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量子点的部件、薄片部件、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44344发布日期:2019-09-21 02:0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含量子点的部件、薄片部件、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量子点的部件、薄片部件、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于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与使用荧光体薄片的显示装置相关的发明。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于荧光体薄片的两侧配置有障壁层的显示装置。

借由设置障壁层,期待可保护荧光体免受升温或湿气、其他有害的环境条件的伤害。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1356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因设置障壁层而零件件数增多,以及,薄片部件的厚度增大。

本发明是鉴于该情况而完成者,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未特别设置障壁层便可有效地抑制发光强度的经时变化的含量子点的部件、薄片部件、背光装置、及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含量子点的部件的特征在于:其是量子点分散于树脂中而成的部件,且于上述部件的表面未设置障壁层。

在本发明中,上述树脂优选含有以下的通式(1)与通式(2)。

通式(1)

通式(2)

R1、R2是H或者CnHm(n、m为整数)。

在本发明中,上述树脂优选含有以下的通式(3)与选自通式(4)、通式(5)及通式(6)中的至少1种以上。

通式(3)

通式(4)

通式(5)

通式(6)

此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树脂优选含有以下的通式(7)或通式(8)。

通式(7)

通式(8)

X、Y是H或者CnHm(n、m为整数)。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构成上述树脂的聚合物的交联密度较高。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500小时中的标准化照度为0.6以上。

此外,在本发明中,能够设置成在上述部件的光入射侧及光出射侧的任一者均未设置上述障壁层的结构。

此外,本发明中的薄片部件的特征在于:其是使用上述所记载的含量子点的部件而构成。

此外,本发明中的背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所记载的含量子点的部件、或上述所记载的薄片部件。

此外,本发明中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所记载的含量子点的部件、或上述所记载的薄片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含量子点的部件,未设置障壁层便可有效地抑制发光强度的经时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中的第1实施方式的薄片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2是量子点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中的第2实施方式的薄片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中的第3实施方式的薄片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中的第4实施方式的薄片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薄片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部件的显示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8是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部件的与图7不同的显示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9是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部件的导光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用以制造本实施方式的薄片部件的制造装置的概念图。

图11是表示以耐久条件(1)所测得的本实施例中的经过时间与绿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12是表示以耐久条件(1)所测得的本实施例中的经过时间与红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13是表示以耐久条件(2)所测得的本实施例中的经过时间与绿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14是表示以耐久条件(2)所测得的本实施例中的经过时间与红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15是表示以耐久条件(3)所测得的本实施例中的经过时间与绿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16是表示以耐久条件(3)所测得的本实施例中的经过时间与红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17是表示于耐久试验(1)中于与图11及图12不同的薄片部件中所测得的经过时间与蓝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18是表示于耐久试验(1)中于与图11及图12不同的薄片部件中所测得的经过时间与绿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19是表示于耐久试验(1)中于与图11及图12不同的薄片部件中所测得的经过时间与红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20是表示于耐久试验(4)中于与图11及图12不同的薄片部件中所测得的经过时间与蓝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21是表示于耐久试验(4)中于与图11及图12不同的薄片部件中所测得的经过时间与绿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22是表示于耐久试验(4)中于与图11及图12不同的薄片部件中所测得的经过时间与红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23是表示于耐久试验(5)中于与图11及图12不同的薄片部件中所测得的经过时间与蓝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24是表示于耐久试验(5)中于与图11及图12不同的薄片部件中所测得的经过时间与绿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25是表示于耐久试验(5)中于与图11及图12不同的薄片部件中所测得的经过时间与红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26是表示比较例中的经过时间与标准照度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以下,简记为“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能够在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化并实施。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中的第1实施方式的薄片部件的纵剖视图。如图1所示,薄片部件1是量子点分散于树脂中而成的薄片状物,在薄片部件1的两侧或单侧、换言的光入射侧或光出射侧不具备障壁层。

如图6所示,薄片部件1形成为较薄的板状,通常所谓“薄片”,设为其厚度较小、为长度及宽度的商的结构。薄片部件1不论有无可挠性均可,但优选为可挠性。薄片部件1有时简称为薄片,或者有时亦被称为膜或薄片等。但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谓“膜”,定义为具有可挠性的薄片物。此外,薄片部件1也可以是即便以一定厚度形成,厚度也会根据场所而变形,朝向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缓慢变化或者阶段地变化的结构。薄片部件1的长度尺寸L、宽度尺寸W、及厚度尺寸T并无限定,根据制品而变更为各种尺寸。例如,存在如电视般用作大型的制品的背光用的情形,亦存在如智能型手机般用作小型的便携装置的背光用的情形,因此,根据制品决定大小。

