可使用周知惯用技术。在2片基板具有用以使液晶分子进行弗里德里克兹转变的电极的、通常的垂直取向液晶显示元件中,通常采用在这些基板间垂直地施加电荷的方式。这种情况下,一个电极成为共用电极,另一个电极成为像素电极。以下,示出该方式的最典型的实施方式。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10大致由下列来构成: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夹持于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且含有液晶组合物的液晶层13、设置于第一基板11的与液晶层13对向的面上的共用电极14、设置于第二基板12的与液晶层13对向的面上的像素电极15、及设置于第一基板11与共用电极14之间的彩色滤光片18。作为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12,例如可使用玻璃基板或塑料基板。作为上述塑料基板,可使用由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环状烯烃树脂等树脂所构成的基板。共用电极14及像素电极15通常由添加铟的氧化锡(ITO)等具有透明性的材料构成。像素电极15以矩阵状配置于第二基板12。像素电极15由以TFT开关元件(图示省略)为代表的有源元件的漏极电极控制,该TFT开关元件以矩阵状具有作为寻址信号线的栅极线及作为数据线的源极线。像素电极15在其像素中具有液晶分子的预倾方向不同的2个以上的区域。通过如此地规定液晶分子的预倾方向,将像素内的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分割成若干区域而进行像素分割,从而提高视野角特性。在进行像素分割时,例如只要在各像素内设置具有狭缝(未形成电极的部分)的像素电极即可,该狭缝具有条纹状、V字状等图案。图2为表示在将像素内分割成4个区域时的狭缝电极(梳形电极)的典型形态的概略俯视图。该狭缝电极从像素的中央向4个方向以梳齿状具有狭缝,从而关于在未施加电压时相对于基板大致垂直取向的各像素内的液晶分子,随着电压的施加,液晶分子的指向矢(director)朝向4个不同方向并且接近水平取向。其结果,可将像素内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分割成多个,因此具有极宽的视野角特性。作为液晶显示元件10,优选像素电极15具有狭缝(为狭缝电极)。作为进行像素分割的方法,除设置上述狭缝电极的方法以外,可应用在像素内设置线状突起等构造物的方法、设置像素电极、共用电极以外的电极的方法等(省略图示),优选为设置上述构造物的方法。上述构造物只要由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12的至少一者所具有即可,也可由两者具有。需说明的是,就透过率、制造的容易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使用狭缝电极的构成。狭缝电极在未施加电压时对液晶分子不具有驱动力,因此无法对液晶分子赋予预倾角。然而,在本申请发明中,通过设置下述取向控制层,可赋予预倾角,且通过与经像素分割的狭缝电极组合,可达成由像素分割所致的宽视野角。在本申请发明中,所谓具有预倾角,是指在未施加电压状态下,相对于基板面(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12的与液晶层13邻接的面)垂直的方向与液晶分子的指向矢的方向稍有不同的状态。本申请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为垂直取向(VA)型液晶显示元件,因此在未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的指向矢相对于基板面大致垂直取向。通常,在VA型液晶显示元件中,为了使液晶分子垂直取向,在第一基板与液晶层之间、及第二基板与液晶层之间分别配置有聚酰亚胺、聚酰胺、聚硅氧烷等的垂直取向膜,但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在至少一个基板不具有这样的取向膜。然而,若是在一个基板具有垂直取向膜时,例如可使用聚酰亚胺、聚酰胺、BCB(苯环丁烯聚合物)、聚乙烯醇等透明性有机材料。在本申请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中,与上述PSA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同样地,通过在电极间施加电压,在使液晶分子稍微倾斜的状态下,照射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射线,从而使液晶组合物中的聚合性化合物聚合,由此赋予适当的预倾角。其中,在本申请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中,作为聚合性化合物,具体而言使下述的聚合性化合物聚合而形成取向控制层。需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所谓“液晶分子大致垂直取向”,是指垂直取向的液晶分子的指向矢稍偏离垂直方向而被赋予预倾角的状态。在液晶分子完全垂直取向时,相对于基板面完全平行的方向与液晶分子的指向矢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90°,在液晶分子完全地沿面(homogeneous)取向(相对于基板面水平地取向)时,上述角度为0°,在液晶分子大致垂直取向时,上述角度优选为89~85°,更优选为89~87°。为了形成本申请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取向控制层,至少使用两种2种以上的聚合性化合物来作为上述聚合性化合物。两种以上的聚合性化合物中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为具有环结构的2官能的聚合性化合物,第二聚合性化合物为直链或支链结构的脂肪族系聚合性化合物、具有环结构的单官能的聚合性化合物、具有环结构的3官能以上的聚合性化合物、或缩合环系聚合性化合物中的任一种。聚合性化合物是利用光、热引发聚合的化合物,优选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需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在表示“(甲基)丙烯酸酯”时,是表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这两种含义,同样地,“(甲基)丙烯酰基”表示丙烯酰基(H2C=CH-CO-)及甲基丙烯酰基(H2C=C(CH3)-CO-)这两种含义,表示与上述的式(R-1)及式(R-2)相同的结构。此外,只要未特别说明,则“-COO-”指“-C(=O)-O-”,“-OCO-”指“-O-C(=O)-”。化合物的化学式的说明中所记载的“亚烷基”,只要未特别说明,则指从脂肪族直链状或支链状烃的末端的碳原子去除各1个氢原子而成的二价基,当将其中的氢原子取代成卤原子或烷基、或将亚甲基取代成氧原子、-CO-、-COO-或者-OCO-时,将特别说明该主旨。此外,所谓“亚烷基链长”,例如在直链状的亚烷基的情况中,指其通式“-(CH2)n-(式中,n表示1以上的整数)”中的n。作为成为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具有环结构的2官能的聚合性化合物,可列举通式(X1a)所表示的化合物。(式中,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C4及C5分别独立地表示1,4-亚苯基、1,4-亚环己基、吡啶-2,5-二基、嘧啶-2,5-二基、哒嗪-3,6-二基、1,3-二烷-2,5-二基、环己烯-1,4-二基、十氢萘-2,6-二基、1,2,3,4-四氢萘-2,6-二基、菲-2,7-二基、蒽-2,6-二基、2,6-亚萘基或茚满-2,5-二基(这些基团中,1,4-亚苯基、1,2,3,4-四氢萘-2,6-二基、2,6-亚萘基及茚满-2,5-二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氢原子可分别独立地经氟原子、氯原子、甲基、三氟甲基或三氟甲氧基取代),Z3及Z5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1~15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亚甲基可以在氧原子不相互直接连接的情况下分别独立地经氧原子、-CO-、-COO-或-OCO-取代,该亚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氢原子可分别独立地经氟原子、甲基或乙基取代。),Z4表示单键、-CH2CH2-、-CH2O-、-OCH2-、-CH2CH2O-、-OCH2CH2-、-CH2CH2CH2O-、-OCH2CH2CH2-、-CH2CH2OCO-、-COOCH2CH2-、-CH2CH2COO-、-OCOCH2CH2-、-CH=CH-、-C≡C-、-CF2O-、-OCF2-、-CH=CHCOO-、-OCOCH=CH-、-COO-或-OCO-,n2表示0、1或2,在n2为2时,存在的多个C4及Z4可相同也可不同。)在通式(X1a)所表示的化合物中,C4及C5分别独立地表示1,4-亚苯基、1,4-亚环己基、吡啶-2,5-二基、嘧啶-2,5-二基、哒嗪-3,6-二基、1,3-二烷-2,5-二基、环己烯-1,4-二基、十氢萘-2,6-二基、1,2,3,4-四氢萘-2,6-二基、菲-2,7-二基、蒽-2,6-二基、2,6-亚萘基或茚满-2,5-二基(这些基团中,1,4-亚苯基、1,2,3,4-四氢萘-2,6-二基、2,6-亚萘基及茚满-2,5-二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氢原子可分别独立地经氟原子、氯原子、甲基、三氟甲基或三氟甲氧基取代。),优选为1,4-亚苯基、2-氟-1,4-亚苯基、3-氟-1,4-亚苯基、2,3-二氟-1,4-亚苯基、2-甲基-1,4-亚苯基、3-甲基-1,4-亚苯基、1,4-亚环己基、2,6-亚萘基。Z4表示单键、-CH2CH2-、-CH2O-、-OCH2-、-CH2CH2O-、-OCH2CH2-、-CH2CH2CH2O-、-OCH2CH2CH2-、-CH2CH2OCO-、-COOCH2CH2-、-CH2CH2COO-、-OCOCH2CH2-、-CH=CH-、-C≡C-、-CF2O-、-OCF2-、-CH=CHCOO-、-OCOCH=CH-、-COO-或-OCO-,优选为单键、-CH2CH2-、-COOCH2CH2-、-CH2CH2COO-、-OCOCH2CH2-、-C≡C-、-CH=CHCOO-、-OCOCH=CH-、-COO-或-OCO-。n2表示0、1或2,优选为0或1。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可列举式(X1a-101)~(X1a-140)所表示的化合物。作为成为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直链或支链结构的脂肪族系聚合性化合物,具体而言,可列举通式(X2a)所表示的化合物。