薄片部件1内包含大量量子点,除量子点以外,也可以包含荧光颜料、荧光染料等。例如,也可以是将红色的量子点与绿色的普通的荧光体(YAG(Yttrium Aluminum Garnet,钇-铝-石榴石)或Sialon(赛隆)等)混合而成的物质。

量子点是具有数nm~数十nm左右的粒径的纳米粒子。

例如,量子点由CdS、CdSe、ZnS、ZnSe、ZnSeS、ZnTe、ZnTeS等形成。量子点优选不包含Cd,此外,也不包含P。Cd因其毒性而在各国限制其使用。此外,有机磷化合物昂贵,此外,容易于空气中氧化,故而合成不稳定而容易带来成本的上升、荧光特性的不稳定化、制造步骤的繁杂性。

如图2A所示,优选地,在量子点5的表面配位有大量有机配位基6。由此,可抑制量子点5彼此的凝聚而表现出目标光学特性。可用于反应的配位基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以下的配位基作为代表性的配位基。

脂肪族一级胺系、油基胺:C18H35NH2、硬脂基(十八烷基)胺:C18H37NH2、十二烷基(月桂基)胺:C12H25NH2、癸基胺:C10H21NH2、辛基胺:C8H17NH2

脂肪酸、油酸:C17H33COOH、硬脂酸:C17H35COOH、棕榈酸:C15H31COOH、肉豆蔻酸:C13H27COOH、月桂(十二烷)酸:C11H23COOH、癸酸:C9H19COOH、辛酸:C7H15COOH

硫醇系、十八烷基硫醇基:C18H37SH、己烷癸烷硫醇基:C16H33SH、十四烷硫醇基:C14H29SH、十二烷硫醇基:C12H25SH、癸烷硫醇基:C10H21SH、辛烷硫醇基:C8H17SH

磷系、三辛基磷:(C8H17)3P、三苯基磷:(C6H5)3P、三丁基磷:(C4H9)3P

氧化磷系、三辛基氧化磷:(C8H17)3P=O、三苯基氧化磷:(C6H5)3P=O、三丁基氧化磷:(C4H9)3P=O

此外,图2B所示的量子点5是具有芯体5a及被覆于芯体5a的表面的外壳5b的核壳结构。如图2B所示,优选在量子点5的表面配位有大量有机配位基6。图2B所示的量子点5的芯体5a是图2A所示的纳米粒子。因此,芯体5a例如由上述所列举的材质形成。不论外壳5b的材质,但例如是由硫化锌(ZnS)等形成。外壳5b与芯体5a同样地,优选不包含镉(Cd)。

另外,外壳5b也可以是固溶化于芯体5a的表面的状态。在图2B中,以虚线表示芯体5a与外壳5b的交界,其是指能够通过分析确认芯体5a与外壳5b的交界或无法通过分析确认芯体5a与外壳5b的交界。

量子点中例如包含荧光波长约为520nm(绿色)及约为660nm(红色)的量子点。因此,当蓝色的光自光入射面入射时,通过量子点,蓝色的一部分被转换成绿色或红色。由此,能够从光出射面获得白色的光。

图1所示的薄片部件1是单层结构,成形为薄片状而构成。另一方面,例如,如图3所示,薄片部件1也可以是在基材膜2的至少单面形成有量子点层3的薄片状物。

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例如能够在基材膜2的表面涂布并形成量子点层2。并未特别限定基材膜2,但就光透过性、使用性(操作性)、及与量子点层3的密接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

在本实施方式中,供量子点分散的树脂的特征在于含有以下的通式与通式(2)。

通式(1)

通式(2)

R1、R2是H或者CnHm(n、m为整数)。

通式(1)是异氰尿酸酯化合物。此外,通式(2)位于树脂聚合物的末端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为通式(1)所示的异氰尿酸酯化合物与通式(2)所示的包含末端位的树脂单体混合而成的物质。异氰尿酸酯化合物是提高耐久性的主体性材质,通式(2)所示的包含末端位的树脂单体是作为交联剂而发挥作用,由此,即便未像以往那样利用障壁层被覆薄片部件1,也能够维持较高的发光强度并且获得优异的耐久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供量子点分散的树脂,可例示以下树脂。

即,树脂优选含有以下的通式(3)与选自通式(4)、通式(5)及通式(6)中的至少1种以上。

通式(3)