(式中,A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A2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1~15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亚甲基可以在氧原子不相互直接连接的情况下分别独立地经氧原子、-CO-、-COO-或-OCO-取代,该亚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氢原子可分别独立地经氟原子、甲基或乙基取代),A3及A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或碳原子数1~18的烷基(该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亚甲基可以在氧原子不相互直接连接的情况下分别独立地经氧原子、-CO-、-COO-或-OCO-取代,该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氢原子可分别独立地经卤原子或碳原子数1~17的烷基取代),A4及A7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该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亚甲基可以在氧原子不相互直接连接的情况下分别独立地经氧原子、-CO-、-COO-或-OCO-取代,该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氢原子可分别独立地经卤原子或碳原子数1~9的烷基取代),k表示1~40,B1、B2及B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该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亚甲基可以在氧原子不相互直接连接的情况下分别独立地经氧原子、-CO-、-COO-或-OCO-取代,该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氢原子可分别独立地经卤原子或碳原子数3~6的三烷氧基硅基取代)、或下述通式(I-b)所表示的基团,(式中,A9表示氢原子或甲基,A8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1~15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亚甲基可以在氧原子不相互直接连接的情况下分别独立地经氧原子、-CO-、-COO-或-OCO-取代,该亚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氢原子可分别独立地经氟原子、甲基或乙基取代),其中,存在的B1、B2及B3中,成为上述通式(I-b)所表示的基团的个数为0或1个)。通式(X2a)中,A3及A6中的碳原子数1~18的烷基可为直链状、支链状及环状的任一种,优选为直链状或支链状,例如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叔戊基、1-甲基丁基、正己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2,2-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正庚基、2-甲基己基、3-甲基己基、2,2-二甲基戊基、2,3-二甲基戊基、2,4-二甲基戊基、3,3-二甲基戊基、3-乙基戊基、2,2,3-三甲基丁基、正辛基、异辛基、壬基、癸基、十一基、十二基、十三基、十四基、十五基、十六基、十七基、十八基。通式(X2a)中,作为A3及A6中的上述卤原子,例如可列举氟原子、氯原子及溴原子,优选为氟原子。作为将A3及A6中的上述烷基的氢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17的烷基,除碳原子数不同的方面以外,可列举与A3及A6中的上述烷基相同的烷基。此外,作为将A3及A6中的上述烷基的氢原子取代的上述卤原子,可列举与A3及A6中的上述卤原子相同的卤原子。通式(X2a)中,作为A2中的碳原子数1~15的亚烷基,可列举从A3及A6中的碳原子数1~15的上述烷基去除1个氢原子而成的二价基。通式(X2a)中,作为A4及A7中的碳原子数1~10的烷基,除碳原子数不同的方面以外,可列举与A3及A6中的上述烷基相同的烷基。此外,作为将A4及A7中的上述烷基的氢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9的烷基,除碳原子数不同的方面以外,可列举与A3及A6中的上述烷基相同的烷基。此外,作为将A4及A7中的上述烷基的氢原子取代的上述卤原子,可列举与A3及A6中的上述卤原子相同的卤原子。通式(X2a)中,作为B1、B2及B3中的碳原子数1~10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可列举与A3及A6中的碳原子数1~10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相同的烷基。此外,作为将B1、B2及B3中的上述烷基的氢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3~6的三烷氧基硅基,可列举作为烷氧基的甲氧基及乙氧基的任一者合计为3个、且连接于同一硅原子而成的基团,连接于同一硅原子的3个上述烷氧基可全部相同,也可仅2个相同,具体而言,可列举三甲氧基硅基、三乙氧基硅基、乙氧基二甲氧基硅基、二乙氧基甲氧基硅基等。此外,作为将B1、B2及B3中的上述烷基的氢原子取代的上述卤原子,可列举与A3及A6中的上述卤原子相同的卤原子。通式(X2a)中,B1、B2及B3合计存在2k+1个,其中,成为通式(I-b)所表示的基团的个数为0或1个,作为通式(I-b)所表示的基团,可为B1、B2及B3的任一者,优选为B1。通式(X2a)所表示的化合物中,作为B1、B2或B3为上述通式(I-b)所表示的基团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可列举通式(X2a-1)所表示的化合物、通式(X2a-2)所表示的化合物、通式(X2a-3)所表示的化合物、及通式(X2a-4)所表示的化合物。(式中,A11及A19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A12及A18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1~15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亚甲基可以在氧原子不相互直接连接的情况下分别独立地经氧原子、-CO-、-COO-或-OCO-取代,该亚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氢原子可分别独立地经氟原子、甲基或乙基取代),A13及A16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18的直链状的烷基(该直链状的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亚甲基可以在氧原子不相互直接连接的情况下分别独立地经氧原子、-CO-、-COO-或-OCO-取代),A14及A17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该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亚甲基可以在氧原子不相互直接连接的情况下分别独立地经氧原子、-CO-、-COO-或-OCO-取代,该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氢原子可分别独立地经卤原子或碳原子数1~9的烷基取代),A15表示碳原子数9~16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的至少1~5个亚甲基中,该亚甲基中的1个氢原子可分别独立地经碳原子数1~10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取代,该亚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亚甲基可以在氧原子不相互直接连接的情况下分别独立地经氧原子、-CO-、-COO-或-OCO-取代)。)(式中,A25及A2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a表示6~22的整数。)(式中,A31及A3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b、c及d分别独立地表示1~10的整数,e表示0~6的整数。)(式中,A41及A4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m、n、p及q分别独立地表示1~10的整数。)通式(X2a-1)所表示的化合物可通过“TetrahedronLetters,Vol.30,pp4985”、“TetrahedronLetters,Vol.23,No6,pp681-684”及“JournalofPolymerScience:PartA:PolymerChemistry,Vol.34,pp217-225”等所记载的公知的方法制造。以上述方式获得的通式(X2a-1)的化合物中,特别优选为通式(X2a-1-1)所表示的化合物。(式中,A11及A19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A12’及A18’分别表示亚甲基,A13’及A16’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2至18的直链烷基(存在于该直链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亚甲基可以在氧原子不相互直接连接的情况下分别独立地经氧原子、-CO-、-COO-或-OCO-取代),A14’及A17’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至10的烷基,A15表示碳原子数9至16的亚烷基(该亚烷基中的至少1~5个亚甲基中,该亚甲基中的1个氢原子可分别独立地经碳原子数1至10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取代,该亚烷基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亚甲基可以在氧原子不相互直接连接的情况下分别独立地经氧原子、-CO-、-COO-或-OCO-取代)。)通式(X2a-1-1)所表示的化合物特别优选为A15中的-COO-及-OCO-的总数为2个以下、且A18及A21中的-COO-及-OCO-的个数分别为1个以下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可列举式(X2a-101)~(X2a-109)所表示的化合物。作为成为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具有环结构的单官能的聚合性化合物,具体而言,可列举通式(X2b)所表示的化合物。(式中,R7表示氢原子或甲基,6元环T1、T2及T3分别独立地表示下列中的任一者,(其中,m表示1至4的整数。)n4表示0或1,Y1及Y2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CH2CH2-、-CH2O-、-OCH2-、-COO-、-OCO-、-C≡C-、-CH=CH-、-CF=CF-、-(CH2)4-、-CH2CH2CH2O-、-OCH2CH2CH2-、-CH2=CHCH2CH2-或-CH2CH2CH=CH-,Y3表示单键、-O-、-COO-或-OCO-,R8表示碳原子数1~18的烃基。)在通式(X2b)所表示的化合物中,6元环T1、T2及T3分别独立地表示下列中的任一者,(其中,m表示1至4的整数。)优选为1,4-亚苯环、2-氟-1,4-亚苯环、3-氟-1,4-亚苯环、2,3-二氟-1,4-亚苯环、2-甲基-1,4-亚苯环、3-甲基-1,4-亚苯环、1,4-亚环己环。n4表示0或1,优选为0。Y1及Y2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CH2CH2-、-CH2O-、-OCH2-、-COO-、-OCO-、-C≡C-、-CH=CH-、-CF=CF-、-(CH2)4-、-CH2CH2CH2O-、-OCH2CH2CH2-、-CH2=CHCH2CH2-或-CH2CH2CH=CH-,优选为单键、-CH2CH2-、-COO-、-OCO-、-C≡C-。Y3表示单键、-COO-或-OCO-,优选为单键。R8表示碳原子数1~18的烃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5的烃基。作为成为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具有环结构的3官能以上的聚合性化合物,具体而言,可列举通式(X2c)所表示的化合物。