通式(4)

通式(5)

通式(6)

根据本实施方式,优选为选择将通式(3)与通式(4)组合而成的树脂化合物、将通式(3)与通式(5)组合而成的树脂化合物、及将通式(3)与通式(6)组合而成的树脂化合物中的至少任1种。另外,也可以是自通式(4)、通式(5)及通式(6)中选择2种以上而与通式(3)混合而成的物质。

通式(3)是异氰尿酸三烯丙酯,通式(4)是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通式(5)是(1,3,5-三(3-巯基丁基氧基乙基)-1,3,5-三-2,4,6(1H,3H,5H-三酮),通式(6)是(二季戊四醇六(3-巯基丙酸酯)。

如下述实验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薄片部件1,可将500小时中的标准化照度确保为0.6以上。优选可确保0.7以上的标准化照度,更优选可确保0.8以上的标准化照度。此外,可将薄片部件1的透过率设为90%以上。此外,可将BT.2020(色域)的覆盖率设为90%以上,进而优选可设为95%以上。

或者,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优选含有以下的通式(7)或通式(8)。

通式(7)

通式(8)

X、Y是H或者CnHm(n、m为整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薄片部件1所使用的树脂,除上述以外,也可以包含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AS(Acrylonitrile Styrene,丙烯腈-苯乙烯)树脂、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氯乙烯、聚缩醛、聚酰胺、聚碳酸酯、改性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砜、聚醚砜、聚苯硫醚、聚酰胺酰亚胺、聚甲基戊烯、液晶聚合物、环氧树脂、酚树脂、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酰亚胺、聚胺基甲酸酯、聚硅氧树脂、苯乙烯是热塑性弹性体或它们的若干种的混合物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也可以使薄片部件1中含有光散射剂8。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量子点层3中含有光散射剂8。光散射剂8并未特别限定材质,可提示SiO2、BN、AlN等微粒子等。作为一例,光散射剂8于薄片部件1中或量子点层3中包含1~10wt%。

此外,在图5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于薄片部件1中包含增黏剂9。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于量子点层3中含有增黏剂9。增黏剂9的材质并无特别限定,可例示羧基乙烯基聚合物、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膨润土(铝硅酸盐)或锂膨润石(镁硅酸盐)系添加物等。通过包含增黏剂9,可将构成薄片部件1及量子点层3的树脂组合物调整为适度的黏度,从而可容易地将薄片部件1及量子点层3形成为特定厚度及特定形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薄片部件1中所包含的量子点的分散性,优选包含分散剂。并未特别限定分散剂的材质,可使用环氧树脂系、聚胺基甲酸酯系、聚羧酸盐系、萘磺酸盐的福尔马林缩合系聚合物系、聚乙二醇系、聚羧酸的部分烷基酯是化合物系、聚醚系、聚伸烷基聚胺、烷基磺酸盐系、四级铵盐系、高级醇环氧烷系、多元醇酯系、烷基聚胺系、或多磷酸盐系的分散剂等,具体而言,可例示BYK-Chemie·Japan公司制造的DISPERBYK(注册商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包含量子点的薄片部件1的端部(边缘)设置耐水性优异的保护层。通过利用保护层覆盖薄片部件1的端部,可有效地抑制薄片部件1的劣化。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包含量子点的薄片部件1,即便为未设置保护层而薄片部件1的端部表面露出的状态,与以往相比,也能够抑制量子点的劣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劣化的理由可列举聚合物的交联密度较高等。

本实施方式的包含量子点的薄片部件1例如可组装于图7所示的背光装置55。在图7中,背光装置55具有复数个发光元件20(LED)及与发光元件20对向的本实施方式的薄片部件1而构成。如图7所示,各发光元件20被支持体52的表面支持。在图7中,背光装置55配置于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部54的背面侧,构成显示装置50。

另外,虽在图7中并未图示,但在发光元件20与显示部54之间,除了介存薄片部件1以外,还可以介存使光扩散的扩散板、及其他薄片等。

此外,图7所示的包含量子点的薄片部件1是由一片形成,但例如也可以成为特定的大小的方式将复数片薄片部件1接合。以下,将通过平铺将复数个薄片部件1接合而成的结构称为复合薄片部件。