(式中,Z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1~8的卤化烷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8的卤化烷氧基、卤素、氰基、硝基或R2,S1及S2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12个的亚烷基或单键,该亚烷基中的1个-CH2-或未邻接的2个以上的-CH2-也可被取代为-O-、-COO-、-OCO-或-OCOO-,R1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式(R-1)至式(R-15)中的任一者,L1及L2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O-、-S-、-CH2-、-OCH2-、-CH2O-、-CO-、-C2H4-、-COO-、-OCO-、-OCOOCH2-、-CH2OCOO-、-OCH2CH2O-、-CO-NRa-、-NRa-CO-、-SCH2-、-CH2S-、-CH=CRa-COO-、-CH=CRa-OCO-、-COO-CRa=CH-、-OCO-CRa=CH-、-COO-CRa=CH-COO-、-COO-CRa=CH-OCO-、-OCO-CRa=CH-COO-、-OCO-CRa=CH-OCO-、-COOC2H4-、-OCOC2H4-、-C2H4OCO-、-(CH2)j-C(=O)-O-、-(CH2)j-O-(C=O)-、-O-(C=O)-(CH2)j-、-(C=O)-O-(CH2)j-、-CH2OCO-、-COOCH2-、-OCOCH2-、-CH=CH-、-CF=CF-、-CF=CH-、-CH=CF-、-CF2-、-CF2O-、-OCF2-、-CF2CH2-、-CH2CF2-、-CF2CF2-或-C≡C-(式中,Ra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4的烷基,j表示1~4的整数),M1及M3相互独立地表示芳香环、脂肪族环,M2表示1,4-亚苯基、1,4-亚环己基、吡啶-2,5-二基、嘧啶-2,5-二基、萘-2,6-二基、萘-1,4-二基、四氢萘-2,6-二基或1,3-二烷-2,5-二基,M1、M2及M3分别独立地可未经取代,也可被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1~8的卤化烷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卤素、氰基、或硝基取代,l及n分别独立地表示0、1、2或3的整数,且,在l+n表示3以上的整数且l表示0时,Z表示式(R-1)~式(R-15)中的任一基团,在n表示0时,R1表示式(R-1)~式(R-15)中的任一基团,m表示0至4的整数,当存在多个R1、R2、Z、S1及S2时,可相同也可不同,当存在多个L1及M2时,可相同也可不同,但L1的至少一者表示单键。)通式(X2c)所表示的化合物中,Z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1~8的卤化烷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8的卤化烷氧基、卤素、氰基、硝基或R2,但优选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3的烷基、碳原子数1~3的卤素化烷基、碳原子数1~3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3的卤烷氧基、卤素、氰基或R2,S1及S2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12个的亚烷基或单键,该亚烷基中的1个-CH2-或不邻接的2个以上的-CH2-可被取代为-O-、-COO-、-OCO-或-OCOO-,但优选碳原子数1~3个的亚烷基、亚烷基中的1个或不邻接的2个以上的-CH2-被取代为-O-的、碳原子数3~10个的亚烷基、或单键,更优选为单键,R1及R2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式(R-1)至式(R-15)中的任一者,但优选为式(R-1)或式(R-2),L1及L2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O-、-S-、-CH2-、-OCH2-、-CH2O-、-CO-、-C2H4-、-COO-、-OCO-、-OCOOCH2-、-CH2OCOO-、-OCH2CH2O-、-CO-NRa-、-NRa-CO-、-SCH2-、-CH2S-、-CH=CRa-COO-、-CH=CRa-OCO-、-COO-CRa=CH-、-OCO-CRa=CH-、-COO-CRa=CH-COO-、-COO-CRa=CH-OCO-、-OCO-CRa=CH-COO-、-OCO-CRa=CH-OCO-、-COOC2H4-、-OCOC2H4-、-C2H4OCO-、-(CH2)j-C(=O)-O-、-(CH2)j-O-(C=O)-、-O-(C=O)-(CH2)j-、-(C=O)-O-(CH2)j-、-CH2OCO-、-COOCH2-、-OCOCH2-、-CH=CH-、-CF=CF-、-CF=CH-、-CH=CF-、-CF2-、-CF2O-、-OCF2-、-CF2CH2-、-CH2CF2-、-CF2CF2-或-C≡C-(式中,Ra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4的烷基,j表示1~4的整数),但优选为单键、-O-、-CH2-、-OCH2-、-CH2O-、-C2H4-、-COO-、-OCO-、-CH=CH-COO-、-CH=CH-OCO-、-COO-CH=CH-、-OCO-CH=CH-、-COO-CH=CH-COO-、-COO-CH=CH-OCO-、-OCO-CH=CH-COO-、-OCO-CH=CH-OCO-、-COOC2H4-、-OCOC2H4-、-C2H4OCO-或-C≡C-,M1及M3相互独立地表示芳香环、脂肪族环,但优选为芳香环,M2表示1,4-亚苯基、1,4-亚环己基、吡啶-2,5-二基、嘧啶-2,5-二基、萘-2,6-二基、萘-1,4-二基、四氢萘-2,6-二基或1,3-二烷-2,5-二基,但优选为1,4-亚苯基、萘-2,6-二基、萘-1,4-二基,M1、M2及M3分别独立地优选为未经取代或被碳原子数1~2的烷基或卤素取代,l及n分别独立地表示0、1、2或3的整数,且在l+n表示1以上的整数但l表示0时,Z表示式(R-1)~式(R-15)中的任一基团,但优选为式(R-1)或式(R-2),在n表示0时,R1表示式(R-1)~式(R-15)中的任一基团,但优选为式(R-1)或式(R-2),优选l及n不为0。作为通式(X2c)所表示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可列举式(X2c-101)~(X2c-150)等所表示的化合物。关于取向控制层的形成中所使用的两种以上的聚合性化合物,优选为一种以上的多官能的聚合性化合物与一种以上的单官能的聚合性化合物,从不会使作为液晶显示元件的各个特性及液晶显示元件的烧屏特性恶化、且液晶显示元件制造时的滴痕难以产生此效果更为优异的方面而言,更优选为合计3~6种。作为成为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缩合环系的聚合性化合物,具体而言,可列举通式(X2d)所表示的化合物。(式中,R70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71表示具有缩合环的烃基。)通式(X2d)所表示的化合物中,R71的烃基只要具有缩合环即可,可仅由缩合环所构成,也可具有缩合环与除此以外的烃基。上述缩合环可为脂肪族环及芳香族环中的任一种。并且,上述脂肪族环可为饱和脂肪族环及不饱和脂肪族环中的任一种,也可同时具有饱和脂肪族环及不饱和脂肪族环。此外,构成缩合环的环的个数只要为2个以上即可,优选为2~7个。缩合环以外的烃基可为直链状、支链状及环状的任一种,也可同时具有链状(直链状及/或支链状)结构及环状结构。并且,链状结构及环状结构的烃基可为饱和烃基及不饱和烃基的任一种,环状结构的烃基可为脂肪族环烃基及芳香族烃基的任一种。作为R71的优选方式,可列举从类固醇去除1个氢原子而成的一价基,优选为从胆固醇去除羟基而成的一价基。取向控制层的形成中所使用的一种以上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与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各个比率只要根据使用多少种聚合性化合物来适当调节即可,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相对于液晶组合物的比率优选为0.001~5质量%,更优选为1.0~4.0质量%。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比率优选为0.001~5质量%,更优选为1.0~4.0质量%。本申请发明中所使用的液晶组合物含有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及通式(II)所表示的化合物。(式中,R5α及R6α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2~8的烯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2~8的烯氧基,l3及l4分别独立地表示0或1,G2表示单键、-CH2CH2-、-CH2O-、-OCH2-、-CF2O-或-OCF2-,L1~L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氟原子。)(式中,R3α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2~8的烯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2~8的烯氧基,R4α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4~8的烯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3~8的烯氧基,存在的Q1表示1,4-亚苯基或反式-1,4-亚环己基,Q2表示反式-1,4-亚环己基或反式-1,4-亚环己烯基,G1表示-CH2CH2-、-CH2O-、-OCH2-、-CF2O-或-OCF2-,存在的G2表示单键、-CH2CH2-、-CH2O-、-OCH2-、-CF2O-或-OCF2-,l2表示0、1或2,在l2为2时,2个Q2及G2可相同也可不同。)在本申请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中所使用的液晶组合物中,通过含有通式(II)及(III)所表示的化合物,可大幅促进形成取向控制层时的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性,由此可缩短形成取向控制层的时间,此外,聚合性化合物的未聚合的残留物极少,或是完全没有。进一步,可容易达成适用于狭型单元用面板的高折射率各向异性化,可使粘度、旋转粘性降低。通式(II)及(III)中,R3α、R5α、R6α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2~8的烯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2~8的烯氧基,但优选为碳原子数1~5的烷基、碳原子数2~5的烯基、碳原子数1~5的烷氧基。R4α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4~8的烯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3~8的烯氧基,但优选为碳原子数1~5的烷基、碳原子数4~5的烯基、碳原子数1~5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3~5的烯氧基。Q2表示反式-1,4-亚环己基或反式-1,4-亚环己烯基,但优选为反式-1,4-亚环己基。G1表示-CH2CH2-、-CH2O-、-OCH2-、-CF2O-或-OCF2-,但优选为-CH2CH2-或-CH2O-。所存在的G2表示单键、-CH2CH2-、-CH2O-、-OCH2-、-CF2O-或-OCF2-,但优选为-CH2CH2-、单键,进一步优选为单键。l2表示0、1或2,但优选为0或1。L1~L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氟原子,但优选L1、L2、L5、L6为氢原子。作为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优选方式,例如可列举通式(III-1)(式中,R5α及R6α与上述相同)所表示的化合物、通式(III-2)(式中,R5α及R6α与上述相同)所表示的化合物、通式(III-3)(式中,R5α及R6α与上述相同)所表示的化合物、通式(III-4)(式中,R5α及R6α与上述相同)所表示的化合物。作为通式(I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优选方式,例如可列举通式(II-1)~通式(II-4)所表示的化合物。(式中,R3α及R4α与上述相同。)上述液晶组合物中,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的合计,优选为5~60质量%,更优选为10~6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5~60质量%。上述液晶组合物中,通式(I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的合计,优选为15~60质量%,更优选为20~5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25~50质量%。上述液晶组合物中,除了上述通式(III)及(II)所表示的化合物以外,优选含有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式中,R1α及R2α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2~8的烯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2~8的烯氧基,Q3表示1,4-亚苯基或反式-1,4-亚环己基,l1表示1或2,在l1为2时,2个Q1可相同也可不同。)通式(I)中,R1α及R2α中的碳原子数1~8的烷基可为直链状、支链状及环状的任一种,优选为直链状或支链状,例如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叔戊基、1-甲基丁基、正己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2,2-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正庚基、2-甲基己基、3-甲基己基、2,2-二甲基戊基、2,3-二甲基戊基、2,4-二甲基戊基、3,3-二甲基戊基、3-乙基戊基、2,2,3-三甲基丁基、正辛基、异辛基。R1α及R2α中的上述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6。通式(I)中,作为R1α及R2α中的碳原子数2~8的烯基,可列举乙烯基(vinyl)、2-丙烯基(烯丙基)等R1α及R2α中的碳原子数2~8的上述烷基中的碳原子间的1个单键(C-C)被双键(C=C)取代而成的一价基。R1α及R2α中的上述烯基优选为碳原子数2~6,更优选为以下的结构。(式中,烯基设为其右端的碳原子连接于环结构。)通式(I)中,作为R1α及R2α中的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可列举甲氧基、乙氧基等R1α及R2α中的碳原子数1~8的上述烷基连接于氧原子而成的一价基。R1α及R2α中的上述烷氧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6,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5,特别优选为碳原子数1~3。通式(I)中,作为R1α及R2α中的碳原子数2~8的烯氧基,可列举乙烯氧基、2-丙烯氧基等R1α及R2α中的碳原子数2~8的上述烯基连接于氧原子而成的一价基。R1α及R2α中的上述烯氧基优选为碳原子数2~6。作为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优选化合物,R1α及R2α的组合可列举:上述烷基彼此的组合、上述烷基及烷氧基的组合、以及上述烷基及烯基的组合。此外,作为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优选化合物,例如可列举下述通式(I-1)~(I-4)所表示的化合物。(式中,R1α及R2α与上述相同。)上述液晶组合物中的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的合计,优选为30~60质量%,更优选为35~55质量%。此外,也可含有通式(V)所表示的化合物。(式中,R7α及R8α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碳原子数2~8的烯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2~8的烯氧基,Q4表示1,4-亚苯基或反式-1,4-亚环己基,l4表示0或1。)通式(V)中,R7α及R8α中的碳原子数1~8的烷基可为直链状、支链状及环状的任一种,优选为直链状或支链状,例如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叔戊基、1-甲基丁基、正己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2,2-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正庚基、2-甲基己基、3-甲基己基、2,2-二甲基戊基、2,3-二甲基戊基、2,4-二甲基戊基、3,3-二甲基戊基、3-乙基戊基、2,2,3-三甲基丁基、正辛基、异辛基、壬基、癸基、十一基、十二基、十三基、十四基、十五基、十六基、十七基、十八基。R7α及R8α中的上述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10,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6。通式(V)中,作为R7α及R8α中的碳原子数2~8的烯基,可列举R7α及R8α中的碳原子数2~8的上述烷基中,碳原子间的1个单键(C-C)被双键(C=C)取代而成的一价基。R7α及R8α中的上述烯基优选为碳原子数2~6。通式(V)中,作为R7α及R8α中的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可列举甲氧基、乙氧基等R7α及R8α中的碳原子数1~8的上述烷基连接于氧原子而成的一价基。R7α及R8α中的上述烷氧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7,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5。通式(V)中,作为R7α及R8α中的碳原子数2~8的烯氧基,可列举乙烯氧基、2-丙烯氧基等R7α及R8α中的碳原子数2~8的上述烯基连接于氧原子而成的一价基。作为通式(V)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优选化合物,例如可列举通式(V-1)~(V-3)所表示的化合物。上述液晶组合物中的通式(V)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10~50质量%,更优选为15~40质量%。上述液晶组合物中的通式(I)、通式(II)、通式(III)及通式(V)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的合计,优选为90~98质量%,更优选为95~98质量%。本申请发明所使用的液晶组合物,在25℃时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Δε)为-2.0至-8.0,优选为-2.0至-6.0,更优选为-2.0至-5.0,特别优选为-2.5至-4.0。本申请发明所使用的液晶组合物,在20℃时的折射率各向异性(Δn)为0.08至0.14,更优选为0.09至0.13,特别优选为0.09至0.12。若进一步详述,则对应于较薄的单元间隙时,优选为0.10至0.13,在对应于较厚的单元间隙时,优选为0.08至0.10。本申请发明所使用的液晶组合物,在20℃时的粘度(η)为10至30mPa·s,更优选为10至25mPa·s,特别优选为10至22mPa·s。本申请发明所使用的液晶组合物,在20℃时的旋转粘度(γ1)为60至130mPa·s,更优选为60至110mPa·s,特别优选为60至100mPa·s。本申请发明所使用的液晶组合物,在20℃时的旋转粘度(γ1)与弹性常数(K33)的比(γ1/K33)为3.5至9.0mPa·s·pN-1,更优选为3.5至8.0mPa·s·pN-1,特别优选为3.5至7.0mPa·s·pN-1。本申请发明所使用的液晶组合物,向列相-各向同性液体相转变温度(Tni)为60℃至120℃,更优选为70℃至100℃,特别优选为70℃至85℃。形成本申请发明的取向控制层的聚合性化合物虽然在不存在聚合引发剂时也会进行聚合,但为了促进聚合,也可含有聚合引发剂。作为聚合引发剂,可列举:苯偶姻醚类、二苯甲酮类、苯乙酮类、苯偶酰缩酮类、酰基氧化膦类等。此外,为了提高保存稳定性,也可添加稳定剂。作为可使用的稳定剂,例如可列举:氢醌类、氢醌单烷基醚类、叔丁基儿茶酚类、联苯三酚类、苯硫酚类、硝基化合物类、β-萘胺类、β-萘酚类、亚硝基化合物等。本申请发明的液晶组合物也可进一步含有通式(Q)所表示的化合物。式中,RQ表示碳原子数1至22的直链烷基或支链烷基,基团中的一个或未邻接的两个以上的CH2基也可被-O-、-CH=CH-、-CO-、-OCO-、-COO-、-C≡C-、-CF2O-、-OCF2-取代。MQ表示反式-1,4-亚环己基、1,4-亚苯基或单键。通式(Q)所表示的化合物具体而言优选为下述通式(Q-a)至通式(Q-e)所表示的化合物。式中,RQ1优选为碳原子数1至10的直链烷基或支链烷基。RQ2优选为碳原子数1至20的直链烷基或支链烷基。RQ3优选为碳原子数1至8的直链烷基、支链烷基、直链烷氧基或支链烷氧基。LQ优选为碳原子数1至8的直链亚烷基或支链亚烷基。LQ2优选为碳原子数2至12的直链亚烷基或支链亚烷基。通式(Q-a)至通式(Q-e)所表示的化合物中,进一步优选为通式(Q-c)、通式(Q-d)及通式(Q-e)所表示的化合物。关于本发明的液晶组合物,在含有通式(Q)所表示的化合物时,含有1种或2种以上,优选为含有1种至5种,进一步优选为含有1种至3种,特别优选为含有1种。此外,其含量优选为0.001质量%至1质量%,更优选为0.001质量%至0.1质量%,特别优选为0.001质量%至0.05质量%。液晶显示元件10可在第一基板11与液晶层13之间、及第二基板12与液晶层13之间的至少一者进一步具有钝化膜(省略图示)。如此,通过具有钝化膜,附近的第一基板11或第二基板12的表面受到保护。液晶显示元件10可在第一基板11与液晶层13之间、及第二基板12与液晶层13之间的至少一者进一步具有平坦化膜(省略图示)。在上述钝化膜的表面的平坦性高时,也可将该钝化膜用作平坦化膜。作为上述钝化膜及平坦化膜,均可适当使用公知的材料。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通过将并用通式(III)及(II)所表示的特定化合物而得到的作为液晶分子的液晶组合物、及由两种以上的聚合性化合物形成的取向控制层组合使用,与以往的液晶显示元件不同,在第一基板与液晶层之间、及第二基板与液晶层之间,即便分别不具有取向膜,在未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也相对于基板面大致垂直取向。并且,不会使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粘度、向列相上限温度、旋转粘度(γ1)等各特性变差,且得以抑制烧屏与制造时的滴痕的产生。<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元件10例如可通过以下的方法制造。