此处,对配置复合薄片部件代替图7的显示装置50的薄片部件1并且将扩散板配置于发光元件20与复合薄片部件之间的结构,即发光元件20/扩散板/复合薄片部件/显示部54的结构进行探讨。在该结构中,由发光元件20放射且于扩散板扩散的光入射至复合薄片部件。由于在扩散板扩散的光入射至复合薄片部件,因此基于距发光元件20的距离的光的强度分布受到抑制。此外,与不存在扩散板的情形时相比,发光元件20与复合薄片部件的距离变远,因此发光元件20所发出的热对复合薄片中所包含的量子点的影响减小。

相对于此,如图8所示,也可以按照发光元件20/复合薄片部件21/扩散板22/显示部54的顺序配置。由此,即便于在各薄片部件1的接缝产生漫反射、或因自接缝进入的水蒸气而导致的量子点的劣化等所引起的发光色的不均的情形时,也能够适当地抑制显示部54的显示产生色不均。即,自复合薄片部件21释放的光于扩散板22扩散后入射至显示部54,因此能够抑制显示部54的显示中的色不均。

另外,在使用复合薄片部件21时,与对图8所示的显示设备的应用无关,优选在复合薄片部件21的光出射面侧配置扩散板并使用。

或者也可以如图9所示那样,在导光板40的表面设置本实施方式的薄片部件1而构成导光部件。如图9所示,在导光板40的侧面配置有发光元件20(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薄片部件1的用途并不限定于图7、图8及图9。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以往相比,能够有效地抑制薄片部件1的发光强度的经时变化。因此,可使将本实施方式的薄片部件1用于背光装置55或导光部件等时的波长转换特性稳定,从而可实现背光装置55或导光部件的长寿命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薄片部件1可制成可挠性。因此,可将薄片部件1适当地设置于弯曲的表面等。

另外,除了能够将本实施方式的薄片部件1应用于上述背光装置或导光部件以外,还能够将其应用于照明装置、光源装置、光扩散装置、光反射装置等。

图10是表示用以制造本实施方式的薄片部件的制造装置的概念图。图10公开图3所示的在基材膜2涂布量子点层3而成的薄片部件1的制造方法的一例。

如图10所示,本发明的制造装置具有将成为基材膜2的树脂膜10卷出的第1素材辊30、卷取辊32、由一对夹辊33、34构成的压接部35、涂布机构36、及加热部38而构成。

如图10所示,自第1素材辊30将树脂膜10卷出,使用涂布机构36将包含量子点的树脂组合物37涂布于树脂膜10的表面。作为树脂组合物37的涂布方法,可列举使用公知的涂布机或含浸涂布机的涂布方法。例如可例示凹版涂布机、浸渍涂布机、刮刀涂布机等。

如图10所示,在表面涂布有树脂组合物37的树脂膜10通过设置有加热器等的加热部38而被加热。由此,树脂组合物37内所包含的溶剂蒸发,于该时点量子点层2某种程度上固形化。或者,也可以使量子点层2紫外线硬化。

此外,利用压接部35进行热压接,将量子点层2与树脂膜10的界面固接。

接下来,通过卷取辊32卷取包含树脂膜10/量子点层2的薄片部件39。将被卷取的薄片部件39切断成特定大小,由此可获得图3所示的薄片部件1。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能够在树脂膜10的表面涂布形成量子点层2,以大致10~500μm左右形成量子点层2的厚度。此外,树脂膜10的厚度大致为数十~1000μm,因此作为薄片部件1的厚度,为100~2500μm左右。但是,并未限定量子点层2的厚度、及薄片部件1的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不使用基材膜,而将图3所示的量子点层2以单层膜化。即,在图1所示的薄片部件1中成形为薄片状,在图1所示的薄片部件1中能够比图2所示的薄片部件1进一步薄型化。此时,可使用射出成形、挤出成形、中空成形、热成形、压缩成形、压延成形、膨胀法、流延法等方法制作薄片部件1。

另外,也能够预先成形图3所示的量子点层3,并将基材膜2贴合于量子点层3的成形体的至少单面。此时,能够通过热压接等将基材树脂膜2贴合于量子点层3的成形体。另外,也可以在量子点层3与基材膜2之间设置接着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均例示薄片部件作为含量子点的部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能够提示在玻璃毛细管填充本实施方式的含量子点的部件或插入成形物的棒形状物、利用灌注加工等将本实施方式的含量子点的部件被覆于LED表面的方式、通过喷墨法而形成的包含量子点层的部件等。

[实施例]

接下来,通过用以明确本发明的效果而实施的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受以下的实施例任何限定。