首先,将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重叠,在它们之间夹持用以在后述工序中形成液晶层13及取向控制层的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上述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含有如下成分作为必需成分:上述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上述通式(II)所表示的化合物、及2种以上的上述聚合性化合物。更具体而言,针对第一基板11及第二基板12的任一者,对于它们的对向面散布用以确保单元间隙的间隔突起物、例如塑料珠粒等,并且例如使用环氧粘接剂等进行网版印刷法从而印刷(形成)密封部。需说明的是,所谓第一基板11的与第二基板12对向的面,是指具有共用电极14及彩色滤光片18的面,所谓第二基板12的与第一基板11对向的面,是指具有像素电极15的面。继而,使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对向,将它们隔着上述间隔突起物及密封部而贴合后,将上述含液晶的聚合用组合物注入至所形成的空间。然后,通过加热等,使上述密封部固化,由此在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夹持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继而,在共用电极14与像素电极15之间,使用电压施加手段来施加电压。此时的电压例如设为5~30V。由此,产生相对于第一基板11的与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的邻接面(与含液晶的聚合用组合物对向的面)、及第二基板12的与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的邻接面(与含液晶的聚合用组合物对向的面)呈特定的角度的方向的电场,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中的液晶分子(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及通式(II)所表示的化合物)19从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的法线方向朝特定方向倾斜地取向,如图3所示,对液晶分子19赋予预倾角θ。预倾角θ的大小可通过适当调节电压的大小而控制。继而,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从例如第一基板11的外侧对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照射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射线,由此使上述2种以上的聚合性化合物聚合。需说明的是,活性能量射线可从第二基板12的外侧照射,也可从第一基板11的外侧及第二基板12的外侧的双方照射。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中的2种以上的上述聚合性化合物进行反应,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成为具有期望的组成的液晶组合物而构成液晶层13,同时在第一基板11与液晶层13之间、及第二基板12与液晶层13之间形成取向控制层。所形成的取向控制层在非驱动状态下,对液晶层13中的位于第一基板11的附近及第二基板12的附近的液晶分子19赋予预倾角θ。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强度可为固定,也可不固定,在变更照射强度时,可任意设定各照射强度下的照射时间,在采用2阶段以上的照射工序时,优选为第2阶段以后的照射工序的照射强度比第1阶段的照射工序的照射强度弱,优选为第2阶段以后的照射工序的总照射时间比第1阶段的照射时间长且照射总能量的量大。此外,在不连续地变更照射强度时,优选为总照射工序时间的前半部分的平均照射光强度强于后半部分的平均照射强度,更优选为照射刚开始后的强度最强,进一步优选为随着照射时间的经过,照射强度始终持续减少直至某固定值。这种情况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强度优选为2~100mW/cm2,更优选为多阶段照射时的第1阶段、或不连续地变更照射强度时的所有照射工序中,最高照射强度为10~100mW/cm2,且多阶段照射时的第2阶段以后、或不连续地变更照射强度时的最低照射强度为2~50mW/cm2。此外,照射总能量的量优选为10~300J,更优选为50~250J,进一步优选为100~250J。施加电压可为交流,也可为直流。所照射的上述活性能量射线优选为具有多种光谱的活性能量射线,优选为具有多种光谱的紫外线。通过照射具有多种光谱的活性能量射线,2种以上的上述聚合性化合物可通过适合其每一种类的光谱(波长)的活性能量射线而进行聚合,这种情况下,更有效率地形成取向控制层。取向控制层通过上述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物构成,但推测为不限于例如明确地隔开第一基板11与液晶层13而形成于它们之间,也可能在第一基板11的附近,以从第一基板11的与液晶层13的邻接面(与液晶层13对向的面)进入至液晶层13的内部的方式形成。在第二基板12的附近也是同样,推测不限于取向控制层明确地隔开第二基板12与液晶层13而形成于这些之间,也可能在第二基板12的附近,以从第二基板12的与液晶层13的邻接面(与液晶层13对向的面)进入至液晶层13的内部的方式形成。此外,推测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上述2种以上的聚合性化合物中,具有相互类似的结构的聚合性化合物彼此优先地聚合,使液晶分子排列于基板的附近区域,且将预倾方向规定为特定的方向而控制取向。实施例以下,通过实施例及比较例来针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需说明的是,在以下实施例及比较例中,“wt%”表示质量%。此外,在以下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分别将TNI、Δn、Δε、γ1定义如下。TNI:向列相-各向同性液体相转变温度(℃)Δn:20℃的折射率各向异性Δε:20℃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γ1:20℃的旋转粘度(mPa·s)针对以下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所制造的液晶显示元件,通过下述方法评价残留单体。(残留单体的评价)残留单体通过下述方法求出:对利用高压水银灯照射1000秒的UV光而制得的元件中的单体量,以色谱仪进行定量,算出相对于照射UV光之前的液晶组合物中所含有的单体量的比例(ppm)。需说明的是,高压水银灯使用Ushio电机公司制造的USH-500BY1。(实施例1)制备具有由透明的共用电极所构成的透明电极层及彩色滤光片层的第一基板(共用电极基板)、及具有由有源元件驱动的透明像素电极的第二基板(像素电极基板)。作为像素电极,使用具有狭缝从而被进行像素分割成预倾方向不同的四个区域的像素电极。制备分别以如下所述的比率含有与通式(III)及(II)所示化合物相对应的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LC-1。接着,相对于液晶组合物LC-1(98.0质量%),添加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4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2a)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5质量%),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Igacure651”(0.1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1。接着,隔着密封部将不具有取向膜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贴合后,注入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1,使密封部固化,夹持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1。此时,使用厚度3.9μm的间隔物(spacer),从而使由液晶组合物所构成的层的厚度成为3.9μm。接着,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对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照射紫外线,从而使第一聚合性化合物及第二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此时,作为紫外线照射装置,使用Ushio电机公司制造的“USH-250BY”,以100mW照射1000秒紫外线。通过以上方法,得到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1。如表1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0ppm,并且在UV照射1000秒后完成了聚合,因此聚合足够快速。[表1]TNI/℃75.3Δn0.092ne1.575no1.483ε//3.47ε⊥6.72Δε-3.25γ1/mPa·s109残留单体/ppm0(比较例1)制作具有由透明的共用电极构成的透明电极层及彩色滤光片层的第一基板(共用电极基板)、与具有由有源元件驱动的透明像素电极的第二基板(像素电极基板)。作为像素电极,使用具有狭缝从而被进行像素分割成预倾方向不同的四个区域的像素电极。制备不含有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LC-2。接着,相对于液晶组合物LC-2(98.0质量%),添加与实施例1相同的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4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2a)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5质量%),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Igacure651”(0.1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2。接着,隔着密封部将不具有取向膜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贴合后,注入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2,使密封部固化,夹持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2。此时,使用厚度3.9μm的间隔物,从而使由液晶组合物所构成的层的厚度成为3.9μm。接着,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对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照射紫外线,从而使第一聚合性化合物及第二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此时,作为紫外线照射装置,使用Ushio电机公司制造的“USH-250BY”,以100mW照射1000秒紫外线。通过以上方法,得到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2。如表2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1140ppm、即便在UV照射1000秒后也残留聚合性化合物,与实施例1相比,聚合的进行较慢。[表2]TNI/℃74.5Δn0.092ne1.574no1.482ε//3.54ε⊥6.86Δε-3.32γ1/mPa·s113残留单体/ppm1140(实施例2)相对于实施例1中所制备的液晶组合物LC-1(98.0质量%),添加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4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2a)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5质量%),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Igacure651”(0.1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1a,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而获得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3。如表3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0ppm,并且在UV照射1000秒后完成了聚合,因此聚合足够快速。[表3]TNI/℃75.3Δn0.092ne1.575no1.483ε//3.47ε⊥6.72Δε-3.25γ1/mPa·s109残留单体/ppm0(实施例3)相对于实施例1中所制备的液晶组合物LC-1(98.5质量%),添加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4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2b)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0质量%),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Igacure651”(0.1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1b,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而获得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4。如表4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0ppm,并且在UV照射1000秒后完成了聚合,因此聚合足够快速。[表4]TNI/℃75.3Δn0.092ne1.575no1.483ε//3.47ε⊥6.72Δε-3.25γ1/mPa·s109残留单体/ppm0(实施例4)相对于实施例1中所制备的液晶组合物LC-1(98.3质量%),添加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4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2d)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2质量%),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Igacure651”(0.1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1c,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而获得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5。如表5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0ppm,并且在UV照射1000秒后完成了聚合,因此聚合足够快速。[表5]TNI/℃75.3Δn0.092ne1.575no1.483ε//3.47ε⊥6.72Δε-3.25γ1/mPa·s109残留单体/ppm0(实施例5)相对于实施例1中所制备的液晶组合物LC-1(98.0质量%),添加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4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2a)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5质量%),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Igacure651”(0.1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1d,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而获得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6。如表6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0ppm,并且在UV照射1000秒后完成了聚合,因此聚合足够快速。[表6]TNI/℃75.3Δn0.092ne1.575no1.483ε//3.47ε⊥6.72Δε-3.25γ1/mPa·s109残留单体/ppm0(实施例6)相对于实施例1中所制备的液晶组合物LC-1(98.1质量%),添加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3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2a)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5质量%),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Igacure651”(0.1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1e,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而获得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7。如表7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0ppm,并且在UV照射1000秒后完成了聚合,因此聚合足够快速。[表7]TNI/℃75.3Δn0.092ne1.575no1.483ε//3.47ε⊥6.72Δε-3.25γ1/mPa·s109残留单体/ppm0(实施例7)相对于实施例1中所制备的液晶组合物LC-1(98.0质量%),添加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4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2a)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5质量%),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Igacure651”(0.1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1f,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而获得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8。如表8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0ppm,并且在UV照射1000秒后完成了聚合,因此聚合足够快速。[表8]TNI/℃75.3Δn0.092ne1.575no1.483ε//3.47ε⊥6.72Δε-3.25γ1/mPa·s109残留单体/ppm0(实施例8)相对于实施例1中所制备的液晶组合物LC-1(98.1质量%),添加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4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2a)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5质量%),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Igacure651”(0.1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1g,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而获得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9。如表9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0ppm,并且在UV照射1000秒后完成了聚合,因此聚合足够快速。[表9]TNI/℃75.3Δn0.092ne1.575no1.483ε//3.47ε⊥6.72Δε-3.25γ1/mPa·s109残留单体/ppm0(实施例9)制备具有由透明的共用电极所构成的透明电极层及彩色滤光片层的第一基板(共用电极基板)、及具有由有源元件驱动的透明像素电极的第二基板(像素电极基板)。作为像素电极,使用具有狭缝从而被进行像素分割成预倾方向不同的四个区域的像素电极。制备分别以如下所示的比率含有与通式(III)及(II)所表示的化合物相对应的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LC-3。接着,相对于液晶组合物LC-3(98.0质量%),添加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4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2a)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5质量%),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Igacure651”(0.1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3。接着,隔着密封部将不具有取向膜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贴合后,注入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3,使密封部固化,夹持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3。此时,使用厚度3.9μm的间隔物,从而使由液晶组合物所构成的层的厚度成为3.9μm。接着,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对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照射紫外线,从而使第一聚合性化合物及第二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此时,作为紫外线照射装置,使用Ushio电机公司制造的“USH-250BY”,以100mW照射1000秒紫外线。通过以上方法,得到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10。如表10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0ppm,并且在UV照射1000秒后完成了聚合,因此聚合足够快速。[表10]TNI/℃76.0Δn0.092ne1.575no1.483ε//3.47ε⊥6.68Δε-3.21γ1/mPa·s105残留单体/ppm0(比较例2)制备具有由透明的共用电极所构成的透明电极层及彩色滤光片层的第一基板(共用电极基板)、及具有由有源元件驱动的透明像素电极的第二基板(像素电极基板)。作为像素电极,使用具有狭缝从而被进行像素分割成预倾方向不同的四个区域的像素电极。制备不含有通式(III)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LC-4。