在实验中,获得分散有荧光波长约为520nm(绿色)的量子点(有时称为“绿色量子点”)与荧光波长约为660nm(红色)的量子点(有时称为“红色量子点”)的QD(Quick Dry,快干)墨水(树脂组合物)。

[实施例1]

含有通式(3)与通式(4)作为QD墨水的树脂,进而添加DDT/BYK110、及ZnO(0.75%)。接下来,将QD墨水涂布于PET膜(厚度为50μm)上,获得薄片部件。此时,对QD墨水进行紫外线硬化而获得量子点层。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也相同。

[实施例2]

含有通式(3)与通式(5)作为QD墨水的树脂,进而添加DDT/BYK110、及ZnO(0.75%)。接下来,将QD墨水涂布于PET膜(厚度为50μm)上,获得薄片部件。

[实施例3]

含有通式(3)与通式(6)作为QD墨水的树脂,进而添加DDT/BYK110、及ZnO(0.75%)。接下来,将QD墨水涂布于PET膜(厚度为50μm)上,获得薄片部件。

对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3的薄片部件进行以下的耐久试验。耐久条件

(1)60℃90RH LED点亮

(2)65℃95RH LED未点亮(暗处)

(3)85℃LED未点亮(暗处)

基于上述各耐久条件测定经过时间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发光强度是利用大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总光通量测定系统对利用蓝色(波长450nm)的LED激发光使各试样发光时的总光通量进行测定所得。

图11是以耐久条件(1)所测得的对本实施例中的经过时间与绿色光强度的关系进行测定所得的图表。图12是以耐久条件(1)所测得的对本实施例中的经过时间与红色光强度的关系进行测定所得的图表。图13是以耐久条件(2)所测得的对本实施例中的经过时间与绿色光强度的关系进行测定所得的图表。图14是以耐久条件(2)所测得的对本实施例中的经过时间与红色光强度的关系进行测定所得的图表。图15是以耐久条件(3)所测得的对本实施例中的经过时间与绿色光强度的关系进行测定所得的图表。图16是以耐久条件(3)所测得的对本实施例中的经过时间与红色光强度的关系进行测定所得的图表。

如各图表所示,得知可有效地抑制绿色光强度及红色光强度以及经时变化。

得知于任一实验中,500小时中的标准化照度均为0.6以上。较佳为标准化照度为0.7以上,更优选为0.8以上。另外,「标准化照度」是将0小时(耐久试验刚开始后)时的发光强度设为1并进行标准化的发光强度比。

此外,如各图表所示,得知实施例2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3相比,能够将发光强度的经时变化抑制为较低。

接着,将具有以下的化学式的QD墨水的树脂涂布于PET膜上,获得薄片部件。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实施例9]

[实施例10]

[实施例11]

[实施例12]

图17是表示于耐久试验(1)(60℃90RH LED点亮)中使用实施例4~实施例12所测得的经过时间与蓝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图18是表示于耐久试验(1)中使用实施例4~实施例12所测得的经过时间与绿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图19是表示于耐久试验(1)中使用实施例4~实施例12所测得的经过时间与红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20是表示于65℃50RH LED未点亮(暗处)(耐久试验(4))中使用实施例4~实施例12所测得的经过时间与蓝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图21是表示于耐久试验(4)中使用实施例4~实施例12所测得的经过时间与绿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图22是表示于耐久试验(4)中使用实施例4~实施例12所测得的经过时间与红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23是表示于85℃LED未点亮(暗处)(耐久试验(5))中使用实施例4~实施例12所测得的经过时间与蓝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图24是表示于耐久试验(5)中使用实施例4~实施例12所测得的经过时间与绿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图25是表示使用实施例4~实施例12所测得的经过时间与红色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

如各实验结果所示,得知于大部分实施例中,能够将500小时中的标准化照度设为0.6以上。另外,「标准化照度」是将0小时(耐久试验刚开始后)时的发光强度设为1并进行标准化的发光强度比。

接下来,作为比较例,在PET膜上形成在已有树脂材中混合量子点而成的量子点层,根据上述耐久条件(1)测定经过时间与绿色光强度的关系。另外,比较例中的薄片部件的水蒸气穿透度为9(g/m2·日)左右。得知在比较例中,如图26所示,当经过500小时时,标准化照度降低至0.2左右,而经时变化显著增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本发明中,可获得可有效地抑制发光强度的经时变化的薄片部件,可使用本发明的薄片部件实现具备稳定的波长转换特性的背光装置、导光部件、及显示设备等。

本申请基于在2016年11月1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特愿2016-223205。该内容全部预先包含于本文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