接着,相对于液晶组合物LC-4(98.0质量%),添加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4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2a)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5质量%),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Igacure651”(0.1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4。接着,隔着密封部将不具有取向膜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贴合后,注入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4,使密封部固化,夹持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4。此时,使用厚度3.9μm的间隔物,从而使由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所构成的层的厚度成为3.9μm。接着,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对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照射紫外线,从而使第一聚合性化合物及第二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此时,作为紫外线照射装置,使用Ushio电机公司制造的“USH-250BY”,以100mW照射1000秒紫外线。通过以上方法,得到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11。如表11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1900ppm、即便在UV照射1000秒后也残留聚合性化合物,与实施例9相比,聚合的进行较慢。[表11]TNI/℃75.8Δn0.091ne1.574no1.483ε//3.49ε⊥6.64Δε-3.15γ1/mPa·s101残留单体/ppm1900(实施例10)相对于实施例9中所制备的液晶组合物LC-3(98.5质量%),添加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4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2b)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0质量%),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Igacure651”(0.1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3a,通过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而获得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12。如表12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0ppm,并且在UV照射1000秒后完成了聚合,因此聚合足够快速。[表12]TNI/℃76.0Δn0.092ne1.575no1.483ε//3.47ε⊥6.68Δε-3.21γ1/mPa·s105残留单体/ppm0(实施例11)相对于实施例9中所制备的液晶组合物LC-3(98.5质量%),添加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4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2a)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0质量%),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Igacure651”(0.1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3b,通过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而获得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13。如表13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0ppm,并且在UV照射1000秒后完成了聚合,因此聚合足够快速。[表13]TNI/℃76.0Δn0.092ne1.575no1.483ε//3.47ε⊥6.68Δε-3.21γ1/mPa·s105残留单体/ppm0(实施例12)相对于实施例9中所制备的液晶组合物LC-3(98.3质量%),添加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4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2d)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2质量%),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Igacure651”(0.1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3c,通过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而获得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14。如表14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0ppm,并且在UV照射1000秒后完成了聚合,因此聚合足够快速。[表14]TNI/℃76.0Δn0.092ne1.575no1.483ε//3.47ε⊥6.68Δε-3.21γ1/mPa·s105残留单体/ppm0(实施例13)相对于实施例9中所制备的液晶组合物LC-3(98.1质量%),添加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3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2a)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5质量%),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Igacure651”(0.1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3d,通过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而获得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15。如表15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0ppm,并且在UV照射1000秒后完成了聚合,因此聚合足够快速。[表15]TNI/℃76.0Δn0.092ne1.575no1.483ε//3.47ε⊥6.68Δε-3.21γ1/mPa·s105残留单体/ppm0(实施例14)相对于实施例9中所制备的液晶组合物LC-3(98.1质量%),添加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3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2a)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5质量%),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Igacure651”(0.1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3e,通过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而获得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16。如表16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0ppm,并且在UV照射1000秒后完成了聚合,因此聚合足够快速。[表16]TNI/℃76.0Δn0.092ne1.575no1.483ε//3.47ε⊥6.68Δε-3.21γ1/mPa·s105残留单体/ppm0(实施例15)相对于实施例9中所制备的液晶组合物LC-3(98.0质量%),添加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4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2a)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5质量%),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Igacure651”(0.1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3f,通过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而获得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17。如表17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0ppm,并且在UV照射1000秒后完成了聚合,因此聚合足够快速。[表17]TNI/℃76.0Δn0.092ne1.575no1.483ε//3.47ε⊥6.68Δε-3.21γ1/mPa·s105残留单体/ppm0(实施例16)相对于实施例9中所制备的液晶组合物LC-3(98.0质量%),添加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4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1b)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5质量%),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Igacure651”(0.1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3g,通过与实施例9相同的方法,而获得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18。如表18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0ppm,并且在UV照射1000秒后完成了聚合,因此聚合足够快速。[表18]TNI/℃76.0Δn0.092ne1.575no1.483ε//3.47ε⊥6.68Δε-3.21γ1/mPa·s105残留单体/ppm0(实施例17)制备具有由透明的共用电极所构成的透明电极层及彩色滤光片层的第一基板(共用电极基板)、及具有由有源元件驱动的透明像素电极的第二基板(像素电极基板)。作为像素电极,使用具有狭缝从而被进行像素分割成预倾方向不同的四个区域的像素电极。制备分别以如下所述的比率含有与通式(III)及(II)所表示的化合物相对应的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LC-5。接着,相对于液晶组合物LC-5(98.0质量%),添加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4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2a)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5质量%),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Igacure651”(0.1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5。接着,隔着密封部将不具有取向膜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贴合后,注入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5,使密封部固化,夹持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5。此时,使用厚度3.9μm的间隔物,从而使由液晶组合物所构成的层的厚度成为3.9μm。接着,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对液晶组合物照射紫外线,从而使第一聚合性化合物及第二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此时,作为紫外线照射装置,使用Ushio电机公司制造的“USH-250BY”,以100mW照射1000秒紫外线。通过以上方法,得到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19。如表19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0ppm,并且在UV照射1000秒后完成了聚合,因此聚合足够快速。[表19]TNI/℃74.7Δn0.092ne1.575no1.483ε//3.47ε⊥6.67Δε-3.20γ1/mPa·s112残留单体/ppm0(实施例18)制备具有由透明的共用电极所构成的透明电极层及彩色滤光片层的第一基板(共用电极基板)、及具有由有源元件驱动的透明像素电极的第二基板(像素电极基板)。作为像素电极,使用具有狭缝从而被进行像素分割成预倾方向不同的四个区域的像素电极。制备分别以如下所述的比率含有与通式(III)及(II)所表示的化合物相对应的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LC-6。接着,相对于液晶组合物LC-6(98.0质量%),添加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4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2a)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5质量%),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Igacure651”(0.1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6。接着,隔着密封部将不具有取向膜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贴合后,不使用取向膜而注入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6,使密封部固化,夹持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6。此时,使用厚度3.9μm的间隔物,从而使由液晶组合物所构成的层的厚度成为3.9μm。接着,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对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照射紫外线,从而使第一聚合性化合物及第二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此时,作为紫外线照射装置,使用Ushio电机公司制造的“USH-250BY”,以100mW照射1000秒紫外线。通过以上方法,得到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20。如表20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0ppm,并且在UV照射1000秒后完成了聚合,因此聚合足够快速。[表20]TNI/℃74.9Δn0.092ne1.574no1.482ε//3.48ε⊥672.00Δε-3.24γ1/mPa·s113残留单体/ppm0(实施例19)制备具有由透明的共用电极所构成的透明电极层及彩色滤光片层的第一基板(共用电极基板)、及具有由有源元件驱动的透明像素电极的第二基板(像素电极基板)。作为像素电极,使用具有狭缝从而被进行像素分割成预倾方向不同的四个区域的像素电极。制备分别以如下所述的比率含有与通式(III)及(II)所表示的化合物相对应的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LC-7。接着,相对于液晶组合物LC-7(98.0质量%),添加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4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2a)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5质量%),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Igacure651”(0.1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7。接着,隔着密封部将不具有取向膜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贴合后,不使用取向膜而注入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7,使密封部固化,夹持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7。此时,使用厚度3.9μm的间隔物,从而使由液晶组合物所构成的层的厚度成为3.9μm。接着,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对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照射紫外线,从而使第一聚合性化合物及第二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此时,作为紫外线照射装置,使用Ushio电机公司制造的“USH-250BY”,以100mW照射1000秒紫外线。通过以上方法,得到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21。如表21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0ppm,并且在UV照射1000秒后完成了聚合,因此聚合足够快速。[表21]TNI/℃74.8Δn0.092ne1.574no1.482ε//3.48ε⊥6.72Δε-3.24γ1/mPa·s113残留单体/ppm0(实施例20)制备具有由透明的共用电极所构成的透明电极层及彩色滤光片层的第一基板(共用电极基板)、及具有由有源元件驱动的透明像素电极的第二基板(像素电极基板)。作为像素电极,使用具有狭缝从而被进行像素分割成预倾方向不同的四个区域的像素电极。制备分别以如下所述的比率含有与通式(III)及(II)所表示的化合物相对应的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LC-8。接着,相对于液晶组合物LC-8(98.0质量%),添加作为通式(X1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4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2a)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5质量%),进一步添加光聚合引发剂“Igacure651”(0.1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8。接着,隔着密封部将不具有取向膜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贴合后,不使用取向膜而注入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8,使密封部固化,夹持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8。此时,使用厚度3.9μm的间隔物,从而使由液晶组合物所构成的层的厚度成为3.9μm。接着,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对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照射紫外线,从而使第一聚合性化合物及第二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此时,作为紫外线照射装置,使用Ushio电机公司制造的“USH-250BY”,以100mW照射1000秒紫外线。通过以上方法,得到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22。如表22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0ppm,并且在UV照射1000秒后完成了聚合,因此聚合足够快速。[表22]TNI/℃73.7Δn0.094ne1.577no1.483ε//3.50ε⊥6.71Δε-3.21γ1/mPa·s113残留单体/ppm0(实施例21)相对于实施例1中所制备的液晶组合物LC-1(98.1质量%),添加作为通式(X2a)所表示的第一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0.4质量%),以及作为通式(X2a)所表示的第二聚合性化合物的、下式所表示的化合物(1.5质量%),通过进行均匀地溶解而制备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1h。接着,隔着密封部将不具有取向膜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贴合后,不使用取向膜而注入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1h,使密封部固化,夹持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CLC-1h。此时,使用厚度3.9μm的间隔物,从而使由液晶组合物所构成的层的厚度成为3.9μm。接着,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对含聚合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照射紫外线,从而使第一聚合性化合物及第二聚合性化合物聚合。此时,作为紫外线照射装置,使用Ushio电机公司制造的“USH-250BY”,以100mW照射1000秒紫外线。通过以上方法,得到液晶显示元件。将关于此液晶显示元件的物性值及评价结果示于表23。如表23所示,确认到:此液晶显示元件的残留单体为0ppm,并且在UV照射1000秒后完成了聚合,因此聚合足够快速。[表23]TNI/℃75.3Δn0.092ne1.575no1.483ε//3.47ε⊥6.72Δε-3.25γ1/mPa·s109残留单体/ppm0符号说明10···液晶显示元件;11···第一基板;12···第二基板;13···液晶层;14···共用电极;15···像素电极;18···彩色滤光片;19···液晶分子。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